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盈余降低及亏损的盈余管理讲解

合集下载

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_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

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_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

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导语:盈余管理是公司在财务报表中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政策,以影响其盈余水平和稳定性的行为。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和效果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盈余管理动机的比较1.1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由于面临的信息披露要求和市场监管,通常受到更多的外部监督和压力。

上市公司往往追求投资者的认可度,通过提高盈余水平和稳定性来吸引投资者。

同时,上市公司还需要满足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如每股盈余、利润增长率等,以影响股票价格,并吸引机构投资者的注意。

1.2 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相比,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较少,不受外部监管和市场压力的影响。

因此,非上市公司可能更容易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管理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管理层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政策,来控制盈余水平和稳定性,以满足自身利益或者其他非财务目标。

二、盈余管理手段的比较2.1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通常更加规范和透明。

由于面临更多的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审查,上市公司需要使用合法和合规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

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包括收入确认时机、资产负债表调整、减值准备等。

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一般会被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进行审计和评估。

2.2 非上市公司相对而言,非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通常较为灵活和隐蔽。

非上市公司不需要通过审计和监管来验证其盈余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因此,非上市公司可能更容易使用一些非法或不透明的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如虚构销售收入、滥用会计政策等。

三、盈余管理效果的比较3.1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通常会受到投资者和市场的评价和反应。

如果上市公司过度进行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的失望和不信任,进而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和市场价值。

此外,盈余管理还可能对上市公司的长期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如降低公司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资产减值准备是财务报表中一个重要的会计估计项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准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企业可能通过操纵资产减值准备来影响其盈余表现。

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包括过度减值、滞后减值和选择性应用减值。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透明度提升、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等对策来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行为。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盈余管理问题对企业的影响。

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来规避盈余管理风险。

结论总结了对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财务报表、对策、案例分析、思考、发展趋势、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于资产价值可能会发生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所做的预防性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的设立可以使企业更加客观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避免出现虚高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资产减值准备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真实性。

良好的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风险,防止出现企业资产价值的严重缩水,对于维护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减值准备也容易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

通过不合理地设置准备金,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纵盈余,从而影响股东和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和决策。

资产减值准备的设立需要谨慎设置和审慎管理,以防止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1.2 研究意义资产减值准备是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的正确计提和披露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

研究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问题至关重要。

《盈余管理第三组》课件

《盈余管理第三组》课件

VS
详细描述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合并报表的范围 和编制方法。例如,在业绩不佳时,企业 可以缩小合并报表范围,以降低总体的盈 余水平;在业绩较好时,则可以扩大合并 报表范围,以增加总体的盈余水平。此外 ,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合并抵消分录的内 容和金额,来调节其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
03
后果
管理层激励
政治成本动机
政府监管压力
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可能会受到政府监管机构的压力,要求其 达到特定的财务指标,从而进行盈余管理。
税收动机
管理层可能会为了降低税负而进行盈余管理,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 减少应纳税额。
行业标准
为了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管理层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以确保公 司的财务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对投资者的影响
对行业的影响
行业内其他公司纷纷效仿,导致整个行业的财务报告质量下降, 投资者利益受损。
国际盈余管理案例
案例概述
某国际公司在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 ,以适应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和监管环境。
盈余管理手段
利用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差异、隐瞒关联方交易 、提前确认收入等。
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国际市场上的投资者可能因为不了解不同国家的 会计准则和监管环境而受损。
04
治理
会计准则的完善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应充分考虑企 业的实际情况,提高会计准则的针对 性和可操作性,以减少企业利用会计 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会计准则的执行应加强监督和检查, 对于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应加大处罚 力度,提高企业的违规成本。
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各机构的职 责和权限,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防止管理层滥用职权进行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在商业运作中,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调整其财务报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增加利润、提高股价等。

虽然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一些好处,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经济压力: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下行压力,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利润水平,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 股价操纵:股价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股价的波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3. 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企业合法的财务管理手段,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利润分配,以减少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奖励机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会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盈余管理的对策1. 加强监管: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机会。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主动公开其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对企业的了解。

3. 增强企业治理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4. 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相挂钩,降低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5. 强化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减少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影响。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企业和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盈余管理的动机及规范措施

盈余管理的动机及规范措施

Management经管空间 2012年12月027盈余管理的动机及规范措施天津财经大学 刘会慧摘 要:盈余管理在企业中已普遍存在,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盈余管理对企业来说存在有利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给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概念和动机进行认识的基础上,对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盈余管理 动机 规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c)-027-031 盈余管理的概念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年的历史,但其概念在学术界仍有着诸多不同的见解,尚未达成共识。

Davidson et al. (1987)把盈余管理定义为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使财务报告的盈余达到期望的水平的过程;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其实是“信息披露管理”,管理层通过有目的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达到获取个人私利的目的; Burgstahler and Emas (1998)认为,盈余管理包括了能够影响盈余的行为的大部分,从正常的经营、投资和融资行为到能够影响盈余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纯粹的记账行为。

本文采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如下: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有目的去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法规或采取其他方法来调整或控制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盈余信息,以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或最大化地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的行为。

2 盈余管理的动机2.1 管理者自身利益动机由于管理者与企业之间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以及经济主体的自自利的本性和信息不对称等诱发了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

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实行绩效工资机制,即把管理者的工资、奖金或升迁机会与企业的业绩挂钩,这种机制加强了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管理者往往想方设法去美化和修饰财务报告上的一些数据,使得财务报告所呈现出来的业绩看起来更“完美”,这样业绩“提高了”管理者的报酬自然也就提高了。

公司盈余管理制度

公司盈余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盈余管理,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盈余管理的业务活动,包括收入确认、成本费用控制、资产减值、税收筹划等方面。

第三条公司盈余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盈余管理活动的合法性;2. 公平性原则:公平对待所有股东,确保公司盈余分配的公平性;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关注业务实质,确保盈余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4. 透明度原则:提高盈余管理活动的透明度,接受股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章盈余管理内容第四条收入确认管理1. 公司收入确认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确保收入确认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 对于收入确认,应充分考虑合同约定、业务性质、收入实现情况等因素;3. 严禁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收入。

第五条成本费用控制管理1. 公司应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加强成本费用控制;2. 各部门应按照预算执行成本费用,严格控制成本支出;3. 严禁虚列成本、违规列支费用。

第六条资产减值管理1. 公司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资产减值进行评估和确认;2. 对于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应及时计提减值准备;3. 严禁隐瞒资产减值,规避资产减值损失。

第七条税收筹划管理1. 公司应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2. 严禁采取非法手段逃避税收,确保公司税收合规。

第三章盈余管理职责第八条公司董事会负责监督公司盈余管理工作,确保盈余管理制度的执行;第九条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盈余管理制度,并对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负责;第十条公司财务部门负责具体执行盈余管理制度,确保盈余管理活动的合规性;第十一条公司各部门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开展盈余管理工作。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二条公司应定期对盈余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第十三条公司应建立盈余管理考核机制,将盈余管理绩效纳入部门和个人考核指标;第十四条对于违反盈余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公司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

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

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引言: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盈余,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本文将以某公司为例,详细介绍该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公司背景介绍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和良好的市场口碑,迅速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可观的盈余,并面临如何合理管理这些盈余的问题。

二、盈余管理目标该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的目标是: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提高股东回报率,并为未来的投资和扩张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三、盈余管理策略1. 分红政策为了回报股东,公司制定了一套合理的分红政策。

根据公司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状况,每年定期进行分红。

公司采取了稳定且递增的分红方式,以保持股东的利益,并激励他们继续持有公司股份。

2. 再投资为了实现长期发展,公司将一部分盈余用于再投资。

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致力于产品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

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公司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还拓展了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

3. 偿还债务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公司将一部分盈余用于偿还债务。

公司通过提前偿还债务,降低了财务成本,增强了财务稳定性,并为未来的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 股票回购为了提高股价和股东回报率,公司还采取了股票回购的措施。

公司定期回购部分股份,并将其注销,以减少股本规模和提高每股盈余。

这不仅有利于现有股东,还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声誉和吸引力。

四、盈余管理成效通过以上盈余管理策略的实施,该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股东回报率提高:公司稳定的分红政策和股票回购措施,使得股东回报率显著提高。

这不仅增强了股东的信心,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流入。

2.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公司通过盈余的再投资,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运用会计手段或者通过开展一系列财务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控,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这种管理行为通常是出于合规、避税、提高股价等目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盈余管理的定义、手段及意义。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手段或一系列财务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控,以达到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的目的。

这种管理行为通常发生于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也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1.调整应计项目: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中的应计项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折旧等,来影响盈余水平。

例如,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成本,从而提高净利润。

2.利用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特殊的财务活动,企业管理层可以利用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以不公允的价格进行交易,从而调整财务报表。

例如,与关联方进行高于公允价值的销售,以提高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3.利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如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减值模型的选择等,来影响财务报表的盈余水平。

例如,将原本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转为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资产,以降低企业的利润波动。

4.改变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变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如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费用,来调整财务报表。

例如,将原本应在本期确认的费用推迟到下期确认,以提高本期利润。

三、盈余管理的意义1.提高投资者决策效率:在一定范围内,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信息。

例如,当企业面临经济周期的低谷时,管理层可以通过适当的盈余管理,向投资者传递企业正在度过难关的信息,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2.保护企业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保护自身利益。

例如,当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管理层可以通过适当的盈余管理,降低企业的利润水平,以减少纳税金额。

《公司盈余管理》课件

《公司盈余管理》课件
概念
盈余管理是合法、合规的,旨在提供 更为准确、相关和可靠的财务信息, 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 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盈余管理的目的
01
02
03
满足市场预期
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满足 投资者、分析师和市场的 预期,以维持或提升公司 的股价和声誉。
达到财务目标
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来达 到公司的财务目标,如提 高利润、降低亏损或平滑 收益等。
3
司法判例的积累
通过司法判例的积累,逐步明确盈余管理的法律 边界,为未来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三:某创业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总结词
通过过度乐观估计收入、少计费用等手段,实现盈余管理。
详细描述
该创业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和获得融资,过度乐观估计收入和少计费用等手段,实现盈余管理。这种 行为虽然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的估值和融资能力,但长期来看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稳定性造成了负 面影响。
06
公司盈余管理的未来展望
案例二:某跨国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总结词
利用国际会计准则差异、转移定价等手段,实现盈余管理。
详细描述
该跨国公司利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和转移定价等手段,实现了盈余管理。通过在海外子公司和关联方之间进行 不公允的交易,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从而达到降低税负和提升盈利的目的。但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税收法 规,也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长期利益。
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退市,可能会 通过盈余管理来维持其上市资格。
契约动机
债务契约动机
在签订债务合同时,债权人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限制,公司 为了避免违约风险,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
管理层薪酬契约动机
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自己的薪 酬。

论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对策【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论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对策【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本。在物价上涨时期,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降低销
售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相对提 高销售成本的加权平均法。 (2)利用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会计人员在对某些不确定性交易或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时,需要根据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估计。由于会计估计 具有主观性,因而人们很难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进行准确评判。众所周 知,会计估计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当期盈余,因而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作 出不同的会计估计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计提固 定资产折旧时,需要估计折旧年限和净残值。这使得公司在经营业绩差 时延长折旧年限和高估净残值,而在经营业绩好时缩短折旧年限和低估 净残值。再如公司利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按照我国企业 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应根据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其短期投 资、应收款项、存货、委托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 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并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相应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由 于计提多少资产减值准备需要根据判断和估计确定,具有很强的主观 性,这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空间。公司可在业绩好时多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而在业绩差时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 平滑利润。 (二)安排真实交易 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者通过构造具体交易并控 制交易发生时间所进行的盈余管理。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既影响各期 盈余,也影响各期实际的现金流量。并且通常不会增加公司价值,反而 在某些非正常的情况下还会损害公司价值。以下对一些主要手段进行具
这种盈余管理手段虽然可使公司短期利润增加,却削弱了公司长期发展
的能力,损害了公司价值。 (4)增加产量。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生产产品的成本 由企业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耗费构成,具体包括直接材

盈余管理的影响及规范的对策

盈余管理的影响及规范的对策

黼 观 点 ;

i A
盈 余 管理 的影 响及 规 范 的对 策
●卢 静 } 灾
近 年 来 由 于我 国资 本 市 场 的发 展 ,上 市公 司 的盈 余 管 理 成 为 关 注 的热 点 。 在 现代 市 场 经 济 中,盈 余 管 理行 为 不 可 能 完全 避 免 , 因此 把握 盈 余 管理 的 “ ” 就 显得 尤 为 重要 ,过 度 的 、 不 度
发 行 额 度 有 限 的 情 况 下 往 往 是 由 国
有 企业 改组 而 成 , 与 改组 前 的母 公 它
司及 子 公 司之 间 存 在 着 十 分 复 杂 的
关 联方 关 系和 关联 交 易 . 由于 当地 又 上 市 公 司 的业 绩 是 考 察 地 方 政 府 管 理 部 门政 绩 的一个 重 要 环节 , 这种 在 特 殊 的经 济 和政治 背 景下 . 市公 司 上 利 用 关 联 交 易 来 调 节 盈 余 就 成 为 了
资 产 减 值 准 备 进 行 盈 余 管 理 的动 机
不同, 缎 并且 手 段众 多 。主要 有 以下 几 种 情 况 :上 市 公 司 为 了 取 得 配 股 资 格 , 通 过提 取较 低 比例 或 转 回较 高 会 比例 的资产 减 值准 备 , 以后 的转 回 为 打 下基 础 ; 亏损上 市 公 司为 了维持 正 常 经营 以及 避 免被 摘牌 , 通 过计 提 会 减 值准 备粉 饰 会计 报 表 . 造 虚假 的 制
企 业对 外 报告பைடு நூலகம்的 会计 收 益信 息 , 以达 到 自身 利 益 最 大化 或 企业 市 场 价 值 最 大化 的行 为 。盈 余管 理是在 法律 和
会 计规 范 的许 可 范 围 内 , 业灵 活 运 企 用 法规 准 则所 赋 予 的会 计 选择 权 利 ,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规范措施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规范措施

关于盈余管理的本质,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而另一位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则是这样表述的:“盈余管理是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当局基于自身的私人利益,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来左右财务报告的过程或行为。

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盈余管理的理解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体现了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用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另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使盈利成为数字游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更有一些上市公司将“盈余管理”演变为“利润操纵”,给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严重误导,应严格加以限制。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国内国外,盈余管理都不可能完全消除。

只能通过不断地推出一些完善措施来加以规范,同时提高各利益相关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以期将盈余管理降到最低水平。

本文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动因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规范的措施。

盈余管理的动因1.筹资动因按《公司法》的有关规定,首发新股“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以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预期利润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股票上市须“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后一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

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则暂停上市。

因此许多上市公司为了上市,获得配股资格或避免被摘牌,不得不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

2.债务契约动因对于公司制的企业,用所获得的资金进行投资,投资成功后,股东可得大部分剩余,而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如果投资失败,股东在破产时可不必偿还全部债务,而债权人要承担全部后果。

因此,债权人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和风险,保证到期收回本息,在贷款时,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并在债务合同中订有一系列以会计数据定义的保护性条款,如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动等方面的限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来操纵公司的盈余水平,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和利益。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1. 收入确认:公司可以通过推迟收入确认或加速收入确认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推迟收入确认到下一财年以平滑盈余,或者在本财年提前确认一部分收入以提高盈余。

2. 费用计提:公司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费用的计提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提前计提费用以减少当期盈余,或者延迟计提费用以增加当期盈余。

3. 资产减值:公司可以通过虚报或低估资产减值损失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虚报资产减值损失以降低当期盈余,或者低估资产减值损失以提高当期盈余。

4. 资本支出:公司可以通过灵活调整资本支出的时机和规模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延迟资本支出以提高当期盈余,或者加快资本支出以减少当期盈余。

5. 减税筹划:公司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和规则来减少纳税额,从而增加盈余。

可以利用税收抵免、减免等政策,合理分配利润以降低税负。

6. 盈余平滑: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和政策来平滑盈余波动。

可以调整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以平均化盈余。

7. 避免损益波动:公司可以通过避免一次性项目和非经营性收支对盈余的影响,使盈余保持稳定和可预见。

可以避免大额投资收益或损失出现,或者分类处理非经营性收支。

8. 盈余预测和指导:公司可以通过制定盈余预测和指导来管理市场和投资者对盈余的预期,以影响股价走势和投资者信心。

可以在每个季度披露盈余预测和展望,控制市场风险和预期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盈余管理并非一种合法的行为,如果公司采取不当的手段和方法,操纵盈余水平,违反了会计原则和规则,将会受到法律和监管机构的处罚。

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应谨慎操作,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持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可靠。

规避盈余降低及亏损的盈余管理

规避盈余降低及亏损的盈余管理

规避盈余降低及亏损的盈余管理David Burgstahler , Ilia Dichev摘要:本文为公司避免盈余降低及亏损而进行财务报告的盈余管理提供了证据。

具体地,在盈余变化和盈余的横截面分布中,我们发现,盈余小额降低及小额亏损出现的非正常低频率,而盈余小额增长和小额盈利则出现非正常的高频率。

我们有证据证明,两个盈余的组成部分——经营现金流量及运营资本的变化,被用来获取盈余增长。

基于股东对信息的使用,我们提供了两个以避免盈余降低和亏损为目的的理论——直观理论和预期理论。

关键词:盈余管理;盈余降低;亏损1.概述事实表明,管理者避免报告盈余减少的动机很强。

更多地,管理者强调在年报开头的管理讨论部分中报告盈余增长的重要性。

例如,在Tenneco的1994年年报中,首席执行官Dana Mead说:“我必需强调,我们所有的战略行为均基于一个目标而引导和测量,这一目标即:在长期内盈余报告持续的高增长。

”同样的,Eli Lilly强调盈余的持续增长,在盈余降低之前,这一增长持续长达33年。

在发布的消息或者盈余报告中也有其他的例子。

例如,在1994年盈余的发布中,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Richard Rosenberg 宣告说:“每股盈余增长是今年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因此,事实认为,管理者设法保持一个盈余增长的模式。

一些最近的研究为保持持续盈余增长的动机提供更多系统性的证据。

Barth et al.(1995)报告在控制了盈余水平之后,拥有持续盈余增长的公司拥有更高的价格/盈余倍数。

另外,他们发现对于连续较长盈余增长的情况,这一溢价更大一些,而当盈余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时,该溢价则会消失或者大量减少。

这些发现与DeAngelo et al.(1996)中的结论相似。

DeAngelo et al.中的论述是:当公司的盈余增长模式被破坏时,当年会面临平均14%的负的超额股票收益。

因此,有很强的动机以盈余管理来避免报告盈余减少,而且这一动机会随先前的盈余持续增长的期间长度有所增加。

财务管理之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之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之盈余管理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资产、利润等方面取得过剩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使用和管理盈余,以达到最佳的财务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盈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获得的超过实际需要的资产或利润。

在盈余管理中,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盈余进行再投资、分红、储备和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决策,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持续增长。

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最大化股东权益,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通过合理管理盈余,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支持企业内部再投资:盈余可以作为企业资金来源,用于新项目的开发和投资,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2.分配适当的股息:通过分配股息,企业可以回报股东,增加股东的投资回报率,提高企业的企业形象和吸引力。

3.储备应对风险:保持适当的盈余储备可以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经济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应对能力,增强企业的抵抗力和稳定性。

4.偿还债务:利用盈余偿还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债务压力,提升企业的信用度和借贷能力。

盈余管理的方法1. 再投资再投资是指将部分或全部盈余用于新项目开发、资本扩充和业务增长等方面的投资活动。

通过再投资,企业可以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更高的利润率。

再投资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投入新产品开发:将盈余用于研发新产品,扩展企业产品线,提高产品竞争力。

•扩大生产能力:盈余可用于购买新设备、增加生产线或扩大生产场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拓展市场份额:利用盈余进行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再投资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项目具有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2. 分红分红是指企业将部分盈余返还给股东,以回报股东对企业的投资。

分红可以通过现金分红和股票分红两种方式来实现。

•现金分红:企业以现金形式向股东支付股息。

现金分红可以是定期分红,也可以是特别分红,根据企业的盈余状况和对股东的回报承诺来决定。

盈余管理手段-详解

盈余管理手段-详解

盈余管理手段-名词详解目录• 1 什么是盈余管理手段• 2 盈余管理手段的内容• 3 相关条目什么是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手段是指公司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所用的方式或手段。

盈余管理手段的内容(一)利用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者义务的行为。

如果这种交易是以公允价格定价,则不会对交易双方产生盈余的异常影响。

但事实上,有些公司的关联方交易采取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高低决定于公司盈余管理的需要,由此产生利润在公司之间的转移。

1、关联购销有些上市公司是从原来母公司中分离出来的优质资产,现在依然与母公司保持着供产销方面的密切联系。

当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母公司就会进行经济庇护:或者高价购买上市公司的产品,或者向上市公司低价出售原材料等,从而实现利润的转移。

当上市公司进人高利润的成熟期.为了避免高额税收,上市公司就会利用关联方交易,将利润转移到母公司。

这种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转移利润的情况在非上市公司之间也大量存在,但多为节税目的。

2、费用分担当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接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关系时,本来存在着明确的费用支付标准和分担标准,但是,如果一些上市公司利润水平不佳,就可能人为改变本来已经明确的费用标准。

母公司主动分担费用的情况多有出现(分担广告费、管理费等),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

3、转移、置换和出售资产上市公司与母公可之间通过转移、置换和出售资产等手段,达到盈余管理目的的情况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1)在规划公司上市时,就将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剥离给母公司,以便减少务费用和避免经营不良资产所产生的亏损。

(2)公司上市后,出于盈余管理的需要.将不良资产高价卖给母公司,获得高额利润。

(3)母公司看到上市公司业绩不佳,有意将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或者与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不等价置换,从而达到为上市公司“输血”的目的。

4、合作投资有些上市公司发现净资产收益率难以达到配股要求,就倒推计算利润缺口,然后母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照侧算的利润缺口确定,由母公司让出相应的利润。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汇报人:
2024-01-08
盈余管理概述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影响因素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盈余管理的监管与治理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目录
盈余管理概述
01
定义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交易方式的选择,对财务报表进行调节,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特点
盈余管理具有合法性、有目的地干预财务报表、以及灵活运用会计政策和估计等特点。
维护企业形象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向外界传递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提升企业形象和投资者信心。
当前阶段,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盈余管理也呈现出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的趋势。同时,监管机构也在不断加强对于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打击力度。
03
02
01
投资者保护
研究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者的影响,探讨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因盈余管理而导致的投资风险。
市场有效性
研究盈余管理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市场有效性,降低因盈余管理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
资源配置效率
研究盈余管理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探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防止因盈余管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真实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实际经营活动来调节利润,例如改变销售策略、生产活动和投资等。
总结词
真实盈余管理涉及真实的经营活动,如改变价格折扣、延长保修期限、调整生产量等。这些活动会影响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如销售额、成本和现金流等。通过调整这些经营活动,企业可以影响报告的利润水平。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改变财务报表中不同类别的项目来调节利润。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本文预期随着盈余持续增长期间长度的 增加,上市公司避免盈余下降的动机会逐渐 增强。为说明这一点,作者按照盈余持续增 长年限将样本公司分为三类:(a)在盈余降 低之后,(b)在1或2年连续的盈余增长之后, (c)在3年或更多年盈余增长之后。按照上文 的检验方法,考察随着盈余持续增长年限在 0处的不连续性是否更加明显,标准化差异 是否在统计上更加显著。
H1:进行盈余管理以规避盈余降低
H2:进行盈余管理以规避亏损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3. 规避盈余降低的盈余管理存在性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盈余指标选用净利润,考虑到公司规模 的差异对每个公司盈余观测值的影响,选用 t-1期期初的权益市场价值对t-1期至t期盈余 变化进行标准化。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图1为-0.15到+0.15的盈余变化范围内,按 照0.0025的间隔宽度等分为众多小区间后,盈余 变化值落人每个区间的公司数目的直方图。从图 1可以看出,盈余变化分布在0处发生了明显的不 连续,盈余变化值落在0左侧相邻区间 (盈余变 化微降)的频率比在满足平滑性假定分布时的预 期值低,落在0右侧相邻区间 (盈余变化微升) 的频率明显比预期值高。从统计检验结果看,0 左侧相邻区间的标准化差异为-8.00(0右侧相邻 区间的标准化差异为5.88),统计结果显著拒绝 了在0处盈余变化分布的平滑性假设,即存在为 避免盈余下降的盈余管理。
规避盈余降低及亏损的盈余管理
David Burgstahler , Ilia D果分析 4 研究结论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一、研究综述
1.规避盈余下降。Barth et al.(1995) ,报告在控制 了盈余水平之后,拥有持续盈余增长的公司拥有 更高的价格/盈余倍数。另外,他们发现对于连 续较长盈余增长的情况,这一溢价更大一些,而 当盈余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时,该溢价则会消失或 者大量减少;DeAngelo et al.(1996),当公司的盈 余增长模式被破坏时,当年会面临平均14%的负 的超额股票收益。因此,有很强的动机以盈余管 理来避免报告盈余减少,而且这一动机会随先前 的盈余持续增长的期间长度有所增加。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图2提供了盈余变化的分布结果,对三种类 型,规避盈余降低的盈余管理被证明统计上显著: 图 A,B,C 中 0 点 左 侧 区 间 标 准 化 差 异 分 别 为 4.53,-4.17,-5,48(0右侧区间标准化差异分别为 2,83,3,57,4,12).从A到B到C标准化差异的增长 量大致与预测的模式一致,即盈余管理动机随先 前连续盈余增长的时间长度有所增强。而视觉检 验更肯定了这一预测。从A到B到C,都证实了0点 频率变化的比例的增加(以标准化差异反映)及临 近但不紧邻0点的区间 (未以标准化差异反映)盈 余管理影响的增加。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二、研究问题
1.是否存在规避盈余下降和亏损的盈余管理? 2.如果存在,普遍性程度有多大? 3.上市公司通过什么手段实现这种盈余管理?
4.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什么?
该文的研究源于实务届对业绩增长与盈利的过分强调与关注,基于学 术界对该现象的初步证据,全面考察了上市公司规避盈余下降和亏损 的盈余管理存在性、普遍性、手段以及动机问题。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4. 规避盈余降低的盈余管理普遍性
假设缺乏盈余管理时,盈余变化的分布将大致对称,经验分布右半侧大 部分不受规避亏损的盈余管理的影响。用这一模型,在经验分布右侧区间内 观测的频率作为分布左侧相对应区间内期望频率的计量值。假定,在缺乏盈 余管理时,图1中盈余变化分布会在0.01处对称,盈余变化的操控值将不会落 到0.01的右侧。
盈余变化=(t期盈余 – t -1期盈余)/MVt-2 (MVt:t 年末的市场价值)
表A提供了盈余变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总观测量是64,466,每年可利用的观测量由 1977 年 大 约 3,000 增 加 到 1994 年 将 近 4,000 。 在该样本期中,盈余变化的均值及中值基本 但是不全是正的。
2.规避亏损。 Hayn(1995),研究发现在0点附近有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不连续点。具体来说,在稍高于0点的区间内 集中了大量的公司,而在稍低于0点的区间内 分布的公司数则少于正态分布假设下的预期” 。在0点以上和0点以下范围内的观测频率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不符合正态分布。这些结论表 明,那些盈余预期降至0点之下的公司,有动 机参与盈余操纵以帮助他们跨越该年的“红线 ”。
2.研究方法——盈余分布法(频率分布法)
Burgstahler and Dichev认为规避盈余降 低的盈余管理在盈余变化的横截面分布中有所 反映,其表现形式为:不正常低频率的小额盈 余降低及不正常高频率小额盈余增长。同样, 管理者规避亏损的盈余管理将以小额亏损的不 正常低频率及小额盈利的不正常高频率的形式 予以反映。常用两种检验方法:(1)直方图 ;(2)统计检验。
公司参与盈余管理的数量的估计量是预期与观测到的数值之差。我们报 告与三个宽度递增范围有关的盈余管理估计量,即包括盈余减少的3个区间(0.005,0),(-0.01,0),(-0.015,0)。这三个递增区间的估计值分别为238, 385,454。我们用3个比较基础来计算这些估计的大小。首先,这些估计大约 代表64,466可利用观测值的0.4%--0.7%,其次,估计约为27,459盈余变化为 负的观测值的0.9%--1.7%,最后,考虑3个最接近于0点的、宽度递增的负向 盈余变化区间(盈余管理成本最低),以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出现的比例(占 相应区间无盈余管理的观测值的比例)为12.4%,10.5%,8.8%,。注意,当 区间变大,采用更高成本以规避盈余降低的盈余管理时,估计的盈余管理出 现比例预期会下降(即使此类公司数量预期有所增长)。总之,不论采用什么 对比基础,估计认为,规避盈余降低的盈余管理是常见的。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三、研究实证结果分析
(一)规避盈余降低及亏损的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和普遍程度 1.样本选择
文章选取1976-1994年Compustat年度行 业和研究数据库中所有可获得的观测,并剔除 了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受监管行业 (如公用事 业) 的公司。
XXX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