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名著推荐阅读书目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

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

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
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是指对高中历史学科中重要的史料进行解读和解析的资料,通常包括文献、历史事件、人物、文物、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资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和应试能力。

以下是一些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的推荐:
1. 《史记》: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史书之一,涵盖了从上古到西汉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汉书》:这是记载西汉历史的史书,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有详细的记载。

3. 《资治通鉴》: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涵盖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史,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是中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必修课教材之一,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和概念。

5. 《世界史纲要》:这是中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必修课教材之一,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和概念。

以上是一些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的推荐,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应该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阅读各种类型的史料,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中国历史入门书籍25本

中国历史入门书籍25本

中国历史⼊门书籍25本中国历史⼊门书籍推荐25本 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个统⼀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中国历史⼊门书籍推荐25本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家。

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下) (⾹港中⽂⼤学出版社 2002年) 此书原系英⽂著述,再版6次后,终于有了中⽂版(注:后来⼜有北⼤有删节本)。

1978年⽜津⼤学出版社纪念五百周年发表之⽂告,列举数⼗学术名著,徐著即为其中之⼀。

其最⼤的特点在于能综合海内外优秀学术论著,取其精华,折衷调和,穿插经营,条分缕析,⾮常好读。

更值得⼀提的是,该书每章节之后,都附录相当详尽的参考书⽬,且多是海外论作,对国内读者来说,尤为珍贵。

作者浸淫西⽅史学多年,讲究分析综合,⽽不太重考据。

所引材料多来⾃他⼈著述,似乎较少使⽤⾃⼰发掘的第⼀⼿资料。

此外偶有⼩瑕疵,⽐如论及曾静⽂字狱案,竟然说出吕留良被凌迟的胡话。

但总的说来,在同类著作中,此书具有难能可贵的清醒,客观,⽆党见的优点,要了解中国近代史,此书不可跳过。

2、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上、下册) (⾹港中⽂⼤学出版社,1986年) 郭⽒⼀⽣致⼒中国近代史,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长,所编《中华民国史事⽇志》全四巨册,极有⽤。

此外,郭⽒重视⼝述历史,组织⼈⼒对台湾及海外幸存的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当事⼈采访,整理出书数⼗种,也颇具史料价值。

此书的写法⽐较朴素,但材料扎实,信息量⼤,开初看起可能枯燥,读进去之后始觉其精湛。

和徐著相⽐,此书更重使⽤第⼀⼿材料,但综合与分析⽅⾯,则稍逊。

另外⼀个遗憾,此书仅写到1949年前后,如今郭⽒早已去世,此书也终究不能再续,⼀憾。

3、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840~1926》 (复旦⼤学出版社,2002年) 李剑农是邵阳(湖南)⼈,跟我妻⼦是⽼乡。

有这么⼀个⼤史家,邵阳才显得体⾯。

之前,我⼀直以为那⾥只出⼥博⼠。

中国六大史学名著文白对照

中国六大史学名著文白对照

2024年特岗教师工作心得体会作为2024年特岗教师,我有幸参与了教育事业的推动和发展。

经过一年的工作,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在这5500字的篇幅里,我将分享我在特岗教师工作中所学到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特岗教师,要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

特岗教师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工作,我们的目标是为这些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发展潜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只有真正理解和认同这个使命,我们才能真正努力工作,不辜负学生和社会的期望。

其次,特岗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不同于普通教师,特岗教师往往必须背负着更多的责任和挑战,需要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境和问题。

所以,特岗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适应和应对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学生需求。

同时,特岗教师要善于创新和实施教学方法。

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同于城市地区。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特岗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很多学生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比较有限。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适当的创新资源和平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特岗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家长们对教育的期望也比较高。

因此,我们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同时,我们还要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作为特岗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

特岗教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因此,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

历史学必读十大书籍

历史学必读十大书籍

历史学必读十大书籍1、《大一统史》:为历史学家杨祚康撰写,旨在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为历史学家所公认的“历史学必读”。

全书十三册,涵盖6000多年中国历史,从尧舜时代至清末,现已成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参考书籍。

2、《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历史著作,书中包含了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系列关于文化、宗教、战争等各种历史事件的故事。

全书共五十二篇,涵盖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09年,被誉为古代历史文学的经典之作。

3、《汉书》:汉书,是由司马炎撰写的五十四篇历史著作,收录了从汉高祖到汉哀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5年)间的历史事件,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汉朝的历史情况,也是历史学者们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籍。

4、《三国志》:三国志,是由司马光撰写的三部古代历史著作,把三国时代分别以《汉书》、《魏书》和《吴书》来记录,总结了从曹魏、吴越和蜀汉三国时代的历史情况,也成为了历史学家能够掌握三国历史知识的重要参考书。

5、《春秋》:春秋,是由孔子撰写的一部关于春秋时期历史的著作,全书共256篇,把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76年这些年间的历史情况,尤其是政治、社会及文化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此时期中国历史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6、《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描述战国时期历史的著作,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情况,特别是政治形势。

书中被称为“策”的内容,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当时国家之间的竞争以及军事战略。

7、《晋书》:晋书,是由陈寿编著的一部古代历史著作,把从晋朝前后百余年里的历史状况,如政治、社会、文化等等都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记述,使其成为了历史学家们值得参考的经典书籍。

8、《宋史》:宋史,是由赵构编著的一部关于宋朝历史的著作,把从宋太祖到宋孝宗(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间的历史全部涵盖在内,而且把记载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做了详尽的记述,使它成为了历史学者深入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素材。

9、《明史》:明史,是清王朝编撰的一部古代历史著作,书中涵盖了从明朝首创者朱元璋至明代灭亡之前的历史情况,是历史学家们研究中国明朝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目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目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目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的挑战。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中学历史教学,需要选择一些优质的参考书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学历史教学中值得参考的书目。

一、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非常重要。

《中国通史》是一部权威的中国历史著作,由多位历史学家合作完成。

这部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适合中学生参考。

二、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对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跨文化意识非常重要。

《世界历史》是一部经典的世界古代史著作,由多位国际历史学家编写。

这部书详细介绍了全球各个地区的古代文明和历史事件,包括埃及、希腊、罗马等。

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文并茂的插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古代史。

三、近现代中国史近现代中国史是中学历史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近现代中国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化过程和现代化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近现代中国史教材,它以大量的历史案例和生动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关系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是一部权威的世界史著作,覆盖了近几百年来全球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演变过程。

它通过详细的历史分析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近现代史。

五、历史文献与研究了解历史文献和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

《读史》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学读物,它介绍了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历史文献的阅读技巧。

通过学习这本书,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六、历史故事书历史故事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教材,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世界历史故事》和《中国历史故事》是两本较为经典的历史故事书,它们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世界和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

历史系本科必读书目

历史系本科必读书目

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推荐阅读书目中国名著部分1.《周易》周振甫译注本,中华书局1991年版。

2.《诗经》江阴香译注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版。

3.*《老子》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

4.*《庄子》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

5.*《论语》杨伯峻译注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6.*《孟子》杨伯峻译注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7.《荀子》中华书局本。

8.《韩非子》中华书局本。

9.《论衡》(汉)王充著,中华书局本。

10.《礼记》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1.《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2.《墨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3.《左传》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本。

14.《战国策》中华书局标点本。

15.*《史记》中华书局标点本。

16.《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

17.*《资治通鉴》(宋)司马光,参读明末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

18.*《史通》(唐)刘知几,(清)浦起龙《史通通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9.*《昭明文选》(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年版。

(或《古文观止》0清吴楚材、吴调侯选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

)20.《文心雕龙》(南齐)刘勰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

21.《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2.《红楼梦》(清)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3.*《唐诗三百首》蘅退处士编陈婉俊补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

24.*《宋词三百首笺注》朱古微重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25.(清)顾炎武《日知录》(清)黄汝成《日知录集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6.《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或《清代学术槪论》梁启超著。

27.《文史通义》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2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張之洞《书目答问》)。

二、外国名著部分1.《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历史学名著推荐阅读书目

历史学名著推荐阅读书目

历史学名著推荐阅读书目1.《中国通史纲要》,翦伯赞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简介】本书是建国后较早编定的通史教材,出于史学大家翦伯赞之手,体系结构严谨,内容详略得当,叙事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一直为国内高校作为教材使用,并且有《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选》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论文选》与其配套使用。

2.《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大出版社出版。

【简介】这是北大新一代史学研究者的学术成果。

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例上回避了习用已久的用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基本上按照朝代顺序进行叙述,辅以帝系年表,并兼顾一些贯穿历史演进脉络的专题,因此历史线索清晰,能够给人以明确的印象。

3.《中国通史》,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简介】范老写了前四卷,其余的由其学生续完。

范著的特点是叙述详尽,并且侧重于文化,续作亦以叙述通俗流畅见长,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及文物典章制度,甚为可读。

4.《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简介】此书与国内通史在理论体系和叙述体例上都有很大不同,有着与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同的历史分期和学术视角,议论不多,基本以直接引证史料说话,在不大的篇幅内(上下册)以精选的史料勾画出了中国历史的梗概,可为治史的入门读物。

5.《剑桥中国史》,费正清等著,(先秦至明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简介】这一套书由美国著名史学家费正清主编,集中了世界上许多著名汉学家参加编纂,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它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集中了国外(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学者的学术成果,尤其是观点上能够代表国际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和动向,并能给人以很大启迪。

6.《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出版。

【简介】黄仁宇是近年来对国内史学界影响很大的史学家。

他的《万历十五年》在国内出版,对国内史学界已有范式和方法的转变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本书是以随笔散论的形式纵论历史,议论独到,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后可以阅读。

历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历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历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许多经典著作对于理解历史、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认为历史学必读的10本经典著作:1. 《资本论》(卡尔·马克思),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一,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 《希腊史》(希罗多德),这部著作是西方历史学的奠基之作,记录了古希腊的历史、文化和战争,对于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历史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影响。

3. 《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这部著作详细描述了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对于理解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4. 《大航海时代》(费尔南德·布拉斯·德·阿拉诺),这部著作描述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背景、探险家的故事和对世界地理的影响,对于理解欧洲探险精神和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5. 《法国大革命史》(托克维尔),这部著作详细描述了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对于理解现代民主制度的形成和革命运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6. 《美国的民主》(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这部著作分析了19世纪美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民主精神,对于理解美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萨缪尔·亨廷顿),这部著作探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于理解国际关系和文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8. 《中国通史》(吕思勉),这部著作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9. 《日本史》(横山源一郎),这部著作详细描述了日本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对于理解日本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世界通史》(约翰·罗伯特斯·斯伯鲁克),这部著作从全球范围内系统地叙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交融,对于理解世界文明和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史学史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史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史参考书目《中国史学史》教学参考书目教材:1、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刘节:《中国史学史稿》3、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1册)4、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教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尹达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

6、张孟伦:《中国史学史》(第1、2、3册)7、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中华书局,1997年9月版。

8、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9月版。

9、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10、曹家齐《顿挫中的嬗变——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北苑出版社2000年。

11、周文玖,《史学史导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2、张越编,《史学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专著:新史学九十年,许冠三,岳麓书社,2003年。

新中国史学五十年,张剑平,学苑出版社,2003年。

马金科等:《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叙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版。

二十世纪后半期史学主潮,王学典,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王学典,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14、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巴勒克拉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5、后现代与历史学,王晴佳、古伟瀛,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7、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周文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罗志田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19、经史抉原,蒙文通,巴蜀书社,1995年。

20、近代中国史学十论,罗志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21、史通笺记,程千帆,中华书局,1980年。

22、文史通义新编,仓修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3、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美)汪荣祖,中华书局,1989年。

50本历史学经典名著推荐(商务印书馆出版)

50本历史学经典名著推荐(商务印书馆出版)

50本历史学经典名著推荐(商务印书馆出版)当信任何⼀国之国民,尤其是⾃称知识在⽔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尤必附随⼀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每⼀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不发⽣关系。

换⾔之,此种改进,⽆异是⼀种变相的⽂化征服,乃其⽂化⾃⾝之萎缩与消灭,并⾮其⽂化⾃⾝之转变与发皇。

——钱穆历史学既是科学亦是艺术。

——张荫麟商务印书馆致⼒于把“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打造为中国学术出版的⼀⼤经典,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相辉映。

——于殿利(商务印书馆总经理)1.钱穆《国史⼤纲》(上、下):在民族危亡时期,⽤以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钱先⽣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博⼤精深,并世⽆⼈能出其右。

——杨联陞(美国哈佛⼤学教授,有汉学界第⼀⼈之誉)这段话可以说反映了他全部学术的精神,也反映了他⼀⽣的活动。

对中华⽂化的温情和敬意,是贯穿在他全部学术中的核⼼精神;他⼀⽣的活动,都是为了唤起国⼈对传统⽂化的温情和敬意。

——钱逊(钱穆之⼦)这是⼀部中国通史,因⽤⼤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求简要,仅举⼤纲,删其琐节。

内容於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开其⼀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命精神之所寄。

此书系钱穆先⽣于抗战期间写成。

书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势及各时期的特点的阐述在中国史学界⽆出其右。

2.张荫麟《中国史纲》:天才史学家张荫麟先⽣的未完之作,⼴受赞誉。

世⼈多惊羡其⽂笔之粹美,以为胜过⼀般⽂学创作,不知其字字珠玑,皆为潜⼼涵泳⼏经锤炼⽽后成。

中国新史学之⼤业,殆将于张君之⾝完成之。

——钱穆张荫麟先⽣,史学家也,亦哲学家也。

其宏博之思,蕴诸中⽽尚未及阐发者,吾固⽆从深悉。

——熊⼗⼒全书考察了⾃夏商周到东汉的中国历史,在述事的同时重点叙述了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重要历史⼈物的性格。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名著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名著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名著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下,诞生了众多经典的历史名著。

这些历史名著既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窗口。

本文将会介绍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历史名著。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史学的鼻祖。

《史记》共分十二卷,分为表行传、本纪、世家、列传四个部分,描述了从夏朝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

司马迁以较为客观的态度记录了历史上的各种事件,他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史记》不仅记载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还深入分析了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的巨著,被称为中国史学史上的集大成之作。

《资治通鉴》的编写时间跨度较长,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60年,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

与《史记》不同,《资治通鉴》采用的是年代记载的方式,将历史事件按年份进行编排,并结合书中的注释和评述,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全面呈现历史的发展脉络。

《资治通鉴》在思想上强调“兴衰之理”,试图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总结来揭示历史规律,给后世提供理论参考。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杰作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着重描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英雄豪杰的形象。

《三国演义》主要通过描写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和性格,展现了他们的智勇才谋和各自政治势力的斗争。

同时,小说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战争描写和武将之间的对决,虽然存在些许夸张之处,但却能直观地展示出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该书以宋末民变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和他手下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水浒传》以描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起伏为主线,形象地刻画了宋江等好汉的英勇形象和他们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和故事,表现出了丰富多样的人性和社会现象。

中国六大史学名著文白对照

中国六大史学名著文白对照

中国六大史学名著文白对照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六大史学名著简介1.《史记》2.《资治通鉴》3.《三国志》4.《史通》5.《读史方舆纪要》6.《文献通考》三、文白对照的意义和价值四、文白对照在史学名著普及中的应用五、结语正文:一、引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史学著作丰富多样。

在众多的史学名著中,有六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六大史学名著”,它们分别是《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史通》、《读史方舆纪要》和《文献通考》。

近年来,随着文白对照的兴起,这六大史学名著纷纷推出了文白对照版本,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通俗易懂的阅读选择。

二、中国六大史学名著简介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全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三类,记载了上至黄帝、尧舜,下至汉武帝的历史。

文白对照版本的《史记》使得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阅读这部史学巨著。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

全书共记载了从公元前403 年到公元959 年,跨越1363 年的历史。

文白对照版本的《资治通鉴》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3.《三国志》《三国志》是晋代陈寿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

全书共分为魏、蜀、吴三书,共有六十五卷。

文白对照版本的《三国志》让读者更加生动地领略到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和历史事件。

4.《史通》《史通》是南宋史学家刘知几所著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主要论述了史学的起源、发展、体裁、方法等问题。

文白对照版本的《史通》有助于普通读者更好地理解史学的相关知识。

5.《读史方舆纪要》《读史方舆纪要》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著的一部地理历史著作,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情况。

文白对照版本的《读史方舆纪要》使读者更加便捷地了解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

6.《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南宋学者郑樵所著的一部历史文献学著作,主要对我国古代的文献典籍进行了梳理和考订。

世界古代史推荐书目

世界古代史推荐书目

北大黄春高推荐书目:沃伦·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商务印书馆,1988《圣经》《往年纪事译注》,王钺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97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91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1991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96《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寿纪瑜译商务印书馆,2004《贝奥武甫:英国史诗》,佚名著,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尼伯龙根之歌德国民间史诗》,曹乃云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罗兰之歌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杨宪益、罗新璋译,人民出版社,2000 兰格伦《农夫皮尔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但丁《神曲》,译林出版社2005阿贝拉尔等《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三联书店,1998克里斯蒂娜·皮桑《妇女城》,学林出版社,2002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94乔尔乔·瓦萨里《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巨人的时代》,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奈特编《帕斯顿信札:一个望族的兴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罗伯特·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基佐《法国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9格隆德曼等《德意志史》,商务印书馆,1999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商务印书馆,1998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1996雅克·勒高夫《圣路易》,商务印书馆,2002沃尔夫《欧洲的觉醒》,商务印书馆,1990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7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1卷,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中国美术出版社,1997沃尔克《基督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勒华拉杜里《蒙塔尤》,商务印书馆,1997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东方出版社,2002亚历山大-比东《中世纪有关死亡的生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亨利·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埃德蒙·波尼翁《公元1000年的欧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艾林·鲍尔《妇女与上帝》,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萨哈《第四等级——中世纪欧洲妇女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朱迪丝·布朗《不轨之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修女》,商务印书馆1995 古列维奇《中世纪文化范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布姆克《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三联书店,2006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格莱夫斯《中世教育史》,华东大学出版社,2005埃文斯《中世纪的信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莫里松《十字军东征》,商务印书馆,2000爱德华·伯曼《宗教裁判所——异端之锤》,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商务印书馆,2002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三联书店,1992林赛《宗教改革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92茨威格《异端的权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2范·卡内冈《英国普通法的诞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诺思、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伊兹科维兹《帝国的剖析:奥托曼的制度和精神》,学林出版社,1996斯坦福·肖《奥斯曼帝国》,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商务印书馆,1992希提《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1995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彭小瑜《教会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孟广林《英国封建王权论稿》,人民出版社,2002刘城《中世纪英国教会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薄洁萍《上帝作证: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学林出版社,2005徐家玲《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商务印书馆,2003倪世光《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朱伟奇《中世纪骑士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刘文明《上帝与女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侯树栋《德意志中古史》,商务印书馆,2006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个人推荐书目:《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徐家玲,商务印书馆,北京,1992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拜占庭文明》,徐家玲,人民出版社,2006年《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研究》,张绪山,中华书局,2012年5月《世界宗教史纲》,徐家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

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

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1.刘知幾《史通》2.郑樵《通志》之《总序》3.章学诚《文史通义》4.《汉书》之《艺文志》,特别是总序和各小序5.《隋书》之《经籍志》,特别是总序和各小序6.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重点阅读其中总序和各小序7.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9.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10.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1.顾颉刚《古史辨》七册(翻阅)12.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13.张舜徽《中国史学名著解题》14.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15.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16.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17.张舜徽《史学三书平议》18.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19.张君和选编《张舜徽学术论著选》20.陈垣《校勘学释例》21.陈垣《史讳举例》21.张家璠、黄宝权《中国历史文献学》22.倪其心《校勘学大纲》23.王国维《王国维学术经典集》24.王国维《观堂集林》(翻阅)25.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26.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27.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28.叶德辉《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29.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30.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31.晁公武《郡斋读书志》3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33.张之洞《书目答问》、范希增补正34.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五种》35.俞樾《诸子平议》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36.皮锡瑞《经学历史》37.皮锡瑞《经学通论》38.王念孙《读书杂志》39.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40.钱穆《国史大纲》41.钱穆《先秦诸子系年》42.蒙文通《蒙文通文集》(翻阅)43.白寿彝《中国史学史》44.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篇》(翻阅)45.《郭沫若全集·历史篇》(翻阅)46.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47.余嘉锡《目录学发微》48.余嘉锡《古书通例》49.王力《古代汉语》(翻阅)50.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51.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5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5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54.孙钦善《古文献学史简编》55.肖东发《中国编纂出版史》56.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57.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解题部分)58.谢玉杰、王继光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59.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之《版本编》、《校勘篇》60.柳诒徵《中国文化史》61.王宇信《甲骨学通论》62.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63.郑樵《通志》之《二十略》(翻阅,特别是《校雠略》)63.马端临《文献通考》(翻阅)64.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65.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

历史学名著书目

历史学名著书目

1 西方历史学的先河——希罗多德的《历史》张和声9 西方政治史的源头——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孙道天19 古希腊史学的要籍——色诺芬的《长征记》杨彪26 以笔代剑的力作——凯撒的《高卢战记》路新生35 古罗马史学的峰巅——塔西佗的《编年史》张和声程郁43 西方传记体史书的嚆矢——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黄宏煦55 西方纪事本末体的端倪——阿庇安的《罗马史》陈凌云64 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金志霖73 中世纪史学的硕果——格里哥利的《法兰克人史》胡果文82 欧洲封建化的见证——艾因哈德和佚名僧侣的《查理大带传》胡国文91 人文主义史学的结晶——马基雅维里的《佛罗伦萨史》秦颖100 近代文化史学的滥觞——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张宇宏110 理性主义史学的巨著——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张广智120 阶级斗争眼光的洞察——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陈章131 资产阶级革命的剖析——基佐的《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沈汉142 客观主义史学的典范——兰克的《教皇史》张广智152 西方文化史的丰碑——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秦颖164 新史学革命的宣言——鲁滨孙的《新史学》王少如178 经济史观的阐发——比尔德的《美国宪法的经济观》王春来189 西方史学史的翘楚——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张广智200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沈晓红210 历史形态学的思辨——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王健222 生物和人类史的勾勒——韦尔斯的《世界史纲》张家哲232 时势与伟业的交融——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陈章244 从沙漠走向世界的历程——希提的《阿拉伯通史》陆培勇252 东南亚历史的佳作——霍尔的《东南亚史》袁传伟262 揭开非洲历史的真相——戴维逊的《古老非洲的再发现》刘萍屠尔康272 对历史学的哲学反思——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彭刚282 观古今于一瞬——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张和声程郁295 年鉴学派的先声——布洛赫的《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程郁303 修正学派的异端——泰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潘人杰314 全球史观的创建——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纲要》张广勇326 比较史学的楷模——布莱克的《现代化的动力》王健336 现代化比较的范例——摩尔的《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张家哲347 总体史学的圭臬——布罗代尔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王建娥358 世界史的新视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张广勇371 社会史的广角镜——布尔斯廷的《美国人》王春来384 年鉴新史学的综合——勒高夫的《新史学》姚蒙397 当代史学成就的总结——伊格尔斯的《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刘文涛411 国际战略格局的递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顾云深。

史学理论经典书目

史学理论经典书目

史学理论经典书目[中文书目]1.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2. 〔唐〕刘知几,《史通》3. 〔汉〕司马迁,《史记》4. 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二)(台北:三民,1998)5. 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一)(台北:三民,1993)6. 周佳荣,《中国史学名著概说》(台北:唐山,1989)7.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一)(台北:三民,1973)8.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二)(台北:三民,1973)9. 麦劲生,《近代史学与史学方法》(台北:五南,2000)10.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台北:巨流,2000)11. 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想与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台北:三民书局,1999增订新版)13. 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 于沛主编,《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 王旭东,《史学理论与方法》(合肥:安徽人民初版社,1998)16. 周梁楷等,《史学导论》(台北:国立空中大学,1995)17. 周梁楷,《历史学的思维》(台北:正中,1993)18. 姜义华,《史学概论》(台北:水牛,1992)19. 甲凯,《史学通论》(台北:台湾学生,1985)20. 王尔敏,《史学方法》(台北:东华书局,1977)21. 李家祺,《历史纂述的方法》(台北:台湾商务,1970)22. 姚永朴,《史学研究法》(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3)23.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2)24.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上海:商务,1933)25. 李思纯译,《史学原论》(上海:商务,1968)26. 何炳松,《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7)27. 何炳松,《通史新义》(上海:商务,1928)28. 卫聚贤,《历史统计学》(上海:商务,1934)29. 李则纲,《史学通论》(上海:商务,1935)30. 杨鸿烈,《历史研究法》(长沙:商务,1939)31. 蔡尚思,《中国历史新研究法》(昆明:中华,1940)32. 吴泽,《中国历史研究法》(重庆:峨嵋,1942)33. 吕思勉,《历史研究法》(台北:华世,1974)34. 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台北:独立,1945)35. 许冠三,《史学与史学方法》(香港:自由,1958)36. 许冠三编译,《历史哲学与历史解释》(初版未详;台北有环宇刊本)37. 李宗侗主编,《廿世纪之科学(九)─史学》(台北:正中,1966)38. 张致远,《史学讲话》(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39. 许倬云,《历史学研究》(台北:商务,1966)40. 胡秋原,《史学方法之要点并论纯瞎说》(台北:学术,1970)41. 李璜,《历史学与社会科学》(香港:友联,1961)42.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台北:三民,1969)43. 李家祺,《历史篡述的方法》(台北:商务,1970)44. 姚从吾,《历史方法论》(台北:正中,1971(姚从吾先生全集第一册)45. 王尔敏,《史学方法》(台北:东华,1977)46. 黄俊杰编译,《史学方法论丛》(台北:学生,1977)47. 汉苑出版社,《中国古史研究法》(台北:汉苑,1977)48. 张玉法,《历史学的新领域》(台北:联经,1978)49.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台北:华世,1979)50. 杜维运、黄俊杰编,《史学方法论文选集》(台北:华世,1979)51. 李弘祺等,《史学与史学方法论集》(台北:食货,1980)52. 康乐、黄进兴编,《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台北:华世,1981)53. 思与言,《史学与社会科学论集》(台北:明文,1983)54. 韦政通编,《中国思想史方法论文选集》(台北:大林,1981)55. 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台北:木铎,1982)56. 严耕望,《治史经验谈》(台北:商务,1981)57. 严耕望,《治史答问》(台北:商务,1985)58. 葛懋春、项观奇编,《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济南:山东教育,1985)59. 葛懋春编,《历史科学概论》(济南:山东教育,1985)60. 吴泽主编,《史学概论》(合肥:安徽教育,1985)61. 乔默等编,《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北京:中国青年,1985)62. 严中平,《科学研究方法十讲》(北京:人民,1986)63. 孟庆顺、彭卫,《历史学的视野—当代史学方法概述》(西安:陕西人民,1987)64. 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成都:四川人民,1987)65. 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北京:人民,1987)66. 历史科学规划小组编,《历史研究方法论集》(郑州:河南人民,1987)67. 赵光贤,《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中国青年,1988)68. 王清和译,《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北京:华夏,1988)69. 王瓘译,《历史方法论大纲》(上海:译文,1988)70. 郝名玮译,《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北京:社科文献,1988)71. 姚蒙编译,《新史学上海》(上海:译文,1989)72. 莫润先、陈桂荣译,《历史学的范畴和方法》(北京:华夏,1989)73. 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封:河南大学,1989)74. 苏双碧,《历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上海:人民,1990)75. 杜经国等,《历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1990)76. 张家哲等译,《历史学方法论》(北京:华夏,1990)77. 陈启能主编,《八十年代的西方历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78. 宁可、汪征鲁,《史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广电大学,1991)79. 闻一、萧,《吟编译计量历史学》(成都:四川人民,1987)80. 蒋大椿编,《史学探渊》(吉林:吉林教育,1991)81. 范达人,《当代比较史学》(北京:北京大学,1990)82. 范达人、易孟醇,《比较史学》(长沙:湖南,1991)83. 姜义华等,《史学概论》(台北:水牛,1992)84. 贾东坡、郭卿友编,《史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1992)85. 王勇译,《文化史学︰理论与方法》(台北:淑馨,1994)86. 简后聪等,《历史编纂法》(台北:五南,1992)87. 王国璋,《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台北:三民,1975)88. 张存武、陶晋生编,《历史学手册》(台北:食货,1976)89. 曹俊汉,《研究报告写作手册》(台北:联经,1978)90. 宋楚瑜,《学术论文规范》(台北:正中,1977)91. 宋楚瑜,《如何写学术论文》(台北:正中,1983)92. 段家锋等,《论文写作研究》(台北:三民,1983)93. 罗香林,《学术论文作法与读古书作札记法》(香港:珠海书院,中国文史研究所丛刊)94. 任鹰,《文科论文写作概要》(北京:北京大学,1991)95. 曾靖影,《中国历史研究工具书叙录》(香港:龙门,1968)96. 吴小如、吴同宾编,《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北京:中华,1982)97. 中央图书馆,《中国历史与传记工具书展览目录》(台北:央图,1982)98. 明文编辑部,《怎样使用文史工具书》(台北:明文,1983)99. 朱天俊、陈宏天编,《文史工具书手册》(台北:明文,1985) 100. 金恩晖主编,《史地文献检索与利用》(长春:吉林文史,1987) 101. 高明士主编,《中国史研究指南》(台北:联经,1990)102. 刘泽华主编,《近九十年史学理论要籍提要》(北京:书目文献,1991)103. 胡波,《历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1993)104. 张京媛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1993) 105. 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南京:南京大学,1996) 106. 陈启能等,《苏联史学理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107. 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08. 罗凤礼主编,《现代西方史学思潮评析》(北京:中央编译社,1996)109. 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上海:复旦大学,1996) 110. 于沛主编,《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8)111. 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北京:商务,1999)112. 李泰棻,《史学研究法大纲》(台北:中华,1921)113. 王辛慧等译,《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1999)114. 古伟瀛、王晴佳,《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台北:巨流,2000)115. 麦劲生,《近代史学与史学方法》(台北:五南,2000)116. 于沛主编,《史学理论卷(二十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兰州:兰州大学,2000)117.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8.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台北:允晨文化,1998)119. 严建强、王渊明,《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与批判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120. 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121. 罗凤礼主编,《现代西方史学思潮评析》(北京:中央编译社,1996)122. 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23. 蔡石山,《西洋史学史》(台北:茂昌,1996二版)124. 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25. 郭小凌编著,《西方史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6. 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127. 陈勇、罗通秀编著,《西方史学思想导论》(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128. 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台北:淑馨,1992)129. 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130. 黄进兴,《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台北:允晨文化,1992)131. 史学理论丛书编辑部编,《当代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32. 周梁楷,《近代欧洲史家及史学思想》(台北:唐山,1990增订版)133. 刘昶,《人心中的历史─当代西方历史理论述评》(台北:谷风, 1989)134. 张广智,《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135. 孙秉莹,《欧洲近代史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136. 郭圣铭编著,《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37. 田汝康、金重远主编,《西洋现代史学流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38. Barnes,HE ,董之学译,《新史学与社会科学》(台北:商务,1933)139. Barraclough,G.,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1987)140. Bermheim,E. ,陈韬译,《史学方法论》(上海:商务,时间未详)141. Bloch,M.,周婉窈译,《史家的技艺》(台北:允晨,1989) 142. Cantor,NF& Schenider,R.,涂永清译,《史学导论》(台北:水牛,1976)143. Dennis Smith,周辉荣等译,《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上海:人民,2000)144. Donald A. Ritchie,王芝芝译,《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台北:远流,1997 )145. Droysen,JG,胡昌智译,《历史知识的理论》(台北:联经,1986) 146. Fling,FM,薛澄清译,《历史方法概论》(上海:商务,1933) 147. Floud,R.,王小宽译,《计量史学方法导论》(上海:译文,1991) 148. Gawronski,DV,容继业译,《历史意义与方法》(台北:幼狮,1974)149. Gilbert,F.& Graubard,SR,李丰斌译,《当代史学研究》(台北:明文,1982)150. Iggers,GG,陈海宏等译,《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北京:华夏,1989)151. Keith Jenkins,江政宽译,《后现代历史学》(台北:麦田,1999) 152. Keith Jenkins,贾士蘅译,《历史的再思考》(台北:麦田,1996) 153. Peter Burke,姚朋等译,《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海:人民,2001)154. Popper,KR,李丰斌译,《历史定论主义的穷困》(台北:联经,1981)155. Ricoeur,P.,王建华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与贡献》(香港:牛津大学,1994 )156. Robinson,JH,何炳松译,《新史学》(上海:商务,1923) 157. Salvemini,G,周谦冲译,《史学家与科学家》(重庆:商务,1945) 158. Seignobos,Ch.,张宗文译,《社会科学与历史方法》(上海:大东,1930)159. Shafer,RJ,赵干城、鲍世奋译,《史学方法论》(台北:五南,1990)160. Tosh,J.,赵干城、鲍世奋译,《史学导论》(台北:五南,1988) 161. Turabian,KC,马凯南译,《大学论文研究报告写作指导》(台北:黎明,1977)。

历史学必读书目

历史学必读书目

历史学必读书目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事件的学科,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遗址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历史的人来说,阅读一些经典的历史学著作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几本历史学必读书目,希望能给大家的历史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1.《史记》——司马迁著《史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之一。

作者司马迁以生动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将中国历史分为了纪传体的27个篇章,记载了从上古传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

《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作。

2.《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著《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该小说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来展现战争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战争与和平》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学的参考书,它深入而全面地展现了拿破仑时期的欧洲社会和政治形势。

3.《资本论》——卡尔·马克思著《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的重要著作。

马克思在此书中详细阐述了商品、货币、资本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

《资本论》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历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4.《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著《人类简史》是以科学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的一部著作。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通过对人类进化、农业革命、科技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

《人类简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概念呈现给读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全貌。

5.《西方的衰落》——爱德华·吉本著《西方的衰落》是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对西方文明兴衰历程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历史学本科书目

历史学本科书目

历史专业阅读书目(推荐)一、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类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三联书店,2001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2001)、《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三联,1998)、《中国史学名著》(三联,2000)、《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吴泽主编:《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

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简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刘明翰主编:《外国史学名著评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

吴于廑主编:《外国史学名著选》,商务印书馆,1986年。

年。

[意]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英] 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

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

[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德] 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1999年。

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张广智、张广勇著:《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记忆与修养》二、古籍类《诗经》、《论语》、《孟子》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2年。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商务印书馆,1958年。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本,中华书局1984年。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本,中华书局1983年。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三、中国史类许倬云:《万古江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名著推荐阅读书目
1.《中国通史纲要》,翦伯赞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简介】本书是建国后较早编定的通史教材,出于史学大家翦伯赞之手,体系结构严谨,内容详略得当,叙事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一直为国内高校作为教材使用,并且有《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选》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论文选》与其配套使用。

2.《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大出版社出版。

【简介】这是北大新一代史学研究者的学术成果。

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例上回避了习用已久的用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基本上按照朝代顺序进行叙述,辅以帝系年表,并兼顾一些贯穿历史演进脉络的专题,因此历史线索清晰,能够给人以明确的印象。

3.《中国通史》,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简介】范老写了前四卷,其余的由其学生续完。

范著的特点是叙述详尽,并且侧重于文化,续作亦以叙述通俗流畅见长,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及文物典章制度,甚为可读。

4.《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简介】此书与国内通史在理论体系和叙述体例上都有很大不同,有着与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同的历史分期和学术视角,议论不多,基本以直接引证史料说话,在不大的篇幅内(上下册)以精选的史料勾画出了中国历史的梗概,可为治史的入门读物。

5.《剑桥中国史》,费正清等著,(先秦至明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简介】这一套书由美国著名史学家费正清主编,集中了世界上许多著名汉学家参加编纂,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它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集中了国外(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学者的学术成果,尤其是观点上能够代表国际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和动向,并能给人以很大启迪。

6.《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出版。

【简介】黄仁宇是近年来对国内史学界影响很大的史学家。

他的《万历十五年》在国内出版,对国内史学界已有范式和方法的转变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本书是以随笔散论的形式纵论历史,议论独到,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后可以阅读。

7.《中国近代史》,李时岳等著,中华书局出版。

【简介】这是国内所出的一部较好的近代史。

虽然在观点、体例上难以有大的创意,但是在具体史实上力求客观,可供初学者作为知识准备的入门读物
8.《中华民国史》,李新等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简介】与前书一样,是在现有体系下力求客观叙述,反映历史真实的严肃的史学著作。

作为多卷本的民国通史,它对于民国时期的一系列人物、事件有着较为详尽的阐述,是了解那一段历史的较好的入门读物。

9.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纲要》人民出版社出版。

【简介】本书作者主持编纂过中国近代史料丛书,对中国近代史的史实极为熟悉。

他运用这一优势,在一次公务交接的间歇闲暇中,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此书。

书中以他所掌握的大量史料,对于近代史上的许多人物、事件提出了他自己的独到见解,体现出一种历史的理性态度,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10.《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三联书店出版。

【简介】多卷本著作,引用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叙述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关系史,内容详尽,可作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参考读物。

11.《戊戌以来三十年中国政治史》,李剑农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简介】这是著名史学家的名作,不但内容详尽,材料丰富,而且结合了史家的严肃、严谨与有正义感的当代知识分子的鲜明立场、态度和政治激情,对清末民初的中国政坛黑幕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读后令人掩卷沉思。

12.《西方民主与近代中国》,耿云志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简介】本书是当代著名史学家的新力作,侧重考察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和实践,以及这种认识和实践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和思考中国当代历史和现实都有重要的启发。

13.《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4.《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 三联书店出版。

15.《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侯宜杰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简介】这几本书都是当代学者对于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

鸦片战争及其后的西方列强东侵和西学东渐,以及在它影响下中国社会所出现的巨大变化,直至二十世纪初的政治改革和政治革命,这些都是了解现代中国不可回避的主题。

这几本书能在这些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初步的知识和思考。

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学术批评网]
题记:这是一份企图供非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和其他历史爱好者参考的历史学名著推荐阅读书目。

本书目涵盖古今中外,以名家名著为主要选择取向,特别是兼顾其学术权威性、阅读美感性和不可替代性等方面,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对历史学的基本了解与理解,推进读书与思想风尚,并努力把握历史的原脉、现况与可能的未来走向,关心祖国的未来与人类的命运。

一、概论
01《历史是什么》,爱德华?H.卡尔著,吴柱存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02《历史的观念》,柯林武德著,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03《历史学家的技艺》,马克?布洛赫著,张和声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二、中国史
03《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版。

04《资治通鉴》,司马光撰,中华书局版。

?
05《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06《观堂集林》,王国维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7《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著,三联书店1999年版。

08《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09《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10《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著,陈兼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1《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官僚政治之经济的历史的解释》,王亚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著,三联书店2003年版。

13《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4《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5《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三联书店1995年版。

16《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三、世界史
17《伯罗奔尼萨战争史》,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9年版。

18《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9《西方世界的兴起》,道格拉斯?诺斯著,厉以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0《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巴林顿?摩尔著,拓夫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1《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2《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罗荣渠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3《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斯塔夫里亚诺斯著,迟越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四、人物传记
25《孔子评传》,匡亚明著,齐鲁书社1985年版。

26《柳如是别传》,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

27《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注译,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8《富兰克林自传》,姚善友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

五、历史地图集
29《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1988年版。

30《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中文版编辑:邓蜀生),毛昭晰等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