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P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IOCP简介四-Read

名词解释IOCP简介四-Read

hIOCP = CreateIoCompletionPort(INVALID_HANDLE_VALUE, NULL, 0, 0);
该语句的作用是返回一个句柄,在为完成端口分配了一个套接字句柄后,用来对那个 端口进行标定(引用)。
函数功能:注意该函数实际用于两个明显有别的目的: 1. 用于创建一个完成端口对象。 2. 将一个句柄同完成端口关联到一起。
IOCP简介

IOCP的开发
1、CreateIoCompletionPort
最开始创建一个完成端口时,唯一感兴趣的参数便是 NumberOfConcurrentThreads(并发线程的数量);前面三个参数都会被忽略。 NumberOfConcurrentThreads参数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定义了在一个完成端口上, 同时允许执行的线程数量。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每个处理器各自负责一个线程的运 行,为完成端口提供服务,避免过于频繁的线程“场景”切换。若将该参数设为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表明系统内安装了多少个处理器,便允许同时运行多少个线程!可用下述代码创建一 个I/O完成端口:
IOCP简介

IOCP的应用
可以看出完成端口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复杂的输入输出模式。然而,当一个 应用不得不同时处理大量的socket时,它也提供了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的可 能性。只有在被迫面对几百甚至几千个并发的socket、你又希望在添加CPU 后可以获得更好的scale时,才被派上战场。关于完成端口,最重要的是记住 这一点:如果你为winnt/2000开发处理大量socket I/O 请求的高性能服 务,它是你的最佳选择 IOCP不仅仅在通信socket上,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方面,例如读写文件, 比如把文件句柄关联到完成端口上,产生一定量的工作器线程,读取文件不同 的部分实际读取数据是系统内部处理,只是读取完了通知一下,并且把相关I O数据填充到结构体中

IOCP模型总结

IOCP模型总结

IOCP模型总结IOCP模型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异步I/O机制,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I/O完成端口来管理I/O操作。

在IOCP模型中,主线程将I/O操作的控制权交给I/O线程池去完成,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当I/O操作完成后,操作系统会通知应用程序将已经完成的I/O操作从I/O 完成端口中取出并进行处理。

1.高性能:IOCP模型使用异步I/O的方式,避免了传统的同步I/O 中频繁的等待和轮询操作,从而减少了CPU的资源消耗。

2.可扩展性:IOCP模型利用了线程池来管理I/O操作,通过配置线程池的线程个数可以调整系统的扩展性,适应高负载的场景。

3.可靠性:IOCP模型在设计上考虑了请求处理的完整性,异步I/O 操作与应用程序的逻辑分离,保证了I/O操作的可靠性。

4. 多协议支持:IOCP模型不仅支持TCP和UDP协议,还支持其他的网络协议,如IPX/SPX、NetBEUI等。

1.高并发处理能力:IOCP模型通过使用异步I/O和I/O线程池,可以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2.低系统开销:IOCP模型避免了传统同步I/O模型中的频繁的等待和轮询操作,减少了系统开销,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3.灵活的扩展性:IOCP模型使用线程池来管理I/O操作,通过调整线程池的大小可以灵活地扩展系统的能力,适应不同的负载需求。

4.容易实现和使用:IOCP模型提供了简单的API接口,易于实现和使用,不需要过多的底层细节和复杂的编程逻辑。

1.网络服务器:IOCP模型在网络服务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并发网络请求,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吞吐量。

2.实时数据处理:IOCP模型适用于需要实时处理大量数据的场景,如实时数据采集、实时广播、实时监控等。

3.高性能计算:IOCP模型在需要高性能计算的场景中也有应用,如科学计算、金融分析、图像处理等。

总结:IOCP模型是一种高效的I/O模型,在Windows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IOCP模型总结

IOCP模型总结

IOCP模型总结
IOCP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输入/输出完成端口,服务器在等待I/O完成时可以继续处理其他的请求(非阻塞),当操作系
统I/O操作完成之后,会通过回调函数的方式通知服务器,从而让服务器
能够及时处理已完成的请求。

2. 创建工作线程(CreateThread):服务器需要创建一定数量的工
作线程,用于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和处理完成端口的通知。

这些工作线
程会在每一个请求到来时进行处理,当有I/O操作完成时,通过回调函数
的方式通知工作线程进行处理。

1.高吞吐量:通过多线程异步I/O的方式,充分利用了硬件性能和操
作系统的特性,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提高服务器的吞吐量。

2.高性能:由于保持了非阻塞状态,减少了线程的阻塞时间,服务器
能够更快地响应请求,提供更好的性能。

3.可扩展性好:通过使用多线程模型,服务器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
工作线程的数量,以适应不同的负载情况。

4.高并发处理能力:IOCP模型使用操作系统的通知机制,可以同时
处理多个I/O请求,大大提高了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5.方便管理和维护:IOCP模型对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便利,
通过将I/O完成的通知传递给操作系统,不需要服务器自己去维护和管理
线程,也无需关心线程的创建和销毁等问题。

总之,IOCP模型是一种高性能、高并发的I/O处理模式,通过利用
操作系统的特性和硬件性能,提高了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它广泛应用于网
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需要处理并发请求的场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快速、更稳定的服务。

iocp 编程

iocp 编程

IOCP编程什么是IOCPIOCP(Input/Output Completion Ports)是一种高效的异步I/O模型,它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提供了对网络编程的支持。

通过使用IOCP,我们可以实现高性能、可伸缩性强的网络应用程序。

在传统的同步I/O模型中,当一个线程在等待数据时,它会被阻塞,直到数据到达。

而在异步I/O模型中,线程不会被阻塞,它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IOCP就是基于这种异步I/O模型实现的。

IOCP的工作原理使用IOCP进行编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核心概念:端口(Port)、完成包(Completion Packet)、套接字(Socket)和重叠操作(Overlapped Operation)。

•端口:一个端口代表一个I/O设备或者一个文件。

每个端口都有一个关联的完成端口。

•完成包:完成包是指一个I/O操作完成时所生成的信息块。

它包含了完成的状态、相关参数和返回值等信息。

•套接字:套接字是网络编程中用于进行通信的抽象概念。

•重叠操作:重叠操作是指一次I/O操作请求,在请求发出之后,线程就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了。

IOCP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异步I/O:1.创建一个完成端口(Completion Port)。

2.创建一个或多个工作者线程(Worker Thread),这些线程用于处理I/O操作。

3.将套接字关联到完成端口上,使得该套接字上的I/O操作能够被异步处理。

4.当有I/O操作完成时,系统会将相关的完成包放入完成队列中。

5.工作者线程从完成队列中获取完成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IOCP的优势和适用场景相比于传统的同步阻塞模型,IOCP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高性能:IOCP能够充分利用CPU资源,提高程序的并发处理能力。

它通过异步I/O模型,使得线程在等待数据时不被阻塞,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从而充分利用了CPU资源。

2.可伸缩性:IOCP可以轻松地扩展到支持大量的并发连接。

简述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简述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简述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原理:IOCP模型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I/O和内核级事件通知机制。

异步I/O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在等待I/O完成时继续处理其他任务,而内核级事件通知机制可以使得操作系统在I/O完成后主动通知应用程序。

通过将I/O操作的处理放在操作系统层面,IOCP模型能够实现高并发、高吞吐量的网络通信。

工作过程:1.创建IOCP对象:应用程序首先创建一个IOCP对象,用于和操作系统进行通信。

2.绑定套接字:应用程序将要进行异步I/O操作的套接字与IOCP对象进行关联。

3.接受连接:应用程序使用套接字进行监听,并且接受到客户端连接请求后,将连接套接字与IOCP对象进行关联,从而使得这个连接套接字能够参与IOCP模型的异步I/O操作。

4.发送和接收数据:应用程序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I/O操作函数,发起网络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在发送和接收操作完成之前,应用程序可以继续处理其他任务。

5.等待通知:在发送和接收操作完成之后,应用程序会调用一个等待通知的函数,将自己挂起,等待操作系统的通知。

6.I/O完成通知:当操作系统中发生I/O操作完成的事件时,IOCP对象会通知应用程序,并将I/O操作的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

7.处理完成的I/O操作:应用程序在收到I/O完成的通知后,可以根据返回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通常会将I/O操作的结果放入一个队列中,以便后续的处理。

8.处理队列中的完成操作:应用程序会不断地从队列中取出已完成的I/O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处理完成的操作后,应用程序可以继续发起新的I/O操作,从而实现不断地进行网络通信。

总结:IOCP模型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I/O和内核级事件通知机制,将网络通信的I/O操作交给操作系统来处理,从而实现了高并发、高吞吐量的网络通信。

应用程序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I/O函数来发起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操作,在操作完成前可以继续处理其他任务。

iocp流程

iocp流程

iocp流程I/O Completion Port (IOCP) 是 Windows 系统提供的一种高效的 I/O 模型,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编程的效率和性能。

在分析 IOCP 流程之前,首先要了解 IOCP 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用法。

IOCP 基本原理IOCP 的基本原理是通过 CreateIoCompletionPort 函数创建一个 I/O 完成端口句柄,将相关的操作(如异步 I/O 操作)关联到该句柄上,并通过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 函数等待 I/O 完成事件的发生,当事件发生后,系统会自动调用已经与完成端口关联的回调函数来处理该事件。

IOCP 使用步骤下面是使用 IOCP 模型进行网络编程的基本步骤:1. 创建 I/O 完成端口句柄使用 CreateIoCompletionPort 函数创建一个 I/O 完成端口句柄,并指定线程池大小(ThreadCount),通常设置为处理器数量的两倍或三倍,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2. 创建套接字并绑定到 I/O 完成端口使用 socket 函数创建一个网络套接字,并将其绑定到 I/O 完成端口句柄上,以便在套接字上的 I/O 操作完成时能够自动通知 I/O 完成端口。

3. 提交 I/O 操作使用 WSARecv 和 WSASend 等函数提交 I/O 操作,将 I/O 操作相关的参数(如套接字句柄、缓冲区、长度等)传递给函数,函数会马上返回,操作会在后台异步执行。

4. 获取 I/O 完成事件使用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 函数从 I/O 完成端口句柄上获取I/O 完成事件,并将相关的参数(如套接字句柄、缓冲区、长度等)传递给回调函数,回调函数会根据事件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接收数据或发送数据)。

5. 处理 I/O 完成事件在回调函数中,根据写操作或是读操作的不同,调用相应的函数(如WSASend 或 WSARecv)处理 I/O 完成事件,并提交下一轮 I/O 操作,以便继续异步执行。

iocp的udp例子

iocp的udp例子

iocp的udp例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IOCP(Input/Output Completion Port)以及它在网络编程中的作用。

IOCP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的I/O模型,它能够通过异步的方式处理大量的I/O操作,包括网络通信。

通过IOCP,我们可以提高网络应用程序的并发性能和可扩展性。

在网络编程中,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可以在网络上以较低的延迟发送数据包。

相比于TCP协议,UDP协议更适合传输实时性较高的数据,如音视频等。

现在,我们将结合上述两个概念,通过一个简单的UDP例子来说明如何利用IOCP实现高性能网络通信。

请注意,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并非可运行的完整代码。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IOCP对象。

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通过调用CreateIoCompletionPort函数来实现:c++HANDLE completionPort =CreateIoCompletionPort(INVALID_HANDLE_VALUE, NULL, 0, 0);接下来,我们需要创建一个UDP套接字,并将其绑定到指定的IP地址和端口上。

通过调用bind函数来实现:c++SOCKET udp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IPPROTO_UDP);sockaddr_in serverAddress;serverAddress.sin_family = AF_INET;serverAddress.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verAddress.sin_port = htons(1234);bind(udpSocket, (sockaddr*)&serverAddress,sizeof(serverAddress));然后,我们需要将该UDP套接字与IOCP对象关联起来,以便IOCP能够管理其I/O操作。

iocp的udp例子

iocp的udp例子

iocp的udp例子【原创版】目录1.IOCP 和 UDP 简介2.IOCP 的 UDP 例子:简单的 UDP 客户端和服务器3.实现步骤和代码详解4.总结正文1.IOCP 和 UDP 简介IOCP(Input/Output Completion Port)是一种 I/O 模型,主要用于 Windows 操作系统,以异步 I/O 操作为主要特点。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具有传输速度快、开销小的优点。

在许多网络应用中,UDP 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它可以有效地传输数据,而不需要建立连接和维护状态。

2.IOCP 的 UDP 例子:简单的 UDP 客户端和服务器为了演示 IOCP 和 UDP 的结合,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简单的 UDP 客户端和服务器。

服务器监听一个端口,等待客户端发送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原样发送回客户端。

客户端发送数据到服务器,然后接收并打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3.实现步骤和代码详解(1)创建 UDP 套接字首先,我们需要使用 socket 函数创建一个 UDP 套接字。

套接字分为发送和接收两个部分,分别用于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2)绑定套接字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套接字与本地地址和端口绑定。

使用 bind 函数将套接字与指定的本地地址和端口绑定。

(3)创建 IOCP创建一个 IOCP 实例,用于处理网络数据。

使用CreateIoCompletionPort 函数创建一个新的 IOCP 实例,并将其与 UDP 套接字关联。

(4)设置 IOCP 事件为了处理网络数据,我们需要设置 IOCP 事件。

使用SetIoCompletionPort 函数设置 IOCP 事件,以便在数据到达或发送时得到通知。

(5)处理接收数据当接收到数据时,我们需要从套接字中读取数据,并将其发送回客户端。

使用 GetFromOverlappedResult 函数获取接收到的数据,然后使用sendto 函数将数据发送回客户端。

名词解释IOCP简介四-Read

名词解释IOCP简介四-Read

IOCP简介

名词解释
四、重叠IO/OVERLAPPED I/O 简单来讲就是不管前一次读入/接收操作有没有完成,继续的发送读入/接收 请求。当某个请求完成后,它会通过某种方式如回调函数、内核对象等通知我们, 我们再进行处理。 1、事件通知的重叠IO:事件通知的重叠IO的好处就是写程序的时候可以先一 股脑投递n个IO的请求,然后将每个OVERLAPPED结构与一个event对象 相关联,再交给操作系统让它自己慢慢处理去。然后投递完所有的请求之后等 待WaitForMultipleObjects返回(WaitForMultipleObjects返回了代 表所有的IO操作都已经完成了),然后依次调用GetOverlappedResult来 获得IO操作的信息(其实GetOverlappedResult也会等待IO操作完成, 不过到这里已经完成了)。当然GetOverlappedResult之前在等待IO操作 完成的时候程序还可以做些其他的事情。
IOCP简介

IOCP的应用
可以看出完成端口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复杂的输入输出模式。然而,当一个 应用不得不同时处理大量的socket时,它也提供了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的可 能性。只有在被迫面对几百甚至几千个并发的socket、你又希望在添加CPU 后可以获得更好的scale时,才被派上战场。关于完成端口,最重要的是记住 这一点:如果你为winnt/2000开发处理大量socket I/O 请求的高性能服 务,它是你的最佳选择 IOCP不仅仅在通信socket上,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方面,例如读写文件, 比如把文件句柄关联到完成端口上,产生一定量的工作器线程,读取文件不同 的部分实际读取数据是系统内部处理,只是读取完了通知一下,并且把相关I O数据填充到结构体中

简述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简述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简述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IOCP(Input/Output Completion Port)模型是一种高效的异步IO 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并发IO请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一、IOCP模型的基本原理1.1 异步IO在传统的同步IO模型中,当程序调用一个IO操作时,它必须等待该操作完成后才能继续执行后面的代码。

这种方式会导致程序在等待IO 操作完成时出现阻塞,从而浪费了CPU资源。

相比之下,异步IO模型允许程序调用一个IO操作后立即返回,并在后台处理该操作。

当该操作完成时,系统将通知程序,并返回结果。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吞吐量。

1.2 IOCP机制为了更好地支持异步IO,Windows引入了IOCP机制。

它是一种通知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异步IO请求。

具体来说,当一个异步IO请求被提交到系统中时,系统会为其分配一个I/O Completion Port(即完成端口)。

当该请求完成时,系统将通知该端口,并返回相关信息。

程序可以通过监听该端口来获取请求完成的通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 IOCP模型的工作过程2.1 创建I/O Completion Port首先需要创建I/O Completion Port(以下简称IOCP)。

可以通过CreateIoCompletionPort函数来创建一个IOCP。

该函数返回一个句柄,该句柄用于后续的操作。

2.2 将Socket与IOCP关联接下来需要将Socket与IOCP关联。

可以通过CreateIoCompletionPort或者WSAEventSelect函数来实现。

2.3 提交异步IO请求当需要进行异步IO操作时,可以使用WSASend、WSARecv等函数来提交异步IO请求。

这些函数会将请求提交到系统中,并立即返回。

2.4 处理完成通知当一个异步IO请求完成时,系统会向其关联的IOCP发送一个完成通知。

IOCP详解

IOCP详解

IOCP详解简介: IOCP(I/O Completion Port,I/O完成端⼝)是性能最好的⼀种I/O模型。

它是应⽤程序使⽤线程池处理异步I/O请求的⼀种机制。

IOCP详解IOCP(I/O Completion Port,I/O完成端⼝)是性能最好的⼀种I/O模型。

它是应⽤程序使⽤线程池处理异步I/O请求的⼀种机制。

在处理多个并发的异步I/O请求时,以往的模型都是在接收请求是创建⼀个线程来应答请求。

这样就有很多的线程并⾏地运⾏在系统中。

⽽这些线程都是可运⾏的,Windows内核花费⼤量的时间在进⾏线程的上下⽂切换,并没有多少时间花在线程运⾏上。

再加上创建新线程的开销⽐较⼤,所以造成了效率的低下。

Windows Sockets应⽤程序在调⽤WSARecv()函数后⽴即返回,线程继续运⾏。

当系统接收数据完成后,向完成端⼝发送通知包(这个过程对应⽤程序不可见)。

应⽤程序在发起接收数据操作后,在完成端⼝上等待操作结果。

当接收到I/O操作完成的通知后,应⽤程序对数据进⾏处理。

完成端⼝其实就是上⾯两项的联合使⽤基础上进⾏了⼀定的改进。

⼀个完成端⼝其实就是⼀个通知队列,由操作系统把已经完成的重叠I/O请求的通知放⼊其中。

当某项I/O操作⼀旦完成,某个可以对该操作结果进⾏处理的⼯作者线程就会收到⼀则通知。

⽽套接字在被创建后,可以在任何时候与某个完成端⼝进⾏关联。

众所皆知,完成端⼝是在WINDOWS平台下效率最⾼,扩展性最好的IO模型,特别针对于WINSOCK的海量连接时,更能显⽰出其威⼒。

其实建⽴⼀个完成端⼝的服务器也很简单,只要注意⼏个函数,了解⼀下关键的步骤也就⾏了。

分为以下⼏步来说明完成端⼝:0) 同步IO与异步IO1) 函数2) 常见问题以及解答3) 步骤4) 例程0、同步IO与异步IO同步I/O⾸先我们来看下同步I/O操作,同步I/O操作就是对于同⼀个I/O对象句柄在同⼀时刻只允许⼀个I/O操作,原理图如下:由图可知,内核开始处理I/O操作到结束的时间段是T2~T3,这个时间段中⽤户线程⼀直处于等待状态,如果这个时间段⽐较短,则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时间⽐较长,那么这段时间线程会⼀直处于挂起状态,这就会很严重影响效率,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在这段时间做些事情。

网络程序设计 IOCP与可伸缩网络程序

网络程序设计 IOCP与可伸缩网络程序

网络程序设计 IOCP与可伸缩网络程序网络程序设计: IOCP与可伸缩网络程序1. 简介网络程序设计是指开发一种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程序的过程。

在开发网络程序时,有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IOCP (Input/Output Completion Ports)和可伸缩网络程序。

IOCP是一种高性能的I/O模型,它通过非阻塞的方式处理I/O 操作,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来管理大量的并发连接。

可伸缩网络程序是一种设计良好的程序,能够优雅地处理高并发请求,并且可以在需要时扩展以应对更高的负载。

本文将详细介绍IOCP和可伸缩网络程序的概念、原理以及如何实现。

2. IOCP的原理IOCP是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I/O完成端口技术。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I/O操作的完成通知集中管理,而不是像传统的阻塞I/O方式那样在每次I/O操作时等待。

通过使用IOCP,可以实现高效的异步I/O操作,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IOCP的主要原理是将所有待处理的I/O操作放入一个I/O完成端口中,然后由系统负责监听这个I/O完成端口上的完成通知。

当一个I/O操作完成时,系统会触发相应的回调函数,通知应用程序去处理这个完成事件。

3. 实现可伸缩网络程序可伸缩网络程序的设计是为了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连接,保持高性能和低延迟。

下面是一些实现可伸缩网络程序的建议:3.1 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可伸缩网络程序通常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来处理并发连接。

每个线程或进程负责处理一个或多个连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3.2 使用连接池连接池是一种管理连接的机制,它可以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连接并放入池中,当有新的连接请求时,从连接池中取出一个空闲连接来处理请求,处理完毕后再放回连接池中。

3.3 使用非阻塞I/O非阻塞I/O是指在进行I/O操作时,如果没有数据可读或可写,立即返回而不是一直等待。

通过使用非阻塞I/O,可以避免线程或进程因等待I/O而被阻塞,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Windows之IOCP

Windows之IOCP

Windows之IOCP IOCP全称I/O Completion Port,中⽂译为I/O完成端⼝。

IOCP是⼀个异步I/O的Windows API,它可以⾼效地将I/O事件通知给应⽤程序,类似于Linux中的Epoll,关于epoll可以参考1. 简介 IOCP模型属于⼀种通讯模型,适⽤于Windows平台下⾼负载服务器的⼀个技术。

在处理⼤量⽤户并发请求时,如果采⽤⼀个⽤户⼀个线程的⽅式那将造成CPU在这成千上万的线程间进⾏切换,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IOCP完成端⼝模型则完全不会如此处理,它的理论是并⾏的线程数量必须有⼀个上限-也就是说同时发出500个客户请求,不应该允许出现500个可运⾏的线程。

⽬前来说,IOCP完成端⼝是Windows下性能最好的I/O模型,同时它也是最复杂的内核对象。

它避免了⼤量⽤户并发时原有模型采⽤的⽅式,极⼤的提⾼了程序的并⾏处理能⼒。

2. 原理图 ⼀共包括三部分:完成端⼝(存放重叠的I/O请求),客户端请求的处理,等待者线程队列(⼀定数量的⼯作者线程,⼀般采⽤CPU*2个) 完成端⼝中所谓的[端⼝]并不是我们在TCP/IP中所提到的端⼝,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关系。

它其实就是⼀个通知队列,由操作系统把已经完成的重叠I/O请求的通知放⼊其中。

当某项I/O操作⼀旦完成,某个可以对该操作结果进⾏处理的⼯作者线程就会收到⼀则通知。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创建⼀定数量的⼯作者线程来处理这些通知,也就是线程池的⽅法。

线程数量取决于应⽤程序的特定需要。

理想的情况是,线程数量等于处理器的数量,不过这也要求任何线程都不应该执⾏诸如同步读写、等待事件通知等阻塞型的操作,以免线程阻塞。

每个线程都将分到⼀定的CPU时间,在此期间该线程可以运⾏,然后另⼀个线程将分到⼀个时间⽚并开始执⾏。

如果某个线程执⾏了阻塞型的操作,操作系统将剥夺其未使⽤的剩余时间⽚并让其它线程开始执⾏。

也就是说,前⼀个线程没有充分使⽤其时间⽚,当发⽣这样的情况时,应⽤程序应该准备其它线程来充分利⽤这些时间⽚。

IOCP的学习总结

IOCP的学习总结

IOCP的学习总结IOCP(I/O Completion Port),常称I/O完成端口。

IOCP模型属于一种通讯模型,适用于(能控制并发执行的)高负载服务器的一个技术。

通俗一点说,就是用于高效处理很多很多的客户端进行数据交换的一个模型。

或者可以说,就是能异步I/O操作的模型。

1、基本概念IOCP全称I/O Completion Port,中文译为I/O完成端口。

IOCP是一个异步I/O 的API,它可以高效地将I/O事件通知给应用程序。

与使用select()或是其它异步方法不同的是,一个套接字[socket]与一个完成端口关联了起来,然后就可继续进行正常的Winsock操作了。

然而,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此完成端口就将被操作系统加入一个队列中。

然后应用程序可以对核心层进行查询以得到此完成端口。

2、IOCP模型的优缺点优点:①帮助维持重复使用的内存池。

(与重叠I/O技术有关)②去除删除线程创建/终结负担。

③利于管理,分配线程,控制并发,最小化的线程上下文切换。

④优化线程调度,提高CPU和内存缓冲的命中率。

缺点:理解以及编码的复杂度较高。

对使用者有一定要求。

需了解以下基本知识:①同步与异步②阻塞与非阻塞③重叠I/O技术④多线程⑤栈、队列这两种基本的数据结构3、相关API①与SOCKET相关1、链接套接字动态链接库:int WSAStartup(...);2、创建套接字库:SOCKET socket(...);3、绑字套接字:int bind(...);4、套接字设为监听状态:int listen(...);5、接收套接字:SOCKET accept(...);6、向指定套接字发送信息:int send(...);7、从指定套接字接收信息:int recv(...);[1]②与线程相关1、创建线程:HANDLE CreateThread(...);③重叠I/O技术相关1、向套接字发送数据:int WSASend(...);2、向套接字发送数据包:int WSASendTo(...);3、从套接字接收数据:int WSARecv(...);4、从套接字接收数据包:int WSARecvFrom(...);④IOCP相关1、创建/关联完成端口:HANDLE WINAPI CreateIoCompletionPort(...);2、获取队列完成状态: BOOL WINAPI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3、投递一个队列完成状态:BOOL WINAPI PostQueuedCompletionStatus(...);4、详细概念这里我要对上面的一些概念略作补充,在解释[完成]两字之前,我想先简单的提一下同步和异步这两个概念,逻辑上来讲做完一件事后再去做另一件事就是同步,而同时一起做两件或两件以上事的话就是异步了。

iocp的udp例子

iocp的udp例子

iocp的udp例子IOCCP(Input/Output Control Program)是一种用于控制输入输出操作的编程模型,广泛应用于网络编程。

本文将介绍IOCCP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例子,并分析其实现及优缺点。

一、介绍IOCCPIOCCP,即Input/Output Control Program,是一种编程模型,主要用于处理计算机网络中的输入输出操作。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输入输出操作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来,交由操作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降低应用程序的开发难度。

二、解释UDP例子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网络传输协议。

在IOCCP的UDP例子中,我们将使用UDP协议实现一个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场景。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服务器收到数据后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三、分析IOCCP的UDP实现1.客户端实现:客户端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套接字,然后绑定到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

接着,客户端通过调用ioctl函数来设置套接字的阻塞模式,以便能够异步地接收数据。

当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时,会触发read操作,此时客户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给服务器。

2.服务器端实现:服务器端同样需要创建一个套接字,并绑定到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

服务器端通过循环不断地监听网络端口,等待客户端发送的数据。

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时,调用write函数将数据发送回客户端。

3.数据处理: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例如,可以将数据进行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等操作。

在本例中,我们简化处理过程,仅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字符串拼接。

四、总结IOCCP的UDP优缺点1.优点:(1)简洁明了:使用UDP协议实现IOCCP,使得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更加简单直接。

(2)实时性:UDP协议具有较低的传输延迟,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3)易于扩展:基于UDP的IOCCP可以轻松地添加新的功能和处理流程。

IOCP浅析1

IOCP浅析1

什么是IOCP?众所周知,为了绝对同步,所以很多模式都采用的是同步模式,而不是异步,这样就会产生很大情况下在等待,CPU在切换时间片,从而导致效率比较低。

自从MS在winsocket2中引入了IOCP这个模型之后,他才开始被大家所认知。

IOCP (I/O Completion Port),中文译作IO完成端口,他是一个异步I/O操作的API,他可以高效的将I/O事件通知给我们的应用程序,那游戏项目来说,就是客户端或者服务器。

他与Socket基础API select()或其他异步方法不同的是,他需要讲一个Socket和一个完成端口绑定在一起,然后就可以进行网路通信了。

什么是同步/异步?所谓同步,就是在发出一个功能调用时,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该调用就不返回。

按照这个定义,其实绝大多数函数都是同步调用(例如sin, isdigit等)。

异步的概念和同步相对。

当一个异步过程调用发出后,调用者不能立刻得到结果。

实际处理这个调用的部件在完成后,通过状态、通知和回调来通知调用者。

逻辑上通俗来讲是完成一件事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同步,而一起做两件或者两件以上的事情就是异步了。

类似于Win32API中的SendMessage()和PostMessage(),你可以将他理解成单线程和多线程的区别。

拿游戏服务器与客户端通信来说:如果是同步:ClientA发送一条Msg1Req消息给Server,这个时候ClientA就会等待Server处理Msg1Req。

这段时间内ClientA只有等待,因为Server还没有给ClientA回复Msg1Ack消息,所以ClientA只能痴痴的等,等到回复之后,才能处理第二条Msg2Req消息,这样无疑就会大大的降低性能,产生非常差的用户体验。

如果是异步:ClientA发送一条Msg1Req消息给Server,ClientA有发送第二条Msg2Req消息给Server,Server会将他们都存入队列,一条一条处理,处理完之后回复给ClientA,这样用户就可以不必等待,效率就会非常高。

IOCP编程之基本原理

IOCP编程之基本原理

IOCP编程之基本原理
IOCP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2.创建异步I/O操作请求:应用程序需要向操作系统提交异步I/O操
作请求。

这些请求可以是读取文件、发送网络数据等操作。

在提交请求时,应用程序需要指定一个回调函数,用于接收I/O操作完成的通知。

3.将I/O操作请求与IOCP关联:将提交的异步I/O操作请求与IOCP
对象进行关联。

这样,操作系统就知道在I/O操作完成时通知哪个IOCP
对象。

4.启动I/O操作:应用程序可以开始执行其他任务,而无需等待I/O
操作完成。

操作系统会在后台进行I/O操作,并且在操作完成时通知
IOCP对象。

6.处理I/O操作的完成结果:应用程序在获取到完成通知后,可以根
据具体的I/O操作类型,来获取相应的完成结果。

例如,对于网络操作,
可以获取到接收或发送的数据。

7. 释放资源:当应用程序不再需要一些IOCP对象时,可以通过调用CloseHandle函数来关闭IOCP对象,释放相关资源。

使用IOCP编程模型的好处是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能力和吞吐量。


比于传统的同步I/O模型,IOCP模型将I/O操作的处理交给操作系统内核,而应用程序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从而提高了程序的并发性能。

此外,IOCP还可以有效地管理多个I/O操作,减少线程的竞争和上下文切
换开销,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总之,IOCP编程是一种高效的异步I/O编程模型,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并发能力。

了解IOCP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和使用该编程模型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编写出高效的网络和文件I/O程序。

iocp 编程 -回复

iocp 编程 -回复

iocp 编程-回复IOCP(Input/Output Completion Ports)编程是一种高效的服务器端编程模型,它利用操作系统级的异步I/O机制,能够实现高性能、高可扩展性和高并发的网络应用程序。

本文将逐步解释IOCP编程,包括其原理、特点、实现方式以及常见应用场景。

一、IOCP编程的原理IOCP编程基于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I/O机制,通过操作系统内核中的完成端口(completion port)来实现异步I/O操作的管理和处理。

操作系统将I/O请求和完成事件的管理和调度交给了完成端口,应用程序通过与完成端口进行通信来管理和处理I/O操作。

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I/O操作时,它可以向完成端口提交一个I/O请求。

完成端口会将这个请求发送给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并立即返回给应用程序,不会阻塞应用程序的继续执行。

当I/O操作完成时,操作系统会将完成事件通知完成端口,完成端口再将完成事件通知给应用程序进行处理。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从完成端口获取完成事件来获取已完成的I/O操作的结果,而无需进行轮询等待。

通过这种方式,IOCP编程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并发I/O操作,提高服务器性能和可扩展性。

二、IOCP编程的特点1. 高性能:IOCP编程利用了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I/O机制,能够实现高效率的I/O操作处理。

相对于传统的同步I/O模型,它能够极大地提升服务器的性能。

2. 高可扩展性:IOCP编程通过使用完成端口进行异步I/O操作的管理和处理,能够很好地适应大量并发连接的场景。

它能够实现更高的并发能力和更低的系统资源开销,使得服务器能够轻松应对高并发请求。

3. 简化了编程模型:相对于传统的多线程或多进程方式处理并发I/O操作的编程模型,IOCP编程可以减少线程和进程的创建和维护的开销,简化了编程模型。

应用程序只需要关注I/O操作提交和完成事件的处理,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线程或进程创建和管理。

三、IOCP编程的实现方式IOCP编程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实现,如Windows和Linux。

iocp例子

iocp例子

iocp例子IOCP(Input/Output Completion Port)是Windows平台上实现高性能异步I/O的机制。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IOCP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IOCP实现异步socket通信:```c#include <winsock2.h>#include <windows.h>#include <stdio.h>#define MAX_CLIENTS 10#define PORT 12345typedef struct {OVERLAPPED overlapped;SOCKET socket;char buffer[1024];WSABUF wsaBuf;} PER_IO_DATA;int main() {// 初始化WinsockWSADATA wsaData;if (WSAStartup(MAKEWORD(2, 2), &wsaData) != 0) {printf("Failed to initialize Winsock\n");return 1;}// 创建IOCPHANDLE hIOCP = CreateIoCompletionPort(INVALID_HANDLE_VALUE, NULL, 0, 0);if (hIOCP == NULL) {printf("Failed to create IOCP\n");return 1;}// 创建监听socketSOCKET listen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if (listenSocket == INVALID_SOCKET) {printf("Failed to create listen socket\n");return 1;}// 绑定端口SOCKADDR_IN serverAddr;serv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erAddr.sin_port = htons(PORT);server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if (bind(listenSocket, (SOCKADDR*)&serverAddr, sizeof(serverAddr)) == SOCKET_ERROR) { printf("Bind failed\n");return 1;}// 将监听socket关联到IOCPif (CreateIoCompletionPort((HANDLE)listenSocket, hIOCP, (ULONG_PTR)listenSocket, 0) == NULL) {printf("Failed to associate listen socket with IOCP\n");return 1;}// 开始监听if (listen(listenSocket, SOMAXCONN) == SOCKET_ERROR) {printf("Listen failed\n");return 1;}printf("Server listening on port %d...\n", PORT);while (1) {// 接收连接SOCKADDR_IN clientAddr;int addrLen = sizeof(clientAddr);SOCKET clientSocket = accept(listenSocket, (SOCKADDR*)&clientAddr, &addrLen);if (clientSocket == INVALID_SOCKET) {printf("Accept failed\n");continue;}printf("Client connected: %s\n", inet_ntoa(clientAddr.sin_addr));// 将新连接socket关联到IOCPif (CreateIoCompletionPort((HANDLE)clientSocket, hIOCP, (ULONG_PTR)clientSocket, 0) == NULL) {printf("Failed to associate client socket with IOCP\n");closesocket(clientSocket);continue;}// 创建并初始化IO数据结构PER_IO_DATA* perIoData = (PER_IO_DATA*)malloc(sizeof(PER_IO_DATA));memset(perIoData, 0, sizeof(PER_IO_DATA));perIoData->socket = clientSocket;perIoData->wsaBuf.buf = perIoData->buffer;perIoData->wsaBuf.len = sizeof(perIoData->buffer);// 开始异步接收数据DWORD bytesReceived;DWORD flags = 0;if (WSARecv(clientSocket, &perIoData->wsaBuf, 1, &bytesReceived, &flags, &perIoData->overlapped, NULL) == SOCKET_ERROR) {if (WSAGetLastError() != WSA_IO_PENDING) {printf("Failed to start async receive\n");closesocket(clientSocket);free(perIoData);continue;}}}// 清理资源closesocket(listenSocket);CloseHandle(hIOCP);WSACleanup();return 0;}```这是一个简单的异步TCP服务器,使用IOCP处理连接和接收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IO使用总结IOCP(I/O Completion Port,I/O完成端口)是性能最好的一种I/O模型。

它是应用程序使用线程池处理异步I/O请求的一种机制。

在处理多个并发的异步I/O请求时,以往的模型都是在接收请求是创建一个线程来应答请求。

这样就有很多的线程并行地运行在系统中。

而这些线程都是可运行的,Windows内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进行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并没有多少时间花在线程运行上。

再加上创建新线程的开销比较大,所以造成了效率的低下。

调用的步骤如下:抽象出一个完成端口大概的处理流程:1:创建一个完成端口。

2:创建一个线程A。

3:A线程循环调用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函数来得到IO操作结果,这个函数是个阻塞函数。

4:主线程循环里调用accept等待客户端连接上来。

5:主线程里accept返回新连接建立以后,把这个新的套接字句柄用CreateIoCompletionPort 关联到完成端口,然后发出一个异步的WSASend或者WSARecv调用,因为是异步函数,WSASend/WSARecv会马上返回,实际的发送或者接收数据的操作由WINDOWS系统去做。

6:主线程继续下一次循环,阻塞在accept这里等待客户端连接。

7:WINDOWS系统完成WSASend或者WSArecv的操作,把结果发到完成端口。

8:A线程里的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马上返回,并从完成端口取得刚完成的WSASend/WSARecv的结果。

9:在A线程里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如果处理过程很耗时,需要新开线程处理),然后接着发出WSASend/WSARecv,并继续下一次循环阻塞在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这里。

归根到底概括完成端口模型一句话:我们不停地发出异步的WSASend/WSARecv IO操作,具体的IO处理过程由WINDOWS系统完成,WINDOWS系统完成实际的IO处理后,把结果送到完成端口上(如果有多个IO 都完成了,那么就在完成端口那里排成一个队列)。

我们在另外一个线程里从完成端口不断地取出IO操作结果,然后根据需要再发出WSASend/WSARecv IO操作。

而IOCP模型是事先开好了N个线程,存储在线程池中,让他们hold。

然后将所有用户的请求都投递到一个完成端口上,然后N个工作线程逐一地从完成端口中取得用户消息并加以处理。

这样就避免了为每个用户开一个线程。

既减少了线程资源,又提高了线程的利用率。

完成端口模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先创建一个完成端口(::CreateIoCompletioPort())。

然后再创建一个或多个工作线程,并指定他们到这个完成端口上去读取数据。

我们再将远程连接的套接字句柄关联到这个完成端口(还是用::CreateIoCompletionPort())。

一切就OK了。

工作线程都干些什么呢?首先是调用::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函数在关联到这个完成端口上的所有套接字上等待I/O的完成。

再判断完成了什么类型的I/O。

一般来说,有三种类型的I/O,OP_ACCEPT,OP_READ和OP_WIRTE。

我们到数据缓冲区内读取数据后,再投递一个或是多个同类型的I/O即可(::AcceptEx()、::WSARecv()、::WSASend())。

对读取到的数据,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为此,我们需要一个以OVERLAPPED(重叠I/O)结构为第一个字段的per-I/O数据自定义结构。

typedef struct _PER_IO_DA TA{OVERLAPPED ol; // 重叠I/O结构char buf[BUFFER_SIZE]; // 数据缓冲区int nOperationType; //I/O操作类型#define OP_READ 1#define OP_WRITE 2#define OP_ACCEPT 3} PER_IO_DA TA, *PPER_IO_DA TA;将一个PER_IO_DA TA结构强制转化成一个OVERLAPPED结构传给::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函数,返回的这个PER_IO_DA TA结构的的nOperationType 就是I/O操作的类型。

当然,这些类型都是在投递I/O请求时自己设置的。

这样一个IOCP服务器的框架就出来了。

当然,要做一个好的IOCP服务器,还有考虑很多问题,如内存资源管理、接受连接的方法、恶意的客户连接、包的重排序等等。

以上是个人对于IOCP模型的一些理解与看法,还有待完善。

另外各Winsock API的用法参见MSDN。

完成端口中的单句柄数据结构与单IO数据结构的理解与设计完成端口模型,针对于win平台的其它异步网络模型而言,最大的好处,除了性能方面的卓越外,还在于完成端口在传递网络事件的通知时,可以一并传递与此事件相关的应用层数据。

这个应用层数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句柄数据,二是单io数据。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函数的原型如下:winbaseapiboolwinapi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in handle completionport,out lpdword lpnumberofbytestransferred,out pulong_ptr lpcompletionkey,out lpoverlapped *lpoverlapped,in dword dwmilliseconds);其中,我们把第三个参数lpcompletionkey称为完成键,由它传递的数据称为单句柄数据。

我们把第四个参数lpoverlapped称为重叠结构体,由它传递的数据称为单io数据。

以字面的意思来理解,lpcompletionkey内包容的东西应该是与各个socket一一对应的,而lpoverlapped是与每一次的wsarecv或wsasend操作一一对应的。

在网络模型的常见设计中,当一个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后,服务器会通过accept或acceptex创建一个socket,而应用层为了保存与此socket相关的其它信息(比如:该socket 所对应的sockaddr_in结构体数据,该结构体内含客户端ip等信息,以及为便于客户端的逻辑包整理而准备的数据整理缓冲区等),往往需要创建一个与该socket一一对应的客户端底层通信对象,这个对象可以负责保存仅在网络层需要处理的数据成员和方法,然后我们需要将此客户端底层通信对象放入一个类似于list或map的容器中,待到需要使用的时候,使用容器的查找算法根据socket值找到它所对应的对象然后进行我们所需要的操作。

让人非常高兴的是,完成端口“体贴入微”,它已经帮我们在每次的完成事件通知时,稍带着把该socket所对应的底层通信对象的指针送给了我们,这个指针就是lpcompletionkey。

也就是说,当我们从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函数取得一个数据接收完成的通知,需要将此次收到的数据放到该socket所对应的通信对象整理缓冲区内对数据进行整理时,我们已经不需要去执行list或map等的查找算法,而是可以直接定位这个对象了,当客户端连接量很大时,频繁查表还是很影响效率的。

哇哦,太帅了,不是吗?呵呵。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的lpcompletionkey对象可以设计如下:typedef struct per_handle_data{socket socket;//本结构体对应的socket值sockaddr_in addr;//用于存放客户端ip等信息char databuf[ 2*max_buffer_size ];//整理缓冲区,用于存放每次整理时的数据}per_handle_data与socket的绑定,通过createiocompletionport完成,将该结构体地址作为该函数的第三个参数传入即可。

而per_handle_data结构体中addr成员,是在accept执行成功后进行赋值的。

databuf则可以在每次wsarecv操作完成,需要整理缓冲区数据时使用。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完成端口的收、发操作中所使用到的重叠结构体overlapped。

关于重叠io的知识,请自行google相关资料。

简单地说,overlapped是应用层与核心层交互共享的数据单元,如果要执行一个重叠io操作,必须带有overlapped结构。

在完成端口中,它允许应用层对overlapped结构进行扩展和自定义,允许应用层根据自己的需要在overlapped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扩展overlapped结构。

一般地,扩展的overlapped结构中,要求放在第一个的数据成员是原overlapped结构。

我们可以形如以下方式定义自己的扩展overlapped结构:typedef struct per_io_data{overlapped ovl;wsabuf buf;char recvdatabuf[ max_buffer_size ]; //接收缓冲区char senddatabuf[ max_buffer_size ]; //发送缓冲区optype optype; //操作类型:发送、接收或关闭等}在执行wsasend和wsarecv操作时,应用层会将扩展overlapped结构的地址传给核心,核心完成相应的操作后,仍然通过原有的这个结构传递操作结果,比如“接收”操作完成后,recvdatabuf里存放便是此次接收下来的数据。

根据各自应用的不同,不同的完成端口设计者可能会设计出不同的per_handle_data和per_io_data,我这里给出的设计也只是针对自己的应用场合的,不一定就适合你。

但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要搞明白per_handle_data和per_io_data两种结构体的含义、用途,以及调用流程。

对CRITICAL_SECTION理解的总结很多人对CRITICAL_SECTION的理解是错误的,认为CRITICAL_SECTION是锁定了资源,其实,CRITICAL_SECTION是不能够“锁定”资源的,它能够完成的功能,是同步不同线程的代码段。

简单说,当一个线程执行了EnterCritialSection之后,cs里面的信息便被修改了,以指明哪一个线程占用了它。

而此时,并没有任何资源被“锁定”。

不管什么资源,其它线程都还是可以访问的(当然,执行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

只不过,在这个线程尚未执行LeaveCriticalSection之前,其它线程碰到EnterCritialSection语句的话,就会处于等待状态,相当于线程被挂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