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嬗变与超越

合集下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嬗变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光辉、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嬗变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光辉、

为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 直至萨 缪尔森 1 8 《 9 年 经济学》 论》 但也暗示了凯恩 4 , 斯的有 效需求不足理论与马克思关于现 首版问世的 “ 典综合” 其间, 新古 。 经济学家们在凯恩斯范式 代经济危机的分析有异曲同工之 妙。
的指引下开始了 “ 常规科学”的研究,由此确立的宏观经济
次是 “ 凯恩斯革命” ,一次是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但 于这一问题,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都做过较深入的研究。 这两次大的理论嬗变,无一不是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
思想光辉 。
13 年,原俄藉美国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 98
者瓦西里 ・ 里昂惕夫在 《 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 《 马克思
众所周知,上世纪 2 年代末 3 0 0年代初曾爆发过一场席 的经济学对当代经济理论的意义》一文,针对经济危机的分 卷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试图推翻传统经济学 析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 里昂惕夫写道:“ 现代经济危
分析范式的凯恩斯, 在其 1 6 9 年的巨 《 论》中建立起来 机的分析,明显地受益于马克思的经济学 (net a i 3 著 通 i b dt M r— d e o x
[ 收稿 1 3 期]20 1 2 08— 0— 8 [ 作者简介]靳文志 (96 14 一)男,天津市人,天津行政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9 ・ 2
堕 堡 堂堕 堂 塑 Q Q:
理 论 大 颇 圜
好地解决凯恩斯当时所遇到的难题,凯恩斯也没有改变对马 趣的增长模型” 。并说:“ 就我来看 , 探索一个在马克思主义 克思的看法。 …但是 , 这种对立并不说明凯恩斯和马克思之间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增长模型……并指出它和凯恩斯相应模型

论西方经济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论西方经济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古 典 革命 随着资本 主义 的发展 ,l 7世纪下 半期 开始 ,英 国、法 国等国家 逐 步出现了反对 重商主义的干涉 主义 的思想学潮 ,着重要求从生 产领 域 中 研究财富的增长 ,以 自由放任态度 为主,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 说历史上 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 古典革命 ” 。 1 7世纪 , 英 国打败 葡萄 牙 、西 班牙 等 国家 ,逐 渐成 为世 界 霸主 , 开办了东印度公司, 进行全球贸易 ,掠夺资本 , 使产业资本疯狂聚集。1 7 世纪下半期 ,英国出现反对重商主义。1 7 7 6年,“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 当 ・ 斯密发表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 , 是古典 经济学战胜重商主义的里程碑,西方经济学由此过渡到了古典经济学时期。 但亚 当 - 斯密并不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 ,古典经济学早在英国威廉 ・ 配第 的学说中就已出现,亚当 ・ 斯密将其宣传于世,李嘉图发展壮大直至结束; 在法国是从布阿吉尔贝儿的学说中初现 ,魁奈 完善 ,西思蒙第结束 。 古 典经济 学学 者反对政府干预政策 ,主张 自由放任 的经 济模式 ,批 判重 商主义 的 “ 对外贸易才是 财 富来 源” 的荒 谬理 论 ,克服 了重农 主 义者认 为的 “ 只有农业劳动 才是 创造 财富 ” 的局 限性 理论 ,综合 二者 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西方 经济学理论多 以学说形式 出现 ,但古 典经济学 学者的理论使西方经济学理论建 立了系统体 系 ,1 8世纪下 半期到 1 9世 纪6 O年代 ,古典经济学学说快 速发展 。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 的初步稳定时期 ,同资本 主义制度共 同发展 ,不可避免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有着明显的初期资本主义色彩。古典 经济学学者多把关于经济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阶级关系的研究 同相同制度下的 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变量之间作用的机制结合分析 , 使制度和经济发展结 合 ,到后来学者逐渐歪曲前学者的理论概念,有意掩盖和歪 曲资本主义的阶 级剥削的实质,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既定制度下的经济资源配置研究。这 种研究方法引起了少部分学者的不满,经济学家兼实证主义哲学家的约翰 ・ 穆勒既想讨论物质生产的不同方面,又不愿意把社会内容和资源配置 的内容 包括在同一范畴之内,他企 图把经济学划分为 “ 因其 自然天性 而产生” 和 “ 受国家制度影响”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 尽管约翰 ・ 穆勒没用完成系统 转变 ,但十分有效的推动了经济学理论关于这两个部分的独立研究。 直至 1 9世纪 7 O年代 ,边际革命的出现 ,西方经济学彻 底抛弃对经 济制度本质的分析 ,开始转向对社会制度下 的资源配 置的理论分析 ,才 全 面完成 了这一过程的转 变。 二 、边 际 革 命 1 9世 纪 7 O年代 ,资本主义处于过 渡时期 ,从 自由竞争 的资本 主义 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同时由于 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 ,西方经济学 逐渐 融入 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如数量分析 、边际增量分析 、统计方法 等各 类研究方法 ,因此 资产 阶级 的 经济学 说又 产生 了一 次巨大 的变 革—— “ 边际革命” 。 1 9世纪 7 0年代初 ,奥地利 、英 国和法 国的学者—— 门格 尔 、杰文 斯和瓦尔拉几乎在同一 时问分别 发现 了边 际效用 的递减原 理。后又经过 经过维赛 尔、帕累托、马歇尔 等边 际主义者 的发扬 ,最终 明确了以均衡 价格论为核心的微 观经 济理论体 系。边 际革命是 以消费者行 为为 出发点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以流通领域为研究中心,主张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以保证货币流入国内的目的。

二、古典经济学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问世,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

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应当按照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

英国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他认为,一国应当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来参加国际分工,即“两权相遇择其厚,两害相遇择其轻”。

三、庸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1830年后,资产经济经济学进入了庸俗经济学阶段。

形成了一整套论证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微观经济理论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在英国,门格尔在奥地利,瓦尔拉斯在瑞士,顺次建立了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

虽然这三个学派的学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边际效用学派。

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的发现及由此边际分析方法的兴起称为“边际革命”。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他说法,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等,构成了一个折衷理论体系。

以马歇尔的折衷理论体系为基础,再加上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等人提出的新论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

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既存的条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以便解决资源在产品生产上的分配、资源的报酬等问题。

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被解释为最好的政策。

20世纪30年代,传统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是关于垄断问题。

浅析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浅析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同努力 。
西方经 济学理 论 的建 立 是 以 一定 的假 设 条 件 作 为前 提
的。在 微观经 济分析 中, 根据所 研究 的问题 和所要 建 立 的理 论 的不 同需要 , 设 条件 存 在着 差 异 。但是 , 众 多不 同经 假 在 济理 论 的各 自不 同的假设 条件 中 , 有一 个假 设条 件是 所有 的 经济 理论均具 备 的一个基本 假设条 件 , 就是 “ 乎理 性 的人 ” 合 的假设 条件 。 在经济学 里 , 合乎理 性 的人 ” “ 的假设 通 常 简称 为“ 性 理 人” 或者“ 经纪 人” 的假 设 条 件 。西方 经 济学 家 指 出 , 谓 的 所
我 们需 求 的量 也 不 可 能 是 由价 格这 种 玩 意儿 决 定 的 。


上西经是 以此 作为对 各 种经 济 分 析 的基 础 的 。倘 若 个 人 的 这种理性 不存在 , 者想 , 经极 有 可 能形 成 另一 种 与 现状 笔 西
大相径庭 的理论 体 系。
个 人 只能 同时开一 辆 汽 车 ; 不会 有 人 一 天到 晚 坐在 餐 桌
边 暴食 面包 ; 泳 池 或 公 共 厕 所 不 收 费 也 没人 整 天 蹲 在 里 游 面 ; 个客 人也不 会 同时 租住 两 个 房 间 ; 不会 因为 向西 边 一 你
但 近来越来 越 多的研 究 中引 入 了对 个 人 非理 性 行 为 的
思 考 。他 们从不 同角度 向人们说 明 : 非理性 因素不 可避 免 的 进 入主流 经济学 领域 中并 占有 越来 越 重 要 的一 席 之地 。这 说 明 , 人不 一定都 在追求 最大化 的 自 利益 。小 到一 个 家 个 身 庭 , 一个 国家 , 大到 若人 人都怀 着一颗利 己的心 , 的能 像西 真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发展史(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发展史(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发展史(word文档良心出品)西方经济学发展史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共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学派)五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思想: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

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一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二.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以及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和发展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和发展
典经济学理论。
该理论主张市场是自发 的、内生的,并且强调 了分工和专业化对于经
济发展的重要性。
杨小凯认为,新兴古典 经济学可以更好地解释 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 ,并且为政策制定提供
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超边际分析方法
超边际分析方法是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一种重 要分析方法,它通过超边际比较静态分析来研 究经济活动中的边际和超边际问题。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和发展
目录
CONTENTS
• 古典经济学 • 边际革命 • 新古典经济学 • 凯恩斯主义 •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 新兴古典经济学
01 古典经济学
CHAPTER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总结词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其著作《国富论》提出了 “劳动价值论”和“分工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03 新古典经济学
CHAPTER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生产者,每个生产者所占市场份额都 很小,无力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决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只能按照市场价格出售其产品。
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垄断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生 产者,每个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 的差异,因此每个生产者对其产品价格 有一定的控制力。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生产者既面临竞争又面 临垄断,因此其产品价格和产量有一定的垄 断性。
垄断竞争市场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 完全垄断市场之间,既有竞争也有 垄断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与货币主义
瓦尔拉斯与一般均衡理论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试图通过数学模型来描 述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该理论认为,在所有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整个 经济系统达到最优状态。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近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一直在不断发展与变革。

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经济学家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演进,为人们解决了许多经济问题。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古典经济学兴起于18世纪末的英国。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他认为,市场经济应该自由运行,不应过多干预,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经济效率和最大福利。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古典经济学的后期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

穆勒提出了“边际效用”概念,强调人们在决策时考虑边际成本与收益。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边际效用理论和供求理论成为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供求理论。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和分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三、凯恩斯主义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爆发,人们开始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观点产生怀疑。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国家干预”和“总需求管理”的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以避免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四、新兴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后期,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兴经济学逐渐兴起。

新兴经济学包括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实验经济学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和经济增长。

五、现代经济学的挑战尽管西方经济学在发展历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诸如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金融风险等新的经济问题也需要经济学家们去研究和解决。

同时,现代经济学也对经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转变的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转变的理论研究

表现 出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 势。( 3 ) 西方经济学正在 向跨 学科 研究 于制度 主义学派的没落 ,新古典 经济学派确立其 主导地 位 ,因此 的方 向发展 ,主要 表现在越来越 多的借鉴其他 学科方法和研究 成 西方经济学 的第一个多元时代就 此结束。而今天西方经济学 界又 果。 通过对这三个特性 的研究 , 希望能找到西方经济学转变的方 向, 将迎来 了一个 多元化格局 ,一方 面是 新学派不断涌 现、正统 学说
化 、强调个 人理性模式 。但是 随着社 会经济 的发展 ,经 济学与社
3 西方经济学 向复杂性科 学转变
新古典 经济学有三个基本观点 : ( 1 )保护个人利益、强调私有
会学有 了交 叉 ,经济学家发现把经 济学原理和方法论运用 到其他 学科 领域 ,不 仅推动 了社会 学的发展 ,还完善 经济学 自身理论 。 另外 由于其他 相关学科 的研究不 断取得进步 ,经济学家从而 开始 给予其他学 科更多 的关注 ,导致 主导学科 的心态大 大减 弱 ,再加
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 2 0 1 7 年 第 2 8 卷 第 1 4 期( 总 第 4 1 8 期)
百 家争鸣
2 0 世纪7 0 年代 以来 西方经济 学转变 的理 论研 究
亓 明 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东北师 范大学 商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 摘 要 ]自上世 纪7 0 年代 以来 ,关 于凯 恩斯 主义经济学派相 关理论 出现 了诸 多质疑 声,导致 西方经济学理论发生一些 转变。首先是 以理 性预期 学派为代表 的新 自由主 义经济学派 ,理性预期 学派在批判 凯恩斯主义分析方法 同时,强调宏观 经济 学的微观基础 问题 ,与此 同时新 自由主义经济 学派 的相 关理念 已经逐渐被 大多数 经济学家接 受 ,成为西方经 济学理论界 的主 流思想。其 次是 西方正统经 济学理论 自身的缺 陷被逐 渐发 现 ,为弥补这 些缺 陷,西方经济学派进行相关理论研 究并且都取得 了诸 多进展 。各种 学派 内部 变革 力量的积 累促使 西方经济学正在发生转 变,通过 对不 同学派相关理论产 生的作 用以及影 响进 行研 究分析 ,理清 西方经济学发展 的脉络和方 向,是今 天西方经济 学理论研 究的一 个重要课题 。 [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转 变;复杂性 ;多元 化 ;跨 学科 [ 中图分类号 ] F 0 9 1 . 3 [ 文献标 识码 ]A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和发展课件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和发展课件

学习交流PPT
12
2.古典经济学
• 主要学说
• 马尔萨斯 • 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趋势的
思想 • 大多数人注定要在贫困中和在饥饿的
边缘上生活。 • 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理论。
学习交流PPT
马尔萨斯
13
2.古典经济学
• 主要学说
•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 • 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斯密的伟大继承者 • 研究对象是财富的生产、分配与消费三部
想。
学习交流PPT
17
3.新古典经济学
• 发展历程
• 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分别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克 拉克提出边际分配论,马歇尔构建的均衡价格理论等逐渐 形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体系
• 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补充,主要包括成本曲线的 研究、序数效用论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厂商理论、一般均 衡理论、福利经济学。
化趋势。
琼·罗宾逊Biblioteka (Joan Robinson)
学习交流PPT
28
4.凯恩斯经济学
• 非凯恩斯学派
• 产生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滞胀” 局面出现,凯恩斯主义失灵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发 展出非凯恩斯主义学派,他们 的学说代表自由放任思潮的复 兴
➢这些学派包括货币主义、供给
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
凯恩斯经济学仍然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吸收了理性预期自然失业率等概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具有黏性的特点从而证明市场是非出清的stiglitz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和发展西方经济学的家族谱系略图重商主义古希腊思想家重农主义古典学派斯密李嘉图萨伊马尔萨斯马克思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新古典学派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货币主义弗里德曼新古典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约翰穆勒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和发展万物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和发展37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和发展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和发展39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1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1

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du shu读书笔记﹪1、按照西方经济学界一般意见,最近200多年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出现的较为重要“转折点的演变”,或者说“较重要的变革过程”,就是亚当·斯密革命即自由放任革命;杰文斯革命即效用或边际主义革命;凯恩斯革命即宏观经济学革命。

P1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或革命,有助于说明这门学科将来合理期望的发展,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①}。

②2、{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即是重商主义3、重商主义产生的那个时代是海盗式的帝国主义时代,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与毫无节制地剥削殖民地相联系,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各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往往拒绝为此承担责任),与长期濒临于战争边缘的状况相联系。

③按照熊彼特的意见,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出口垄断主义,外汇管制和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君主有权统治经济和铸造货币,有权控制对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要干预经济,国家要参与经济活动,对它进行广泛调节;认为国家财富的关键}。

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他们鼓励生产就是金银,{输入金银可以润滑工商业的齿轮出口品,实行补贴,发展商品输出,限制进口,多高顺差贸易,以此来换回金银,金银积累的增加,也反映国内财富的增加。

□P1重商主①特伦斯.w.哈奇森著:《经济学的革命与发展》,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第6-7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76页。

③约瑟夫.熊彼特著:《经济分析史》第1卷,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06页。

义者蔡尔德说过:“对外贸易产生财富,□P2财富产生权力,权力保护我们的贸易和信仰”。

①因为在对外贸易主张上,不是自由贸易,而是建立高度关税壁垒,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可见,{重商主义的思想集中在供给方面,是最早的供给学派的}。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代西方经济学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本文将就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进行浅谈,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表现在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批判和修正。

传统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由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构成,其中包括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大卫・李嘉图的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经典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这些传统理论在解释和预测现代经济现象时出现了不足和局限。

当代西方经济学开始对传统理论进行批判和修正,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框架和模型,如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

这些新的理论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理论的不足,使得当代经济学的研究有了更加多元化和灵活性。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表现在对实证研究方法的重视和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数据的大量积累,当代西方经济学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了计量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随机控制试验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可靠和具有说服力。

实证研究方法也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更为精确和有效的依据,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还表现在对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当代经济学开始更加关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

在全球化方面,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关注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国际金融等全球化现象的影响和机制,力求寻找全球化的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路径。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当代经济学主要关注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力求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推动经济发展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趋势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趋势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趋势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西方经济学已经历了许多发展和变化。

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的演变,西方经济学一直在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需求。

本文将讨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趋势,并探讨其对未来的影响。

一、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指的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理论。

这些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自我调节的,通过自由竞争,市场价格将自然形成,并在资源配置上发挥重要作用。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重视自由市场,主张自由放任经济和私有财产。

二、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种修正和完善。

新古典经济学中,人被视为理性行为者,对自己的利益作出最佳决策,用市场价格来衡量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同时,新古典经济学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失灵的理论框架,并引入了圆曲线工具。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逐渐转向形式化的分析,注重理论的严密性。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以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命名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并不总是自我调节的,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管理经济。

此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政府在支出方面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下滑的时候进行逆周期调节,来确保经济稳定。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府干预和增加市场力量。

四、新兴经济学派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经济学派也逐渐崭露头角。

新兴经济学派通常将复杂系统理论应用于经济研究,并以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为代表。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实证分析和多学科融合,以更综合的视角来研究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五、未来趋势未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还将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跨学科研究和新兴经济学派的发展,各种学科的知识会不断地相互渗透和融合。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张,我们也将看到更多的国际合作和协调,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和最新发展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和最新发展

经济研究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和最新发展傅 耀 颜鹏飞 提 要 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经历了前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4个阶段,前后之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近年来,西方学者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而展开和衍生出来的。

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崛起,是正统经济学方法论对非正统方法论的让步,同时也是对正统经济学方法论的拓展。

关键词 经济学方法论 前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 历史主义 实验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F0 F01913一、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四阶段 前实证主义阶段是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此时经济学方法论还没有从经济学中游离出来,处于朦胧的状态。

正是由于处于一种不定型的、朴素的、自发的阶段,后来分化出来的各种方法论思想都能从中找到其思想的胚胎。

在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中,现象描述法和科学抽象法已经初露端倪。

在西方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A.Smith)那里,抽象演绎法和现象描述法得以系统化。

特别是他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了一国何以致富的原因,在经济学说史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亚当・斯密的这种“二重化”的分析方法使其经济学体系充满了诸多矛盾之处,成为日后经济学争论的渊薮,也决定了方法论的分野之势在所难免。

亚当・斯密之后,抽象演绎法在李嘉图(D.Ricardo)和西斯蒙迪(Sism ondi)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精致化。

现象描述法又得到了马尔萨斯(R.Malthus)和赛(J.B.Say)的大力发展。

李嘉图的理论体系表面上看来是符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的,但这个过程具有很大的跳跃性,这是由于他的方法论缺陷所造成在其抽象结果中依旧保留了本该抽象掉的东西。

尽管表面上看有些笨拙和幼稚,但其内涵往往十分丰富,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许多思想极具原创性。

如重农学派理性主义的抽象演绎法、休谟(D.Hume)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原则、亚当・斯密的二重化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恰当的平衡、李嘉图的高度抽象的思想实验方法,更有西斯蒙迪对二重化方法的合理运用、将经济学视为“人”的科学和综合推理的方法、注重历史比较以及制度因素的方法,乃至萨伊的“良好的哲理推究方法”等等,无一不在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重焕生机。

浅析西方理性选择理论演变脉络及其主要发展

浅析西方理性选择理论演变脉络及其主要发展

浅析西方理性选择理论演变脉络及其主要发展西方理性选择理论发展到今天,显现了经济学家研究人类不确定性选择行为的深入和拓宽。

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深入和拓宽同样存在着可以观察的演变脉络。

这一演变脉络主要涉及假设前提、要素分析谱系和方法论等内容。

具体地说,它主要反映在如何处理信息约束,如何界定理性选择属性,如何联系动机和偏好来理解认知过程,如何通过认知来解说效用函数,以及如何理解和运用个体主义方法论等方面。

西方理性选择理论的演变脉络及其主要发展,对经济理论发展和变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它在重塑着经济学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改变了经济学家研究宏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基点和分析视角。

一、假设前提演变之概析西方理性选择理论假设前提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对信息、理性、偏好和最大化等的不同学术处理上。

从经济理论基础及其体系的建构来考察,理性选择理论假设前提的差异,不仅会影响经济学基本范式和研究对象,也会影响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

古典、新古典、新古典综合等传统主流经济学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许多差异,现代主流经济学与现代非主流经济学的许多分歧,都与它们的理性选择理论假设前提有关。

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在长期发展中经历了假设前提的演变,尽管这种演变以潜在形式蕴含于各大经济理论之中,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经济理论的学理建构来探寻这种演变。

这里所说的学理建构,主要是指经济学分析基础以及由此决定的框架结构,显然,这种分析基础和框架结构影响着经济学家的推论、演绎、理论建构和思想创新。

传统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前提,经历了从经济人假设到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演变a。

经济人假设的系统理论描述,发端于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76)的名著《国民财富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b。

在这部著作中,斯密背离其前期著作《道德情操论》涉及伦理选择的理念,接受了边沁的自利选择具有普适性而将自我偏好原则定义为个人趋利避害之理性特征的功利主义c。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1.1776年亚当·斯密代表作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性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所以,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

“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事实上,从“边际革命”起,直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也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边际革命”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摘要: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演变;革命;斯密革命;边际革命;及凯恩斯革命。

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一、斯密革命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

他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斯密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斯密革命的主要内容1.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斯密的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理论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在经济政策上,斯密主张自由放任。

这表现在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上。

他认为,在一切自由社会里,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

斯密虽然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没有绝对化。

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2.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背离对于生产有自发的调节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嬗变与超越王国成2013-1-10 9:51: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京)2012年7期第68~81页作者简介:王国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西方经济学以研究稀缺资源配置为主旨,将理性行为特征禀赋给“经济人”,①作为理论的基元和逻辑分析起点,经过抽象、舍弃、隐含和改善,使得理性人基本特征的表述、作用及局限逐渐规范和清晰,②内在地规约了经济学的特质和演进方向,也在孕育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自身的核心假设所进行的“公理化”和“科学化”包装,逐步使理性人演化确立为一种立场和认知观,上升为理性主义③的笃定信条。

这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中最重要的思想特征谱系之一。

从学说史角度对理性主义的特征、含义、作用和表现形式等已有比较深入的探究,④而本文则承继博弈论研究策略行为的原理和方法,侧重分析在理性假设与经济理论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推动下,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演变历程与可能的超越及发展趋势。

一、完全理性与资源配置自原始社会解体后,个体自利行为被视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源动力和微观基础,任何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共性无疑都会对资源配置总体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理性行为假设一度成为经济理论的硬核,既是逻辑选择之必需,也是研究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使然。

(一)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思想谱系与发展历程作为整个理论体系奠基层面的关键性假设,且要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对应,“经济人”概念的诞生和成长大致上经历了以下过程。

初创阶段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这部开山之作中首先塑造了作为市场主体的自利人,这成为“经济人”的雏形。

后经穆勒将其抽象和形式化为假设,终于由帕累托首次正式使用“经济人”概念。

这是与工业化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理论相应的,也带有深深的“理性时代”烙印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始于马歇尔等人,伴随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和鼎盛,得益于边际分析等方法,“经济人”概念承载起整个新古典经济学。

在第三阶段,贝克尔等人明确考虑非经济因素,如名誉、伦理和情感等,经济理论的视野和疆域迅速扩张,在此强势驱动下,不断修正和完善对“经济人”的研究;尤其是随着如今人类认知能力和手段的提升,使得全面、深入地考察现实世界中偏离理性规范的异常(anomalies)或非理性行为成为可能,正在将“经济的非理性”扩展到“非理性的经济”,⑤涉及所有与行为有关的社会科学,似乎要进入建立一个“经济学帝国”的新阶段。

在市场经济背景和单纯经济利益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新古典行为假设(利益最大化的最优反应模式)的建立,在主体行动空间和资源配置结果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使两个空间同构或等价。

这样做能为在最优化框架下规范地分析经济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也促成了经济学研究中心问题的明确定位,即效率意义上的资源优化配置。

理论逻辑一致的内在规定性,一定时期内现实经济活动的需求和条件约束,以及与意识形态的融合和制度安排的保障,强化了这一理论的特质及其在现实应用中的地位。

于是,只要以资源配置为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理性行为假设就会不断被强化、丰富和完善。

从哲学思想层面为促使经济学“自然科学化”的考虑,需要增加不确定条件下的期望效用最大化,考察时间因素情况下的动态最优化;同时也需要在社会学意义上考察人类行为能力,⑥通过类比生物的本能行动,逐步修正对人类完全理性的表述,等等。

但这些充其量也只是在既定方向上,对理性探讨的自然延伸和扩展。

(二)理性的规范、功用及局限如果说,新古典主义统领下的西方现代经济学是关于资源最优配置的学科,那么,将基本行为特征外生给定,将其他外部因素作为约束条件,如此这般的简化和悬置,目的是突显实现最大化的选择行为。

遵循这样的理论逻辑,构成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的生命主线。

然而,或现或隐地作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提,以理性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基本行为假设虽然也在不断地丰富改进、被赋予新的含义,而且在近年比较有影响的一些理论教科书中有了对完全理性的规范界定,⑦却至今尚未真正形成公推的、权威的、完整的表述。

众所周知,对个体基本行为的标准化、同质化和原子化⑧处理,是为了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转化为对资源配置的聚焦。

换句话说,完全理性适用于按统一价值标准衡量的事物和活动,如一般商品市场上的交换关系和选择行为。

偏好(序)关系是人的行为准则,根据这一准则可知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样做比那样做要好,这就是理性。

然而,这类理性以及隐含的假设中没有度的区分、结构类型的形成演化和对广泛存在的非理性行为的解释。

其实,经济学理性的演变和改进都有其内在动因,都是由不足以解释现实问题而诱发的,在中国的改革发展环境和经济理论建设中尤应如此。

理性行为假设的必要性是相对于承载和支撑着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大厦而言的。

与其说考察理性假设的合理性,倒不如说考察其作为西方现代经济学基础的作用,由此再通过演绎推理方能建立起自恰(self-contained)的理论体系。

在近现代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定程度地受公理化思潮的影响和使经济学所谓“科学化”愿景的推动,西方经济学被打上理性主义的时代烙印。

在基于个体理性给出的最优决策行为模式和规范表述中,或隐或现地包含了偏好函数的定义域与商品集合(由各种状态和事物组成的真实世界中的可选择物理集,或者说是主体的行动空间)的相应性,行为主体(agent)决策变量的变化范围与实际可行的选择范围的理论一致性;商品选择空间与效用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偏好序具有的完备性、传递性以及现实中的可完全实现性等。

从相对意义上考察理性行为假设,或许没有比新古典的基本行为假设能更好地满足解释现实和理论建设需要的其他个体行为方式。

但不应该忽视的是,理论起点的选择是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逻辑反映,是在特定经济发展时期及其环境和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科学本质使然,任何理论体系中都不可能存在唯一正确的假设,崇尚演绎、基于公理、最为严谨的数学尚且产生了非欧几何的理论分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自身社会的绝对真理过程,必然包含着对相对真理的不断突破。

当今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经济理论前沿分支的形成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传统理性乃至西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和突破,可能引起对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运行机制和个体行为方式的特点及规律性全新视角的再审视。

经济发展实践使各类行为主体在不断的自我调适中历练,在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中,这一理性逐步改善,但至今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个体中心主义的认识观。

它作为理论的基点或演绎推理的逻辑大前提,以假设形式出现,要么“不言而喻”,要么从理性的产生发展动因和阶段性特征予以辩解。

⑨但从经济学基本观点与理论目的的关系角度,分析探讨理性主义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见。

在用结论的有效性证实初始假设的合理性的同时,一旦出现结论与现实的相背,自然会使人们怀疑假设的普适性,质疑与改进也正源于此。

二、有限理性与决策过程对每一行为主体或决策者来说,只有当外部世界完全可知(或者不完全信息的分布类型已知),自利行为目标清晰,并且具有完备无懈的信息处理和计算能力时,理性才有存在价值。

然而,更常见的现实行为表现是理性的不完备,完全理性在理论和实践中常常被肢解和突破,派生和演化出一些新的理性形式。

当经济学关注的重点由资源配置结果扩展到配置行为过程,并考虑资源配置结果与决策过程的关系时,才能使从客观世界获取的信息逐步完善,逐步提高主观行为能力,逐步廓清学科边界,并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促使最优化决策标准行为模型的改进,为经济学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有限理性若干类型西蒙等人自20世纪50年代起系统地研究和发展了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这是对真实世界中不完备理性的认识和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⑩人们注意到时点上的资源配置与决策活动过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以及由此引出的理性限度问题。

于是决策理性不仅注重结果理性,也开始探讨基于不完全信息和有限行为能力的理性行为过程,使经济理论具有更强的现实解释力。

逐一放宽完全理性(显在或隐含)的条件,从不同角度考察行为属性,可得出与有限理性相关的若干表述,(11)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理性的困扰。

下面侧重对经济管理活动中几种主要的有限理性表现形式作简要概括,为便于论述,根据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将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即优化理性和探索理性。

1.优化理性(optimizing rationality),是指在既定环境条件下目标清楚(无论是最优的还是满意的),满足行为与目标实现相一致的逻辑关系;这类行为属性主要包括实质理性、受限理性、递进理性和调适理性等非完全理性形式及表述。

实质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ity),是对具有手段—结果(Means-ends)本质属性和行动逻辑的一类理性的总称,与目标理性(rationality influenced by objectives)、强理性(strong rationality)是同义语。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意图理性(rationality driven by intentions)、过程或工具理性(process rationality)、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规则理性(rationality influenced by rules)、价值理性(rationality influenced by values and affects)、选择理性(selected rationality)。

虽然偏好关系和效用优化标准可能会因人而异,但这类理性表述的共同点是:遵循同样的“目标—手段”逻辑关系,以偏好给定、目标明确为起点,寻求期望效用最大化或给定目标下的行为最优(成本最小)。

受限理性(limited rationality),强调的是目标实现中手段和能力的有限性,是在手段意义上对完全理性的修正和发展;而实质理性则可更多地看成是在目标确定意义上对完全理性的近似。

由于满足决策目标的多元性突显了行为能力的有限性,对行为特征更难予以规范描述,在受限理性假设下经济运行的结果类型更难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的生命力。

递进理性(incremental rationality),是用来表示一个决策者能在决策过程中逐阶段(点)提高能力的行为特性。

即根据已获取的经验、情境的变化、新的约束条件的出现、个人偏好的演变等,将每一阶段的理性作为可变因素的函数重新评估。

决策者有意识地按这种方式行事,并本能地继续这样做,此时的决策类型和所遵循的规律设为既定的。

递进理性与调适理性、情境理性有关,涉及由真实选择方式表现的或受直接约束影响的理性行为。

调适理性(adaptive rationality),是指在相互关联的决策中,决策者由于情境、知识或偏好的变化而对以前决策中遵循的理性规则进行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