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措 结
施:
中央:废中书省和宰相,权 分六部
①宰相制度正式废除,君主专 果: 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内阁的出现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内阁的出现
时期 明太 祖 措施 职 权 特 点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 设置 密事物的决策,由于文渊阁处在宫中, 级别低, 侍从顾问 殿阁大学 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 很少参决政事 士 阁” 地位上升, 参与商讨 内阁产生 有衙署, 军国大事 参与机密事务 内阁发展 票拟权 地位更加重要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
朝代 秦 汉 实质 皇权 皇帝制度 汉承 三公九卿 秦制 内外 相权 朝制 中央 郡县制 郡国 制 州郡 地方 县 进程 建立 巩固 隋唐 三省 六部 制 州县 道州 县 宋 二府 三司 制 路州 县 元 中书 省 备注
君主 专制 中央 集权
行省 路府 州县
完善
加强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康熙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六部 南书房 集权于帝
雍正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 顶峰
“共治国事 ”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女真族: 奴隶社会 部落联盟
努尔哈赤
八旗
共 治 国 事
旗主:贝勒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皇 太 极
①1636年,皇太极将全部贝勒封王, 每旗又令设议政王大臣三员,组成 了共同议政形式,即议政王大臣会
◎内阁的出现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性质 不 职权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一级行政机构 参与决策 内侍机构 侍从顾问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案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1)原因: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中央和封国间矛盾激化。

(2)经过: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最后被平定。

(3)集权措施:汉武帝时,对诸侯国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2.唐朝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镇割据的形成:“安史之乱”平定后,唐代宗封安史降将和带兵平叛的将领为节度使,他们割据自立,独霸一方。

(2)藩镇割据的延续——五代十国。

其间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措施①收精兵:改禁军统领机构为“三衙”,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②削实权: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

③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至此,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皇权与相权矛盾变得突出。

[误区警示]“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1)背景: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丞相位高权重。

(2)目的: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加强皇权。

(3)措施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实行了1 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②演变: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此后权力越来越大,内阁有了“票拟”之权。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30张PPT)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30张PPT)

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
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
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
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
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
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
标志之一。
——张传玺
材料二: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开始, 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是中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此期间,统一是 中国历史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 到巩固和发展。
——《明太祖实录》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皇权不稳
壹 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
❖明初沿袭元制
❖洪武九年(1376年),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布政司
省 按察司 都指挥 司
民政、财 政
监察、司 法
军政
废行省相权扩大
集中
行省
中央
扩大
宰相
壹 宰相制度的废除
胡惟庸——被诛杀的最后一位宰相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 (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 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 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 涂节等数人。后又以胡惟庸 通倭、通元,究其党羽,前 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 狱"。
探究: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一:中国政府只有 材料二:专制政体是 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 既无法律又无规章, 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 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 是官理民政,毋宁说是 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 管 理 家 政 。 中 国 的 专 制 的性情领导一切。 主义,……用自己的锁
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 ——孟德斯鸠《论法 更 为 凶 暴 。 … … 因 此 , 的精神》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
明成 祖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必修1 政治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巩固辅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必修1 政治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巩固辅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必修1 政治史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巩固辅导九十八第1题【单选题】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中央官员职位增多B、相权的日益加强C、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D、中央机构的精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嘉庆四年正月初八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行使军权B、审核政令C、协理奏章D、跪受笔录【答案】:第5题【单选题】某同学通过查找材料确认了以下史实: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为三公之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就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 )①从秦到明皇权不断加强②从秦到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加强③从秦到明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消亡④丞相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核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胡惟庸
——《明史· 胡惟庸传》
除了丞相胡惟庸的擅权外,还有 什么因素导致朱元璋要废除已经 延续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
② 1376年,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
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 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 也随之扩大。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胡惟庸专权擅政 2)废行省,设三司 宰相的职权扩大
——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
一、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 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 步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 矛盾更加尖锐。
明清统治者便大力强化君主专制, 以求达到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封建制度衰落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措施
(一)明朝: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 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 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 己者,辄匿不以闻…其定远 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 数尺,谀者争引符瑞,又言 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 光烛天。惟庸益喜自负,有 异谋矣…
2、设内阁
明宣宗:授予票拟权,品秩从一品,但 朝位班次列为六部尚书之下——发展
明成祖:设内阁,参与机务,品秩正五品, 不臵官署——正式确立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品 秩正五品——奠定基础
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压众臣,朝位班次 阁臣列为六部尚书之上 明宣宗:授予票拟权,品秩从一品,但 朝位班次列为六部尚书之下——发展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 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 议政王 大 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 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 臣会议 议。每朝期,坐中左门 外会议,如坐朝仪
──昭梿《啸亭杂录》
皇 太 极
(二)清朝
军机处 南书房 议政王 大臣会议 内阁
皇权顶峰
皇权扩大
皇权受限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 清初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如何? 清承明制, 清承明制,设立内阁 2、 中枢机构权力分配示意图 皇帝 五军都督府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3、请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 请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 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地位凌驾于 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 事皆由皇帝做主, 跪受笔录” 事皆由皇帝做主,即“跪受笔录”;它也不是一 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 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而皇 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 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所 以说, 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 标志。 标志。
D
B
D
A
3.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①皇 .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 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 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 以避免决策失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 . C.②③ D. ①②③ . . 4.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建立和废止的朝代是 . A.秦朝、 A.秦朝、清朝 B.西汉、 B.西汉、清朝 C.秦朝、明朝 D.西汉、明朝 .秦朝、 .西汉、 5.北宋太祖和明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 . 在于 A.废除丞相 B.文化专制 . . C.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改变、 D.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完善?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完善? 继承发展 (西汉 西汉) 西汉 创新 (元朝 元朝) 元朝 完 善 (隋唐 隋唐) 隋唐 顶峰 (清朝 清朝) 清朝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背景
(2)目的:处理西北战事,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 (3)设置
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军机处, 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专门处理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后来扩大到处理全国其他事务。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旨意行事,其 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文字狱是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 而设置的刑狱。在清初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 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 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 51名贡生清一色地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 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 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 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 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 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 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 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 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问题]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3.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 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 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 皇权的神秘感,同时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 的作用。 4.文字狱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20/3/10
探究: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直接原因:胡惟庸专横擅权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创新设计》第13页探 究一第一个问题。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根本原因:丞相权力过重,威胁皇权。是政治动乱的根源。 措施:废丞相,亲自管理六部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皇帝
集 中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分权
大家来找茬:你知道他们错在哪儿吗?
后现代“舞台剧”
故事梗概:
明太祖:丞相没有了,我忙啊!来个殿阁大学士帮我忙吧,让他一起来帮我决策决 策,这样我就不用烦了…… 明成祖: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我也要,就是太远了不方便,让他到住到宫里来吧。 就住到乾清宫吧! 明宣宗:唉,这么多奏章,太麻烦了,你们阁臣要发挥作用啊!你们帮我直接回复
消极影响: 政治: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 思想上:禁锢人民的思想 经济上: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历 史发展潮流。
同时期东西方的对比
(1)西方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2)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进步 落后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 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 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

内阁的出现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 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 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2) 影响:
积极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的分裂局面;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 央与地方的矛盾。 消极: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行政效率低下
4、元朝: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
(1)内容: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 廷任命,行省有经济、军事权力,但受中央节 制。
地位逐渐上升, 有专门的衙署 和属官
可以“票拟”对 地位进一步提高, 奏疏的处理意见 阁臣权力更大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 《神宗实录》卷
结论: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职 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 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 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1、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 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 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

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 普
3、宋初
(1)措施
①收精兵 a. 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 统兵权—三衙 发兵权—枢密院
a. 州郡直属中央
②削实权 b.文臣任州郡长官:重文轻武,避免武臣

必修一第4课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必修一第4课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强化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权) ——全盛
课堂设问
思考: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的处理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
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宰相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职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责
皇帝
集 权
皇 帝 宰 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三司”
中央
集 权
地方
行中书省
都指挥司
分别隶属
(行政)

布政司
按察司
(监察)
互相牵制
(军政)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阁臣拥有的专职)
O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 拟 权
X(时期)
明成 祖 明宣 宗 明神 宗
明太 祖
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㈠明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 设内阁 ㈡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清初中枢机构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 2、军机处设置——专制顶峰(雍正)
(二)、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军 机 处
本质上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任 免 直接由皇帝意愿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对皇权 影响
制约皇权
升华认识
内阁性质:明朝始终为内侍机构 内阁权力:来源于皇帝 内阁的影响:1)提高了行政效率, 事实上一定程度约束皇权: 2)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易产生宦官乱政。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1、创立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力扩大,“部权尽归内阁” 3、 内阁的性质及作用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部权尽归内阁”来自票参与拟

机密

从 顾
事务 决策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X(时期)
课堂设问
思考: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的处理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
议一议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 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是明太祖朱元 璋时设立的。开始时只是五品 官,侍立皇帝左右,以备顾问。 明成祖即位后,殿阁大学士开 始参预决策,起草诏令,批答 奏章,成为实际上的宰相。画 面上的殿阁大学士像是洪武十 六年文华殿大学士的形象。大 学士头戴乌纱帽,脚穿皂靴, 手执笏,毕恭毕敬地侍奉在皇 帝面前。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内阁首辅=宰相
性质 职权
宰相 一级行政机构
行政、决策
内阁 内侍机构 侍从、咨询
任职方式
选拔任命 直接由皇帝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强化君主专制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管理,并设殿阁大学士,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2)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3)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

(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措施(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秦朝设丞相,汉朝布衣相,隋唐三丞相,宋朝限丞相,元朝为独相,明朝废丞相。

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学思之窗] (见教材P17)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提示:(1)同意。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二是总领最高行政权。

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

(2)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

丞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不过,宰相制度开局是个喜剧,结局却是个悲剧。

知识点二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由明太祖决断,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但不能参决政事。

(2)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3)后来,内阁拥有了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特点: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

知识点三军机处的设立1.清朝初年(1)设内阁、置六部,内阁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名师点睛】明代内阁与宰相制度的区别2.清初皇太极“设八议政大臣,皆以满臣充之……总理一切事务,……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

后雍正增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以上两个机构都()A.参与处理国家大事 B.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C.强化了专制皇权 D.有一定的行政决策权【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调整中央机构,如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4)注重官吏的选拔,如隋唐时期兴起完善的科举制。

(5)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等。

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史料研习
研习一 图文信息:“坐着、站着与跪着”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 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有什么重要 特点?
【提示】 从官员上朝礼仪变化中可 以看出,皇帝日尊,官吏日卑,说 明皇权不断加强。
研习二
史料应用:
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和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材料2: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 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 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 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 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b.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尖锐,决定了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加强的基本特点是尽力保证满洲 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雍正时 期增设军机处,作为全国最高的军 政决策机构。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 帝,皇权再次被加强。
②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在思 想文化上也有明显的表现。明清两 朝采取的八股取士制度,扼杀了知 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僵 化了思想,窒息了整个社会,严重 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军机处的设立 1.康熙帝加强皇权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的权力凌驾 (1)原因:清初, 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措施: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 , 南书房 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要事务, 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 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 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③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 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 君权的独尊。 ④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 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抬高 君权,宰相地位大大下降。 ⑤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 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 度遂废。
(2)认识: 纵观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相权和皇权一直处于矛盾和共存中, 君主怕相权危及皇权,常用宦官奴 仆控制宰相,相权被削弱,宦官、 奴仆却成了宰相。君主为加强权力, 千方百计地削弱相权,从而导致宰 相制度不断演变。

高中历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高中历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
皇 侍 中 常 侍
帝 丞 相 太 尉
尚 书 令
御 史 大 夫
特点: 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 相权一分为三;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中书省 草拟 皇 帝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籍、土地、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科举 礼仪、 军政
二、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 ⒈秦朝: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中央:
P14
地方: 地方:监御史 中央: 御史大夫、 御史台( 中央:御史大夫、 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 汉朝: ⒉汉朝: 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 地方: 地方: 州)刺史 ( ⒊宋朝:提点刑狱司 宋朝: 通判(地方) 通判(地方)
⒋明初至清末: 明初至清末: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 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 发展而来) 发展而来) ——加强了对各级官员的监督, ——加强了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但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加强了对各级官员的监督
( 2 0 0 9 · 浙 江 文 综 ) 下 图 是 一 幅 残 缺 的 中 国 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 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B
)
A.唐代 A.唐代
B.宋代 B.宋代
C.元代 C.元代
D.明代 D.明代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朱子语类》云:“唐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 年高考福建文综14 朱子语类》 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 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 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 ……若可行 门下又下尚书省, 若可行, 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 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B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柳宗元《封建论》 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 亦以明矣。 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B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24张PPT)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24张PPT)

何”的局面。
(二)、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康熙亲政后,为 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 ,加强皇权,在宫内 设南书房,挑选翰林 院学士入值。名义上 陪皇帝读书,实际上 参与机要事务,替皇 帝起草谕旨。 南书房的建立, 使得中枢机构一分为 三,内阁、议政王大 臣会议与南书房相互 牵制,集权于皇帝。
康 熙
南书房
三足 鼎立
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9、“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 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 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2、宰相制度废除的影响
二、内阁的出现 1、内阁制创立的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二、内阁的出现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 延续了两千多年,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 积极[明清前]:①维护统一,安定社会。②加快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③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 流。④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保证。 • 消极: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残酷。② 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③束缚中国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阻碍了科技的进步,造成社会发展的 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内侍机构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侍从、咨询
皇帝的顾问和侍从

第4课:秦汉以来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2015)

第4课:秦汉以来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2015)

第 4 课:秦汉以来政治制度发展趋势和特点(知识体系)“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左传》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的两大趋势(两对矛盾)1、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矛盾基本解决是在北宋初期)(1)西汉背景:分封诸侯国叛乱措施:①汉景帝:削封、平叛;收权(军、政)② 汉武帝:强干弱枝的措施A 颁布;酎金夺爵B 监察:为监察郡国而设置。

(2)北宋:指导思想是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背景: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②五代十国,藩割进发措施:①收精兵:禁军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杯酒释兵权(补充:军队实行更戍法)②削实权:文臣知州,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制钱谷:设转运使,州郡财赋除自留外,其余的运往京师开封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

影响:①积极:改变分裂,加强集权②消极:三冗两积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遭到压制(矛盾基本解决是在明太祖废除丞相)( 1)秦—宋朝代强化皇权,压制相权的措施秦三公九卿制汉设中朝,制衡外朝(丞相)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2)明①太祖:撤中书,废丞相,掌六部,殿大士②成祖:设内阁权力:无决策权,由皇帝最后裁定;地位:阁臣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中央机构。

(3)清朝:设军机处权力: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地位:跪奏笔录,上传下达,不是法定中央机构。

评价:①提高决策效率;②专制皇权高度发展,成社会发展桎梏( 表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的影响①政治:虽提效率,易导致专制、腐败和暴政,阻碍民主法制进步,成为社会发展桎梏;②经济:束缚生产力,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落后于西方;③思文:思文专制,国民愚昧,阻碍科技进步;1④外交:闭关锁国,海禁;总之,专制皇权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二、汉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①高度成熟、完备;②宣扬君权神授,儒学成为统治思想;③官僚制度(体系)取代世卿世禄制,不断吸纳新生力量 (但仍受宗法制残余影响 );④权力高度集中,人治高于法治 , 专制集权不断强化(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于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D.设立宰相分理政务
解析:A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深感力不从心,于是 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故A项正确。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才需要日理万机,故B项错误。 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故C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才出现材料所述 问题,故D项错误。
【概念解读】 明朝内阁: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明朝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是为加强皇权 而设立的侍从顾问机构,并无决策权。此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其权力 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源于皇帝的信任与支持。 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期满洲亲贵大臣商议、决定军国 大事的中央决策机关,握有实权,压制皇权。军机处设置后,议政王大臣会议 逐渐消亡。乾隆时期,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的中枢权力机关,最初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处理 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但只能跪受笔录,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的设 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9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9日星期四2021/9/92021/9/92021/9/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92021/9/9September 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92021/9/92021/9/92021/9/9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赢 政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权处
三省六部制
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
皇 帝 中书省
起草诏令
尚书省
负责 执行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 部
2013-2-8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6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汉 唐 宋 元) 奉常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秦
丞相
作用和影响
第四课
自我测评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总结中国历史上皇权演变的轨迹和 特点:
不断加强 1.皇权总体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趋势;
三省六部 2.隋唐时期,统治者通过在中央设立_________________ 制来加强皇权;
4.说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加强的重要标志,是因为这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
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专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制 王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宋朝相权的分割 元朝一省制和相权扩大 权 的 丞相制度的废除 不 断 中枢机构变化和皇权加强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加 设置及职权 强 清朝军机处
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处 内 景
第四课
丞相制度的废除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①原因:
明初沿袭 元 制,相权加强。
2.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
②过程: 1.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严加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本节要求学生掌握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等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搜集的材料或者筛选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用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各制度的运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深刻了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而努力。

通过分析讨论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正确对待当今中国在民主方面取得的改变。

【教学重点】
识记我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概括。

【教学难点】
理解这些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的原因、解耦股、特点及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皇帝服)请问有哪位同学想当皇帝?想做一个权力多大的皇帝?
生:。

师:刚才有同学说相当一个权力很大的皇帝,那么皇帝的权力最大可到怎样的极限,这样的极限又是如何达到的,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

师:自秦以来,中国就出现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建立起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

请同学们首先结合之前所学和本课内容,绘制一幅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简图。

生:秦-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中朝;东汉-尚书台;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隋唐、明和清时期。

请同学们看例子,回答问题。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

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D派钦差大臣去某地视察。

大臣乙认为甲的前三种处理方案可行,但认为无需排出钦差大臣,并将结果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

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

请问: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具体职能是什么?大臣丙的下属三个部门是什么?
生1:甲是中书省,起草诏令,乙是门下省,封驳审议诏令,丙是尚书省,执行诏令。

生2:这三个部门可能是吏部、户部和工部。

师:隋朝杨素就曾担任尚书省仆射,唐房玄龄曾任中书令。

请问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生: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相权,利于加强皇权。

师:这一制度意义重大,尤其是六部,一直沿用到清末。

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宋的中枢机构是二府三司,那蒙古统治的元朝呢,会不会采取继续采取汉族政策呢?
请学生讲述侍御史高鸣向元世祖进谏情形。

生:汉族官僚高鸣详说三省制有弊端,力谏设立“一省制”。

他从三省推读扯皮,一省易于决断的观点出发,指出:“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并进一步陈述“三省制”避免失政的优点,以及如何使用“一省制”来弥补失政缺陷的方法,“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而坐,而后无失政乎?”从而得出结论:“政贵得人,不贵多官,不如一省便。

”这种“一省制”的政体形式与元代统治者的高度集权宗旨是相吻合的,故元世祖采纳了高鸣的建议,遂废“三省制”,开创一省之制。

过渡:元朝宰相权力过重,是一次相权的反弹,到了明朝,这一次反弹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一后果是什么呢?
生:废除丞相制度。

师:朱元璋为什么废除丞相呢请看材料;
材料一:
————《国史概要》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这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也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生1:材料一告诉我们宰相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激化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生2:材料二表明朱元璋认为宰相导致秦灭亡,在汉唐宋时期专权,而若是废除宰相制度,可以利于政局稳固久安。

师:废除丞相制度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朱元璋其实还通过特务制度、大兴理学和八股取士等方式强化皇权。

但是朝臣事务繁多,皇帝不能亲自裁决,结果出现了什么制度?
生:内阁。

师:名臣解缙、杨士琦、张居正等人都是内阁大臣,内阁有何权力?
生:内阁权力不断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即票拟。

师:那怎么还有批红?请看下列材料,思考内阁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材料: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神宗实录》卷
生:内阁的权力无法与宰相比拟。

师:
宰相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职责
任免
对皇权影响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
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
要经皇帝及大臣
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
决定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请大家思考一下明朝的内阁与西方内阁的区别?
(参考:明清两朝的内阁不是一级中央政府机构,它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秘书处、办公室,着重于直接为皇帝服务,偏重于文字表达、修饰,上传下达,既无参与决策权,更无
独立决策权。

现代英国的内阁是英国的中央级政府机构,有独立决策权和执行权,
直接对议会和宪法负责,与国王无关。


过渡:清朝作为又是一个少数民族入驻中原的朝代,皇权进一步加强了?
生:设立了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师:我们来看军机大臣和珅的经历,来思考军机大臣的权力。

和珅于1776年为军机大臣,曾接待英国特使马戈尼,曾赴云南查李侍尧案,又曾以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甘肃平乱,并兼署兵部尚书。

他是少有的文武全才,深受乾隆喜爱。

作为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

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巨也无不随从在侧。

他在值房办公。

在1799年乾隆帝驾崩五日之后,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

生:军机大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重要机务。

但听命于皇帝,生死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师:军机处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

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

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

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

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

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

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

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附上影视图片:军机大臣办公情况)
师:自此,专制皇权就发展到了顶峰。

同学们能不能用用其他方面的表现来证明这一论点,参考知识链接。

生:从君臣礼仪的变化也可以进行证明。

师: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的其他国家也有,中国的专制皇权有何特点呢?又有什么影响?(参考:中央集权的特点:(1)皇权至上和不可分割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独断性和随意性;(5)宣扬“君权神授”,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其统治;(6)以文化思想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7)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影响:
积极[明清前]:①维护统一,安定社会。

②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③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

④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保证。

消极:①对人民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残酷,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

②束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科技的进步,造成社会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历史轨迹,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样的政治特点是与家长制、祖先崇拜和集体主义倾向等文化、及古代小农经济不可分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