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三单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导学单

《古诗词三首》导学单

1《古诗词三首》导学单主备人:班级:四年级组名:姓名:审核人:【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还有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三首诗词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3. 理解诗句意义。

【知识链接】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预习任务】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

2、熟读这三首古诗,并美美地把它们读出来,注意节奏。

3.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课前导学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课前导学单
的喜爱之情。
读悟
重难点
1.《宿建德江》中的“日暮"与上句中的“”"和“
”紧密相连,因为日暮,船才需要停泊靠岸,江面上才会水雾如烟;“日暮”又是下文“”的原因,日暮时分,正是人们回家的时候,而诗人却只能独居客舟之中,羁旅之思油然而生。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翻墨”指打翻墨池洒出了墨汁,以墨汁比喻乌云,突出乌云之、 。雨本无色,之所以被称为“白雨" ,是因为雨又大又急给人造成的视觉感受。
烟渚 茅店 別枝 社林
读感
课文
1.《宿建德江》描写了停船夜宿建德江中的小洲旁时看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思?
抒发了作者的。
2.《六月二十七目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盛夏时节大雨前后西湖的奇异之景,表达了诗人之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的热切盼望和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课前导学单
姓名:家长签字:
读查
资料
1.了解孟浩然、苏轼和辛弃疾三位诗人的基本情况。
2.了解三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读解
字词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不会的字查看教材生字表或查阅工具书。
宿( )渚( )旷( )鹊( )蝉( )
2.给下面的生字组词。
德( )鹊( )蝉( )
3.查阅工具书理解本课重点词语,并在课文中圈画出来。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鸣"字从听觉角度描写了乡村夏夜的宁静。运用了的手法,正是因为夏夜的宇静,蝉鸣才显得异常清晰。
读懂
方法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宿建德江》,先了解诗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了解景物的特点,想想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结合诗句中的"客"“愁"等关键字,感受诗人的哀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17课《古诗词三首》导学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17课《古诗词三首》导学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17课《古诗词三首》导学单
【必做】
1.朗读预习。

我已经朗读古诗()遍,已能背过()首。

2.默写《浪淘沙》
1.概括内容。

我能试着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浪淘沙》的作者是代诗人;《江南春》的作者是代诗人 _;《书湖阴先生壁》是代诗人。

三首诗都采用了的写作手法。

2.完成课后第2题。

读读《浪淘沙》,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选做】
1.学贵有疑。

预习完本课,我还有一些疑惑。

2.想想《江南春》抓住了那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1 / 2
《古诗词三首》当堂达标检测单
一、下面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茅檐|长扫|静|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小|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阅读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风:
2.本诗的作者是 ,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

与李商隐合称为 ,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

著有《》。

自评:他评:师评:
2 / 2。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学习目标】1. 我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牧童》。

3. 我能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 我能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知识链接】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学习过程】一、目标解读。

( 2分钟)认真读“学习目标”,把自己认为的学习重点、难点在括号里标出来。

二、自主学习。

( 15分钟)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自由读全诗,借助拼音读诗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4.自学生字词语。

(1)在文中圈出下面的生字并注音、正确认读。

(会读的用“√”表示,不会读的在对学、群学时请对子给予帮助。

)篙棹媪剥牧蓑遮醉媚锄(2)我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把自己认为最容易写错、最难写的字写在横线上。

)牧蓑遮醉媚锄剥(3)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快乐.()剥.落()亡.羊补牢()清平乐.()剥.莲蓬()亡.赖()5.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6.我能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并说一说这三首诗词中我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三、初读古诗词,整体感知。

(5分钟)1. 通过初读课文,我知道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

2. 我还知道了:四、合作探究,入情入境。

(40分钟)1. 品读《牧童》,入情入境:(1)结合注释及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在课本中作批注)(2)我知道抓住诗句来说说这首诗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诗人又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来写的,我还能想像画面,感受乐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

《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望洞庭》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正确流利朗读古诗,并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

(课件)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课件)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闯关一:解诗题,知作者:(课件)望洞庭:洞庭湖:刘禹锡:闯关二:抓字眼,明诗意。

(课件)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和:秋月:潭面:遥望:翠:青螺: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课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④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闯关三:多诵读,悟诗情: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①《望洞庭》是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

这首诗描写_______景色,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②从《望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我可以想象出洞庭山水的秀美。

③让我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达标检测:1、《望洞庭》中的“________”写出了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的景象。

“_________”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

“_________”写出了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像一件工艺珍品,使人爱不释手。

诗人通过恰当的___________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

2、“能不忆江南?”通过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___________与怀念,同时与___________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

《古诗词三首》导学单

《古诗词三首》导学单

《1.古诗词三首》导学单
二、课上学习:
1.听写:
2.词牌名: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是唐宋时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3.牛刀小试:
①“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句诗的修辞方法是。

②改写句中画线部分,使其和未画线部分形成对偶:
石间清泉淙淙,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好似锦缎一样。

③请把下面的对偶句连一连:
漠漠水田飞白鹭青草池塘处处蛙
黄梅时节家家雨谁家新燕啄春泥
老妻画纸为棋局阴阴夏木啭黄鹂
几处早莺争暖树稚子敲针作钓钩
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了,表现了,抒发了。

⑤《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表现了,抒发了。

⑥《清平乐·村居》描绘了,表达了。

三、课后拓展: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上面的作品是一首,作者是代的。

“如梦令”是。

2.词人回忆自己的一次郊游,前两句写道:“,。

”描述的时间是,地点在,当时的季节是。

我从“”这个词感觉到词人对这次郊游久久无法忘怀。

3.我发现词人的心情先是,后来是。

4.用“”画出词人“误入藕花深处”的原因。

5.下列对这一作品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作品中押韵的字分别是:幕、路、周、处、渡、鹭。

B.这类作品也被称作“长短句”。

C.作品出自一位杰出的女性词人。

D.词人乘坐一辆华美的马车尽兴郊游。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一、导言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进修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本次导学案将以《古诗词三首》为主题,通过进修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2. 掌握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词的内容和背景;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进修内容1. 《登鹳雀楼》2. 《静夜思》3. 《水调歌头》四、进修过程1. 阅读《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了登上高楼俯瞰群山的景象,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的微小。

请同砚们阅读《登鹳雀楼》,并思考以下问题:- 诗中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有哪些特点?- 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2. 阅读《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思考人生的情感。

请同砚们阅读《静夜思》,并思考以下问题:- 诗中作者对夜晚的描写有哪些特点?- 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3. 阅读《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请同砚们阅读《水调歌头》,并思考以下问题:- 词中作者对故国的描写有哪些特点?- 词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四、进修反思通过进修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同砚们对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希望同砚们能够多读古诗词,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智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延伸阅读1. 《将进酒》2. 《春江花月夜》3. 《望岳》六、总结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尽力,深入进修古诗词,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不息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第一学时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课前预习指导)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 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二、完成学案分层训练【新课导学】A级(基础):1、看拼音写词语。

mù tóng yú chuán suō yī zhē yáng( ) ( ) ( ) ( )2、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铺()蓑()篙()棹()B级(中等):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C级(拓展)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新课导学】【读读讲讲】《牧童》这首诗中每一句是什么意思?【读读议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难点解析】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课后思考)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

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 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篙、棹”(3)多种形式读诗,要读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5)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古诗词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导入1. 请学生阅读《古诗词三首》的标题,让他们猜测这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2.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古诗词的看法,以及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了解。

二、进修内容1. 第一首古诗词:《静夜思》请学生阅读《静夜思》,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诗人是如何描绘夜晚的景象的?- 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2. 第二首古诗词:《登鹳雀楼》请学生阅读《登鹳雀楼》,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诗人是如何描绘登高遥眺的场景的?- 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3. 第三首古诗词:《春晓》请学生阅读《春晓》,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诗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的?- 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三、进修方法1. 请学生尝试背诵这三首古诗词,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这三首古诗词,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 指挥学生欣赏其他古诗词作品,扩大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范围。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词进行解读和分享,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指挥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力和想象力。

3. 组织学生参与古诗词朗诵比赛或文学讲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五、教室总结通过进修《古诗词三首》,学生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六、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背诵并解读《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欣赏和解读,写下自己的解读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活动,要求学生创作一首古诗词,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课题:《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也是经典课文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首古代诗词,分别是《登鹳雀楼》、《望海潮》和《临江仙·送钱穆父》。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旨在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理解每首诗词的含义和背景故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韵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词的美。

重难点分析:重点:学习掌握每首诗词的意境和音韵。

难点:理解每首诗词的抒情情感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古装电视剧片段,引出学习古代诗词的话题。

让学生分享对古代诗词的印象和感受。

二、预习【10分钟】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上的三首古诗词《登鹳雀楼》、《望海潮》和《临江仙·送钱穆父》,并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课前预习表上。

三、学习【30分钟】1. 分组朗读《登鹳雀楼》。

让学生分组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鼓励他们运用音韵、节奏等手段表达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导读《望海潮》。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望海潮》的诗题和诗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望海潮”是什么意思?诗人通过观察海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听音乐欣赏《临江仙·送钱穆父》。

播放《临江仙·送钱穆父》的音乐,让学生静心聆听。

然后,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就每首诗的意境、抒情情感和背景故事展开讨论。

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四、巩固【20分钟】1. 朗读比赛。

学生结合自己对每首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读。

可以由全班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和最佳解读者。

2. 诗词填词。

根据教师提供的诗句,学生进行填词,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使填入的词和诗句的意境相符合。

五、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可自行选择并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古代诗词,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诵读。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1.认识 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篱落、蜻蜓、茅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句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童年生活的乐趣。

重难点:1.能够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及童年的乐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一、课题详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指一年四季。

“田园”指农家的田园生活。

“杂兴”即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代表作品,共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

本课选取了其中描写初夏农村自然景色的一首。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为作者留宿新市徐公店时所作。

新市,在今湖南省攸北县。

诗题暗示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即居住在农村。

本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从作者充满灵气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受那遥远的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及他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二、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

与陆游、杨万里和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

著有《石湖词》《吴船录》《四时田园杂兴》等。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疾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

其中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

《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品味古诗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1)领会古诗中的意境和含蓄的表达。

(2)对比三首古诗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批注法:在阅读古诗时,对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比较法:对比三首古诗,分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情感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传达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三首古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之间互相听读,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主理解每首古诗的意思。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完善对诗意的理解。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和指导。

(四)体会情感1、思考每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3、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

(五)分析写作手法1、观察三首古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叙事等来表达情感的?(六)拓展延伸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改写成一篇短文。

2、收集其他与这三首古诗主题相关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七)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三首古诗?2、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古诗的诗意和情感?3、对于古诗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八)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通过合作交流,明确诗意,拓展提升了学生们对于诗歌的学习和理解。
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寒食
风景飞花东风御柳斜
风俗日暮传蜡烛五侯家家家禁火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
叠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
十五夜望月中秋节望月怀远
思亲之情
教后反思
1、从传统习俗导入,让学生明白学习要点。
2、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和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的任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小学语文课时导学案《古诗三首》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
第一单元
课时
第3课
设计者
学习任务
收集古代的民风民俗
学习目标
1、会写“侯、章”等 7 个生字,会认“擢、札”等 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学生能体会传统习俗。
4、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学习《寒食》、《十五夜望月》
(1)知诗人、解诗题。
(2)明诗意、绘诗景。
(3)品诗境、悟诗情。
(4)诵古诗、感意境。
学生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借织布来排遣思念的愁苦,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愁苦到了极致。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这两首诗的内容与传统习俗息息相关,展现的是具有特色的民俗画面,内容并不难,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基本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再结合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就更好理解了。但对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加入了背景介绍,可以让学生明白作者创作的意图。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导学单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导学单
(3)指导学生结合诗人的背景资料,说说诗人在“愁”些什么。
(4)指导有感情朗读全诗。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说说词与诗的区别。
(2)诗人在黄沙岭的山路上行走,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朗读两首诗词,图文对照,说说它们分别写了怎样的月夜美景。(完成活动卡)
1.试着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画成四幅画。
2.搜集描写西湖的诗,诵读积累。
1.根据四行诗描写的画面去画,一行诗一幅画。
2.借助网络搜集。
在班级组织一个“诗中有画”的展示活动,展示学生作品。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2.理解诗词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展开想象,感受诗句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词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交流。
(一)《宿建德江》
(1)月夜美景:空旷的原野、孤单的树、比树还低的天空、清澈的江水、倒映在江水里的月亮。
(2)读出了诗人孤独的愁绪,诗中一个“愁”字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结合诗人的背景资料,说说诗人在愁什么。如: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旅途寂寞等等。
(4)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人的愁苦。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读准字音。
2.观察,交流易错点。
德:左窄右宽,右半部中间不要丢掉一横。
稻:右上部是爪字头。
3.跟随教师认真书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导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导学案

3、古诗三首单县开发区实验中学帅秋颖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课文以《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组成。

以民俗、民间故事为主题,讲述了寒食节、中秋节中美好的民间传说和民俗,引导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三首古诗需要有感情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意。

学习目标1.会认“迢迢皎皎纤纤札札脉脉”等叠词。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

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第一课时《寒食》导学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提示单一1.作者简介。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

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主要作品有《宿石邑山中》《同题仙游观》等。

2.自读,读准字音3.解释(不懂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工具书来理解)。

春城:御柳:汉宫:传蜡烛:五侯:4.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二、合作探究预习提示单二1.看看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2.简要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思考:处处“飞花”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柳”呢?3.解释“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思考:汉宫这里指什么?“轻烟散入”四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学习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资料链接】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

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结构;2. 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将进修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分别是《静夜思》、《将进酒》和《春江花月夜》。

通过分析这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形式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可以用一些图片或音乐来营建古典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古诗词的认识和感受,为接下来的进修做铺垫。

第二步:进修《静夜思》1. 让学生朗读《静夜思》,感受其中的静谧和思索;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来表达心里的孤独和思念;3. 诠释古诗词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进修《将进酒》1. 让学生朗读《将进酒》,感受其中的豪迈和豪情;2. 分析诗中的喝酒场景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喝酒来表达对人生的豁达和豪放;3.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人生几何”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义,让他们体会诗人的人生哲学。

第四步:进修《春江花月夜》1. 让学生朗读《春江花月夜》,感受其中的唯美和浪漫;2. 分析诗中的春江花月景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心里的设想和情感;3.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义,让他们感受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第五步:总结反思让学生整理进修笔记,总结三首古诗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思考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讨论和交流。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首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2. 指挥学生欣赏更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3.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或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古诗词,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学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2.明白词题、长短句、上下阕。
3.分男女同学读,女同学 读上阕,男同学读下阕。
1.教师可出示示例让学生对比,并从中发现词的特点。
2.总结古诗和词的区别,可以用上简单的概括性语言。
三、识字解词(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读准“杂、剥”的读音。 (2)引导学生交流书写要点。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 说给同学听听。
5.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句。
1.引导学生了解“新市”是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2.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学要求。
3.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前一首古诗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诗意诗情以后,再指导内化。
4.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理解诗句的意思时,要引导学生读诗句,再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
4.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 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
5.配乐读诗。
6.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组内交流:
(1)读准诗题中“宿”和 “徐”的读音。
(2)交流诗题的意思“宿” 就是住宿;“店”就是住宿 的客店。“徐公”指一位 姓徐的人。
指导读准“杂”和“兴”的读
读好题目,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兴”在本课读
xìnɡ。
理解课题时可渗透学生:“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ìng,“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
二、明大意(用时:10分钟)
1.自读古诗,读准音,读通诗句。
2.引导学生交流:
(1)交流识记生字、新词。
课前准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这些方法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课前学习任务】1.读《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古诗,查找相关资料。

2.读了两首古诗,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读了《宿建德江》一诗我想问:读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我想问:【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展开想象,描绘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请你在头脑中想象一幅画面。

2.把你想象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

学习任务二:背诵《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梳理诗句中所呈现的画面。

2.借助画面进行背诵。

【学习资源】推荐山水田园诗的优秀诗作,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作业设计】一、梳理学习古诗的方法。

1.回顾课堂上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试着用气泡图进行梳理。

二、制作一幅诗配画。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请你在头脑中想象一幅画面。

2.把你想象的画面画下来,并在画面中工整地书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意,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情境。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任务】1.正确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词和词人辛弃疾。

3.读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展开想象,描绘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边读边圈出相关词语。

2.用列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看到听到闻到学习任务二:梳理《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学学案)《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小学学案)《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3 古诗词三首黄昏,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看到了空旷的原野,天空比树还要低。

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里,离我很近。

预设点拨三: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①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他身处异乡。

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烟渚)(日暮) ②“日暮〞是日落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等)设问导学〔三〕抓字眼,明诗意方法提示:1.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同桌互说。

设问导学〔三〕多诵读,悟诗情方法提示:1. 四人小组采用喜欢的方式诵读,熟读成诵。

2.交流诗人所表达感情。

〔1〕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即打翻的墨汁,形象逼真。

〔2〕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3〕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预设点拨三:诗人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牛郎的愁苦心情, 抒发了自己愁苦之情和别离之感。

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

突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静得好似蓝天。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三、达标检测检测内容认真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答复下列问题。

(1)诗中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小组内检测,汇报2.同桌互说。

设问导学〔三〕多诵读,悟诗情方法提示:1. 四人小组采用喜欢的方式诵读,熟读成诵。

2.交流诗人所表达感情。

社:社庙。

溪桥:溪上的小桥。

预设点拨三: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

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似在说着丰收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亡赖”的“亡”,应读作“wú”,“亡赖”的意思是“无赖”,在这里指“顽皮、淘气”。()
3、《牧童》一诗中,“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四、阅读《清平乐·村居》,根据意思写出词中字词。
1、老翁、老妇。()2、“亡赖”,指顽皮、淘气。()3、互相逗趣、取乐。()4、茅屋的屋檐。()5、南方的方言。()6、船桨。()怪不得。()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古诗词三首》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五组名:姓名:创作:王亚娟审核:____使用时间:_______
问题导读(内容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思想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
一、读拼音,写词语。
mùtóng suōyīzhēdǎngzuìjiǔmíng mèichútóu bāo lián péng
课型
合作探究解决课
主备教师
王亚娟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星期)
共3课时,第2课时
本期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古诗词大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继续探寻的兴趣。
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师创设情境,巡回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圈划重难点。
合作探究
8
整合学生“问题解决单”上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
创设体验和生成问题情景。
学生充分讨论自主学习后仍存在的疑难问题,理示,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
1、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大胆的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教师下组指导,对学困生进行特别指导。
组长组织,每位组员需参与讨论,积极的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
归纳生成
12
梳理重点问题,明确课后学习任务。
整理问题,进行小结,生成问题。
1、组内生成问题,进行展示。
2、组与组之间解疑答惑。
3、生成问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麟游县西街小学学科导学案
班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2、教师进行激励性、客观性的评价。
创设展示情景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问题进行解读。
2、在同学汇报过程中,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3、汇报完毕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
4、做好记录
录。
总结提升
2
创设拓展与总结情景
教师总结,激发情感,课后完成问题拓展单
1、课文内容回顾,小组讨论收获
2、学生代表谈体会和感受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清平乐(lèyuè)乐(lèyuè)曲乐(lèyuè)趣
剥莲蓬(bōbāo)剥削(bōbāo)剥夺(bōbāo)剥壳(bōbāo)
亡赖(wúwáng)亡羊补牢(wúwáng)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1、“清平乐”是词牌名,起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
导学准备
问题解决单
主要学习过程
教案
环节
时间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修改或补充
创设情景
呈现问题
5
引入课题──深究诗词。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2、目标呈现
(1)复习诗词题意,诗人简况。
(2)诵读诗词比赛。
1、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感悟古代儿童生活乐趣,激发探究兴趣。
自主
学习
5
针对“解决单”上的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五、抄写三首古诗词。
自我评价:______组长评价:_______家长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
《古诗词三首》综合解决训练—评价单
班级:五组名:姓名:创作:王亚娟审核:使用时间:
自我评价:______学科长评价:_______组长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
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自主
预习
7
引导学生深入预习文本知识(读,划,写出收获及困惑)
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对预习不到位的知识进行再预习。
1、熟读三首诗词,了解其背景。
2、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
3、了解大意,体会情境。
展示评价
8
小组展示本组预习中的收获
教师组织引导
班上展示学习收获
小组
讨论
10
讨论预习中的困惑及导读单中的疑难问题。
麟游县西街小学学科导学案
班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课型
自主预习生成课
主备教师
王亚娟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星期)
共2课时,第1课时
本期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等词语.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有感情地背诵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词的意思。
2、针对预习情况发现问题。
导学准备
问题导读评价单
主要学习过程
教案
环节
时间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
学生行为
修改或补充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3
1、谈话:童年是美好的,天真烂漫的,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2、出示课题.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课前谈话,引导学生愉快进入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