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论
魏晋南北朝文论
玄学:魏晋时期主要的 一种哲学思潮。何晏、王弼 等运用道家的老庄思想糅合 儒家经义,代替衰微的两汉 经学。它以其《老子》、 《庄子》、《周易》三部玄 学经典称之为“三玄”而得 名。
王 弼
何 晏
影响:才性论、形神论、言意论
文学理论的重大成就
第一部文学理论专篇——曹丕《典论· 论文》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文赋》 第一部诗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的 《文心雕龙》。
曹丕用“丽”来概括诗赋的风格特征,较 为准确地标示出了文章与文学在语言风格上的 区别,指出了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形式 美”,表明了那个时代文论家对文学独立和文 学自觉的体认。
杨雄:“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陆机: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南朝)《萧统文 选》(第一部诗文总 集,收集的文学性作 品。)选文的标准是: “综辑辞采,错比文 华,事出于沉思,义 归于翰藻。” •
刘桢有“逸气”,乃高逸刚健之气,“壮而不密”。 陈琳:后人称之“笔健”,“章表殊健”,“章表 书记,今之隽也。” 孔融:“体气高妙”,“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其人负气不屈,其文气扬采飞” 。
第二层面:“气” 不可强致,不可传授,指
出了才性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
伫中区以玄览。
《燕歌行》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 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 游思断肠。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 流夜未央。
作家的激情有感于物的变化而 动,文以情生,情以物感,感物吟 志,莫非自然。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 辜限河梁?
徜徉自然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的一种时尚。
古代文论魏晋南北朝
2,文体辨析(南朝) 2,文体辨析(南朝) 文体辨析
• 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 南朝, • (梁)任昉的《文章缘起》分为84题,可见文体辨 文章缘起》分为84 84题 析的细致程度。 析的细致程度。 • 《文心雕龙》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共分 文心雕龙》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 33大类 大类。 序志》 原始以表末, 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 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 其起源, 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 其起源, 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 加以评论。 加以评论。 • 《文选》(亦称《昭明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 文选》 亦称《昭明文选》 文学总集,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文学总集,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 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 《典论·论文》 论文》 典论 论文
典论·论文 论文》 第二节 《典论 论文》
• 《典论 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 典论·论文 论文》 的专篇论文。 的专篇论文。 • 文章涉及到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文学创 文章涉及到文学的地位和价值, 作与作家的关系,文学批评态度, 作与作家的关系,文学批评态度,作家 风格论,文体论等重要内容。 论,风格论,文体论等重要内容。
3、文学批评的独立性
• 文学批评不再是哲学、经学、史学的附庸, 文学批评不再是哲学、经学、史学的附庸, 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学科。 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学科。 • 文学批评又与同时代的学术文化相互渗透, 文学批评又与同时代的学术文化相互渗透, 如与玄学、道教、佛教等的关系非常紧密, 如与玄学、道教、佛教等的关系非常紧密, 共同推动了六朝文学批评的繁荣。 共同推动了六朝文学批评的繁荣。
古代文论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文论
朱光潜《诗论》:“隐”即隐语,最粗浅的形式是谜语。 “就谜语作者说:他看出事物中一种似是而非、不即不 离的微妙关系,觉得它有趣,值得旁人知道。他的动机 本是一种合群本能,要把个人所见到的传达给社会;同 时又有游戏本能在活动,仿佛象猫儿戏鼠似的,对于听 者要延长一番悬揣,使他的好奇心因悬揣愈久而愈强烈。 他的乐趣就在觉得自己是一种神秘事件的看管人,自己 站在光明里,看旁人在黑暗里绕弯子。就猜谜者说:他 对于要掩藏的神秘事件起好奇心,想揭穿它的底蕴,同 时又起一种自尊情绪,仿佛自己非把这个秘幕揭穿不甘 休。悬揣既久,这两种情绪愈强烈。几经摸索之后,一 旦豁然大悟,看出事物关系所隐藏的巧妙凑合,不免大 为惊赞;同时他也自己的胜利,因而欢慰。”
其二、有味即“文已尽有意有余”,也就是含蓄。
(1)费力得到的东西比不费力得到的东西更 有趣 卜迦丘《但丁传》:“很显然,经过费力才得 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较能令人喜 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 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要使 真理须经费力才可以获得,因而产生更大的愉 快,记得更牢靠,诗人才把真理隐藏到从表面 看好象是不真实的东西后面。他们用虚构的故 事而不用其它方式,因为这些虚构的故事的美 能吸引哲学证明和辞令说服所不能吸引的听 众。”(《西方文论选》
钟嵘专门拈出“味”来论 诗: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 作中之有滋味者也,故云 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 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 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 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 也。„„”
其一、以味说诗的美学根据是什么?
“在于味觉快感中已包含了美感 的萌芽,显示了美感所具有的一 些不同于科学认识或道德判断的 重要特征。首先,味觉快感是直 接的或直觉的,而非理性的思考。 其次,它已具有超出功利欲望满 足的特点,不仅仅是要求吃饱肚 子而已。最后,它同个体的爱好 兴趣密切相关。”(李泽厚、刘 纲纪《中国美学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
第三节 南北朝的文论
文论领域大体形成革新、复古和折中三派。革
新派代表主要有沈约、萧纲、萧绎、萧子显等, 复古派以裴子野为代表,折中派代表人物有刘 勰、钟嵘、萧统、颜之推等。 钟嵘的《诗品》是南朝文论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论专著,使诗学理论独立 出来,并以审美为中心的诗学思想代替以政教 为中心的诗学思想,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诗学体 系。 北朝的文学不甚发达,文论状况也大致如此。
一、钟嵘及其《诗品》
分上中下三品,每品一卷,共三 卷。三卷前各有序,合称《诗品 序》,阐述了钟嵘的诗歌理论。 钟嵘的诗歌理论主要表现为本质 论、自然论、滋味论、流别论。
《诗品》品评汉至齐梁五言诗人,
(一)
本质论
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性情,而性情的来
源是“物之感人”,即物感说。
所谓“物”,指自然界事物和社会人生两
“六观”:从整体到局部考察作
品
“观位体”:考察作品的体裁风格与其所表现的思
想感情是否相谐。 “观置辞”:文辞是否充分满足内容表达需要。 “观通变”:作品是否能在继承基础上有创新。 “观奇正”:考察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看是否做 到 内容纯正,形式华美。 “观事义”:作品内容是否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想
(一)创作论
1、文质关系——“离情析采”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 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 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昔诗人篇什,为情造文;辞人赋颂, 为文造情。”
“情”包括理、事、义,“采” 指辞藻、声律等,二者在作品中相辅 相成,不可或缺。
(二)批评鉴赏论
1、文学鉴赏与批评是艰难的,因为: 1) 鉴赏和批评者的方法及态度有问题。 2) 作品复杂,难以理解。 从鉴赏者和批评者的角度说,常犯三方 面的错误:一是“贱同而思古”,即贵古贱 今;二是“崇己抑人”,即文人相轻;三是 “信伪迷真”,即知识素养差,不能正确理 解 认作品。加上作品的复杂,使得文学批评不
魏晋南北朝文论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著作非常多,我们遴选出其中主要的四家进行讲解、学习。
这四家就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选读)、钟嵘的《诗品》(选读)一、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总特点从东汉末年开始,儒学逐渐衰落,玄学应运而兴。
所谓玄学,实际上主要是老庄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流变,体现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尤其是如此。
因此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思想,是由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这一时期的许多文论家都极力推崇自然清新之美,都倾心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都注重研究文学的审美特征等等,这很明显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的文艺观。
首先,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
汉代由于受经学的影响,文学成为宣传儒家礼教的工具,文学创作的主题大都以政治教化和美刺讽谏为中心。
到汉末魏初,逐渐转变为以写个人悲欢遭际为主了,着重抒发个人喜怒哀乐之情,描写个人的曲折经历,以及对动乱现实的深沉感慨。
从表现社会政治主题到刻画个人内心世界,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其次,文学思想的变化。
创作上的这种变化,反映在文学思想上就是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在理论上认识到文学创作是在抒情中言志的特点,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
而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
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
再次,对创作个性的强调。
与上述文学创作主题与文学思想变化相适应,这一时期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中,特别重视要体现作家特殊的创作个性。
从文学创作看,曹操的诗歌古直悲凉,曹丕的诗歌缠绵悱恻,曹植的诗歌慷概多气。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时代,人们的个性往往是受到压抑的。
文学要为封建礼教服务,达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只能表现“天理”而不能描写“人欲”。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课件
◆要对作品的“六观”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B、鉴赏者的性情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家一方面以肯定的方式对欣赏 者的才能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又以否定的方式论 述了关于鉴赏性情的问题。 ◆信伪迷真 ◆文人相轻,崇己抑人。“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 ) ◆ 贵远贱近,贵古贱今。“贵远贱近,常人之用 情也。”(葛洪《抱朴子. 广譬》) ◆味诗法与意象法。这两种方法是魏晋南北朝文 论家常用的文学鉴赏方法。比如钟嵘的《诗品》 从整体上看采用了“溯流别”,“第高下”的方法。
A、缘情说。 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有三大特 征:
◆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右摇动。 “阴阳参舒,春秋代序,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心雕龙·物色》)“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
◆强调“摇荡性情”之物,不仅是指“春风春鸟,秋 月秋蝉”之类的自然物象,同时也指“塞客衣单, 孀闺泪尽”社会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概述
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高 潮,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成绩斐然,至少有 四个“第一”:第一部文论专著----《典论论 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 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和第 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的《文心 雕龙》。诸如“缘情说”、“虚静说”、 “物感说”等诗学范畴、美学范畴在这个时 期发展成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均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达 到了一个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理论在中国诗学史、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 义。
魏晋南北朝文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01:46)
魏晋南北 朝文论在 中国文论 史上所拥 有的四个 “第一”
导论
第一部文论专著——曹丕《典论·论文》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文赋》 第一部诗话——钟嵘《诗品》 第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 《文心雕龙》
文化与文论之概述
就文学理论与文化的关系而言,魏晋 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与老庄道学复兴、 魏晋玄学兴起以及儒道释三教合流有着直 接的关系。
言意论、形神论(前面已讲,略) 缘情说、心物交融说、动静相济说 鉴赏才性论 鉴赏方法论
曹丕的文学理论
《典论·论文》
老庄复兴,玄学兴起(00:50)
玄学才性论与曹丕《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名曰论文,实为论“文人” 。 文学批评史上现存的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 以“才性-文气”为中心,铨衡群彦,品藻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
取决于创作主体的精神状态 内在化阶段
文学创作中有三个核心概念:物-情-辞
外在化阶段 取决于作家的写作技巧及艺术方法
《文心雕龙·情采》
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 文附质与质附文 衣锦褧衣,恶文太章。
《文心雕龙·物色》
江山之助 心物赠答 以少总多
《文心雕龙》的批评鉴赏论
㈠ 端正批评态度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
㈡ 做好批评前的准备 ——“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㈢ 掌握批评原则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㈣ 注重批评方法 ——“六观说”
《文心雕龙》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
一、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二、理论特色鲜明,“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三、“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向
诸家。
「古代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古代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知识点概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
政局动荡、儒学统治地位的没落和缺失带来了这一时期思想界开放的独特优势,文学得以脱离政教而回归自身。
这一时期的文论不仅深化了对文学性质的认识,而且对文学性质作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诸多成果。
具体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文学理论的逐步自觉时代。
该时期文学理论逐步脱离了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诗乐舞不分和两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文学特点,文学不再依附于经学,不再依附于政治,独立性大大增强,用鲁迅先生评价《典论·论文》的话来讲,“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二是对审美特征认识的深化。
不仅仅讲求文采的华丽、构思的奇伟,更讲求声律的和谐,对文章及主体的审美特征更为重视,特别重视要体现作家特殊的创作个性。
第三,在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出现总结和反思,不仅在五言诗等专项领域有总结性著作出现,而且初步构建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巨著也随之出现。
如标志着进入“文学自觉的时代”的著作——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第一篇完整的创作论——陆机的《文赋》,第一部系统的诗歌理论著作——钟嵘的《诗品》,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都出现在这一时期里。
其中,初步建构起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最高成就,开始了全方位对文学本质特征和文学创作的探讨。
加深印象思想内容与文学形式是文章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在古代特定的儒道两级思想框架里,儒与道一侧重思想,一侧重形式。
魏晋南北朝文论基本以老、庄思想为主导,以文学自身为本体。
不过就这一时期留下的一些主要文论著作看,也都不排斥儒家的文学思想,他们往往是在探讨文学外部规律时认同儒家文论的路数,而在阐述文学内部规律时,则主要是承袭道家文论的衣钵。
诸如《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大都是这样。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1.2)
2、文学理论批评与文学创作具有更密切的关 系。文学理论是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是文 学创作实践的理论升华。如果说先秦、两汉 的文学理论批评多侧重对文学作品的阐释解 说,特别是两汉的文学批评可以说是“六艺 之附庸”,两汉文学批评实质是“经学的批 评”,那么,魏晋六朝的文学批评已经具备 了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意义了。从此,文学 理论批评与文学创作并行不悖 ,成为文学之 两翼,共同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3、文学理论与学术文化的关系,不再是先秦 两汉时代文学理论依附于哲学、史学、经学, 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学科。而 又与同时代的学术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例如文学理论与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等 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推动了魏晋六朝文 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展。
4、重视对文学创作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鲁迅先生说当时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 时代。当时的一些理论家对文学的审美特征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总体特征上来看,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学 思想,是由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例如, 这一时期的许多文论家都极力推崇自然清新 之美,都倾心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都注 重研究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等,这很明显是 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的文艺观。
站在“文学的自觉”的高度,去审视魏 晋六朝的文学理论,其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与先秦两汉文学文学理论批评重“诗言志” 相比,魏晋六朝文学理论以“诗缘情”为旗 帜。从此,“诗言志”说与“诗缘情”说, 成为中国诗歌理论与诗歌批评的两大重要学 说,奠定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优秀传 统。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总体表现为从 玄学的兴盛到三教合流。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各种社 会政治力量和学术思潮不断分化组合,但也 都有各自的主线。由魏晋“九品中正制”逐 渐形成的特权门阀士族阶层,一直是社会的 主要统治力量。而学术思想上则表现为随着 佛学东渐,玄学兴衰,儒、道、释三家相互 交融,尔后,三教合流成为中国传说过,魏晋六朝是文学自觉的时 代。从文学史的角度来审视,这种文学的自觉性, 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学观念的变化,作家创作意识 的增强,即文学抒情言志的自觉性的增强。二是文 学创作题材的开拓,许多新的审美对象被发现被使 用,使文学创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三是作家的 主题意识加强,使文学创作更自觉地追求各自独特 的艺术个性与艺术风格。四是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 标志着魏晋六朝人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这种文学意识的独立与成熟,乃是魏晋六朝文学处 于自觉时代的主要表现。
魏晋南北朝文论.ppt
(作家应该)在(前人)文章的林海中遨游,赞美那美文的 文质彬彬。于是慨然放下(前人)的文章,(自己)执笔进 行写作,姑且(把心得感受)在文章中表现出来。
进入创作活动之后,首先要进入"虚静"的状态,然 后才能灵感活跃,文思奔涌,创作出清新独创的佳 作。
所以我作这篇《文赋》,用以介绍古代作家 的美丽的文章辞藻,因之论述作文成败的缘 由。
以后或者可以曲尽写作的奥 妙;
至于借鉴古代作家的作文经验,就像拿着斧 头砍伐木头做斧柄一样,虽然学习取鉴他们 的写作经验就在跟前,但是下笔写作时的千 变万化,真的很难用言语来表 达。
我所能够说出来的,就全在这篇文章里了。
3.灵感在构思中的作用: 陆机认识到灵感的作 用,认为灵感非人力所
能左右,而应顺乎自然。
这对刘勰“率直委和”说很有影响。
二、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
《文赋》把文体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 风格特征,其中特别是“诗缘情而绮靡”说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 “止乎 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2.构思活动的情状:
首先要进行丰富的想象活动,想象活动超越时空, 无限丰富的广阔,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情与物在想象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 的必然结 果。
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以后,就要用 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Fra bibliotek它具体地呈现出来。
为了寻找最精彩的、最能充分表现在构思中形成的 艺 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 艺之芳润”,上天下地去寻找。并且,这语言文字 还要具有独创性。
在创作前,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观察社 会、自然的能力
魏晋南北朝文论家对文学创作的看法
魏晋南北朝文论家对文学创作的看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并受到了
许多文论家的关注和评价。
这些文论家对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看法和
观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位重要的文论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逸。
他强调了文学创
作的审美价值,认为文学作品应当追求真实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王逸
提出了"真意"、“意在写法”等概念,强调作品内在的价值和作家对于表
达的用心。
这一观点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南北朝时期的嵇康则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嵇康认为文学应当
具有教化和启迪人心的作用,同时要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情感。
他主张文学作品应当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来表
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嵇康的观点强调了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对于后
世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另一位重要的文论家是谢灵运。
谢灵运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文
学创作需要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不能墨守成规。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
当体现诗人的个性和创造力,通过深入的审美体验来传递作者所想要
表达的意境。
谢灵运的观点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风格和技巧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文论家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千差万别,但都强调了文学的
审美价值、社会功能和个性创新。
这些观点对于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
重要的思想参考和借鉴,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文论(下)
《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 文心雕龙》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文心雕龙》的命名 文心雕龙》 《序志》: 序志》 文心’ 言为文之用心也。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zou 之群言‘雕龙’ shi) 之群言‘雕龙’也”。 自古以来的好文章都是经雕饰而成, 自古以来的好文章都是经雕饰而成,像龙 文一样雅丽。 文一样雅丽。
第三节 第三节
刘勰的《文心雕龙》 刘勰的《文心雕龙》
刘勰 字彦和,东莞( 字彦和,东莞(guan)莒(ju)人(今山东 ) 人 莒县)。 莒县)。 不但是南北朝时期, 不但是南北朝时期,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古 代文论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代文论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文心雕龙》在文论史上的地位 文心雕龙》
为什么写《文心雕龙》 为什么写《文心雕龙》
对魏晋以后形式主义的文风不满 纠正前代文学批评著作的缺点和不足 “拔萃出类”,“树德建言” 拔萃出类” 树德建言”
一、《文心雕龙》的组织结构 文心雕龙》
篇以文体论为主; 共50篇,前25篇以文体论为主;后25篇以创作 篇 篇以文体论为主 篇以创作 论和修辞学为主。 论和修辞学为主。 》《征圣》《宗经》《正纬 (1)前5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 ) 篇 原道》《征圣》《宗经》《正纬》 《辨骚》是“文之枢纽”; 辨骚》 文之枢纽” (2)第6--25篇,是文笔之论; ) 篇 是文笔之论; 篇专论各种文学思想, (3)第26--49篇专论各种文学思想,包括创作 ) 篇专论各种文学思想 修辞学、风格论、鉴赏论、文学史论、 论、修辞学、风格论、鉴赏论、文学史论、作家 论等; 论等; (4)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自序。 )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自序。
(二)为什么要《正纬》 为什么要《正纬》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清”.pptx
“清”与其他文论概念的关系
01
“清”与“丽”、“俊”、“雅”等文论概念一同 构建了魏晋南北朝的文论体系。
02
在这一时期,“清”不仅是一种哲学思考,更是一 种文化现象,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清”在魏晋南北朝的文论中,更多被理解为一种 审美标准,是对于文学艺术的评价和审视。
02
“清”在文论中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文人的“清”之实践
玄学清谈
魏晋南北朝文人热衷于玄学清谈,以 清谈为风尚,通过清谈来表达自己的 思想见解和审美追求。
艺术修养
魏晋南北朝文人注重艺术修养,追求 高雅的艺术品位,以艺术的方式表达 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清”的 审美追求。
自然之趣
魏晋南北朝文人热爱自然,追求自然 之趣,以自然为美,将自然元素融入 自己的创作中,体现了“清”的审美 倾向。
03
绘画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同样体现了“清”的审美追求,如顾恺之的《洛
神赋图》、张僧繇的《百鸟朝凤图》等,以清新淡雅的色调和细腻的笔
触描绘出自然和人物的美感。
“清”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审美追求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清”成为后世文论的一种审美追求 ,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文学风格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清”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风格,使 得后世的文学作品在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都表现出清 新、简洁、自然的特点。
雅致高洁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清”还具有 雅致高洁的特质,强调文人的高洁 品格和超脱精神。
“清”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提升作品品质
在文学创作中,“清”的审美价值有助于提升作品的整体品质, 使作品更加优美、高雅。
【中国古代文论】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作家论。 ① 作家论。
此间作家论有三要点:a.有专论作家问题 此间作家论有三要点:a.有专论作家问题 的专论文章。如曹丕《典论论文》 的专论文章。如曹丕《典论论文》即专 论作家,刘勰《文心雕龙》 程器》 论作家,刘勰《文心雕龙》之《程器》 才略》 b.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 《才略》等;b.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 殊才能,并具体分析这些才能。 殊才能,并具体分析这些才能。如《颜 氏家训文章》中认为创作要有“才思” 氏家训文章》中认为创作要有“才思”、 天才” 文心雕龙》有神思、 “天才”,《文心雕龙》有神思、练字 等篇即言此;c.强调作家才性之差异 强调作家才性之差异。 等篇即言此;c.强调作家才性之差异。如 刘劭、葛洪、钟嵘、 刘劭、葛洪、钟嵘、刘勰等均论及此问 题。
第四章 魏 晋 南 北 朝 文 论
魏晋南北朝是古文论的一个高峰期, 魏晋南北朝是古文论的一个高峰期,出 个第一: 现4个第一: 第一部文论专篇; 第一部文论专篇;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 第一部诗话; 第一部诗话; 第一部系统的文论专著。 第一部系统的文论专著。
一、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④ 玄学与三教合流。 玄学与三教合流。 玄学兴起于魏正始年间, 何晏、 王弼为大家 为大家, 玄学兴起于魏正始年间 , 以 何晏 、 王弼 为大家 , 主 要是阐释以道学为主的玄奥之理, 故谓之玄学, 要是阐释以道学为主的玄奥之理 , 故谓之玄学 , 实 为哲学。 玄学兴于正始, 衰于南朝, 其间历“ 为哲学 。 玄学兴于正始 , 衰于南朝 , 其间历 “ 道学 复兴” 儒道兼综” 三教合流” 三期, 复兴 ” 、 “ 儒道兼综 ” 、 “ 三教合流 ” 三期 , 最后 以三教合流形成古代三教归一的复合型文化。 以三教合流形成古代三教归一的复合型文化。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与汉代神仙方术思想融合,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与汉代神仙方术思想融合, 很快本土化了。至魏晋时, 很快本土化了。至魏晋时,玄学之老庄道学及玄学 化的儒学又与佛学沟通,道学之尚“ 化的儒学又与佛学沟通,道学之尚“无”崇“虚”, 正与佛学大乘空宗派之“般若空学”相融, 正与佛学大乘空宗派之“般若空学”相融,且与儒 学之人生修养说之精义向“ 学之人生修养说之精义向“善”沟通,“善哉!” 沟通, 善哉! 为三学在人性修养上的共同追求,三教走向融合。 为三学在人性修养上的共同追求,三教走向融合。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一、第一篇文论专文:曹丕《典论论文》二、创作论的系统探索:陆机《文赋》三、中国文论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刘勰《文心雕龙》四、五言古诗的历史总结:钟嵘《诗品》五、几个重要的问题:形式美、文笔之分和声律论☆第一篇文论专文:曹丕《典论论文》。
一、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二、文体论。
1、文体的分类与风格要求。
虽然简略,但标志了认识的深化。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文体与作家才能之间的关系。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三、作家论:气与才。
1、气。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气的含义:文之气:文章的风格。
人之气:人的创作个性。
认识到了创作个性和风格的重要性,是魏晋个体觉醒思潮的产物。
同时认识到了作者创作个性的不同决定了文章风格的不同。
但把创作个性看成是“不可力强而致”,则有神秘化的倾向。
2、才。
唯通才能备其体。
四、价值论。
1、社会意义。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个体意义。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魏晋南北朝文论
故《典论》非创于一时,大体
时间当为建安二十二年冬,即 曹丕被立为太子,疾疫大起, 建安七子可能皆亡时。
卞兰《赞述太子赋表》:著典宪之高 论,作叙欢之丽诗。越文章之常检, 扬不学之妙辞。 《三国志· 魏志· 齐王芳纪》注引《搜 神记》:先帝昔著《典论》,不朽之 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 石经并以永示来世。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 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 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 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 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 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 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 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 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 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 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名实俱去,则尽然可见矣。且季子在 鲁,采诗观礼以别风雅,岂徒任声以 决赃否哉!又仲尼闻韶,叹其一致, 是以咨嗟,何必因声以知虞舜之德, 然后叹美耶?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 过半矣。
秦客难曰:八方异俗,歌哭万殊,然 其哀乐之情不得不见也。夫心动于中 而声出于心,虽托之于他音,寄之于 余声,善听察者要自觉之,不使得过 也。昔伯牙理琴而锺子知其所志,隶 人击磬而子产识其心哀,鲁人晨哭而 颜渊察其生离。夫数子者,岂复假智 于常者,借验于曲度哉?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 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 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 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 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 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 作《论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节前于《文心雕龙》的各家文论魏晋以来的论文专著是从曹丕的《典论论文》开始的。
《典论》共30卷,据《三国志魏志》记载,此书曾经刊刻在洛阳太学石碑上,唐代已经不存在,《论文》是《典论》中一篇,“典”的含义是“常”或“法”的意思;《典论》就是讨论各种问题的法则,“论文”是对于文学作品中相关问题的讨论。
意义: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理论的专著。
1.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曹丕根据过去文学批评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以往批评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是:a贵远贱今,向声背实。
b于自见,谓己为贤。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批评“文人相轻”“善于自见”等问题。
2.文气说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广有影响的“文气说”是从《典论·论文》开始的。
但气的运用则有较长的历史。
曹丕的《论文》开始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
并用以分析作家不同的才情与作品的不同风格。
曹丕的“气”一指作家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曹丕的“文气”说不同于孟子的“养气说”,因为孟子的养气主要指的是道德内容;也与刘勰的“养气说”有区别,《风骨》、《养气》诸篇认为气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由养而致的,而曹丕的“文气”则是先天的,“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其后论文气较有名的有韩愈的“气盛言宜”说;有苏辙论文气“文者,气之所形。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对韩愈说法的发展,认为文气合一。
3. 文体论共论述文体八种,诗赋外,多是应用文字。
提出文体的主张,主要是根据当时现实中一些公文的写作存在一些问题。
象铭诔两体,自汉以来,对传主的溢美之辞非常普遍,所以提出“实”字加以规范;书论之体重在说理,所以不能逞以华丽之辞,故提出“理”字加以规范。
4.文学价值论一些文章本身具有政教功能,尤其诏策、奏表、盟誓、檄文、封禅文等,对国家军政大事相关,可以说是“经国之大业”,其他诸如子、史、集部也各有功用,诗赋的讽谏作用也被儒家所重视,李充《翰林论》赞应璩诗“风规治道,盖有诗人之旨焉。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一、文学的自觉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
文笔论?a?a“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渭之笔。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2.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3. 文论由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到转向文学自身,对文学抒情特质、审美特性有了自觉追求。
4.从品评才性到“论析文心”,文学批评家与文学批评理论专著崛起。
二、玄学的影响才性、言意之辨,有无、形神之论,动静、虚实之说,既是玄学清谈的话题,又是文学理论的命题。
第一节曹丕《典论·论文》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
《典论·论文》理论探讨的焦点由先前文学与外部世界关系转入文学活动内部关系如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鉴赏、批评,文学的发生演变等,成为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
一、文“本同而末异”——论文体“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众体。
”1.“本”与“末”,分别就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体特征而言,本文主要讨论文体与风格的关系,提出八体文章的四种风格类型,对文体论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
2.“ 诗赋欲丽” 是对文学形式美的认识,表现了建安时期文学追求华美的风气,摆脱了经学的束缚。
3. 提出才性与文章体貌的关系二、文以气为主——作家才性论(一)气与文气1.自然之气(1 )云气。
《说文》:“气,云气也。
”(2 )元气。
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
”2.生命之气(1)生理之气。
《管子·心术下》:“气者,身之充也。
”(2 )精神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文心雕龙·时序》:“才有庸隽,气有刚柔”●地域时代之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机《文赋》 应感之会,通塞之纪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 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 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 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 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 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 涸流。
刘勰的文学理论
位于日照莒县定林寺内的刘勰塑像
㈠ 端正批评态度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 ㈡ 做好批评前的准备 ——“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㈢ 掌握批评原则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㈣ 注重批评方法 ——“六观说”
《文心雕龙》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
一、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二、理论特色鲜明,“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三、“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向
文章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 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课堂讨论:文章有何用?
曹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植: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
来世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 子哉?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扬雄: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
直接性
艺术思维的三大特征
形象性
契合性
钟嵘的文论思想㈢
三 义 说
“文已尽而意 有余,兴也” “因物喻志”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
它品评了从汉代到南朝共123位五言诗人,与 《文心雕龙》并称为南朝两大文论专著。
“品”渊源于中国 古代的人物品评
“品”的对象仅限 于五言诗
魏晋诗歌的重要成就——山水诗(00:43)
古诗(上)-刘桢(上)-左思(上)
国风
曹植(上)
从玄学兴盛到三教合流
儒学式微,玄学兴起
以道释儒,儒道兼综 道学复兴→儒道兼综→三教合流
魏晋玄学对文论的影响
言意论→重意轻言,得意忘言
形神论→重神轻形,得神忘形 才性论→重才轻德,淡化伦理强调心理
魏晋南北朝文论的理论成就
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
作家论
强调作家才性的差异性
言意论、形神论(前面已讲,略)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
取决于创作主体的精神状态 内在化阶段
文学创作中有三个核心概念:物-情-辞
外在化阶段
取决于作家的写作技巧及艺术方法
《文心雕龙· 情采》
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 文附质与质附文 衣锦褧衣,恶文太章。
《文心雕龙· 物色》
江山之助
心物赠答
以少总多
《文心雕龙》的批评鉴赏论
曹丕《典论· 论文》
文体论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 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 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曹丕《典论· 论文》
文气说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 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 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 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曹丕《典论· 论文》
“文之枢纽”→总 (1-5篇) 论
上篇 “论文叙笔”→文体论 (6-25篇) “割情析采” 创作论和批评论 → (26-50篇) 下篇
《文心雕龙》的总论与文体论
《文心雕龙》的前五 刘勰将文章分为“文”
篇是全书的总论,其 核心概念是道、圣、 文。
和“笔”两大类,即 “有韵之文”和“无 韵之笔”。
陆机(上)-颜延之(中)
谢灵运(上)
谢超宗(下) 丘灵鞠(下) 刘祥(下) 檀超(下) 钟宪(下) 颜则(下) 顾则心(下)
班姬(上) 潘岳(上)-郭璞(中) 谢瞻(中) 谢混(中)-谢朓(中) 张华(中) 袁淑(中) 王微(中) 王僧达(中) 张协(上)-鲍照(中)-沈约(中) 刘琨(中) 卢谌(中) 应璩(中)-陶潜(中) 嵇康(中)
魏晋风度(01:37)
陆机《文赋》
得其用心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 其用心。 刘勰《文心雕龙》: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陆机《文赋》
操斧伐柯,取则不远
旧柯:述先士之盛藻(1-5节)
新柯:论作文利害之所由(6-12节)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上定林寺遗址
刘勰的三个世界
南北朝思想文化的特征是三教合流。无论是
就现实生活还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刘勰都可 谓同时生活于“儒、道、释”三个世界。
“文果载心,余心有寄。”刘勰之“心”是
佛玄同构,儒道兼综。
《文心雕龙》中的儒道释
本体论——老庄的自然之道
方法论——儒家的惟务折衷 思辨论证色彩——得力于佛学的滋养
佛教兴盛与三教归一(03:06)
《文心雕龙》的书名大意
何为“文心”?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何为“雕龙”?
“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精雕细刻,错
彩镂金,有如雕镂龙文。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 文 心 雕 龙 》
创作论
缘情说、心物交融说、动静相济说 鉴赏才性论
鉴赏论
鉴赏方法论
曹丕的文学理论
《典论·论文》
老庄复兴,玄学兴起(00:50)
玄学才性论与曹丕《典论· 论文》
《典论· 论文》名曰论文,实为论“文人” 。
文学批评史上现存的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 以“才性-文气”为中心,铨衡群彦,品藻
诸家。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01:46)
导
魏晋南北 朝文论在 中国文论 史上所拥 有的四个 “第一”
论
第一部文论专著——曹丕《典论· 论文》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文赋》 第一部诗话——钟嵘《诗品》 第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 《文心雕龙》
文化与文论之概述
就文学理论与文化的关系而言,魏晋 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与老庄道学复兴、 魏晋玄学兴起以及儒道释三教合流有着直 接的关系。
《诗品》
楚辞-李陵(上)
王粲(上)
曹丕(中)
小雅-阮籍(上)
钟嵘的文论思想㈠
吟咏情性说
“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 《诗
品序》 )
物色之情,离怨之情 “情性”有两层含义 个体之情性
钟嵘的文论思想㈡
直 寻 说
《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
皆由直寻。” “寓目辄书” 是对“直寻说”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