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各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下面从八种比较典型的园林流派来说明。
一、中式园林
1、中国古典园林
我国的造园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园林之母”。据史载,殷商时代帝王造园已很兴盛。园址都选在城郊,目的只为帝王游猎。开始以自然山林为主体,而至殷纣王时(公元前10世纪后),纣王已建成规模宏大的沙丘苑,以宫殿建筑为主,开农田为人工池。西周前期,周文王造灵台,方35千米,全为人工景观,有灵台、灵沼、灵囿(动物园)、壁雍(建筑物,贵族子弟的“大学”)。西周至战国,各诸侯国也都建有苑、圃、园、囿等,养动植物,并建有台、宫。
战国末,泰国建上林苑,秦始皇于其中建阿房宫,开创我国造园以建筑物为主体的新风格。上林苑,至西汉经汉武帝重建后,一直为我国古代苑囿模本,建筑物、动植物、山水及饲养动物、种植果木奇花的专业馆(观)都已具备今之植物园、动物园形式。西汉起,已于宫殿区内仿造自然山水景,如凿太液池,池中建有传说中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开“一池(水)三山”之先河,并以石雕动物、人物形象作配景,将神话中的天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也仿造于园中。
魏晋南北朝,为我国造园广泛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时期。随着山水画、田园诗的兴起与发展,造园也由西汉模仿大自然山水造园发展到写意山水园;由帝王造园,扩展到贵族官僚、庄主及文人造园。汉末至魏,曹操父子所造洛阳西游园、邮下西园(铜雀园),已基本从仿造大自然景观,发展到胜过大自然的人文景观。西园,由于曹五、王粱等人的诗歌的广泛传播,更具有一番诗情画意。晋时身为小官而以诗画著名的王蓖之的会稽兰亭,是以诗文描绘而名传千古的一座文人园。晋末至南朝刘宋时谢灵运的会稽山庄,则是一座著名的自然山水园,寄情山水啸傲烟云,具有文人的闲情逸趣。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南北两个造园中心。南以南京为主,北以洛阳为主,造园非常兴盛。洛阳王公贵族,“争修园宅,互相竞夸,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洛阳以帝王所建的华林园、石崇(季伦)的金谷园最负盛名。华林园中的景阳山,及一个小吏张伦于宅中仿造的景阳山,其中洞堑、其上林木、山亭、沟涧,都与真山无异。南京从东晋至陈时一直修建华林园,规模远远超过洛阳的华林园,其中景阳假山有石室、溪谷、峭峡险壁,山上还设有景阳台。
隋唐,为我国造园的第二个兴盛时期。帝王苑囿,已发展到成熟的写意山水园,如隋炀帝的洛阳西苑,以水景为主,分为十六院(即十六个景区),并以人工制作的绢帛花作为园景,供隋肠帝冬季观赏,开创了以工艺品装点园景之先例,并将园景建造从石雕造型工艺扩大到花卉制作工艺。隋畅帝在洛阳,还开创了城市行道树的建设,对后代城市绿化影响很大。西苑以及唐王朝长安的英蓉园、曲江池、乐游园等,标志着我国帝王所造写意山水园的成熟与发展。而写意山水园最为典型的是唐朝众多文人所造的庭园、庄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维的辋川山庄,李德裕的平泉山庄,以及洛阳城中裴度的绿野堂,白居易的园池(白乐天园)等。唐代更为突出的是假山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园中假山已成为不可少的
一个要素,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已成为造园家造园立意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南方的太湖石及花木以白居易为代表已向北方移植,作为北国江南景观的材料。
宋代,是我国造园的第三个兴盛时期。宋除洛阳外,以开封为造园中心,宋徽宗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的艮岳,是我国古代帝王苑囿发展到写意山水园的高峰。良岳,在城市边平地上仿照杭州凤凰山而创建成。
明、清时代的离宫、圆明园、颐和园和江南众多的私家园林均为世界园林的典范、我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园中以人工自然山水、植物造景为主题,创造自然生境,但又不是单纯的模仿,而使全园富有诗情画意,是大自然的再现。在布局上使园中有园,水中有水,岛中有岛;还采用了含蓄、曲折,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组景手法。经过数千年的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东方园林特有的风格。它不仅影响着东方世界,也刺激了西方各国。当时的日本、朝鲜等东方各国都仿造中国式的风景园林。到18世纪英国造国家威廉•康伯把中国风景式园林介绍到英国,并在皇家植物园中建了叩园,使西方世界规则式的园林受到强烈的冲击,中国风景式园林在西方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因此中国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2、中国现代城市园林绿化
由于历代战争和社会动乱,使我国许多著名的古典园林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市园林绿化更是落后。清代末年仅在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等大城市的租界地中建有少数为殖民主义者使用的面积很小的“公(花)园”,至于居住区、街道、工厂等处的绿化仍是无人间津。辛亥革命后,政府宣布开放一部分皇室宫苑。杭州、成都、南京、天津等市开始建立个别公园向公众开放。个别城市植有小部分行道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极为重视,提出了“普遍绿化,重点美化”的方针。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全国人民10余年的努力,全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发展到26080公顷,公园548个,动物园37个。北京、上海等地不仅改建扩建了原有公园,而且新建许多公园和绿地。北京、南京、苏州等市的著名古典园林也相继得到了修缮、扩建;黄山、泰山、庐山等著名风景疗养区的交通、食宿等游览设施进行了修整和增设,并为人民群众游览休息服务。
十年动乱期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受到了严重摧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园林绿化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在全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重申“普遍绿化”和“重点美化”相结合的方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北京的双秀园和雕塑公园、陶然亭公园、松柏园等,上海的大观园、森林公园等,南京的药物园、森林动物园等,桂林的盆景园,无锡的杜鹃园,杭州的太子湾公园,洛阳的牡丹园,沈阳的鱼跃荷香和芳秀园等,合肥的环城公园等,都是全国城市园林的优秀作品。全国植物国有110个,同时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的植物园也有了扩大与发展。至今,全国公园达4000多个,面积有7.32万公顷。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52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22.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7.44%。全国绿化覆盖面积915764公顷。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养护管理逐步达到了机械化、科学化、规范化,涌现了一批现代优秀园林。目前我国已建立全国风景名胜区三级管理体系,计512处,总面积9.6万千米’。有7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并经国务院批准。此外,我国还积极开展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和保护工作,至2001年底,我国已有黄山、泰山、万里长城、九寨沟等28处风景名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