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课件 PPT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 (6)作者得情感……
作用:就是贯穿全文得脉络,把文中 得人物与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 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得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 意原文得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 (有时在括号内)。
记叙文知识要点
1、记叙文得“六要素”与贯穿全文得线 “索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件脉络
“线索”就是连贯文章始终得脉络,就 是文章得纲。
(1)人物 (2)事件 (3)行踪 (4)文章得标题 (5)反复 出现得词或事物 (6)文中议论抒情得语句 (7)作者得思 想感情(变化)
(8)“我”得所见所闻所感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与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 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 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 音韵与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得性格、思 想、感情与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 到形象生动得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 写事物、讲解道理。
中心意思得归纳得具体方法
③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 分得大意连贯起来,突出详写得内容往往蕴含 着作者想要表达得思想、感情、态度等。
④从时代背景入手,好得文章都具有明显得 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得社会内 容所包含得深刻含义,如《最后一课》,我们 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得背景,就可 以了解其中心了。
❖有些题可使用原文中得话或稍加 改造作答。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记叙文阅读理解ppt课件
七、概括人物特点. eg.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
16
例题: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 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21
2:不同题材的文章如何阅读?( 1)写人的文章首先,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其次,分析典型事例,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记事的文章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叙述顺序,抓住事件的重点掌握分段方法(一种是按“发生、经过、结果”划分的“三分法”;一种是按“ 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划分的“四分法”),概括中心思想。
13
六、写作顺序及作用. 1.顺叙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 主要内容:什么人做什么事。答题格式:(时间+地点) +人+事。eg.一个小村庄发生山洪,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沉着机智指挥村民脱险,挽救了全村人 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
1.分析题目法: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中心词。 2.分析中心句法:理解中心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主要情节法:理解主要情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4.分析主要人物法:理解主要人物有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作者是歌颂还是批评。
16
例题: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 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21
2:不同题材的文章如何阅读?( 1)写人的文章首先,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其次,分析典型事例,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记事的文章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叙述顺序,抓住事件的重点掌握分段方法(一种是按“发生、经过、结果”划分的“三分法”;一种是按“ 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划分的“四分法”),概括中心思想。
13
六、写作顺序及作用. 1.顺叙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 主要内容:什么人做什么事。答题格式:(时间+地点) +人+事。eg.一个小村庄发生山洪,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沉着机智指挥村民脱险,挽救了全村人 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
1.分析题目法: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中心词。 2.分析中心句法:理解中心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主要情节法:理解主要情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4.分析主要人物法:理解主要人物有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作者是歌颂还是批评。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PPT优秀课件
做题技巧: 1 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末尾句,抒情议论句) 含义,写出作者借助文章要表达的感情、观点, 所赞扬或所抨击的内容。 2 从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中,再结合自己的生 活体验,寻找文章的中心观点 3 写主旨一定要结合文章,语句要通顺、连贯、 完整。
(九)理解关键语句策略:
1 锁定关键词,分析修饰语。对它们解释 之后,再对整个句子进行分析。 2 理解修辞格,透视其深意,若用比喻句, 还原其本体。 3 如果句子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或一个人物有 两种行为,要逐一解释分析 4 结合上下文,多问为什么。
写作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选材剪裁(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 是否得当) 行文结构(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前后呼应、 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等) 写作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 对比、欲扬先抑、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修辞的作用
染力。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结构统一,互相映 衬,互为补充。 夸张 突出特征,极力表现。给读者以鲜明而强 烈的印象。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反复 强调语气、强调内容,强烈抒情,富有感
(七)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 描写、说明
表达方式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睫毛上滑落下来, 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 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 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我 要求休学一年。 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 的泪泉,那是滋养生命的泉源,也是滋养民族 精神的泉源哦。
记叙文阅读
明确考点: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件(共38张PPT).ppt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攀”“缩”“微倾”几个连续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为我买橘时过 铁路、爬月台的情景,突出父亲的艰难不易,表现了父亲细腻深沉的父爱。
二、句子角度
2.句子作用
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2.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乐园的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 读书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点范围的转换,一目了然。
3.以物为线索
如《台阶》一文是以“台阶”为线索,讲述了父亲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定义:贯串全文,推进文章情节的发展,通过线索可以把相关的人物、事
②作用:补充交代了上文某些内容;与上下文情节形 成对比;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 节富有波澜;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中心。
《故乡》一文, “我 ”和 “母亲 ”谈到闰土时, 插入过去少年闰土和“我 ”的友谊片断,接着回到现实。
定义:所谓记叙顺序是指叙事前后安排的次序。主要包括顺叙、倒
件、场面、环境等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4.以人为线索
如《我的叔叔于勒》以“我”作为人物线索,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展开叙述的。
5.以事件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 装”。
如《社戏》一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 全文,再现儿时美好生活。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实在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 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精品课件)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56张ppt)
▪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 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 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 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
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 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第29页,共43页。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 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第7页,共43页。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 ①文章的标题
▪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2页,共43页。
第3页,共43页。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 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
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 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 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 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 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
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 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第29页,共43页。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 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第7页,共43页。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 ①文章的标题
▪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2页,共43页。
第3页,共43页。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 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
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 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 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 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 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 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 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 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 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 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第二讲 记叙文文体知识
• 记叙文的概念: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 章。散文、小说、童话、寓言都属于记叙文。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的叔叔于勒》以当事人叙述,亲切真实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做铺垫。内容上表明文章主旨,既指 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老人和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心灵。
结构上和内容上
2.第三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我 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拟人手法。把吆喝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声音时高时低,时隐时
现,由远及近。
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夸张、讽刺、拟人、白描 作铺垫、埋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 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语言要简洁明了。 • 分析文章题目:理解题目含义、点名文章线索 • 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标题(分析开头结尾、分析议论抒情句)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 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第二讲 记叙文文体知识
• 记叙文的概念: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 章。散文、小说、童话、寓言都属于记叙文。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的叔叔于勒》以当事人叙述,亲切真实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做铺垫。内容上表明文章主旨,既指 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老人和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心灵。
结构上和内容上
2.第三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我 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拟人手法。把吆喝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声音时高时低,时隐时
现,由远及近。
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夸张、讽刺、拟人、白描 作铺垫、埋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 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语言要简洁明了。 • 分析文章题目:理解题目含义、点名文章线索 • 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标题(分析开头结尾、分析议论抒情句)
中考记叙文阅读——分析写作手法课件(共46张PPT)
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析
明写法
文章的表现手法,也称艺术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铺垫、对比、 衬托、伏笔、照应、设置悬念、详略、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表
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等。
现
手
述内容 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法
析作用 联系上下文,分析在表现主旨、结构、情节等方面的作用。
【注】具体知识详见《文体知识梳理》部分
三、表达方式的运用
中考设问
1、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2020年河南卷第8题,文章《我的 太爷老师》)
①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方式判断)来衬托快乐:描写春夏之交 野清新宜人、生机 盎然的景象(解说描写的内容),衬托孩子们快乐的心情(人物心情)。 ②通过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表达方式判断):展现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 野活动,选取盘花环、吹马莲等有趣的细节,描写去 野的路上敲锣打鼓的情景 和踏青后满载而归的情景(解说描写的内容),表现孩子们的快乐(人物心情) 。
去年底,我变动了工作岗位,新单位恰在“小李打字店”斜对面。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更免不了常去店里 找他扫描、复印资料,添些办公用品。附近两条街上,林林总总二十多家单位,复印凭据、制作表格、打印公告、 扫描证件、装订文本等等,件件都是急办之事,桩桩都是微利经营。小李从来都是开门最早、关门最晚。
一天我下班路过,见他不忙,感佩他把打字复印这个行当从“小李”干成了“老李”,二十三载坚持而笑容 常在、热情有加,我问他是咋坚持下来的。他的方脸挂满了笑意:“重复性地做这一个事,这么多年的日子好像 是一天过去的。只能说自己干这行顺手了、熟悉了。”
进入新千年,机关每人都配了电脑,打字室不复存在,但一些同志电脑打字不过关,小李的打字店一度更加 忙碌。什么时候去他那儿,都能听见键盘的嗒嗒声,打印机的嘶嘶声,抑或复印机的嗡嗡声。去他那多了我才知 道,不光我们单位,相邻的机关、学校、医院、居民,都喜欢把材料送到他那里。
记叙文阅读顺序ppt正式完整版
1能掌握每种记叙顺序及作用。 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 。 ____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 ____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
阅读《羚羊木雕》
从记叙顺序上看,“上星期一次体育课”至 “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 给我”部分属于__________.请结合上下文,分 析一下这些文字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插叙
❖ 内容上的作用:补充了“我”和万芳的深厚友谊 为后文“我”不愿意要回羚羊木雕做铺垫。
❖ 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内容完整紧凑,文章波澜 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 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 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 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 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 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 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 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 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 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 ____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
阅读《羚羊木雕》
从记叙顺序上看,“上星期一次体育课”至 “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 给我”部分属于__________.请结合上下文,分 析一下这些文字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插叙
❖ 内容上的作用:补充了“我”和万芳的深厚友谊 为后文“我”不愿意要回羚羊木雕做铺垫。
❖ 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内容完整紧凑,文章波澜 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 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 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 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 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 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 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 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 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 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记叙文阅读专题课件(共54张PPT)
5、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使文章更有内涵,增强文学性。 6、想象: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 者接受美的陶冶。 7、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本质特征, 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集中地揭示主旨。 8、托物言志: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 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9、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表达思想和情感,使 读者受到感染。
一、记叙文阅读
【梳理知识 查漏补缺】
一、什么是写作手法(写法)
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 术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 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 为写作活动服务。
二、写作手法的分类:
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说明、 议论、描写、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 引用等。
白描的作用:让被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 准确传神;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 烘托气氛,表现力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细描的作用 具体生动地表现人物或事物形象,更好地表现主旨; 感染力强,使人能身临其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5、议论: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明确文 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 构。
• 2.叙事类的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台阶》、《社戏》。
• 3.写景类的记叙文:通过描绘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春》。 • 4.状物类的记叙文:通过写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海燕》。
知识点3 • “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提醒:并非所有的记叙文都必须满足“六要素”,有些文章中,某
(四)结构手法及其作用
1、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 构严谨,中心突出。使文章结构紧凑,气势贯通,总 结全文,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题,深化主题。 2、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 应;转移话题、连接事件,转换场景;思路清晰、转 换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衔接:使诗文上下文之间取得连接与过渡的一种 写作技法。主要作用是保持意义上的连贯、文句的流 畅和行文的变化。 4、悬念:使文章张弛有度,情节曲折,吸引读者。 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 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记叙文阅读专题修辞PPT课件
节选自《约会荷花》
• (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 叶”,结合全段,说说这句话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霍 金比作一片落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霍金面多荣誉时的从容,表达了作者 对他的崇敬之情。
第10页/共27页
•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
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 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
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一个让人备觉心酸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丌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的她
修辞赏析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 设问、反问、反复、对偶
第1页/共27页
辨别修辞手法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 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 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 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
作用:通过比较,突第5页出/共2事7页 物的特点,更好 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常考题型
• 专题: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什么好处? (2)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
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6页/共27页
一般情况下3分
答题步骤(思路)
1、明确本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作用:使具体事第物4页/共人27页格化,语言生动 形象。
•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 一定说。”
•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概念: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 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
《植树的牧羊人》中“他的那条 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
写) 别人的评价、议论来描写人物或事 不张扬”,通过对牧羊人大狗的
物。
(续表)
描写类别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根据 侧面
描写 描写 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 描写,从侧面表现牧羊人的
角度 (间接 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性格特点。
分类 描写)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起走小路
2. 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顺叙 倒叙
特点:按时间先后,叙述事情的发生、
发展和结果,或以空间、地点的转换顺
序进行叙述。
《散步》依次写了事情的起因、
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结局。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条
理清晰。
特点: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高潮 《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写道:
动么豪放、多么火烈
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通过
作用:①塑造人物,表现主题;② 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烘托了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③明示、暗 安塞腰鼓的精彩。
点主题。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 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4. 记叙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线索类型
特点
教材示例
物线 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灯笼》:以“灯笼”为线索。
人线 事线 感情线
以人物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的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所见
发展、所见所闻为线索
所闻为线索。
以中心事件(或事件发展)为线索 《故乡》:以“回故乡、在故乡、离 故乡”为线索。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精品PPT课件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 (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 主题。
某句话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 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性格或者××品质。
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 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 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经过 结果
1.叙述 2.描写 3.说明 4.议(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4.人物描写 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 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 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表达方法: 1.句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
比、夸张等); 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寓情于景、
以小见大等); 3.叙事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4.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用)
某句话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 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性格或者××品质。
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 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 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经过 结果
1.叙述 2.描写 3.说明 4.议(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4.人物描写 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 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 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表达方法: 1.句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
比、夸张等); 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寓情于景、
以小见大等); 3.叙事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4.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具体的事物客观、清楚地呈 现出来,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等解释、说明得清楚明白,让人易于理 解和接受。 (3)议论:使文章内容深刻,点明中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 理论深度。 (4)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 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主要包括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 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场面描写等。
语言描写:对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
进行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些)性 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能推动故事的发展。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进行的描写。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或心情),反
映了人物的某种(些)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 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 思想斗争等)进行的描写。 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文章中心,表明人 物的品质和情感。 神态描写: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的刻画(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
注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 :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 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 态”的描写。 (5)抒情: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主观情感,渲染环境气氛,表现人物 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引起读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注
在记叙文中,常常采用综合表达的方式,主要是记叙,辅之以描 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通常起点明文章主旨 的作用。
专 题 一
考 情 分 析 文 体 特 征
考 点 精 讲
备 战 演 练
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
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理解文
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性语言生动、 形象的特点等。
考纲解读及2011~2015年河南中考考情一览表与规律总结
32页
③场面描写: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场面描写
即对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
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
种会议场面等。 作用: a.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 b.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 (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特 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c. 明示或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 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情感或 观念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倒叙: 先把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 面,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 更加突出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 免平铺直叙;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一是开头的结局和回忆部分的结局前后呼应;二是开头写眼 前事物,回忆结束后又回到眼前事物,形成首尾呼应;三是开头 写的事件中某个最突出的片段与回忆部分写到的这个片段前后呼 应。另外,还要留意文中由现实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过渡句
(段),以此来把握文章的结构。
插叙:叙事时暂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事件或片段(只能在篇中,
不能在篇末)。
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对比、衬托、解释说明的作用;推动情 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
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更加清晰,结构更显紧凑。
插叙的方法:由作者直接插进来叙述、介绍;由文中人物的回忆、 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完成;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来进行。 阅读插叙的文章,同样需要通过寻找过渡句(段)的方法来弄清插 叙的起止位置。
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
两相对照,增强表现力,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使读者获得新 奇的审美体验。
(4)烘托和渲染:a. 烘托是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 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 效果。b. 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 形容、修饰,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 (5)铺垫和伏笔:a.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 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加以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铺 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 性。b.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 暗示性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使文章前 后照应,还能让人产生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伏笔与照应 往往同时运用。
你知道这些描写的区别吗?
①人物描写:能把人物的形态、动作等具体特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
来,使其具体、传神、生动、可感,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
其境,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
体形、姿态等)进行的描写。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情况;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内容解读 2015 2014
考情统计
2013
—— —— —— ——
2012
—— 9题;3分 8题;3分 11题4分
2011
9题;2分 —— 8题;3分 12题4分 ——
理清文章思 把握行文思路;理解分 10题; 9题; 路,把握文 析重点段落作用(如, 4分 4分 章结构 首段、尾段作用及妙处) 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 作用 概括文章的 概括文章内容 内容要点, 把握中心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思想 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 ——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物、 场景等。
作用: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法,能比 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 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4.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 能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判断时可看文章 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或按空间顺序来叙述。
7题;4 7题; 分 4分 9题;4 分 —— ——
7题;2分; 10题; 12题;3 11题;4 4分 分 分
续表:
理解文中重 要词语和句 子的含义 分析文章的 写作技巧
词语的理解、 赏析 重点语句的 理解、赏析 分析写作手 法
—— —— 8题;4分
—— 8题;4 分 ——
10题;4 分 9题;4分 8题;2分
7.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用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 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 题。 (2)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 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或心理等。 (3)细节描写: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 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 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即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和场景描写)之中。在描写人物形象上,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揭 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感情,点明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
10题;3 分 —— ——
—— 11题;3 分 10题;4 分
规律总结:
1. 记叙文阅读是河南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型,且考查点较为固定。2. 所选文章主题多反映美好品质和情感,启示人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3. 一般 设4~5道小题(2014、2015年为4道小题),每小题2~4分,总分值一般为16分, 在现代文阅读中所占分值最大;考查方式以简答分析为主 。
(6)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 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8)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激发其阅读兴趣。 (9)虚实结合:眼前的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尤其 是回忆、梦境等)为虚,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 的对比与映衬,从而突出体现某种情感或主题等。 ( 10 )托物言志:寄意于物,通过所描写的物象,委婉地抒发或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找线索的关键点:①文章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
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 感受;⑥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等等。
6.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
的语言形式特点,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其作用 如下: (1)记叙:使文章叙事条理清晰,能清楚地呈现事情发展的来龙 去脉,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文体特征
1. 记叙文的含义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
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注:河南中考考查的记叙文含散
文和小说。)
2.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 可以 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 证 作用等。 作用: 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 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 性);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第二人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了第二 人称“你(们)/您”,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 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