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刑法历年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经典选择题
刑法考试题分类及答案解析

刑法考试题分类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过失致人死亡C. 非法持有枪支D. 捡到他人遗失物品后归还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过失致人死亡、非法持有枪支均属于犯罪行为。
而捡到他人遗失物品后归还,不构成犯罪。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解析: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犯罪动机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对量刑有影响,但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
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预谋杀害他人B. 因争执而杀害他人C. 过失致人死亡D. 因正当防卫而杀害他人答案:A、B解析:预谋杀害他人和因争执而杀害他人均属于故意杀人罪。
过失致人死亡不构成故意杀人罪,而因正当防卫而杀害他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不构成犯罪。
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A. 未成年人犯罪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C. 被胁迫犯罪D. 犯罪后自首答案:A、B、C、D解析:未成年人犯罪、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被胁迫犯罪以及犯罪后自首,根据刑法规定,均可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三、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解析:犯罪预备行为,即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也构成犯罪。
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犯罪人主动停止犯罪行为。
答案:错误解析: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不是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甲在一次争执中,因情绪激动,用拳头击打乙的头部,导致乙头部受伤。
事后,甲主动送乙去医院,并支付了所有医疗费用。
问题: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答案:甲的行为构成犯罪,具体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刑法的基本原则?a. 无罪推定原则b. 有罪推定原则c. 法无所不取证原则d. 罪刑相适应原则2. 枪支犯罪按照刑法的解释,是指下列哪种犯罪?a. 故意杀人罪b. 故意伤害罪c. 抢劫罪d. 正当防卫罪3. 依照我国刑法,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如何定罪?a. 不定罪b. 判处缓刑c. 判处拘役d. 判处剥夺政治权利二、判断题:1. 在我国刑法中,故意伤害罪是一种犯罪类型。
2. 在刑事诉讼中,一旦被告人被判有罪,就一定会被判处刑罚。
3. 通缉犯是指犯罪嫌疑人逃跑后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
三、问答题:1. 什么是刑法思想?刑法思想是指刑法中所蕴含的基本原则、价值观念和指导思想,是刑法构建的理论基石。
2. 刑法中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是什么意思?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法规定的罪行所应承担的刑罚应当与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
3. 刑法中如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羁押?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如果存在逃跑、证据销毁等风险,法院可以决定对其进行羁押,保障案件的顺利进行。
四、案例分析题:某甲因抢劫罪被公安机关抓获,案发时他使用的是一把仿真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及相关解释,请回答以下问题:1. 枪支犯罪中,使用仿真枪是否构成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解释,无论使用真枪还是仿真枪,在抢劫等犯罪行为中都构成枪支犯罪。
2. 对于某甲的犯罪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和处罚?针对某甲的抢劫行为,应当依据抢劫罪的法律规定,对其定罪并处以相应刑罚,具体处罚幅度则需要根据案件的相关情节进行判断和裁定。
总结:刑法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主要包含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回答,可以加深对刑法中的基本原则、犯罪类型和法律规定的理解。
在刑法司法考试中,准确理解和运用刑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历年司法考试《刑法》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2009年) 1.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下列哪⼀选项是正确的?( ) A.将盗窃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解释为“他⼈的财物”,属于缩⼩解释 B.将《刑法》第⼀百七⼗⼀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当然解释 C.对随⾝携带枪⽀等国家禁⽌个⼈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 D.将信⽤卡诈骗罪中的“信⽤卡”解释为“具有消费⽀付、信⽤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付卡”,属于类推解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刑法解释。
A项中,盗窃罪的对象“公私财物”都属于他⼈占有的财物,“他⼈的财物”的解释,去除了“他⼈占有”的限制,扩⼤了盗窃的对象,属于扩张解释。
B项中,将“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扩张解释,并不是当然解释。
当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未明⽰某⼀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范围之内。
故B项说法错误。
C项对抢劫罪的认定进⾏了扩张解释,说法正确。
D项中,对“信⽤卡”的功能进⾏了扩张解释,故D项说法错误。
2.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选项是正确的?( ) A.甲(⼥,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罪 B.⼄(15岁)携带⾃制⽕药枪夺取妇⼥张某的挎包,因⼄未使⽤该⽕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丁是司法⼯作⼈员,也可构成放纵⾛私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犯罪主体。
A项中,强制猥亵、侮辱妇⼥罪是指以暴⼒、胁迫或者其他⽅法,强制猥亵妇⼥或者侮辱妇⼥的⾏为。
该罪的犯罪主体同样可以是⼥性。
所以A项说法错误。
B项中,枪⽀、爆炸物、管制⼑具等为国家禁⽌个⼈携带的器械。
携带国家禁⽌个⼈携带的机械进⾏抢夺,这种携带⾏为本⾝就是⼀种违法⾏为,因⽽只要携带这些凶器进⾏抢夺,就应定为抢劫罪,所以B项说法错误。
历年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年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多少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A. 5日B. 10日C. 15日D. 30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B.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C.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裁决不服的D.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指导行为不服的答案:ABC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列哪些情形下,合同无效?A.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B.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C.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D.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答案:ABCD三、案例分析题1. 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张某购买李某的一辆汽车。
合同签订后,张某支付了定金,但李某在交付汽车前将汽车卖给了他人。
张某起诉李某,要求李某双倍返还定金并赔偿损失。
请问张某的请求是否合理?答案:张某的请求是合理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同时,张某还可以要求李某赔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四、简答题1. 简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答案: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审判原则、当事人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合议原则、回避原则、及时审判原则、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等。
2. 简述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
答案: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主要包括: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举证责任的转移原则等。
五、论述题1. 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条件。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中关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B. 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C. 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D. 行为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答案:D解析: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
刑事责任能力是犯罪主体要件的一部分,不是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2. 下列关于盗窃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盗窃罪的对象必须是他人占有的财物B. 盗窃行为必须具有秘密性C. 盗窃罪的成立不需要有占有转移的结果D. 盗窃罪的成立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答案:C解析:盗窃罪的成立需要有占有转移的结果,即行为人通过盗窃行为实际上取得了对财物的占有。
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B. 防卫行为未超过必要限度的C. 对于明显不具有侵害行为的人进行防卫的D. 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答案:C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权利,而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御的行为。
对于明显不具有侵害行为的人进行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
4. 下列关于贪污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贪污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B. 贪污罪的对象仅限于公共财物C. 贪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吞公共财物D. 贪污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答案:D解析:贪污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行为人必须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对象可以是公共财物也可以是非公共财物。
5. 以下哪种情形不构成交通肇事罪?A. 驾驶人员酒后驾车导致交通事故B. 驾驶人员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交通事故C. 驾驶人员因疏忽大意导致交通事故D. 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答案:D解析:交通肇事罪是指驾驶人员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
司考刑法试题及答案

司考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D. 故意损坏公共设施答案:C2.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A. 犯罪时的年龄B. 犯罪时的精神状态C. 犯罪时的动机和目的D. 犯罪时的行为方式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C.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进行防卫D.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进行防卫答案:B4.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A. 犯罪行为的实施B. 犯罪行为的完成C. 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D. 犯罪行为的中止答案:C5.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过失致人死亡B.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C. 因正当防卫致人死亡D. 因紧急避险致人死亡答案:B6.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C. 犯罪行为在进行中,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答案:C7.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犯罪后自首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后拒不认罪D. 犯罪后抗拒抓捕答案:A8.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犯罪未遂?A.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B.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C.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自动放弃而未完成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答案:C9.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视为自首?A. 犯罪后逃跑,但被抓获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B.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犯罪后被抓获,但拒不供述自己的罪行D. 犯罪后被抓获,但只供述部分罪行答案:B10.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的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C. 一人实施犯罪行为,其他人知情不报D. 一人实施犯罪行为,其他人提供帮助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包括: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共同犯罪D. 未遂犯罪答案:A B C12.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受贿C. 滥用职权D. 非法经营答案:A B C D1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行为方式D. 犯罪结果答案:A B14.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死刑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作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解析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盗窃D.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失主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过失致人死亡、盗窃均属于犯罪行为。
而捡到钱包后未归还失主,虽然违反了道德规范,但并不构成犯罪。
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解析: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犯罪动机虽然对犯罪的定性和量刑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3.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A.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C.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D. 正当防卫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正当防卫均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4.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警告答案:D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警告不属于刑罚种类。
5.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死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巨大D. 盗窃数额巨大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被判处死刑。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贪污数额巨大、盗窃数额巨大均不适用死刑。
6.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巨大D. 盗窃数额巨大答案:C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盗窃数额巨大均不适用无期徒刑。
7.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有期徒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较大D. 盗窃数额较大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数额较大,情节较轻的,可以被判处有期徒刑。
司法考试刑法章节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章节试题及答案一、司法考试刑法章节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A. 社会危害性B. 刑事违法性C. 应受刑罚处罚性D. 犯罪对象的特定性2. 下列哪种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A. 故意伤害罪B. 过失致人死亡罪C. 抢劫罪D. 故意毁坏财物罪3.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不包括以下哪项?()A. 自动放弃犯罪B.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的犯罪分子没有造成损害4. 下列哪种刑罚属于主刑?()A. 罚金B. 拘役C. 剥夺政治权利D. 没收财产5.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纯正的单位犯罪?()A. 虐待罪B.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C. 非法拘禁罪D. 非法经营罪(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A. 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B. 为了犯罪而制造条件C. 为了犯罪而调查犯罪对象D. 为了犯罪而跟踪被害人7. 下列哪些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A. 故意杀人罪B. 过失致人死亡罪C. 故意伤害罪D. 交通肇事罪8. 下列哪些犯罪属于身份犯?()A. 贪污罪B. 受贿罪C. 强奸罪D. 抢劫罪9. 下列哪些刑罚属于附加刑?()A. 罚金B. 剥夺政治权利C. 没收财产D. 驱逐出境10. 下列哪些犯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A. 侮辱罪B. 诽谤罪C.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D.虐待罪(三)案例分析题甲某因与乙某有矛盾,便蓄意报复。
某日,甲某携带一把刀,潜入乙某家中,将乙某杀害。
甲某在逃离现场时,被邻居丙某发现。
丙某报警后,甲某被抓获。
请分析甲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说明理由。
二、司法考试刑法章节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B3. C4. B5. B(二)多项选择题6. ABCD7. AC8. AB9. ABCD10. ABCD(三)案例分析题甲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司法考试刑法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经典选择题(5)

9.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关于刑法对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下列哪些理解是错误的?A.对于正在进行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没有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能称为正当防卫B.“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表述,不仅说明其前面列举的抢劫、强奸、绑架必须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而且说明只要列举之外的暴力犯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也应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C.由于特殊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这种犯罪一旦着手实行便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当允许防卫时间适当提前,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处于预备阶段时,也应允许进行特殊正当防卫D.由于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时可以杀死不法侵害人,所以,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结束后,当场杀死不法侵害人的,也属于特殊正当防卫答案:ACD考点:特殊防卫权详解:特殊防卫权只是赋予防卫人可以使用更大的防卫强度的权利,并不要求防卫一定要出现伤亡结果,因此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包括与抢劫、强奸犯罪的暴力相当的针对人身安全的犯罪如抢劫枪支弹药罪、劫持航空器罪等。
B选项的说法正确。
特殊防卫权是正当防卫权之一种,与普遍的正当防卫一样,必须符合法律所要求的时间条件一一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所以C和D选项中将不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看作正当防卫的说法是错误的。
评论:难度适中,要求利用正当防卫理论对法条作出恰当的理解。
10.关于盗窃罪的认定,下列结论哪些是正确的?A.甲因饮酒过量醉卧街头。
乙向围观群众声称甲系其好友,将甲扶于无人之处,掏走甲身上一千余元离去。
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B.甲与乙在火车上相识,下车后同到一饭馆就餐。
乙殷勤劝酒,将甲灌醉,掏走甲身上一千余元离去。
刑法考试题目解析及答案

刑法考试题目解析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刑法中所称的“故意”是指行为人: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明知自己的行为不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C. 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D. 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不希望也不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答案:A3. 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故意伤害答案:C4.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A. 犯罪后再次故意犯罪B. 犯罪后再次过失犯罪C. 犯罪后再次故意犯罪,并且前罪未执行完毕D. 犯罪后再次过失犯罪,并且前罪未执行完毕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情节较轻C. 犯罪情节特别严重D. 犯罪情节轻微答案:B6. 刑法规定的“自首”是指:A.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B.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但未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犯罪后未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但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D. 犯罪后未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也未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数罪并罚”是指:A. 对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判处刑罚后,合并执行B. 对一人所犯数罪,只判处一个刑罚C. 对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判处刑罚,但只执行最重的刑罚D. 对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判处刑罚,但只执行最轻的刑罚答案:A8. 刑法中规定的“假释”是指:A. 对正在服刑的罪犯,根据其表现,暂时释放出狱B. 对正在服刑的罪犯,根据其表现,永久释放出狱C. 对正在服刑的罪犯,根据其表现,改为监外执行D. 对正在服刑的罪犯,根据其表现,改为缓刑执行答案:A9. 刑法中规定的“缓刑考验期”是指:A. 缓刑判决执行前,对罪犯进行考察的期限B. 缓刑判决执行后,对罪犯进行考察的期限C. 缓刑判决执行前,对罪犯进行考察的期限,但罪犯在此期间不得离开居住地D. 缓刑判决执行后,对罪犯进行考察的期限,但罪犯在此期间不得离开居住地答案:B10. 刑法中规定的“没收财产”是指:A. 没收罪犯的个人财产B. 没收罪犯的个人财产和家庭财产C. 没收罪犯的个人财产和家庭财产,以及其亲属的财产D. 没收罪犯的个人财产和家庭财产,以及其亲属的财产,但需保留其基本生活费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A. 盗窃B. 诈骗C. 赌博D. 吸毒答案:A、B2.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犯罪中止B. 自首C. 立功D. 犯罪未遂答案:A、B、C3. 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是指: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D.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其中一人未实施具体犯罪行为答案:A、D4.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A.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B. 为了犯罪,实施了部分犯罪行为,但未完成犯罪C.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但未实施具体犯罪行为D. 为了犯罪,实施了部分犯罪行为,但未完成犯罪,也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答案:A、C5。
刑法试题类型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类型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行为构成犯罪?A. 甲因生活困难,盗窃他人财物,但数额不大B. 乙因自卫,不慎致人轻伤C. 丙因过失,造成他人财物损失D. 丁因醉酒,误入他人住宅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他人财物,不论数额大小,均构成盗窃罪。
选项B中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选项C中丙的行为属于过失行为,不构成犯罪;选项D中丁的行为属于误入,不构成犯罪。
2. 下列哪项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甲因疏忽大意,造成他人财物损失B. 乙因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C. 丙因过失,致人死亡D. 丁因报复,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答案:D解析: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选项A、B、C均属于过失犯罪,而选项D中丁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共同犯罪?A. 甲、乙共谋盗窃他人财物B. 丙、丁共同实施抢劫行为C. 戊、己共同贩卖毒品D. 庚、辛分别实施诈骗行为,但事先并无共谋答案:A、B、C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选项A、B、C中的行为人均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选项D中庚、辛虽实施了诈骗行为,但事先并无共谋,不构成共同犯罪。
2.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自首?A. 甲在犯罪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B. 乙在犯罪后被公安机关抓获,但在审讯过程中主动供述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罪行C. 丙在犯罪后被公安机关抓获,但在审讯过程中主动供述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他种罪行D. 丁在犯罪后被公安机关抓获,但在审讯过程中拒不供述自己的罪行答案:A、B、C解析: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选项A中甲的行为符合自首的条件;选项B、C中乙、丙的行为虽然被抓获,但在审讯过程中主动供述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也符合自首的条件;选项D中丁的行为不符合自首的条件。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试题和答案一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试题和答案一一、选择题1. 张某在公共场合非法携带枪支,其行为构成()。
A.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B. 非法运输枪支罪C. 非法买卖枪支罪D. 危险驾驶罪{答案:A}2. 关于绑架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绑架过程中,行为人对被绑架人杀害、伤害的,仍成立绑架罪B. 绑架过程中,行为人对被绑架人杀害、伤害,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应当数罪并罚C. 向被绑架人的近亲属勒索财物,同时触犯敲诈勒索罪的,应当数罪并罚D. 行为人偷盗婴儿,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构成盗窃罪{答案:A}3. 甲公司老板为鼓励员工多劳动,制定了一条内部规定:每月加班时间不足10小时的员工,下月工资降为基本工资的90%。
2014年5月,职员小张因家中急事,加班时间不足8小时,其下月工资按基本工资的90%支付。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 小张违反了甲公司的规定,下月工资降为基本工资的90%,系合法行为B. 小张有权要求甲公司支付加班工资C. 甲公司规章制度违反法律规定,无效D. 小张如不愿加班,系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间的界限。
{答案:}(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是过失,而危险驾驶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与危险驾驶罪相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观方面也是故意,但行为方式更加严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三、案例分析题1. 甲(15周岁)与乙(14周岁)共同盗窃,乙在盗窃过程中被抓获,甲为毁灭罪证,将已经盗得的财物毁灭。
问:甲、乙的行为如何定罪?{答案:}甲成立盗窃罪,乙不成立盗窃罪。
因为甲已经年满14周岁,对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乙未满14周岁,对盗窃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司法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刑法

司法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刑法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后据为己有D. 故意杀人答案:C2. 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乙打成轻伤,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A. 故意伤害罪B. 故意杀人罪C. 非法拘禁罪D. 侮辱罪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C. 犯罪人有再犯可能D. 犯罪人是初犯答案:C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持刀攻击时,用木棍击打乙致其轻伤B. 甲发现乙正在盗窃自己的财物,用拳头击打乙致其轻伤C. 甲在乙逃跑时,用石头砸向乙致其轻伤D. 甲在乙已经停止攻击后,用木棍击打乙致其轻伤答案:A5.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贿赂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甲乙两人共同策划并实施了一起抢劫案B. 甲指使乙去盗窃,乙成功盗得财物C. 甲明知乙要去实施诈骗,但未阻止并提供了帮助D. 甲乙两人各自独立实施了盗窃行为,但互不知情答案:A, B, C7. 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A, B, D三、简答题8.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答: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如果犯罪人投案后能够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侦破其他案件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案例分析题9. 甲是某公司的财务经理,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司资金100万元。
甲在案发后主动归还了全部资金,并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
刑法考试题目解析及答案

刑法考试题目解析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解析: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动机虽然对犯罪的定性和量刑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
2.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A. 预谋杀害他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D. 故意杀害他人答案:B解析:故意杀人罪要求行为人有故意杀害他人的主观故意,而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人没有故意杀害他人的主观故意,因此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共同预谋实施犯罪B. 共同实施犯罪C. 事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D. 提供犯罪工具答案:A、B、D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预谋实施犯罪、共同实施犯罪和提供犯罪工具都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事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如果事先有通谋,则构成共同犯罪;如果事先没有通谋,则不构成共同犯罪。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甲在乙的家中盗窃财物,被乙发现后,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对乙实施了暴力,导致乙轻伤。
请问甲的行为构成何罪?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解析:根据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在本案中,甲在盗窃过程中被乙发现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对乙实施了暴力,导致乙轻伤,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什么是犯罪未遂?答案: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解析: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行为是否得逞。
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如被他人阻止、犯罪工具失效等,导致犯罪行为未能完成。
司法考试刑法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经典选择题

司法考试刑法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经典选择题司法考试刑法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一、概述司法考试是对法律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刑法是其中的核心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刑法,本文将提供历年司法考试刑法选择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以供考生参考。
二、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下面是一道经典的刑法选择题,以及对答案的详细解析:题目:某人在公共场所故意损毁他人财物,价值1000元,该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犯罪构成?A. 故意损毁财物罪B. 故意破坏财物罪C. 故意毁坏财物罪D. 故意损坏财物罪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刑法中关于损坏财物罪的定义。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和四十七条的规定,公然损坏公私财物,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价值在1000元以下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役或者五百元以下罚金。
根据这个规定,可以排除选项A和D,因为A中的“损坏”没有价值限制,D中的“损坏”与我国刑法的规定不符。
选项B中的“破坏”与我国刑法中的“损坏”意思相同,应当选B。
通过以上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题目中的关键词,理解刑法相关法条的含义,从而准确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备考建议1. 熟悉相关法条:刑法考试中,对于各种犯罪构成要素的准确理解至关重要。
考生应该熟悉刑法相关法条的内容,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
2. 多做练习题:多做历年刑法选择题试题,通过分析解析找出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对错误答案的解析,了解一些常见的错误观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3. 增加知识面:刑法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考生不仅要熟悉相关法条,还应该了解各种案例和典型问题,增加对刑法的整体认识。
四、总结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对考生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熟悉相关法条,多做练习题,增加知识面的积累,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刑法考试中的选择题,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司法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误将他人财物当作自己的使用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选项A、B、D均违反了刑法规定,而选项C中的行为虽然不当,但并未达到犯罪的程度。
2. 下列哪一项不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A. 法律平等原则B. 诚实信用原则C. 诉讼时效原则D. 调解优先原则答案:C解析: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调解优先原则。
诉讼时效原则是民事实体法中的原则,不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行政法上的行政行为?A. 行政处罚B. 行政强制C. 行政指导D. 行政奖励答案:A、B、D解析: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外部作出的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奖励均属于行政行为,而行政指导通常不具有强制力,不属于行政行为。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解除合同?A. 当事人一方违约B. 当事人一方丧失履行能力C. 当事人一方死亡D. 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答案:A、B、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丧失履行能力,对方可以解除合同;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选项C中的情形,当事人一方死亡,并不直接导致合同解除,除非合同具有人身性质。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张某向李某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万元。
合同签订后,张某支付了5万元作为定金。
后因市场变化,李某决定不再履行合同,张某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双倍返还定金。
问题:张某的诉讼请求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张某的诉讼请求合理。
司法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B. 因过失致人死亡C. 盗窃他人财物D. 捡到遗失物拒不归还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因过失致人死亡、盗窃他人财物均构成犯罪。
而捡到遗失物拒不归还,虽然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但并不构成犯罪。
2. 下列关于合同解除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A.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债务不再履行B. 合同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请求赔偿的权利C. 合同解除后,已经履行的部分可以要求恢复原状D.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已经支付的款项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债务不再履行,已经履行的部分可以要求恢复原状,且不影响当事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但是,当事人是否可以要求返还已经支付的款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并非一律可以返还。
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C.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被行为人主动停止D.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答案:B、C解析: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或者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主动停止。
选项A和D描述的情形均不属于犯罪中止。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些行为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A. 公开侮辱他人B. 诽谤他人C. 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D. 未经他人同意公开其隐私答案:A、B、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公开侮辱他人、诽谤他人、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均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选项D描述的行为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而非名誉权。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李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李某打伤,造成李某轻伤。
后张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赔偿李某医药费等损失。
刑法学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但因疏忽大意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无罪D. 不构成犯罪答案:B2.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主刑?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死刑D. 罚金答案:D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行为中哪一项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遗失物拒不归还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答案:C4. 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是指: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为了报复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故意制造事故D. 为了个人利益,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财物答案:A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D. 犯罪后拒不认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预备答案:A, B, C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财物C.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企业财产D. 个人非法占有他人遗失物答案:A, B8.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C.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财物D. 个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答案:A, B三、简答题9.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定义及其法律后果。
答案: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考试刑法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经典选择题————————————————————————————————作者:————————————————————————————————日期:2司法考试刑法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经典选择题2005年1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答案BCD 考点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详解1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设定首先必须轻重有序、适当。
各个法条之间对犯罪量刑要统一平衡不能罪重的量刑比罪轻的轻也不能罪轻的量刑比罪重的重。
罪刑相一致原则要求2刑罚与罪质相适应。
不同的罪质标志着各该行为侵害、威胁法益不同。
这种不同正是表明各种犯罪具有不同的危害程度、从而决定刑事责任大小的根本所在。
罪刑相一致原则要求3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在罪质相同的犯罪中犯罪情节不一致其社会危害性就不同量刑当然必须注意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刑罚的轻重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人身危险性体现着行为人对社会的潜在危险程度现代刑罚追求遏制犯罪、预防犯罪的目标把人身危险性作为决定刑罚轻重的标准之一符合刑罚目的的要求。
罪刑相一致原则在行刑中体现为重视人身危险性的消长变化具体的制度运作就是合理的运用减刑、假释等规定。
A选项中的“刑法不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评论难度中等对考生的刑法理论功底要求较高。
2.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单位犯罪 A.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C.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二人平分D.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答案ABCD 考点单位犯罪详解根据最高法1999年6月18日第14号司法解释的规定个人为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选项A和B中描述的案情符合这一规定不应以单位犯罪论处。
司法解释还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私分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选项C符合这条规定。
选项D中行为人触犯的罪名是抗税罪法律并未规定此罪可以由单位构成。
根据《刑法》第30条“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法律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不成立单位犯罪。
抗税罪不能成立单位犯罪。
评论对司法解释的详细考察难度中等。
3.下列关于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如何执行问题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一般要剥夺政治权利其刑期与主刑一样同时执行 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执行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从拘役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执行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 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与主刑刑期相等同时执行答案BCD考点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刑期的计算详解根据相关法条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的计算有以下三种1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因此选项D正确。
2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因此选项BC正确。
3判处死刑包括死缓、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从主刑执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4.下列关于从重处罚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从重处罚是指应当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B.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C.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D.从重处罚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答案CD 考点量刑中的“从重处罚”详解根据《刑法》第62条的规定从重处罚或者从轻处罚都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从重处罚并不意味着在法定刑的“中间线”以上判处刑罚因为刑法并没有以法定刑的“中间线”为标准区分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对绝大多数法定刑也不存在清晰的中间线只有大体意义上的“中间线”。
如果以“中间线”为标准就必然造成重罪轻判或者轻罪重判的结果。
从重处罚是相对于既没有从重处罚情节又没有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情况下所应判处的刑罚而言即比没有上述情节时所应判处的刑罚相对重一些。
所以从重处罚也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
评论难度较大要求有较高的理论素养。
5.符合下列哪些情形而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可以构成累犯A.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以后B.赦免以后C.缓刑考验期满以后D.假释考验期满以后答案ABD 考点累犯的成立条件详解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所以AB选项正确。
假释是刑罚的执行制度假释考验期满意味着刑罚执行完毕同样有可能构成累犯。
所以D选项正确。
但是缓刑不同于假释缓刑属于刑罚裁量制度缓刑考验期满并不意味着刑罚执行完毕只是刑罚附条件的不再执行没有满足刑法要求的“刑罚执行完毕”这一要求因而在缓刑考验期满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不能构成累犯。
所以C选项错误。
评论简单考察法条的题目6.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 A.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B.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牙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C.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D.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答案AC考点属地管辖原则详解根据《刑法》第6条规定的属地管辖原则凡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除特别规定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这里的中国领域包括我国的领土D选项中的“外国”不符合、领空A选项符合、领海B选项中的“公海”不符合还包括悬挂我国国旗的航空器C选项符合和船舶。
评论对领土含义的正确掌握难度一般。
7.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A.犯罪的预备阶段 B.犯罪的实行阶段 C.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D.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答案ABCD 考点犯罪中止的条件详解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指犯罪的预备阶段A选项符合、实行阶段B选项符合包括犯罪既遂之前的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或者行为已经完毕C和D选项符合。
评论对刑法重要概念的简单考察。
8.下列哪些人可以成为非法经营同类企业罪的犯罪主体 A.中外合资企业的董事、经理B.固有公司的董事C.国有企业的经理D.国有公司控股的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答案BC 考点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详解题目中的罪名错误应该是“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根据《刑法》第156条的规定构成此罪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和经理不包含中外合资企业的董事、经理和国有公司控股的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
评论由于考点比较生僻虽然是对法条记忆的考察但是想得分比较难。
要求考生掌握知识的广度。
9.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关于刑法对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下列哪些理解是错误的 A.对于正在进行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没有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能称为正当防卫 B.“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表述不仅说明其前面列举的抢劫、强奸、绑架必须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而且说明只要列举之外的暴力犯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也应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 C.由于特殊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这种犯罪一旦着手实行便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当允许防卫时间适当提前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处于预备阶段时也应允许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D.由于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时可以杀死不法侵害人所以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结束后当场杀死不法侵害人的也属于特殊正当防卫答案ACD 考点特殊防卫权详解特殊防卫权只是赋予防卫人可以使用更大的防卫强度的权利并不要求防卫一定要出现伤亡结果因此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包括与抢劫、强奸犯罪的暴力相当的针对人身安全的犯罪如抢劫枪支弹药罪、劫持航空器罪等。
B选项的说法正确。
特殊防卫权是正当防卫权之一种与普遍的正当防卫一样必须符合法律所要求的时间条件一一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所以C和D选项中将不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看作正当防卫的说法是错误的。
评论难度适中要求利用正当防卫理论对法条作出恰当的理解。
10.关于盗窃罪的认定下列结论哪些是正确的 A.甲因饮酒过量醉卧街头。
乙向围观群众声称甲系其好友将甲扶于无人之处掏走甲身上一千余元离去。
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B.甲与乙在火车上相识下车后同到一饭馆就餐。
乙殷勤劝酒将甲灌醉掏走甲身上一千余元离去。
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C.甲去一餐馆吃晚饭时值该餐馆打烊服务员已下班离去只有老板乙在清帐理财。
在甲再三要求之下乙无奈亲自下厨准备饭菜。
甲趁机将厨房门反锁致乙欲出不能只能从递菜窗口眼看着甲打开柜台抽屉拿走一千余元离去。
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D.甲在街头出售报纸时发现乙与一摊主因买东西发生纠纷其携带的箱子内有贵重物品放在身旁的地上便提起该箱子悄悄溜走。
乙发现后紧追不舍。
为摆脱乙的追赶甲将手中剩余的几张报纸卷成一团扔向乙击中乙脸乙受惊吓几乎滑倒。
随之又追终于抓住甲。
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答案AD 考点盗窃罪详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司财物数额较大依据司法解释为500元以上的行为是盗窃行为。
A选项中乙趁甲酒醉而窃取身上财物符合盗窃罪特征。
乙对周围群众的谎言只是为自己的盗窃行为创造条件不是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
B选项中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主动将被害人灌醉然后劫取钱财的属于以暴力、威胁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丧失反抗能力的方式实施的抢劫罪。
与盗窃罪的区别在于客观上行为人通过主动的行为促使被害人丧失反抗能力。
C选项中甲采取了非法拘禁被害人的方式使被害人无法反抗从而当场获取财物构成抢劫罪。
D选项中甲实施了盗窃行为在被追捕的过程中为逃避抓捕而使用轻微暴力的不能转化为抢劫罪。
《刑法》第269条的“暴力”与第263条的“暴力”应该是相当的都必须是达到足以抑制他人反抗的程度、因此甲的行为仍应定盗窃罪。
11.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B.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D.甲实行抢劫罪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答案BC 考点抢劫罪的罪数认定详解A先因为仇恨而将人杀死构成故意杀人罪又另起犯意取走死者随身财物的构成盗窃罪有人认为定侵占罪实行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