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传播学省级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第8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观
广电媒介批评-法兰克福学派讲稿

法兰克福学派讲稿时间地点: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
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
创建于1923年,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
变迁:1930年至1949年的20年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立时期和早期,从法兰克福学派成员的活动地域来看,这一时期主要是该学派的美国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除了霍克海默等创始人之外,还有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诺姆、本雅明等人。
这些人或是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成员,或是该研究所新办的《社会研究杂志》的撰稿人,他们构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强大阵营。
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期,这时法兰克福学派成员重新回到德国,这时法兰克福学派的鼎盛时期或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诺姆等人(后二者继续留在美国)继续建构与发展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一批年轻的理论家,如哈贝马斯、施密特等人开始崛起,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理论家。
从20世纪70年代起,法兰克福学派进入了自己的发展晚期,这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相继去世,学派开始走向解体的时期。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发展与社会研究所的成长历程具有密切联系,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创立和形成“批判理论”阶段;战后至60年代末过渡到“否定的辩证法”阶段;1969年以后,研究所逐渐解体,批判理论的主旨仍以不同的形式保持在新一代理论家的著述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哈贝马斯。
代表人物: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弗洛姆(Erich Fromm)、华特·班雅明。
第二代人物包括的柏格(Peter Burger)、哈贝马斯等人。
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法兰克福学派

• 人类正在走向文明,但却是有缺憾的文明。《文明与其 缺憾》——弗洛伊德 • 现代文明中理性的进步是以对本能的隐抑为代价,是痛 苦的。而法兰克福学派就是强烈地反对德国纳粹统治下 的理性,是被极权利用的典型,也美国的“工具性理性” 对人的摧残。
• 二、失去理性的媒介
• 极权和工具是让人失去理性的一个方式,而德国法西斯 的收音机媒介策划出来的“军国意识”和美国的电视媒 介策划出来“大众文化意识”同样是让人失去理性的又 一大方式。 • 战后美国文化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向各阶层大 众文化的入侵。屏幕下的五光十色掩盖了现实的痛苦, 人们享受着“被束缚的自由”。
法兰克福学派源起于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 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它以哲学思辩见长。 “社会研究所”由韦尔创建,他站在讲坛社会主义 立场,主张以从事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史研究为该 所的发展方向,把该所办成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联 结点。其中格吕堡、霍克海默等人也担任过“社会 研究所”的所长。 1933年,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及其对德国思想界的 禁锢,研究所的命运开始变得飘泊多舛,他们不得 不迁往日内瓦、巴黎等地,最后离开欧洲前往美国。 直到1953年才迁回法兰克福大学。
任何媒介都是为统治阶级和背后的财团服务的,他们可以 在表面上装作与统治阶级“不共戴天”,让人信服他们是 权威公正的,但实际上只是为了拉拢足够多的受众,让受 众在他们的“熏陶”下成为又一群统治阶级的崇拜者。
第五节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
21世纪的媒介新宠儿:互联网让人们的言论无需经过“守门 人”的检验,言论自由得到了空前的支持,而“地球村”成 为现实也让所有人可以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但正是这 样,拥有强大媒介力量的国家可以通过操纵话语来干涉别国, 从意识形态上让居于弱势的国家处于言论不利的境地,以美 国为主导的“文化帝国”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传递给全世界, 人们在其中无法抗拒,逐步沦陷,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 的威胁。 所以,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不仅没有过时,反 而更加符合“比特世界”传播的特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媒介文化是统治阶级在意识 形态领域维持其统治和霸权的强有力武器,文化的背后是意 识形态的入侵,是对民族文化的侵蚀,是对人的异化和麻醉!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影响

极 的作 用 。特 别是 在大众文 化上 , 大众更 为积极 主动地 创造文 化, 而且从 中提 升了文化辨识力 。从社会经济 的角度而 言 , 超 级
女声是以市场经济为原则 , 以盈利 为 目标而进行运作 的。按照 资
中国的大众文化 中, 将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渗入其中是 在二十世纪 9 O 年代 , 主要是对文化工业批判理 论的大量移植 , 以 其为主要的分析方法 , 并从 中国发展 实际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 对于法兰克福传播思想 的运用主要是 “ 照搬” , 因此而形成 了晦涩
的思想 , 而导 致理 解 上 的 失 之偏 颇 。 中 西 方 社 会 文 化 的 不 同 是 导
N o. O6
箜 T I ME E D U C A T 1 0 N
J un e
法兰克福 学派的传 播思想及影 响
苏 红 鸣
摘要 : 在 西方马克思主义 思潮 中, 具有 思想代表 性且流传最为深远 的思想源 自于法 兰克福 学派。长达半个世纪 以来 , 法兰克福 学 派的传播 思想将 大众文化定位于庸俗 , 并进行 了彻底 的批判 , 其终极 目标就是要表达哲 学、 美学才是文化理论的渊源 , 并在人类社会 的 历 史长河 中绽放 着光芒。本论文针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 以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
“ 超级女声 ” 由此而塑造 了新的社会范畴 , 一些大众群 体创造 了新 的标记性称号 , 诸如 玉米 、 笔粉等等 , 这些都成 为了新 的社会效 忠 从属关系 中交流 的语言 。
4 总 结
会性 作用与社会实际难 以一致 , 导致 理论产生了滞后. 陛。
湘潭大学传播学省级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 第5章 传播模式

阳光模式
与国际网络连接 经验因素 大众媒介 终端机 信息源 终端机 规范因素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信息交换 设备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信息库
社会服务
终端机
价值因素
与他国网络连接
环境因素
六大要素
(1)终端机:理想配置应包括个人电脑、电话、电视机、录音录像 )终端机:理想配置应包括个人电脑、电话、电视机、 激光唱盘视盘、翻译机、传真机、复印机、自动打印机, 机、激光唱盘视盘、翻译机、传真机、复印机、自动打印机,以及 调制解调器和呼要设备等多媒体,或者主机具有上述功能。 调制解调器和呼要设备等多媒体,或者主机具有上述功能。 (2)信息交换设备:这是网络传播的枢纽,要求容量大、性能高、 )信息交换设备:这是网络传播的枢纽,要求容量大、性能高、 线路多,以便亿万只终端机之间以及与信息库、大众媒介、信息源 线路多,以便亿万只终端机之间以及与信息库、大众媒介、 之间任意联通和交流。 之间任意联通和交流。 (3)信息库:包括印刷资料库、声像资料库、档案资料库和各种科 )信息库:包括印刷资料库、声像资料库、 研资料库。 研资料库。 (4)大众媒介:是指终端机与各种现代电缆电视相结合而发展的新 )大众媒介: 型大众媒介,如电子报刊、电缆电视、 家庭影院” 视屏信息等。 型大众媒介,如电子报刊、电缆电视、“家庭影院”、视屏信息等。 (5)信息源:如新华社新闻信息系统、路透社经济信息系统、中国 )信息源:如新华社新闻信息系统、路透社经济信息系统、 经济电讯系统等,也包括音像制品生产、制作中心和场所。 经济电讯系统等,也包括音像制品生产、制作中心和场所。 三金”工程系统、电脑购物购票系统、 (6)社会服务:如“三金”工程系统、电脑购物购票系统、社会咨 )社会服务: 股票行情、天气预报、健康与心理咨询)系统等。 询(股票行情、天气预报、健康与心理咨询)系统等。
法兰克福学派课件

. 其三。批判理论不仅仅是要提出一个更好的理论, 而是要分析前有的理论的基本范畴,分析其为何 不能超越其局限——对自身理论的自我反思
. 第四是批判性的介入社会--praxis。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
• 自然科学促进了可能存在一门脱离人类旨趣的纯 理论的幻觉。这使自然科学能服务于任何政治体 制。这些法则科学或实证科学促成以技术代替启 蒙了的行动。在现代社会的理性化过程中,科学/ 自然科学承担特殊功能。制造一种看似纯粹而价 值无涉的知识形式,被视作独立于特定旨趣,在 被运用时地位高于实践科学和解放科学。由此取 代了政治中的沟通性、实践性取向。
四种Action/Agency
• action (agency)可能有的四种社会学模型: —— 目的论的(策略性的)模型 物质世界中的行
动者受成功取向的动机促动,根据短期宗旨或目 标在各种行动方案之间选择 理性选择 ——规范的调节模型 行动者受社会群体成员共享 价值和规范指导 结构功能主义 ——拟剧论模型 行动者向其他行动者表达主观意 识的内容 戈夫曼、贝克尔 ——沟通模型 行动者致力于达成对其行动情境和 行动计划的理解,以便借助共识协调他们的行动。 通过言谈达成理解 符号互动论 现象学
• 《文化工业》《权威人格》《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 》
• 自由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提供注重工具理性 的标准化大众文化。而国家资本主义则运用宣传, 强调领袖崇拜,寻找替罪羊。把大众整合在共同 国家利益观念周围,压制和排斥批判理性
马尔库塞——新资本主义
• 美国体现国家资本主义之民主形式neocapitalism
传播学视野下的法兰克福学派与大众文化

传播学视野下的法兰克福学派与大众文化[提要]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是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激进与严厉的一种,他们对文化艺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严重异化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痛斥大众文化的平庸化、商品化的意识形态功能。
现代大众文化加速了人的同化,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文化多样性,为人类文明带来了风险。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发展与壮大,大众文化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在今天这种大众传媒“横行”的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的批判,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
大量学者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艺术学等不同的学科角度来关注着这一研究领域,孔刚等学者从国际关系的方面对这一学派进行了研究;而陈志菲等学者却从美学的角度对该学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兰克福学派进行了研究,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一、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支,着重从人的异化和技术理性的方面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批判。
而被称为“批判的社会理论”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诞生,则标志着欧洲现代传播观念的形成。
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批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从早期的霍克海姆、阿多尔诺、弗洛姆、马尔库塞直到较晚的哈贝马斯,在他们的著述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对当代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批判性理论,成为20世纪后半叶西方研究大众文化的坐标,更有学者把法兰克福学派的这种主导性理论称为“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因此其理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从三四十年代的霍克海默、阿多诺,到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马尔库塞都没有忽视对大众文化的审视。
尽管他们多次声称针对的是发达工业国家的情况,然而随着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媒体的高普及率、传播手段的高覆盖率,早已将全球联为一体,西方文化渗透到了每个角落。
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章单向度的传播------------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1、法兰克福学派的起源法兰克福学派起源于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以哲学思辨见长,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法兰克福学派众多知名思想家都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文本中理解马克思主义。
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整合弗洛伊德、阿图舍等人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等现代思想,对现代社会,尤其是后工业时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文化形态提出尖锐的批评,从而为我们从历史、文化形态进行批判提供了模本。
第一代:阿多诺(Adorno)、霍克海默(Horkheimer)、本雅明第二代:马尔库塞、哈马贝斯(Jurgen Habermas)30年代主要是对法西斯主义的揭露。
40年代主要研究美国的大众文化。
2、工具性理性法兰克福学派承认理性的多样性,但强烈反对被成为“工具性理性”的理性,因为这是一种用来创造和实现某种目的的方法的理性,同时它还将其他东西变成方法,变成工具。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意识不断被启蒙,人从崇拜神到自认为神,经历的是理性逐渐战胜感性,如破感性,获得理性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获得的只是“技术理性”,一种“工具理性”,而不是真正值得骄傲的理性。
失去理性的媒介多元决定论和媒介意识形态3、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观①文化的基本功能与人类学家刻意强调文化的实用性相反,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否定”和“对幸福的承诺”。
“否定”:指文化应该从根本上具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性。
即文化必须超越现实,表达目前现实没有而应该有,不是而应该是的事物,从而鼓舞人们探求一个目前还不被现实所容得美好世界。
所以文化对现实始终有一种批判的距离,以求艺术性地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法兰克福学派理想中的文化产品不是为人所用而产生,也不会为了让大众接受而向大众妥协。
“幸福的承诺”,即文化应该让人们看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世界,与将生存作为目标的现实生活有着本质不同的世界。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ppt课件

2020/10/28
10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 作用。
也是在1948年,申农的老师维纳发表了《控制论或动 物和机器的控制与通信》。这篇论文和他次年发表的《人有 人的用处》奠定了控制论的理论基础。
控制论重视的是原因对结果的决定作用。
控制论的另一个概念是“系统平衡”。如果一个系统由 于环境变化而导致正常状态的严重偏离,那么它就需要信息 的充分交流。
2020/10/28
15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 英尼斯的学生。
•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 媒介》等著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 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
•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 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 “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 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 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正是系统论给予了控制论和信息论以整体大于各孤 立部分之和的思想,把研究对象视为有动态反应的整 体。找寻一种从整体上的理解,比仅仅从物理或智力 现象上简单分解更重要。
在政治传播、国际传播研究中,系统论思想发挥了 显著的整合传播现象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索勒普尔(1917-1984)通过
分析有线电视技术对组织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进一
2020/10/28
6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经验—功能学派主张从外部环境的变量出发,来揭 示事实和行为的原因或规律;依赖自然科学方法的精确
性和客观性,来研究渗透着人的主观意识的社会现象和 事实。其方法论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其
机械性也显而易见。
首先,社会现象和行为并不都具有可经验性及观察性,面对 复杂的意识活动,经验的方法显得很无力;
单向度的传播

第一章、单向度的传播——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一、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观”1.工具理性导致人的异化而沦为工具。
何为“工具理性”?①理性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其中工具理性是一种用来创造和实现某种目的的方法的理性。
它还把其他东西变成工具,包括人。
②工具理性和科技愈是发展,它对人的控制就愈是细致和严厉,那种要求平衡而和谐的内心世界观,在工具理性的渗透下,也变得工具化,被物化了。
2.媒介失去理性,成为被工具的、主观的理性纳入技术统治下而被操纵的典范,尤以纳粹德国的战争宣传和美国的大众文化为例。
二、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观”1.早期法兰克福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否定”和“对幸福的承诺”。
(1)“否定”是指文化应该从根本上具有对现实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即文化必须超越现实,对现实始终保持一种批判的距离,以求艺术性地表现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对幸福的承诺”,指文化应该让人们看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世界,与以生存作为目标的现实世界有着本质不同的世界,探索和追求人们达到这个完美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向人们描述一个“乌托邦世界”,以及它存在的无限可能,始终是文化的职责。
2.马尔库赛认为,文化的本质是“异化”。
(1)“人的异化”指工业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不自由,而且还不自知。
(2)“文化的异化”是指文化中应包含与社会现实中的不合理现象相互排斥而不是相互调和的成分。
“文化的异化”帮助人们摆脱人的“异化”;文化的同化最终导致人的异化。
(3)在后工业时代,文化产品沦为商品,文化中的异化因素被商业化取代,我们的思想变成“单向度”的,我们拥有的也只是“单向度”的文化。
【异化的媒介世界】(补)“异化”是指人创造的工具和事物反过来控制了人,人成为自己创造物的奴隶。
支离破碎的媒介信息和五颜六色的媒介产品充斥着现代人的精神和生活,媒介营造的“仿真环境”成为一种实际意义上的新的异化力量,“媒介真实”代替了“社会真实”。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主要观点,与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的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创建于1923年,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
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弗洛姆(Erich Fromm)、瓦尔特·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人。
主要观点: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研究中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单向度文化”的概念以及“机械复制”理论。
文化工业:法兰克福学派用语。
指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包括商业性的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流行音乐等各种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
1947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收入《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
在这本著作中,他们首次揭露了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具有大工业的特征。
这种大工业化的文化生产,不同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个体劳动者的精神劳动。
那时,文化是少数“天才”的特权,他们所造就的文化即所谓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
现如今,由于科技的发展,文艺作品制作的手段日渐普及,文艺创作转变为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的可以大规模成批进行生产和复制的活动。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使“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作为艺术”,而转变成了“工业”,因此就以“文化工业”指代这些新的文化现象。
其含义是:马克思对商品生产的批判理论能够也应该被运用于符号产品的生产,应用于具有审美的、娱乐的、意识形态的使用价值产品的生产上。
精神文化产品像任何其他资本主义工业一样具有以下特征:使用异化劳动,追求利润,依靠技术、机器提供的优势,主要致力于生产“消费者”等等。
这就是“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的产品,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口味的、方便面式的精神文化消费品。
法兰克福学派

传播批判学派
传播政治经济学
文化研究
伯明翰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媒介帝国主义
殊途同归: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背景,对资本主义的传播体制及其运行机 制进行冷静的解剖和反思。
回顾: 1923年2月,“社会研究所”,德国法兰克福市,格吕堡
研究重心转移 1931年1月,霍克海默任所长
“批判理论”为指导思想 1933年, 纳粹掌权,开始流亡生涯(霍、阿、洛、马)精分
1938年,阿多诺加入拉着斯菲尔德研究项目 40年代初,华盛顿地区(“战时新闻局”、“保密情报局”等联邦机构) 纽约、洛杉矶等
1950年,返回德国重建研究所(除洛文塔尔、马尔库塞)重返弗
法兰克福学派形成
马克思主义:愿景伟大而美好。(人道主义,支配、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的自由和解放为思想宗旨) 现实是(历史唯物主义,阶级观念,社会冲突,资源分配,
启蒙与神话
《奥德赛》 俄底修斯——理性原则——从神妖世界解放出来
修
无产阶级(重新认识)
正
革命主体——共同利益分享者 ,制度的合作伙伴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
法
人 本 主
兰 克
义福
学
派
政治经济学 艺术学 意识形态学 精神分析学
大众文化的商品性与拜物教性 大众文化的标准化与为个性化 大众文化的社会辩护性 大众文化的心理控制性
经济向度:物质过程(标准化生产——文本,人;虚假 承诺——过渡)
意识形态向度:观念作用过程(麻醉,认同,注意力转 移)
两套话语
马尔库塞
阿多诺 霍克海默 ( 整合 原子 审美 )
否定性话语
另类的本雅明 洛文塔尔
肯定性话语
( 颠覆
大众革命意识 批判态度)
湘潭大学传播学省级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第9章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传播观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传播观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目录
第一节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概貌 一、传播政治经济学释义 二、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及其研究特色 三、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发展历程 四、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一、商品化 二、空间化 三、结构化
“政治经济学是传播研究的主要方面。 政治经济学是传播研究的主要方面。 政治经济学是传播研究的主要方面
1、理论研究:“经济”“政治”并 、理论研究: 经济”“政治” ”“政治 重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源头可以上溯自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集大成者、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源头可以上溯自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集大成者、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英国的亚当 斯密,但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大多是马 英国的亚当斯密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 英国的亚当 斯密, 克思主义者或者倾向于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义者或者倾向于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家最尊崇的重要理 论权威是马克思。 论权威是马克思。 美国批判学者科尔勒指出, 美国批判学者科尔勒指出,媒体或文化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侧重文化的 生产与流通,而非文本分析或是受众研究 生产与流通, 政治经济学强调政治与经济,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与文化的核心 政治经济学强调政治与经济,他们之间的关系, 结构。 结构。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本身也暗示着政治经济学者对传播研究的两 大逻辑:政治的与经济的。政治逻辑即权力逻辑, 大逻辑:政治的与经济的。政治逻辑即权力逻辑,经济逻辑即生产的逻 效益的逻辑。传播政治经济学具有“经济的” 政治的” 辑、效益的逻辑。传播政治经济学具有“经济的”和“政治的”的双重 特性, 超越了效率这一技术性议题” 重视“正义、 特性,它“超越了效率这一技术性议题”,重视“正义、公平和公共利 益等道德问题”。因此,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商品生产的逻 益等道德问题” 因此,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 辑如何制约传媒的运作?谁以何种方式控制传媒? 辑如何制约传媒的运作?谁以何种方式控制传媒? 正因为如此,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大抵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 正因为如此,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大抵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分 析和揭示传媒的所有制结构及其与权势集团的利益关系, 析和揭示传媒的所有制结构及其与权势集团的利益关系,从而拆穿资本 主义传媒领域诸多流行的神话,如客观、公正、多元化、新闻自由等等。 主义传媒领域诸多流行的神话,如客观、公正、多元化、新闻自由等等。 在学术地图上,传播政治经济学与传播经济学、 在学术地图上,传播政治经济学与传播经济学、政策研究有着时而泾渭 分明、时而有些模糊的界限。但相对于传播经济学或政策研究,传播政 分明、时而有些模糊的界限。但相对于传播经济学或政策研究, 治经济学致力于揭露传媒的以下两个神话: 治经济学致力于揭露传媒的以下两个神话: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媒介观1 媒介是意识形态的工具2 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介本身意味这意识形态。
法兰克福文化观1 维护精英文化:“否定”与“否定的升华”——对幸福的承诺2 批判大众文化:文化工业——商业性(商品性、批发性、标准化)、隐蔽的欺骗性理论意义1 最早哲学思辨的关注媒介文化。
2 事实对其理论的批判性做出了证明(媒介工具性、媒介帝国主义)3 对信息社会中媒介文化现象的分析有启发意义(单向度的欧美文化渗透)4 提供批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众文化的基本准则局限1 继承批判意思,但没将辩证思想贯穿始终2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缺乏辩证的视角,形而上学3 只破不立,只批判,而没有建立《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理论基础是马政经理论的商品生产、流通、使用以及再生产)文章中心内容是:1 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与传播2 批判的是“发送者->信息->接受者”的传统传播研究的线性研究特征3 提出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和传播存在“主导的复杂结构”分析(一)电视话语的生产和传播过程1 生产环节:即信息编码。
生产的环节是一个开放的环节,信息的生产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浅层次原因——显见和可感知的:传播制度结构及其实践和生产网络,还有它们构成的关系和技术基础结构。
中层次原因——隐含的思想上的:媒介从业者自身的技术技巧、职业观念、知识结构。
深层次原因:社会以及历史地界因素)2 流通环节:信息到受众的环节3 使用和再生产:使用是指受众享受信息并从中获得信息。
再生产是受众对信息的解码,是信息意义的再创造。
电视话语中意义的“误读”的原因(各个环节都是开放的,可以进行“意义”的赋予,意义的赋予取决于个体和组织的性质)1 误读来由:社会不同质,电视观众不能被看作单一的没有区别的群体,他们分属于各自的社会团体,团体的归属感使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将自己同主导意识形态的形式和意义联系起来,因此生产和接收之间缺乏一致性,即信息的生产者和受众对信息的解释的不一致性,此过程会产生对信息的误读或者“扭曲”2 其实电视话语中的信息是由大量已经约定俗成的“能指”和“所指”的构联相对稳定的符码组成,既然这些符码广泛的分布于特定的语言团体和文化中,能在普遍意义上的被理解,但是信息在生产环节和消费再生产环节3 其根本原因(霍尔认为):是因为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的结构差异。
《法兰克福学派》PPT课件

第一阶段是(1923年--1949年),创立时期和早期。
当时,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工人运动影响下,为了研 究迫切的 社会问题,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最初,法兰克福 学派只是一个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纯学术机构,在 1931年, 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之后,研究所才开始了以社会批判 理论而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
在这一时期,法兰克福学派发展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进 一步强调辩证的否定性和革命性,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 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特别是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等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
第三阶段是(1970年代起),衰落时期。 由于阿多诺、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相继去世,加上
最早提出"文化工业"的思想家 1944年《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 1954年《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
阿多诺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中取得显赫的学术地位.发现文化产业 界缺乏内外批评,没有潜力。就他来看,人们都被文化界的媒体广告操 纵。流行文化使得现代人很被动;唾手可得的快乐让人变得易于满足, 温良恭顺,忽视现下的经济环境。各个文化产品虽然看来有别,但实际 上还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 因此他提出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商品化、伪民主化 电视以“伪现实主义” 的手段,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实现其心理控制工具 的功能。
霍克海默在就职演说中指出,社会研究所的任务是建立一 种社会哲学,它不满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经济学和历史 学的实证性分析,而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文 化批判。这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法兰克福学派发展历史
第二阶段是(1950年--1960年代末),鼎盛时期。(受二战影响 重新迁回德国)
法兰克福学派ppt课件

工业文明的主导文化精神
启蒙精神的实质是以支配自然为出发点、以技术 理性至上为特征、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工业 文明的主导文化精神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 人与神的关系——人本主义 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坚信理性主义 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关系——推崇技术理性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本质主义 历史与未来的关系——进步主义 思维方式——主客二元思维模式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 学术团体,1923年创立,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持续时间 最长、流传范围最广、代表人物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学 派,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同时也是 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 它以社会批判理论闻名于世,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化学、 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
西德时期(后) (20世纪70年代初
至现在)
学生造反运动 爆发 主要代表人物 相继去世,学派 开始走向解体 法兰克福学派 的历史基本终结, 但社会研究所还 依然存在,哈贝 马斯等人作为单 独的思想家而活 跃于国际学术界
3
二、批判理论的理论渊源
1、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对待科技理性的基本态度 深切关怀人的生存状况,强烈抗议资本主义社会导致的 人性异化 如果没有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法兰克福学派 否定的辩证法将难以想象(德)布尔 法兰克福学派受到卢卡奇的影响主要在于重新注意马克 思主义的哲学方面,重申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根源,并 以总体性这个概念为核心探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法(美) 麦克莱伦 卢卡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 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二是对待历史和历史认识的态度 (美)希波伦
传播学应用教程 大纲之二

传播学应用教程第三篇传播学:批判范式第八章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观第一节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与发展一、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与发展历程二、第一代学者人生经历的相似性三、法兰克福学派传媒理论的语境第二节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武器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二、社会批判理论第三节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理论一、大众传媒:“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二、“文化工业”:标准化的精神鸦片三、传媒受众:“单向度的人”第四节哈贝马斯的传播理论一、公共领域理论二、交往行为理论第九章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传播观第一节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概貌一、传播政治经济学释义二、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特色三、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发展历程四、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地域分布第二节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一、商品化二、空间化三、结构化第十章文化研究学派的传播观第一节文化研究学派概貌一、文化研究是什么二、文化研究的特点三、文化研究发展史四、文化研究的动因第二节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理论贡献一、威廉斯对文化的定义与对电视模式的分析二、霍尔的意识形态勾连理论与编码/解码理论第四篇传播学:研究方法第十一章研究方法的分野与合流第一节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一、量化研究二、质化研究第二节经验研究的方法论一、是什么:观察与描述中的质化方法二、是什么:调查与实验中的量化方法第三节批判研究方法论一、为什么:价值判断与理论解释二、为什么:超越存在与批判视野第四节合流如何可能一、两种方法各自的缺失二、合流以后的张力三、如何合流第十二章从假设到验证第一节假设的路径一、从批判到假设二、从经验到假设第二节概念化与操作化一、从假设到概念二、确定研究对象三、问卷设计四、实验与调查第三节研究的类型一、面向社会人群:实验二、面向社会真实对象:抽样调查三、面向既有文献:内容分析四、进入社会:实地观察第四节统计分析一、SPSS二、统计学常识三、统计分析第五节验证一、对假设的证伪与证实二、对研究结论的经验分析三、对研究结论的批判分析四、对理论的拓展各章部分思考题如下: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人类传播?2.简述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 单向度的传播 新传经典理论

【单向度的传播】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单向度、超真实、内爆》读书笔记一、媒介观(一)失去理性的传媒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纳粹铁骑控制下的德国和看似民主自由的美国社会,媒介成了被工具的、主观的理性纳入技术统治下而被操纵的典范。
法西斯利用无线电广播无孔不入地向人们宣扬法西斯理论,使人们渐渐丧失了正确判断失误的能力,在这里媒介成为了有可能毁灭人类的武器。
在美国,由媒介一手策划出的大众文化也从另一个层面表现着我们时代人被“异化”,人沦陷于“工具性理性”的特点。
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流行文化,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导致了人的“异化”。
各种媒介都在宣扬和推崇后工业时代的文化特征:消费主宰一切。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对德国法西斯操纵大众文化有切肤之痛,对文化工业操纵大众意识特别敏感。
在流亡美国生涯中,他们又目睹了美国的大众文化更是欺骗性地操纵社会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完全商品化,连否定的声音和抗议都可以在媒介的大规模复制下变成一场闹剧。
(二)媒介意识形态大众传播媒介在总体上是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的中转站。
受控制的媒介既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驱使的傀儡,又是维护主控阶级意识形态的有力工具。
大众媒介就是对人的精神奴役和全面控制,文化由“双向度”转变为“单向度”,不再是以提升人类灵魂境界为己任的圣贤,而成为帮助大众消磨时光的“时间杀手”,这都是文化被纳入工业运作轨道的必然结果。
大众文化不仅丝毫不能动摇资本主义制度,反而加强了它的意识形态控制。
3,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声讨媒介文化现象,他们对媒介所持的批判态度,和传统经验学派对媒介的研究是迥然不同的。
他们认为媒介在创造一个“文化帝国主义”,使资本主义强权变得更加隐蔽也更有威力。
二、文化工业1、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对传统“文化”定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
与人类学家可以强调文化的实用性相反,法兰克福学派学者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否定”和“对幸福的承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触目惊心的现实:大众传媒成为美国资本主义“温柔统 触目惊心的现实:大众传媒成为美国资本主义“ 触目惊心的现实 的利器。 治”的利器。
纳粹德国操纵大众传媒对人们实行的是残暴的法西斯统治, 纳粹德国操纵大众传媒对人们实行的是残暴的法西斯统治,而美国统 治阶级操纵大众传媒对人们实行的是一种打着民主自由旗号的温柔统 但他们对大众传媒的操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治,但他们对大众传媒的操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大众传媒在本质上 不过是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已。 不过是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已。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第一代学者人生经历的相似性 三、法兰克福学派传媒理论的语境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法兰克福学派”是后来追加的一个学术称谓,它的本来名称是“社会研究所” 法兰克福学派”是后来追加的一个学术称谓,它的本来名称是“社会研究所” 法兰克福学派 (Institut für Soxialforschung/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 该所于1923年2月3日正式创办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市,与法兰克福大学保持着密 该所于 年 月 日正式创办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市, 日正式创办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市 切的联系。它的创办人是韦尔( )、格拉赫 切的联系。它的创办人是韦尔(Felix Weil)、格拉赫(Kurt Albert )、格拉赫( Gerlach),第一任所长是格吕堡(Carl Grünberg)。 ),第一任所长是格吕堡 ),第一任所长是格吕堡( )。 在最初的岁月里,研究所只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宗旨的纯学术机构。 在最初的岁月里,研究所只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宗旨的纯学术机构。 1931年,马克斯 霍克海默(Max Horkhaimer)担任研究所所长之后,马上改 霍克海默( 年 马克斯霍克海默 )担任研究所所长之后, 变了格吕堡时代的研究方向,把研究重心从经验的、具体的政治经济学、 变了格吕堡时代的研究方向,把研究重心从经验的、具体的政治经济学、工人 运动史研究转到了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上来,并把“批判理论” 运动史研究转到了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上来,并把“批判理论”作为研究所的 指导思想,从而确立了社会批判的发展方向, 指导思想,从而确立了社会批判的发展方向,开始了以社会批判理论而著称的 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 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 此后,随着特奥多尔W阿多诺 赫伯特马尔库塞 阿多诺、 马尔库塞( )、瓦 此后,随着特奥多尔 阿多诺、赫伯特 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瓦 )、 尔特本雅明 哈贝马斯( 尔特 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和尤尔根 哈贝马斯( Jürgen Habermas)等 )和尤尔根哈贝马斯 ) 一批批判学者的不断加入,法兰克福学派开始形成一个以社会批判为特色的、 一批批判学者的不断加入,法兰克福学派开始形成一个以社会批判为特色的、 有广泛影响的研究团队。 有广泛影响的研究团队。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初创时期。 年到1931年,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工人运 第一个阶段是初创时期。从1923年到 初创时期 年到 年 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 动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影响不是很大。 动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影响不是很大。 第二阶段是变革时期 变革时期。 年到1933年,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确立 第二阶段是变革时期。从1931年到 年到 年 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 社会批判理论”研究方向,一批有才华的思想家加入,开始崭露头角。 “社会批判理论”研究方向,一批有才华的思想家加入,开始崭露头角。 第三阶段是发展时期 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是发展时期。从1933年1949年,法兰克福学派辗转流亡美国,用社 年 年 法兰克福学派辗转流亡美国, 会批判理论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批判,开始产生广泛影响。 会批判理论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批判,开始产生广泛影响。 第四阶段是鼎盛时期。从1950年至 第四阶段是鼎盛时期。 年至1960年代末,法兰克福学派发展了自己的 年代末, 鼎盛时期 年至 年代末 社会批判理论,进一步强调辩证的否定性和革命性, 社会批判理论,进一步强调辩证的否定性和革命性,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 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 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在1960年代末席卷欧洲的学生和青年运动中获得了极 年代末席卷欧洲的学生和青年运动中获得了极 高声誉,霍克海默甚至被奉为“学生运动的导师”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高声誉,霍克海默甚至被奉为“学生运动的导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五阶段是衰落时期 衰落时期。 年代起, 第五阶段是衰落时期。从1970年代起,由于阿多诺、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 年代起 由于阿多诺、 人的相继去世,加上自身的局限性, 人的相继去世,加上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之间存在严 重分歧,法兰克福学派走向衰落。第二代代表人物尤尔根哈贝马斯强调传统 重分歧,法兰克福学派走向衰落。第二代代表人物尤尔根 哈贝马斯强调传统 批判理论同现代社会条件的不适应性, 批判理论同现代社会条件的不适应性,他致力于探讨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 问题,主张以交往行为理论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问题,主张以交往行为理论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二、第一代学者人生经历的相似性
1、他们都出身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接受了良好的 、他们都出身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 2、他们都是德国犹太人,有着深深的“犹太情结”。 、他们都是德国犹太人,有着深深的“犹太情结” 3、他们全都是流亡知识分子,也都是现代性知识分子。 、他们全都是流亡知识分子,也都是现代性知识分子。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思想家是特殊社会历史时代产 生的一个特殊的学者群体,他们的家庭出身、 生的一个特殊的学者群体,他们的家庭出身、教育背 景和个人遭遇无疑给他们的理论研究打上了深深的烙 因此,是理解他们的思想理论的一条重要路径。 印,因此,是理解他们的思想理论的一条
至今法兰克福学派已发展到第四代。学术界一般把霍克海默等学者称 至今法兰克福学派已发展到第四代。 第四代 为第一代理论家,把哈贝马斯等学者称为第二代理论家, 为第一代理论家,把哈贝马斯等学者称为第二代理论家,把霍耐特 (Axel Honneth)等学者称为第三代理论家,第四代虽已崭露头角, )等学者称为第三代理论家,第四代虽已崭露头角, 但还没有成型。 但还没有成型。 法兰克福学派影响最大的是第一代学者以及第二代的哈贝马斯。虽然 法兰克福学派影响最大的是第一代学者以及第二代的哈贝马斯。 作为一个旗帜鲜明、队伍庞大、成果叠出、 作为一个旗帜鲜明、队伍庞大、成果叠出、影响广泛的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代学者群已经成为历史,但他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第一代学者群已经成为历史,但他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由其揭示的 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哲学、社会学、 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哲学、社会学、传播学及文化研究诸领域中仍被 广泛重视和应用。但从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开始, 广泛重视和应用。但从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开始,它的成员们就从未 形成过完全一致和统一的理论。 形成过完全一致和统一的理论。 本章所介绍的法兰克福学派即主要指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学者, 本章所介绍的法兰克福学派即主要指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学者,而且 主要介绍与传播研究关系密切的理论,特别是其大众传媒批判理论、 主要介绍与传播研究关系密切的理论,特别是其大众传媒批判理论、 文化工业理论等。 文化工业理论等。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核心人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和公共领域理 论对传播学研究影响很大,本章最后一节作专门介绍。 论对传播学研究影响很大,本章最后一节作专门介绍。
三、法兰克福学派传媒理论的语境
1.刻骨铭心的记忆:大众传媒成为法西斯残暴统治的帮凶。 刻骨铭心的记忆:大众传媒成为法西斯残暴统治的帮凶。 刻骨铭心的记忆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对此可谓刻骨铭心,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就认为: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对此可谓刻骨铭心,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就认为: 无线电之于法西斯正如印刷术之于文艺复兴。因此, 无线电之于法西斯正如印刷术之于文艺复兴。因此,法西斯利用大众 传媒对德国民众的煽动和操纵, 传媒对德国民众的煽动和操纵,就成了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心灵中抹不 去的记忆,也成为了他们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语境。 去的记忆,也成为了他们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语境。
第八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观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目 录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第一代学者人生经历的相似性 三、法兰克福学派传媒理论的语境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武器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模式 二、批判理论 第三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理论 大众传媒: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一、大众传媒:“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文化工业” 二、“文化工业”:标准化的精神鸦片 三、传媒受众:“单向度的人” 传媒受众: 单向度的人” 第四节 哈贝马斯的传播理论 一、公共领域理论 二、交往行为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er Schule /the Frankfurt School)是“西方马 ) 克思主义” 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历史最久和最著名的学派之一,也是 )历史最久和最著名的学派之一, 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学派之一。“法兰 )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学派之一。 克福学派在批判理论研究中的地位非常高, 克福学派在批判理论研究中的地位非常高,以致它往往就被简单地称作 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 “传播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运动中占核心地位而且对大众传播的研究 一直是特别重要的部分” 在对大众传播的研究中, 一直是特别重要的部分”。在对大众传播的研究中,法兰克福学派最早 树起批判的大旗,以人文主义思想、 树起批判的大旗,以人文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批判的视角研究 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大众传播思想被称为“最早的传播批判研究” 其大众传播思想被称为“最早的传播批判研究”,是西方传播研究批判 学派的理论源头。 学派的理论源头。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传播批判理论具有开疆拓土的奠基作用,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传播批判理论具有开疆拓土的奠基作用,对 传播理论批判学派乃至传播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传播理论批判学派乃至传播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研究 大众传播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无法绕过的理论重镇。 大众传播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无法绕过的理论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