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的一些预算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c36718ad02de80d4d840d4.png)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11db1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4.png)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1.电缆截面面积计算公式:电缆截面面积(mm²)= 导体直径(mm)× 导体直径(mm)× π / 42.电缆电阻计算公式:电缆电阻(Ω/km)= (电阻率(Ω·mm²/m)× 电缆长度(km)) / 电缆截面面积(mm²)3.线缆允许载流量计算公式:线缆允许载流量(A)=(截面导体最大允许电流(A)×线股数)/(1+引线影响系数)4.线缆电压降计算公式:线缆电压降(V)= (线缆电阻(Ω/km)× 电流(A)× 线缆长度(km)) / 线缆截面面积(mm²)5.地线截面面积计算公式:地线截面面积(mm²)= 地线直径(mm)× 地线直径(mm)× π / 46.单相电流计算公式:单相电流(A)=功率(W)/(电压(V)×功率因数)7.三相电压计算公式:三相电压(V)=线电压(V)×√38.电流密度计算公式:电流密度(A/mm²)= 总电流(A) / 电缆截面面积(mm²)9.建筑物用电负荷计算公式:用电负荷(kVA)=用电设备总功率(kW)/功率因数10.配线架容量计算公式:配线架容量(端子数)=(端子仪表板数+端子扩展模块数)×端子板容量除了上述列举的公式,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还有很多其他计算公式,如信号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光缆损耗计算公式、电缆温升计算公式等等。
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可能会用到不同的计算公式。
因此,在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f6e4cf777232f60ddcca1ab.png)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ddfae569dc5022aaea0079.png)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fcc669f78a6529647d536f.png)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ab4f4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d.png)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综合布线是指在建筑物内部为各类用户提供电力、通信、数据等各种类别信号的传输服务的系统建设工程。
在进行综合布线计算时,一般需要考虑布线长度、电压降、通信速率等因素,以保证正常有效的信号传输。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1.布线长度计算公式:布线长度=直线长度+弯曲长度直线长度为综合布线的总长,可以通过测量或者建筑平面图等方式获得。
弯曲长度根据拐弯的次数和拐弯的角度来计算,常见的弯曲长度计算公式如下:弯曲长度=拐弯的次数(转角)×弯曲系数弯曲系数根据布线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水平布线一般取0.04,垂直布线取0.062.电压降计算公式:电压降=(电流×电阻×长度)/导线截面积电流为通过综合布线的电流值,单位为安培。
电阻为综合布线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长度为综合布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导线截面积为综合布线的导线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
3.通信速率计算公式:通信速率=传输距离/传输时间传输距离为综合布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传输时间可以根据综合布线所使用的传输协议和设备性能来确定,单位为秒。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信号衰减、干扰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确保所采用的参数和公式的准确性,并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证。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和通信服务。
同时,计算结果也可以作为综合布线工程的参考依据,用于确定所需的材料规格和数量,以及制定施工方案和预算等。
因此,在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合理和准确地应用计算公式是十分重要的。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c26383889eb172dec63b709.png)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
1、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2、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3、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4、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5、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
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
(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6、C=[0。
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综合布线常用的公式大全
![综合布线常用的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0aedf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1.png)
综合布线常⽤的公式⼤全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办公室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将所有语⾳、数据等系统进⾏统⼀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办公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持将来语⾳、数据、图⽂、多媒体等综合应⽤。
本⽂为⼤家分享综合布线的⼀些常⽤公式,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信息点的总量 n*3%:表⽰富余量 每层楼⽤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积=⽔平线缆⾯积×3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数)+2箱=总箱数 +的数量也可⾃⼰定,第⼀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
2、每个服务需⼀条4对⾮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作区的数量)*(每⼀⼯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作区⽔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箱 3、C=[0.55(F+N)+6]*n(m) C每个楼层的⽤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综合布线施工报价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施工报价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ecadf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4.png)
综合布线施工报价计算公式综合布线施工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进行电力、通信、数据等各种信号传输线路的安装和布置工作。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综合布线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它关系到建筑物内部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联络。
因此,对于综合布线施工的报价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的报价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障。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综合布线施工报价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1. 人工费用计算公式。
人工费用是综合布线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可以按照工程师、技术员、普通工人等不同的工种进行分类计算。
人工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工费用 = ∑(工种人数×工种单价×工作天数)。
其中,∑表示对不同工种的人工费用进行累加计算,工种人数表示每种工种的人数,工种单价表示每种工种的单位人工费用,工作天数表示每种工种的工作天数。
2. 材料费用计算公式。
材料费用是综合布线施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电缆、接头、插座、开关、管道等各种材料。
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材料费用 = ∑(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其中,∑表示对不同材料的费用进行累加计算,材料数量表示每种材料的使用数量,材料单价表示每种材料的单位价格。
3. 设备费用计算公式。
设备费用是综合布线施工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电缆敷设机、接线端子、测试仪器等各种设备。
设备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设备费用 = ∑(设备数量×设备单价)。
其中,∑表示对不同设备的费用进行累加计算,设备数量表示每种设备的使用数量,设备单价表示每种设备的单位价格。
4. 辅助费用计算公式。
辅助费用是综合布线施工中的其他费用,通常包括施工现场的租赁费用、运输费用、安全防护费用等。
辅助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辅助费用 = ∑(各项费用)。
其中,∑表示对各项辅助费用进行累加计算,各项费用包括租赁费用、运输费用、安全防护费用等。
5. 综合布线施工总费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施工的总费用可以通过上述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费用和辅助费用的计算结果进行累加得到,即:总费用 = 人工费用 + 材料费用 + 设备费用 + 辅助费用。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03ca4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9.png)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1.计算电缆长度在综合布线过程中,需要计算各个区域所需电缆的长度,这主要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缆长度:电缆长度=(区域长度+区域宽度)*2+(楼层高度+楼层厚度)*楼层数*22.电源电流计算在综合布线中,为了保证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合理地计算电源电流。
一般可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电源电流=设备功耗/电源电压3.孔洞数量计算在综合布线过程中,为了放置电缆和电线,需要钻孔和开槽等工作。
为了减少布线工作量,需要合理计算孔洞数量。
一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孔洞数量=电缆长度/平均孔洞间隔4.柱子安装数量计算综合布线中,为了支撑电缆和电线,需要安装柱子。
为了合理分布柱子位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柱子数量:柱子数量=电缆长度/平均柱子间隔5.网络总线长度计算在办公场所中,为了提供数据通信功能,通常需要安装网络线缆。
为了合理布局网络线缆的长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网络总线长度=(工作站数量*工作站距离)/网线长度6.机房面积计算综合布线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机房来放置网络设备等。
为了合理规划机房的面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机房面积=机房设备数量*设备平均占地面积7.系统断路器容量计算综合布线中,需要为设备提供电力供应,为了确保供电正常,需要合理计算系统断路器容量。
一般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断路器容量=电源电流*系统设备数量以上是综合布线计算中的一些基本公式,不同工程项目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91834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6.png)
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综合布线是指基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的网络布线系统,包括电缆、传输设备和配线设备等。
在进行综合布线的设计和规划时,需要考虑传输媒介、传输距离、传输速率、网络容量等因素。
下面是一些综合布线常用的计算公式。
1.传输距离计算: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需要计算各种传输媒介的传输距离,以确定信号是否能够正常传输。
1.1电缆传输距离计算:电缆传输距离取决于电缆类型和传输速率。
常见的计算公式如下:传输距离=(速率×系统容差)/[(延迟值/长度)+驱动器和接收器的延迟]其中,速率为设备传输速率,系统容差为一个经验修正系数(通常取0.8到0.9之间),延迟值为电缆的延迟时间,长度为电缆的总长度,驱动器和接收器的延迟为设备的延迟时间。
1.2光纤传输距离计算:光纤传输距离取决于光纤类型、传输速率以及使用的光模块的类型。
常见的计算公式如下:传输距离=光纤损耗预算-光模块损耗光纤损耗预算为根据光纤类型和传输速率计算得出的最大允许损耗值,光模块损耗为光纤模块的传输损耗。
2.传输速率计算:传输速率是指数据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传输的速度,常用的单位为bps (位/秒)。
需要根据网络需求和设备要求来计算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信号速率×信号传输位数信号速率为数据信号传输的速率,一般由设备决定,单位为Hz(赫兹);信号传输位数为每个数据信号需要传输的位数。
3.网络容量计算:网络容量是指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承载的最大数据量,通常以带宽衡量。
需要通过计算每个设备的带宽需求来确定网络容量。
网络容量=Σ设备带宽需求其中,Σ为求和符号,设备带宽需求为每个设备在网络中所需的带宽。
4.总线长度计算:在综合布线中,总线长度是指综合布线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
总线长度=Σ(设备间距离+设备长度+输入端功率+输出端功率)其中,设备间距离为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设备长度为设备的长度,输入端功率为设备输入端的功耗,输出端功率为设备输出端的功耗。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4889469e87101f69f31953e.png)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
1、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2、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3、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4、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5、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
(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6、C=[0.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综合布线的一些预算公式
![综合布线的一些预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58e6b0876c66137ee061981.png)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3、C=[0。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f49f1b8fd0a79563c1e7288.png)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计算需要多少线的公式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
+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
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
不按公式的算法:
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
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
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
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
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
2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
3 PVC管(型号) ф16 ф20 ф25 ф32 ф40 ф50
4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5 24
5 度锌线槽(型号) 25*25 25*50 25*75 50*50 50*100 100*100
6 五类线(根数) 7 15 22 30 60 120
用线箱数=总长度(单位米)/305+1
用线箱数=总长度(英尺)/1000+1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fd553084431b90d6c85c7ec.png)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
1、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2、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3、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4、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5、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
(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3abf72aa58da0116d174971.png)
综合布线经常使用公式之马矢奏春创作
1、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暗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暗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暗示留有的富余
2、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暗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暗示信息点的总量
n*3%:暗示富余量
3、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4、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5、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6、C=[0.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布线的一些预算公式,希望对你有用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
RJ-45头的需求量:m = n*4(1+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 = n(1+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
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
(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3、C=[0。
55(F+N)+6]*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