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评介—入侵生物学

合集下载

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简介-生物安全学报

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简介-生物安全学报

目标
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 - 《生物入侵》系列著作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生物入侵已成为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国 际贸易与政治利益紧密关联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各国政府、科学家与民众共同关 心的社会热点。 中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多年来,国家与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 重视,科学技术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极大地加强了生物入侵科学研发的 投资力度,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从生物入侵的理论基础、防控技术的应用创新、基础调 查的数据汇集到生物生态的安全评估等各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 有的进展与可喜可贺的成果。正是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形成了我 国具有鲜明特色的入侵生物学研究模式与体系。 《生物入侵》系列专著纳入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整套专著包括《入侵生 物学》、《生物入侵:预警篇》、《生物入侵:检测与监测篇》、《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 和《生物入侵:管理篇》等,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入侵生物学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发展前沿,全 面地展现了我国在生物入侵的预防预警、检测监测、扑灭根除与持续减灾等方面的成果。形成 了从理论、技术与方法到管理的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学科体系,这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 《入侵生物学》:针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性及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围绕入侵种种群形 成与扩张、生态适应性与进化、生态系统响应与控制基础等科学问题,着重阐述入侵种种群建立 与遗传演变特征、入侵种抗逆与表型可塑性、入侵种与土著种(包括寄主)间的适应性互作与协 同进化、入侵种与媒介及生态位近似种等的协同入侵效应、入侵种化感作用与受体响应机制、入 侵种迁移扩散模式与生物地理格局、生境空间格局与群落可入侵性特征及抵御功能、全球变化对 生物入侵的影响等重要理论。 《生物入侵:预警篇》: 围绕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的科学问题,论述了早期预警体系的构 建、入侵种的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入侵种的适生性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入侵种的检测监测与口 岸处理技术。对我国64种主要入侵种进行适生性风险分析,制定了相应的防控预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4.19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4.19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梅涛《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

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

(①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第一部分(1):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品味】开头两句,假设一种情景,通过普通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反应,自然引出话题。

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移民”和“生物入侵者”都是打比方的称呼,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揭示了“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②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段析】介绍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迁移、繁衍,“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本自然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品味】省略号表达例子很多,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最后由上述现象总结其结果。

“非常有限”用词准确。

此段从正面说明。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竟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l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外来物种入侵的生物入侵理论与模型

外来物种入侵的生物入侵理论与模型

外来物种入侵的生物入侵理论与模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愈发严重,给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生物入侵理论与模型。

生物入侵,简单来说,就是指原本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物种,通过各种途径被引入到另一个新的地区,并在那里繁衍、扩散,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等造成不利影响。

外来物种能够成功入侵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往往需要满足多个条件。

首先,它们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特性,比如强大的繁殖能力、快速的生长速度、对环境的广泛适应性等。

以凤眼莲(水葫芦)为例,它繁殖迅速,短时间内就能大量生长,占据水域空间,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其次,新的生态系统也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机会。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稳定性差,那么外来物种就更容易立足和扩张。

比如一些岛屿生态系统,由于物种相对较少,对外来物种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入侵物种的影响。

在生物入侵理论中,“天敌逃避假说”是一个重要的观点。

该假说认为,外来物种在其原栖息地往往受到天敌的制约,而当它们被引入到新的地区时,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得以迅速繁殖和扩散。

例如,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当兔子被引入后,由于没有天敌的捕食,数量急剧增加,对当地的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物种丰富度假说”则指出,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对外来物种的入侵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这是因为丰富的物种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能够有效地抑制外来物种的入侵。

相反,物种丰富度低的生态系统则更容易被外来物种入侵。

除了上述理论,还有“空生态位假说”。

该假说认为,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未被占据的生态位,那么外来物种就有可能填补这些空缺,从而成功入侵。

为了预测和评估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科学家们建立了多种模型。

其中,“基于生态位的模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入侵生物学

入侵生物学

龙源期刊网
入侵生物学
作者:
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6年第11期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在中国是百姓餐桌上的美食,而在美国却变成了一种灾难,对当地生态造成了巨大威胁。

像这样在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生物统称为外来入侵生物。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跨境旅游和国际活动等的日趋频繁,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频频发生。

而现代交通以及连续快速的大陆间运输,更是缩短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时间,加快了入侵速度与频率。

目前,重要农业入侵物种的种类与扩张区域在我国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

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桂芬在节目中,从发生现状、重要入侵种、科学防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学科发展、学术交流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入侵生物学。

2023年《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篇

2023年《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篇

2023年《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篇《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1一、教材分析文似看山不宜平。

古今中外,无不如是。

小说以其曲折多变的情节吸引读者;散文多以情感起伏的波澜引起共鸣。

这两方面都没有特长的说明文,是否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呢?事实并非如此。

它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科学的真知对读者的吸引力。

它或是阐述某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或是阐述某一领域的新兴科学,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精确而富有情趣,体现出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说明文教学中,我们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主动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必会让说明文课堂充溢情趣,充溢语文味。

《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科普小品文。

它以生动而幽默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系列关于生物入侵者的学问,引领读者共同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接触说明文较少,在阅读方法上须要老师进行系统的指导。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侧重于以下几点:1、学会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方法。

2、赏析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二、教学设计与反思首先,我把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定位在“学会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方法和赏析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上,因为只有抓住了这两点,才是抓住了语文学问。

课前我们的探讨其中就有一个方面是“语文课肯定要有语文味”。

其次,设计中还有“学会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方法”。

设计这个目标是因为在一些综合性学习课中,我的学生往往很会找寻资料,但是却不会对这些资料的有效性加以鉴别,也不会对这些资料整合归纳分类。

虽然对资料收集的培育应当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训练的,但是我觉得此课趣味性较强,而且学生也在课前收集了不少资料。

现在再来思索这两个目标设计,还是比较满足的.只是在详细环节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备课中,还有的主要的一方面思索就是求“新”的问题。

比如对“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方面”,学生驾驭的状况已经比较好了,但是我还是设计了在此环节上的小组探讨,希望通过探讨增加活跃的气氛。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中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国家与相关部门已给予了高度重视, 极大地加强了对生物入侵科学研发的投资力度, 组织力量从生物入侵的理论基础、防控技术的应用创新、基础调查数据的汇集到生物生态的安全评估等各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 取得了诸多方面的进展和重要成果。

万方浩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撰编的《入侵生物学》一书于2011年5月正式出版, 该书总结了国内外入侵生物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 明确了入侵生物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 并系统提出了适应我国生态与经济特色的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 包括外来有害物种在入侵过程中的传入与种群构建、生存与适应、演变与进化、种间互作的生物内在特性, 环境响应与系统抵御的外部特征, 预防与控制的技术基础等。

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既注重入侵过程与机理研究, 又注重防控技术发展的入侵生物学研究模式与体系的形成, 客观反映了我国入侵生物学学科正在日趋成熟的现状。

全书分为上、下篇, 共二十四章, 76.3万字。

上篇以生物入侵“传入、定殖、潜伏、扩散、暴发”这一有序的生态过程为线索, 针对不同入侵环节的核心科学问题, 从个体、种群、种间、群落、生态系统不同层面对生物入侵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 从个体层面论述了入侵物种的入侵特性, 包括入侵物种的生活史特征、生殖对策、进化力和可塑性; 从种群层面论述了入侵物种的扩张与分布格局; 从种间层面论述了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的相互作用; 从群落层面论述了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以及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从生态系统层面论述了全球变化对生物入侵的具体影响。

在阐述基础理论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著者认为针对入侵物种种群生态适应性与进化机制, 应侧重入侵物种表型可塑性等“前适应性”机制和入侵物种种群遗传漂变、突变、与近缘种杂交等遗传生态特征, 以及对亚适宜新生境适应性进化的“后适应性”机制的研究; 针对入侵物种种群形成与扩张机制, 重点研究入侵物种的非对称竞争、互利助长入侵、“新式武器”扩张、资源竞争等, 提出或验证新的入侵假说; 针对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崩溃及功能衰退的机制, 集中研究生物入侵对特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在入侵物种的监控技术方面, 主要研究入侵物种监测的分子识别、远程实时监测, 入侵植物的生态替代与系统修复, 入侵植物与昆虫的传统生物防治等技术的科学基础。

【说课】《生物入侵者》

【说课】《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生物入侵者》。

我的说课分为六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初中新教材第三册第19课。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文章开头,作者假设一种情景,通过普通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反应,自然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并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进行解释。

第2、3、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作者先写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迁移、繁衍,“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这样写,是对生物入侵者作明确的界定,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那么,为什么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呢?文章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做了具体说明。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

第6、7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

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

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二、说学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经历了小学六年和中学一年的莽撞之后,思想开始发展成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长。

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的满足,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造成他们在性格上既有活跃的一面,也有内敛的一面。

因此,在教学中,应尝试着用一套较宽松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去。

《生物入侵者》审美鉴赏

《生物入侵者》审美鉴赏

《生物入侵者》审美鉴赏
高瞻远瞩的立意美:
作者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危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的灾难,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生物入侵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随后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旨在提醒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平衡。

当然这种保护绝对不是因害怕形成“生物入侵者”就不要发展生产力,而应在发展的同时不忘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地球日益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在“生物入侵”的现象尚未达到毁灭性地步的时候,发出这样的呼唤,应该是具有超前眼光和危机意识的,真可谓具有高瞻远瞩的立意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生物入侵者说课课件语文课件PPT

生物入侵者说课课件语文课件PPT

▪ 6.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
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
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我的板书设计
是:
生物入侵者
梅涛
引出话题
逻 摆出现象 举例子
辑 探究原因 列数字
顺 揭示态度 打比方
序 采取对策
▪ 七、小结
▪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 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 二、说教学目标
▪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依据《初中语文新课 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 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 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 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 4. 作业。 ▪ 针对这节课的要求与内容,与语文的工具性特
点,我布置的作业是对课文进行拓展。一个个触目 惊心的例子,一串串惊骇悚然的数据,真实的摆在 我们面前,让科学工作者们忧心忡忡。面对此情此 景,作为中学生的你,又有哪些感触,想到什么对 策呢?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2. 教学策略的选用 ▪ (1) 我运用了生活中的实例,强化学生的生活体
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物入侵给人类带来 的危害,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 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 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思考与探究,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 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语文与生 活的交融。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也能适应河口淡咸水交汇的微盐环境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10
克氏原螯虾 活体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11
克氏原螯虾 生境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12
水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革命草)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13
水花生 (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革命草)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21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22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23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24
凤眼莲(水葫芦)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25
水葫芦泛滥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26
凤眼莲(水葫芦)
漂浮植物 叶柄处有泡囊承担叶花的重量,悬浮于水
面生长 无性繁殖能力极强。由腋芽长出的匍匐枝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28
生物入侵:
是指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 活动引入其他地区
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自我再生能力 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
响的现象
外来物种打败“主人”,“反客为主”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29
哪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前人类扩展到欧亚地区;4-6万年前出现在大
洋洲,2万年前进入美洲,随后人类遍布全球
各个地区。人类这个自然物种的迁移是自然入
侵其他地区的很好例证。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33
战争强化了外来入侵物种的侵袭
入侵生物学引言-公共素质课

外国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书

外国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书

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书籍有《地球上的入侵者》。

这本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孩子阐释入侵物种的概念,列举了影响全球各地的典型案例,比如:造成澳大利亚许多有袋类原生物种灭绝的入侵物种——兔子和狐狸;起源于非洲,现在却已遍布欧亚大陆的鲤鱼;起源于南美洲的、有毒的海蟾蜍,被引入澳大利亚和密克罗尼西亚后的糟糕情况。

通过这些案例,孩子可以了解到全球各地典型的原生物种、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濒危物种和灭绝物种,轻松地理解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

方兴未艾的入侵生物学(综述)

方兴未艾的入侵生物学(综述)

方兴未艾的入侵生物学(综述)陈清硕【期刊名称】《生物灾害科学》【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现代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一门新的生物学部门——入侵生物学运用而生。

入侵生物学对生物入侵的定义是某种生物从原来分布的区域扩张到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地区内过度繁殖、扩散并持续下去。

入侵种和本地植物竞争空间和食物,破坏栖息地和食物网,降低水质,并且传播疫病和寄生虫,从而使当地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稳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对入侵地的农、林、牧、渔业造成很大的影响,病原体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则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健康。

入侵生物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物种才会成为入侵种和什么样的群落才容易被入侵。

因为生物入侵现象的复杂性,入侵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较缓慢,尚处在积累经验和资料的初步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的从多学科角度开展综合性的研究。

%Now, biological invas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causes the emerge of a new subject:Invasion Biology. Biological invasion is the biological expansion of a certain organism from its original distribution region to a new area, and is sustained with excessive reproduction. Invasive species compete with native species for space and food, do great damage to habitats and food nets, reduce water quality, spread diseases and parasites, and in the end destroy the stability of local ecological system formed over a long evolution, and so will be greatly affecting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 the intrusion area. And the dissemination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s also a direct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local residents. The core problem of invasion biology is to find what kinds of species are invasive and what kinds of communities are vulnerable.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biological invasion, the research of invasion biology is still o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erience and data accumulation, and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总页数】4页(P71-74)【作者】陈清硕【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相关文献】1.外来入侵植物美洲商陆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入侵性的关系 [J], 周兵;闫小红;肖宜安;张争光;李晓红;杨佳琴2.引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中国梦”——记国际知名入侵生物学家万方浩研究员[J], 周忠实;王晶3.繁殖生物学特性在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性中的意义 [J], 贺俊英;谢彩琴4.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历史重构 [J], 万宣伍;刘映红;罗林明;封传红;王胜;马利5.方兴未艾的入侵生物学(综述) [J], 陈清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通识课程“生物入侵”的教学改革实践

高校通识课程“生物入侵”的教学改革实践

高校通识课程“生物入侵”的教学改革实践
宣劲松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5(000)031
【摘要】公共选修课“生物入侵”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的通识课程,对于培养当代
大学生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初期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从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入手,合理选择适合零专业背景学生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相统一,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宣劲松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高校音乐通识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大有作为——以岭南师范学院音乐通识课程“中国音乐鉴赏”为例
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教学改革实践
3.关于高校思政课程与通识教育结合的思考——内地高校思政课程与台湾高校通识
课程设置的比较4."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书法类通识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
陇南师专《书法》公共课为例5.“课程思政”背景下生态文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文明通论》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入侵》系列著作

《生物入侵》系列著作

《生物入侵》系列著作
万方浩
【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年(卷),期】2011(27)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腱,生物入侵已成为与各国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国际贸易与政治利益紧密关联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各国政府、科学家与民众共同关心的社会热点。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入侵》系列著作已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包括《入侵生物学》、《生物入侵:预警篇》、《生物入侵:检测与监测篇》、《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和《生物入侵:管理篇》,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入侵生物学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发展前沿,全面地展现了我国在生物入侵的预防预警、检测监测、扑灭根除与持续减灾等方面的成果,形成了从理论、技术与方法到管理的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学科体系。

《生物入侵》系列著作是科学技术部、农业部、刚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科技项目资助的重要成果,凝聚了我国入侵生物学家的辛勤劳动与心血,其出版是我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总页数】1页(P503-503)
【作者】万方浩
【作者单位】科学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6
【相关文献】
1.新书介绍:《生物入侵》系列著作 [J],
2.《生物入侵》系列著作 [J], 万方浩
3.试析出版社享有高校教材著作权的司法认定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与陕西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系列著作权纠纷案为例 [J], 张卫明
4.《生物入侵》系列著作简介 [J],
5.《生物入侵》系列著作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入侵者》何以引人入胜

《生物入侵者》何以引人入胜

《生物入侵者》何以引人入胜
雷元周;周崇典
【期刊名称】《写作:中》
【年(卷),期】2004(0)20
【摘要】一般地说,只要提及说明文,往往给人以枯燥平乏的感觉。

不过读《生物入侵者》确没有半点干巴、乏味之感,一口气读下来只觉得鲜活生动,回味无穷。

那么,作者是怎样让这篇说明文引人入胜的呢? 举例子,让抽象的事理真切具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生动的事理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给其他生物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

为了具体地说明本文那抽象、复杂的事物和事理,作者选取和列举了不少有代表性的事例。

如课文第三段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一连举了三个例子:斑贝、天牛和红蚂蚁。

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给入侵地物种构成威胁,第四段举了棕树蛇落户关岛的例子。

【总页数】1页(P4-4)
【关键词】生物入侵;说明文;事理;具体说明;生物人;物种构成;红蚂蚁;代表性;标题;生态
【作者】雷元周;周崇典
【作者单位】湖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3
【相关文献】
1.《生物入侵者》法制渗透教案 [J], 何明艳
2.深度教学:如何作为——以《生物入侵者》教学为例 [J], 刘菊春;
3.翻转课堂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以《生物入侵者》教学为例 [J], 余殿正
4.找到“这一篇”说明文的特质——《生物入侵者》文本解读 [J], 江萍;
5.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以“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为例 [J], 王建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
李武军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教学》
【年(卷),期】2010()5
【摘要】生物入侵是人类全球化进程的负效应之一,它会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危害。

生物入侵已经引起了生态学家的高度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几种生物入侵机制。

【总页数】3页(P4-6)
【关键词】生物入侵;入侵机制;生态
【作者】李武军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6
【相关文献】
1.生物入侵机制中种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猛
2.中医药干预AGEs-RAGE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概述 [J], 姜婷;滕士超;安晓飞;易丽
3.基于肝星状细胞调控的肝纤维化治疗机制相关研究概述 [J], 牛媛媛;汪龙德;毛兰芳;胥文娟;张萍;符博雅
4.中医药治疗膀胱癌临床研究进展及机制概述 [J], 胡锦丹;王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生物入侵已成为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国际贸易与政治利益紧密关联的重大科学问题。

中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10多年来,国家与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极大地加强了生物入侵科学研发的投资力度,组织力量从生物入侵的理论基础、防控技术的应用创新、基础调查的数据汇集到生物生态的安全评估等各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诸多方面的进展和重要成果。

并从2002年开始,纳入到科技部“973计划”(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重要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影响机制与监控基础)列项进行研究。

同时,项目首席科学家万方浩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撰编了《入侵生物学》一书,在2011年5月正式出版,该书总结了国内外入侵生物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明确定义了“入侵生物学是研究外来物种的入侵性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以及外来入侵物种预防与控制的科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并系统提出了适应我国生态与经济特色的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包括外来有害物种在入侵过程中的传入与种群构建、生存与适应、演变与进化、种间互作的生物内在特性,环境响应与系统抵御的外部特征,预防与控制的技术基础等。

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既注重入侵过程与机理研究,又注重防控技术发展的入侵生物学研究模式与体系的形成。

20世纪以来,国际上有关生物入侵方面的英文专著有近20部,其中大部分是介绍入侵植物的研究,且侧重于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评估及其管理与控制,鲜见系统阐述入侵生物学体系的专著。

比较知名的专著如1996年英国约克大学Williamson教授(1996)撰写的《Biological Invasion》,该书提出了外来生物成功入侵概率的“十数定律(the tens rule)”。

最近,美国马卡莱斯特学院Davis教授(2009)撰写了《Invasion Biology》,该书在论述不同入侵阶段的机制和入侵的生态影响与控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入侵生物学的学科地位,指出“入侵生物学不再是生态学的一个普通分支学科,而是生态学主流发展学科之一”。

可见,入侵生物学已逐渐转变为集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特色和优势的新兴独立学科。

据此,《入侵生物学》专著的出版客观反映了我国入侵生物学学科正在日趋成熟的现状。

《入侵生物学》通过回顾和总结过去数十年国际上生物入侵的研究进展,针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性及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围绕入侵种种群形成与扩张、生态适应与进化、生态系统响应与控制基础等科学问题,着重阐述了入侵种种群建立与遗传演变特征、入侵种抗逆与表型可塑性、入侵种与土著种(包括寄主)间的适应性协同进化、入侵种与媒介及生态位近似种等的协同入侵效应、入侵种化感作用与受体响应机制、入侵种迁移扩散模式与生物地理格局、生境空间格局与群落可入侵性特征及抵御功能、全球变化对生物入侵的影响等重要理论。

全书分为上、下篇,共二十四章,76.3万字。

该书上篇以生物入侵“传入、定殖、潜伏、扩散、暴发”这一有序的生态过程为线索,针对不同入侵环节的核心科学问题,从个体、种群、种间、群落、生态系统不同层面对生物入侵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从个体层面论述了入侵物种的入侵特性,包括入侵物种的生活史特征、生殖对策、进化力和可塑性;从种群层面论述
了入侵物种的扩张与分布格局;从种间层面论述了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的相互作用;从群落层面论述了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以及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从生态系统层面论述了全球变化对生物入侵的具体影响。

在阐述基础理论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著者认为针对入侵物种种群生态适应性与进化机制,应侧重入侵物种表型可塑性等“前适应性”机制和入侵物种种群遗传漂变、突变、与近缘种杂交等遗传生态特征,以及对亚适宜新生境适应性进化的“后适应性”机制的研究;针对入侵物种种群形成与扩张机制,重点研究入侵物种的非对称竞争、互利助长入侵、“新式武器”扩张、资源竞争等,提出或验证新的入侵假说;针对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崩溃及功能衰退的机制,集中研究生物入侵对特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在入侵物种的监控技术方面,主要研究入侵物种监测的分子识别、远程实时监测,入侵植物的生态替代与系统修复,入侵植物与昆虫的传统生物防治等技术的科学基础。

整篇融合了传统的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生物地理学,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生态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体现了入侵生物学这一新型交叉学科的特点。

生物入侵的理论研究衍生出各种入侵假说,该书下篇在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出10个生物入侵的核心假说,按照入侵过程、入侵地、入侵种的顺序,详细介绍了各假说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研究案例、应用价值,辨析了假说的局限性。

由于生物入侵是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往往涉及多个生态因子,因此各个假说在逻辑上具有相关性,该书下篇对各个假说之间的有机联系都分别进行了辨析。

通过整合不同假说的内涵,可以帮助读者对生物入侵过程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此外,该书还对入侵生物学整个学科框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热点内容进行了前瞻解析。

与传统生物学研究不同,作者着重于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性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又兼顾生态系统的响应特征,最终目的是发展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技术。

该书第一章系统地介绍了入侵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归纳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的体系框架,分别介绍了入侵生物学学科的四个关键科学问题(入侵潜能、遗传分化、生态适应与系统抵御)和防控技术体系(预防预警、检测监测、根除扑灭和控制修复)。

该书最后一章选取并分析了入侵生物学中最为常见的术语和概念,并给出了使用原则的建议,这将对我国入侵生物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同时,围绕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变化问题,全书在上篇最后一章重点论述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的关系,详细归纳了生物入侵可能受到全球变化影响的9个方面,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入侵生物学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参考。

《入侵生物学》作为《生物入侵》系列丛书的理论分册,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入侵生物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弄清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掌握入侵生物学研究的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因此,很值得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和管理工作者阅读、参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郭予元 院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