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过关试题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

松下问童子, 言师只采在药此去山。中,③④⑤童言云:子深回::答小指说孩 山。。 上云雾缭 云深不知处。 绕
寻隐者不遇
贾岛
•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 少的学童;
松下问童子,•
他说,师傅已经采 药去了山中。
言师采药去。 • 他还对我说,就在
只在此山中, 这座大山里,
云深不知处。 • 可山中云雾缭绕,
不知道他的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第3课《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贾岛 童子 言师 不知处阅读训练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代 著名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 言绝句,遣词通俗清丽,是 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
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 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
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
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 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 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 《病蝉》诗“以刺公卿”(《唐 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
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 (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 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贾岛
①隐者:古代指不肯做 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 人。 ②不遇:没有见到。
【朗诵指导】
•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 诗人 )松下问童子, • ( 童子 )言师采药去。 • (童子 )只在此山中, • (童子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贾岛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恩师难忘【同步练习】一、歇脚念叨炊烟邻近滋润幼小牵手姥姥二、1.shènɡshènɡchénɡ2.zhāo zháo zhuózhē3.zhēnɡzhènɡ三、1.欣欣向荣振振有词翩翩起舞2.客客气气和和睦睦干干净净四、1.蜡炬成灰泪始干润物细无声2.蜡烛照亮了我们燃烧了自己五、邻居的大姐姐给我们讲了“桃花源”的故事,她把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我仿佛身临其境,让我终生难忘。

六、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

这里将“树木”与“树人”作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培养人才是很不容易的,是需要倾注许多时间和心血的。

2.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13.田老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教学国语,教学技艺高超,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乐趣,为我以后走上文学之路打下了基础。

我为此非常感激。

【拓展提高】七、1.教导虚心2.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3.“??”。

,,:。

4.写了“我”因为考了几次好成绩,产生了骄傲情绪。

5.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6.因为赵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的骄傲情绪,反而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郑老师的语重心长让我终生难忘。

八、略九.略2陶校长的演讲【同步操演】一、问题否则锻炼堡垒既然鼓励鼓动源泉二、练炼恋炼练提题提题啼厉励利历厉三、健康坚固锻炼轰炸美好理想完成努力2四、1.即使也如果你心肠不美,即使你外表再美丽,大家也不会喜欢你。

2.既也每个人既要尊敬老人,又要爱护幼小。

3.虽然但是4.因为所以5.如果就五、1.为什么要这样滑?因为只有这样滑你才不会跌倒。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精读训练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精读训练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精读训练古诗阅读1. 阅读理解寻隐者不遇________________,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诗句中标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3)________师采药去(________) (2)________在此山中(________)(4)这首诗中涉及________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第三句是________的回答,省略的问话应该是:________?(6)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________的情景。

作者采用________的形式,流露出对隐者的________以及寻隐者不遇的________。

(7)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所见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振”的意思是________;“意欲”的意思是________。

(3)古诗第三、四句是________关系。

(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形象。

整首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________,忽然________。

透过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古诗所描绘的是夏季的情景。

(5)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十分生动有趣,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幅情景图描绘一下。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精读训练古诗阅读1.【答案】(1)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说就(3)三诗人童子隐者(4)童子你师傅到哪儿去采药了(5)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一问一答仰慕失望(6)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考点】诗词默写文史常识古诗两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4)略(5)略(6)略2.【答案】(1)牧童骑黄牛忽然闭口立(2)震荡心想(3)因果(4)天真活泼唱歌闭口不言鸣蝉(5)示例: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行走在林间小路上,嘹亮的牧歌声透过树林,回环呼应。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_古诗两首练习卷(1)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_古诗两首练习卷(1)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古诗两首练习卷(1)选择题1. 《寻隐者不遇》和《所见》都是()A.绝句B.七言绝句C.五言绝句2.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A.唐代诗人贾岛B.唐代诗人杜牧C.清代诗人袁枚3. 《所见》的作者是()A.唐代诗人贾岛B.唐代诗人白居易C.清代诗人袁枚4.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

()一词也是因他做诗严谨,肯下功夫的故事得来。

A.“苦吟诗人”;“斟酌”B.“苦吟诗人”;“推敲”C.“诗圣”;“推敲”5. 对诗文中的“林樾”正确的理解是()A.林中成阴的地方B.树阴C.树木6. 对诗文中的“意欲”正确的理解是()A.将要B.心想C.意思是7. 对诗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的“不知处”正确的理解是()A.没有地方B.不知道所处C.不知道在何处8. “松下问童子”中的“童子”,儿童,未成年的人,诗中指的是(),“问童子”也就是暗示了课题中的()A.隐者的徒弟;“隐者”B.隐者的徒弟;“不遇”C.那个小孩;“寻”9.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句诗交代了主人公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A.牧童;林樾B.黄牛;林樾C.牧童;振林樾10. “骑黄牛”体现出了牧童______________的神情,“歌声”传达了牧童_________的心情。

A.悠闲自在;无聊B.惊讶;愉快C.悠闲自在;愉快11.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句诗是因果关系,牧童“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B.闭口立;捕鸣蝉C.忽然;意欲12. 《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__风光的喜爱之情。

A.乡村田园B.农村田野C.乡村村居13. 《寻隐者不遇》采用(),一问一答,寓问于答,通过()向()打听师傅的去向,()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练习与测试答案(上下册)-其他答案-零五网-05网零5网0五网新知语文网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练习与测试答案(上下册)-其他答案-零五网-05网零5网0五网新知语文网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练习与测试答案(上下册)-其他答案-零五网-05网零5网0五网新知语文网上册下册2015年8月起更新师恩难忘练习与测试答案陶校长的演讲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上 3.古诗两首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上语文练习与测试第一单元练习答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练习与测试答案装满昆虫的衣袋练习与测试答案变色龙练习与测试答案金蝉脱壳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上语文练习与测试第二单元练习答案更新到此8.成语故事练习与测试答案于2014年2月20日起每天更新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练习与测试答案暖流练习与测试答案只拣儿童多处行练习与测试答案早练习与测试答案5.古诗两首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下语文练习与测试第一单元练习答案梦圆飞天练习与测试答案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练习与测试答案神奇的克隆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下语文练习与测试第二单元练习答案海伦·凯勒练习与测试答案推敲练习与测试答案嫦娥奔月练习与测试答案读书莫放“拦路虎”练习与测试答案伊索寓言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上语文练习与测试第三单元练习答案在大海中永生练习与测试答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练习与测试答案艾滋病小斗士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上语文练习与测试第四单元练习答案黄山奇松练习与测试答案黄果树瀑布练习与测试答案莫高窟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上语文练习与测试第五单元练习答案天火之谜练习与测二泉映月练习与测试答案郑和远航练习与测试答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练习与测试答案精读与略读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下语文练习与测试第三单元练习答案秦兵马俑练习与测试答案埃及的金字塔练习与测试答案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下语文练习与测试第四单元练习答案爱如茉莉练习与测试答案月光启蒙练习与测试答案我和祖父的园子练习与测试答案谈礼貌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下语文练试答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练习与测试答案诺贝尔练习与测试答案滴水穿石的启示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上语文练习与测试第六单元练习答案林冲棒打洪教头练习与测试答案少年王冕练习与测试答案黄鹤楼送别练习与测试答案清平乐村居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上语文练习与测试第七单元练习答案苏教版五上语文期末练习与测试(A)答案苏教版五上语文期末练习与测试(B)答案习与测试第五单元练习答案七律长征练习与测试答案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练习与测试答案大江保卫战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下语文练习与测试第六单元练习答案24.古诗两首练习与测试答案望月练习与测试答案灰椋鸟练习与测试答案水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五下语文练习与测试第七单元练习答案苏教版五下语文期末练习与测试(A)答案苏教版五下语文期末练习与测试(B)答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所见》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所见》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所见》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13题;共61分)1. (4分)按拼音写汉字。

gǔ shīshù línér tóng huáng hu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4分)按课文《所见》内容填空。

《所见》牧童________ 黄牛,歌声________ 林樾。

意欲________ 鸣蝉,忽然________ 口立。

3. (6分)我会加雨+路=________ 纟+及=________ イ+门=________艹+早=________ 忄+昔=________ 扌+甫=________4. (6分)比一比,再组词。

问________ 忽________ 单________闭________ 物________ 蝉________5. (5分)读诗《所见》,联系诗句,解释词语。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①牧童②振③林樾6. (5分)读诗《所见》,写出下列诗句的译文意欲捕鸣蝉7. (5分)读诗《所见》,解释诗句中加横线的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8. (5分)解释欣喜若狂:9. (5分)缩句①我们的黄老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语文作业。

②咆哮的洪水很快地淹没了村庄。

③一群可爱的海鸥飞过风平浪静的海面。

10. (5分)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①他必须这么做。

②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11. (1分)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________歌声骑振牧童捕鸣黄牛立闭林樾蝉12. (5分)扩句①我们走过来②远方有条彩虹③浪花跳跃13.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①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②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0分)14. (5分)细读古诗《所见》,了解诗句的意思。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_古诗两首练习卷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_古诗两首练习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古诗两首练习卷填空题1.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暑假里,我在乡间的小路上学习qí(________)自行车有些累了。

听到chán míng (________)声后,我的精神又zhèn zuò(________)起来了。

2. 想一想,填一填。

(1)《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

诗人在寻访隐者的过程中心情不断变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见》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诗中动静结合,动在“________”,静在“________”。

从“________”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

选择题读句子,给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寻隐者不___( )A.遇到,碰到B.机会C.对待,款待(2)意___捕鸣蝉( )A.欲望B.想要C.需要(3)忽然闭口___( )A.立刻B.站立C.立场判断题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打“×”。

(1)“忽然闭口立”的意思是蝉不再叫了。

(________)(2)“儿子”“孙子”中的“子”读轻声,“童子”中的“子”也读轻声。

(________)(3)《所见》中的牧童是个天真可爱、机灵活泼的孩子。

(________)(4)“松下问童子”点出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云深不知处”暗示了隐者品性的高洁。

(________)语言表达《寻隐者不遇》只写了童子的答话,你能想象出诗人是怎么问的吗?诗人:你师傅在吗?童子:不在。

诗人:________童子:采药去了。

诗人:________童子:就在这座山中。

诗人:________童子:山上云雾弥漫,不知道师傅在哪里采药。

古诗阅读快乐阅读。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嫦娥奔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嫦娥奔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嫦娥奔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

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

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

有个叫逢蒙的,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

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

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

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

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

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

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

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

“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他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

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

从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与测试》参考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与测试》参考答案

1 师恩难忘【基础练习】一、滋味炊烟念叨拐杖慈祥吹风切菜打仗恍如醒来担忧猩猩二、1. 惊醒 2. 警醒 3. 清醒三、1. 搓搓手、揉揉肩、眨眨眼、聊聊天2. 整整齐齐、坦坦荡荡、清清楚楚、大大咧咧3. 秋风习习、神采奕奕、人才济济、热气腾腾四、1.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2. 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五、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发展练习】二、②③③①④①三、1. 诲人不倦 2. 润物细无声3. 蜡炬成灰泪始干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 陶校长的演讲【基础练习】一、1. 炼练念 2. 须需虚3. 厉励厉二、1. 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2. 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3. 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4. 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三、1.(1)保持长久(2)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3)养成按时吃饭、早睡早起等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2.(1)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全神贯注(2)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下定决心不动摇(3)学习要认准目标、静下心来,仔细钻研,不畏惧困难,努力去探索3.(1)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件事情(2)学习上课读书4.(1)爱护公物保护环境(2)诚实守信【发展练习】一、1. 眼界天地群书视野阅历才干情操标本实践2. 博览群书,扩大眼界掌握知识,学有所成看书的眼界狭小,局限在某一类书上3. 提示: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话。

4.“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

‛这句话教导我们读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内的知识,更应该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锻炼学习。

3 古诗两首【基础练习】二、偶偶然遇遇见椅椅子骑骑马振振作晨晨曦辅辅导捕抓捕三、1.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淡泊名利,品质高洁2. 清袁枚悠然自得骑牛唱歌闭口立意欲捕鸣蝉鸣蝉3. 竹子梅花四、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发展练习】一、牧童停止了唱歌,慢慢地从牛背上滑了下来,小心翼翼地走到树前,默默地注视了一会儿蝉,仿佛在思考怎样捉住蝉,他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悄悄爬上了树,趁蝉不注意,一下子抓住了正在鸣叫的蝉,重新骑上牛背,放歌而去。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王昌龄(唐)李白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

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2.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掘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几锄豆溪东,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录莲蓬。

[1]这首词描写了________。

[2]词中写到的人物分别在干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________”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1. 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蒙汉情深何忍别,______。

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的《______》,第一句写______,第二句写的是______,最后两句是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3.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中“绿”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

______,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以动写静,______表达了诗人喜悦、兴奋的心情。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5. 阅读《澳门》,完成下列问题。

澳门你可知“Macaco”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诗中所说的“母亲”、“生母”是指______。

从修辞角度看,这既是______,又是______。

(2)“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对这两句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6. 下列对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理解正确的是()A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B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的时节啊。

C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君王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橘子金黄、橙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7.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补充古诗。

______绝,______径______踪灭。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练习卷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练习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练习卷填空题1. 根据拼音写词语。

qí牧童()着牛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听着树上的chán()鸣,他感到很高兴,便唱起了悦耳的牧歌,歌zhèn声很响亮,几乎将树叶()动起来了。

语言表达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不知处:________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________根据诗意写诗句。

1.我的师傅就在这座山中,但是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 。

2.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________,________ 。

妙笔生花。

想象《寻隐者不遇》中诗人和童子的对话,补充下列空白。

诗人:________?童子:________。

诗人:________?童子:采药去了。

诗人:________?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古诗阅读默写《所见》,再回答问题。

1.《所见》是________(朝代)诗人写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2.从“鸣蝉”一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是(季节)________的景色。

3.诗人看到了________、黄牛、________,听到了牧童的歌声和________。

4.“________”这句诗描写了牧童动作、神态的变化;而“________”不是诗人的所见,而是诗人的猜想。

课外阅读。

寻隐者不遇[宋]魏野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注释)①真:即仙人。

②松花:松树的花。

③老:下落。

④采芝:摘采芝草。

1.诗人寻访的地点是________。

2.诗人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

(填诗句)3.诗人想象隐者干什么去了?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练习卷填空题1.【答案】骑蝉振【考点】拼音汉字的结构改正错别字古诗两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语言表达【答案】(1)不知道在何处(2)想要【考点】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古诗两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答案】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考点】翻译句子古诗两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答案】你的师傅在家吗不在家你的师傅到哪儿去了在哪儿采药【考点】口语交际,情景写话古诗两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古诗阅读【答案】黙写略1.清袁枚所看到的景象 2.夏季 3.牧童林荫道蝉鸣 4.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考点】诗词鉴赏古诗两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答案】1.蓬莱岛2.春风不动松花老白云满地无人扫3.诗人想象隐者采芝草去了,从“采芝何处未归来”这句诗可以看出来。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_古诗两首练习卷(3)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_古诗两首练习卷(3)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古诗两首练习卷(3)古诗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心灵感到宁静。

(多选)A、草场笛声B、湖水灯光C、黄昏月夜D、明月蓑衣2、对诗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理解正确的是()A、田野上的草长了六七里那么远,笛子的声音响了三四下。

B、放眼望去,田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C、草长得很茂盛,铺满了田野,晚风中传来三四声的笛声。

3、这首诗按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图。

A、近、远;牧童晚归B、远、近;牧童晨起C、远、近;牧童晚归休息4、诗人吕岩在《牧童》一诗中先向我们展示了原野________的广阔画面,又让我们听到了悠扬的笛声,还通过描写牧童饭饱之后不脱蓑衣便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________的心境。

A、绿草如茵;无忧无虑、天真烂漫B、绿草如茵;心绪忧愁;C、荒草遍地;天真烂漫5、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________的感受,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

”描述了________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以无限美好的________。

A、视觉、听觉、想象空间B、听觉、视觉、想象C、视觉、感觉、猜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古诗两首练习卷(3)古诗阅读1.【答案】1、A C D2、B3、C4、A5、A【考点】诗词鉴赏古诗两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2、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苏教版五年级(上)《第3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苏教版五年级(上)《第3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第1页(共3页)
时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6.综合训练。
(1)《寻隐者不遇》中哪句诗句体现了隐者的去处?
(2)《所见》中哪两句写了优美的田园风光?
7.拓展应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了孩童趣事的古诗?请写一写。(写出一首即可)
8.默写古诗。
寻隐者不遇所见

第2页(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 3 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第3页(共3页)
参考答案
一、
1.采药;处;隐;遇;牧;振林樾;鸣蝉;欲; 2.骑马;振作;蝉鸣;倚靠;地震;婵
娟; 3.只在;云深;意欲;忽然; 4.回答说;回答说,师父到山上采药去了.;想要;
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5.唐;贾岛 寻访
隐者;隐者弟子;到山中采药;不遇;清;袁枚;骑;振;捕;立;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 3 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一、
1.看拼音写词语。
cǎi yào
不知 chù
寻 yǐn
者不 yù


zhèn lín yuè
mínɡ chán
意 yù

2.组词。







3.补充诗句。
(1)
此山中,
不知处。
(2)
捕鸣蝉,
闭口立。
4.先解释带点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言.师采药去。
言:
诗句的意思是: (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
诗句的意思是:

5.填空。
(1)《寻隐者不遇》是
代诗人的作品,古诗记叙了诗人这件事。诗Fra bibliotek通过诗人与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按要求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__ 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补充完整这首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

[3]诗中分别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课外你还知道哪些儿童诗?请你默写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供”在诗中读____,意思是________。

“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___,意思是____(①供给,供应;②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③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

[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__、____;从“____”和“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___之情。

[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

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童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五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天地。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雨一( )明月一( )石头一( )竹子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应读,它在“空闲”中应读。

“空山”为我们创造的是一种的意境。

3.这首诗描写的景色是季的时分,是从“”这句诗读出来的。

4.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月和松林都被照亮了,泉水从石边流过B.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5.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新雨、、松林、、石头、、浣女、,还有渔舟,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

想要表达的情怀是( )A.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B.表达了旅途的愁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 课内阅读。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联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________。

“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____________。

(2)风雪声之联耳更显出了____________,将士们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怀念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写一写将士们可能会想到故乡的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舟过安仁①[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五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五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五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课内阅读。

(一)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批双耳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向无空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骁腾有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

3.诗中写出了作者寄希望于马的主人房兵曹能建功立业于万里之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马诗大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

3.这首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词阅读。

[1]《稚子弄冰》写出了幼童寒冬弄冰玩耍的过程:脱晓冰—穿____—当_____—____—碎晓冰。

[2]三首古诗分别通过童孙______,稚子脱晓冰,_____的场景,刻画了儿童__________的形象,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①②③三句诗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

读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

雪山:指祁连山。

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古诗两首
1.查找资料填空。

贾岛( ~),是____代著名诗人,有“_______ ___”之称。

袁枚( ~),是______代著名诗人,自称“_ _________”。

2.认真读古诗,并试着填空,相信你一定能行!
(1)《寻隐者不遇》中“寻”的意思是__________,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读着《所见》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
到了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牧童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语音专家。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隐.者(yǐn yǐnɡ) 不知处.(chùchǔ)鸣.蝉(mín mínɡ) 振.林樾(zhèn zhènɡ)
4.汉字魔方。

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字(其中一个为本课所学的生字),
再分别组词。

奇:()()
辰:()()
单:()()
5.咬文嚼字。

先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欲
..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感悟平台。

根据你的想象和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横线上写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他就在这座山中,云雾弥漫,我也不知他在什么地方呀!
(2)读《所见》第一、二句,你听到的声音有______________,这时牧童的神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读第三、四句,你听到的声音有______________,这时牧童的神情是______________。

诗中描写的牧童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

7.畅所欲言。

你喜欢《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中练写。

请根据书中第16页插图和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描绘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语言
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想空间。

看了下面两幅图画,你分别想到了哪首描写儿童的古诗?请写出来。

(一)(二)
10.快乐阅读。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林外谁家不系.(jì xì)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释】①溪居:溪边村舍。

②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③却关:打开门闩。

(1)用“√”标出括号里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读了前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后句诗中“疑”和“急”二字表现了小童的心理状态,描绘了一个的儿童形象。

(4)仔细品味这首诗,你能体会诗人此刻的心境吗?
3 古诗两首
2. (1)拜访去拜访隐居的人却没有找到 (2)牧童黄牛树林鸣蝉歌声蝉鸣悠闲自在愉快
5.(1)不知道在何处师傅就在这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在何处。

(2)心想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

6.(2)歌声愉悦的蝉的鸣叫专注的天真、活泼田园生活
8.牧童骑着黄牛,歌声震荡在林中成阴的地方,心想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忽然停止了唱歌。

9.(一)《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0.(1)jì(2)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漂进钓鱼湾来。

(3)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热情淳朴、天真可爱(4)从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