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程·专业实训·学科竞赛金字塔式实践教学
金字塔教育课程设计
金字塔教育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XX技能,提高学生的XX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3)熟悉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3)具备XX学科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XX学科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3.XX学科的实践操作技能;4.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3)第三章:XX学科的实践操作技能;(4)第四章: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探讨学科热点问题和实践案例;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问题;4.实验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XX学科经典教材;2.参考书:XX学科相关著作和论文;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讲座等;4.实验设备:实验室器材和设备。
教学资源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准备,以支持教学的顺利进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基于专创融合的产品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与实践
基于专创融合的产品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与实践作者:刘林韩佳钰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2期目前,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培养教育高度重视,在2015年提出《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相融合。
在此背景下,重知识灌输、轻建构过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现阶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食品创意设计课程为例,探索了专创融合的产品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立了专创融合特色课程建设体系,以达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目的。
一、课程建设思路當前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学生无法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无法将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相关联,创新创业的意向也不高。
如何突破传统的文科教育思维模式,实现专业知识和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工业大学食品创意设计课程以专创融合为特色,采用“产教、专创”双融合的总体思路进行课程创新建设,以产学研资源为依托,以培养特色鲜明、高质量、高素质的设计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贯通培养,强化专创融合。
在课程建设方面,包括全方位的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意识培养和社会责任树立,将创新创业理念、经验、知识、技能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不断发掘和充实课程中的创新创业产学研教育资源,探索多主体、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
通过课程建设,推动专业学习成果向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转化,以“产教、专创”双融合的系统观推进专业建设与双创教育协同发展。
二、课程建设内容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食品创意设计课程作为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围绕产品设计专业“产学研用创”五位一体协同育人的路径,重点让学生学习掌握食品创意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创意方法,树立食品创新理念,并能独立完成一款食品的设计与制作。
本课程的目标如下:知识层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食品创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创意方法;清楚食品加工的手工及自动化流程,将对食品的认知上升到现代产业层面;掌握现代食品的设计管理和营销模式,重点理解“食物”到“食品”的商业化转变过程。
实践实验教学方案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实验教学方案培养实践能力实践实验教学方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实践实验,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锻炼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实践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
一、实践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在设计实践实验教学方案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目标确定:明确实践实验的培养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实验内容选择: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的实验内容,确保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内容可以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
3. 实验环境准备:确保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和场地等条件具备,并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充分准备。
4. 实验步骤安排:将实验过程分为不同的步骤,并给出清晰、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践操作。
5. 实践结果分析: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数据处理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二、实践实验教学方案的实施实践实验教学方案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以下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 组织管理:教师需要组织好学生的实验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践操作,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指导引导: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 讲解和总结: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
三、实践实验教学方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实践实验教学方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学生:1. 掌握实践技能:通过实践实验,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实践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实验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金标准pbl的项目式教学实践
黄金标准pbl的项目式教学实践
项目式学习(PBL)是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黄金标准PBL模型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为巴克教育研究院(BIE)提出的框架。
这个模型的核心是项目式学习的7大设计要素和7项教学实践原则,它们都围绕着学习目标——关键知识、理解和成就技能。
对于PBL黄金标准,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1. 7大项目式学习设计要素:这些要素为项目提供了基本的结构和指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和有目的的。
它们包括:真实性、问题驱动、结构不良性、小组合作、反思、公开展示和评估。
2. 7项项目式教学实践原则:这些原则为教师提供了在实施PBL时的指导方针,帮助教师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它们包括:整合学科内容、促进深度学习、鼓励创新思维、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反馈、促进跨学科合作和利用技术工具。
3. 学习目标:这是PBL的核心,包括关键知识、理解和成就技能。
这些目标应该是明确的,以便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达到的标准。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向项目式教学的转变往往是逐渐发生的。
教师需要识别并采用有助于学生成功的教学策略。
除非是在
一所完全采用PBL教学法的学校,否则教师可能还需要在一学年中逐步引入PBL的元素,确保学生能够持续通过做项目来学习各学科。
此外,在实施PBL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中来;
-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 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 利用多种评估方法来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
学校特色教育项目
学校特色教育项目学校特色教育项目是指学校基于自身办学特点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的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活动和课程。
这些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特定技能、知识和素养,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提供特色教育项目的学校,通常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倡导精神。
这些项目往往是学校的一种特殊优势,可以吸引更多有兴趣的学生报读,并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学校特色教育项目。
1. 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学校特色教育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实践课程可以包括实地调研、实验室实验、社会实习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 研究性学习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一种教育方式。
学校特色教育项目中的研究性学习项目通常由学生自主选择或与导师合作,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这些项目可以是科学研究、学术写作、社会调查等,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艺术鉴赏和创作艺术鉴赏和创作是学校特色教育项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艺术课程和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艺术鉴赏可以包括参观美术馆、观赏音乐会、欣赏戏剧等;创作则可以是绘画、音乐创作、编剧等。
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才华,并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理解。
4. 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学校特色教育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与国内外的学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交换生项目、国际夏令营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与国际学生互动、了解不同文化、拓展国际视野的机会。
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5.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特色教育项目中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务,了解社会问题,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
实践教学标准体系(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标准体系。
二、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践教学,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内容1. 实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2. 实践教学内容(1)基础实践: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旨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综合实践:包括项目设计、创新实验、社会调查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专业实践: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3. 实践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
(2)实习法:通过在企业、事业单位等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3)实训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项目法: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基本(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设置
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基本(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
究创新型实验的设置
一、实验教学体系框图
我中心为本院学生开设的实验课年均人时数为82000,外院学生8000人时数,总共9万人时数。
其中,20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有122项,实验开出率为10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比例为100%
二、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设置
三、特色和亮点
1、自选式、滚动式、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1.在校内首先探索成功的新型教学实验模式,它体现了集成式、集约化实验室运行的优越性。
2.硬件投资节省70%以上。
3.并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拥有数量充足的现代化设备和仪器,独立进行每个实验,圆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实验任务。
2、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1.有专门的实验室用于大学生的创新实验。
2.聘请科研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创新实验的指导老师。
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利用信息技术带动实验教学
1.自主拍摄和制作了实验教学软件,达到了音像俱佳的水平,配以图文并茂的实验讲义,使学生在动手之前就对实验内容有了感性认识,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2.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预定实验、预习实验、复习实验、讨论实验的良好场所。
3.设立互联网上的公共信箱,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
专业基础实验 课程目标
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目标摘要:一、引言二、课程目标概述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创新能力3.强化学生综合素质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实验原理与方法2.实验操作技能训练3.实验项目设计与实施4.实验报告撰写与交流四、课程评价与考核1.实验操作考核2.实验报告评价3.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评价4.创新能力评价五、课程预期成果1.掌握实验基本技能2.具备独立设计与实施实验能力3.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安全意识4.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创新精神六、结语正文:一、引言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是针对我国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实验教学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概述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3.强化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课程设置团队协作项目,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实验原理与方法:讲解实验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过程。
2.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
3.实验项目设计与实施: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报告撰写与交流: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课程评价与考核1.实验操作考核: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测评,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水平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竞赛为引领,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参加竞赛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和应用能力的目的。
实训教学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竞赛、实践、学习。
竞赛是该模式的核心,它给学生提供了竞争与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创新,挑战自己的极限,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力。
实践则是竞赛的基础,是竞赛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途径。
学习则是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总结,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该模式把竞赛作为学习知识和提高实战能力的手段,将核心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受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不断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提升该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应变和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三、以竞赛为导向,注重团队协作该模式以竞赛为导向,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和协同能力,激励学生加强沟通、交流、协商等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
四、以评价为手段,注重学生成果展示该模式通过竞赛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强化学生的成果导向,同时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
在教学实践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工科类专业中尤为突出,如计算机、机械等专业。
该模式为传统教学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实践经验,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评价体系应涵盖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实践成果等各个方面。
2. 客观性原则:评价标准应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
4. 发展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5. 实用性原则:评价体系应结合实际,满足实践教学需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1. 实践教学目标评价实践教学目标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目标设定是否合理:评价实践教学目标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2)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达到实践教学目标,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2. 实践教学内容评价实践教学内容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内容设置是否合理:评价实践教学内容是否与理论知识相衔接,是否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2)内容创新性:评价实践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内容实用性:评价实践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实用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教学方法评价实践教学方法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评价实践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实习、实训、项目制教学等。
(2)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价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创新性:评价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 实践环节评价实践环节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实践环节设置是否合理:评价实践环节是否与教学内容相衔接,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位一体”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三位一体”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一、前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有效的实施。
二、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 理论基础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理论基础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层中,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取相关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层:实践技能层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所需要具备的技能。
这些技能可能包括实验操作、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
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实践技能培训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相关技能。
3. 创新能力层:除了基本的理论和技能,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这是他们未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科研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1. 课程设置: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
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职业发展方向,保证实践教学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2. 资源支持: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支持。
学校应该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包括实验室、场地、设备等,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充分的支持。
3. 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4. 评价机制: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结果应该成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
四、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示与应用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职学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作者:罗琴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8年第12期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 [摘; ; ; ; ; ;发展的新引擎,引领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助推器。
武汉市财贸学校早从2010年起,就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实践中,通过八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总结提炼,最终形成了从文化引领、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园区创立与师资优化五个方面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职学校创新创业人才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关; ; 键; ;词]; 中职学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文献标志码]; A; ; ; ; ; ; ;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0130-02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着我国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顺势而为。
武汉市财贸学校历经八年的探索和实践检验,构建出“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学校文化、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双创园区以及师资队伍在内的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变革与重新构建,为促进中职生成人成才、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推动区域全面发展起到了显著效用。
一、以“创新、实践、协同、服务”理念为引领,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一)弘扬精神文化,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基于“人格为本、技能为先、开拓创新、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将双创精神贯穿于“一训三风”的建设之中,形成“厚德、砺志、尚学、精技”的校训,“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校风,“德高业精、爱生善教”的教风,“务实进取、尚学勤练”的学风,以此给予师生充分的精神激励与人文关怀。
(二)凸显物质文化,提高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遵循“突出学校历史,融合专业特色,吸纳企业文化”的原则,学校合理布局校内园林建砺志筑,将创新创业园融入其中,并按照校训和系部名称将七条主干道命名为“厚德路”“财旅路”和“财信路”;同时将教学区、实训区及教室内外的文化财商路”“尚学路”“精技路”“路”“布置同创新创业紧密结合,通过制作主题黑板报、张贴成功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的成就榜、校园广播和画廊宣传等,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探索——以湖南文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例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探索——以湖南文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例摘要:为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湖南文理学院以让合格毕业生100%就业为目标,贴近市场,建立灵活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1234”教学模式;以切实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建立系列课程建设制度,狠抓课程建设,把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落实到课程上;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将学生就业与教学质量挂钩,不断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以突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强化实践教学;以夯实学生充分就业为基础,实施“两个素质提升工程”。
通过改革实践,学生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从2008年年末开始,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研究制定工作,该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
湖南文理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用得上、留得住、潜力大”应用型人才,不断拓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为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湖南文理学院自2009年开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学工、人事、招就、财务、国资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学工部、人事处、招就处、财务处、国资处、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教学院院长参加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探索进行宏观规划和指导,解决和处理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成立相应工作小组,以课程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为抓手,全面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并取得了显著实效。
一贴近市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型“1234”教学模式近年来,湖南文理学院依托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以及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基地、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构建了“1234”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作为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思路与方法。
一、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评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首先是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课程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实训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是教学资源。
高校需要具备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训基地、企业合作实习基地等,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再次是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最后是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学效果是评价的最终依据。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首先是定性评价方法。
部分实践能力难以用量化指标进行衡量,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定性评价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观察记录等手段进行评价。
其次是定量评价方法。
部分实践能力可以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定量评价体系。
最后是多元化评价方法。
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法需要多元化,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学生成绩、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综合得出评价结果。
三、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提高,因此需要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
教学实践教学展示(3篇)
第1篇一、前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展示我校实践教学成果,提升教学质量,特举办本次教学实践教学展示活动。
以下是本次展示活动的详细内容。
二、实践教学展示内容1. 实践教学项目介绍本次实践教学展示活动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1)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展示(2)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项目展示(3)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展示(4)国际交流实践教学项目展示2. 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展示(1)项目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项目(2)项目简介:该项目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项目成果:学生在该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完成了多个实际项目,如软件开发、网站建设、数据库设计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项目展示(1)项目名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目简介:该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3)项目成果:学生在该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孵化了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如智能机器人、环保科技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展示(1)项目名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2)项目简介:该项目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3)项目成果:学生在该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参与了多个企业项目,如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5. 国际交流实践教学项目展示(1)项目名称:国际交流实践教学项目(2)项目简介:该项目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国际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
(3)项目成果:学生在该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参与了多个国际交流活动,如海外实习、国际学术会议等,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实践教学的完整体系(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学生提供全面、高效的实践教学环境。
二、实践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等。
2. 校外实践教学:与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使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发。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2. 实习实训教学: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技能。
3.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与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使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发。
4. 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创业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实践教学的评价1. 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出勤率、实验操作技能、实习实训表现等。
2. 结果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进行评价,如实验报告、实习实训报告、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等。
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创新人才培养育人模式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育人模式探索作者:吴丽军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01期【摘要】21世纪科技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课题。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围绕“科技素养作为创新人才的第一素养”的培养目标,以优势学习理论为指导,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资源建设、创新课程设计与开发等多方面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大众+小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育人方式变革。
【关键词】创新人才;人才培养;多元课程;育人模式【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1-005-03当今,科技的飛速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变革。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作为北京市示范高中,始终承担着培养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科学家和精英领军人才的责任和使命。
学校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为核心,面向学生适应未来世界的创新能力需求,以优势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激发创新意识、增长创新知识、优化创新品质、培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精神”贯穿教育始终。
对于如何更加有效培养中学生创新素养这一深刻问题,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多年来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学校教育内容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育人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之思:优势学习的理论支撑在开展创新人才培养之初,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通过向专家学者、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创新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结合自身特点与研究,首先明确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人才成长经历的研究我们发现,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
具体说就是帮助创新人才在青少年时期将他们的长处充分发展,进而促进创新人才明确自身的终身研究方向。
依托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讨
依托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讨作者:丁伟蒋学斌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25期摘要: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平台,结合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的现状和发展定位,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探索并建立“金字塔”式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新模式,在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克服校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竞赛;第二课堂;实践创新能力作者简介:丁伟(1985-),女,江苏张家港人,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蒋学斌(1983-),男,江苏张家港人,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江苏张家港 215600)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GX20111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45-01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急需具备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面临着将人才培养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而大学生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1]不仅仅需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在这些方面的训练,同时也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学习和发挥的平台。
本文在了解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平台,探索并建立“金字塔”式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新模式。
“金字塔”式培养模式的思想是导师重点培养顶层学生,学生通过自上而下的传帮带形式进行自主培养和学习,从而使得在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克服校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一、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严峻,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高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成为了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2]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具备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学习能力和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工作、生活的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改进。
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
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的重要性及实践经验导语: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是指教育界举办的针对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的一项竞赛活动。
通过参加此类竞赛,教师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水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并推动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发展与变革。
本文将从竞赛的重要性、实践经验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竞赛的重要性1.1 提升教学设计水平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旨在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
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案例的设计思路、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水平。
1.2 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竞赛要求教师通过自主研究、探索与实践,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参与竞赛,教师可以不断挑战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
1.3 推动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发展与变革通过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教师将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这有助于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经验2.1 按照竞赛要求进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组织方通常会对案例的要求和评分标准进行详细说明,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需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首先要确保案例设计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目标,创造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情境。
2.2 注重案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教师在设计案例时需注重实践性,确保案例的操作性、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案例设计应尽量贴近真实的教学环境,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解决问题。
2.3 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案例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
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创造有参与度的教学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课程·专业实训·学科竞赛金字塔式实践教学-教育技术学论文实验课程·专业实训·学科竞赛金字塔式实践教学李智勇,肖正,岳雄(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针对大学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状况,以“用”为出发点,提出实验课程·专业实训·学科竞赛金字塔式实践教学体系,阐述如何打通课程理论之间的联系,自底向上从实践动手、分析综合再到发明创新分层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验课程;专业实训;学科竞赛第一作者简介:李智勇,男,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智能系统、大数据,zhiyong.[emailprotected].edu.cn。
0 引言大学作为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机构,将人才“可塑性”和“可用性”作为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成为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但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分低能”一直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这一问题在高等院校更为突出。
问题不解决,便达不到“可用性”的目的。
这一问题违背了大学教育尤其是工科类院校的初衷,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进一步关注实践教学,压缩理论教学的时间,辅以更多的实践教学课时。
“小学期”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
这一变化将实践教学的质量问题提上日程,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是当前高校不得不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学现状及问题我们以湖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分析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教学体系湖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近3年的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70分,图1给出各类环节所占的学分比例,可以看出,专业实训(含毕业设计)只占总学分的16%,教学计划侧重理论教学,从学时分布来看,此偏重更为明显。
图2分析了每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学时情况,学生几乎需要将所有时间放到课程理论学习上,被严重束缚,实践教学形同虚设。
1.2 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近3年的教学中,实验课程有普通物理实验和人工智能基础实验两门。
从学生完成该实验课程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数据处理逻辑简单,几乎没有运用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方法完成的作品。
第6学期开设的实践课程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多门专业理论和方法的目的。
现在很多高校开始实施“小学期”教学日历,设置为期1个月左右的集中实践或者专业实训环节。
前两年的“小学期”是面向全院所有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而第3学年后的“小学期”安排专业综合设计实训,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如五子棋人机对弈项目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但项目过于单一,仅涉及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课程,与人工智能实验课程有重合的倾向,而诸如机器人学、智能控制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课程就没有训练的机会,此外对比上一个硬件技术实训缺少能力培养的延续性。
具备创新发明的能力是目前实践教学甚少考虑的培养目标。
1.3 存在的问题这种培养方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实践教学学时过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会太少;②理论学习任务过重,学生的双手无法得到解放;③实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理论与实际没有有效结合;④面向专业的实训内容单一,专业理论覆盖面不够;⑤能力培养断层,发明创新能力未涉及。
2 金字塔式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新的培养计划,图3所示是2015年湖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时序图。
可以看出,不计实验课程,每学期的理论教学课程减少到平均5门课程;实验课程大大增加,从原来的2门增加到7门。
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得到重视和加强。
另外,教学计划的另一个特色是高年级的教学/学术方向分组,根据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优势设置了4个方向,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课程按组选修,增加了选修课之间的关联性,使培养目标更突出,令学生有的放矢。
教学计划也反映了实践教学的体系结构:针对重要的学门、学类和专业课程,通过专门开设实验课程巩固这些重要课程;接下来,通过专业实训将多门课程理论串联起来;最后,拟提供丰富的学科竞赛机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培养发明创新的能力。
这3个层面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4所示。
越往上,能力水平越高;往下是必须具有的基础能力。
金字塔式的实践体系体现了递进式的能力培养过程。
通过该培养模式将能直接给社会输送“可用”人才。
图4给出了整个实践能力培养的空间结构。
笔者将分别从时间角度详细介绍3个层面的培养目标和实践内容安排。
2.1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专门知识进行动手实践的能力,熟悉和巩固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为上层的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这一能力是所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合格大学生必须具有的根本能力。
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系统设计是实现智能的手段和载体,因而第1学年和第2学年围绕这两个能力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开设了高等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逻辑、计算机系统等课程,其中程序设计、数字逻辑和计算机系统3门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还配套设置了对应的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尽量同步开设,利用实验箱对理论进行验证,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第3学年和第4学年面向计算机上层系统和应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是典型代表,因而针对这两门课程开设对应实验课程,这几门实验课程是学类核心课程。
此外,教师还可围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点核心课程“人工智能”开设机器人实验课程,让学生基于NAO人形机器人、智能小车、RoboCode等设备软件理解、熟悉和练习各种智能的算法和模型。
从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5个方面依次开展基础实践到专业实践的培训,为上层专业实训作好准备。
2.2 专业实训专业实训是随着小学期的推广而逐渐引入的培养环节,未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5年中我们不断地探索,在刚开始的2年采用“集中实践+生产实习”的方式。
集中实践指在学校里进行一些简单的综合设计,如软件实训开发类似图书管理系统的软件。
由于题目较为简单和老套,学生兴趣不高。
生产实习是指和企业合作,将学生派往生产一线,这一想法初衷好但操作性低。
因此,头两年的“小学期”成效不佳,于是取消生产实习,将集中实践从2周延长为4周,增加项目难度,如2014年在第2学年实行的“STC单片机开发”和第3学年实施的“五子棋智能对弈设计”,难度适中,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这两年取得的进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第2学年的软件实训结合最新的APP应用引入Android开发,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展示作品,实现即所得,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已有的单片机开发上,提升设计的高度和难度,引入FPGA设计,让学生全面学习嵌入式系统;最后,在智能专业综合设计方面,将五子棋智能下棋程序打造成全院的一个竞赛,结合专业最前沿的发展方向,进而增加机器人开发、物联网系统和嵌入式系统设计,涵盖智能终端、智能软件、智能系统,提供较宽的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2.3 学科竞赛前两个层次基本上完成了工程能力的培养,但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如何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潜能也是实践教学的任务之一。
这一能力在以前的教学中甚少专门涉及,发明创新的能力是一道坎。
学科竞赛是培养发明创新能力比较好的一个突破口,因此我们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适当考虑了对学科竞赛的支撑,基于RoboCup足球机器人在协同对抗上创新,基于模块化机器人在创意上立新,基于NAO机器人在自然语言处理上求新。
目前,学生长期参加的学科竞赛有RoboCup足球机器人中型组比赛、物联网设计大赛以及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教师应为有志向和能力的学生提供创新平台和条件,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组成了实践教学的最后一环,面向科研,与研究生教育接轨;面向创业,为IT产业增添生命力。
3 建设措施及成果3.1 实验室配套建设根据实践教学的分层体系,目前已有的支撑该体系的仪器设备见表1,可满足不同层次的用途需求。
课程实验的设备主要以验证为主;实验课程的设备需要学生动手实现算法和设计;专业实训的设备主要以提供平台为主,让学生自主搭建系统;学科竞赛的设备一方面要满足竞赛需求,一方面可以应用于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针对学科竞赛,我们已经建立400 m2的场地专门用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新和学科竞赛实验室。
图5所示为学生正在专心调试足球机器人。
3.2 实践教学代表性项目1)电子产品的制作、测试及使用( STC-A实验学习板)。
通过完成一个电子产品(STC-A实验学习板)的制作、测试及使用,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子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全过程以及质量管理;实践简单的焊接技术,认识基于处理器的电子系统的组成;学习电路调试及检测能力,了解“STC-A 学习板”的功能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入门知识;拥有一个便携式学习与创新的实验平台,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向与帮助。
2)“智能杯”五子棋程序设计邀请赛。
该竞赛在已给出五子棋平台的基础上(已有界面,无需自己编程界面),要求参赛者写出五子棋算法。
换句话说,就是设计五子棋COM的智商。
五子棋看似简单,实则包含各种变化,计算种种变化同样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
程序设计与五子棋结合既朴素简单,又包罗万象,同时通过对弈方式可以综合多种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反映出技能的高低。
3)足球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技术大赛。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13年开始连续参加了两届比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基本形成老带新的格局。
通过展现一个真实的机器人产品,可以让学生感受本专业的特色和前景,提高专业的认同感;通过动手改进一个实际产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个比赛,期望学生能够逐步达到自主研制复杂精密机器人的水平。
4 结语能力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实践教学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实验课程·专业实训·学科竞赛金字塔式实践教学体系符合能力培养的阶梯性,涵盖了动手实践、综合分析和发明创新3种能力。
部分实践教学项目得到较好的反响,为这一体系进一步成熟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动力。
下一步,我们拟主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建设。
一方面不断提升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水平,注重与行业接轨,跟进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专业技术并将其反映到实践项目中,形成一个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另一方面积极融人工程认证的理念,为工程类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实践教学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其更加科学和规范,我们将参照工程认证的标准,对各项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更明确的对应,对能力的考核能更细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