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浅析

合集下载

浅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浅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除了诸葛亮、关羽、曹操之外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作为“明君”来塑造的。

那么,《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呢?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又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与愿望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刘备这一人物形象。

1仁德待民诚心待士1.1 仁德待民汉末天下动荡,野心家们与实力派们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混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些自树旗帜的豪杰凭借什么让天下百姓志士归顺呢?刘备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仁德待民,与那些暴虐嗜杀的军阀判然有别,因而争取到了人心。

让人们在各地军阀混战中似乎见到了一线生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刘备领平原相时,子孙民刘平不服,派刺客去刺杀他,“客不忍刺,语之而去。

其得人心如此。

”在他于荆州依附刘表期间,“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刘备败走樊城时,成千上万的百姓扶老携幼,随他一起撤退,一同渡江。

有人劝他甩掉难民轻装逃走,他始终不肯,他说:“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吾何生哉!”,在这样生死存亡之机,哪怕有生命危险也不愿抛弃百姓,在历代开国君主中实不多见。

孟子认为,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刘备深知“成大业必先施仁德”的道理,正是坐了仁德的大船,刘备才能舟行水上,顺风远航。

刘备是一个“爱民惜物”的怀有救民于水火并心存大志的人,一个仁德的开明君主。

他当新野牧不久,就造福于民,新野之民就歌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进入西川后得以建立基业,真是“信以成之”。

言必行,引必果,取信于民,这正是刘备让天下子民归顺自己的真正原因。

到了西川,他的军队对老百姓秋毫不犯,受到焚香礼拜的礼遇,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百姓“丰足”,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受到人们的普遍爱戴。

当他被吕布打败,匹马逃难时,“但到处,(村民)闻刘豫州,皆跪进粗食”,这正是对他仁德爱民的最好报答呀!1.2 诚心待士刘备爱民,更深知人才对自己成就大业的重要性,怎样才能让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聚在自己的身边呢?当然是刘备的诚心和义气打动了他们。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

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英雄人物的奋斗和智慧为主线,展现了那个时代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三国演义中,众多的英雄人物各展其威,各具特色,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之作。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进行探讨。

1.刘备:忠诚仁义之君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备受称赞的君主之一。

刘备具备胸怀大志的特质,在困苦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仁义和公正。

他对待部下和百姓都非常慈爱,常听取臣下的意见,从不独断专行。

他不断努力寻找机会,艰苦求索,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建立了蜀汉。

刘备的这种仁爱和理智的领导风格,使得他在三国演义中成为了道德典范和受人景仰的英雄。

2.关羽:忠诚义气之将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位传奇英雄。

他的勇猛和忠诚是他的特点。

他一心要效忠于刘备,始终不渝地跟随刘备,无论在战场上还是生活中,他都是刘备的得力助手。

他有着盖世无敌的武艺,从未败于敌手。

关羽的义气和信念使得他赢得了人们的钦佩和尊重。

3.张飞:骁勇善战之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个骁勇善战的角色。

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

他敢于正义,善于奋战。

他在战场上多次表现出非凡的武艺和战略眼光。

张飞对刘备忠诚,百折不挠,维护着了蜀汉的利益。

他的形象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4.赵云:青龙偃月之将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是独具特色的英雄形象之一。

他的武艺高超,勇猛无敌,被称为"龙的传人"。

他才智过人,懂得利用战略和战术,在战场上取得了许多胜利。

赵云忠诚于诸葛亮,以及自己所效忠的蜀汉,他的英勇和聪明使得他成为三国演义中备受称赞的英雄人物。

5.诸葛亮:智勇双全之谋士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谋士之一。

他深思熟虑,智慧过人,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

他以其出色的智谋赢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

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成为一个忠诚而智慧的英雄角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谦虚仁爱的君主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谦虚仁爱的君主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谦虚仁爱的君主形象三国演义是一部广为人知的经典小说,其中的刘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被描绘成一个谦虚仁爱的君主,备受人们的赞扬。

刘备不仅在政治上具备出色的才能,还在个人品质和领导风格方面展现出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刘备的谦虚为人所称赞。

他出身贫寒,并在身世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却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功。

相反,他总是以谦逊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

无论是与贤才交流还是与下属沟通,刘备总是关心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他们的意见视为宝贵的财富。

他从不自以为是,而是常常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刘备的谦虚精神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其次,刘备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仁爱品质。

他对待部下和百姓始终保持着善良、慈爱的态度。

一方面,他关心他的将士,始终将他们的死活视为己任。

在战争中,刘备带领他的军队四处征战,永远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从不畏惧艰难险阻。

另一方面,他对待人民的慈爱也是有目共睹。

刘备以他的仁慈心态对待百姓,重视人民的生活,并尽力为他们创造好的生活条件。

他的仁爱品质赢得了无数人的爱戴,也让他的国家成为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

刘备不仅仅在个人品质上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他的领导风格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位君主,他充分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治国才能。

他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和容人。

无论是自己的亲信还是其他有能力的人,刘备都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才能,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发挥到极致。

他尊重各类人才,甚至从敌对势力中挖掘潜力,并提拔他们为自己所用。

刘备的智慧、胆识和魄力使他成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

总之,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他的谦虚和仁爱让人们对他肃然起敬,他的领导风格和卓越的才华使人们对他的统治充满信心。

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偶像,刘备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君主,更是一个充满人性与善意的领袖。

他让人们相信,在战争和政治的阴暗角落中,仍然存在着积极向上和秉持正道的力量。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谦虚仁爱的君主形象将会继续影响人们,并成为我们心中那个伟大人物的代表。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形象剖析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形象剖析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形象剖析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是一个具有仁德之心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

刘备的形象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塑造。

首先,刘备的仁德之心是他形象的核心特点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描述为一个有着宽广胸怀的君主。

他经常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人民,并对待敌对势力态度宽容。

举一个例子,当他在蜀地建立政权时,他努力为百姓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富饶的环境,使他们受益匪浅。

刘备也非常重视人才,并相信人才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他广招贤士,如诸葛亮、刘禅等,以助其治国安邦。

这些特点使刘备成为了一个备受崇敬的君主形象。

其次,刘备在军事战略上展现了智勇双全的一面。

刘备善于伪装和筹谋,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制定出独特而精确的战略。

他曾隐藏实力、妙用计谋,使敌对势力难以捉摸。

例如,在诸葛亮的智谋引导下,刘备成功消除了东吴的威胁,并最终夺取了蜀地的统治权。

同时,刘备也展现了出色的军事能力和勇气。

他在战场上亲自率领将士,与敌军浴血奋战,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些精彩而动人的战斗场面展示了刘备作为将领的形象。

与刘备形影不离的还有关羽和张飞,他们三人通常被称为“桃园三结义”。

关羽,字云长,是刘备忠诚而勇敢的剑术师兄。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形象。

他一心一意跟随刘备,忠诚无比。

即使在困境中,关羽也没有背叛。

他象征着义勇和兄弟情谊,是整个故事中最具有令人钦佩的英雄形象之一。

张飞,字益德,是刘备的嫂兄,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物。

尽管他的脾气让人们望而却步,但他的勇敢和战斗力使人们对他心生敬佩。

张飞不怕困难和危险,总是勇往直前,是一个真正的战士形象。

他的形象鲜明而生动,给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戏剧性。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

刘备作为一位重仁厚之君、智勇双全之将领,关羽作为一位忠诚无比的剑术师兄,张飞作为一个勇猛无畏的战士,这些形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简单评价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简单评价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简单评价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塑造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人物简单的评价。

1. 刘备: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刘备被塑造成一个英明果敢、仁义善良的形象。

他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一颗赤子之心,能够得到不少人的尊敬和信任。

2. 关羽:刘备手下的大将之一,被称为“美髯公”。

关羽忠诚勇猛,善于用兵,是刘备的得力助手。

他死后,被尊为“武圣”。

3. 张飞:刘备手下的另一位大将,身材高大,力大无比,嗓门也很大。

张飞勇猛善战,但有时也因为性格过于暴躁而犯错。

4. 曹操:三国演义中的反派角色,但也是一位极具政治才能的人物。

曹操精通军事和政治,有着强烈的野心和独裁倾向,但也有一定的仁爱之心。

5. 孙权:东吴的开国皇帝,是一位多才多艺、威仪非凡的人物。

孙权善于用人,但有时也会陷入怀疑和犹豫之中。

6. 赵云:刘备手下的虎将,因其忠诚勇猛、善于用兵而备受赞誉。

赵云是一位人格高尚、情感深沉的人物,备受人们喜爱。

以上是对一些主要人物的简单评价,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精彩人物值得一提。

- 1 -。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如何表现出高尚品质的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如何表现出高尚品质的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如何表现出高尚品质的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和英雄人物,展现了许多高尚品质。

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无畏与勇气,还在为人处世方面展示了仁爱、忠诚和谦逊的特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如何展现高尚品质。

首先,刘备展现了仁爱的品质。

他对待他人宽容而且具备同情心,尤其是对待弱者和贫苦之人。

在关羽被困的时候,刘备不顾一切地冒险前往救援,展现了他对义兄的深厚感情。

与此同时,他也表现出广泛的仁爱之心,对待朝廷官员、手下将士、百姓都是平等和温和的。

刘备在关银屏病重时更是成全了她与诸葛亮的姻缘,显示出他宽容的爱心。

其次,刘备还展现出了忠诚的品质。

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对天下百姓负有责任感。

与张杰密约刘备为君时,他发誓决不背离国家利益,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

他在长坂坡血战时也展现了对部下的关心和尊重,他亲自护送刘禅等人,尽心尽力地确保他们的安全。

在徐州之战中,面对曹操的诱降,刘备坚决选择了忠诚于袁术,并维护了自己的信念。

这些例子都显示了刘备忠诚于国家和部下的品质。

此外,刘备还以谦逊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身处势弱的局面,刘备仍保持谦逊低调。

在与关羽会面时,他一直把自己称为“弟兄”,而不是试图夺取关羽的忠诚。

此外,他在面对有才能的人时总会以谦虚认错的姿态来获得合作和支持,例如对待诸葛亮。

即使在夺取荆州之后,他仍然保持了与刘表并肩合作的态度,显示出他的谦逊和无私。

总体而言,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通过他的言行和个人品质展现了高尚的形象。

他的仁爱、忠诚和谦逊使他成为众人景仰的领袖。

刘备在困境中从不放弃,坚守信仰,始终为他的家族、朝廷和人民的利益而战斗。

他的表现激励了无数读者,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通过刘备的事迹,我们可以得出启示: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向刘备学习他的高尚品质。

我们可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关心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忠诚和信仰,始终为正义事业奋斗。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以下将分析部分主要人物形象。

1. 刘备:刘备是小说中最具仁义之君的形象之一。

他出身名门望族,为人宽厚仁义,富有气度和魄力。

刘备的仁政理念对形塑了他的人品形象。

他信奉孔子的仁爱之道,为人淳朴友善,广纳人才,以安抚民心。

他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够实施军事和政治策略,使蜀国取得一系列胜利。

刘备的形象代表着道德高尚的君主形象,备受人民景仰和爱戴。

2.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被塑造成一个正直勇敢而又忠诚的武将形象。

他是忠义之人的代言人,对朋友和家人有着至高无上的忠诚。

他以忠义立名于世,声名远播。

小说中塑造了关羽威武的形象,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而且为人宽厚仁义,深受百姓爱戴。

3.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义兄,形象粗豪而又英勇。

他以其威猛的形象而闻名,勇猛无畏,嗓门大震。

虽然他性格暴躁,但他有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张飞善于驱使士兵,作战勇猛,是刘备亲信将领和得力助手。

4. 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被塑造成一个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崇尚法治,强权政治,对待敌人毫不留情,一方面他残暴,一方面他又具有仁爱之心。

小说中展现的曹操矛盾复杂的形象使人们对他评价褒贬不一。

5.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立者和首领,也是三国中地位较高的人物之一。

孙权机智过人,善于经营政局,并通过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在政治上展现出出色的智慧。

他形象高大雄伟,显示出一国之君的豪气和气度。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他们以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展现出了各自的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些形象不仅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也是中国人民心中崇高的人物典范。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三国时期的刘备形象分析

三国时期的刘备形象分析

三国时期的刘备形象分析刘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领袖,他在三国时期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谋略成为了众人的关注焦点。

刘备的形象被历史和文学赋予了多种含义和诠释,他被称为仁慈、温和、诚实、忠诚和敬畏上天的人,也被透视出其野心、自私和缺乏魄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刘备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更好地理解这位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深入了解他所代表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范。

第一,刘备的“仁慈”和“温和”形象刘备的“仁慈”和“温和”形象在历史和文学中被广泛传颂。

这一形象主要是由后世的文人所塑造的。

据《三国演义》所描述,刘备在长坂坡大败曹军后,表现出了对俘虏军士的宽容和慈悲,这种表现让人们认为他是一个有大度的人。

从他为关羽送行的态度,也能得到这样的证实。

他可以既恭维关羽,也提醒他注意他的步骤,厚颜无耻地请求他的帮助。

刘备的“仁慈”和“温和”的形象,也可以在他统治蜀地的时候,表现出历史真容。

他对民众时常建立安居若素的招安政策,这种政策让他受到了蜀地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刘备在领导高平陵起义的时候,也表现出了大度的胸怀和仁慈的精神,他采取了和平谈判的方式,为士兵们争取到和平归顺的条件。

这些行动表现出了刘备身为一个有圣人之风的领袖的品质和精神。

第二,刘备的“诚实”和“忠诚”形象刘备的“诚实”和“忠诚”形象也是被历史和文学广泛所传颂的。

他在向诸葛亮求贤若渴的时候,曾经三顾茅庐,这种“忠诚”态度备受人们的赞扬。

刘备对有功的将领时刻抱着感谢之情,这也表现出他的“诚实程度”。

在重要的政治决策方面,他也坦诚地公开向群众透露自己的思想、信仰和政治观点。

例如,在苍月山祭白虎观时,他公开宣布自己的理念和对天人之道的信仰,让群众对他更加信任和敬爱。

第三,刘备的野心和自私尽管刘备被塑造为一个仁慈、温和、忠诚和真诚的形象,但他在历史上也被看做是一个野心勃勃、自私自利的人。

他在与袁绍和曹操的争斗中,主要是出于自身的野心和政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他时常会不惜牺牲他人的安全,以达成他自己的目标。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分析中国的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所表达的是“拥刘反曹”的主题思想,通过故事情节将晋唐时期中国民众阶层的价值观、伦理观和历史观体现出来。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立场突出,以刘备为正面角色颂扬其为“仁君”,刘备的言行举止中都渗透着“仁义”。

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劉备形象是多面性的,《三国志》中大量有关刘备的素材经过删减之后,使得刘备的正面化形象更为突出,满足了众多读者的需求。

刘备本是“枭雄”,在《三国演义》被塑造为“仁君”的形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仁德爱民”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仁德爱民”的形象,突出刘备是一个备受民众爱戴的仁君,“刘玄德携民渡江”中就将刘备如何“仁德爱民”刻画出来。

当曹操的部队已经临近樊城的时候,诸葛亮让刘备快速地撤离樊城,但是,刘备不忍心离开百姓,就对诸葛亮说:这里的百姓已经相随已久,实在是不忍心舍弃。

这里的百姓也说,我们愿意随着去,死也是无憾的。

罗贯中这样描绘就是借助百姓的言行举止对刘备的形象进行塑造,使得刘备“仁德爱民”的形象被烘托出来。

在《三国演义》的三十六回,曹操为了得到徐庶,知道徐庶是个孝子,就将其母亲胁持。

情急之下,徐庶只能到曹操这边来。

刘备是满心的不舍。

当时,孙乾建议刘备将徐庶留下,如果曹操将徐庶的母亲杀了,徐庶就必然会与曹操为敌,对刘备也会更加死心塌地了。

对此,刘备拒绝了,说,让曹操杀了徐庶的母亲,我用她的儿子,这是不仁道的。

留下徐庶而不让他去,不可以这么做。

我宁可死去,也不会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情。

罗贯中用孙乾的谏言将刘备的仁德形象衬托出来。

二、《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义重如山”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的整篇小说中都贯穿着“义”。

第一回“桃园三结义”中,就将“义”突出出来。

刘备是皇叔,帝王血统,身份尊贵,但是在行为举止方面都更为有情有义,对人际之间的情感看得非常重要。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就表现了刘备对兄弟的情义是非常看重的。

三国演义的英雄形象解读

三国演义的英雄形象解读

三国演义的英雄形象解读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罗贯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形象丰满而传奇,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进行解读,探讨他们的特点和价值。

一、刘备——仁德之君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仁义和仁德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汉室宗亲,刘备始终牢记自己的家族使命,努力恢复汉室的疆土。

他虽然身处乱世,但从不背离自己的仁义之心,无论是对待部下还是对待敌人,他总是以仁爱和宽容的态度对待。

他与关羽、张飞等人的深厚兄弟情谊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刘备的仁德形象在演绎了中国古代的君子之风,也给人们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标杆。

二、关羽——武艺之神关羽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知名的英雄之一,他以其非凡的武艺和忠诚的精神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楷模。

关羽的形象在民间流传甚广,他的忠诚、勇敢和义气成为了对后世英雄的标志。

他为了曹操效力时表现出的忠诚和义气使他在历史上享有盛誉。

关羽死后,民间将他奉为武艺之神,纷纷祭祀他,流传下了关公文化。

关羽的形象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

三、张飞——热血之勇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他以其雷霆万钧的热血和勇猛无畏的形象深入人心。

张飞出生贫寒,但他的勇猛和坚韧却成为他在战场上的杀敌利器。

他的咆哮能够震慑敌军,他的猛勇让敌人闻风丧胆。

虽然他性格暴躁,但他的忠诚和义气依然感染着人们。

张飞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充满热血和豪情的一面,鲜明地表达了人们对英勇的向往和崇拜。

四、曹操——智勇之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他以其出色的智勇和政治手腕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

曹操有过改变历史格局的野心和勇气,同时他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声名和影响力使得他可以招纳许多才士为其效力,他的统治也为那个时代带来了一丝稳定。

但他也因一些暴行和残暴的举止而受到指责。

三国演义之刘备的仁义

三国演义之刘备的仁义

三国演义之刘备的仁义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他以仁义之道为准则,深受人们的敬仰与喜爱。

本文将从刘备的仁义品质、在政治军事中的体现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刘备的仁义品质刘备一贯以仁义为准则,他心怀天下百姓,心系社稷安危,体现出了伟大的仁义品质。

首先,他待人宽容和善,从不计较过往恩怨,愿意给予人们第二次的机会。

例如,当他与张杰不和时,张杰曾欲杀害刘备,但刘备原谅了张杰,并与之结为兄弟,最终张杰为刘备效力,出力甚多。

这种宽容和善良的品质使得刘备不仅赢得了张杰的忠诚,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心。

其次,刘备关心民生,对待百姓极为慈爱。

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改善人们的生活。

此外,在与他人合作时,他也总是真诚坦率、守信用,不会为了私利而做出不光彩的事情。

刘备的这种仁义品质使得他在江山动荡的年代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二、刘备在政治军事中的体现刘备的仁义品质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上,在政治军事方面同样有着明显的体现。

首先,在三国纷争的时代背景下,刘备始终追求的是天下大同、疆土安定。

他积极寻求与其他诸侯的合作,以共同对抗外族侵略、消除战乱。

此外,他还着重发展教育、修复城市、恢复农业等方面,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在军事方面,刘备一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善于用人。

他聪明睿智,能够看出别人的才能,并给予他们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无论是关羽、张飞这样的武将,还是诸葛亮、庞统这样的谋士,他都能够善于运用,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善于用人的能力,不仅彰显了刘备的智慧,也让他的政权得以稳固。

三、刘备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刘备的仁义品质使得他与众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他与关羽、张飞结为了生死兄弟,彼此忠诚而无怨无悔;他与诸葛亮、庞统形成了默契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实现治国理政的目标而努力。

刘备以自己的仁义和宽容,建立了信任和团结,使得他可以凝聚各方力量,在战争与政治中取得重要胜利。

刘备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的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分析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中对刘备的评语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三国演义》中对刘备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延续了这种。

“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刘备对百姓、兄弟之仁;刘备的君臣、父子之义;刘备对贤士的礼待;刘备对部下的信任。

一、刘备对百姓、兄弟之仁在刘备的形象塑造中,一个完美君主的形象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的心中,小到宽以待人,大到施以仁政。

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对天下,对百姓的仁义表达在战争发生时对百姓的态度。

曹操攻打刘备时,刘备没有单独带着部属私下逃亡,心中惦记的依旧是全城百姓。

虽然老弱妇孺对刘备的军队来说是个负担,但刘备并没有舍弃,而是先救百姓及后方的各官家眷。

小说中对“刘备携民渡江”的情节是这样描写的:先使云长往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曰:“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

”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

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

闻者莫不痛哭。

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

玄德急令云长催船渡之,方才上马。

这一情节的描写可以说将刘备爱民的形象提升到了最高点。

刘备看到百姓因自己而受苦的场景悲哀到想要投江自尽,反观曹操接收荆州城后赶尽杀绝、残害百姓的无耻行径,两相比照更凸显出了刘备对百姓仁德宽厚的仁君形象。

小说中,刘备在徐州第一次接受了战败的吕布。

刘备虽然知道吕布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但也知道他是走投无路,只能投降于自己。

尽管刘备深知收留吕布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但出于对吕布的仁慈和怜悯,他还是收留了吕布。

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这时,曹操又制定了一个计划,要迫使刘备进攻袁术。

刘备把徐州托付给张飞,并明确指示张飞不要喝酒,不要打骂军士,而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三国演义刘备关羽张飞的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刘备关羽张飞的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刘备关羽张飞的英雄形象刘备、关羽和张飞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和景仰的英雄人物。

他们以其坚定的信念,勇敢无畏的行动和高尚的品德塑造了三国演义中深具影响力的英雄形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刘备、关羽和张飞在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

一、刘备的英雄形象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他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崇拜。

首先,刘备具有仁德和宽厚的品德。

他心系百姓,善待士兵,常常体恤民众的疾苦,力图为百姓谋福利。

刘备还以谦逊和善良著称,与他人和睦相处,不轻易争斗争权。

其次,刘备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

他在战争中,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善于协调各方势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谋与胆识,使得自己的势力一次次壮大。

这些优点使刘备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和楷模。

二、关羽的英雄形象关羽是刘备的忠实战友,凭借其卓越的武艺和坚守原则的信念,塑造了一个威猛且充满正义感的英雄形象。

首先,关羽具备勇敢无畏的英雄气质。

他在战斗中的勇猛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令人震撼,无论面对多么危险的局面,他都能坚定地冲锋在前,保卫自己的兄弟和国家。

其次,关羽有着坚守原则的信念。

他对忠诚和义气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信念,始终忠于刘备,义不容辞。

这些特质使得关羽成为了三国演义中最具有英雄色彩的形象之一。

三、张飞的英雄形象张飞是刘备的另一位重要战友,他以其威猛的形象和勇猛的战斗方式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首先,张飞具有强悍的战斗力和精湛的武艺。

他的独特八十二斤矛和虎豹骑使他在战场上威风凛凛,几乎无人可敌。

其次,张飞是一个有着强烈正义感的人。

他对于农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感受,并积极参与到解决百姓问题的行动中去。

他的坚定和正直使得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不可忽视的英雄形象。

总结起来,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英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展现了仁义勇毅、忠诚正直的品质,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楷模。

他们的形象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塑造,更是历史上真实的英雄形象。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人们追求正义、勇敢无畏、追求卓越,也为后人树立了伟大的榜样。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刘备。

刘备是一个极具仁德与抱负的君主形象。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为人宽厚善良。

他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广为流传,充分展现了他对贤才的敬重与渴望。

在困境中,刘备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他善于团结人心,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忠诚的追随者。

他也有优柔寡断的一面,例如在关羽被害后,不顾群臣劝阻,执意伐吴,最终导致夷陵之战的惨败,使蜀汉元气大伤。

诸葛亮。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他足智多谋,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为刘备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规划。

在军事上,他善于用兵,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事迹令人惊叹。

在治理国家方面,他鞠躬尽瘁,事必躬亲,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忠诚无比,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他一心辅佐刘禅,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多次北伐中原,虽最终未能成功,但他的忠诚和智慧永远被后人敬仰。

他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也导致自己过于劳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健康和蜀汉人才的培养。

曹操。

关羽。

关羽是忠义的象征。

他武艺高强,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事迹彰显了他非凡的武艺。

他对刘备忠心耿耿,曹操对他厚待有加,但他仍不为所动,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回到刘备身边。

他重义气,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展现了他知恩图报的一面。

他也有骄傲自负的缺点,在镇守荆州时,轻视东吴,最终导致荆州失守,自己也兵败被杀。

张飞。

张飞勇猛无比,长坂坡当阳桥一声怒吼,吓退曹操百万大军,是一员虎将。

他性格直爽,嫉恶如仇,但脾气暴躁。

他对待士兵非常严厉,常常因为小事鞭打士卒,这也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在刘备的创业过程中,始终追随左右,立下了赫赫战功。

孙权。

孙权是一位有领导才能的君主。

他年少继承父兄之业,善于用人,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各尽其能。

他审时度势,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联军,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外交上,他能灵活应对,时而联刘抗曹,时而向曹魏称臣。

但他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东吴内部出现纷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吴的实力。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绘三国时期诸侯之间的争斗和人物的英勇豪杰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并探讨他们的性格与剧情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刘备——仁德之君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他所展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是仁德。

他宽宏大量,待人宽厚,充满仁爱之心。

在成为孤儿后,他抛弃个人恩怨,始终坚持以民众利益为先,致力于推动社会的繁荣和统一。

刘备的仁德之举赢得了很多人的拥护和支持,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都为他出谋划策、协助他治理天下。

正是因为他的仁德之举,使他成为了人们信仰的代表,也成为了后来称帝建立蜀国的基石。

二、关羽——武勇忠诚之将关羽作为刘备的亲信战将,他的性格特点是武勇忠诚。

他以一身威猛的力量和对主公的绝对忠诚,赢得了无数战胜敌人的胜利。

同时,关羽也是一个正直和尚武的人,他坚守信义,对朋友和敌人都抱着忠诚的态度。

尤其是在曹操追杀刘备时,关羽坚守诺言,不顾曹操求和的请求,义无反顾地选择守护刘备,最终使得刘备成功逃脱。

这种忠诚和武勇的性格特点使得关羽成为后来的民间英雄,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三、曹操——权谋雄才之人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性格特点是权谋雄才,他以出色的智谋和计谋赢得了无数战役的胜利。

曹操富于军事才华,善于运筹帷幄,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然而,曹操也有着一些负面性格特点,他的阴谋手段和残暴行径屡屡暴露出他的私心和野心。

他通过不择手段的手段实现个人的权力扩张,对手下部下严苛处罚,这也导致他无法获得人们的真正尊重和拥戴。

曹操这种权谋雄才的性格特点在《三国演义》中与其与刘备等人之间的角力和争斗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赵云——忠诚勇猛之将赵云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性格特点是忠诚勇猛。

赵云是刘备的忠实战将,他以勇敢和英勇的行动获得了无数胜利,他的表现令人赞叹不已。

在长坂坡的战役中,他单枪匹马冲敌阵,保护刘备顺利撤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刘备和军队的安全。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特点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特点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特点
是什么
导读《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一个备受人们推崇的人物,他的形象特点可。

草根大学生活网百科专栏,提供全方位全领域的生活知识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一个备受人们推崇的人物,他的形象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刘备是一个仁义之君,他一直以来都是以仁义和人情为重。

他在桃园结义时就立下了三个誓言,即“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些誓言凸显了他的仁义之心,也表现了他对朋友之间的忠诚和友谊的重视。

其次,刘备是一个有远见的战略家。

他曾经说过,“吾观夫诸葛之谋,方深智远,未有出吾之右者也。

”这句话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也表现了他自己的战略眼光。

刘备在征战中也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的战略谋略和军事决策常常能够化解敌军的围攻,赢得胜利。

最后,刘备是一个鼓舞人心的领袖。

他能凝聚人心,聚集力量,让下属为他献身。

在他的竞选中,他常常能够在危急时刻鼓舞军队的士气,使士兵们勇往直前,取得胜利。

他的领导能力也使他成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总的来说,刘备的形象特点是仁义君子、有远见的战略家和能够凝聚人心的领袖。

这些特点使得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备受人们推崇的人物。

三国演义之刘备关羽和张飞解析

三国演义之刘备关羽和张飞解析

三国演义之刘备关羽和张飞解析刘备、关羽和张飞,他们三位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三人组合之一,也被誉为“刘张关联盟”。

他们的形象鲜明,个性迥异,而且在整个故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他们的特点和贡献进行解析。

一、刘备——仁德之主刘备被描述成一个仁德之主,他是刘家宗族的后代,也是汉室宗亲。

他一直秉持着仁义和道德的原则,深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刘备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他对待部下很宽容,让人们愿意跟随他。

他注重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待贤才,如草船借箭中,他用草木之心待待张杰,从而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刘备也是一个具有政治智慧的统治者。

面对各路英雄豪杰的纷争,刘备能够识别并吸纳有才干的人才,如刘备发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并将其招为顾问,从而使得刘备能够在政治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他通过结交关羽和张飞,建立了稳固的联盟关系,三人共同助力刘备成功建立了蜀国,奠定了他对抗曹操的基础。

二、关羽——武艺之神关羽被描绘成一个忠诚勇敢、武艺高强的将领。

他有着深厚的军事才能,善于用兵。

关羽对刘备抱以忠诚之心,甘愿为其效力。

他以武艺之神的称号享誉当世,在许多战役中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

而且他有着非常高的声望和威望,不仅是刘备的得力助手,也是其他大将的尊敬对象。

关羽的忠诚和正直也是他的重要特点。

他曾经在曹操囚禁刘备的时候出使曹营,但因为不愿背叛刘备,拒绝了曹操的高官厚禄。

他寡言少语,但言出必行,尽管与刘备有时产生意见分歧,但始终保持了内心的坚定忠诚。

他最终殒命于麦城,被曹操所斩,展现了忠诚不渝的精神。

三、张飞——猛将之虎张飞被描述为一个粗犷豪放、嗓门嘹亮的猛将之虎。

他是刘备的义弟,一直在向往着英雄的生活。

张飞非常勇猛,披坚执锐,战斗力十分强大。

在赤壁之战中,他率军成功击退了曹操的大军,展现出了他的战斗本领。

张飞也是一个非常直爽的人,他直言不讳,敢于当面批评刘备的决策。

他的性格使得他与关羽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他经常与关羽发生争执,但他们之间的纽带是刘备,他们共同为刘备而战。

三国演义之刘备分析

三国演义之刘备分析

三国演义之刘备分析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蜀汉的开国皇帝,被誉为仁义之主,是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英雄之一。

他在三国演义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现在我们来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智勇才略以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作用。

一、刘备的性格特点刘备具有宽厚仁义的性格特点,他以仁爱之心待人,时刻以民众福祉为念。

他对待部下宽容大度,善于激励他们,并且坚定地信守诺言,以示诚信。

同时,他对待敌人也保持了一定的善意和宽宏大量的态度。

这种宽厚仁义的性格特点使得他得以凝聚力量,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支持。

二、刘备的智勇才略刘备具备出众的智勇才略,他以智取大将之名。

他深谙兵法,懂得善于伺机而动,对战局的变化有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刘备的谋略和智勇使得他能够在困境中抉择和决断,出人意表地取得战局的胜利。

他以智取荆州、草船借箭等一系列策略见长,令人叹为观止。

三、刘备在历史背景下的作用刘备在三国乱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以仁义之心,一度成为中国民众心目中的理想君主。

他通过联合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系列贤才,建立了蜀汉政权,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他在政治上极力推动士人向政府逐步崛起,加强国家治理。

同时,他展现出对待敌对势力的和平主义一面,不断尝试和平疏导,以避免战乱给民众带来的痛苦。

他的种种作为为后代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刘备以其宽厚仁义的性格特点,智勇才略以及历史背景下的重要作用,使得他成为三国演义中值得赞叹的英雄形象。

他的故事和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具有学习价值,也承载了人们对于仁爱和正义的向往。

他的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座精神丰碑。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涌现了众多英雄人物,塑造出了不同类型的英雄形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国演义》中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才华悟性和影响力。

1. 刘备- 性格特点: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仁义之心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正直善良、宽容包容,广交朋友,并以低调和温和的方式对待他人。

刘备的诚信和忍让为他赢得了广泛支持。

- 才华悟性:刘备聪明机智,善于照顾全局利益,并巧妙地运筹帷幄。

在战略上,他善于团结各方势力,在逆境中寻找机会,并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 影响力:刘备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政治手腕赢得了众多的忠实追随者。

他的事业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积极的影响,也使人们看到了一个仁义之君的典范。

2. 关羽- 性格特点:关羽是《三国演义》中最具勇猛威武形象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忠诚正直,气度宏伟,视死如归,被誉为“美髯公”。

- 才华悟性:关羽虽然没有刘备那样出类拔萃的才智,但在战斗中显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

他勇猛善战,在许多战役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并成为刘备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 影响力:关羽以其忠诚、勇敢和正直赢得了广泛的敬仰与尊重。

即便在历史上,关羽也被奉为武神,成为中国文化中不朽的英雄形象。

3. 曹操- 性格特点: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富政治野心和权谋智慧的人物之一。

他机警狡诈,善于权谋,并以严明的纪律管理下属。

- 才华悟性: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在政治和战争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

他通过灵活运用策略,迅速建立了实力强大的魏国。

- 影响力:曹操以其杰出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手段闻名于世。

尽管他口碑并不好,但他塑造了历史上有争议的形象,也成为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结论《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各具特点和影响力。

刘备、关羽和曹操分别展现了仁义、勇猛和权谋智慧等不同类型的英雄形象。

这些英雄人物不仅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浅析[摘要]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宣扬“拥刘反曹”的立场为刘备塑造一个爱民爱才,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的仁君形象,也堪称骁悍有谋的乱世枭雄。

刘备形象不是单一化的,而是立体的、多面的。

《三国演义》对这一人物的描写塑造确有一些不足和可争议之处,但小说中的刘备仍不失为一个比较成功、独具特色的文学形象。

本文将会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德、尊贤、谋略、虚伪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使之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三国演义,刘备,艺术形象《三国演义》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在我国家喻户晓.它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段历史中,政治事件风云变幻,战争场面惊心动魄,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三国演义》在曲折紧张,舒展自如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周瑜等上百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给人印象深刻,其中又以刘备最为突出.本文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德爱民,尊贤礼士,计谋过人以及仁中有伪等性格特点及其成因加以分析论证,旨在进一步了解人物。

一、仁德爱民刘备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宽仁厚德待人,与那些残民以逞、暴虐嗜杀的军阀判然有别,因而争取到了人心。

在《三国演义》中,充分描写和表现了刘备大济天下、仁德爱民的政治情怀。

小说开篇写刘备幼时即有天子之志,“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日:“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时,立誓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兴复汉室。

自桃园三结义至白帝城殒命,刘备为实现大济天下、兴复汉室的理想壮志,始终注重仁德爱民,宽厚待人。

初任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因此,当督邮来到安喜县要淘汰刘备时,五六十个老人一齐到督邮馆驿为刘备苦告求情。

曹操攻打徐州时,公孙瓒应徐州太守陶谦的求助,派刘备带兵解了徐州之围,陶谦让刘备接掌徐州之印,关羽、张飞等都劝他接受,刘备一再推辞,认为这是陷他于不义。

后来刘备遭到严重挫折不得不投奔荆州刘表,受命屯驻新野多年,他以安民为务,“军民皆喜,政治一新”,因而受到新野百姓歌颂:“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化名单福的徐庶刚投奔刘备,曾试探刘备的仁德之心,说刘备所骑“的卢”马妨主,让他将此马先送给意中仇人。

刘备闻言变色斥责徐庶“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

刘备对徐庶坦诚相待,拜他为军师,打败吕旷、曹仁之后,刘备更视徐庶为天下奇才。

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要辞别刘备时,刘备虽然难以割舍,但为顾全其母子之情,允其离去。

刘备拒绝了孙乾所设留住徐庶的计谋,说“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亲送徐庶出城,置酒饯行,挥泪送别。

可见刘备爱才之深又仁义之极。

刘备对同宗刘表父子也表现出大仁大义。

曹操南征荆州,适逢刘表病死,刚刚继位的少子刘琮不战而降诸葛亮建议刘备攻刘琮而夺荆州,刘备垂泪答道“吾兄临危托孤于我,今若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 ”于是决定走樊城以避曹操。

在生死关头,刘备表现出的仁德爱民品德更为感人。

当他由樊城经襄阳向江陵撤退时十几万百姓愿追随他渡江,因而只能日行十余里,曹兵追来,情况危急,众将劝刘备“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竟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以民为本。

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行至当阳,果然被曹操率兵赶上十余万军民顿时大乱。

刘备在张飞保护下且战且走,至天明,身边仅剩百余骑,他不禁大哭道:“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

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这一仗,刘备在军事上虽遭到惨败,但在道义上却赢得了极大胜利。

从此,刘备的“仁德爱民”更加名扬天下,远得人心,近得民望,成为刘备迥别于其他创业之君的最大的政治优势。

因而刘备入川时,其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

”在复杂的斗争中,刘备领略到遵循儒家思想道德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至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正是这“惟贤惟德,可以服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受人敬重的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方霸业。

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亦引此语,可见刘备之仁德有道,已得到历代史家的普遍承认。

[2]二、尊贤礼士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广发檄文,招纳人才。

刘备,流落在民间的“龙子龙孙”,在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认真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批评后,奋起直追,表现尤为突出。

先看"伐树望徐"。

徐庶,作为第一个投到刘备麾下的比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见刘备,便被刘备坦诚相待,拜为军师,委以指挥全军之职。

樊城大战,先后打败吕氏兄弟和曹仁,让徐庶大展鸿图,大出风头.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辞别刘备时,刘备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

’众问何故。

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如此难以割舍,不难看出,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人才的来归。

再看“三顾茅庐”。

作为徐庶,司马徽等人竭力推荐的卧龙——诸葛亮,刘备不惜屈驾,一而再,再而三的亲自登门拜访,以求其出山.初见孔明,刘备见其仰卧在草堂几席上休息,便不顾关,张二人的劝阻,愣是拱立阶下半晌;听罢隆中对策,先是“避席拱手谢,”继而“顿首拜谢”;但闻孔明“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当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及至孔明答应辅佐,又不禁“大喜”。

事实证明,刘备的这一招棋走对了。

诸葛亮出山后,感恩戴德,励精图治,鞠躬尽瘁,为刘蜀集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尊贤礼士的另一面,便是知人之明,用人之长。

如重用诸葛亮、庞统、法正,当然是最好的“知人之明”,对此不必多论;而知人之短,也是了不起的“知人之明”。

比如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深受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却特别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来马谡虽曾在诸葛亮南征时出过“攻心为上”的好主意,但他刚愎自用,丢失街亭,使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毁于一旦,却证明了刘备的先见之明。

至于像魏延这样优点突出缺点也明显的人才,刘备用其长而避其短,大胆委以镇守汉中的重任,更是极具洞察力之举,非明君不能为。

在这方面,就连素有“知人善任”美誉的诸葛亮似乎也略逊一筹。

三、智谋过人刘备出身卑微,论经济,背景无法与曹操,孙权相比,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断采用依附的处世策略。

为了实现安邦定国、称王天下的雄心大志,刘备在创业时期准确把握天下情势,精心谋划并采取了两种主要的政治谋略:一是打起“汉室宗亲”的旗帜,标榜正统。

汉末动乱群雄割据,拥兵自重。

刘备家境贫寒,其实力和名气无法与曹操、孙氏父子等诸豪强相比。

但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是汉室之胄、皇族宗亲。

在我国封建时代,正统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刘备“汉室宗亲”的出身自然成为他与群雄争霸的一张王牌和独特优势。

刘备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及时并不断地打出这面旗帜。

每逢遇到生人作自我介绍时,刘备都会说:“我乃汉室宗亲”。

初见张飞,他说“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

一句话把张飞镇服。

随即见到关羽,自然也如是说,令“云长大喜”。

于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共同起事,很快聚集乡勇 5 0 0人。

刘备率领人马投奔邹靖和刘焉,又对刘焉说起宗派,刘焉大喜。

刘备任平原县令时,跟从公孙瓒参加诸侯联合讨董,见到诸侯盟主袁绍,公孙瓒将刘备的出身对袁绍细说一遍,袁绍即给刘备这小小县令取座,并对刘备说:“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

”拜见汉献帝时,刘备自然先奏明“汉室宗亲”的身份:“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

”汉献帝令取宗族世谱检看确认后,“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遂倍加信任,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其名声和地位陡然上升。

刘备在占据蜀川后,便在诸葛亮等群臣的劝进之下,名正言顺地做了汉中王。

汉献帝病逝,诸葛亮等群臣又奏表劝进:“王上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至此,刘备终于登极做了蜀汉皇帝。

二是树立“仁德宽厚”的形象,争取人心。

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也同春秋战国时代一样,霸道昌而王道衰,诸豪强为了夺取天下而攻城略地,杀人盈野,弃仁义而不顾,凭恃的是实力、武力和暴力。

《三国演义》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

与诸豪强相比,刘备势单力薄,既无实力,又无地盘。

尤其是与曹操、孙权相比,劣势明显。

曹操占尽天时,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承父兄之业,据长江之险而守江东,占尽地利;刘备几乎是靠白手起家来与他们争天下,依靠的主要是人谋,即以仁德忠义来争取人心,招揽人才,扩充实力。

刘备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深知自己实力弱小,更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因而从起事之初就刻意树立自己的仁德宽厚形象,并由此广泛地赢得民心,聚揽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臣武将,特别是感动了诸葛亮出山辅佐,竭忠尽智,死而后已。

刘备曾对庞统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

”此段话清楚地表明刘备之所以行仁履忠,是出于一种反曹操之道而行的政治智慧或日权谋,是以仁义忠厚为招牌,争取天下人心以达到自己夺取天下的目的。

在汉末动乱年代,刘备审时度势,乘势而起,由一个贩履织席之徒而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天下枭雄,证明了他打起“汉室宗亲”的旗帜标榜正统、树立仁德忠厚形象争取人心的政治谋略是得当的。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能屈能伸,随机应变。

俗语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乱世枭雄亦应审时度势,当屈则屈,当忍则忍,韬光养晦,随机应变。

刘备就做到了这一点。

吕布被曹操打败,到徐州投靠刘备,却趁刘备与袁术相攻之机,夜袭徐州,致使刘备失去立足之地,只得与吕布讲和,屯驻小沛。

关羽、张飞心中不忿,刘备则能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后又受到吕布的攻击,刘备只好屈身投靠曹操。

不久,曹操擒了吕布,是用是杀,尚在犹豫。

此时刘备是曹操的座上客。

当吕布求刘备念“辕门射戟”之恩救他一命时,刘备对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致使曹操杀了吕布。

此后,刘备随曹操至许都,可谓暂栖虎穴。

许田打猎时,曹操与汉献帝并驾齐驱,关羽要上去怒斩曹操。

刘备一怕力量不够,二怕伤及汉献帝,及时制止了关羽。

随后汉献帝下玉带诏要除掉曹操,刘备则积极参与皇舅董承等人的密谋。

刘备胸怀大志和杀机,又怕曹操看破,就在住处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