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及其视野下的成人教育
2、现代教育社会学派
最后,从人本主义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培训项目尊重农民的学习特点和 兴趣需求,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自我实 现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
2、现代教育社会学派
总的来说,教育社会学对成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 对历史流派和理论观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人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新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成人教育中 的应用,为推动成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及其 视野下的成人教育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社 会学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成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介绍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视野下的成人 教育。
基本内容
在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流派。这些流派从不同 的角度出发,对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历史 流派及其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
2、现代教育社会学派
除了历史流派外,教育社会学家们还提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以下 是其中一些观点及其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
2、现代教育社会学派
1、传统教育观点:强调教育的传统性和权威性,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成人教育中,这种观点有助于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性和 秩序性。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2、现代教育社会学派
以上理论观点对于成人教育的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下面结合一个具体 的成人教育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2、现代教育社会学派
某地政府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开展了一系列的成人教育培训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政府与当地职业院校合作,针对农民的需求开设了种植、养殖、 农机操作等职业技能课程。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农民的学习特点,采用情境式教 学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 通过企业家讲座、技术员现场指导等方式拓宽学员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 和创业意识。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教育社会学的真正成熟是在本世纪50年代。
迄今为止,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流派是复杂多样的,而且不同的学者的分类方式也不同。
表1-3-1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的不同分类一、教育的功能理论教育社会学的功能理论直接源于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
它涉及近现代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如孔德、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帕森斯、默顿等。
功能论经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社会学家的归纳而成形;又经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的研究而发展;而经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的研究集大成,并在50年代成为社会学的主导性理论;60年代末期受到冲突论的冲击,但在当代教育社会学中这一理论仍拥有大量的信徒。
功能论的基本观点是:1、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
2、认为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
整合是指社会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彼此之间具有结合成一个统一体的特性。
在统一的整体中,某一部分的变化可能影响到整个结构,但它不会破坏整个社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其关键是社会中存在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3、认为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来自外面的因素破坏平衡。
因此社会变迁可以被解释为来自外面的力量干扰了系统的平稳运行。
功能论特别适合于研究稳定的、小规模的社会系统,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在这样的社会系统中,人们怎样形成了有秩序的生活,怎样表现出强大的合作精神和高度的团结性。
有关教育的功能理论的经典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帕森斯、杜威。
二、教育的冲突理论早期社会学家,如帕克、斯莫尔等人曾研究过社会冲突。
但到了帕森斯这一代则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平衡等,而视社会冲突为社会病态,是负功能。
直到50年代末,才开始重新注意社会冲突,社会学家们不得不从社会学创始人那里寻求启发。
尤其是马克思、齐美尔等。
现代冲突论的主要代表有:米尔斯的"权力精英论";科塞的"冲突功能论";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等。
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专题二: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第一部分: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划分(钱朴《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一般来说,都按照流派产生时间先后及影响大小而将其归纳为功能论,冲突论,解释论三大学派,这种划分清晰,明了,也反映了客观的发展事实。
另一种划分法近年美国学者凯瑟琳·贝内特(Kathleen Bennett)和玛格丽特.D.勒孔特(Margaret D. LeCompte)在其合作的专著《学校运作的方式:教育的社会学分析》(the way schools :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education)中,就教育社会学流派提出了一种颇有新意的划分方式。
她们认为,教育社会理论框架的基点建构于如何将一个社会的现实理想、信仰、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生活准则通过学校机构"传"给下一代。
社会学家在传的问题上有两种基本态度:一种是传递,继承,另一种是反叛、改造。
以此为据,教育社会学理论总体可以划分为三大块:一、社会传递理论(social transmission theory),包括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与冲突论;关注社会的各个结构如何协调动作,以最大限度地自的功能,失去整个社会的发展。
学校机构则应充分展示其社会化功能,将现行社会的文化价值不加变更地"传承"下去,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文化的复制,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均属于对原有文化维持的理论。
在传递过程中,学校对所传递的文化的内容是无法选择的,个体对所施教的文化,从内容到形式也是无法逃避的因此学校与个体均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解释论(interpretivist theories),包括现象学,符号互动论,民俗方法论;这一理论介于传递理论与改造理论之间,被视为沟通两者的桥梁。
目前普遍认为社会传递论是一种宏观的教育社会学理论,解释论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取一种微观研究的视角,而社会改造论则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教育社会学重点
教育社会学第一节:什么是教育社会学1.概念界定迪尔凯姆:米切尔:彼得威尔和弗里德金:友田泰飞:佩恩:鲁杰:多德森:吴康宁:关于概念的基本共识1.研究对象:教育系统中的现象、制度、组织和活动等。
2.研究方法与视角:主要社会学的方法与视角,既然是独立的学科必然有自己的理论建构、视角3.逻辑起点和研究目的:有利于健全人格,完成个人社会化二、教育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还是社会学?分歧理论1.教育学分支学科说2.社会学分支学科说3.交叉学科说怎样认识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学三大基础学科: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健全人格、适应社会)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社会学处于基础学科,教育社会学应用于教学领域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不能等同于边缘学科)第二节:教育社会学研究什么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及领域教育系统中教育社会现象的研究-------最终目的焦点在于解决教育问题社会系统中教育社会现象的研究-------最终目的焦点在于个体和群体社会化问题(各层面、各机构、各时期的教育社会现象,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对个人的影响和教育)教育社会关系的研究①教育与社会大系统关系②教育与社会大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关系③社会因素与教育因素互相影响教育社会学学科自身的研究研究学科自身:①研究其理论、建构其学科理论②对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研究几点基本知识:1.教育社会学对教育做广义的理解2.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是一个有机整体3.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处于关系中二、教育社会学所研究问题的类型热点研究主题:教育学成分、社会学成分都有教育过度教育与社会需求不一致老师灌输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不符第三节、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视角运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用教学方法是使社会学获得合法的地位的关键教育社会学有名有量化研究:科尔曼报告社会学最重要的视角: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社学学的想象力是一种独特的心智品质,就是一种思维模式,贯穿社会与历史①超越个人经验与观察,了解更宽广的公众议题②质疑常规和常识,离开熟悉的惯例③对未预知后果的洞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整体社会的运转过程中把握教育制度,在群体生活中理解个人的学习与发展,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问题的独特视角教育社会学→关于情景的理论→从环境入手→侧重将教育行为归因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将人放在社会环境中)心理学→关于人的理论→从个体入手→侧重将其归因于个体自身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学原理第四节:为什么研究教育社会学学科功能:描述、解释、咨询功能受益主体:教师及其他专业人才,国家及纳税人,学生第三章: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从理论视角来着手研究一门学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指导,或者说,一种有关社会如何运行的独特观念。
教育社会学基础02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名家和理论流派
2.教育的功能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社会化,在每个人身上塑造 “社会我”,这与他强调社会集体意识促进社会整合的观 点具有密切联系。在涂尔干看来,“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 对社会生活方面的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其目 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和 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 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教育使个体内化社 会共识、认同社会共享的价值观,从而促进社会整合,维 持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转。这种理论对20世纪功能主义教育 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帕森斯等人继承和发展了这种理论。
四、帕森斯的分析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是功能理论的领袖人物,其思想深 受涂尔干、韦伯等人的影响。他构建了恢宏庞大的思想理 论体系,为功能主义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社会学的 主导性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帕森斯的理论体系有社会系 统理论、模式变量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主要著作有 《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等。在《社会行动的结 构》一书中,帕森斯提倡用分析的实在论来建立社会学理 论。“作为与虚构论相对立的观点,它认为至少有某些一 般科学概念不是虚构的,而是充分‘把握了’客观外部世 界的某些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分析性概念就是这样的概 念……这些概念不是与具体现象相对应的,而是与具体现 象中那些能在分析上与其他成分分开的成分相对应的。”
核心概念 功能理论冲突理论 互动理论 批判理论 “新”教育社会学
研究主题
经典名家的教育社会学思想 不同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 功能理论
作为一种宏观社会学理论流派,功能理论深受孔德、斯 宾塞、涂尔干等社会学家的影响,成形于19世纪末20世 纪初,经过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等人 的研究而发展。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Merton)是集 大成者。功能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欧美社会学的主 导理论,虽然在60年代末受到了冲突理论的挑战,此后又 有解释论的冲击,但其在当代依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有 关教育的功能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帕森斯、默顿、 杜威、克拉克(Clark)、特纳(Turner)、霍珀(Hopper)、 格罗斯(Gross)等。
教育社会学导论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导论学习将改变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教育是社会指导学习活动的正式制度。
教育与个体经济收入、地位升迁、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
现代人明智地认识到:如果要在未来的竞争社会中取得优势,他就必须获得更高的学历。
一、什么是教育社会学?(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1、教育行动教育行动至少包括:行动主体(教师和学生)、行动客体(教育和教学目标)、行动中介(教育与教学途径、手段、教育内容)、行动者之间的行动。
2、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教育知识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学校组织班级组织、学校组织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4、教育制度所有的学校组织,都是制度化的结果。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
2、综合性:重点是分析学校教育;主张多因素分析;强调定量和定性分析并重、归纳和演绎并举、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联结、结构和过程分析相联合。
3、现实性:是直接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教育事实,尤其强调对本国本地教育事实的研究。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始终具有开放性、变化性和本土性的特点。
4、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获取教育事实资料,再进行二次分析。
(三)学科性质分析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也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二、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一)早期经典代表人物1、孔德在西方被誉为“社会学之父”。
2、涂尔干(迪尔凯姆)被称为“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3、华德被誉为“美国社会学之父”。
最早较系统地论述了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4、杜威在教育社会学方面最具影响力的是两本著作:《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二)学科成型时期1、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社会学开始形成。
2、美国较早确立了社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
教育社会学之三大理论学派
修改自周新富老師簡報
教育社會學重要理論與議題
主要學派--結構功能論、衝突
論、符號互動論 重要議題
1.社會化 2.社會階層(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3.社會變遷 4.學校文化 5.教育機會均等
教育社會學:三民書局(陳奎憙)
目次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教育社會學理論概要 第三章:社會化與教育 第四章:社會制度與教育 第五章:社會階層化與教育 第六章:社會變遷與教育 第七章:社會問題與教育 第八章:學校組織特性的分析
教育社會學:三民書局(陳奎憙)
第九章:學校組織的社會環境 第十章:班級社會體系的分析 第十一章:班及社會體系中的師生關係 第十二章:青少年次文化 第十三章:教育專業與教師社會地位 第十四章:課程的社會學意涵 第十五章:教育社會學的展望
教育社會學的定義與分類
(一)教育社會學之定義
探討及瞭解教育和社會的關係;例如:教育與社會變遷、社 會階層、族群、性別、文化、政治、經濟的關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角色衝突:
(一)教室內外價值觀念的衝突:社會習俗的要求與 學校制度本身對於教師的期望不符 (二)角色與人格衝突:個人的人格需要與制度上的 角色期望之間衝突 (三)角色與參照團體間的衝突:不同的人對於教師 的角色期望常有所不同,使得教師感到無所適 從。 (四)角色間的衝突:教師在校內、外同時扮演多種 角色 (五)角色內的衝突:教師個人潛能與需要傾向不符
教育社會學之三大理論學派-1
結構功能(和諧)理論的主要特徵 (一)結構與功能:社會為一巨大的結構,之下有許多部門; 不同的部門有其特殊的功能,亦即對社會整體有獨特的 貢獻。 (二)整合:各部門之間會互相影響,所形成之和諧與團結會 維持整個社會體系之生存。 (三)穩定:重視社會的穩定性,不贊成激烈的改革、變化; 社會變遷是存在的,但主張和緩的變化。 (四)共識:強調各部門、成員之間在知覺、情感、價值、與 信念是否一致,和諧與否?
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划分
冲突的分类和功能
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 物质性冲突和非物质性 现实冲突和非现实冲突
冲突的正功能和冲突的负功能
冲突的正功能:如果冲突问题的类型不涉及 冲突双方关系的基础,冲突就具有积极的功 能 社会冲突的正功能的突出表现就是其具有 “安全阀”的作用 冲突的负功能:如果冲突涉及到核心价值, 就会产生消极的功能
20世纪中期结构功能论代表人物 帕森斯、墨顿
结构功能论-帕森斯
被誉为美国最有影响的社会学理论家 最有影响力的一本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 (1937,结构功能理论的标志)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一)社会行动理论 (二)志愿主义 (三)模式变项 (四)社会行动体系理论 (五)社会变迁
选择功能
指班级可以发挥人力使用的分配功能,以学 业成就选择人才 。 小学阶段的选择与分化:选择的过程重点在 于能力的高低或者成绩的好坏。 中学阶段的选择与分化:选择的重点主要是 分化到不同性质类型的成就上。中学是主要 的跳板。
同辈群体:具有自发形成和成员流动性高的 特点。具有社会化的作用(加强儿童平等的 观念和性别归属) 教育革命:教育机会均等的极力扩大,但学 业成就差异存在原因:能力、家庭偏好和个 人动机。《当代社会体系》 大学教育:《美国大学》 大学是一个认知的复合体(知识、理性、能 力与智力),并表现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 结构之最重要特征,以及核心的社会制度 大学的教育功能:学术功能、分配功能、经 济功能、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社会行动-社会学的基本单位
社会行动是全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使用 “行动”概念区别于行为主义的“行为”。 强调行动的目的性、主体性和意志性。 任何社会行动都有四个要素组成:行动者 (个人、群体或组织)、情境(指环绕行为 主体的对象和脉络)、目标(预期状态)、 规范准则与价值。
第二讲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研究
(三)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冲突论分析——华勒的 “教学社会学”
1932年,美国社会学家威拉德.W.华勒(Willard Walter Waller,1899—1945)出版了《教学社会学》。
华勒以冲突为基础勾勒出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总体状 况,即学校在内力与外力作用下,其内部的方方面面始终处 于不断的冲突、争斗之中,而学校对此须进行协调,将不平 衡转化为平衡。华勒的观点是:
一、教育冲突论的主要观点
(一)重视冲突:认为现代社会是动态社会,冲突是社会 普遍现象。
(二)重视强制:认为任何一个团体或阶层的利益优势需 要强制维持,社会秩序需要强制,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的,社会变迁总是不断地由一种强制秩序取代另外一种强制 秩序。
(三)重视变迁: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的结果必然 导致社会不断变迁,因此冲突是社会变迁的原动力。稳定是 短暂的,斗争、变革则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现象。
3.反抗理论或抵制理论
代表人物有麦克尔·爱普尔(Michael·Apple)和帕 尔·威利斯(Paul Willis)。
该理论强调教育民主自由、教育的唯意志论倾向,认为
教育内部的“反抗”与“抵制力”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再生 产中
具有重要性。 爱普尔在《教育与权力》和《教育中文化与经济的再生
产》两书中认为,学生并非完全被动地被学校塑造,而是在 创造性地适应学校的规范和制度以及隐性课程,教育并非完 全被经济所决定,要注意学生文化的自主性问题。
第二节 冲突论
主要研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阶 级与阶层、阶层与阶层之间冲突起因、形成、制约 因素及其对社会运行的影响,这种观点被用来分析 教育制度就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一 致认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 上,统治阶级利用学校来生产与其特殊利益相符合 的统治地位。
教育社会学理论派别
教育社会学理论派别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了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此领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论派别,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解释教育社会学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不同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派别。
1. 功能主义对于功能主义者来说,教育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孩子成为社会的良好公民。
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稳定的核心因素,因为它可以传授社会价值观和规范,将各个成员“学习”成为一个有序功能的社会。
更具体地说,教育可以传递文化、保持社会结构、提供社会和个人的经济和政治功能和提供职业培训等服务。
2. 冲突理论与功能主义者相比,冲突理论者更加关注教育系统的不平等和权力问题。
他们认为教育系统是社会不平等的反映,政治和社会权力主要在教育机构中掌握。
此外,冲突理论者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符合支配阶级的个人。
这种观念也意味着教育有助于令社会更加有序,但较少地强调文化传承的元素。
3. 解释学派解释学派是一种哲学解释,强调语言和文化由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而来。
在教育领域,解释学派主要研究如何学生理解状态、学习过程和成果,以及教育如何与这些关系形成。
强调倾听和消费者研究的解释学派经常关注学生的批判思考和学习能力。
4. 交互主义交互主义认为,个人操作和互动的结果应该被认为是社会学上的问题。
对于教育社会学家来说,他们关注如何个人在教育环境中制定策略和规则,并如何与他人互动。
他们的研究重点是学生对个人经验和学习环境的“理解”过程,强调重要的重视学生的观点和经验。
5. 社会学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把教育视为家庭,社区,文化和经济上下环境的反映。
教育社会学家通常关注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如学校,地区或国家)。
教育的个体,小组和家庭特征(如社会与经济脆弱性),通常被用作研究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有力方式。
总结:教育社会学是一个多元化和复杂的领域。
由于知识和观念的传统以及方法和数据分析的不同,许多理论派别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
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是一种对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的批判性分析方法。
它强调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教育的阶级本质和社会功能。
一、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的起源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有阿多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等。
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与反思,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
二、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的核心要点1.教育是阶级社会的一种重要工具。
教育并非纯粹的学习和传递知识,而是通过教育制度的组织和管理,实现对社会阶级关系的维护和改变。
2.教育实践不是中立的,而是受到政治和经济力量的影响。
教育体制和课程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与社会权力和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
3.教育制度存在着隐性课程和暴力结构。
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受到来自课程的学习内容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中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三、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的崛起。
它对教育实践操作起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看到事物背后的实质。
2.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重视学生参与。
它要求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教育环境下的处境和地位,通过对课程和教学形式的评价,实现学生参与教育决策的过程。
3.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
它要求教育者认识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应当以服务社会和发展人类素质为宗旨。
四、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面临的挑战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在不同场合下都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它未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困境与问题,另一方面,它主张的社会主义教育理想难以在现实社会中实现。
结语: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现象,它强调教育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借鉴教育社会学批判理论的观点,推进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的改革。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概论
教育社会学形成的初期应加强常规性的学 教育社会学形成的初期应加强常规性的学 科意识,因为研究设计、 科意识,因为研究设计、实施和解释方面存 在一些不规范。 在一些不规范。 • 当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 当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回 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和深入研究造成不利的 影响。 影响。 •
• 3、研究的方法不同 、 • 传统教育学以规范性的方法研究; 传统教育学以规范性的方法研究; • 新兴教育社会学则以验证性的方 法进行研究。 法进行研究。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一、调查法
• (一)定义 • (二)类型 • (三)阶段 • 教育社会学问调查一般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调 教育社会学问调查一般分成三个阶段。 查淮备阶段;二是调查进行阶段; 查淮备阶段;二是调查进行阶段;三是调查总结 阶段。 阶段。 • 调查法具体包括观察法 问卷法和访谈法。 观察法、 调查法具体包括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边界即是回答: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边界即是回答:哪些问 题是教育社会学不研究的或是不能研究的。 题是教育社会学不研究的或是不能研究的。 • 关于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发展存在 两种学科边界不清: 两种学科边界不清: • 1、存在教育社会学“帝国主义现象” 、存在教育社会学“帝国主义现象” • 2、缺乏扎实深入的、具有教育社会学学科 、缺乏扎实深入的、 以为的具体研究
• •
四、实验法
• •
教育社会学还有其它一些方法。 教育社会学还有其它一些方法。 如对问一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 如对问一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 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的“ 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的“比较 研究法” 研究法”; • 对同一教育现象,从不同学科的角度, 对同一教育现象,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多侧面 认识的“科际研究法” 认识的“科际研究法”; • 侧重于人们的价值观念、态皮取向进行测定的“ 侧重于人们的价值观念、态皮取向进行测定的“民 意测验法” 意测验法”等等 • 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必朗互 相配合、综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 相配合、综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 • •
教育社会学
一、概念理解与辨析1.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社会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1919)、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1947)等。
公民教育学:公民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它是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主的、跨越各学科领域的边缘性学科。
公民教育学旨在强化公民意识、促进公民能力、提高公民素质。
教育科学派:(社会本位角度的考察)德国的克里克。
罗荷纳等,反对个人本位,实证、科学;关注教育与社会关系。
2.教育功能论:古代的生物有机体说,由帕森斯。
默顿集大成,是20世纪50、60年代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主流派别。
基本观点是结构与功能;共识与整合;稳定与和谐。
涂尔干的教育功能论:地位与论著;大量关于教育、宗教、自杀、法律和犯罪的论著,学门化和科学化,独立学科。
社会化与失范;教育已在促成个体社会化,生物人,社会人;机械团体,有机团体,转型中,传统集体意识的淡化影响了部分社会成员的人生定位,导致社会失范。
教育功能;国家性、社会性、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供给人们所欠缺的规范和认知架构,使人社会化和个性化。
影响和局限:适应静止缓变时代;难以应对变迁。
帕森斯的教育功能论:地位与论著。
核心概念:价值共识之机会均等,成就取向。
教育与社会控制:公共性与职业性的双重要求;角色任务(客观要求)及角色期望(主观期待)两方面能力。
教育功能论简评:优点是关注协调发展;强调平衡稳定,重视教育与社会关系,有利于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教育社会学(学科)
教育社会学(学科)
学科
01 学科概念
03 研究范围
目录
02 发展历史 04 发展特点
目录
05 理论流派
07 学科发展阶段
06 研究内容
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科学为原理,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是教育科学 的重要分支。
我国很早就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古代教育家孔丘提出过“庶、富、教”的理论,认识到人口增长、经 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先秦时期的《学记》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述了当时 对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认识。
教育社会学中,把学校看作是一种社会制度,肯定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思想主要来源于社会学的贡献。早期 的社会学家孔德、斯宾塞、华德(Lester Ward)等人均很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孔德从两个方面建立了社会学 的研究框架,即社会动学与社会静学,前者研究社会进步,后者研究社会秩序。孔德本人对前者较为关心,曾提 出社会进化的三阶段法则,这一理论对以后社会学的发展曾有过重大的影响。由于教育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关 系十分明显,早期的社会学家都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孔德研究社会的目的旨在实证地和科学地解释社会, 其研究视野指向“社会秩序和进步”,对如何维护社会秩序提出建议。孔德认为社会是个集体性质的有机体,只 有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时得到发展,社会才能得到发展。从这一观点出发,孔德认为教育体系是联系和组成社会的 中心要素,教育的任务乃是协调社会,学校的普及乃是稳定社会的基础。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
A
G
L
I
.
2、莫頓:《社會結構與迷亂》(1938)
.
二、功能论对学校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观点
1、功能论对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解 (1)学校教育提供认知技能 (2)区分(sorting)与选择 (3)调教出有知识、明辨是非的公民
孔德斯宾塞顿robertkmertonsocialaction1社会体系由一群行動體系actionsystems組成人格體系personalitysystem社會體系socialsystem文化體系culturalsystemorganism2agil理論是指目的之獲取goalattainment是指模式之維護latencypatternmaintenance适应手段文化目标社会规律1功能论对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解1学校教育提供认知技能2区分sorting与选择3调教出有知识明辨是非的公民2功能主义范式的课程研究课程的动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会学的新方向》(1971年) 1、教育所传授的是知识,学校教育
的过程实际是教育知识分配的过程。 2、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平等的教
育知识分配。
.
(二)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的理论
1、侧重学校本身的微观研究 2、把个体看作是意义的创造者 3、指责以统计分析为主干的实证研究法 4、强调解释与参与的,是研究教育社会
1、文凭不能象征工作的品质 2、为拿到文凭而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未来的工作关
系 并不清楚 3、许多有资格担任工作者,却因为没有文凭而被拒
绝
《教育社会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社会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分层、文化传统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问题以及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等。
2.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习并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逐渐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3.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所有公民不论其性别、种族、民族、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身体条件等因素,都应当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体现了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4.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师生共同创造和共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物质环境、制度安排等精神和物质的总和。
5. 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个体的知识技能、传播社会文化、维持社会稳定等方式服务于整个社会。
二、填空题1. 教育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答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 _____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受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
答案:教育不平等。
3. _____理论认为,教育系统通过筛选和分类,强化了社会分层和阶级再生产。
答案: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4. _____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角色期待与其实际角色表现之间的差距。
答案:角色冲突。
5. 在_____理论视角下,学校被视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规章制度和层级结构。
答案:组织理论。
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A. 教育政策的社会效果B.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C. 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进D. 社会变迁对教育需求的影响答案:C2. 提出“教育是一种工具,用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学者是()。
A. 涂尔干B. 布鲁纳C. 韦伯D. 杜威答案:A3. 下列关于教育社会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社会化过程说代表人:佩恩“美国教育社会学之父”:教育社会学是描述与解释个人如何透过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科学布朗:教育社会学研究整个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的过程,个人经由此种过程获得并阻止其经验的一门科学。
雷通群: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如何生活,尤其要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得到何种教训及团体生活生所需何种教育。
涂尔干(教育社会学奠基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相互关系说⑴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米切尔英国社会学家、:教育社会学通常是研究教育同社会其他大型制度(经济、政治、宗教等)之间的功能关系。
Φ.P.费里波夫苏联社会学家: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研究教育制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问题。
⑵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应用社会学辞典》苏联1984出版。
彼得威尔与费雷德金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核心是对教育活动的分析及分析其形式与内容,其在宏观社会结构中所受制约,及其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⑶教育与社会关系说林清江台湾: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交互关系的学科。
厉以贤大陆:教育社会学的对象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教育和社会之间的作用、影响、一致性、矛盾性。
3、其他: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
)1、所谓姓“教”是指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必须是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要害在于防止两种倾向:①“泛化”研究对象:将教育社会学实际上混同于一般社会学或其他分支社会学。
②“窄化”研究对象:将教育社会学实际上“降格为”其分支研究领域。
社会化过程说是在泛化了对象的同时,又窄化了研究对象。
2、所谓姓“社”是指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必须具有社会学意味。
3、对于研究对象的界定大致有三种分类:a、以社会学范畴为基干的分类。
(日本社会学家清水义弘)。
b、以教育领域为基干的分类。
第三章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二、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帕森斯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社会化, 帕森斯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社会化,他将 认为 教育是为社会整合的源泉。 教育是为社会整合的源泉。
(一)教育传递“共享的价值观念” 教育传递“共享的价值观念”
帕森斯认为, 帕森斯认为,社会通过教育传递某种共享的价 值观念使得这种不平等合法化, 值观念使得这种不平等合法化,从而消除了潜在的 社会分裂和冲突。 社会分裂和冲突。 美国教育的主要功能就在与传递“成就” 美国教育的主要功能就在与传递“成就”和 “机会均等”的思想,即“共享的价值观念”。 机会均等”的思想, 共享的价值观念”
20世纪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 世纪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 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和默顿。 功能论的基本观点: 功能论的基本观点:社会的每一个组成部 分都对整体发生功能,并由此维持社会的整 分都对整体发生功能, 合和稳定。 合和稳定。
(二)教育功能论及其基本主张
贡献: 贡献:
推动了对教育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的社会学研究, 推动了对教育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的社会学研究, 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不足: 不足:
过分强调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而忽视其冲突, 过分强调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而忽视其冲突, 过分强调教育体制的稳定而忽视变迁。 过分强调教育体制的稳定而忽视变迁。过分强调教 育的积极功能忽视其消极作用。 育的积极功能忽视其消极作用。
三、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
英国教育社会学家拉尔夫.H.特纳和厄尔. 英国教育社会学家拉尔夫.H.特纳和厄尔. 拉尔夫.H.特纳 霍珀了 霍珀了,更倾向于把教育视为一种为特定社会 位置选拔特定类型的人的机制, 位置选拔特定类型的人的机制,认为社会选拔 是教育的首要功能。 是教育的首要功能。
第四章:教育社会学理论
本章要点: 1、了解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 2、把握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1
一、结构功能理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前 半期,成主导性理论)
1、代表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默顿 2、主要观点: 结构与功能: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 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 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 整合 :认为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整合是指社会结构 中的各个部分,彼此之间具有结合成一个统一体的特性。在 统一的整体中,某一部分的变化可能影响到整个结构,但它 不会破坏整个社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其关键是社会中存在 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稳定和和谐:认为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 状态,除非来自外面的因素破坏平衡。
14
思考题:
1、请用功能主义分析学校教育的结构及运作方式? 2、请描述冲突取向的几个理论假设? 3、写下你所思考的有关学校的问题,把它们与冲突理论学者 探讨的问题联系起来。 4、根据冲突理论学者所作贡献的简洁描述,写下当今教育面 临的与他们著作相关的问题。 5、在运用冲突理论时,你脑海中闪现的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分 别有哪些。 6、用解释学理论说明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 7、互动论者是如何研究课堂中的人际互动的? 8、贴标签者在班级中是如何实现标签效应的? 9、现象学者对于课堂情境的定义是怎样的? 10、教育社会学理论如何应用到教育现实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中?
1、“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权威代表人物、美国的鲍 尔斯(Bowles,S.)与金蒂(Gintis,H.): 社会冲突归根结蒂是阶级冲突; 学校教育反映了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 会中不平等的学校教育是该社会不平等的生产关系 和阶级结构的产物; 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的作用是再生产不平等的生产 关系、阶级结构和劳动力; 不能指望 仅仅通过改革教育制度便实现教育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平等社会秩序的合力延续的?大多从阶级分析的 方法入手。 • 认为学校内部的意识形态是统一的,是占社会 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代表人物有阿 尔杜塞、鲍尔斯和金帝斯。 • 强调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学校内部的意识形态 不是统一的。代表人物:葛兰西、阿普尔、吉鲁、 威利斯。
• (二)文化资本理论与社会再生产
• 布迪厄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社会结构为什么趋
于再生产自身?规律是什么?二是教育是如何充分 传播知识和思想的体系的?
• 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种基本形态: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 文化资本的三种存在形式:(1)具体的状态(2 )客观的状态(3)体制的状态
• 教育行为客观上是一种“符号暴力” 。
•
2020/7/23
• (二)教育功能论及其基本主张
• 功能论者在运用他们的观点研究教育 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教育可以满足哪些社会需要?教育对于 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哪些作用?
•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两个: • 一是社会化的功能;二是社会选拔功
能。
2020/7/23
• 二、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 帕森斯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社会化,他将
•
2020/7/23
• (一)教育选择与社会整合 • 拉尔夫.H.特纳关心的问题: • 一个国家在有着严重阶层分化的情况下是如何
保持社会秩序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整合的?
• 他以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进行了教 育选拔功能的个案研究。
•
2020/7/23
• 美国和英国教育制度促进社会流动的方 式不同。
2020/7/23
• 四、教育功能论简评 • 贡献: • 推动了对教育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的社会学研究
,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 不足: • 过分强调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而忽视其冲突
,过分强调教育体制的稳定而忽视变迁。过分强调 教育的积极功能忽视其消极作用。
2020/7/23
第二节 教育冲突论
• 社会化,是通过教育形成“工人意识”,使其自我 意识、抱负和社会阶级身份适应社会劳动分工的需要 。
2020/7/23
• 2、教育的再生产功能通过对应原则实现
• 鲍尔斯和金帝斯认为,教育的社会再生产功能之所以得以实 现,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学校上层建筑作用之间的对 应。
• 学校的社会关系与工厂的社会关系的相互对应主要体 现在以下四方面:
• 一、冲突论与冲突论教育社会学 • (一)冲突论的基本观点 • 冲突论存在两个理论传统: • 1、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 代表人物:卡尔.马克思(先驱)、米尔斯、法 兰克福学派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 2、韦伯主义的传统 • 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先驱)、达伦多夫、
科塞和柯林斯。
2020/7/23
• 2、“反学校文化”使工人阶级子弟学会 劳动
• 保罗.威利斯对抵制理论进行了人种学的实证主
义的研究,发现在工人阶级子弟集中的学校里,经 常存在着一种“反学校文化”。
• 威利斯发现,学生反学校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 就是对学校和教师“权威”的普遍和根深蒂固的抵 制。表现为逃学、破坏学校公物、蔑视和欺负“好 学生”,轻视知识和文凭,喝酒、吸烟、盗窃、打 架等。
• (二)冲突论教育社会学及其基本主张
• 教育冲突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 70年代初期。
• 主要特征:基于社会冲突来审视教育 现象,认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平等是教育 变化的动力。
• 研究主题:国家对教育的控制;阶级 、民族和种族隔离、师生冲突、学生的 分组和分流,教育公平等。
2020/7/23
• 二、马克思主义取向的教育冲突论
2020/7/23
• 三、教育互动论简评
• 贡献
• 首先,打开了被宏观教育社会学理论忽 视的教育的“黑箱”,为人们认识据现 象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 其次,充分认识教育主体自主性和创造 性。
• 局限
• 过于看重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忽视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导致教育上的浪漫
2020/7/23
• 四、教育互动论与教育功能论、教育冲 突论的区别与联系
• 反学校文化与车间文化颇有些相似。
2020/7/23
• 三、韦伯取向的教育冲突论
• (一)学历社会的文凭竞争
• 柯林斯认为,各地位群体围绕荣誉、 声望所展开的竞争以及对于教育文凭的 无止境的追求,是生产学校教育冲突的 主要原因。
• 文凭膨胀的恶性循环造成硕士、甚至 博士的就业压力。
•
2020/7/23
•
第一,学校的学生对应于工厂的工人;
• 第二,接受教育与从事劳动的目的相对应;
• 第三,工厂的劳动分工与劳动竞争对应于学校中的知 识专门化合学生之间的不必要的竞争。
• 第四,教育的不同层次对应于职业结构的不同层次。
2020/7/23
• 3、经济结构是推动教育再生产的主要动 力
• 鲍尔斯和金帝斯认为,经济结构是教育结构的 主要决定因素,是导致再生产的主要力量。
2020/7/23
• 四、教育冲突论简评
• 贡献
• 为人们全面认识教育现象提供了另一个 视角。为微观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分析问 题的理论框架。
• 局限
• 过分强调利益的冲突、价值的多元,就 容易导致教育相对主义,最终导致教育 的消亡。
2020/7/23
• 五、教育冲突论与教育功能论的区别与 联系
• 区别: • 1、教育性质方面 • 2、教育内容方面 • 3、教育过程方面 • 4、学业成绩方面 • 5、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方面
•
2020/7/23
• (二)拟剧性互动论
• 戈夫曼为代表提出了一个拟剧论的围观 领域的研究视角。
• 该理论基本内容:自我的呈现、互动 的策略、印象管理艺术、人际交往仪式 的意义。
• 伍兹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学校和课堂的 互动研究中。他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 典型的冲突型的互动模式。(例如,学
2020/7生/23 请假,老师不许)
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个体责任感的发展; • 二是个体能力的发展 • 学校中的班级是一个社会化的机构。学
校班级所具有的角色分配和社会选拔功 能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
•
2020/7/23
• 三、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
• 英国教育社会学家拉尔夫.H.特纳和 厄尔.霍珀了,更倾向于把教育视为一种 为特定社会位置选拔特定类型的人的机 制,认为社会选拔是教育的首要功能。
• 厄尔.霍珀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选择,他提出 了“四维分类法”。
• 涉及到四个问题:怎样进行教育选拔?何时进行 教育选拔?谁应该入选?入选的理由是什么?
• 所有的教育制度都具有明显的功能:
• 一是对于不同的能力类型和能力水平的儿童进行筛选 。
• 二是为通过筛选的不同类型的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 • 三是受训人员的最后分配。
2020/7/23
• 联系: • 1、二者同属宏观教育社会学理论 • 2、二者都是教育的社会决定论者 • 3、二者考察教育的视角可以相互不同和
借鉴
2020/7/23
•
第三节 教育互动论
• 一、互动论与教育互动论
• 互动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
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是从这种互动中寻找 答案。互动论是一种围观社会学理论。
教育是为社会整合的源泉。
• (一)教育传递“共享的价值观念” • 帕森斯认为,社会通过教育传递某种共享的价
值观念使得这种不平等合法化,从而消除了潜在的 社会分裂和冲突。 • 美国教育的主要功能就在与传递“成就”和“ 机会均等”的思想,即“共享的价值观念”。
2020/7/23
• (二)教育是社会化的主要机构 • 帕森斯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概括为两
2020/7/23
• (一)学校教育帮助现存社会秩序的再生产
• 基本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认为 一是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
• 阿尔杜塞、鲍尔斯和金帝斯最明确、最全面 地阐述了“直接再生产理论”。
• 整个理论包括三个部分: • 教育的功能——再生产 • 教育如何实现社会再生产——对应原则 • 推动再生产的主要力量——经济结构。
2020/7/23
• 作业: • 1.美国和日本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及现状 • 2.教育功能论与教育冲突论的区别与联
系
2020/7/23
• 他们认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时期是与社会不安 定和政治冲突的严重时期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即资 本积累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秩序的再生产是教育改革 的动力。
2020/7/23
• (二)学校是意识形态冲突的主要场所 • 阿普尔认为,学校是意识形态冲突的主要场所
。这些冲突产生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及它们各自内部的矛盾。 • 阿普尔注重探讨教育中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 系。 • 其代表作“阿普尔三步曲”,(包括《课程与 意识形态》、《教育与权力》、《教师与文本》等 )
•
现代互动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分支:一是
符号互动论与拟剧论;二是互动主义的结构论;三
是互动主义的现象学。
•
2020/7/23
• 二、教育互动论的基本主张
• (一)符号互动论
•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教育中是英国学者哈格里夫
斯。主要研究:师生的自我概念、师生的角色观 念、师生的角色扮演以及情景定义的产生和维持 。 • 自我概念是哈格里夫斯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 之一。
• (一)三者的区别
• 宏观教育社会学是结构的,决定论的,即社会 结构制约并最终决定教育活动中个体行为;
• 教育互动论是互动论和解释论,认为个体之间 的互动最终产生或修改了社会结构。
• (二)三者的联系 • 宏观教育社会学为微观教育社会学提供宏观背景 • 教育互动论为宏观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