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篇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56e32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e.png)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篇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篇1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感触很深。
首先,我对历史动荡时期的那些奸臣无比痛恨。
东汉末年,董卓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权,当了太师,费少帝,立献帝,卧龙床,不把皇帝看在眼里,后来王充献计杀了董卓,真实大快人心。
吕布只是一介勇夫,背信弃义,为金钱而杀丁原,因美色而杀董卓,投刘备而夺徐州,最后被曹操杀死在白门楼。
董卓和吕布都是罪有应得。
其次,我对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们感到痛心。
周瑜,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被诸葛亮三气致死,埋没了一肚子的才华。
关羽一向沉稳,曾打过无数败仗,但最后由于骄傲轻敌,中了吕蒙之计,致使自己败走麦城,为吴侯所害。
庞统曾与孔明合称凤雏卧龙,但在落凤坡中了张让之计,被乱箭射死。
可惜!可惜!最后便是对那些英雄能人的钦佩。
我钦佩孔明他奇计百出,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钦佩张辽威震逍遥津,跟随曹操屡建奇功;我钦佩赵子龙在曹操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人称常胜将军。
《三国演义》不愧为世界名著,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成为今人的一面面镜子!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篇2《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肚子在唱空城计。
”……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
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
三国演义60到70回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60到70回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33a0ae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76.png)
三国演义60到70回读书笔记三国演义60到90回读书笔记●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曹操慢待张松,张松被乱棒打出。
刘备敬待张松,张松以西川图相送,愿为内应,共取西川。
张松与友 -、孟达约备取川,刘备不忍取同宗基业。
经庞统说服,命孔明、云长守荆州,自己与庞统领兵西行。
刘璋不听部下劝谏,迎玄德于涪城。
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魏延舞剑欲杀璋,璋手下人对舞,备璋止之。
孙夫人带七岁阿斗回吴,赵云截江夺阿斗归。
孙权迁居秣陵,治建业,筑石头城,又筑濡须坞,以防曹操。
操尊魏公,加九锡,赐荀死。
操、权交战濡须,操败;又战,不胜。
得孙权书,乃退。
第六十二回取涪关杨高授首攻雒城黄魏争功刘备为刘璋抵御张鲁,刘璋以弱兵少粮给备,备怒。
张松通刘备事露,全家被刘璋所斩。
玄德与庞统回涪城。
斩杨怀、高沛,得涪关。
黄忠、魏延争破冷苞、邓贤之寨。
魏延被围、黄忠救出;魏延设埋伏,活捉冷苞。
玄德不杀降卒,来去自由,欢声动地。
备放冷苞,冷苞欲助刘璋子决涪水淹备兵,保雒城。
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器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玄德防决水,斩冷苞。
庞统不听孔明劝告,不思回军,催备进兵。
统至落凤坡,被刘璋部将张任伏兵乱箭射死。
玄备哭祭庞统,派关平请孔明,孔明嘱关公“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张飞使真假张飞计活捉严颜,以礼待之。
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严颜使所管关隘守将尽降张飞。
刘备欲攻雒城,劫张任寨而败归。
孔明用计活捉张任,欲取雒城。
刘璋接 -劝降书,怒骂 -,使人求张鲁相助。
马超兵败入羌,又被冀城参军杨阜打败,与庞德、马岱投张鲁,鲁大将杨柏与兄杨松不容马超。
杨松又听黄权之言,欲助刘璋敌打备。
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马超自告历勇,攻葭萌关捉刘备。
孔明用计败李严,李严说费观降备,备得绵竹。
张飞与马超连战不分胜负。
孔明赶到葭萌关,连施计谋,先使鲁罢兵,又使超降备。
马超愿与弟岱取成都。
刘璋出降。
备自领益州牧。
玄德听赵云劝阻,不把成都有名田宅赐诸官。
三国演义70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70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302ee2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d.png)
三国演义70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70回读后感《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的小说,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书主要内容讲的是,吴国、魏国、蜀国三国争纷的故事.叙述了从汉灵帝平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
在书中,我知道诸葛亮是一个足转载请著名智多谋的人,董卓真可谓是恶贯满盈,周瑜聪明却小心眼.我最欣赏的人就是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而且,他还是一位很大度又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孟获才彻底的服了他,最后投靠了他,为他所用.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了.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也使周瑜非常嫉妒,心怀诡计,想要找借口害他.于是,他要求诸葛亮在没有箭的情况下,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不完成,就要严惩.但是,诸葛亮凭着他的智慧和常识,在三天之内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希望通过自己在学习上的勤奋和努力,能成为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又聪明能干的人,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且,也应该像英雄人物学习,学会全心全意的帮助他人,保卫国家,无私奉献,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00字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e32ebe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f.png)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00字
《三国演义》第70回是一段故事精彩充实,充满戏剧性的情节。
在这一回中,曹操带领大军前往许都,并在途中遭遇了数次袭击,但他仍然能够凭借着出色的军事策略将敌人击退。
这一回让我感受到了人物之间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关系。
曹操一方面必须面对着位居高位的皇帝和不断兴起的势力,另一方面还不得不保证自己的士兵和将领都安全无恙。
他的决策必须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因素,这使得他的困难和复杂性更加突出。
我认为,这一回也展示了曹操优异的领导才能。
无论在修改困难处还是在战场上,他总是能够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处理好各种不同的复杂情况。
他从不惧怕困难和失败,总是能够迎难而上,这也彰显了他的机智与智慧。
最后,这一回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关键的信息——学习和传承历史。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的小说和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才能和能力。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第70回是一部充满刺激和无限魅力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种种的学习和启示。
通过阅读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激发出内心更强大的力量,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真正做到快乐成长,未来更加美好。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bb73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8.png)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共一百九十一页,无论是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上方谷等都能让读者心存崇拜的感觉,看完三国演义,不如写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纪念一下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00字【篇1】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还让我知道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朝廷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起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除掉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他们打的赢了就打,打不赢的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后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读了《三国演义》,我才知道为什么刘备没有赢,原来是张飞和刘备汇合的途中被手下人杀死,关羽没有防备,被孙权暗算杀死了。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战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病死了,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些贪官被抓,我真高兴,想到后来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死的时候又是多么怀念。
想想现在的我们,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在幸福中成长,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当我读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时,我感到很心痛,战争连老百姓都不放过。
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可怕,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各种计谋,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常有短,总的来说,读了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300字【篇2】《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述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d3c2fa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5.png)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小编为你推荐三国演义第70回的读后感范文,欢迎你的阅读。
曹操是诡诈狡猾的,刘备是谦逊低调的,孔明是聪明谨慎的,周瑜则有勇有谋但心胸狭窄。
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有揣摩的决心。
最仁慈的君主是刘备。
他受将臣、百姓之爱戴。
刘备的能力总是体现在用人上,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进而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二人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天下奇才诸葛亮出山。
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
他爱民如子,宁失性命也决不丢弃汉室百姓;爱将胜子,看着子龙大将一人抱着阿斗杀出长坂坡曹兵的围追堵截,心疼得将亲生骨肉弃之于地。
一个做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正是因为这些高尚而善良的品质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将臣的忠心。
最忠义的是关羽。
他过关斩将杀敌无数,没有不惧云长之人。
百姓的家里悬挂着他的画像,魏国兵将见了竟毛骨悚然,威震四海,名传八方,连曹操都无比敬重这位将军。
如此有能力之人始终铭记桃园三结义时对刘备许下的忠心,因失刘备音讯而保护二位嫂夫人屈住与曹操帐下,依旧坚持约法三章一心向汉。
吕布是有勇无谋,而关羽则是有勇有谋。
孙刘联合抗曹时,周瑜不怀好心假意邀请刘备赴帐,实际上是想在酒席上布置埋伏杀害刘备。
诸葛亮听后着急了,恐主公性命难保,但一听有关羽护驾,便如释重负放了一百二十个心。
由此可见关羽为人谨慎,很有头脑,料到周瑜居心叵测所以坚持护驾。
最大智的人是孔明。
刘备若没有了诸葛亮,如何识破吴、魏之奸计?又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妙计令敌军身陷重围?呕心沥血的忠臣不如足智多谋的忠臣,而足智多谋的忠臣又不如能未卜先知的忠臣。
诸葛亮,这个自比管仲、乐毅的奇才乃是集以上三点于一身,铁齿钢牙,舌战群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可谓功盖千秋!敢问谁不喜欢这个祭东风,气周瑜,草船借箭,料事如神,智料华容道,识破魏延反骨的诸葛亮呢?[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每章读后感(通用40篇)
![三国演义每章读后感(通用4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48976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8.png)
三国演义每章读后感(通用40篇)三国演义每章读后感(通用4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每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每章读后感篇1操欲废帝,程昱谏止,操将董承等七百余人及董贵妃皆处死,操从郭嘉计领二十万军分五路下徐州东征刘备。
备使孙乾往河北见袁绍,绍因五子患疥疮而不愿趁操出兵入许昌。
张飞献计刘备劫操寨,中计,张飞败走至芒砀山上去了。
刘备往青州投袁绍。
操爱云长武艺,欲计取之于下邳。
有时候真的很替刘备着急,明明是一个贤德明主,但是就因为缺少战略支持,常常东奔西跑,没有一个盘踞之地,看,这一次又被曹操赶到袁绍那儿去了。
不过真的很佩服刘备的坚韧,常常都绝处逢生了,他还能坚持住!真不愧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有人说,乱世造英雄,这话真不假。
另一点就是很佩服关云长了。
你看,初中时学的《爱莲说》有一句--香远益清,不就是说云长这样的人才吗?云长武艺高强,又没有张飞的莽撞,的确是一个香饽饽,怪不得曹操想方设法要把他弄到手。
看来做努力读书真不假,工作不用自己找,自然就找上门了!呵呵!三国演义每章读后感篇2操,绍皆欲招安张绣,绣从贾计而降操,操不记旧怨。
曹令祢正为鼓吏以辱之,祢正平裸体擂鼓骂操,操撤祢往说刘表归降。
刘表不杀祢正,使见黄祖,黄祖斩祢衡。
读到这里,我看到了曹操阴险狡诈的面孔了,而且对待征地的手段竟如此冷酷。
此人的确很有才华,文才,辩才都占据了,在那个重视文科轻视理科的社会中,他的前途可以说无限啊!只可惜在性格上有缺陷,喜欢轻慢侮辱权贵,那些人怎么惹得起呢?纵然你有才,但是地位这东西并非与才俱来,看,就这样被葬送了命了!真可惜啊!三国演义每章读后感篇3读了《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关羽、刘备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觉得我们现在任与人之间应该遵守承诺,决不可以不做到答应别人的事。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c52bb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8.png)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通用2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篇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真是让我意味深长。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有三顾茅庐,空城计,赤壁大战,火烧连营等等,从这些故事中让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求贤若渴的刘备,坚贞不离的关羽,鲁莽的张飞,阴险狡诈却又有勇有谋的曹操,聪明机智的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诸葛亮的博学多才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读完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面对事情要冷静的对待,待人要忠诚,胸怀要宽广。
遇到困难,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就能战胜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篇2三国演义第四回主要讲述了在对待董卓废汉帝的事情,以及袁曹两位当世之豪杰的不同做法。
袁绍选择了在朝堂之上与董卓进行公然对立,而曹操在众官哭泣之时敢于自告奋勇,暗杀董贼。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这两种做法中,我更偏向于曹操的做法。
任何事情并非凭借一时之意气和胸中豪迈便可。
在董卓在朝堂之上,吕布在侧,甲士在外,诚然此时不可妄动。
曹操借王允的宝刀进行行刺,虽然失败,但显露出来的却是他愿意为国捐躯的赤子之心和谋定而后动的智勇品质。
因此,我们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不仅要学习曹操忠君爱国的思想,并要对此赋予时代的意义――热爱祖国和人民,更要学习他多思考并敢于行动的优秀品质。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篇3《三国演义》第九回讲的是吕布帮助王允一起设局除掉董卓,董卓的亲属不分老幼统统被杀光。
李、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逃到了陕西,四人想请王允赦免他们,但王允不肯,四人带领队伍进攻长安后,杀了王允及其全家和宗族的老老少少,欲杀献帝谋大事。
三国演义70回读书笔记1000
![三国演义70回读书笔记1000](https://img.taocdn.com/s3/m/267b3684c77da26925c5b0fd.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国演义70回读书笔记1000篇一:三国演义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3篇三国演义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3篇从现代传播学角度研究《三国演义》是21世纪《三国演义》研究的新视角、新课题,其中以海外传播研究最为繁荣。
下面是三国演义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三国演义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
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政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
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
不久就灭了黄巾军。
刘备的力也一天天强起来。
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
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
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
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驹给吕布。
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
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隐居山林诸葛孔明。
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
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
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
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
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
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威风凛凛的关羽,冲动鲁莽的张飞,昏庸无能的刘禅,谨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使他独据一方,不愧为"卧龙"。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0130e5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2.png)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第一篇:《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1、《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姓兄弟,留下了“桃园三结义“ 这一千古绝唱。
因为他们有一心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任何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始终团结在一起,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
后来的结拜都夹杂着个人利益,没有被后人认同。
我们现在结交朋友也是一样,要志同道合,要志存高远,才能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去拼搏。
千万不要结交那些为了吃喝玩乐而走进你的人,更要远离那些总是斤斤计较,只顾自己的自私的人!2、《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操为了除去董卓献宝刀的故事,读起来扣人心弦,为曹操捏一把汗。
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但是曹操重视人才,唯才是举的胸怀是举世无双的。
曹操能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坏”,他有正义的一面。
这就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认定他是一个毫无是处的人,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3、《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与吕布决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主将作战故事。
虽然三个人和一个人作战,但吕布毫无怯意,而且越战越勇,勇气和胆识让人钦佩。
我们学习和生活也要这样,要苦练能力,要踏实地学习,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和扎实的基本功,就会艺高人胆大,不怕任何考验,不惧怕挫败,永远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各种挑战!4、《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的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朝廷。
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贪污财宝不计其数。
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因为董卓的骄奢淫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最后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
三国演义每回阅读心得(精选15篇)
![三国演义每回阅读心得(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144d2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2.png)
三国演义每回阅读心得(精选15篇)三国演义每回阅读心得篇1《三国演义》这本书最精彩之处是用计,书中各种计谋无处不在,有我们熟知的空城计、反间计等。
依靠计谋,咆哮一声可以惊退敌人;明明城中什么士兵都没有,却能吓跑敌人;一封信可以拔除自己的眼中钉;死诸葛能走生仲达……《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战役,其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最的以少胜多,拼斗计谋的两场战役。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兵强马壮,而曹操兵力很弱,曹操又挟天子令诸侯,封孙权为将军,袁绍因此而愤怒,便起兵七十余万去攻打曹操,而曹操兵力只有七万,明显打不过袁绍。
幸好袁绍不听大臣的话,田丰献了一计,袁绍不听,反而将他关进牢里;许攸也提了建议,他也不听,于是许攸便去投靠曹操。
许攸对曹操说:“袁绍虽然兵多,如果没了粮食,三天后必乱”于是让曹操派兵扮成袁绍的士兵去接近袁绍的粮仓,去烧袁绍的粮食。
曹操大喜,便照做了。
结果袁军粮食被烧光,军心大乱,于是曹操势如破竹,把袁军杀个溃败。
袁绍很后悔没有听大家的话,不久便病死了。
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逃到辽东,请求支援。
郭嘉又用遗计定了辽东,使袁绍的两个儿子被杀,于是,曹操便平定了袁势力。
袁绍被灭,原先投靠袁绍的刘备便无处可去,只好投靠荆州刘表。
曹操那时已经兵强马壮,又欲收复中原,一统天下,便要去攻打刘备和孙权。
刘备军师诸葛亮说:“唯有和孙权联手,才能抵抗曹操。
”于是便去东吴舌战群儒。
最终,孙权同意结盟,一起抵抗曹操。
首先,诸葛亮草船借箭,弄了十万支箭。
周瑜又担心从东吴逃走的水军将领蔡瑁、张允会对自己造成隐患,便施反间计除了两人。
接着,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在曹操军中,打探消息。
后来,庞统建议曹操用连环战船,诸葛亮就用火来烧。
大家又担心没有东南风,于是诸葛亮又登台巧借东风。
赤壁之战便正式开始了。
诸葛亮火攻把曹操的水军烧得狼狈之极,哭爹喊娘,共折八十三万大军。
最后曹操兵败华容道,幸得关羽讲义气,在华容道处放了曹操。
在赤壁之战后,三国便正式开始,原来被打得东奔西跑的刘备,但赤壁之战以后,他便有了固定的地方。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读后感分享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读后感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87ff36a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b.png)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读后感分享(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读后感分享【导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读后感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天荡山巴山张飞以饮酒诱张合劫寨,大败之。
三国演义第七十章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七十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94713a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f.png)
三国演义第七十章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
其中第七十章是这本小说的其中一章,讲述的是刘备收复益州的故事。
本文主要是根据读完这一章后的感受来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第七十章描写了刘备我们熟悉的一面,他的谦虚,仁慈和勇敢。
他原本不愿意对刘璋发动进攻,但是由于法正这位谋士的一番话,他最终下定决心前往攻打益州。
在战斗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巧妙地利用地形,最终成功地击败了敌人。
读完这一章,可以看出作者想要通过刘备的形象来传达一种道德和价值观,也让人对他产生敬佩和尊重之情。
其次,本章也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刘备与刘璋之间的争斗让人看到了权力的欲望和人性的丑陋。
法正在劝说刘备进攻益州时,也展现了政治家的思维和谋略。
这种斗争的描写让读者更加了解历史上的权力斗争,也提醒人们在现实中要保持清醒,认识到权力背后的危险性。
第七十章中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节,比如刘备与刘璋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的敌对关系,刘备能够利用马超击败张鲁的计谋也让人看到了他的军事才华。
同时,战争过程中的英雄事迹和士兵的悲惨遭遇也让人深感历史的沧桑和重要性,这对于年轻读者来说更是一种启发和教育。
最后,读完第七十章,或者整本小说,都会让人深感故事中人物形象的丰富多彩。
不光是主角,就连像法正这种配角也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路。
这为小说注入了更为深厚的人性关怀,也让小说更加生动具体、富于情感。
总的来说,读《三国演义》第七十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同时也提供了对于人性、权力、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这些也是我们在现实中所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小说的价值不仅在于情节和故事,更在于教育和启发读者,深入探讨人性和社会现实。
读三国演义七十章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读三国演义七十章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5f043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4.png)
读三国演义七十章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读三国演义七十章读后感500字(精选篇1)世界上名著千千万万,唯独《三国演义》能吸引我的眼球。
关于《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百看不厌。
当我第一次拿起《三国演义》这本书时,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我,使我爱不释手。
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英雄气息。
让人流连忘返。
所谓的三国演义就是魏,吴,蜀三国起兵征战,争夺领土和势力。
在争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曹操,诸葛亮,刘备的聪明智慧,和英勇作战的品格。
在这么多人里,我最崇敬的是诸葛亮,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无不体现了他的聪明智慧。
真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天才啊!让我赞叹不已。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地忠心和感恩。
一个懂得忠心和感恩的人必定对社会有所贡献。
即使没有所贡献也不会是个坏人。
诸葛亮虽拥有惊人的才华,但无人能赏识以为这辈子只能隐居于世。
了却此生罢了。
直到刘备的出现。
让他的才华得以伸屈,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且刘备非常重视他,把他看作朋友,有什么事都与他商议,因此诸葛亮由衷地感激刘备对他的重用。
不仅衷心的辅佐刘备攻下大好江山,而且在刘备死后依然忠心地辅佐刘禅。
面对烂泥扶不上墙的刘禅,诸葛亮并没有私心。
而是用心带领,看到这里,不得不让我想起现实中的感恩方式。
说什么今天有位老奶奶跌倒,有位好心人把她送到医院,这位好心人不但得不到感谢地话而且还被诬告说是他推到老奶奶的。
这就是感恩吗?看三国演义就要学会做一个感恩的人,像诸葛亮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帮助过我们的人。
感恩精心养育我们的父母。
感恩勤劳教育我们的老师。
让我们将感恩之心发扬光大。
一本好书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并学习其中的优秀人物和优秀品质。
《三国演义》是我的精神世界,它使我的精神得到寄托,在读的过程中,让我学会了感恩。
同学们:《三国演义》你值得拥有!读三国演义七十章读后感500字(精选篇2)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三国,不管你喜欢三国中的哪些人物,都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个群雄逐鹿,展示才华的大时代。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472f4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9.png)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读书笔记一、故事梗概。
1. 张飞智取瓦口隘。
- 张郃统兵三万进攻巴西,欲把巴西百姓迁徙到汉中。
张飞率兵迎击,两军相拒五十余日。
张飞每日饮酒,醉后坐在山前辱骂张郃。
刘备得知后大惊,而诸葛亮却深知张飞之意,命人送酒给张飞。
原来张飞是故意装醉迷惑张郃,张郃果然中计,趁夜前来劫营。
张飞早有准备,设下伏兵,张郃大败,只得退到瓦口关坚守不出。
- 张飞见张郃坚守不出,便亲自去探路,发现了一条小路可通瓦口关背后。
于是张飞令魏延在正面佯攻,自己则率五百轻骑从小路抄到瓦口关后。
张郃腹背受敌,只得弃关而逃,张飞成功智取瓦口隘。
2. 黄忠计夺天荡山。
- 曹操命夏侯渊、张郃守定军山,又派曹洪等守天荡山,以保汉中。
黄忠和严颜请命攻打天荡山。
黄忠采用了步步为营的策略,先与严颜兵分两路前进。
- 黄忠连续几日挑战,曹军坚守不出。
黄忠于是假装败退,曹军将领韩浩、夏侯尚追击。
黄忠突然回马杀回,严颜也从侧面杀出,曹军大败。
黄忠乘胜追击,又用计夺取了曹军屯粮的天荡山,斩杀了夏侯德,为夺取定军山奠定了基础。
二、人物形象分析。
1. 张飞。
- 粗中有细。
张飞给人的一贯印象是勇猛鲁莽,但在这一回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谋。
他用每日饮酒装醉的计策来迷惑张郃,让张郃以为有机可乘,从而中计被围。
这种看似莽撞实则精心策划的战术,显示出张飞并非只有匹夫之勇,他在多年的征战中也学会了运用智慧来克敌制胜。
- 善于观察。
他亲自去探路,发现通往瓦口关背后的小路,这一细节表明张飞不仅勇猛,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他能够根据地形制定作战计划,从正面佯攻和背后偷袭相结合,成功击败张郃。
2. 黄忠。
- 老当益壮。
黄忠虽年事已高,但他的勇猛和战斗意志丝毫不减。
他主动请战攻打天荡山,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与严颜配合默契。
他连续挑战曹军,表现出他积极求战的态度和对自己军事能力的自信。
- 足智多谋。
他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先让曹军放松警惕,然后用佯装败退的计策引诱曹军追击,再与严颜两面夹击,最后成功夺取天荡山。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fd6e3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9.png)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736058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1放下沉甸甸的《三国演义》,那淋漓尽致的情节、拍案叫绝地计谋,还是余音绕梁,丰富的句子、富有表达性的好词佳句,都深深在我脑子里扎了根。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但是在这些人物中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
被称为是儒家伦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
“学”。
“识”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内容,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再说关羽,他也是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啊。
还有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
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
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学习三国演义,我们就应该学习古代人的长处,借鉴他们的做法,更好的完善自己,做一个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人。
#560081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2《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也许没有真正阅读它。
今天,我就怀着一股强烈的好奇心翻开了《三国演义》(彩色版)。
三国演义71到75回的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71到75回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b2e633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d.png)
三国演义71到75回的心得体会三国演义71到75回的心得体会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71到75回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演义71到75回的心得体会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翻开《三国演义》,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治世能臣刘备;乱世奸雄曹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赵云;生性粗鲁的张飞……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牵肠挂肚,唯恐其遭遇不测。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也仿佛钻进了那本书里,与刘备一起商议军机,与关公并肩作战。
诸葛孔明,这个直到第三十六回才隐约出现的人物最让我敬佩。
他初出茅庐,火烧新野,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烧得曹军胆战心寒,说得东吴哑口无言……他的勇敢与智慧已在我的心头印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
合上《三国演义》,读完这段精彩的历史,可我始终忘不了那些谋臣武将的精彩故事。
三国演义71到75回的心得体会2我在周末,读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读后,我不禁被各性鲜明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有宽厚仁爱的刘备,奸诈残忍的曹操,深谋远虑的孙权,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说的是:袁绍疑心太重,不听别人的劝说不擅用人才,才招此失败,按理说,袁军人数众多,粮草也多,曹军人数少粮草也少,在这场战斗中可以说曹军必死无疑,但在后来许攸为袁绍出策遭到袁绍的猜疑,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为曹操出计,反败为胜。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兵力占据优势,可都掉以轻心被周瑜用火攻破,最终落荒而逃,但在逃跑的过程中曹操大笑三次却引来了追兵,最后一次追兵是由关羽率领的,因为曹操对关羽有恩,关羽放了曹操,可见关羽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我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他料事如神,胸怀坦荡,爱惜人才,诸葛亮拥有超人的智慧,几乎达到了为卜先知的地步,为刘备打下江山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国演义65到80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65到80回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12e2a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0.png)
三国演义65到80回读后感(精选5篇)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为了总结历史的兴衰规律,《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其所描绘每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笔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个性,突出人物的特点。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65到80回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65到80回读后感【篇1】假期,我在区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以前也只是多少看过电视剧,但从没有真正的认认真真看完一整部。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感觉从中受益非浅,也是说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乃是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
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描写了许多不可能为可能故事,比如说曹操的草船借箭。
并且这些小故事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深入我心。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
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
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
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
还有我们村里有一句流传的话语“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可能说的是人看过三国后头脑会比以前变得聪明的意思!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什么“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200字范文10篇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200字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ad789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3.png)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200字范文10篇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200字1《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是讲东汉末年到晋朝、魏蜀吴三国斗争的故事。
里面有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智勇双全的关羽,还有才高量窄的周瑜,忠肝义胆的赵云等,里面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有诸葛亮草船借箭,赵云单骑救主,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木偶吓走司马懿;还有那惊天动地的三把火,赤壁的火,夷陵之火,还有上方谷的火。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还有他摆的空城计,是一个有智有勇还有胆略的.人物。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啊。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200字2原来,赵子龙保护着家小,杀退了一批又一批曹军。
最后,他他发现刘备的夫人和儿子阿斗不见了。
赵云一心要找回夫人和儿子,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带着十几名骑兵,冲进曹营。
张飞又大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到底想干什么!”这一声,竟把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的肝胆破碎,一下栽到马下死了。
就在这时,山坡后一阵鼓响,冲出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关羽,他手拿青龙刀,骑着赤兔马。
我从中体会到赵子龙忠心于刘备;张飞很豪壮,夏侯杰十分贪生怕死;关羽很威风。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200字3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
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被曹操擒获。
曹操一直想尽办法要他归顺。
可是,关羽还是一心想找到与他桃园三结义的大哥—刘备。
因为没有大哥刘备的消息,也为了保护好嫂子,他只好“人在曹营,心在汉”,假装归顺。
后来,他一得知了大哥刘备的消息,就立即骑着“赤兔马”,带二嫂,找刘备去了。
他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
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是个大仁大义的人,他是忠义的化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诚信。
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我一定要和关羽一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第70回读后感
XX为你推荐三国演义第70回的读后感范文,欢迎你的阅读。
曹操是诡诈狡猾的,刘备是谦逊低调的,孔明是聪明谨慎的,周瑜则有勇有谋但心胸狭窄。
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有揣摩的决心。
最仁慈的君主是刘备。
他受将臣、百姓之爱戴。
刘备的能力总是体现在用人上,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进而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二人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天下奇才诸葛亮出山。
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
他爱民如子,宁失性命也决不丢弃汉室百姓;爱将胜子,看着子龙大将一人抱着阿斗杀出长坂坡曹兵的围追堵截,心疼得将亲生骨肉弃之于地。
一个做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正是因为这些高尚而善良的品质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将臣的忠心。
最忠义的是关羽。
他过关斩将杀敌无数,没有不惧云长之人。
百姓的家里悬挂着他的画像,魏国兵将见了竟毛骨悚然,威震四海,名传八方,连曹操都无比敬重这位将军。
如此有能力之人始终铭记桃园三结义时对刘备许下的
忠心,因失刘备音讯而保护二位嫂夫人屈住与曹操帐下,依旧坚持约法三章一心向汉。
吕布是有勇无谋,而关羽则是有勇有谋。
孙刘联合抗曹时,周瑜不怀好心假意邀请刘备赴帐,实际上是想在酒席上布置埋伏杀害刘备。
诸葛亮听后着急了,恐主公性命难保,但一听有关羽护驾,便如释重负放了一百二十个心。
由此可见关羽为人谨慎,很有头脑,料到周瑜居心叵测所以坚持护驾。
最大智的人是孔明。
刘备若没有了诸葛亮,如何识破吴、魏之奸计?又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妙计令敌军身陷重围?呕心沥血的忠臣不如足智多谋的忠臣,而足智多谋的忠臣又不如能未卜先知的忠臣。
诸葛亮,这个自比管仲、乐毅的奇才乃是集以上三点于一身,铁齿钢牙,舌战群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可谓功盖千秋!敢问谁不喜欢这个祭东风,气周瑜,草船借箭,料事如神,智料华容道,识破魏延反骨的诸葛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