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开挖点或坡脚点)精准放样通用程序

合集下载

高边坡填、挖边线简单准确放样技术

高边坡填、挖边线简单准确放样技术

高边坡填、挖边线简单准确放样技术各位测量朋友(特别是在山区施工的测量朋友),是否有兴趣讨论“高边坡填、挖边线简单准确放样技术”这个话题,本人在前几年的施工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与大家分享,共同讨论学习,为今后施工测量减轻劳动,提高效率。

我们知道,在路线穿过复杂地区(山地、沟槽地段),会设计有高填、高挖路基,一般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高达10米以上填挖还设有台阶。

这样给我们的测量放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放样工作量、工作难度都加大很多,更重要的是放样准确性很难控制。

高填挖边线放样需要数据较多,首先要有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这些数据,还要与现场地形线情况比较,得出设计线与地面线的交叉点即为高填、高挖边线。

据我调查,我们现在大部分同志采用的办法是:1、首先用全站仪放出中线。

2、采用水准仪、全站仪或其它办法测出每个桩号的横断面。

3、用CAD或其它工具绘出横断面图。

4、再到现场放出高填、挖边线。

当然有些朋友还有一些略为简单的办法,但大体差不太多,我们已可看出,这样放样是不是很麻烦,效率也很低。

是不是可以采用更简单、准确的方法代替这种办法呢,回答是当然的,不然就没必要讨论这个话题了。

简、快、准的方法是有的,原理与上面是一样的,也要通过以上说的平、纵,横断面及原地面数据来确定高填高挖边线,只是采用先进办法集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处理,现场实时得到这些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放样。

具体过程如下。

1、充分利用全站仪的功能,进行三维放样,三维放样概念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在平面坐标放样的同时进行高程放样。

2、采用三维坐标测量程序,计算断面的三维坐标数据,与全站仪配合,在现场实时完成高填高挖边线。

如下图:如上图所示,该路基断面为半挖半填,分别要放出填方边线及开挖线,要在测站点上直接放出这两个点,包括平面和高程,平面放样大家都知道,就是指挥棱镜到要求的角度和距离上,那么高程放样也一样,指挥棱镜到要求高度上,如上图,可以由设计数据计算出仪器放样时所需的高差读数,计算式如下:仪器高差读数=设计线高程+棱镜高度-全站仪视线高程仪器视线高程=测站点高程+测站点到仪器视轴的高度,或仪器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棱镜高度-后视读数填方边线设计高程=中桩设计高程-横坡高差-边坡宽度/边坡坡度填方边线设计高程=中桩设计高程-横坡高差-边坡宽度/边坡坡比挖方边线设计高程=中桩设计高程-横坡高差+碎落台高差+边坡宽度/边坡坡比+平台高差(如果有)关键点,朋友会问,在没放样时,边坡宽度还不知道,怎么计算设计高程啊,有了宽度不就可以直接放了吗,所以,我要告诉大家,边坡放样就是一个寻找边坡宽度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至为以下几个步骤:(以填方边线为例)(1)数据计算处理,采用高性能的计算程序,将路线的平、纵、横全部数据输入计算程序。

公路挖方段坡口线的放样方法1

公路挖方段坡口线的放样方法1

公路挖方段的坡口线是沿地貌表面随高程变化的一条空间 曲线, 放样坡口线实际上就是放样不同里程桩断面地面线上的 坡口点。通常坡口点的放样方法是: 先计算断面上坡口点附近 一点坐标进行放样并测出该点高程, 再根据护坡坡度设计值用 逐渐趋近法放出坡口点。当放出的坡口点高程满足护坡坡度设 计要求时, 又很难保证该点是否在断面上了。因此, 该法外业作 业繁琐, 点位精度较低。下面介绍一种先放出断面上坡口点附 近两点, 计算坡口点所在地面线的坡度, 结合护坡设计坡度, 推 导出直接计算坡口点坐标计算公式, 精确放出坡口点的方法。
678#/54#: L84DM,MN4?3:N ;EM3;B ?OD645;M8?9,MN6 DB?>6 ?@ :4?39< B896D 8D E;BE3B;M6<,;9< MN69 E;BE3B;M89: E??4<89;M6 @?4J P3B; ?@ :4??56 >?89MD 8D <64856< E?PO896< K8MN <6D8:9 @;BB89: :4;<869M ?@ >4?M6EM89: DB?>6,;M B;DM D6MM89:J?3M 8D ;EM3;B8Q6< R -N6 >46E8D8?9 ?@ MN8D P6MN?< 8D 46B8;OB6 R 9": ;+/,8: H8:NK;7,A4??56 B896 ?@ 6SE;5;M8?9( ?@ 6;4MN ?4 DM?96)D6EM8?9;06MM89: ?3M 根 据 横 断 面 方 位, 计 算 出 8 点 附 近 1( # 9# , , , ) 坐标, 实地放出 、 点并测定其高程, 计算 :# ) 1( 9 : 1 1 ! ! ! # ! 点间的坡度为 , 并作为 或 坡度的代表值。 1# 1! #T ; 1# 8 1! 8 为 设 计 值。如 果 护 坡 8" 8 设 计 坡 度 为 8( :" , <" ) " 9" , 则: # T "U), 8" 8= V + , 88= V ! + 。 设 8" 1= # V 2 ,1# 1= # V / , 则 关 系 式 为: 以 1# 点 为 例, (! + + /) ( (#) > + + 2) V # > ;。 若以 1! 点为例, 则设 8" 1= ! V 2 , 则关系式为: 1! 1= ! V / , ( (!) ( / + ! +) > 2 + +) V #> ; 将 (#) 式或 (!) 式化简后得相同的求 + 值的公式如下: ( ;/ + 2 ) ( (*) +V > ! ; + #) 只要求出 + 值, 就可以用程序型计算器 从图 # 中可以看出, 按 (%) 式直接求出 8 ( 9, 点的坐标。 :) ( ( ;/ + 2 ) ( ) 9 V 9" W > ! ; + #) E?D ( (%) ( ( ) ( ) ) : V :" W ;/ + 2 > ! ; + # D89 (

边坡放样程序

边坡放样程序

边坡放样程序问题的出现在土石方开挖中,有时由于地形复杂,会发生地形变换点未能加测坡口桩的情况,或因施测人员对内业图纸不熟悉,造成放样数据不准确等,这均会导致放样方法不准确使边坡超挖欠挖严重,或者边坡开挖后使设计的落石平台无法形成,只能一挖到底。

有的保证了路面宽度,却不能保证坡度缓于设计值。

不仅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还对后期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直接降低工程质量等级。

由于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是个很直观的外露工程,也是直接影响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出现以上问题,本人将给出在特区市负责高速公路施工时,对复杂地形的边坡放样处理方法。

放样方法的选择及实施(1) 放样前熟悉工程地形图、道路平面图、路线图与施工组织设计及断面图,实地踏勘后沿线路做好首级控制,控制点应选在边坡范围外侧,考虑边坡深挖控制点不能离坡口太远,一般距坡口1~1. 5m 即可,测设线路中线桩断面图,根据设计值计算出每级边坡放样数据,最好内业计算出不同坡面的放样数据图,同时放出开挖坡口桩,放坡口桩时应加放拱面至坡面5cm。

考虑中桩点位误差以保证路面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坡面不陡于设计陡面,故坡口桩应放宽5cm。

在确定坡口开挖边线时,若边桩与相邻边桩纵向地形的坡度基本一致,两坡口桩之间无明显凸地形出现,可根据设计图纸和实测的高程计算出路中桩至坡口的水平距离。

坡口桩因高程变化而改变平距,故坡口桩要经过多次修改才可确定。

然后在相邻坡口桩之间拉一细线洒上白灰即为坡口开挖边线,此为正常放样。

(2) 坡回桩与坡口桩之间有明显凹凸或中间有深沟路堑、路堤甚至小山等,则应加测局部中桩各边坡口边坡桩,图1 中的点为加测桩。

加测的边桩应在地形的变换点上。

此为方法之二。

(3) 在高挖地段的边坡都设有几级台阶或落石平台,在同一级平台内坡面桩与坡面桩之间按直线洒白灰,作为坡面开挖边线。

坡面桩与坡面桩之间不在同一个平台内,则应测出平台出口的内外桩,用上面的桩点与平台出口的外桩相连。

公路施工测量放样方法

公路施工测量放样方法

前言在工程测量中当施工控制网建立以后,为了满足工程的需求,需要将已设计好的资料在实地标出,以便施工,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放样。

也就是说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的设计方案“搬”到实际现场的过程。

放样的结果是得到实地上的标桩,标桩定在哪里,庞大的施工队伍就在哪里进行挖土、浇捣混凝土、吊装构件等一系列工作。

如果放样出错且没有及时纠正,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当工地上有几个工作面同时开工时,正确的放样是保证它们衔接成整体的重要条件。

由于施工时以放样出的标桩为依据,故放样的过程不允许有任何一点差错,否则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而且在实际放样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建筑物复杂多样,有时往往需要将几种方法综合应用,才能放出该建筑物的点﹑线。

因此,放样方法的选取显得十分重要。

放样方法的选择与工程建筑的类型,工程建筑物的施工部位,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方法以及放样精度要求和控制点的分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地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队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多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工程的总体布局和细部结构设计图,找出工程主要设计轴线和主要点位的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结合现场条件和已有控制点的布设情况,分析具体放样方案,并作出最优化的处理,使放样精度达到最高。

通常情况下,平面放样的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方向线交会法。

高程放样可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和水准高程放样。

根据拥有设备的情况来确定放样实施方案。

本设计论文主要根据本人在海口绕城公路白莲立交至机场段工程中实习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和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经过查看相关文献和请教老师同学们,做了一个应用型的设计论文.本设计论文所主要讨论的问题有,放样的基本方法和工作,高等级公路路线中线的施工放样,公路中桩边桩统一坐标的计算方法,缓和曲线在公路施工中放样的应用,公路施工放样中特殊区域的放样方法和全站仪放样同GPS-RTK放样方法的比较等等,以便我们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更有效率的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工作.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文中难免会有不妥之处。

路基边坡放样

路基边坡放样

第一小节:1、复测导线点2、地形复测和建立施工控制网3、路线施工放样1)路基边坡放线2)挖方路段放线3)填方路段放线4)构造物放样5)边沟及附属设施土方路基施工方法:(一)一般路段填筑1.路基填筑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样,定出中线及边线位置,并按层厚要求拉线施工。

2.清除线路范围表面耕植土,进行晾晒,然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至设计要求。

3.在经过软基处理的路段上选一段试验路段。

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在K7+330~K7+450段具有代表性的地段。

试验所用的材料和机具应当与将来全线施工所用的材料和机具相同,以确定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压实度要求下,压实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最佳含水量、压实遍数、速度、工序、填筑厚度的控制,中间做好施工记录,加强对有关指标的检测。

完工后及时写出试验报告和施工总结,提出符合JTJ033-9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最佳施工方案,如发现路基设计有缺陷时,则提出变更设计意见,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作为路基施工的依据。

4.路基填筑宽度、高度路基填筑采用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松铺厚度根据现场压实试验确定,每层填料的铺设宽度超过路堤两侧设计宽度各30cm,软基施工路段两侧按设计宽度超宽各50cm,以保证路基沉降后及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纵向分段长度平均为250米左右,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方法进行施工。

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

填料粒径控制在15cm以内(路基填料的破碎工作在宕口进行)。

每层摊铺后,先进行整平,然后进行碾压,确保各层间的平整度要求,并做成2~4%的横坡,以利排水。

1、路基施工放样和一般的一样的,但是有一个原则“宜宽不宜窄”。

再放每层填土边桩时,路基半宽应比设计半宽宽30~50cm.目地是保证边坡压实质量!2、超高和加宽应在路面以下调整!否则路面厚度不是不足,就是太厚。

影响成本的。

(铁路路基超高不是在路基中调整)3、具体实施参照规范进行。

直线50--100米一个断面,曲线20米一个点40米一个断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准备工作内容:组织、物质、技术准备二、施工测量1 、中线的恢复和标定恢复路线中线,要按测设后设计出的路线平面图、直线、曲线几转点一览表,护桩记录等来进行较核。

公路边坡(开挖点或坡脚点)精准放样通用程序

公路边坡(开挖点或坡脚点)精准放样通用程序

公路边坡(开挖点或坡脚点)精准放样通用程序抛弃渐进法、放坡脚线开挖点,一次准确定位。

开挖点或坡脚点无论填方挖方通用,再也无需逐级边坡主子程搞边坡放样程序,根据数学模型推理计算编写的实用的5800程序,用此法可以解决边坡放样,卡西欧5800代码如下:1.程序名:BPLbI S↙Cls↙“K×+×××”?V:“L(-1) Or R(+1)”?Q:“Z0(SJ)”?E: “H0(SJ)”?F:“Z1(W)”?A:“H1(W)”?B: “Z2(N)”?C↙If C≥A:Then Cls:Locate 6 ,2 ,“ERR!”▲Stop:Goto S:Else↙Cls: “H2(N)”?U: “BP(1:m)”?N↙If U=B:Then 0→M:Else Abs((A-C)÷(B-U))→M:IfEnd↙Abs(U-F)→G:C-E→S:(MG-S)N÷(M-N)→L↙Q=-1=>-(E+L) →D↙Q=1=>E+L→D↙Cls:“Z=”:Locate 4,1,D▲Cls:“HC”?H↙L÷Abs(H-F)→K↙Cls:“K×××=”: “1:M=”:“1:m=” :“M- m=”:Locate 5,1,V:Locate 5,2,K:Locate 5,3,N:Locate 5,4,K-N▲Goto S↙IfEnd↙2.程序设计原理:公路挖方段的开口线或填方段的坡脚线是沿着原地面随高程变化的一条曲线,放样坡口开挖点或坡脚的坡脚点实际上是放样不同里程桩号断面地面线上的点。

通常的放样法是:先计算断面上坡口(角)点附近一点的坐标进行放样并测出该点的高程,再根据设计边坡坡度值用逐渐趋近的方法放出开挖点或坡脚点,弊端是当放出的点高程满足边坡坡度设计要求时候却又很难保证该点是否在该断面上了的,并且外业作业繁琐,反复试放,点位精度也低。

边坡放样程序

边坡放样程序

直线段边坡超欠挖检查及开口线放样程序程序名:BPFY 程序: A“QX”:B“QY”:C“QZ”:E“ZX”:F“ZY”:G“ZZ”:P“PB”: K“XP”:L“YP”:M“ZP”:Fixm:Pol(E-A,F-B:J ≤0=>J=J 360⊿ D=Abs((K-A)*CosJ (L-B)*SinJ):S=Abs((L-F)*CosJ-(K-E)*SinJ): X=A D*CosJ:Y=B D*SinJ:Z=(G-C)/I*D C:W=AbS(M-Z):V=S/P-W: V<0=>O“Hcw”=V◢⊿ V ≥0=>O“Hqw”=V◢⊿ U=W*P-S:U<0=>N“Scw”=U◢⊿U≥0=>N“Sqw”=U◢⊿“END”说明:A、B、C为边坡底线的起点,显示为: QXQYQZ 依次输入地线起点的X,Y,Z; E、F、G为边坡底线的终点,显示为: ZXZYZZ 依次输入地线终点的X,Y,Z; P为坡比,无正负条件; K、L、M为测量点,显示为: XPYPPZ 依次输入测量点的X,Y,Z;中间计算测量点至边坡底线的垂足点,保存变量为X、Y、Z。

O为边坡的高程超欠挖值,显示为Hcw或H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即测点高程设计高程减实测高程; N为边坡的距离超欠挖值,显示为Scw或S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按高差计算的设计距离减实测点到垂足点距离。

圆弧段边坡超欠挖检查及开口线放样程序程序名:YFFY 程序: A“YX”:B“YY”:X“XP”:Y“YP”:Z“ZP”: Fixm:Pol(A-X,B-Y):T=Abs(I-R):W=Abs(H-Z): S=W*P-T:V=T/P-W:S<0=>M“Scw”=S◢⊿S ≥0=>M“Sqw”=S◢⊿V<0=>K“Hcw”=V◢⊿ V≥0=>K“Hqw”=V◢⊿“END”说明: A、 B 为圆心坐标,显示为YXYY,依次输入圆心点的X、Y; X、Y、Z为测点坐标,显示为XPYPZP 依次输入测点的X、Y,Z; R为到边坡底线的距离(半径); H为边坡底线的高程(马道或平台的高程); I不用管它,直接按“EXE”,显示下一个输入; P为坡比,无须输入正负号;M为计算的边坡距离超欠值,显示为Scw或S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距离超欠值为:设计距离减测量距离; K为计算的边坡高程超欠值,显示为Hcw或H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高程超欠值为:设计高程减测量高程。

路基坡口坡脚放样方法

路基坡口坡脚放样方法

路基坡口坡脚放样方法挖方路基堑顶测量放样的方法摘要:全站仪放样路堑“开口线”,现场校正,消除实地点与设计图地形不符产生的放样错误。

关键词:路堑坐标放样高程比对平移校正挖方路基施工段不是山地、就是高地,经过下挖方把比设计标高多出来的土方运走,达到设计标高,施工初期的地面地形常是高低不平的,在高出设计标高的地段施工开始时,测量的工作显得由为重要,其主要工作是控制挖方轮廓,说直白一点就是要控制路堑边坡的堑顶,也是通常施工中常提到的开口线。

对于一个测量人员来说,根据路基设计中线计算并在实地放样出中线及边桩来说,是一个常见简单的问题,其实最关键的就是开口线的放样工作。

早期现场高低不平,不规则,加之现在设计是借助于航拍技术或别的测量方法对设计地面进行的原地面测量,由于地表附着物等原因,设计图上的原地面可能会与实地存在偏差,这时如果只是简单的安设计横断面来放样开口线是不正确的,特别是在高填深挖的地段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高填深挖路段堑顶坡脚的放样方法基本大同小异,下面根据个人经验,在这里以深挖路基堑顶放样为例进行阐述,与从事施工测量的朋友共享。

在高填深挖地段放样,因现场地形的复杂性,如果用水准仪配合来放样,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显然不现实。

故在此只讲述用全站仪放样的方法。

1. 路堑开口线的具体放样方法因现在设计单位提供的路基横断面图均是大比例绘制的,经常见到的比例为1:200、1:400两种。

其实完全可以相信,在这样的横断面图上量取的相关放样尺寸,经过比例换算之后所得到的放样数据,是可以满足开口线(坡脚线)施工放样的精度需求,建议拷取电子版横断面设计图,因为在CAD 上量取的尺寸远高于在纸质图纸上量取的精度。

利用“横断面图”量取出每个放样断面的中桩至堑口的平距(一定是平距,注意比例换算),用卡西欧—4500等同类型计算器计算程序计算出堑顶x 、y 坐标值,之后把所有的计算坐标结果录入全站仪备用。

如下图是某项目的路基设计横断面图,比例为1:400,据图及设计说明文件可知挖方边坡率1:M=1:1.25,路面左右均宽为L ,人行道、边沟、碎落台总宽度为B 。

公路施工放样方法

公路施工放样方法

公路施工放样方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公路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准确的放样是确保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公路施工放样方法,以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

一、放样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公路施工放样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项目需求和设计要求,并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设备。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准备工作:1. 确认设计图纸:仔细阅读并理解设计图纸中的尺寸、标高和坐标等信息,确保对工程要求有全面的了解。

2. 准备工具和设备: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准备好放样所需的测量工具,如测量尺、水平仪、经纬仪等,以及标记工具,如荧光笔、标线涂料等。

3. 勘测施工现场:在进行放样工作之前,需要进行现场勘测,了解地势、土质、材料堆放位置、附近建筑物等情况,以便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放样点和放样方法。

二、基础公路施工放样方法1. 剖面放样: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标高要求,在道路纵断面的每个关键位置进行放样。

使用水平仪和测量尺,测量出相应位置的高程信息,并在地面上做出相应标记。

2. 横断面放样:在道路横断面上,使用测量尺和经纬仪等工具,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横断面尺寸要求,测量出各个关键点的坐标,并在地面上进行标记,以确定基准线和边界。

3. 道路中心线放样:测量道路的中心线位置是公路施工的重要步骤之一。

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在公路两侧的固定点上测量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并在地面上做出相应标记。

4. 弯道放样:对于具有曲线道路的工程,施工人员需要使用特殊的放样方法来测量曲线点的位置和角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圆心角法、切线法和三点法等。

三、高速公路施工放样方法高速公路施工相对复杂,需要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常用的放样方法:1. 高程放样:在高速公路的坡度、隆起和下凹等地方,需要准确测量出各个点的高程信息。

施工人员可以使用高程仪等专业工具进行测量,并在地面上做出相应标记。

2. 路中心线放样:对于高速公路来说,中心线的准确位置尤为重要。

如何快速进行边坡开挖线放样

如何快速进行边坡开挖线放样

如何快速进行边坡开挖线放样如何快速进行边坡开挖线放样【摘要】主要介绍高速公路多级边坡快速放样方法,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与CASIO fx-5800边坡放样程序,与传统边坡放样相比,能缩短外业工作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级高边坡,CASIO fx-5800边坡放样程序,三维坐标,速度快,精度高Abstract: Introduces the rapid lofting method highway multi-level slope, using the Total Station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s of CASIO fx-5800 slope stakeout procedur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lope stakeout outside the industry can shorten working hours and reduce labor intensity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Key Words: multi-level high slope, CASIO fx-5800 slope stakeout procedures,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s, speed, high precision前言在进行道路或其他工程边坡放样时,我们常常采用在放某个里程K 的边坡开挖线点时测一个坐标,然后用CASIO fx-5800计算器反算这点的里程K1和距线路中桩的距离D。

比较K,K1是否相等或者接近,若相差大,则指挥扶镜员向左或向右移动到达放样里程,再测出一点坐标重复计算和比较。

若相差很小或相等,则根据坡比和所测点的高程计算出此点距线路中桩的距离D1,此时比较D与D1;DD1,则向靠近线路中桩的方向移动D-D1这个差值。

路基边坡放样方法

路基边坡放样方法

路基边坡放样方法
边坡放样方法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进行边坡的实际放样工作,以确定边坡的具体位置和形状。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边坡放样方法:
1.确定边坡的位置和线形:根据设计要求和图纸,确定边坡的
位置和线形,并在地面上做标记或用线桩进行标定。

2.确定边坡的坡度和高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边坡的坡度和
高度,并使用水平仪、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3.进行挖掘回填工作:根据边坡设计要求,进行挖掘工作,在
地面上开挖相应的坑槽或平台,并进行回填。

4.进行边坡的整形和夯实:根据边坡设计要求,进行边坡的整
形和夯实工作,以使边坡达到所需的稳定性和坡面平整度。

5.进行边坡的检测和调整:在边坡完成后,进行边坡的检测工作,以确保边坡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总结起来,边坡放样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位置和线形、确定坡度和高度、挖掘回填、整形夯实,以及检测和调整等环节。

这些步骤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现场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边坡开挖即开口线放样

边坡开挖即开口线放样

边坡开挖(按5级坡设计变量)Deg : Fix 3↙//基本设置Lbl 1 ↙//标记1〃SJX=〃? P: 〃SJY=〃? Q : 〃QPDG〃? H : //设计中桩坐标及竖曲线高程〃CDX=,0⇒END〃? X ↙While X ≠0 ↙//输入0时程序终止〃CDY=〃? Y : 〃DMG=〃? →Z[1]↙//实测边坡坐标及高程30 →Z[2]: // 路基半幅宽度1.5 →Z[3]: // 一级碎落台宽度1.5 →Z[4]: // 二级碎落台宽度。

// 三级碎落台宽度。

// 四级碎落台宽度0.75 →Z[7]: // 一级坡设计坡度值(从低至高)1 →Z[8]: // 二级坡设计坡度值1.25 →Z[9]: // 三级坡设计坡度值。

// 四级坡设计坡度值。

// 五级坡设计坡度值8 →Z[12]: // 一级坡设计高度10 →Z[13]: // 二级坡设计高度。

// 三级坡设计高度。

// 四级坡设计高度Z[7]×Z[12]→Z[16]: // 求出一级坡设计宽度Z[8]×Z[13]→Z[17]: // 求出二级坡设计宽度。

// 求出三级坡设计宽度。

// 求出四级坡设计宽度1.5 →Z[21]↙// 填筑区一级坡设计斜坡坡度(从顶至低)。

//填筑区二级坡设计斜坡坡度Pol(X - P, Y - Q):Cls ↙〃ZX→DIST(m)= 〃:I→Z[30]◣// 利用反直角函数求出实测点位距中桩的距离Z[1]- H→Z[20]: 〃gaocha=〃: Z[20]◣// 求出实测山体与起坡点的高差(厚度)If Z[30]< Z[2]: Then Goto 2:Else If Z[20]> 0: Then Goto 3:Else If Z[20]≤0: Then Goto 4: IfEnd :IfEnd: IfEnd ↙// 根据离中桩距离及高差判别位置并条件转移Lbl 2 ↙If Z[20]> 0 : Then 〃KW =〃: Z[20]◣Else 〃TZ =〃:Abs( Z[20]) ◣IfEnd ↙// 路基半幅宽度范围内,填筑高度或开挖深度Goto 1 ↙Lbl 3 ↙If Z[30]≤Z[2]+Z[16]:Then Z[1]-(H + (Z[30]- Z[2])÷Z[7]) →Z[26]: Goto 5: IfEnd ↙//一级斜坡范围内开挖深度If Z[30]> Z[2]+Z[16]And Z[30]≤Z[2]+Z[16]+ Z[3]:Then Z [1]-(H + Z[12]) →Z[26]: Goto 5: IfEnd ↙//一级平台范围内开挖深度If Z[30]> Z[2]+Z[16]+ Z[3] And Z[30]≤Z[2]+Z[16]+ Z[3]+ Z[17]:Then Z[1]-(H + Z[12]+((Z[30]-(Z[2]+Z[16]+ Z[3])) ÷Z[8])→Z[26]: Goto 5: IfEnd ↙//二级斜坡范围内开挖深度If Z[30]> Z[2]+Z[16]+ Z[3]+ Z[17] And Z[30]≤Z[2]+Z[16]+ Z[3]+ Z[17]+ Z[4]:Then Z[1]-(H + Z[12]+ Z[13])→Z[26]: Goto 5: IfEnd ↙//二级平台范围内开挖深度If Z[30]> Z[2]+Z[16]+ Z[3]+ Z[17]+ Z[4] And Z[30]≤100:Then Z[1]-(H + Z[12]+ Z[13]+((Z[30]- (Z[2]+Z[16]+ Z[3]+Z[17]+ Z[4]))÷ Z[9])→Z[26]: Goto 5: IfEnd ↙//三级斜坡范围内开挖深度Lbl 4 ↙Abs(Z[21]×Z[20])+ Z[2]→Z[27]: Goto 6: IfEnd ↙//填筑区坡脚线距离Lbl 5 ↙If Z[20]< Z[12]: Then Z[7]× Z[20]+ Z[2]→Z[27]: Goto 6: IfEnd ↙//一级坡范围内开口线距离If Z[20]≥Z[12] And Z[20]< Z[12]+ Z[13]:Then Z[7]×Z[12]+ Z[8]×(Z[20]- Z[12])+ Z[2]+ Z[3]→Z[27]: Goto 6:IfEnd ↙//二级坡范围内开口线距离If Z[20]≥Z[12]+ Z[13]:Then Z[7]×Z[12]+ Z[8]×Z[13]+ Z [9]×( Z[20]- Z[12]-Z[13]) + Z[2]+ Z[3]+Z[4]→Z[27]: Goto 6: IfEnd ↙//三级坡范围内开口线距离Lbl 6 ↙If Z[20]< 0 : Then 〃T=〃: Abs(Z[20]) ◣//填筑高度显示Else If Z[26]> 0 : Then 〃KW=〃: Z[26]◣ //开挖深度显示Else If Z[26]< 0 : Then 〃Di=〃: Abs(Z[26]) ◣// 超挖或设计线外与设计线差显示IfEnd :IfEnd: IfEnd ↙//斜面或边坡上开挖及填筑深度显示〃KK→ZZ⇒KD=〃: Z[27]◣//开口线或坡脚线距离显示Z[27]-Z[30]→Z[28]↙If Z[28]< 0 : Then 〃-(m),SUB⇒〃: Abs(Z[28])◣Else〃+(m),ADD⇒〃: Z[28]◣//棱镜杆移动的距离IfEnd ↙Goto 1: WhileEnd〃BPKW→END〃。

公路测量放样程序

公路测量放样程序

第一章绪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高等级公路的大量修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在公路测设中的逐步普及应用,旧的、传统的测设方法将会被使用新的、先进的电子测量仪器的测设方法所取代。

作为新的放样方法其中一种的极坐标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置仪点可以任意选择等优点。

在一个测站点,只要能通视的地方,其辐射范围内的所有点位都可以一次放完。

本书即是为是适应现代高等级公路的测设,施工放样,尤其是为避免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边坡开挖控制和防护工程放样的不准确性,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根据极坐标放样法编写的。

本程序包含多种条件控制下的路线选线计算程序,中线计算程序,中桩,边桩的坐标计算及放样程序。

可方便、快捷、准确的反算出在各种条件控制下的圆曲线半径、相关曲线元素、路线主点桩号、中桩及边桩的坐标值和放样所需要的有关数据。

本程序既适用于路线统一局部系统,更适用于路线统一坐标系统、大地坐标系统。

置仪点可以是路线交点,也可以是沿线各导线控制点或是根据现场情况任意选择的置仪点。

CASIOfx-4800p计算器是继CASIOfx-4500p后,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可编程的科学计算器,它具有一个内存为4500个字节的存储,且体积小,便于野外携带,故本程序采用CASIOfx-4800p计算器的语句命令编写。

第二章源程序㈠、程序录入方法按键:将内存扩展20 ,按键MODE选择5(PROG-程序),选择1(NEW--新文件),输入文件名,再按键确定,选择1(COMP--普通计算状态),此时即可按照程序清单输入程序,全部输完对照无误后,按EXIT键退出,选择2(RUN--运行),再按键确定即可。

㈡、中桩及边桩坐标计算放样程序:A[主程序]P rog “XX”∶{OPQB}∶O“X A”∶P“Y A”∶Q “F0”∶B “Z(Y)”∶D=Q+BA∶Z[1]=O+FCosQ∶Z[2]=P+FSinQ∶Z[3]=Z[1]-TCosQ∶Z[4]=Z[2]-TSinQ∶{KLHN}∶K “X0“∶L“Y0”∶H“X C”∶N“Y C”∶J=0∶Pol(H-K,N-L)∶Z[12]=J∶LbI 0∶{K}∶K<Z Goto1△K<Z[7] Goto 2△K<Z[8] Goto 3△K<Z[9] Goto 4△X=Z[1]+(K-Z[9]+T)CosD∶Y=Z[2]+(K-Z[9]=T)SinD∶Goto 6∶LbI 1∶L=W-K∶X=O-LCosQ∶Y=P-LSinQ:Goto 6:LbI 2:L=K-Z:M=√((L^3÷6RS-L^7÷336R^3S^3)2 +(L-L^5÷40R2S2)2) U=Q+30L2B÷πRS∶Goto 5∶LbI 3∶L=K-Z[7]∶Z[5]=RSin(90(S+2L÷πR)+S ÷2-S^3÷240R2 ∶Z[6]=R(1-Cos(90(S+2L)÷πR))+S2÷24R∶M=√(Z[5]2+z[6]2)∶U=Q+Btan-1(Z[6]÷Z[5])∶Goto 5∶LbI 4∶L=Z[9]-K∶Z[5]=T-L+L^5÷40R2S2∶Z[6]=L^3÷6RS-L^7÷336R^3S^3∶C=T+Z[5]CosA-Z[6]SinA∶E=Z[5]SinA+Z[6]CosA∶M=√(C2+E2)∶U=Q+Btan-1(E÷C)Goto 5∶LbI 5∶X=Z[3]+MCosU∶Y=Z[4]+MSinU∶Goto 6∶LbI 6∶Z[13]=X∶Z[14]=Y∶Goto 7∶LbI 7∶X▲Y▲I=0∶Pol(X-H,Y-N)∶Z[10]=I∶Z[11]=J∶F=Z[11]-Z[12]+180∶F<0 F=F+360△F>360 F=F-360△F “Deg”▲Z[10]“S”▲C=√((X-Z[15])2+(Y-Z[16])2)▲Z[15]=X∶Z[16]=Y∶{G}∶G“BZ”G=0 Goto 0△G<0 G=AbsG∶M=-1∶M=1△K<Z V=Q+90M∶Goto 8 △K<Z[7] V=Q+90L2B÷πRS+90M∶Goto 8△K<Z[8] V=Q+90B(S+2L)÷πR+90M∶Goto 8△K<Z[9] V=Q+AB-90L2÷πRS+90M∶Goto 8△V=Q+AB+90M∶Goto 8△LbI 8∶X=Z[13]+GCosV∶Y=Z[14]+GSinV∶Goto7㈢、选线程序:XX[子程序]S“Ls”{A}∶A“I A”C=0∶F=0∶U=0∶N=0∶LbI 0∶{D}∶D“AB”D≠0 U=U+1∶N=N+D∶{B}∶B“IB”D=C+D∶H=D÷Sin(A+B)∶F=F+HSinB∶C=HSinA∶A=A+B∶Goto 0△I=A÷2∶R≠0 Prog“R”T≠0 Prog“T”J “T1”≠0 T=J+F∶Prog“T”△L≠0 R=180(L-S)÷π÷A ▲Prog“R ”∶E ≠0 W=1-CosI∶R=ECosI÷W÷2+√((ECosI÷W)2-S2+6÷W)÷2▲Prog“R”{J}∶J=0 Goto 3∶Goto 4△LbI 3∶U=1 Q=N÷(tan(B÷2))∶Q=N÷U÷2÷tan(A÷2÷(U+1))∶△P=S2÷24÷Q∶R=Q-P▲Prog“R”LbI 4∶Q=N÷(tan(A÷2-B÷2)+tan(B÷2))∶P=S2÷24÷Q∶R=Q-P∶E=(R+P)÷CosI-R∶E=E+J∶W=1-CosI∶R=ECosI÷W÷2+√((ECosI÷W)2-S2÷6÷W)÷2 ▲Prog “R”△R[子程序]LbI 0∶P=S2÷24÷R▲Q=S÷2-S^3÷240÷R2▲X=S-S^3÷40÷R2▲Y=S2÷6÷R▲T=(R+P)tanI+Q▲L=πRA÷180+S▲E=(R+P)÷CosI-R▲U≠0 J “T1”=T-F▲V“T2”=T-C▲B=R∶{R}∶R≠0 Goto 0△R=B∶Z“ZH”=W“JD”-T+F▲Z[7]“HY”=Z+S▲M“QZ”=Z+L÷2▲Z[8]“YH”=Z+L-S▲Z[9]“HZ”=Z+L▲T[子程序]R=(T-S÷2)÷2÷tanI+√((T-S÷2)2-S2(tanI)2÷6)÷2÷tanI∶Prog“R”第三章程序使用方法及步骤一主程序使用说明运行主程序A,并按照以下步骤和提示依次输入数据即可:1)Ls ?----------输入缓和曲线长;2)IA?-----------输入第一转角;3)AB?----------输入第一基线长(如果为单交则输0);4)IB?------------输入第二转角(至第N个转角);5)AB?-----------输入第-1基线长(如无则输入0);6)R?--------------输入圆曲线半径(此时如果输入0,程序则自动进入选线程序中各种条件下,反算圆曲线半径的计算;使用步骤祥见选线程序使用说明);7)P= -------------圆曲线内移值;8)Q= ---------------切线增长值;9)X= ---------------缓圆点坐标;10)Y= ---------------缓圆点坐标;11)T= ----------------切线长;12)L= ----------------曲线长;13)E= ----------------外矢距;14)T1= ---------------起始边切线长(如为单交则无项显示);15)T2= ---------------终止边切线长;16)R?---------------输入圆曲线半径(此时所显示半径,如为满意值,输入0,程序则自动进入中线计算,如为不满意值,请继续输入调整后的半径,直至满意为止,然后再输入0,程序则自动进入中线计算);17)JD?--------------输入交点里程桩号;18)ZH= --------------直缓点里程桩号;19)HY= --------------缓圆点里程桩号;20)QZ= ---------------曲中点里程桩号;21)YH= ---------------圆缓点里程桩号;22)HZ= 把---------------缓直点里程桩号;23)XA?------------输入交点X坐标;24)Y A?-------------输入交点Y坐标;25)F0?--------------输入后视方位角(直缓至交点的方位角);26)Z(Y)?-----------输入曲线左转或右转信息(左转时输入-1,右转时输入1);27)X0?--------------输入归零点X坐标;28)Y0?---------------输入归零点Y坐标;29)XC?--------------输入置仪点X坐标;30)YC?---------------输入置仪点Y坐标;31)K --------------------输入欲敷设中桩的里程桩号;32)X --------------------欲敷设桩位的坐标;33)Y ------------------欲敷设桩位的坐标;34)Deg ------------------欲敷设桩位的极角(放样水平角);35)S ---------------------欲敷设桩位的极距(放样水平距离);36)C= -----------------桩距;37)BZ?---------------输入欲敷设的边桩距中桩的距离(左边桩输负值,右边桩输正值,如不敷设边桩或边桩敷设完毕输入0,程序则自动进入下一中桩的计算);注意:考虑到某些早期购买的全站仪输入方位角不方便,故本程序采用后视点归零的方式.。

5800边坡坡脚放样程序

5800边坡坡脚放样程序
输入测量高程5i12输入坡率得出坡脚距离中装距离这样一个小程序可以帮助很快的计算出实地坡脚距离中桩长度再用全站仪或5800坐标正反算程序空间有road2可以很快的得到放样坐标程序中的8和12按道路设计自己计算
实用5800小程序自己没事觉得计算烦人就编了这个!
自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5800边坡坡脚放样程序
1. Deg:Fix 3:20 →DimZ8
10. “L=”:A+(B-8-C) ×D+128
11. Goto 1
操作说明: 1 “BPS[1],BPS[2]”? 1为单级边坡2为两级边坡
2.B?输入路基半宽
3.SJG?输入设计高程
4.CLG?输入测量高程
5i(1.2)输入坡率
6 L得出坡脚距离中装距离
这样一个小程序可以帮助很快的计算出实地坡脚距离中桩长度,再用全站仪或5800坐标正反算程序空间有ROAD-2可以很快的得到放样坐标,程序中的8和12按道路设计自己计算!
2. “BPS[1],BPS[2]”? J8
3. If J=1:Then Goto 0:Else Goto 1:IfEend8
4. Lbl 08
5. “B”?A: “SJG”B:“CLG”?C:“i1”?D8
6. “L=”:A+(B-C)×D◢
7. Goto 08
8. Lbl 18
9. B”?A: “sjg”?B:“CLG”?C:“i2”?D8

公路边坡放样程序

公路边坡放样程序

公路边坡放样程序:主程序BPFYG—测站X H—测站Y N—中桩X E—中桩Y B---路肩距路中宽度C—切线方位角O—控制左右–左+右R—设计路肩高程Q—边沟及挖方平台长度S--移动距离K—实测高程L—控制值,当L在0.05m附近时,即可打桩,在填方时,如L为负,指挥移尺员向后移1.5L,如为正,向前移1.5L;在挖方时,如L为负,指挥移尺员向前移L,如为正,向后移L本程序的填方边坡为1:1.5,挖方边坡为1:1主程序BPFYG+HLb1 0N+E+B+C+R“SJGC”+Q“BGC”Lb1 1Fixm{O}“O=”:OO=-1→F=C-90GoTo 2≠→F=C+90Lb1 2“X=”:X=N+B COS(F)▲“Y=”:Y=E+B SIN(F)▲Prog”SUB. RD”Lb1 3Fixm{A}A”DMGC”D=R-AD>0→goto 4Lb0 4Z[2]=B+1.5D“X=”:X=N+Z[2] COS(F)▲“Y=”:Y=E+Z[2] SIN(F)▲Prog”SUB RD”:Goto5≠→GoTo 6Lb1 5Fixm{K}K>R→Fixm{S}“X=”:X=X-SCOS(F)▲“Y=”:Y=Y-SSIN(F)▲Prog”SUB RD”:A=K:GoTo5≠→X=N+Z[2] COS(F):Y=E+Z[2] SIN(F)L=K-A▲M=ABS(L)M<0.05→GoTo 8≠→A=K:“X=”:X=N+(B+1.5(R-K))COS(F) ▲“Y=”:Y=E+(B+1.5(R-K))SIN(F) ▲Prog”SUB RD”GoTo 5Lb1 6QZ[2]=Q+B+ABS(D)“X=”:X=N+Z[2] COS(F)▲“Y=”:Y=E+Z[2] SIN(F)▲Prog”SUB RD”Lb1 7Firm{K}K<R→Fixm{S}“X=”:X=X-SCOS(F)▲“Y=”:Y=Y-SSIN(F)▲Prog”SUB RD”:A=K:GoTo 6≠→X=N+Z[2] COS(F):Y=E+Z[2] SIN(F)L=K-A▲M=ABS(L) ▲M<0.05→GoTo8≠→A=K:“X=”:X=N+(B+Q+K-R)COS(F) ▲“Y=”:Y=E+(B+Q+K-R)SIN(F) ▲Prog”SUB RD”GoTo 7Lb1 8“END”。

简述放坡开挖的一般程序

简述放坡开挖的一般程序

简述放坡开挖的一般程序
放坡开挖是指在土方工程中,为了保证开挖斜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边坡进行放坡处理的过程。

以下是放坡开挖的一般程序: 1. 坡面测量和勘察:通过现场测量和勘察,确定边坡的形状、坡度和坡高等参数。

2. 设计放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和工程要求,结合土壤力学性质和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放坡方案。

3. 施工准备:确定施工队伍和施工设备,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清理坡面上的障碍物,确保施工安全。

4. 施工标志:在坡面上标记出放坡线和坡面的限制线,以作为放坡开挖的参考线。

5. 顶部的开挖:从边坡的顶部开始,根据放坡方案逐层进行开挖。

开挖过程中,要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安全,防止坡面塌方。

6. 边坡处理:根据放坡方案,对边坡进行处理,包括调整坡面的坡度和坡高,施加支护措施等。

7. 检查和修整:开挖完毕后,对放坡后的边坡进行检查,确保坡面平整、无明显裂缝和滑坡迹象等。

如有必要,进行修整和加固处理。

8. 清理和整理:清理施工现场,清除多余的土石杂物,整理施工设备和工具。

最后,放坡开挖的程序可能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在整个放坡开挖过
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路基开挖线放样方法

路基开挖线放样方法

路基边坡开挖线放样方法注:此图坡为1:1;平台为2m,路基中线到坡角距离为1.计算第3级坡脚A点距中线的距离OA=+81+2+81+2=2.由计算器程序计算出A处坐标3.由全站仪侧出A位置并测得高程,4.算出OB =+1+2+2=5.OB= >0A=, 说明边坡过陡,应继续测放B点位置.6.由OB=,用计算器程序计算出B处坐标7.由全站仪侧B位置并测得高程,8.算出OC =+1+2+2=9.由于OC= > OB=,说明边坡过陡,应继续C 点位置.10.由OC=,用计算器程序计算出C处坐标11. 由全站仪侧C位置并测得高程,12.算出OD=+1+2+2=13.由于OD>OC但差值在50厘米以内符合要求,后退1M左右打桩为该点开挖线.14.当OD<0C时,说明边坡过缓,应向C点靠拢测放E点.路堑边坡由上往下放,路提边坡由下往上放全站仪放边坡开挖线方法现在我说说我自己用全站仪放开挖线的方法; 如下:1. 先看施工断面图,如下例:如图所示:在跛脚碎落台的高程为:第一二级边坡的坡比为1:. 平台的宽度为2m.坡的高度是10M.B点到平台2M位置的高差是10M 中桩到B点的宽为8M; 方法一:放样的步骤:1. 在设计图纸上大概看看B点到A点的距离,这里以来说这个是图纸上估计的;2. 然后在全站仪上放出这个桩号左边偏+8M=中桩到A点的水平距离的距离的坐标放出A点;看看测出A点的高程是多少;例如测得A点高程如果是;则自己可以计算:是测点与B点的高差,则算测点到中桩的水平距离为:+2+8=;我们拿与来比较;可以看出我们多放出了.也就是我们放样的时候就多放;这里说的是如果地形在少放50;14CM的时候大概平的情况下就直接少放,多数情况按地形来说;我们按照这种方法来放,直到我们算出来的距离和我们放样的距离相同或相差不多时候就可以打下我们的开挖桩了;无论多少级边坡道理都一样还有就是也可以把平台的破脚先放出来;然后在放开挖线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边坡(开挖点或坡脚点)精准放样通用程序
抛弃渐进法、放坡脚线开挖点,一次准确定位。

开挖点或坡脚点无论填方挖方通用,再也无需逐级边坡主子程搞边坡放样程序,根据数学模型推理计算编写的实用的5800程序,用此法可以解决边坡放样,卡西欧5800代码如下:
1.程序名:BP
LbI S↙
Cls↙
“K×+×××”?V:“L(-1) Or R(+1)”?Q:“Z0(SJ)”?E: “H0(SJ)”?F:“Z1(W)”?A:“H1(W)”?B: “Z2(N)”?C↙
If C≥A:Then Cls:Locate 6 ,2 ,“ERR!”▲
Stop:Goto S:Else↙
Cls: “H2(N)”?U: “BP(1:m)”?N↙
If U=B:Then 0→M:Else Abs((A-C)÷(B-U))→M:IfEnd↙Abs(U-F)→G:C-E→S:(MG-S)N÷(M-N)→L↙
Q=-1=>-(E+L) →D↙
Q=1=>E+L→D↙
Cls:“Z=”:Locate 4,1,D▲
Cls:“HC”?H↙
L÷Abs(H-F)→K↙
Cls:“K×××=”: “1:M=”:“1:m=” :“M- m=”:Locate 5,1,
V:Locate 5,2,K:Locate 5,3,N:Locate 5,4,K-N▲
Goto S↙
IfEnd↙
2.程序设计原理:
公路挖方段的开口线或填方段的坡脚线是沿着原地面随高程变
化的一条曲线,放样坡口开挖点或坡脚的坡脚点实际上是放样不同里程桩号断面地面线上的点。

通常的放样法是:先计算断面上坡口(角)点附近一点的坐标进行放样并测出该点的高程,再根据设计边坡坡度值用逐渐趋近的方法放出开挖点或坡脚点,弊端是当放出的点高程满足边坡坡度设计要求时候却又很难
保证该点是否在该断面上了的,并且外业作业繁琐,反复试放,点位精度也低。

本程序是根据先放出断面上坡口(角)点附近的两点(不打桩)直接测量两点的实测高程,由程序内部计算出该坡口点所在的地面线的自然坡度,并与该横断面的设计边坡值联立方程,从而直接推导出计算真正坡口(角)点距该断面中桩的水平距离值,如此,代入一般的线路中边桩坐标计算程序中从而相当精确的计算出坡口(角)点的坐标利用全站仪直接一次放样的思路原理。

同时程序加入了实际所在点位所形成的实际边坡坡比值与设计坡比值比较校核的功能,若与设计边坡吻合则就可一次直接打桩定位,若相差不大吻合,则是断面上坡口(角)点附近的两点选择的不合适,将两点重新缩进重新找
顺开挖点(或坡脚点)所在位置的地面两点坡度走向后重复上述过程一次就可.
3.程序核心原理推导过程
如图所示:
根据诸位都有的线路中边桩程序可直接计算并放出图中所需开挖点D处的P1和 P2两点的坐标并放样定位到两点,确定横断面的方向,但不必打桩,只需做下标记实测出两点的高程H1(W)和H2(N)并记录备用就可,两点距中的距离也可根据设计图纸所提供的开挖点的距离左右缩进一定距离,则分别记为Z1(W)和Z2(N),等于是已知条件,则两点所形成的地表坡度就是两点高差与间距差的比值等于1:M,可由程序内部运算,则可当作P2D或DP2两点间地表坡度的代表值。

其中的D0(x0,y0,H0)是图纸的设计值,横断面设计坡比值1:m (图中是1:n)又作为已知条件,则根据上述条件可假设D0D”=d,
那么可知DD”=d/n,以P2点为例,设D0与P2的水平距离为s,P2点到D0点的高差为h,则有下述关系式子成立:
[(d÷n)- h]÷(d - s)=1÷m
同理以P1点为例,设D0与P1的水平距离为s,P1点到D0点的高差为h,则有下述关系式子成立:
[h - (d÷n)]÷(s – d)=1÷m
将上述2个式子之一化解简化后都可求得d值为:
d=(mh- s)* n÷(m- n)为一固定方程关系定值。

如此此时只需将d值加上D0点到路中线的宽度Z0(SJ)(设计图上已知的)就可求得开挖点到该桩中桩的水平距离Z=,再根据开挖点位于中线的左侧还是右侧[ 程序语句提示L (-1)Or R(+1)输入-1为左,输入1为右侧进行判断].
如此就可带入一般的线路坐标放样计算程序直接计算出开挖点(或坡脚点)D点的坐标并用直接全站仪进行放样了,不过在D点打桩前最好实测下D点的实测高程并再次代人程序中HC?提示位置输入,直接显示
K××=该横断面桩号
1:M= 为计算出的D点与D0点连线后形成的实际边坡值
1:m=为所输入的设计边坡值(输入时候如1:1.5则直接输入1.5)M-m= 为实际开挖点或坡脚点形成的边坡值与设计边坡值的差值(当差值近似相等时候则说明Z=时候的D点位置就是准确的开挖点了,若相差大则需要重新运行程序和重新选择实地上的P1和P2两点位置
再次进行全站仪测量高程并再次计算了,一直到满足Z=状态时候的M-m值近似相等边坡值符合的情况下就可打桩确定好真正的开挖点或坡脚点D点的位置了!!!)
等D点确定后,同时将D0点距中的宽度在实地地表上放样出来,如此开挖或填筑以此三角进行控制边坡就可。

填方与挖方图纸相反,程序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一致的;对于带有平台的某级边坡,则仅仅考虑好开挖点或坡脚点紧挨着的那级边坡和平台,与上述原理使用都是一致的就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