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派的人格理论
人格的认知理论课件
心理疏导
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帮助来访者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职业指导与规划
01
02
03
职业测评
通过人格测试和评估,帮 助个人了解自己的职业倾 向和优势。
职业规划
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和 价值观,制定职业发展计 划,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职业辅导
提供职业咨询和指导,帮 助个人解决职业困惑和问 题,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理论框架的完整性
人格认知理论在某些方面仍缺乏完整的理论框架,需要进一步研 究和探索。
实证研究的局限性
尽管人格认知理论取得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但仍存在局限性, 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和完善理论。
跨文化适用性
人格认知理论主要基于西方文化背景,其跨文化适用性有待进一步 探讨。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深化理论基础
人格的认知理论课件
目录
• 人格认知理论概述 • 认知人格理论的构成要素 • 认知人格理论的应用 • 人格认知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认知人格理论的实际案例分析
01
人格认知理论概述
认知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
01
认知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特质 和行为是由个体内部认知过
程所驱动的。
02
它强调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 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之
促进个体发展
人格认知理论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 人,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提升人际关系
通过理解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个体可以更好地 与他人相处,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
推动社会进步
人格认知理论可以为社会政策和组织管理提供指 导,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5
认知人格理论的实际案例 分析
成功人士的人格特质分析
心理学考研必备-心理学中的人名
双重编码理论:Paivio
表象计算模型:Kosslyn
塞里:应激的适应变化综合症
情绪理论:
1.早期情绪理论:
情绪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
情绪丘脑说:坎农—巴德
2.情绪认知理论:
评定—兴奋说:阿诺德
二因素说:沙赫特—辛格
认知评定说:拉扎勒斯
动机理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
詹姆斯麦独孤弗洛伊德马斯洛
斯腾伯格:最早对短时记忆的提取问题进行实验研究
米勒:发现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沃和诺尔曼:发现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干扰
3.长时记忆实验
卡密尔克:长时记忆的容量随时间变化,不同成分变化不同
巴拉德:记忆恢复现象
4.工作记忆实验:
Baddeley和Hitch:工作记忆包括语音环,视空图像处理器,类似于注意的中枢系统三部分
奥苏伯尔的迁移观
认知迁移理论:罗耶
2.学习迁移的现代理论:
符号图式理论:霍利约克
产生式理论:安德森
结构匹配理论:金特纳
情景性理论:格林诺
实验心理学
费西纳:《心理物理学纲要》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实验基础
冯特:著有《心理学大纲》,发起1879年的某事件,他是现代心理科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铁钦纳:著有《实验心理学》在他之后实验心理学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普通心理学
主要理论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詹姆斯安吉尔杜威
行为主义:华生
新行为主义:赫尔托尔曼斯金纳
新的新行为主义:班杜拉
格式塔:魏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认知心理学:奈瑟(开端)皮亚杰
生理基础
莱尔:植物性神经系统
斯佩里:第一个对裂脑人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 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对应观点
教育心理学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对应观点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13 ;道德发展阶段P143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P163、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与结果分类P2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36;九大教学事项P180)4、联结学习理论包括:(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试误说及三大学习定律)P31(2)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S—R)P32(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R—S);程序教学P34(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365、认知派学习理论包括:(1)苛勒的完型顿悟说P39(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认知—发现说)P40 ;发现教学的设计原则P186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45(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知—接受说);包括学习分类P43 ;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P44 ;先行组织者技术(教学策略)P456、奥苏伯尔的学校情景动机理论P507、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P698、奥苏伯尔用同化说解释遗忘P92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动机强化理论P53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54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论P5512、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5613、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应理论P5714、早期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关系转换理论P6815、现代迁移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P69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用来说明遗忘的进程P9017、弗洛伊德用动机说(压抑理论)解释遗忘P9218、最古老的遗忘理论是痕迹衰退说P9119、干扰说(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是最重要的遗忘理论P9120、家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P10321、安德森的心智技能三阶段理论P1042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阶段理论P14423、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P175(布鲁纳提出掌握学习概念)(By lavender)。
不同心理学派关于人性观之浅说
不同心理学派关于人性观之浅说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探讨人的本性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帮助人。
不同的心理学家们秉承不同的哲学观点,把人性或归结为某物,或归结成某种精神,并以此为指导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当代各种心理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辅导理论。
下面就从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学派等四大心理学派的角度对人性观进行阐述。
1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精神分析学派是十九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他们对人的看法基本上是消极的、负面的和悲观的趋向。
性恶论是这一学派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认为人性就是人的基本本能,人像动物一样是非理性的,人的行为是受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生物本能驱力和六岁以前的性心理事件控制的。
主体功能的发挥旨在按照快乐原则追求胜利需要的满足,特别是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
正是这种需要的满足,使人表现出性欲、攻击、残酷、毁灭他人与自身的行为。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研究注重人的本能和动物性,但他也谈到了关于人的社会性的观点。
他认为,本能的升华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突出表现,在他看来,本我是由性欲汇成的,它只遵循快乐原则,即不顾一切地使自己获得完全的表现和满足,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讲,由于存在社会的约束,性欲冲动受到压抑,被迫深藏于无意识,可是它依然存在,依然要强烈地实现自己,于是只好改变原来的面貌,以社会允许和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升华就这样产生了,性欲作为一种能量,放弃性目的,以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创造的形式释放出来。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从人的本性中,他引出了利己主义,个人的动机无一不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人都不过是满足自己欲望的对象和手段。
人的无意识和性本能越是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显示,人的本质就越是完整,人的价值就越高。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大小来衡量的。
四种心理学派人性观之浅说
四种心理学派人性观之浅说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探讨人的本性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帮助人。
不同的心理学家们秉承不同的哲学观点,把人性或归结为某物,或归结成某种精神,并以此为指导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当代各种心理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辅导理论。
下面就从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学派等四大心理学派的角度对人性观进行阐述。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精神分析学派是十九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他们对人的看法基本上是消极的、负面的和悲观的趋向。
性恶论是这一学派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认为人性就是人的基本本能,人像动物一样是非理性的,人的行为是受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生物本能驱力和六岁以前的性心理事件控制的。
主体功能的发挥旨在按照快乐原则追求胜利需要的满足,特别是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
正是这种需要的满足,使人表现出性欲、攻击、残酷、毁灭他人与自身的行为。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研究注重人的本能和动物性,但他也谈到了关于人的社会性的观点。
他认为,本能的升华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突出表现,在他看来,本我是由性欲汇成的,它只遵循快乐原则,即不顾一切地使自己获得完全的表现和满足,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讲,由于存在社会的约束,性欲冲动受到压抑,被迫深藏于无意识,可是它依然存在,依然要强烈地实现自己,于是只好改变原来的面貌,以社会允许和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升华就这样产生了,性欲作为一种能量,放弃性目的,以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作创造的形式释放出来。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从人的本性中,他引出了利己主义,个人的动机无一不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人都不过是满足自己欲望的对象和手段。
人格研究的主要流派
人格研究的主要流派人格研究是心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个体的特质、态度、行为和认知方式等方面,以揭示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在人格研究中,存在着多个主要流派,包括心理动力学派、行为主义派、人本主义派、认知派和五大人格特质派等。
下面将对这些主要流派进行介绍。
行为主义派注重对人格的外在表现的研究。
它将人格视为行为的产物,认为人格是通过环境刺激的塑造和学习来形成的。
行为主义派的代表人物如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等,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和行为观察来分析人格的形成和变化。
行为主义派主张通过调节环境因素,可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人格。
人本主义派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认为,意义、价值观和个人选择是个体发展的核心。
卡尔·罗杰斯和阿布拉哈姆·马斯洛等是人本主义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了人本主义的理论和人格发展的层次观。
人本主义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要求关注人类的主观经验和潜能发展。
认知派将人格视为个体对自己和外界的思维加工和解释方式的结果。
认知派的代表人物如阿尔伯特·艾利斯和雅克·皮亚杰等,他们研究了认知过程(如知觉、思维和记忆)对人格的影响。
认知派认为,认知和解释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个体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表现为个体不同的人格特征。
五大人格特质派是一种基于人格差异性研究的流派,也是目前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将个体的广泛特质差异总结为五个核心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五大人格特质派的代表人物如雷蒙德·卡特尔等,他们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将人格特质归纳为这五个特质维度,并认为这些维度能够较好地预测和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流派外,人格研究还涉及其他领域的贡献,如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等。
这些流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和解释个体差异提供了多种途径,丰富了人格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大纲要求:(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大纲要求:(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大纲内容:(1)学习概述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第四章学习动机大纲要求:(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内涵、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利用(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第五章知识的学习大纲要求:(1)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2)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3)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于迁移的措施★第六章技能的形成大纲要求:(1)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大纲要求:(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3)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4)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大纲要求:(1)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2)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解决问题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4)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题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有效促进机制的学科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名词解释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人格的认知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阿尔伯特·班杜拉、沃尔特·米歇尔、尼尔·格拉斯哥等心理 学家。他们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人格认知理论模型,如自我效能理论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等。
研究方法与应用领域
研究方法
人格认知理论主要采用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心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个体认知过程和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测 量,揭示人格特征和行为表现的认知机制。
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风格
场依存性
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 依据,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善于 察言观色。这种人往往更善于社交, 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独立性
倾向于更多利用内在参照进行信息加 工,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 人通常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沉思型-冲动型思考方式
动机取向
个体的动机取向(如成就 动机、亲和动机)会影响 其行为选择和努力程度, 进而塑造其人格特征。
意志力差异
不同个体在意志力方面存 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 其面对挑战时的坚持性和 自我控制能力。
行为习惯形成
个体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的 行为习惯会成为其人格的 一部分,并影响其后续的 行为表现。
03 认知风格与人格特质关系 探讨
03
注意力偏向
个体对特定刺激的注意偏 向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反 应,进而塑造其人格特征。
记忆选择性
人们倾向于记住与自己的 人格特质相一致的信息, 从而强化自己的人格特征。
思维方式
不同的思维方式(如分析 型、直觉型)会影响个体 的决策、问题解决方式, 进而体现其人格差异。
情绪调节与自我概念塑造
情绪调节策略
康复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社会功能;建立康复社区,为患者提 供互相支持、交流经验的平台;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
认知派的人格理论
2、图式的作用
(1)图式能帮助我们知觉到周围环境的特征。 (2)图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结构,我们用这种结构组织 掌握信息。 (3)图式限定着人们看待别人和自己的方式。 (4)图式可以解释人格的差异。
二、原型
1、定义:原型被看作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 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它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 基本特征。
(二)沉思-冲动型(Reflectiveness--Impulsivity) (三 )辐合-发散型(Converging- Diverging ) (四 )跳跃-渐进型(Holist-Serialist) (五 )简约-复杂型(Levelling-Sharpening)
三、近期的研究进展
(一)整体-分析型(Wholist-Analytic) (二)言语-形象型 (Verbal-Imagery)
认知派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 认知方式与人格
一.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的本质含义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模式,是指个体在认知 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具体说是在感知、记 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的态度和 方式。
二、认知方式家族
(一)场依存-场独立 型(Field- Dependence—Field-in -dependence)
2、原型的作用: (1)导致不同的行为 (2)可以把人进行分类
三、归因
1、韦纳的归因模型
韦纳认为,归因解释有三个纬度:第一个纬度与罗特尔 的控制点有关,涉及把原因看成是来自人的内部还是来自外 部。具有内控点的人倾向于认为个体所得到的强化和惩罚是 其自身所用的手段、智谋或努力的结果,具有外控点的人倾 向于认为一个人所受到的强化和惩罚与自身无关,非自己所 能左右和控制。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理论解析总结及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解析与比较学习时间代表人物授课策略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理论行为20 世纪 20 年代华生、巴普洛程序授课授课的控知识的被主义(由美国心理夫、斯金纳、桑法制着动接受者学家华生开创代克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20 世纪 50、 60 马斯洛、罗杰斯自由学习学习的服学习的主主义年代务者导者认知20 世纪 70 年代布鲁纳、皮亚先行组织授课的组知识的接主义末 80 年代初杰、奥苏泊尔、者织者,知识受者(被动(布鲁纳创加涅教授者、灌也许主动)始)输者成立20 世纪 80 年代皮亚杰、科恩伯支架式教学习的引知识的探主义末(让 .皮亚杰、格、斯腾伯格、学导着和帮索者和发杜威)卡次、维果斯抛描式教助者想者基、乔纳森学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尔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所以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见解1、学习是刺激 -反应的联系(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试一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重点依靠增强(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依旧是最受尊敬的学习理论前驱之一。
1、程序授课对计算机辅助授课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经过机械装置才能供应必要的大量的增强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授课机器、倡议程序授课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授课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授课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授课之父” 。
斯金纳提出程序授课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授课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遇宽泛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供应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授课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知,学生在学程中能通写、、运算、、比等作出极反,从而提升学效率。
凯利人格理论
4. 个人建构理论没有说明个人构念形成的原因,他不 予解释为什么有的人选择安全而,另有些人则冒危险 于结构变换;为什么不同躯体状态、物理经验的两个 人建构的构念十分不同? 另外个人建构理论几乎没有涉及人格的发展问题。 凯利认为,个人的构念系统是通过对事件的反复构建 而产生的,但他没有进一步说明何种事件会产生渗透 性的或非渗透性的构念,也没有进一步说明婴儿期前 言语构念(preverbal construct)的发展。 最后,凯利的心理治疗技术也只能用于智力较高者 及有轻微心理障碍的人。
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
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 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 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 件A(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 是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 知和评价引起了信念B(Belief),最后 引发了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 (consequence)。ABC理论认为A只是C 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 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
接受包括要求被人喜欢接受包括要求被人喜欢被人爱等控制如要控制事物的变化要成为强控制如要控制事物的变确定基本的认知图式从特殊的事例中得出一般性规律注意口头禅注意口头禅挑出病人在交谈中所注意病人在交谈中的言外之意应用功能失调性态度表das应用步步紧逼应用步步紧逼downwardsarrow技术五盘诘功能失调性假设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是抑郁或焦虑病人的一种易患倾向一旦为某种严峻生活事件激易患倾向一旦为某种严峻生活事件激活即可派生出大量负性自动想法可派生出大量负性自动想法伴随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
五、对凯利个人建构理论的评价
(一)贡献 凯利理论有现象主义倾向,原因是他强调完整无缺 的主观经验; 凯利的理论也有人本主义倾向,因为它强调人的创 造性能力和对人类个体所持的乐观态度。并且它不强 调遗传与环境对人格的决定性作用。 凯利的理论还有存在主义的倾向,因为它强调未来 而不强调过去,它假定人类对于自己的命运是自由选 择的。 该理论强调认知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重视 个体对世界的独特的见解,受到许多杰出的心理学家 的赞扬。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总结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总结人格理论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类个体性格特征的重要分支,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人格理论。
1.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和研究的人格理论之一。
它包括五个核心人格特质:外向性、神经质、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
这些人格特质在不同的人群中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并对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具有显著影响。
2. 个体心理学人格理论个体心理学人格理论是由荣格提出的。
该理论强调了人格的个体化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格由个体的意识和无意识因素共同决定,个体需要通过意识化和面对阴暗面来实现内心的和谐。
3. 因果属性理论因果属性理论认为人格特质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和反应有关。
根据因果属性理论,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的解释会影响个体的人格特质。
这种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的框架。
4. 心理动力学人格理论心理动力学人格理论是由弗洛伊德等人提出的。
该理论强调了个体的无意识动机对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动力学认为个体的人格特点受到无意识冲突和童年经验的影响,通过解决这些冲突和经验的处理,个体可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成熟。
5.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格是一种对外部环境的知觉和解释方式,与个体的认知过程有关。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观察、评估和模仿的重要性,这些过程对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人格理论对于理解和解释人类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人格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进行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体的特点和需求。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协同活动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复杂多样的心理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动机等,这些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教育过程当中的诸多心理因素,并对其发展规律充分认识,使教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有: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在短短40年间,经过研究和发展,该理论对我国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又一理论基石。
目前,就学习理论而言,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流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
1.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外显行为的改变的过程,对学习时个体内在心理是否改变一般不予解释;而个体外显行为的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这一理论包括三个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1)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联结,个体所学到的就是一连串刺激到反应联结的过程;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通过尝试一系列错误而达到的;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之中。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行为即应答性行为(respondents)和操作性行为(operants)。
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或反应;操作性行为,则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行为或反应。
而学习就是一种操作性行为,斯金纳认为强化的程度越高,则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强。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过程中行为、环境和个人三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构成三角互动的关系。
学习的产生来源于观察和模仿。
班杜拉还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的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评价和信念。
自我效能越高,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则越大。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者主张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结构,在学习情境中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结构去认识、辨别和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扩大和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主动的和整体性的。
各学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汇总
1 2 3 4 5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代表人物
斯腾伯格 吉尔福斯特 桑代克 (E.L.Thorndike) 凯利 瑟斯顿 提出智力三元成分理论的心理学家
代表理论
把人类智力活动分为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物——三维智力结构模式。他根据因素分析和信 息加工原理,将智力是由操作、内容和成果三个变项构成的立体型的智力结构。 智力多因素理论,桑代克曾绘成学习能力与年龄的关系曲线。 最早提出智力多因素理论。 群因素理论,群因素说介于二因素说与多因素说之间,智力共有七种不同的基因因素,即:语文 理解、词语流畅、数字运算、空间关系、机械记忆、知觉速度和一般推理能力。戴斯:提出PASS 模型,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脑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 工的认知风格。 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 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 智力二因素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普通因素或称G因素;二是意识特殊因素或 称S因素。 最早提出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 首先提倡用科学方法测量人格
19
精神分析学派
20
精神分析学派
21 22 23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早期观点:意识是个人当前觉知道的心理活动内容所组成;前意识是个体加以注意便能觉察到的 心理内容;潜意识是个人不可能觉察到的心理现象,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甚大。后期观点: 弗洛伊德 本我是个体生来就有的心理状况,它由原始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能量组成,并完全处 于潜意识之中(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由本我分化出来的(遵循现实性原则);超我是由自我 分化出来的,是父母、社会向个体灌输的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的人格结构(遵循道德原则)。 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又意识与潜意识活动组成的,借助于象征语言(梦、幻想等)而 相互交流。他提出包括思想、情感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 荣格(人格结构学说) 之与环境相适应,荣格的人格观点有内倾、外倾。人格结构可分为:精神:意识(唯一、直接知 晓、自我、意识的中心)、个体无意识(情节、恋父情结恋母情结等)、集体无意识(人类种系 (分析心理学) 发展沉淀物、原型:人格面具);人格动力:将意识、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三者对立、统一。人 格的动力室心理能量,即力比多;心理类型论:内倾、外倾;思想功能:感觉、思维、情感和知 觉。 弗洛姆(Erich 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把兴趣放在论述社会对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上。这主要 Fromn,1900-1980) 表现在他的人性理论和心理革命理论方面。 萨利文(沙利文) 霍尼 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强调弗洛伊德理论中人际关系的原因及其影响。 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领袖人物。
学习心理学研究进展
一、认知策略复述策略:重复、抄写精加工策略:联想、划线、作笔记等 组织策略 聚类组织(归纳法) 概括组织 纲要法 网络法二、元认知策略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及计划、监视和调节 元认知知识:有关认知个体、认知任务、认知策略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视与调节
巴甫洛夫、华生 替代-联结说(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过程:通过新刺激(灯光)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建立新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斯金纳 强化-联结说(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过程:对个体在刺激情境中出现的期待行为进行强化,增加期待行为在该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建立情境与反应联系班杜拉 观察-联结说过程:个体对某种刺激情境中的行为结果进行观察,产生替代性强化,建立情境与行为的联系 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布鲁纳 认知-发现说基本观点 学习结果:形成学科知识的结构系统 学习过程:积极主动进行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 如何促进学习:信息加工过程应是自下而上,从具体到一般,向学生提供较低层次事物,让学生“发现”新事物或关系。教学应用 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重点 发现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联结派学习理论发展过程
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模式 试误引发 形成 S R (S-R)
元认知调查问卷的部分项目什么原因使有些人很会解题?有一天我和一个很会解题的人交谈,我问他是否很会阅读,你认为他会怎样回答?为什么?大人比小孩更会解题?为什么?……状态元认知问卷的部分内容在刚才解题过程中我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我边做题目边检查自己的题做得对不对。我能意识到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我自己检查错误。我在解答问题时注意选择和组织有关的信息。……
格思里邻近-联结学习 斯金纳强化-联结学习 班杜拉观察-联结学习 S + R (S-R) (S) R S* (R-S) [S+S*] R (S—R) 接近出现 强 化 (S) R S* (R-S) 观 察 逐步完善
各学派代表人物
Page 3 of 3
6 7 8 9 10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
加德纳 斯皮尔曼 推孟 高尔顿 武德沃斯 (Woodworth)
11
人格特质理论
12
人格特质理论
13
人格特质理论
14
人格心理 人格 体型类型论
观点:基本单位、发展动力、行为原因。 分型: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奥尔波特(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 第一个特质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 同特质的心理学家。 (特质因素理论)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 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认为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相关 卡特尔 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习 得的,是流体智力过去应用的结果,如在学校学习获得的词汇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人格是一个人性格、气质、智力、体格稳定的持久性的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他强调 特质以及它所遏制的组织,并构成人格层次。 人格层次包括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 各种人格类型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包含着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外倾—内倾 神经质—稳定性 精神质—超 艾森克 我技能 艾森克认为外向和内向不仅可以根据行为区分,而且可以根据人的生理构成来区分。艾森克个性问卷 (Eysenck's personality theory 简称EPQ)神经质(N)和内—外倾(E)精神质(P)效度量表(L),把人 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 交互作用分析学既是一种人格理论,也是一种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父母态——权威、教诲 艾瑞克.伯恩 成人态——逻辑、理智 儿童态——情绪、冲动、自发 克雷奇墨尔 瘦长型、矮胖型、强壮型、发育异常型 Page 1 of 3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Ⅱ、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生物还原论: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弗洛伊德 (一)人性观 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或非理性因素。 人作为一个能量系统,遵循守恒原则。 人性本恶。 (二)人格结构: 意识( conscious ) :能够被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无意识 (潜意识, unconscious) :一些潜伏的、 无法被察觉的思想或观念; 也指无意识领域中的这些观念、欲望的动态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指没有浮出意识表面但 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本我 ( id) :原始、 与生俱来、 非组织性, 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 冲动和生命力。 特点:无意识,不易被觉察;趋乐避苦,遵循快乐原则;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 (libido)的贮藏库。 自我(ego) :由本我分化而来,有组织、合理、现实化了的系统,人格的执行者, 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 特点:遵循现实原则 作用:侍奉超我、本我和现实这三个“主人” ,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保护整个 机体不受伤害。 超我(superego) :由自我分化而来,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要求而形成,包括良 心和自我理想。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 ,遵循至善原则。 特点:追求完美 作用:抑制本我,监督自我,趋向理想。
Ⅶ、认知学派
Ⅳ、行为主义学派(机械还原论:对刺激做出反应)
※ 行为主义经历了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三个阶段。 研究对象:外显行为(可观察、控制) 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学习 人格是习惯的派生物;学习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代表人物: ※ 华生(创始人) 人性观: 人性无所谓善与恶。 性善或性恶乃是由于个体受到环境影响、 后天塑造的结果。 人格是人的行为习惯系统,即人的行为的综合,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环境决定人格。 ※ 华生认为刺激- 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反应分为四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效用:“即使天才也得勤奋才会有
秀。”“真正的天才会轻而易举的作 所发现。”
出伟大的发现。”
4、如果你很聪明,不管任务难不难获 4、如果你掌握了困难的东西或有了
你努不努力,你都会成功。
新的发现,你就是聪明的。
5、障碍说明了能力缺乏。
5、障碍代表着挑战和战胜它的机会。
6、批评意见是对自我的反映。
来源:C.S.Dweck,1990 p . 38
2、德韦克关于自我和世界的內隐信念模型——归因方 式的基础
德韦克强调归因方式的基础,即对自己和世界的信念。 他认为有两种反应方式特别值得注意——无助方式和求精 取向方式。面对失败,无助方式的儿童很快体验到负性的 自我认知,由于这种复兴的认知和情感,他们以后的成绩 便有显著的下降。另一方面,求精取向的儿童在面对困难 问题时,把这些难题当作可通过努力来得到解决的挑战。
(二)沉思-冲动型(Reflectiveness--Impulsivity) (三 )辐合-发散型(Converging- Diverging ) (四 )跳跃-渐进型(Holist-Serialist) (五 )简约-复杂型(Levelling-Sharpening)
三、近期的研究进展
(一)整体-分析型(Wholist-Analytic) (二)言语-形象型 (Verbal-Imagery)
德韦克认为无助方式的儿童追求成绩目标,求精取向 的儿童追求学习目标。他认为这些差异的基础是对智力性 质的不同认识或理论。前者把智力视为存在,就是固定的。 后一组把智力视为增长,就是可训练的。把智力视为固定 的观点,使那些儿童感到焦虑和易受伤害,把智力视为可 训练的观点,使这些儿童以及大的努力和热情去准备面对 挑战。
凯利认为为了使患者加速发展新的构念,要求患者扮演 的角色应该十分不同于其本人的性格特点,在这种情况下, 治疗者就成为患者的配角。这就是固定角色疗法。在这种 疗法中,医生需要鼓励患者放弃他原来的中心构念,并发 展新的构念。
第三节、图式、原形和归因
一、图式
1、定义:图式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所形成的一个 认知组织,是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用信息的 认知结构。
三、构念与精神病理现象
为什么我们的建构系统不能有效地预测未来,因为我们 在建构时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方式。
1、构念过份渗透和过分不渗透 2、过分紧缩和过分松散 3、缩小和扩大
四、凯利的心理治疗
凯利认为心理治疗就是帮助病人发展构念系统的手段和 方法,心理治疗给病人的帮助是考察和检查他的构念系统, 重新调整构念系统。
认知派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 认知方式与人格
一.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的本质含义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模式,是指个体在认知 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具体说是在感知、记 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的态度和 方式。
二、认知方式家族
(一)场依存-场独立 型(Field- Dependence—Field-in -dependence)
有关智力的存在信念和增长信念的对比
存在信念
增长信念
1、智力是固定的或无法控制的。
1、智力是可训练的。
2、个体不能肯定他或她能否解决以前 2、个体对解决以前曾成功解决过的
曾成功解决过的问题。
问题,认为不会有太大困难。
3、成绩反映了能力:“如果你要做点 3、成绩反映了对任务的努力和策略
什么,你不必在那方面很优
2、原型的作用: (1)导致不同的行为 (2)可以把人进行分类
三、归因
1、韦纳的归因模型 韦纳认为,归因解释有三个纬度:第一个纬度与罗特尔
的控制点有关,涉及把原因看成是来自人的内部还是来自外 部。具有内控点的人倾向于认为个体所得到的强化和惩罚是 其自身所用的手段、智谋或努力的结果,具有外控点的人倾 向于认为一个人所受到的强化和惩罚与自身无关,非自己所 能左右和控制。
第二节 凯利的人格理论
一、构念及CPC循环
1、构念是凯利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对个体行为所以如此的 解释。一个构念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看法,人们用它来 解释个人自己的经验。构念一般具有两极性。
2、CPC循环: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它们分别是周视、 先取、控制。
二、基本假设和十一条推论
1、基本假设:每个人的加工过程通过他参与事件的方式 受到心理的引导。 2、推论:建构推论;个体推论;组织推论;二分推论; 范围推论;经验推论;调整推论;片断推论;共同性推论; 社会性推论
6、批评意见是有益于成绩提高的信 息。
2、图式的作用
(1)图式能帮助我们知觉到周围环境的特征。 (2)图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结构,我们用这种结构组织 掌握信息。 (3)图式限定着人们看待别人和自己的方式。 (4)图式可以解释人格的差异。
二、原型
1、定义:原型被看作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 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它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 基本特征。
第三个纬度是可控性,涉及事件是否是受其他情况的 控制或影响。
成功和失败的可能的归因
原因
稳定的 变化的
内部的
能力 努力
来源:B.Weiner,1979,p.71
外部的
任务难度 机遇或运气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当事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与归因 于外部的、不稳定的相比,会有更多的努力,会产生更积极 的后果,即对当事人的努力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2)导致自尊或自卑。 (3)对别人的归因会导致对他的不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