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合集下载

地质野外验收内容

地质野外验收内容

地质野外验收内容地质野外验收是指对地质工程项目在野外条件下进行实地检查、评估和验收的过程。

它是地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工程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地质野外验收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环境评价:对工程所处地质环境进行评价,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位等,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评估地质环境对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2. 施工现场检查:检查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岩性、地下水情况、地质构造等,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同时,检查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土质力学参数测试:在野外条件下,对工程用地的土壤力学参数进行测试,包括土壤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孔隙比等。

这些参数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土壤材料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岩土工程实验:对现场采集的土壤和岩石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包括颗粒分析、密度测定、强度试验等。

这些实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土石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

5. 地质勘探数据分析:对已有的地质勘探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钻孔记录、地震勘探、地电勘探等。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工程的地质风险和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6. 工程变形监测: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沉降、倾斜、裂缝等。

通过监测数据,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变形幅度,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7. 现场采样和取样:在野外条件下,对土壤和岩石进行现场采样和取样。

采样和取样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严格,并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样品。

地质野外验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 验收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地质工程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评估地质环境和工程风险。

2. 野外验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进行,重点关注关键节点和关键部位。

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价

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价

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一、深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某深基坑,地下共3层,基坑的平均开挖深度约为10.5m,最深近12m,基坑周长约150。

基坑的东面为3层的老式别墅,距基坑仅8m,且其基础形式为天然基础:南面为行车道路,距基坑约 9m;西面为6层的居民住宅楼,距基坑12-13m,其基础形式为天然基础;北面为已建成的办公大楼,该大楼设一层地下室,其深度约为6m,距拟开挖的基坑最近仅为 3m,按地下室开挖深度,结合场地土分布情况,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土层由上自下分别为:人工填土、泥质性黏土、中细砂层、可硬塑粉质黏土、强分化粉砂岩、中风化粉砂岩。

由于该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且处于市区,拟开挖场地东侧、南侧、西侧因紧邻建筑物,支护方案以人工挖孔桩,桩之间进行压密注浆,基坑北侧以土钉墙进行支护。

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于基坑自身维护体系不足引起的破坏以及基坑工程引起对周边环境的过大位移。

基坑自身维护体系不足引起的破坏包括:挡十结构的破坏、支撑体系的破坏、挡土结构嵌入深度不足引起的破坏、坑底管涌和流沙引起的破坏等等;基坑工程引起对周边坏境的过大位移则包括: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围护墙体自身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过大位移等等。

1.基坑开挖引起的基坑边坡滑移、地面沉陷及房屋道路开裂深基坑在周围没有建筑物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放坡开挖,当周围环境不允许放坡开挖时,则采用直立开挖,边坡以砂质粉土为主,粘聚力较小,内摩擦角较大。

在不采取任何有效支护措施的情况下,边坡会失稳而产生滑移或坍塌,一般如果采用支护,措施的当,挡墙产生滑移情况较少。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改变了原有地下水的平衡状态,地下水便向基坑内产生流动,尤其是基坑壁或基坑底揭露砂质粉土或粉砂层时,由于透水性较好,故地下水渗漏现象更为严重,如不采取控制地下水的措施,则严重影响施工或无法施工。

同时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土体中孔隙水应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土体产生新的压缩变形,也会使地面及附近建筑物及道路产生附加沉降。

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与控制策略分析

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与控制策略分析

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与控制策略分析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地质环境相关的各种难题。

这些问题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性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对于工程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控制策略,对于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一、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1. 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地基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土质不均匀、地下岩石裂缝等。

2. 地质灾害问题: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3. 地下水问题:包括地下水质污染、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渗漏等。

4. 岩爆问题:在隧道、地下开挖等工程中,遇到岩爆问题会对人员和设备安全产生威胁。

二、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1. 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地质资源等的存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环境问题。

2.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不过关、资源过度开采等也是导致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控制策略1. 前期调查:在工程建设前,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评估,准确了解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可能引发的隐患。

2. 合理设计: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避免在危险区域进行建设或尽量减轻地质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3. 施工技术控制: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参数,加强施工管理,防止因不当操作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4. 监测预警: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问题,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地质数据,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

5.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性的地质环境问题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问题,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应对措施,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6. 合理利用与保护:在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四、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控制策略的现状及展望目前,对于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控制策略,国内外多有相关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手段。

比如在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方法有土石方加固、灌浆加固、预应力锚杆加固等。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质勘探与土质分析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质勘探与土质分析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质勘探与土质分析地质勘探与土质分析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的详细研究,可以准确评估施工风险,指导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将从地质勘探与土质分析的目的、方法和验收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质勘探的目的地质勘探旨在了解工程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条件和地层变化等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数据。

其主要目的如下:1. 识别工程地区的地质情况,包括岩石性质、断裂带、地下水位等,以便判断是否适宜进行工程建设;2. 确定地下土层的分布、厚度和特性,为地基设计、施工方法选择和工程施工提供依据;3. 预测地震灾害、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4. 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价,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地质勘探的方法地质勘探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实地勘探和室内实验室测试。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勘探方法:1. 地质地形调查:通过对工程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表特征、坡度、河流分布等情况,为后续勘探提供基础数据。

2. 钻探取样:采用钻机在地面或孔洞中进行钻孔取样,获取地下土层样品以及相关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测试数据。

3.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电磁法、重力法、磁法等地球物理仪器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密度、磁场强度等物理参数,推断地下的岩层和水文地质特征。

4. 地下水位观测:设置水位孔,定期测量和记录地下水位变化,以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和水文特征。

5. 室内实验室测试:通过对地下土层样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室内实验室测试,获得土壤容重、含水量、抗剪强度等参数。

三、土质分析的内容土质分析是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土层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力学特性。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土质分析内容:1. 土壤颗粒分析:利用筛分、沉降、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测定土壤的颗粒级配特征、含沙量、粘土含量等指标,以评估土壤的工程适用性。

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评价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评价是地质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工作,它们不仅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的基础,也是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别从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评价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这两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地质调查是指对地球表层以及地下构造进行系统性观察和研究的过程。

通过地质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构造分布、岩性特征、断裂和褶皱等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

地质调查可以分为地质勘察和地质测量两个环节。

地质勘察是指对地表及地下的声、电、磁、重力等物理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以获得地质建造物中的有关信息。

地质测量则是通过测量和观测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体的形态和位置,进而确定地球表层的内部结构。

通过这些测量,我们可以了解到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以及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地质调查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工程建设中,地质调查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在自然资源开发中,地质调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找到合适的矿产资源区域,提高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地质环境评价是对特定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地质环境评价主要研究的是地质环境中的污染源、污染物和受影响的地质环境系统。

它不仅关注地球内部的污染问题,也关注地球表层的污染问题。

地质环境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价,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评价是地质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工作,它们在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地质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自然环境条件,为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通过地质环境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地质环境的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文章從济阳县的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对济阳县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不稳定区。

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的分析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可为济阳县今后工程建设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程地质环境是与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评价是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适宜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

1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概况济阳县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面积约1076km2。

地理坐标:东经116°51′54″~117°27′13″,北纬36°46′37″~37°14′54″。

1.1 地层济阳县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鲁西地层分区的泰安地层小区北部,区内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近系、石炭系、二叠系及奥陶系。

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地表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地层[2]。

1.2 构造济阳县大地构造属华北板块(Ⅰ)济阳坳陷(Ⅱ)惠民凹陷(Ⅲ)跨济阳坳陷(Ⅱ)和鲁西断块隆起两个Ⅱ级构造单元。

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

区内最大的断裂为齐河-广饶大断裂,位于济阳县中部,是一条隐伏断裂,是鲁西隆起与济阳拗陷的分界线[3]。

1.3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济阳县在地貌单元上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内广泛发育第四系黄河冲积松散土层,成因类型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

根据掌握的工程地质资料,在济阳县西南一带,在0~30m深度内,可分为粉土和粉质粘土两个工程地质层[4]。

2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2.1 地壳稳定性评价山东省境内较大的活动断裂如郯庐、聊考断裂,严格控制着强震的发生,济阳县处于地震震中网格的空白部位,缺乏强震发生的地质背景,因此历史上地震规模较小,震源小,震级小,活动频度低,近场区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构造条件,工程场地处于稳定区。

工程地质工程施工问题分析

工程地质工程施工问题分析

工程地质工程施工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房屋、道路、桥梁等工程在不断增多,工程地质问题也日益凸显。

工程地质工程施工问题涉及到地质条件复杂性、地下水资源保护、环境污染等方面,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工程地质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地质条件复杂性地质条件复杂性是工程地质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各异,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地质条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层岩性复杂:地层岩性的复杂性导致工程施工中钻探、基坑支护等环节面临很大挑战。

如遇软弱地层、破碎地层、岩溶地层等,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工艺和措施。

2. 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表现在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发育,对工程地质稳定性和地下水资源产生影响。

在工程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影响,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地基不稳、地面沉降等现象。

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地下水位变化、涌水等地质问题。

在工程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下水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性问题,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提高地质勘察精度,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全面的地质资料。

同时,根据地质条件特点,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和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二、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是工程地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问题。

在工程施工中,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将对工程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地下水资源保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过度开发:在工程施工中,为满足建设需要,往往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

过度开发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

2. 地下水污染:工程施工中,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可能渗入地下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

针对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地下水监测,合理控制地下水开发,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地质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

地质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
(4)按照人类对环境的要求分: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价、地质环 境风险评价
二、地质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地质环境评价的一般程序
(五)地质环境评价的数学模型 为避免参评因子过多,致使各因子的权重分配过小,主要因子作用不突出,进而造成评价结果失真,一般进行2个层次评价。 一般说,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和人类工程活动是第一层次的因子,它们又包含有几个第二层次的因子,如地质环境 背景条件包含地形坡度、区域地壳稳定性等;而第二层次因子中又可能包含几个第三层次甚至更低层次因子。 (1)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 用序列中的每个数据与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 分别用原始序列的第一个原始数据去除以后面的各个数据,得到其倍数数列,即初值化序列。 并且计算出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各层次的单排序以及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其结果如下: 表示因素ui与uj比较,ui比uj强烈的重要。 (4)按照人类对环境的要求分: 表示因素ui与uj比较,ui比uj稍微的重要。 CI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 (4)按照人类对环境的要求分: 并且计算出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各层次的单排序以及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其结果如下:
(二)评价单元划分
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最小地域单元。地质环境 条件具有一致性。
三角形划分法 正方形划分法 不规则多边形划分法
(三)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表26) 1、基本指标 气象 水文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地震 地下水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 其它
2、指标数据的提取 测试分析结果 从各种地质图件中提取 经验数据 3、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1)初值化变换 分别用原始序列的第一个原始数据去除以后
(1)确定评价因子集。
(2)给出地质环境质量等级集

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地质环境是指地壳中包括地貌形态、土、岩、地下水、地震等自然因素的综合环境。

在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基稳定性方面。

地质条件不良会导致地基沉降、滑动和塌陷等问题,进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软弱的土地或湿地地基容易引发建筑物的沉降问题,这就要求工程师在地基处理和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行地基改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其次,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还表现在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量方面。

地下水位的高低和波动都会对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和地下设施造成影响。

在高地下水位的地区,建筑物地下部分容易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和浸泡,造成结构的破坏。

而地下水质量的好坏则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供水和排水系统。

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量特点,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和设施,并采取防水措施以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还体现在地震和地质灾害方面。

地震是地质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工程师需要根据地震带和地震区域的特点,合理设计和构建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

同时,地方性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也会对建筑工程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在建筑工程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对周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工程师们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首先,地质勘察是为了获取地质信息和数据的关键步骤。

详细的地质勘察可以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降低工程风险。

其次,合理的地基处理是确保建筑物稳定的重要手段。

地基处理包括加固处理、地基改良和沉降控制等,可根据地质环境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

鞍山市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鞍山市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第 2 卷 第 9期 1
21 0 2年 9月
中 国 矿 业
CH I NA I NG AGAZI M NI M NE
V o1 1,N O. .2 9
S p. e 201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鞍 山 市 区地 质 环境 质 量评 价 分析
娄新刚,康志勇,刘 超
( 宁省 冶金 地 质 勘 查 局 地 质 勘 查 研 究 院 , 辽 宁 鞍 山 1 4 3 ) 辽 1 0 8
c m p e e ie y wih t s e s e od l a he ge ogia e ion e a iy o n ha s l s iid o r h nsv l t he a s s m ntm e , nd t ol c l nv r m ntqu lt f A s n i ca sfe
i t o r ca s s b s , o d mo e a e a d wo s . n o fu lse : e tg o , d rt ,n rt
K e r s: g olgia n r m e t A ns a iy; e l ton m od l q lt vaua in y wo d e o c 1e vion n; h n ct vaua i e ; uaiy e l to
r fe t d i hef l w i e lc e n t olo ng:hege l gia s s e s i l e c la e lnd s sde c sha e d, d s ve a t o o c ldia t r ncud o lps a ub i n e ha pp ne an e r l a tve f uls e s n t e on c i a t xiti he r gi .T h r r i n l de a h n, nga s n, gus n, nq a s n e ion o e m ne i c u d Xins a Do n ha Da ha Ya i n ha

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长 治 市 城 市 建 设 用 地 地 质 环 境 适 宜 性 评 价
全 建 英
(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 二一二地质队 , 山西 长治 0 4 6 0 0 0)

要: 以长治市为例 , 从评价指标 、 评价 单元划分 、 评价 因子定权等角度对该 市的建设 用地地 质环境适 宜性进 行 了评价 , 对今 后
城市建设 用地 的合理利 用和整个城市 的地质环境方面 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 词 : 城市建设用地 , 地质环境 , 适宜性 , 评价
中图分类号 : P 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 大 中小 城市 在 不断 的 扩张 与膨 的规模 了 , 因此城市的各个方面的承受能 力都受到 了前 所未有 的
表1 长治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敏感 因子及其评价标准
城 市建设 用地地质环境评价敏感因子 地质环境质量不适 宜状 态
境 产生很大 的影 响 , 主要体 现在建筑物和 城市 地质环境 之间 的极
为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建筑物 的建造破 坏 了原有城 市 的地 质条 件 以及 岩土工 程
初 步选定 的地质环 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 评价 主要是 特指那 些在 现状条件 下本 身就 素。根据长治市 的地形地貌和其他地质 因素 , 受到建设用地周边 的地质 环境影 响或 在工程 建设过 程 中以及工 境 影响评价 的敏感 因子为地 面的地形坡 度和 土地 利用 现状两个
0 。 为不适 宜 , 而土地 程建设后对建设用地 的周边 或所 在 的城市 的地 质环境 有影 响 的 因素。地面地形坡度 的判别标 准 为不小 于 3 利 用现状 的不适宜 的区域为湿地 、 采矿 区。经过对 长治 市整个市 用地 , 因此两者并 不是 同一个 范 围, 有 时可能一个 建筑 物或 构筑

潍坊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潍坊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潍坊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位才波【摘要】该文在充分收集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潍坊城市地质调查项目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工程建设适宜性、区域地壳稳定性、地下水质量、地下水富水性等单地质环境要素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潍坊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潍坊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分为好区、较好区、较差区和差区等4个等级,好区面积350.39 km2,主要分布于城区北部一带;较好区面积562.68 km2,主要分布于质量好区外围;较差区面积1 004.70km2,主要分布于央子街办外围及峡山水库一带;差区面积687.23 km2,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区域及萧家营、老坊子区一带.【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8(034)009【总页数】9页(P67-75)【关键词】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地壳稳定性【作者】位才波【作者单位】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潍坊 261021;山东省地矿局海岸带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山东潍坊2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3地质环境质量是地球演化的产物,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而生存发展,人类所有的经济—工程活动都是以地质环境为背景而展开的[1]。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评价城市的地质环境质量状况,为合理地利用地质环境优势,控制地质环境劣势,治理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而为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提供依据[1]。

潍坊市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的重要交会处,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增多,潍坊城市地质环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因此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对潍坊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范围以潍坊市城区为主,涉及14个1∶5万图幅,总面积2605km2。

1.1 气象水文研究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具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特征,北部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距海洋较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具有海洋与内陆气候的特点;南部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工程完工后最后一道关口,对于一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制定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准确把握并分析影响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因素对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影响因素,以期在工程项目中提高质量验收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一、工程建设环境因素1.气候条件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建筑材料、结构等要求不同。

例如,在寒冷地区,建筑材料需具备耐寒性能,结构设计应能承受低温、冻融等因素的影响。

2.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条件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承载力有直接影响。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制定时需要考虑地质勘察结果,确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方式和结构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工程设计因素1.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承载性等关键性能,从而降低结构失稳和倒塌的风险。

2.施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需要考虑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合理的施工工艺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因施工不当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如施工中出现的结构裂缝、渗漏等。

三、施工质量因素1.材料质量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需要关注材料的质量问题。

合格的建筑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低劣的建筑材料容易导致质量问题,影响验收标准的判定。

2.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核心内容。

合格的施工质量控制能够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达到预期要求,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验和纠正等措施。

四、工程监理因素1.监理服务质量建筑工程的监理服务质量对质量验收标准具有重要影响。

监理工程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制定提供合理建议和指导,确保工程质量的准确评估。

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及地质评价

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及地质评价

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及地质评价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及地质评价工程地质勘探是指为了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需求而进行的系统勘探活动。

地质评价是指根据地下情况评估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施工和预防灾害的影响程度。

在建设工程中,地质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壳运动的影响都可以对工程造成影响。

因此,正确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以及地质评价对于成功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一、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1.地形勘探:地形勘探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实地拍摄、勘测和研究分析来掌握地形地貌。

2.间断目视勘探:通过现场勘探和实地观测,利用人的五官对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3.地质探测:地质探测是利用不同地质构造和性质的差异进行探测的方法。

通过雷达、超声波等探测设备对地下岩石、土壤、地下水等进行有效的勘探。

4.钻探勘探:钻探勘探是通过人工钻探方法进行勘探,可以获得有关地质构造、土层性质、地下水和矿产资源等数据。

常用的钻探方法有旋转钻探、冲击钻探、取芯钻探等。

5.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通过物理探测原理,在地下空间内探测各种物理参数,以确定地下构造、成分等物理性质,并预测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

二、地质评价的方法1.基于经验的地质评价方法:基于地质勘探人员多年的实践和经验,在对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计算,来确定工程设计的可行性。

2.定量地质评价:定量地质评价是指通过量化标准和统计方法对地质环境进行评价。

通常利用统计学、特征值法、聚类法等方法来确定地质环境的特点和趋势。

3.工程地质模拟:在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的地质条件,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能够减少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4.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具有独特的模糊化、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特点,可以对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工程地质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工程地质评价

工程地质评价

工程地质评价工程地质评价是指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对地质构造、岩土特性、地下水运动等,进行评估和判定,以达到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绿色的目的的一项工作。

它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精准程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功与失败。

工程地质评价的重要性工程地质评价是一项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其重要性也就在于此。

首先,工程地质评价能够帮助评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可在工程设计之前全面地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和特点,明确目标、明确任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失误。

其次,它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

地质情况越精确,设计方案也会越科学、合理;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各项难度系数、施工方案、防灾措施、预测工期等都能够更加准确地制定,建设过程也就更加安全。

同时,工程地质评价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工程建设中的投资成本,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最后,则是评估地区生态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如下:1.地质地貌状况评价该评价主要是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征等方面,对该地区的地形高差、山区、河谷、平原、湖泊、海岸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2.岩土物性评价该评价主要是对该地区的岩石、土壤结构、力学特性、渗透特性、稳定性等岩土物性进行预测、研究,评估地基的稳定性,以便更好地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3.地下水环境评价该评价主要是应用流体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学等理论,对地下水的分布、性质、水流动态等信息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文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地质灾害评价该评价主要是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特征以及对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风险等进行评估,为预测和控制地质灾害进行全面排查和安全分析。

而在具体的评估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多种科学手段,例如:现场调查、实验分析、监测观测、数学模拟等,以检验与反映该地域的地理情况。

其中,现场调查是最为基础的、重要的一环,只有了解了该地的现实情况,才能在评估中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策。

地质与环境影响评价

地质与环境影响评价

地质与环境影响评价地质与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旨在对人类活动对地质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

通过对地质与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可以找出潜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轻不良影响,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健康。

地质影响评价主要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质构造、岩层结构、地下水位等地质因素的影响。

例如,开发新的矿产资源或建设大型水利工程时,都会涉及到对地质构造的破坏和改变。

地质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地质因素的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它们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水体、土壤、生态系统等。

例如,建设工业厂房、开发城市用地、排放污染物等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减轻或消除不良影响。

地质与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收集相关的地质和环境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查阅地质调查报告、环境监测数据等,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和环境状况。

其次是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质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可能对地质构造和环境产生的改变,评估其对地质灾害、生态系统、水体质量等的影响程度和程度。

然后是预测潜在的不良影响。

通过对地质和环境因素的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或环境问题,并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最后是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来减轻或消除不良影响,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健康。

地质与环境影响评价是地质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评估和预测人类活动对地质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项目规划和实施阶段就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不良影响,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总之,地质与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

通过评估和预测人类活动对地质和环境的影响,可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目的和意义(一)编制目的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河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为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及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二)编制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用地需求大量增加。

土地资源缺乏、交通拥挤、人口密度过高等因素越来越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有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展土地综合利用,是改善“城市综合症”的最有效途径。

地下空间以岩土体、地下水为介质,地质环境条件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础,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安全和经济起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建筑物损毁、突涌、流砂等等事故频发,因此,正确解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地质问题,合理评估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是合理开发地下空间的基础。

近年来,由河南省人大研究出台河南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等。

各级城市政府出台促进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规划建设的地方性法规,郑州、洛阳市2017年率先出台,“十三五”期间各市陆续出台。

但是出台的法规政策均是针对地下空间各方面的管理文件,而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地质环境管理与保护未能同步跟进,全国范围内地下空间开发中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安全方面的专门性法规规章以及配套的技术标准基本处于空白,不能有效规范和引导地下空间开发行为,因此编制《河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河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前的必要工作。

建立河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对我省城市规划、建设在地质条件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对城市各重要建设工程实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可以为未来的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及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地学信息。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一)任务来源2019年本标准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出,根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文件内容,将其列入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订计划,立项编号为:20193110005,并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负责该标准项目的制定。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关键词 : 地质环境质量 ; ; 评价 态势分 析 ; T长江岸线 ; S WO ; 过江隧道
中图分类号 . 1 1 X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4 4 2 0 ) 1 0 1 0 10 6 7 ( 06 0 — 0 7— 4
0 引 言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于 2 世纪 7 0 0年代兴起于美
成的自然单元 , 每一单元具有相对均一性 , 高级单元
的性状用低级单元的综合指标来表征 , 评价时根据
问题的性 质选择评价因子 , 并将其转化为可比指标 , 然后按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加权综合 , 用环境 因
想, 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 运用这种方
法, 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 的情景进行全面 、 系统 、 准 确的研究 , 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 的发展战略 、 计划 以及对策等。态势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 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 , 在战略分析 中, 它是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对长江沿岸地 质环境质量 的评价中, 首次运 用态势分析法对地质环境优势 、 劣势 、 威胁等进行分 析, 在此基础上判定对某一规划用途而言地质环境 质量的等级 , 从而得 出一系列具有一定决策参考价 值的结论 。
维普资讯
江苏地质 ,0 1 , —2 ,0 6 3 ( )1 O20 7
地 质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的态 势 分 析 法
刘建 东 杨 泉宁 薛怀友 张发明 。 , 。
(. 1 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 江苏 南京 20 1 ; . 108 2 河海大学地质工程系 , 江苏 南京 20 9 10 8)
从事地质 资源与地质环境方 向的研究.
维普资讯



建筑知识-工程建设与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建筑知识-工程建设与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工程建设与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伴随地下工程建设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多。

通过对地下工程建设特点的分析,认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面变形、地下水环境变异和生态环境恶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伴随地下工程建设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多。

通过对地下工程建设特点的分析,认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面变形、地下水环境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研究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预防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途径和措施,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地下工程施工;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随着现代城镇的发展,地下室、地下车库、地下商业街、地铁等地下工程不断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

然而,地下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地下工程的建设受周围环境的制约,但也影响其周围环境。

因此,探索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原因1.1表面移动和变形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地表移动和变形。

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引起周围建筑物不同程度的坍塌和开裂,主要受埋深、断面尺寸、施工方法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随着城市建设技术的不断提高,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在线应用主要包括现场测量、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旨在减少地下工程对地表的副作用。

1.2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地下水环境的变化是由地下岩土的形状和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而且地下水是借助于岩土体作为载体流动的,地下工程施工的稳定措施必然会引起围岩和土体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地下水的径流和补给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当调整无法继续时,就会造成地质灾害。

1.3地下室围岩失稳地下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围岩和土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岩土体的稳定性和平衡状态会在自重作用下被破坏,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滑坡等事故,因此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围岩失稳现象[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初探摘要:论文结合南宁市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资料的全面分析研究,对研究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段稳定性较好,没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条件优良。

关键词: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combination of nanning city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ial school regional geology, environmental geology,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earch, to study in the area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tions have better stability without adverse geologic phenomena, excellent, site condition.key words: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引言岩土勘测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工程建设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拟建场地及其附近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各岩土层类型、深度、分布范围、工程特性;查明埋藏河道、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提供岩土工程资料、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基础类型、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可以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其数据的精确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周期,对于施工企业争创名优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拟建工程概况及勘察概况南宁市有色金属工业学校3号教学楼,位于南宁市安吉大道西边的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校区内。

该教学楼底层平面尺寸为56.4×27.0m2,主楼高13层,裙楼1层,有一层地下室,埋深约为4.50m,框架结构,场地设计整平标高为75.00m,建筑总高度54.9m。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所采用的勘察方法包括钻探、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和地面地质调查等,以钻探工作为主要手段。

勘察工作布置如下:勘探孔的布置由设计单位布置,勘探点沿拟建建筑物四角、中心及周边布置,孔距约27~30m,共布勘探钻孔6个。

同时考虑到基坑开挖、边坡防护需要,在基坑开挖边线之外适当增加钻孔4个。

2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2.1场地工程地质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为:上覆为杂填土(qml)、淤泥质粘土(qh)及第四系更新统(q3al)河流冲积形成的粘土、粉土、中砂、圆砾等,下伏基岩为上第三系(n)北湖组湖相沉积的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等。

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杂填土(qml):分布整个场地,层厚0.80~2.00m。

由粘性土、碎砖、碎石、砼块和腐烂植物根系等混杂组成,土质很不均匀。

湿,松散状态。

②有机质粘土(qh):除3#钻孔外,场地均有分布,层厚0.30~0.70m。

灰黑色~灰黄色,含有树根等,具有臭味,属于原水塘或稻田淤积形成,土质不均匀,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很湿,软塑~可塑状态。

③粘土(q3al):分布整个场地,层厚2.50~4.70m。

为砖红色~黄褐色,花斑状,含铁锰质斑块,裂隙发育,稍有光泽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

稍湿~湿,硬塑~坚硬状态。

根据附近工程土工试验结果,按照《广西膨胀土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该粘土层不属于胀缩性土,地基不属于胀缩性地基。

④粉土(q3al):灰色~深灰色,含朽木、腐植质等,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

很湿,主要为稍密~中密状态。

局部具有砂夹层,中密状态。

层厚3.20~7.00m。

⑤中砂(q3al):灰色,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局部为粉细砂,摇振反应强烈,饱和,中密~密实状态。

层厚1.30~5.80m。

在该层中取5个土样做室内土工试验,其结果统计(如表1)。

⑤层中砂颗粒分析结果表1在该层中做7次原位标准贯入试验,n值为18~69击/30cm。

平均值为35击/30cm,标准差为19.434,变异系数为0.555。

⑥圆砾(q3al):灰色~灰白色,砾石主要由石英岩、硅质岩、砂岩等组成,圆形~次圆形,磨圆性好,一般粒径为5~20mm,最大为50mm,含量约65%,局部有增减,充填物为粘性土及中粗砂。

饱和,稍密~中密状态。

层厚5.30~8.60m。

⑦泥岩(n):深灰~灰色,粘土质泥岩和粉土质泥岩呈互层状,局部具有钙质泥岩夹层和煤夹层。

稍湿,坚硬状态,低压缩性,属强~中风化泥岩,最大钻岩厚度12.20m,未钻穿该层。

在该层中选取8组岩心样岩石抗压强度试验,天然状态下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为0.230~1.340mpa,平均值为0.639mpa,标准差为0.378,变异系数为0.592。

该层岩石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2.2水文地质特征(1)场地含水层及其特征。

本工程场地内共有二层水,人工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地下孔隙潜水。

(2)地下水土化学成份及其对砼的腐蚀性。

根据地表水和2#钻孔取水水质分析检测报告,上层滞水中所含的主要阳离子和阴离子见检测结果。

按(gb 50021-2001)规范判断,上层滞水对砼均无腐蚀,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

(3)地下水对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影响。

上层滞水对基坑开挖产生不利影响,在上层滞水作用下,人工填土层易坍塌下滑,基坑边坡失稳。

但因上层滞水水量不大,基坑开挖施工中可采用明排施工。

地下潜水的稳定水位高于地下室底面(拟开挖地下室为4.5m),地下潜水将对地下的施工带来不利影响,设计应考虑地下室施工的降水和边坡开挖的稳定性问题。

3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3.1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地处相对稳定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无区域性大断裂通过,也未见有第四纪新构造活动的迹象,区域稳定性好。

因此,场地稳定,适宜兴建该3号教学楼。

3.2岩土工程分析计算根据拟建建筑物结构特征,假定基础类型采用筏形基础,长56.40m,宽27.00m,基底压力为: pk=260kpa。

取室内地面标高±0.000=75.00m,地下室基础埋深4.50m,则建筑物基底标高为70.50m。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3.5条公式选取代表性按建筑物角点进行地基变形计算,从而对建筑物的沉降量及整体倾斜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2)。

沉降计算参数及结果表2由上述变形计算可知:在设定的计算参数(基础尺寸、基底荷载、基础类型),经地基初步分析计算,场地大部分地段变形量及倾斜均满足验算要求,但在建筑物的中心区域,计算沉降量偏大。

设计人员可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分布及基础尺寸,结合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岩土参数进行精确计算,以确保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3.3地基均匀性评价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土层种类较多,在平面上分布不均匀,厚度变化较大,其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尤其是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较大的④层粉土,构成本场地软弱下卧层。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第8.2.4条的规定,建筑物各角点及中心点钻孔资料计算:压缩模量当量值的平均值为12.89mpa,其中5号孔当量模量最小值为11.47mpa,3号孔当量模量最大值为15.08mpa,其比值,小于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k=1.72)。

故场地为均匀地基。

3.4场地岩土层建筑适宜性评价(1)场地内第①层杂填土、第②层有机质粘土,在基坑开挖时将被挖除。

(2)第③层粘土,呈硬塑~坚硬状态,力学性能较好,承载力较高,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

(3)第④层粉土,力学性能稍差,承载力不高,能满足拟建建筑物1层裙房建筑荷载的要求,但不能满足13层高度建筑荷载要求。

(4)第⑤层中砂,力学性能较好,承载力较高,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

(5)第⑥层圆砾、⑦层风化泥岩,力学性能好,承载力高,是场区良好的地基持力层。

3.5地基基础分析与评价本工程为二级高层建筑,高度为地面以上主楼13层,裙楼1层,地下1层,基础底面埋深约4.50m(以设计地面标高75.00m起算),综合考虑场地地质条件和拟建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地基基础类型可作如下分析比较:(1)天然地基。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特点,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对于13层主楼部分,基础类型可采用筏形基础,以③层粘土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当基础埋深为4.90m,基础底面标高约为70.10m时,由于基底下③层粘土所剩厚度不大,且其下④层粉土的承载力较低,经验算地基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地基处理方法可采用水泥压力灌浆进行治理。

而对于1层的裙楼部分,地基持力层和下卧层强度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可采用条形或独立柱基础。

(2)复合地基。

根据勘察结果,对于本场地内13层主楼部分,也可考虑采用深层搅拌桩或cfg桩复合地基。

在处理后的人工地基上采用筏板基础。

(3)桩基础。

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综合考虑经济、施工、质量、安全等方面因素,建议优先采用静压预制桩,以中砂⑤或圆砾⑥作为桩端持力层,以贯入度确定桩端入持力层深度。

静压预制桩质量可靠,施工方便、快捷,强大的静压力还可以将作为桩端持力层中砂⑤或圆砾层⑥预压密实;采用静压预制桩基础后,考虑桩基施工过程中施工压力的预压作用及中砂、圆砾、泥岩的沉降变形特征,在建筑荷载的作用下,桩基沉降量应是均匀的。

4结语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场地整体稳定,适宜兴建3号教学楼。

(2)对于该教学楼的13层主楼部分,基础类型可采用筏形基础,以③层粘土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同时对④层粉土用水泥压力灌浆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3)对于该教学楼的13层主楼部分,基础类型可采用筏形基础,以③层粘土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同时对④层粉土用水泥压力灌浆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基坑开挖后,应做好防水及排水工作,以防地表水的浸泡而降低地基土的强度。

参考文献:[1] 佟建兴,曲秀莉,刘伟.某滨海新区地基土建筑适宜性评判[j]. 工程质量. 2004(07)[2] 罗国煜,李晓昭,阎长虹.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与认识[j]. 地质学刊. 2009(01)[3] 张晓瑞,周国艳.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12)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