光与色

合集下载

光与色知识点总结

光与色知识点总结

光与色知识点总结光是一种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导方式。

它对于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颜色则是我们对于光的感知,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光与色的知识点。

一、光的基本性质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以波动的形式传播,这意味着光可以在空间中传播。

另一方面,光也可以以粒子的形式传播,称为光子。

这种双重性质被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 光的速度光的速度在真空中为299,792,458米每秒,这个速度也被称为光速。

3. 光的色散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现象,即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导致颜色的分离。

4. 光的折射与反射光线在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而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这两种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

5. 光的干涉与衍射当两条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而当光线通过缝隙或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这两种现象在光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二、颜色的形成1. 光谱光谱是白光经过三棱镜或光栅后分离出的各种颜色的谱线。

在光谱中,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依次排列。

2. 颜色的三要素颜色的三个要素是色调、明度和纯度。

色调是颜色的种类,明度是颜色的明亮程度,纯度是颜色的鲜艳程度。

3. 颜色的形成颜色是由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特性决定的。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物体会吸收部分光线并反射剩余的光线,我们看到的颜色就是这些反射光线的颜色。

4. 黑体辐射黑体是一种理想的物体,它可以吸收完全的光线并且不反射任何光线。

根据黑体辐射定律,黑体会发射出与温度有关的不同颜色的光线,这就是黑体辐射现象。

三、光的应用1. 光学仪器光学仪器包括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它们利用光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实现观察、放大等功能。

2. 光通信光通信利用光的传播速度快、带宽大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光的治疗光线对于一些疾病有着治疗作用,比如光疗和光动力疗法等。

光与色的名词解释

光与色的名词解释

光与色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光和色是非常常见的概念。

然而,对于光与色的确切定义和解释,很多人可能依然存在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本文将对光与色这两个词进行深入的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本质和关系。

一、光的名词解释光,作为一种电磁波,是由电磁场变化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在物理学中,光被定义为电场和磁场振荡的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首先,光可以看作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

光的出现离不开能量的传递和变化过程。

当物体受到能量的激发或激励时,它会发出光线,将能量传播到周围的空间。

这一传播过程是通过光的波动来实现的。

其次,光是由电磁场的振荡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光的产生离不开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当电场和磁场发生振荡时,它们相互耦合,产生电磁波,即光。

这种振荡过程以极快的速度在空间中传播,形成了人们所看到的光线。

最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波动,也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微粒(光子)组成的流动粒子。

这一波粒二象性的证据可以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来解释。

综上所述,光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由电磁场的振荡产生,并具有波粒二象性。

它在光学、电磁学以及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二、色的名词解释色,是对物体或光的一种感知方式,是人眼通过视觉系统对光信号进行解读和识别的结果。

色与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光的属性之一。

首先,色是对光的感知方式。

人眼通过视觉系统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产生对光的感知和识别。

不同颜色的光在人眼中会引起不同的感受和视觉效果,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其次,色是人类视觉系统对于光的解读结果。

人眼对光信号的解读和识别是由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完成的。

他们会根据光的频率和幅度信息来区分不同的颜色,以及识别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最后,色与光密切相关。

色的产生离不开光的作用和影响。

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物体的表面会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光的不同成分,这样才会形成我们所看到的不同颜色。

光与色

光与色
浓度(chroma) : 指颜色本身的浓度以中灰色来调稀,在颜色明度不变的情况之下减弱颜色本身的表现强度. 明度不变,纯度降低.
高 ---------------------- ---------------低 纯度 饱和程度(saturation) : 指颜色需要形成自身色彩的成分组合饱和度,加入任何无彩色都会减弱颜色自身色彩的饱 和度而使颜色失去原本的纯色.
后来物理学家大卫•鲁伯特进一步发现染料原色只是红、黄、蓝三色, 其他颜色都可以由这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 这种理论被法国染料学家席弗通过各种染料配合试验所证实。 从此,这种三原色理论被人们所公认。
三原色
三原色就是说三色中的 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 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 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一 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这 三个独立的色称之为三 原色(或三基色)。

• 同样,不同性格的人,对室内设计的喜好与抗拒也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决定因素 来自于室内空间色彩的配搭效果.
室内设计是设计师透过对一个人,一间公司,一间店了解,归纳出各自的性 格与形象, 透过室内设计综合手法设计,最终以合适的颜色配合完成在一 个特定空间里诠释出一个人,一间公司,一间店的个性与形象.
色彩的发现
19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白色阳光分解得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
这七种色光的混合又得白光,因此他认定这七种色光为原色。
并用7色围成一个圆环以供研究 与运用.因为青色和蓝色都属于 蓝色色系,为了方便研究和运用, 后来人们便把青色归入蓝色,把 七色概括为六色,得到最基本 6色相环.
加色混合法得出的间色就是颜料的三原色.
过去习惯地把大红、中黄、普蓝称为颜色的三原色,从色彩学上讲,这个概念是不确切的。 理想的色料三原色应当是 M品红(明亮的玫红)、Y黄(柠黄)、C青(湖蓝) 因为品红、黄、青混色的范围要比大红、中黄、普蓝宽得多.

光与色彩的关系

光与色彩的关系

光与色彩的关系
光与色彩是宇宙中最本质的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光没有色彩,但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色彩。

如果没有光,没有色彩,世界将变得毫无生气。

首先,光产生色彩,而色彩则取决于光的波长。

短波的光会产生红色,中等波长的光会产生黄色,而长波的光则会产生蓝色。

每一种色彩都有着不同的强度,这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也受到其他光的影响,可以变得越来越暗或变得越来越亮。

其次,太阳光被称为“白光”,它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和紫色,它们会组合在一起形成彩色的光。

而月光则看起来是灰白色的,因为它只由比较少的不同波长的光组成,所以看起来比较暗。

此外,光还可以改变色彩。

一般来说,当光线变暗时,颜色会变深,当光线变亮时,颜色会变浅。

另外,使用荧光灯或激光灯,就可以通过改变光的光谱来改变色彩,从而获得比现实中更美的色彩效果。

最后,光也可以影响视觉效果,比如太阳光下,绿色的叶子看起来比夜晚时会显得更加鲜艳。

这是由于光在大气中穿行时会发生散射,从而影响物体周围的色彩。

总之,光与色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可以互相影响。

对于研究色彩,完全了解光的特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了解了光,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色彩及其表现出来的风貌。

- 1 -。

光和颜色的关系与成像规律

光和颜色的关系与成像规律

光和颜色的关系与成像规律一、光的传播1.光的定义:光是一种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的传播。

2.光的传播方式:光在真空中以恒定速度传播,约为每秒30万公里。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二、光的颜色1.颜色的定义:颜色是光作用于人眼时产生的视觉感受。

2.光的波长与颜色: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如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3.光的互补色:两种颜色光混合后能产生白光,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如红光与绿光。

三、光的成像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现象。

2.光的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如平面镜成像、凸面镜、凹面镜等。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如透镜成像、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变浅等现象。

4.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如光通过狭缝、光纤通信等。

四、光的应用1.照明:光用于照明,提高视力,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如太阳光、电灯等。

2.显示技术:光用于显示技术,如电视、电脑显示器、投影仪等。

3.摄影:光用于摄影,记录影像,如胶片相机、数码相机等。

4.医疗:光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如紫外线消毒、激光手术等。

五、光的保护1.防紫外线:紫外线对皮肤有害,应采取措施防止紫外线辐射,如涂防晒霜、穿长袖等。

2.防激光:激光具有高度集中的能量,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应采取措施防止激光辐射,如佩戴护目镜等。

习题及方法:1.习题: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以恒定速度传播,约为每秒30万公里。

2.习题:红光和绿光混合后会产生什么颜色?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光的颜色”,红光波长最长,绿光波长较短,两者混合后会产生白光。

3.习题:当光从空气进入水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光的成像规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与色的关系

光与色的关系

光与色的关系
色与光是不可分的,色彩来自光。

一切客观物体都有色彩,这些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平常人们以为色彩是物体固有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根据物理学、光学分析的结果,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显现的,凭借了光,我们才看得到物体的色彩。

没有光就没有颜色,如果在没有光线的暗房里,则什么色彩也无从辨别清楚。

没有光也就难以理解色彩的含义,是光创造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光的来源很多,有太阳光、月光,以及灯光、火光等,前者是自然光,后者是人造光,色彩学是以太阳光为标准来解释色和光的物理现象的。

太阳发射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的,通过三棱镜就可以看见白光分散为各种色光组成的光带,英国科学家牛顿把它定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这七种色光的每一种颜色,都是逐渐地、非常和谐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的。

其中蓝色处于青与紫的中间,蓝和青区别甚微,青可包括蓝,所以一般都称为六种色光,形成光谱。

在色彩学上,我们把红、橙、黄、绿、青、紫这六色定为标准色。

不同物体为什么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呢?按照物理学的原理是: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色光被吸收,一部分色光则被反射出来,所反射出来的色光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就星物体的颜色。

好像太阳光下的红花,便是太阳光中的橙、黄、绿、青、紫等色光被花吸收,只有红光被反射出来,使我们的视觉感觉到花是红色的。

在光的照射下,如果某一物体较多的吸收了光,便显示黑色;若较多的反射了光,则显示淡色以至白色。

各种物体吸收光量与反射光量比例上的千差万别,就形成了难以数计的不同深浅和各种鲜艳或灰暗的色彩。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P)心 理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 (BG)、蓝紫(PB)、红紫(RP)成为十色相,排列顺序为顺时针。再把 每一个色相细分为十等份,以各色相中央第5号为各色相代表,色相总数为 100。
精品课件
孟氏色相环
精品课件
8.邻近色 在色相环上任意色彩相邻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中黄和 橘黄 9.对比色
在色相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的色称对比色
精品课件
色彩的种类与属性
一、色彩的属性
1、色相 色相(Hue)是指红、橙、黄、绿、青、紫等色彩分野, 而黑、白以及各种灰色是属於无色系的; 色相是色彩的主要特征,表示色彩的种类,但不只是某一种色彩, 同一色相的色彩指色彩中组成彩色成分的三原彩倾向。 (如:紫色、浅紫色、深紫色、灰紫色属于同一色相,他们之间的
印刷四原色 (C.M.Y.K) 印刷色彩由CMYK四色油墨产生不同於电子影像,我们利 用加色法,混合叁色最後会得到黑色(K)。
精品课件
第二节 色立体——色彩的表示法
把不同明度的黑、白、灰,按上白、下黑、中间为不同明度的灰等
差秩序排列起来,可以构成明度序列。
把不同色相的高纯度色彩按红、橙、黄、绿、蓝、紫等差环列起来
4.孟赛尔表色法的写法与读法
有彩色为HV/C即H表色相,V表明度,/C表纯度。5R4/14即为红色相5号,明度 为4,纯度为14。无彩色则写成NV,如N5表示明度为5的无彩色灰。
孟氏色相环上的十种主要色相在最高纯度时的明度情况 精品课件
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由德国科学家、色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斯特瓦德创 造的体系。该体系以物理学为依据,重视颜色的混合规律。孟赛尔用黑色和白色作为色 立体明度阶段的两个极点,而奥斯特瓦德则认为白色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纯白,有11%的含 黑量,所谓的黑色也有3.5%的含白量。这样所有的色彩都应该是由纯色(C)加一定数量 的黑(BL)和白(W)混合而成的。即:白量+黑量+纯色量=100(总色量)。 1.奥氏色相环

空间设计中的光与色的开题报告

空间设计中的光与色的开题报告

空间设计中的光与色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空间设计中的光与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光与色是空间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可以调节空间的氛围、形态和情感。

光线的亮度、颜色和方向,以及使用颜色的方式都会影响人们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因此,掌握光与色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对于创造舒适、美观、有效的空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知识背景2.1 光的基本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是构成空间环境的基本元素之一。

当光线穿过物体时会发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可以利用这些现象来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强度。

2.2 颜色的基本属性颜色是在人的视觉系统中产生的感觉和体验。

颜色由三个基本属性组成:色相、饱和度和亮度。

色相是颜色的本质特征,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颜色。

饱和度是颜色的纯度,越高则颜色越纯正,越低则颜色越灰暗。

亮度是颜色的明暗程度,与色相和饱和度共同构成了颜色的色彩空间。

3.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索光与色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3.1 光线照明:通过控制光源的位置、方向、强度和颜色,营造出和谐协调、舒适柔和、明暗分明、层次丰富的照明效果;3.2 色彩设计:利用颜色的特性创造出丰富多彩、具有特定情感体验的空间氛围,使人们感受到愉悦、舒适、温馨等情感体验;3.3 光与色的结合运用:探索光与色相互作用的效果,运用光与色的搭配、变化、交织等方式创造出丰富多彩、充满变化、有趣有趣的空间效果。

4.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从中总结光与色在空间设计中的典型应用和创新实践,为空间设计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5. 预期结果本次研究的预期结果为:5.1 系统化总结光与色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原则、方法和技术;5.2 归纳出光与色在不同空间类型、空间功能、空间形态中的应用场景和效果;5.3 分析光与色在空间氛围、舒适性、效率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实际指导意见;5.4 提出光与色在未来空间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

物体的光与颜色

物体的光与颜色

物体的光与颜色物体的光与颜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且重要的现象之一。

光和颜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光的性质决定了物体反射和吸收光线的方式,从而决定了物体呈现出的颜色。

本文将就物体的光与颜色进行探讨,从光的角度解释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颜色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一、光的性质与物体颜色的形成1.1 光的分光与物体颜色光是一种电磁波,我们所见到的光通过物质的折射、反射、吸收等现象所形成。

光的色彩由不同波长的光子构成,而物体表面的颜色正是由于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所导致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的表面会对光进行吸收和反射。

物体对光的吸收程度与其材质和表面颜色有关,吸收的光被转化为热能;而物体对光的反射则决定了我们所观察到的颜色。

在我们所见到的物体中,其颜色是由于物体对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而对其他波长的光进行反射。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苹果时,苹果表面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波,只反射红色光波,因此我们感知到的就是红色。

1.2 物体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除了颜色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还决定了物体的亮度和饱和度。

亮度指的是光的强度,而饱和度则决定了颜色的纯度和鲜艳程度。

当物体对光的反射率较高时,我们会感受到较高的亮度;反之,反射率较低时则会感受到较低的亮度。

例如,银镜对光的反射率较高,因此我们看到的银镜表面较为明亮。

而饱和度则与反射光中各种波长的比例有关。

波长比例均匀时,会呈现出较高的饱和度;相反,波长比例不均匀时,饱和度就会较低。

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一片有着丰富色彩的油彩画时,画面中不同颜料的颜色呈现出较高的饱和度。

二、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2.1 艺术与设计中的颜色运用颜色是艺术和设计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能够对人们的情绪、感知产生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颜色在艺术和设计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例如,红色常被用于象征热情与活力,蓝色则代表冷静与平和,黄色则寓意活力与积极。

在绘画、摄影、服装和建筑等领域,艺术家和设计师根据颜色的特性和表达含义,巧妙地运用颜色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作品。

光与色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光与色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光与色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光和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忽视的存在。

无论是在大自然中还是人类的建筑中,光的存在无处不在。

一、光的名词解释光是一种由电磁波构成的能量,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10^8米。

光可以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大类。

我们能够感知的就是可见光。

人类的眼睛能够通过光的反射或折射作用来感知外界的物体和景象,使我们世界更加多彩。

光还具有波粒二象性,既表现出波动的特性也具备粒子的特性。

光的波动性体现为光波传播时出现的干涉、衍射以及折射等现象。

而光的粒子性则表现为光通过光电效应产生的光子的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光还可以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自然光指的是来自太阳或其他自然光源的光线,而人工光则是人类通过各种人工光源产生的光。

二、色的名词解释色是我们对物体反射或发射的光进一步进行感知和理解的结果。

通常,我们认为色是光的感知结果,是光的一种性质。

光线通过物体时,被物体吸收、反射或传递。

当光线被物体反射到我们眼睛时,我们就能够看到物体的颜色。

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色相指的是物体反射或发射的光波长所决定的颜色。

例如红色、蓝色等。

亮度则是指我们感知到的光的强度或明暗程度。

例如明亮和暗淡。

饱和度则表示色彩的纯度或浓淡。

饱和度高的颜色更纯净、鲜艳,而饱和度低的颜色则会显得更淡雅。

色还可以通过色轮来进行分类和理解。

色轮上将色相按照相互关系排列,形成一个循环。

传统称之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色轮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色彩的相互关系和配合。

此外,色还有暖色和冷色之分。

暖色调包括红、橙和黄,给人一种温暖和活力的感觉。

而冷色调则包括绿、蓝和紫,给人一种冷静和舒适的感觉。

三、光与色的关系光和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色是光的一种感知结果,是对光的进一步理解和表达。

光通过物体的反射或折射作用才能够形成我们眼中的色彩。

此外,光的颜色也可以通过颜色滤光片来实现。

颜色滤光片能够选择性地吸收特定颜色的光线,使其他颜色的光线通过。

光色与彩色摄影原理

光色与彩色摄影原理

五、CMYK色彩 体系
CMYK分别代表青(Cyan)、品红 (Magenta)、黄(Yellow)、黑(Black) ,这是一种基于反光的色彩体系,常 用于彩色印刷中。CMYK值是以浓度 0-100%来表示,不同浓度叠加会产 生不同的色彩。理论上相同浓度的 CMY叠加,则会变成黑色,但实际 混合色料后并不会呈现黑色而是暗灰 色,所以将黑色独立出来,增加印刷 时颜色的范围。
(2)临近色和 谐:既按色谱 顺序的相邻色 。
(3)同种色和谐 :既同一色别不 同明度的配合。 如深红—浅红 深 蓝—浅蓝等。
(4)消色、光泽色与 其他色和谐:消色指 黑白灰,光泽色指金 银等。消色与光泽色 与其他色配合得当均 能取得和谐效果。
八、色彩的感觉
色彩除了给人以色别 、明度、饱和度的感 觉外,还能给人某种 心理上的情绪性、象 征性、功能性等感觉
(3)进退的感觉 :在同一平面上 ,暖色具有逼近 感,冷色具有后 退感。
(4)涨缩的感觉 :暖色、明度大 的色具有膨胀感 ,冷色、明度低 的色具有收缩感
(5)轻重的感觉: 实验证明,色彩的视 觉重量感依次为红、 橙、蓝、绿、黄、白 ,其中橙绿蓝给人的 重量感大致相同。
(6)软硬的感觉:色彩 饱和度和明度的变化细 腻缓慢时,给人以柔软 感,反之,饱和度和明 度的变化粗狂急剧时, 给人以强硬感。
六、色彩的表 现力
1、色彩的基调:指画 面色彩的基本色调,既 主要色彩的倾向,也就 是给人总的色彩印象, 色彩的基调对塑造形象 ,表现主题,引发意境 有重要作用。
(1)暖色调与 冷色调
以红橙黄为主的画 面称为暖色调,暖 色调有助于强化热 烈、兴奋、欢快、 活泼的效果。
以各种蓝色,如纯 蓝、紫蓝、青蓝等色 为主的画面称为冷色 调,冷色调有助于强 化寒冷、恬静、安宁 、深沉等效果。

光与色

光与色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色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

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光与色的三原色

光与色的三原色
光与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色的三原色——红、黄、蓝。 2.、掌握光的三原色与色的三原色的关系。
教学重点:
要掌握三原色的特性。
教学难点:
要同学们掌握光与色的三原色色彩关系后, 能够获得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它们的本领。
Red
GreedBlueCyanMagenta
Yellow
•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光与色的三原色分别 是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看到 了他们在生活中的运用。光与色的其实 是很有意思的,大家懂得他们的原理, 就可以将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创 造出意想想不到的东西!
作 业 人 : 蒲 霞
谢 谢 欣 赏
的三原色
俩俩搭配:
的三原色
俩俩搭配:
红+绿=黄 绿+蓝=青 红+蓝=品红
• 光的三原色构成一个正三角形; • 色的三原色也构成一个正三角形! • 两个正三角形正好相交! • 相对的两个颜色被称为互补色; • 互补色(对方完全吸收对方)。
三原色在大自然中的体现
三、光与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光与色的基础知识

光与色的基础知识

加色混合法减色混合法原色色的合成本质色光混合后光能量增加色彩更加鲜艳颜料染料混合后光能量减少色彩更加暗淡混合方式色光连续混合透明层叠合颜料混合用途显示器扫描仪tv彩色电影等印刷摄影颜料混合等国际上统一规定了鉴别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现代印刷技术
绪论
一 、印刷的定义与印刷术的特点 1. GB定义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 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2. 印刷是信息传播媒体 ①多样化的信息媒体世界; ②印刷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发展; ③印刷媒体的特点。
3.印刷术的特点 • ①印刷是无所不能 ,无所不在;
• • • ②印刷是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 ③印刷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业; ④印刷是永无止境的产业。
二 、印刷的要素与分类
• 1.印刷的要素: 原稿 印版 油墨 承印物印刷压力 • 2.印刷的分类: • 平版印刷 凸版印刷 凹版印刷 丝网印刷
4. 两原色非等量混合规律
• 两原色非等量混合产生一系列的中间色。C、 M非等量混合产生色相环中C和M之间的颜色, C的成分多颜色就偏向青色,M的成分多颜色 就偏向品红色。 • 5. 补色律 若某一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 生黑色或灰色;若两者按其它比例混合,得 近似于比例大的颜色。如: R+C=K G+M=K B+Y=K
2.摄影法
• 将整个大范围内的颜色整体压缩到小范围 颜色空间相对应的各点上,并保持原稿的颜色 之间相对差异(相对位置关系)。 • 注意:即使是原稿中原来属于小范围颜色空间 内的颜色也必须改变其原来位置。 • 适用于彩色照片之类的连续调图像的处理 最为合适,因为它不会影响整个色彩之间的微 妙细节过渡和层次差别。
二、色光加色法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反映 于人的眼睛时,视觉便产生另一种色光 的效果,这种色光相混合,产生综合色 觉的现象,称为色光加色法或色光的加 色混合.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颜色。

如果用三棱镜将白光进行分解,就能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例如,同一个白色的物体,在白光的照明下,显示出的物体固有色即白色物体变成了绿色;在红光照明下,白色物体变成了红色……2.物体的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只有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

例如,白光照射到黄色物体上所色光的波长,所以,看上去是黄色;白光照射到红色物体上反射的光波长相当于红色光的波长,看上去呈红色……3.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而不是绘画中的红、黄、蓝三种原色。

红、绿、蓝三光,光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可获得不同的复色光。

红、绿、蓝光的混合4.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

如:红光+青光=白光绿光+品红光=白光蓝光+黄光=白光也可以说,从白光(由三原色光等量相加的光)中减去任何一种原色光,余下的色光即为被减去的色光的补光。

如:白光-绿光=品红光(红光+蓝光)白光-红光=青光(绿光+蓝光)白光-蓝光=黄光(红光+绿光)因此,品红、青色、黄色又称减色法中的三原色。

彩色胶片、彩色印刷的染料和油墨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5.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依据。

(1)色别:色别是指彩色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色别与光谱成分(波长)有关。

一般把色彩分为红、橙、色别。

(2)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反射程度。

反射的色光越多,物体表面的色彩越明亮,明度越高。

决于照明光源的亮度和物体的固有色。

例如,当照明光源发射出的光不是纯白光,而含有蓝色成分,照射到白色的物面呈现出一种蓝色调。

在相同的照明下,不同的色别明度不同。

假定白色的明度为100,黑色的明度为 0,各种色白色 100黄色 78.9橙色 69.85绿色30.33红色 4.93青色 4.93紫色 0.13黑色 0.00(3)纯度:纯度也称“饱和度”,指色彩的纯粹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于光。

所以说: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

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色彩现象是一种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象。

没有色彩就没有花红柳绿,没有色彩就没有碧海蓝天,没有色彩就没有诗,没有音乐,没有艺术。

没有色彩的世界无疑是个黑暗死寂的世界。

人的一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绚丽的色彩包围之中,并在这包围之中感受到时光的美好,时间的温馨,人生的愉悦。

色彩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永恒。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客观世界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形成信息,使人们对它产生认识。

所以,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

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以及它们的界限和区别都由色彩和明暗关系来反映。

一、光色的感觉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

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

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觉存在。

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

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心理颜色和色度学颜色的另一区别是,色度学所研究的是色光本身,而不牵涉到研究的环境和观察者在空间的位置以及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因素。

例如,色光的背景,在CIE系统中是暗黑无色,并且用实验证明了不同的背景并不改变匹配数值。

但是,在心理颜色视觉上则不然,当背景改变时,许多心理作用如颜色分辨力、色相、饱和度、明度等都会改变。

各种色彩的象征:红色―― 热情、活泼、热闹、革命、温暖、幸福、吉祥、危险……橙色―― 光明、华丽、兴奋、甜蜜、快乐……黄色―― 明朗、愉快、高贵、希望、发展、注意……绿色―― 新鲜、平静、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蓝色―― 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白色―― 纯洁、纯真、朴素、神圣、明快、柔弱、虚无……黑色―― 崇高、严肃、刚健、坚实、粗莽、沉默、黑暗、罪恶、恐怖、绝望、死亡……色彩本身是不体现思想感情的。

但是,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自然景物的色彩却逐步给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产生了冷暖、软硬、远近、轻重等感受,以及由色彩所产生的种种联想。

例如,从红色联想到火焰,蓝色联想到大海,这种联想便产生了明确的概念,使人对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感觉。

总之,我们看到的色彩,是光线的一部分经有色物体反射刺激我们的眼睛,在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反映。

色彩不是使用越多越好,心理学试验测定表明,在视觉两大构成因素“形”与“色”中,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

日本东京就出现过“色彩骚动”,不少人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色彩*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迫使东京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

二、环境对色彩的影响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

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观视距离的远近、物体的大小、物体表面粗糙度等等都会影响人们对物体颜色的感觉。

1、亮度的变化自然光源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时刻发生亮度的变化,很不稳定。

如晴天和阴天的太阳光强度相差很大。

人造光源比自然光源稳定,但也有亮度的变化。

例如白炽灯,亮度增大时,颜色趋向于白;亮度减弱时,颜色趋向于红。

光源的亮度变化对物体颜色有直接的影响。

物体的固有色在入射光亮度适中的时候表现最充分。

太亮的强光会使固有色变浅,太暗则会使固有色灰暗乃至消失。

2、距离的变化光源与观察者距离的变化,会使光源色发生改变。

如白炽灯光,随着距离的推远,其颜色由黄逐渐向橙、橙红、红色变化。

光源色对物体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光亮部位。

不同的光源色对物体色彩变化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大致以红光最强﹑白光次之﹑再次为绿、蓝、青、紫等。

3、环境色对物体颜色的影响物体在标准日光下的颜色,称为固有色。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有其固有的本征频率,对入射的白光都有固定的选择吸收特性,也就具有固定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因此人们在标准日光下看到的物体颜色是稳定的。

固有色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形成了记忆,又称为记忆色。

环境色对物体色的影响在物体的暗部表现得比较明显。

环境色对物体的颜色的影响取决于环境色的强弱,邻近物体与被观视物体的距离,被观视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颜色等性质。

一般地说,邻近物体与被观视物体靠得越近,被观视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线越强,则环境对被观视物体的颜色所施加的影响也越大。

反之,与邻近物体距离越远,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浅,物体受环境色的影响越小。

环境对颜色的影响还有另一种形式,如图所示,中央的小方块都具有同样的灰度,但由于受到周围的颜色的影响,使人对每一块色块有的不同感受。

因此,如不把观视条件确定下来,无法把同一色块的物理性质和它所引起的视觉感受统一起来的。

为此国际标准照明委员会(CIE)推荐了一套标准观视条件。

物体的基本颜色特征是固有色,但由于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使物体表面的色彩丰富多变。

在特定的光源与环境下物体呈现的颜色称为条件色。

每一物体的颜色都是物体的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综合体现。

一般说来,物体的固有色很容易确认,而条件色却很复杂。

一件好的灯光艺术作品,恰恰是通过条件色来充分体现其复杂的空间关系的。

三、光色的混合几种单独光源的波长按能量的不同加在一起。

光色的混合。

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合各色光亮度之总合。

颜色方面是由不同光源光谱的能量决定的。

色光混合中,三原色光是朱红、翠绿、蓝紫,它们都不能用其它色光相混产生。

朱红与翠绿相混得黄色光;翠绿与蓝紫相混得蓝色光;蓝紫与朱红相混得紫红色光;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当三源色光按照一定比例相混时,所得到的光是无彩色的白色光或灰色光。

在混合色方面,心理颜色和色度学的颜色也不相同,当看到橙色时,会感到它是红与黄的混合,看到紫红色时,会感到是蓝与红的混合等。

但看到黄光时,却不会感到黄光可以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

在心理颜色视觉上一切色彩“好像”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

一般觉得,颜色有红中带黄的橙,绿中带蓝的青绿,绿中带黄的草绿,但是,却没有黄中带蓝或红中带绿的颜色。

通常看到的不只是色,而是色和物体,不只是色光,而是与其他许多光夹在一起的混合色光,这样便使问题进一步复杂了。

四、光色混合的错觉与幻觉色彩同化-―当某一色被其他色所包围时,如果被包围的色在色相、明度方面与包围色非常接近,或者两者面积对比十分悬殊,被包围之色面积很小,那么,被包围之色就会被包围之色“吃掉”,这种色彩现象称之为色彩同化。

其原因是色彩对比的视觉刺激值小于视觉的可见值。

例如,在大面积浅黄色背景上配以与此色明度非常接近的浅橙色,橙色在视觉上不起作用。

色彩构成时应恰当地调节各色之间在色相、明度、纯度以及面积比例的对比度,充分发挥各色的视觉作用,减少发生色彩同化效应。

棉花的生活色彩记忆和联想的支配。

由于人们看到的外部世界总是经过主观补正的世界,因此在色彩感知过程中,要把视觉以外的知觉心理因素全部排除,只是看到纯粹色是很困难的。

显然,主观色觉守恒对强光照色觉守恒―-大脑对来自眼睛的视觉信息作出的色觉反映,有时并不完全是客观的,总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色彩成分。

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由于光谱成分的变化,客观上应该改变其物理色彩效应,但是人们仍会以生活经验中听积累的色彩记忆来判断它。

人们长期以来把阳光照射作为确定物体色彩标准的所谓“固有色”的印象是不可忽视的。

色彩学上称这种主观色彩现象为色觉守恒。

例如,强光照射下的煤炭和晚间微弱光线照射下的棉花,从光学物理角度上讲,在明度上强光照射下的煤炭的“黑”比弱光照射厂的棉花的“白”要亮的多,然而人们仍会固执地认为煤炭是“黑”的,棉花是“白”的,因为色彩感觉觉常常受到黑色煤炭和白色射下的炭黑变成灰色的变化总是“视而不见”。

物体的色觉恒常与光源光谱的成分有关,在太阳光、日光灯照射下,色觉守恒性明显;在霓虹灯、水银灯、钠灯的照射下,由于其光谱成分单纯,故物体色觉恒常性就低一些。

其次,色觉恒常性与物体所处的明暗环境有关,明亮环境中色觉恒常性高,黑暗环境中色觉恒常性低。

五、光色的对比并置凡两种色光相加呈现白光,两种颜色相混呈现灰黑色,那么这两种色光和这两种颜色即互为补色。

补色的位置,在色相环上属一直径的两端,也就是对顶角的位置。

同时对比作用――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色,在绿底上呈红灰色,在紫底上呈黄灰色,在黄底上呈紫灰色。

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

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

继时对比作用――当看了一种色彩再看一种色彩时,会把前一种色彩的补色加到后一种色彩上。

例如看了绿色再看黄色时,黄色就有鲜红的感觉。

在色彩对比的状态下,由于相互作用的缘故,与单独见到的色彩是不一样。

这种现象是由是视觉残像引起的。

当我们短时间注视某一色彩图形后,再看白色背景时,会出现色相、明度关系大体相仿的补色图形。

如果背景是有色彩的,残像色就与背景色混色。

并置色的情况下,就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

因此,当我们进行配色设计时。

就应当考虑到由于补色残像下形成的视觉效果,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边缘对比――两种颜色对比时,在两种颜色的边缘部分对比效果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边缘对比。

尤其是两种颜色互为补色时候,对比更强烈。

红色和绿色是补色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两色的边缘感觉带有一种耀眼的边线,实际上是没有边线的。

这就是强烈对比产生的错觉。

色相对比――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相对比。

明度对比――在色彩三属性中以明度的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明度高的会显得明亮,明度低的会显得更暗。

例如同一明度的色彩,在白底上会显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却显得更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