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学论文.
玉米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
玉米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引言玉米(学名: Zea mays)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玉米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被用于食品、饲料、生物质能源等方面。
玉米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改良品种、增加抗性以及发展相关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玉米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玉米研究的目的玉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提高粮食生产力成为关键问题。
通过玉米研究,可以了解和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生理特性、基因组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和耐受性。
首先,玉米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玉米的产量。
通过研究和优化玉米的种植条件、施肥技术、灌溉管理等,可以增加单株玉米的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此外,通过培育和选育高产的玉米品种,也可以在单位面积内增加玉米的产量。
其次,玉米研究的目的还包括改良玉米的品质。
玉米作为食品和饲料的重要来源,其品质对于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玉米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以及口感特性,可以改良玉米的品质,使其更适合作为食品和饲料使用。
玉米研究的意义玉米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农业领域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玉米研究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
通过研究和应用新的种植技术、育种方法等,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这将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其次,玉米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玉米的生长环境和生理特性,可以优化农业生产过程,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通过研究和应用生物技术手段,如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抗虫、抗病、耐旱的玉米品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玉米研究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不仅可以作为食品和饲料使用,还可以用于生物质能源生产、化工原料等方面。
通过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和工艺,可以提高玉米的综合利用率,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玉米种植气候条件探讨论文
玉米种植气候条件探讨论文玉米种植气候条件探讨论文摘要:玉米是我国的基础农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食。
气候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做好相关的温度、水分、光照以及灾害防治工作,是保证玉米良好生长、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对提升玉米种植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玉米;种植;气候条件农作物种植、培育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生长、发育等情况,也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的高低。
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确保充分的光照以及水分,做好相关的灾害防治以及病虫害预防工作,可提高玉米的产量,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效益。
1玉米种植的基本气候条件1.1温度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温度对其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且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感应较为敏感。
在玉米生长时期,通常要求温度不低于10℃;出苗时期,通常要求温度最低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5℃。
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若温度超过35℃,湿度会随之下降30%左右,导致水分蒸发过快,生长环境过于干燥,引发土壤缺水。
到了玉米授粉时期,过高的温度也会对授粉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在玉米颗粒长成阶段,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0~24℃,这一阶段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否则会对玉米的生长、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1.2光照玉米为喜光植物,因此光照也是其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气候条件。
足够的光照是保证其良好生长、发育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其产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依据其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来给予一定量的光照。
在玉米出苗时期,其每天需要8~12h的光照,从而确保其充分发育。
此时光照的长短直接影响着玉米发育期的长短,若光照充足,玉米便能够进行足够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玉米有机质的快速生长。
玉米光补偿点低,因此在其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要保证充分的光照。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论文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摘要: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育种主要是利用其杂种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随后着重讲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并以玉米与其近缘种和远缘种杂交的利用为例,阐述了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其在生产上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使读者更多的了解玉米杂种优势的有关知识.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利用1. 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它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1)营养体优势.多数杂种F代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块根,块茎增大增重.(2)生殖优势.一些主要农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杂交种F1的产品多数较高,一般此推广的普通良种增产20%`~40%.(3)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优势.杂种F1代生长势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和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往往优于亲本.(4)品质优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可以大大地提高产量,也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配遗传基础差异大的亲本.2.尽量提高亲本的纯合度.3.便于杂交,并能获得大量杂交种子.。
玉米在我国及至全世界被大面积种植,其育种目标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但大部分是共同性的.现概括地将饲用玉米育种的目标性状分述如下:(1)高产性状.通常认为,产量性状优势的.子粒玉米杂交同样应用较多的饲用产量.(2)稳产性状.该性状主要包括生态适应性和各种抗逆性两方面(3)营养价值(4)早熟性(5)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性状,如适宜的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玉米是最重要的饲用作物之一,适合于许多地方种植,但因为各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不同,又需要育种家们培育出许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杂种优势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玉米与其近缘种,远缘种的杂交。
2. 玉米与其近缘种的杂交2.1杂交试验目前,栽培种与其近缘物种直接杂交仍是将近缘物种基因转移到栽培种的主要手段。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1品种来源该品种由北京中科华泰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省科泰种业有限公司用母本CTO3(来源于郑58×CTO1)、父本CT201(来源于黄早4×黄168)杂交选育而成。
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夏玉米区域种植。
2特征特性该品种在黄淮海区域夏播生育期98d左右,适应性广,品质好,淀粉含量75.8%,高产稳产,抗病性好,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红色,叶片宽大上冲,株型紧凑,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11cm,全株19~21片叶,果穗筒型,穗行数14~16行,穗长17~18cm,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6g。
3产量表现该品种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126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左右。
4高产栽培技术4.1整地施肥麦收后及时灭茬整地,撒施优质腐熟土杂肥15.0~22.5t/hm2、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氯化钾50kg/hm2、锌肥15~30kg/hm2,或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600kg/hm2。
4.2适时早播麦收后应及早播种,有墒抢墒、无墒造墒,力争在6月15日前后播种结束。
4.3合理密植一般留苗6.0~6.3万株/hm2,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cm,株距25~30cm;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80cm,窄行距50cm,株距30cm。
4.4田间管理4.4.1间苗与定苗。
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若连片缺苗较多,可用同一品种浸种以后补种或阴雨天移栽,于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
4.4.2科学化除。
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及时用50%乙草胺乳油1500mL/hm2对水600~750kg/hm2,均匀喷施地表,出苗后可用玉农思(41%异丙草胺莠去津悬乳剂)3kg/hm2对水600~750kg/hm2,或21%百草枯600~750g/hm2对水600~750kg/hm2,进行行间喷施除草。
玉米播种技术及建议论文
小议玉米播种技术及建议三夏大忙季节已到,为确保夏玉米苗齐,苗全、苗壮,实现高产、优质这一目标,现提出几项技术建议玉米是大穗作物,单株生产力高。
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由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产量构成。
在单三夏大忙季节已到,为确保夏玉米苗齐,苗全、苗壮,实现高产、优质这一目标,现提出几项技术建议和多穗率很小,特别是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其双穗率更小。
在大田生产中,玉米亩穗数取决于亩株数、单株成穗率和空秆率。
单株成穗率和空秆率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和种植密度。
一般而言,玉米单位面积株数确定后,穗数也基本确定,而且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出现株数不足,很难再进行弥补,因此,缺株就意味着缺产。
而创建最佳亩株数即亩群体的关键措施在于打好播种基础,做到一播全苗。
一、整地质量玉米对整地的要求是:耕深、耕到、耙碎、耙平,达到上虚下实,保墒良好;同时耕整地要及时。
选用大、中或小型拖拉机配套的铧式犁、耙、镇压器、旋耕机等,基本上都能满足玉米整地作业的要求。
整地作业尽量在秋季前茬收获后进行,避免春天动土。
春天动土不仅熟化时间短,且春季气温上升快,风多风大跑墒严重,影响播种出苗。
如播前遇雨,也可浅耕并及时耙耢保墒,趁墒播种。
二、种子质量从种子商店选购回的优良品种一定要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低于种子包装袋或袋内标签标识时要及时退换。
一般要求发芽率达到90%以上,如低于90%要酌情增加播种量。
对于采用精量点播技术播种的,种子的发芽率一般要求在96%以上。
由于种子是用机械筛选,目前筛选所用的机械还没有达到对种子优劣有识别能力。
因此,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人工筛选和粒选,除去霉坏、破碎、混杂及遭受病虫危害的籽粒,以保证播下的种子有较高的质量。
三、种子处理晒种在粒选后播种前进行。
晒种能促进种子后熟,降低含水量,增强种子的生命力和发芽能力,提高种子发芽率,并可减少病虫危害,以达到苗全、苗齐、苗壮的目的。
方法是选晴天把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布上,种子铺晒的厚度为2~3cm,并要经常翻动种子,晒匀、晒到,做到白天晾晒晚上收回,连续晾晒2~3d。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毕业论文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然而,玉米生长期内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十分必要。
本文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1.玉米灰斑病灰斑病是玉米生长期内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最容易在潮湿或雨水较多的年份出现。
玉米灰斑病发病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这些斑点会变成灰白色,并且叶子上的感染部位会变得边缘模糊。
为了防止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选择品种。
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较为重要,所以选择兼具高产和较好抗灰斑病的玉米品种非常必要。
(2)密植。
密植能够增加玉米的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
(3)清理农田。
在种植时,应该对农田进行清洁,清除掉杂草和玉米秸秆等田间垃圾,防止病菌滋生。
(4)化学防治。
若病害已经出现,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
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等。
2.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同样容易在潮湿或温度较高的地区发生。
锈病初期在玉米叶片表面出现小的白色或灰色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斑点渐渐变成红色或棕色,并产生黑色胶体。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防范。
在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及时清理早期感染的植株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2)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恰当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玉米植物的抗病力。
(3)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可以控制锈病的发生。
例如使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其病斑呈现黑褐色,腹生子囊菌产生的黑色链状子囊壳群棒棒糖,摇晃发出“吱吱”声,是其最为典型的特征。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赤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田间。
在玉米收获后,田间要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秸秆等植物遗留物,防止病菌滋生。
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精选五篇]
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1玉米大斑病a.种植抗病品种。
①实现抗源基因区域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种植一套抗病基因品种,在另一地区里种植另一套抗病基因品种,使抗病品种的布局合理,起到隔离作用,限制毒力小品种的定向选择,以防大斑病菌优势小种的形成和扩散。
②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搭配种植,防止在一个地区内品种抗病基因(种质资源)单一化,使品种群体的抗病性在遗传上是异质的、多样的。
③重视品种的兼抗性,在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混合发生区,应选用能兼抗几种病害的多抗性品种。
b.彻底消灭菌源。
秋收后结合防治玉米螟及时处理玉米秸秆,尤其对严重感病的秸秆要及早处理,以便减少翌年的浸染菌源;亦可通过机械收割时粉碎秸秆进行还田或站秆翻地,以及秋季深翻等,将病残体及病叶深埋地下,加速其腐解,从而也起到加速病菌消亡的目的。
c.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区可以用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
2玉米瘤黑粉病a.轮作。
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可显著减轻发病,一般可与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轮作2~3年。
b.选育抗病品种。
配制杂交组合时,应注意父母本的抗病遗传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产生新生理小种等问题。
c.割除病瘤。
及时割除病瘤,减少病菌积累,且可减轻当年的再浸染。
割除病瘤时,应在病菌未成熟前(未形成黑粉)进行,割下的病瘤应深埋或烧掉,以减少菌源。
3玉米丝黑穗病a.实行轮作。
尤其病重田块,应与大豆、小麦、谷子等作物进行3~4年轮作。
b.适期早播。
过早播种,地温低,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时间拖长,易受病菌侵害,过晚可减轻病害,但成熟过晚,易遭霜害,故应适期早播。
c.种子处理。
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25%羟锈宁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4%~0.8%)拌种。
玉米膨化技术论文.
扬州大学自学考试毕业生论文(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玉米粉膨化工艺的研究学生姓名唐明东接本院校扬州大学考试专业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刘长春完成日期 2016-5-04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项目报告/论文:玉米粉膨化工艺的研究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
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
作者签名:2016年5月04日摘要:玉米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玉米膨化粉香味纯正、口感滑润、速溶性好,在食品、保健品、医药行业应用广泛。
论文主要对膨化玉米粉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研究了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等;并通过设计对照试验,主要采用理化实验法,分别研究了气流式膨化机与挤压式膨化机作用下的玉米膨化倍数、还原糖、淀粉的碘蓝值、淀粉的α-化度、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的含量、脂肪的含量、水溶性成分的含量的变化。
有效证明了挤压式膨化机比气流式的玉米膨化倍数大、还原能力强、碘蓝值和α-化度更高、蛋白质、氨基酸和水溶性成分的含量都有所提高,且脂肪的含量明显下降。
为说明玉米经膨化后质构发生变化 ,组织结构疏松 ,改善口感,增加人体消化吸收能力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键字:膨化玉米粉生产工艺对照试验目录一、前言 (4)二、膨化玉米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7)2.1生产工艺流程 (7)2.2影响膨化玉米粉品质的因素 (8)三、玉米粉膨化工艺的研究 (10)3.1材料和仪器 (10)3.2试验方法 (12)3.3结果与讨论 (18)四、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34)一、前言1.1膨化玉米粉的概述1.1.1玉米的应用及营养价值玉米(学名:Zea mays),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棒槌子。
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其营养丰富,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玉米由于取材广泛、价格低廉而普遍应用于饲料、食物和工业加工等众多行业。
高产优质玉米种植实用技术论文
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论文高产优质玉米种植实用技术论文摘要:玉米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活到工业生产,对玉米的需求量都比较大。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玉米种植者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玉米的质量与产量,成为当前玉米种植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基于此,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关键词:优质玉米; 高产种植; 技术1 种植品种的选择玉米品种的选择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与土壤特征,选择合适且优良的玉米品种。
同时,应及时分析市场需求,对玉米品种的习性与经济效益综合考量。
为有效提高种植质量,还应进行播种前晒种,且事先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选择证件齐全的大型农业公司,购买合格的玉米种子。
购买数量也要适合,以免数量不够或造成浪费,一般的播种量标准为667 m2约2.5 kg。
2 种植方式分析2.1 混种栽培混种栽培的模式是,在同一耕地上进行多个品种的种植,一般会采用科学的比例将多个玉米品种进行混杂栽种,这种种植方式减少同品种玉米间的串粉情况,实现产量的增加。
混种栽培技术在运用时,要合理选择种植地,保证土壤特性适宜玉米生长,对混种玉米品种的选择,应以特性相近为原则,且拥有一定的抗逆性。
另外,玉米品种的颜色要相近,多个颜色混杂的玉米不利于销售,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2.2 适度密植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
一般以种植3 500~4000株/667 m2为宜;个别特殊的品种,如植株较小或叶子较少,可达到4 000~5000株/667 m2。
每株玉米的种植深度为4 cm。
在玉米种子出苗后要及时定苗,3~4叶期最好,每个穴内定苗3株,这种技术不仅有利于适当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也能保证良好通风,保2.3 比空栽培比空栽培技术的操作模式是根据科学合理的比例在玉米间留出一定的空行,这种种植方法的优势在于为玉米的生长留出足够的空间,玉米可以进行良好的`通风与光合作用,能有效提高种植产量。
毕业论文模板:不同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毕业论文模板/毕业论文模板:不同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不同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娜,席吉龙,郝佳丽,王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摘要:在晋南小麦玉米两作区,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拟推品种和不同密度对玉米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光合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都呈增加的趋势,而单株干物质则呈降低趋势,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
正大16在任何密度下,均比大丰133显著增产,正大16和大丰133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8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
关键词:玉米;品种;密度;生理特性;产量0 引言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集粮食、饲料、工业原料于一体的三元农作物[1],玉米产量的提高源自杂种优势的应用和栽培技术的提高[2];利用玉米新品种是最有效的增产途经,针对新品种研究适宜的栽培密度和恰当的管理措施,可更好地发挥玉米产量潜力。
前人对玉米品种密度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3-9]。
国内外生产实践表明,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密度达一定程度后,产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0]。
因此,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变化及生长规律,对确定适宜当地生产的合理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针对晋南小麦玉米两作区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以拟推品种大丰133和正大16为试研材料,分析不同密度下玉米的生理特性及产量变化规律,找到适宜本地区的高产栽培措施,为建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大面积示范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于2016年6月至10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牛家凹农场进行。
试验地前茬为小麦,播前土壤有机质12.14g/kg,全氮0.95g/kg,速效磷15.4mg/kg,速效钾181mg/kg。
播前施尿素450kg/hm2,重过磷酸钙326kg/hm2。
玉米种植毕业论文
玉米种植毕业论文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说明书新场乡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方法入学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所学专业: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6月1摘要.............................................................................................................4 1. 新场乡发展玉米种植的条件 (4)1.1自然气候条件 (4)41.2交通运输条件 (4)1.2.1 社会经济条件.................................................................................4 2. 新场乡玉米种植现状. (5)2.1 玉米种植面积 (5)2(2 玉米种植技术 (5)2(3 玉米管理情况 (5)2(3(1 加强领导,强化服务 (5)2(3(2认真规划,合理布局 (5)2(3(3加强宣传,强化指导 (5)2(3(4严格管理,强化考核.........................................................................6 3.新场乡玉米种植中存的问题 (6)3.1品种方面的问题 (6)3.2 服务体系方面的问题 (5)3.3 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 (5)3.4 疾病防治方面的问题...........................................................................6 4(建议与对策 (6)1 选择优良品种……………………………………………………………………………7 4(4(2 加强田间管理 (6)4.2.1 土壤肥力的提高和管理 (6)4(2.2 苗期管理 (7)4(2.3 施肥管理 (7)4(2.4 科学管水 (7)24(2.5 中耕除草 (7)4(2.6 种植密度管理 (8)4.3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 (8)4(3.1发生特点 (8)4(3.2防治方法 (8)4( 4 强化采收管理.................................................................................9 5.参考文献 (9)3摘要新场乡位于六枝特区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特区政府所在地47公里。
玉米传播引种管理论文
玉米传播引种管理论文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全球农产品排名前列。
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谷物作物,玉米的生产和传播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玉米传播引种管理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玉米传播引种管理的研究旨在了解该作物在不同地区的生长条件,同时评估在这些条件下玉米的传播和引种效果。
这项研究结合了生产实践和学术研究,通过对玉米种子的管理和种植技术的研究来提高玉米产量。
这项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指导,并提供种植技术的参考。
玉米作为一种谷类作物,需要充足、稳定的光照和水分供应。
同时,玉米的生长和发展需要合适的土壤温度和气候条件。
在玉米种植的早期阶段,对于土壤肥力的要求也很高。
因此,为了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优异的玉米产量,我们必须制定适合本地环境的种植技术。
从种子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对于种子的质量,应该进行细致的检查和筛选。
需要确保种子的质量稳定、纯度高。
对于数量方面,应该依据每公顷需要播种的种子数量计算,避免浪费。
玉米的传播和引种过程也非常关键。
在不同的环境下,需要使用不同的种植技术和作物管理方法。
在种植期间,应该注意掌握好灌溉、施肥和防治虫害的方法。
同时,要关注作物的成长状态,及时调整栽培措施。
此外,定期进行采收和合理处理废弃物也是玉米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玉米传播引种管理关注的是如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不断加强研究,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我们相信可以实现玉米产量和质量的稳步提升,为保障全球食品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1玉米论文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的种植水平与种植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文水县是粮食生产大县,而玉米作为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种植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县玉米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
本文主要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总结,初步探讨了精细整地、适当施肥、合适的播种密度等方面对玉米高产栽培的影响,旨在促进我县玉米高产低耗高产栽培技术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文水县是粮食生产大县,玉米种植面积43万亩,其玉米种植是不可避免的种植过程。
占我县粮食种植面积80/%。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以及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之中,玉米作为当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原料和人们主要的食物,其种植技术的高低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研究目标与探索热点,现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我县玉米高产、低耗、高效栽培技术。
具体栽培技术如下:一、选地选茬、整地、施肥1、选地、选茬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
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
玉米适应性较广,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由于根系入土深广,茎高叶茂,且需肥、需水量大,不耐酸碱,耐涝性差。
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保肥保水性能好。
2、选择整地播前整地的实质就是为玉米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列,从而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为玉米的播种和种子萌芽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肥地及贫瘠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整好地、保住墒,是保全苗的关键。
玉米整地要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体的翻、松、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 农学]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22年4月26日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xxxx( xxxx)(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14级重庆 400715)【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至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已突破1.3亿hm2,中国栽培玉米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玉米生产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
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玉米增产的各种技术因素中,优良品种的贡献率在35%以上。
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 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
201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4.872亿亩*、单产364.10千克/亩、总产1.774亿吨,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
在21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玉米生产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消费多元化、分布区域化、产业层次等特点。
在了解玉米育种和生产状况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玉米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玉米育种玉米生产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成就1、玉米育种理论创新成就1.1玉米育种目标、育种方向的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玉米育种目标有很大变化,商业化育种机制正在形成。
为了满足玉米生产、加工、饲料、出口的需求,育成的品种类型多、周期短、速度快,除了保持和发扬传统的优质、高产、抗病等育种目标外,随着对玉米品质要求的提高,对高淀粉、高油、高支链淀粉、甜玉米、爆裂玉米等专用玉米的研究更加重视。
同时加强耐密植、低能量消耗、高产、优质的普通玉米新品种和专用品种选育。
近年又提出“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培育抗病、抗倒伏、抗螟虫、脱水快、籽粒含水量低、产量高、品质好、耐寒、拱土力强、适应性广的育种新材料,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
大方向大都是培育高产玉米品种、优质玉米品种、多抗玉米品种、广适玉米品种、全机械化品种。
1.2玉米遗传育种材料的科技创新玉米遗传育种材料的科技创新成就,主要体现在玉米种质素材的收集、研究、改良与创新方面。
近年来,玉米种质研究更加深化,利用也更加多样化,从地方适应种质到外来非适应种质,从普通种质到各类突变体种质;从一般群体到杂种优势群体;从现有杂种优势模式到创新杂种优势模式。
“七五”以来,培育出一批高配合力、多抗高产的自交系,建立、改良和引进了大量玉米群体,利用多种技术创造出优异的育种材料,通过回交转育,导入抗病基因,提高了骨干自交系的抗病力。
引进国外杂交种,把热带、亚热带玉米和近源属种质导入温带玉米,选育出一大批新的遗传稳定、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和育种中间材料。
2、玉米育种时间方面的研究成果培育玉米自交系是玉米杂交育种的基础。
优异自交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突破性新品种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玉米育种家采取多种途径,成功的培育出许多综合性状或个体性状优良以及高配合力的自交系,拓展玉米种植基础,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创造了条件。
东北地区近年来,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创新自交系吉1037、8505、沈118、沈219、丹598、HR3788等,成功培出吉单342、吉单4011、沈试17、丹玉26、丹玉39、龙单24等优良品种。
21世纪初期,玉米品种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以高产、优质、多抗、专用为主要目标;各单位相继开展了优质蛋白、高油、高淀粉、青储玉米及甜、糯、爆裂玉米的研究工作。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第五次玉米品种更新换代,辽宁省共育成玉米杂交种340个。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辽单565粒重高、抗逆、抗瘠薄、耐密植、高产稳定,在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宁夏等十几个省得到迅速推广,已累计种植600万hm2,该成果或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资助,并成为科技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以及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项目重点推广品种之一。
“耐密型玉米新品种辽单565选育及应用研究”2007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玉米品种选育成就“十一五”以来,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达1000多个,这些新品种大面积示范的平均亩产都达到600公斤以上。
同时各单位还育成一批配合力高、抗性好、单株生产力高的优良自变系。
在新通过审定的1000多个玉米新品种的亲本中,有近百个是近五年育成的自交系。
如果加上非国家攻关单位和私营企业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和自交系,其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在各玉米产区,依靠l~2个品种当家的历史已经结束,新品种更换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品种推广呈现多元化趋势。
东北地区直到现在,旅大红骨类群任然是育种家首选的核心优异种质之一。
4、现代育种进步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已经开始系统地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开展育种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农业大学利用基因枪、子房注射、超声波介导的方法进行的基因育种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等单位的分子标记育种取得了有益的结果,(二)我国玉米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供给是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都对玉米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优良紧凑型品种的选育进入21世纪,随着农业科技技术的进步和育种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和优良自交系的选育,玉米育种水平大大提高,也加快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处于世界玉米研发和生产领先地位的美国的一些研究表明,在过去的70年里,美国玉米杂交种的单株生产能力没有显著提高,而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增强了品种的耐密性和抗逆性。
我国一些学者对于玉米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紧凑型品种拥有合理的外在株型和内在代谢过程,可以通过增加单位体积的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系数和光合势,来达到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的目的,实现群体增产之路。
应用优良的紧凑型品种,并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是今后玉米生产的必然选择。
2、生态适应型品种的选育近几年,随着玉米产区栽培环境的恶化,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的日趋严重,干旱、低温和风雨灾害的频发,病虫害加重的趋势,生态育种更加备受关注。
玉米迫切需要对不同生态区域的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以保证生产安全。
2.1玉米高产育种的研究。
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6亿,粮食总产量必须达到6.4亿~7亿吨才能满足需要。
如果按玉米占粮食分额的四分之一计算,到2030年我国玉米的总产应达到1.6亿~17.5亿吨。
在玉米播种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我国玉米年平均增长的速度必须维持在5公斤/亩/年的水平。
因此,高产育种仍然是玉米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2.2 抗虫抗病育种的研究。
长期以来玉米病害的流行一直是影响我国玉米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大量实践证明利用玉米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近年为,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国际间材料交流的日益频繁,在我国玉米产区,老的病害,象青枯病、病毒病、大小斑病,并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新老病害的蔓延此起彼伏,在一定的地区已经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已经成为玉米育种的永恒目标,玉米抗病育种是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
此外,世界范围内的玉米害虫达350多种,亚洲玉米螟发生年可是春玉米减产10%左右,夏玉米减产20%-30%左右,大发生年减产3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所以抗虫育种也是不可忽视的课题。
2.3资源高效利用与环保型玉米育种的研究根据我国玉米带地区历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的相关分析,干旱是导致我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同时,受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矛盾将愈来愈突出。
在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作和大量使用化肥,我国土壤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在21世纪,玉米耐旱性、耐碱性、耐酸性和肥料高效利用应当作为重要的育种目标。
通过培育资源高效利用与环保型玉米新品种达到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3、优异特色品种的选育当前,玉米已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粮食资源和能源物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和加工副业的进一步发展,应使用高营养品质、高能源产能的优良特色品种,提供满足市场不用要求的优质原料,提供玉米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二、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1、突破性优良新品种少,大面积应用品种单一近年来全国每年审定品种虽达上百个,但生产上能真正大面积推广品种却寥寥无几,玉米生产上无论是夏播区还是北方春播区郑单958、先玉335等少数品种及其类似的衍生品种占了很大比例,玉米生产存在潜在的粮食生产安全隐患。
2、栽培技术滞后、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在栽培技术方面,缺乏合理轮作,片面强调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肥力下降,影响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再加上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尽管国家收购价格较高,但农民的收入仍很低。
3、品质较差、缺乏竞争力优质专用玉米育种在我国相对滞后,造成我国玉米品质和专用性相对较差,且玉米深加工技术、设备滞后,加工成本高、品种少、档次低,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4、病虫害日趋严重长期以来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病虫的严重危害,特别是抗病性已经成为玉米育种的永恒目标。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国际间种质交流的日益频繁,新老病害的蔓延此起彼伏,近年来丝黑穗病、青枯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和南方的纹枯病、锈病都有扩大之势,局部地区已造成严重危害。
玉米的虫害,特别是玉米螟和地下害虫是玉米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多年来靠药剂防治,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5、资源与环境问题日趋尖锐许多地方已经丢弃了施用农家肥料的好传统,再加上提高复种指数,过度垦植,土壤肥力下降,盲目过量施肥、不合理施肥严重恶化生态环境,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此外,水资源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干旱是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威胁。
缺乏水、肥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的新品种。
如何提高土壤肥力,经济合理地施用化肥,改进农家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技术,如何节约用水,合理灌溉等,应引起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视。
(二)我国玉米的生产的发展趋势1、我国玉米发展前景1.1前景展望无论从人口众多的口粮需要,还是大量发展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需要,以及市场开拓出口创汇的需要,都要求我国的玉米生产必须要有更大的发展,也只有玉米生产发展了,才能担得起粮食、工业原料、饲料多用途需求的重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