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 经典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必修

10 谈中国诗

钱钟书

教案 A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理清本文思路,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清本文思路,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熟知中国诗歌特点(主要是暗示性),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一、作者、作品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二、整体把握

抓关键句,理清思路,概括观点:

关键句:

第一段: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第二段: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2 第三段:关键词:简短。

第四、五段: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

第六段: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七段: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第八段: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思路:

1.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中国诗的特征。具体地说,钱先

生是从中国诗与外国诗比较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的。从文章第一段结尾“这个立场是比较文学的”看出来的。

2.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进一步概括:钱钟书先生从五个角度阐述了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中国诗是早熟的;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篇幅短小;

从诗歌的技巧来看,中国诗富于暗示;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平和;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3.文章的结论是什么?归纳本文的主旨。

结论: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思路、主旨: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三、论证方法

重点分析举例论证,主要是针对学生多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但是又堆砌事例来学习。

1.本文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论证什么观点?有什么作用?在文中标记。

2.体会第四、五段举例论证的特点:标出有几个事例,每个事例论证什么观点。(引导学生体会举例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堆砌事例,或者强贴标签,不加分析)

四、中国诗歌的特性

品味中国诗的暗示性:(这一延伸训练有利于学生的诗歌鉴赏训练)

中国诗具有暗示性的特点,或者给人“深秘的静默”,或者“引得你遥思远怅”,或者“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的不同感受。那么我们的诗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必修

歌主要是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达到这样的暗示性的呢?

实例分析:古代诗歌中往往借助联想、想象,形成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一)借助联想,跨越空间,由此地想到彼地,以彼方写己方

(二)对面落笔,往往也是虚写,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

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

例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考: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本为梦想亲人,转而悬想亲人也想念自己,这样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中有“思家”两字,第三、四句却写家人谈论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赏析:这种巧妙的构思,使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诗人不写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谈论自己、挂念自己的情景,由实入虚,从而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表现得更深切感人。

有时,诗人为描写自己思乡怀人之情,不从自己入手,而是设想对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写对方而写自己,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写法。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抓住被困长安,望月思家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流露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并未从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担心丈夫的情形。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字里行间使妻子“独看”福州之月而“忆长安”,与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福州的思念之情得到双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例3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感情的?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除夕夜独处异乡旅馆中的作者想象故乡亲友对远在千里之外的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