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课程教案模板
教案主题:化学基础知识概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掌握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
4.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教程》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4. 教师备课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的特点。
2. 介绍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
四、总结(10分钟)
1. 归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化学世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与洗涤课题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课型新授课素养目标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正确地给液体物质进行加热。
3.学会正确连接仪器装置。
4.学会常见仪器的洗涤方法。
5.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1.试剂的加热。
2.连接仪器装置。
3.洗涤玻璃仪器。
教学难点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
教具准备仪器: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水槽、烧杯、试管架、试管刷、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带孔橡胶塞、乳胶管。
试剂: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课前预习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应干燥,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31,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3.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新课导入出示常用化学实验仪器或图片,让学生认读仪器的名称,回忆:以上仪器中那些可以直接加热,那些不能直接加热,那些可以用于给物质加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实验室中加热等基本操作。
进行新课知识点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讲解]实验室中能给物质进行加热的仪器中,最常用的是酒精灯。
[提问]①使用酒精灯前我们应该注意什么?②我们应该如何点燃酒精灯?③使用酒精灯非物质加热时,应该注意什么?④酒精灯使用完后,应该如何处理?备课笔记规律总结:酒精灯使用口诀查酒精,看灯芯,点燃要用火柴引;燃时不宜加酒精,灯帽熄灭要记清;万一洒出着了火,湿布扑灭最最灵。
知识拓展:用试管盛装固体试剂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固体应平铺在试管底部,利于均匀受热。
备课笔记方法指导:给试管里的试剂加热时,试管外壁应该干燥,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41~31处。
特别提醒: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橡皮孔,以免压破容器或刺伤手掌。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篇1一、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离子键;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
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024年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案5篇
2024年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案5篇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案篇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学习。
初中化学教案范文(精选3篇)
初中化学教案范文(精选3篇)第一篇: 学校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试验,熟悉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抱负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同学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连续采纳同学熟识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同学熟悉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熟悉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行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熟悉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试验、争论、沟通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试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转变,假如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试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试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试验并进行验证: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看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渐渐打开活塞,观看。
该气体是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渐渐打开活塞,观看。
该气体是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全套设计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全套设计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2. 物质的性质3. 化学实验4. 化学反应5. 化学方程式三、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4. 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解析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2. 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3.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实验、沉淀实验等;4.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解析等知识点;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解决一些有关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的问题;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7.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及时进行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2. 观察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2. 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否清晰明确,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3.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如何,是否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精品多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精品多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熔点#(高、低),密度#(大、小),硬度#(大、小)。
初中化学课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化合物的命名规则,能够准确命名给定的化合物;
2. 能够根据化合物的名称,写出其化学式;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出化学式。
难点:一些特殊的化合物名称的命名。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化学品瓶、实验室玻璃仪器、实验试剂等;
2. 实验材料:化合物样本、化合物名称卡片等;
3. 课件:包含化合物命名规则和例题的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几个化合物的名称,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名称的命名规则,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化合物的命名规则(10分钟)
1.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根据碳原子数、双键、官能团等进行命名。
2. 无机物的命名规则:根据元素符号和化合价进行命名。
三、示范命名化合物(15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几个化合物的命名过程,让学生掌握命名的方法和技巧。
四、学生练习(20分钟)
学生根据提供的化合物名称,进行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出化学式的练习。
五、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部分,以便学生复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化合物命名与化学式写作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化合物命名和写化学式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优秀6篇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优秀6篇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篇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
所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而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
下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质疑能力1、选择最佳质疑点提问,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如何选择质疑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具体如下:(1)教学生在概念的关键字、词上提问。
化学概念是对化学事物一般、本质特征的明确规定,其定义有着比较严密的表达,在用字、词上十分考究,抓住概念中关键的字、词,认真推敲,对整个概念的理解就会全面而深入。
例如,人教版化学必修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此概念的关键字、词有“或”、“导电”、“化合物”,我在上课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吗?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就不是电解质吗?”“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吗?电解质都能导电吗?”“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这种说法正确吗?”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概念,而且学会在学习概念时抓住关键字、词提问去深入理解概念。
(2)引导学生在矛盾处提问。
例如,在基本实验操作中有一项“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正确的操作是“胶头滴管垂直悬于试管口滴加,不可伸入试管内滴加”,但在制取氢氧化亚铁时要求“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液面下滴加”,前后显然矛盾,引导学生提问“胶头滴管为什么要伸入试管内液面下滴加?”(3)教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上提问。
事物总是相联系的,把一组相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使学生容易理解,避免混淆。
例如,我在上二氧化硅时就引导学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在性质上有何异同?为什么?”这样有意识地训练,以后学到相似的知识点时学生自己也会有意识的进行比较提问。
2024最新-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惊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化学教学计划篇三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班的教学工作。
经过一个学期对化学的学习,我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优等生已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并对化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及浓厚的兴趣。
第二类:中等生及部分优等生中大多对化学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高中化学《甲烷(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2.使学生记住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存在、用途。
3.使学生学会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
4.通过动手搭建模型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与化学性质难点:甲烷的结构三、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合作学习探究演习四、教学过程【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展示目标】组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渡】学生观察几种常见物质的组成,初步感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2.设计文字游戏:从“碳”、“氢”这两个汉字中各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汉字“烃”,以及它的发音,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烃的概念。
3.推理甲烷是最简单的烃,引导学生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巩固练习,深化对有机物知识的认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COB. CO2C. H2CO3D. CH3CH2OH2.下列物质中属于烃的是:()A.H2OB.C2H2C.C2H5OHD.金刚石(C)【过渡】组织学生书写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激发学生对甲烷分子机构的探究欲望。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依据甲烷的结构式,利用老师提供的圆球和牙签制来作甲烷的结构模型。
当学生完成甲烷的结构模型后,点评学生制作的模型,提出问题,再利用气球模型来验证,最后总结得出甲烷的分子结构:正四面体结构。
介绍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
【检测】组织学生完成检测题,巩固认识甲烷的分子结构。
3.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B.甲烷分子中4 个C-H 键是完全等同的键C.甲烷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共价键D.甲烷分子中均是极性键共价键【学习指导】组织学生阅读课本61 页第2.3.4 自然段,了解甲烷的相关知识,思考完成下列任务:1.记忆甲烷的物理性质。
2.了解甲烷的稳定性。
3.书写甲烷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高二年级化学优秀教案(6篇)
高二年级化学优秀教案(6篇)高二化学教师教学教案篇一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第二节醛、酮及习题讲评第一课时:(1)以乙醛为例学习醛基的化学性质;甲醛的反应及相关计算。
第二课时:学生分组实验: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简单介绍酮的性质。
第三课时:《步步高》醛的练习讲评。
第四课时:《步步高》酮的练习讲评2、教学目标:认识醛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主要通过醛类的典型代表物──乙醛,介绍了乙醛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主要通过实验来归纳乙醛的性质;结合乙醛的结构特点,复习和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图;结合乙醛的加成反应,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实验药品、仪器、视频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第一课时醛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了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对比羟基和醛基官能团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乙醛的化学性质,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结醛基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迁移到醛类化合物,并掌握醛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首先提示讨论乙醛的结构特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然后开展实验探究,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探究乙醛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与银氨溶液、与cu(oh)2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规律。
讨论小结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学习:边讲、边讨论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讨论反应规律,1 mol 醛基(—cho)可还原2 mol ag+或2 mol cu(oh)2,醛基(—cho)转化为羧基(—cooh)。
迁移提高:根据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规律,写出甲醛、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教学教案集合15篇
化学教学教案集合15篇化学教学教案1一、学习目标1.把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处,了解液氨和氨水的区分;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留意事项,熟悉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3.学习观看法、探究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4.知道氮肥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试验探究活动中,享受发觉的欢乐。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氨气和铵盐的性质;教学难点:“喷泉”试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
三、设计思路氮肥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雷雨发庄稼”〔自然固氮〕学问的复习和生物固氮方式缺点的商量,从而将本节内容的重点引入人工固氮〔合成氮〕过程的教学中来。
氮肥生产的基础是氨的合成,即可引入本节课教学重点——氨气性质的教学。
其中,氨气与水和酸的反应是教学的重点。
再通过氨的挥发性、刺激性气味等性质,引导同学商量氨水作为化肥的缺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固态铵盐和氮肥学问的教学。
在学习铵盐学问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商量科学使用化肥的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回忆“雷雨发庄稼”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图片] 人类已知的三类基本固氮方式。
[商量] 三种固氮方式的优缺点。
强调人工固氮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内容的教学。
[化学史话]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大气中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汲取,通过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获得的氮元素远远不能满意植物生长的需要。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科学家们苦苦探究了几百年。
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用氢气和氮气合成了氨,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合成化肥的基础。
从今,人类能为植物的生长供应足够的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浩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冲突,他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化学诺贝尔奖。
[学问链接] 1. 合成氨反应条件苛刻的缘由;2. 哈伯的功与过。
[板书]一、工业合成氨N2+3H2 2NH3[过渡] 氨的胜利合成在肯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
要让这种重要的气体氮化合物更好地人类服务,我们必需讨论它的性质。
教案设计初中化学
教案设计初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实验方法
3. 能够正确描述和解释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化学性质
2. 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过程的描述和解释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试剂
2. 教学PPT
3. 相关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从物质的化学性质到化学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2. 介绍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实验方法
3. 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示范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结果分析
四、实验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每位学生写一份关于化学反应的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特征。
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通过口头分享的方式,加深对化学反应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篇二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
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一、教材分析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
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
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3篇】初中化学教案篇一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内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试验、观看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忙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提醒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讨论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试验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分没有思索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熟悉。
因此本节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忙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局部,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试验。
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讨论、利用什么方法讨论物质并不清晰。
在毫无化学根底、从来没接触化学试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观看试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
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试验第一次亲切接触,怎么进展试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试验探究的学习。
3.教学目标分析学问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分,并能运用概念推断一些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学问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育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4.教学重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推断5.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设计流程一、物质的变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终原子弹的爆炸进展评述。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参加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利于班级集体的建设。
敲定一个主题班会,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
2.进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早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爱好,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二、教材的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安稳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安稳和水的电离安稳两个安稳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增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安稳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安稳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安稳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全的电解质溶液的安稳体系。
三、教学方法1.教法(1)感知情境,导入主题,研究探索,指导学法。
(2)教师导学,学生合作讨论,探讨实验设计及评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觉。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对照、归纳及类推、练习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1)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会合作。
(2)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的方法展开探索,对照归纳及类推总结,练习训练,获得对照、归纳和类推的学习思维能力。
(3)积极摸索,善于运用对照、归纳总结及类推思维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交换,提高人际交换能力。
四、教学进程(附课件)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纯碱和小苏打入手[幻灯展现]图片设计意图: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使学生的学习从低起点、易接受的环境开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高中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 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 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 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 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
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 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 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 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 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 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 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 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教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此外, 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 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 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 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拓宽学生的思路, 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 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 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 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常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篇1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视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遭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分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总结法教学准备:[实验1-1]-[实验1-5]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新课导入:绪言课的几个实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课后有许多同学提问:为何白纸喷“水”会变红,再喷“水”红色又消逝了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会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锈?这又是为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介绍]视察实验方法:看、闻、触摸。
视察实验的步骤:1、实验前,物质的色、态、味等2、实验进程中,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3、实验后,物质的物质的色、态、味等;摸索:物质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实验1-1]水的沸腾[实验1-2]胆矾的粉碎[实验1-3]胆矾溶于水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视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表: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有水蒸气产生;又变成冷凝的水液态的水无1-2蓝色块状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胆矾无1-3蓝色硫酸铜溶液变成蓝色浑浊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有1-4块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讨论、归纳】1-1、1-2中水和胆矾产生了状态和形状的变化,但无新物质生成,1-3、1-4中有色彩的变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气体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质。
结论:1、2是物理变化,3、4是化学变化得到:1、定义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点3、化学变化常相伴的现象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课堂练习]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包括:色彩、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1)熔点和沸点融化:固态变成液态熔点:融化的温度沸点:液态变成气态(2)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3)色彩、状态、气味[实验1-5]闻气味的方法[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授课教案
初中化学授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用途;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用途;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化学科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2. 化学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2. 编写教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化学有什么用?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用途;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提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演示、学生实验操作、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全面介绍了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用途,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堂教学设计——现代教学技术之一1、 什么是教学设计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对“教学设计”的看法“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和雷根)。
“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系统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加涅)我国现代教育技术专家乌美娜教授对教学设计是这样表述的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归结起来教学中体现: 系统方法及教学过程通过以上专家的概括,我认为: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就是针对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进行的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案 通常是以课时为设计单元 依据课标和教学内容 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进行分配、安排的具体教学施教方案 形式止是一个备课的结果文本。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等内容的具体呈现。
教案对教学设计意图有一定的体现可以看作是实施教学计划具体的操作性方案。
教学设计 也是课前的备课。
是运用系统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进行的系统策划过程。
主要表现为对教学过程、安排的原因进行阐述 可以对教案进行诠释——教学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
可以是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 或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们通常指的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设计 或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也就是微观的教学设计。
教案是一个物化的可操作的实用性较强的东西 教学设计是较理性的、具有广泛的概念的东西 可形成文本也可不形成文本。
3、 现代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门技术——教学设计这门技术能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考虑教学中的各因素 充分发挥系统功能 使备课不再仅仅依赖教师个人经验 而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基础上 并可提供详细可操作的方案。
二、教学设计内容与设计的基本流程1、 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专业工具书上 ①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②分析教学任务 ③分析教学对象 ④制定教学目标 ⑤设计教学策略 ⑥选择教学媒体 ⑦设计教学媒体 ⑧教学评价。
有的专家认为 ①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②教学内容分析 ③教学对象分析 ④设计教学策略 ⑤确定教学媒体 ⑥教学评价再进一步划分教学设计分为三部分 制定教学目标、达成目标诸要素分析与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可根据上面的内容来套。
2、 教学目标设计流程制定教学目标达成目标诸要素分析和设计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策略确定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三、教学设计要体现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及课程特点1、 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核心理论: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 既是目的 也是任务 )课程基本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平等机会 学生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探究 体验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态度 形成初步的能力)●强化学生化学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认识●提倡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平价。
(这些理念 有些是所有学科共有的 有的是理科有的)2、 体现初中化学的课程特点●初中化学课程属于启蒙课程 化学事实与现象描述性内容多 原理概念相对较少●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了科学教育的公众性 因此 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重视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新课程特点)●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严密性 由于现在课程标准对知识系统未作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 不要把“情境”事件或故事作为知识教学时的新课引入话题来设计 而要以问题为中心创设情境 以问题的产生、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解决来引导组织教学活动 这就有利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实施。
( 如 燃烧与灭火教学内容的情境设计 学生对燃烧并不陌生 并对燃烧与灭火有一定的经验。
①首先从人类利用燃烧历史和火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事例入手 认识燃烧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正反面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认识事物的方法。
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燃烧的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燃烧是什么 为什么有的物质易燃烧 有的物质却很难 有的物质燃烧有火苗 有的则没有 遇到火灾应怎样灭火 怎样自救 学生在讨论中还可产生新的问题 没有火种的野外 怎样得到火种 油燃烧起来能用水灭火吗 由漏电引发的火灾 首先要做什么 森林出现火灾该怎么办 ……等。
这些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经验 似象能回答 但又象说不清 这样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 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 从化学与社会问题的结合点入手 可以创设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及社会实际问题的情境 还可以从化学实验中创设问题情境 而不只限于社会生活事件。
另外 关于情境创设问题 老师们要注意收集各种素材 把收集工作放在平时中央电视台的一些新闻节目和一些科普节目中与化学相关的事件和内容把它记载下来 积累多了 你的情境创设素材就会丰富 设计情境就会得心应手。
3、 关于媒体的应用平常的化学教学中 应用媒体的情况不多 但在公开课、赛课活动的教学中都会见到多媒体的应用 教师多预先做好的课件 说明教学的准备是充分的。
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过分依赖媒体 把应该做的实验、该板书的内容都用课件替代了。
造成课堂容量增大 学生思维跟不上 学生动脑、动手的量少 部分阻断学生动手技能的反馈渠道 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 “现代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扩大信息时空 提高学习效率。
不能以此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减少学生的思维活动 强化机械训练”。
在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 注意辅助教学媒体应用设计时 与教学内容需要的一致性、有效性。
如教学情境事件的展示、实物图片展示、不易观察的化学实验现象模拟、难以理解的微观抽象问题的模拟 或卡通动画 、教学需要的文字材料及图表展示、预设的例题、教学效果测评题的展示等可用媒体呈现外 其它一般不用 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更不利用幻灯的方式完成。
4、 平时教学的教学设计平时教学是写教案还是写教学设计 我建议教师们要掌握教学设计这门教学技术 但在平时教学中还是要以教案的形式出现 只是你的教案要在对教学充分构思的前提下写教案 或设计教案 。
你的充分构思尽可能按教学设计要求去全面、系统去构思 就会使你的教案更加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四、教学设计的发展教学设计的发展:直观设计——经验设计——试验辅助设计——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即现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活动具有下列特点:(1)智力性。
是以智力活动为主,以人的智慧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活动。
(2)创造性。
可以创造出新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成果,在设计中需要创造性思维。
(3)可重复性。
可以重复产生一定的活动方式和成果,有其现实性基础。
二、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要依据新课程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发展。
将课程目标具体化,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要求,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可操作性。
2、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抓住教材所呈现的蕴含价值。
不能仅以教材内容传递知识信息,还要注意教材和其它课程资源的整合。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准确把握深度、广度和梯度,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学案。
4、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各类学生活动。
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 好的典型例题, 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 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
例如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学中, 结合课本, 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 因此在上课导入时, 采用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 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他们引起的原因, 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欲望。
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序优化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2、教学过程设计应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3、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1)重视实验教学(观察活动、探究活动)。
(2)将科学探究融入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4、体现推进性。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学案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误区1.导入刻意出新。
新课导入的设计要出新,但是不能为了出新而出新,更不能牵强附会刻意出新,出新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做到简短、清新、自然。
2.教学过度开放。
课堂教学中的“扶”与“放”,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扶得过多,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放得过多,教学则会茫然无序。
设计教学时我们要尽可能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3.媒体代替实验。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型,设计教学时,我们都要尽可能地去挖掘实验资源,体现学科特点。
觉得现场实验麻烦、有风险,不如实验录像来得爽快,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4.媒体代替板书。
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起到了一定的改进作用,但这种作用不能无限放大。
三、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实施教学(一)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意义是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二)化学教学设计实施的基本要求1、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一切言行——为实现教学目标2、正确选择并运用各项教学原则和方法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各个环节4、把握好不同的教学模式5、落实好教学策略——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处理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6、发挥好教师自身的教学机智,调控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偶发事件迅速而又巧妙的处理能力7、精心设计语言与板书8、增强直观,调动学生各种感官9、灵活使用教学案(三)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和顺序三部分五环节第一部分开始组织教学创设情境第二部分中心讲授新课第三部分结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四、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一)意义1、用教育、教学规律规范课堂教学。
2、提供教与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提供信息。
3、使师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提供指导。
4、教学所用策略、方法是否有效。
保护、激励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帮助教师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势和薄弱点,为改进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评测、甄别教师的教学水平、诊断存在的问题。
5、考察、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潜力及发展水平。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原则)•从评价主体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学生评价•按照考察范围和内容分:专题评价整体评价•评价方式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1、从评价主体分教师自评、他人评价和学生评价三种①教师自评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性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状况进行反思和自我鉴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