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EDA所有实验报告(包含程序以及波形图)潘清明
eda设计实验报告 南理工

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试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3.观察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峰值1mV) ,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5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计),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3.加入信号源频率5kHz(幅度1mV) ,调节电路使输出不失真,测定此时的静态工作点值。
测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
4.测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 L ,f H值。
三.实验步骤1.单级放大电路原理图:图一单级放大电路原理图满足实验要求,电压增益大于50。
2.电路失真情况分析:由于1mV下失真情况不明显,在观察时将电压源调整为20mV输入。
(1)电路饱和失真输出电压的波形图图二电路饱和失真输出电压的波形图图三电路饱和失真直流工作点分析此时静态工作点Vce=91.26844mV ,Vbe=658.01776mV,Ic=3.00218mA,Ib=129.26906uA此时发射极正偏,集电极正偏,则电路产生饱和失真。
(2)电路截止失真输出电压的波形图图四电路截止失真输出电压的波形图图五电路截止失真直流工作点分析此时静态工作点Vce=11.99643V ,Vbe=443.03357mV,Ic=902.24957nA,Ib=5.14668nA 因为Vbe<0.7V,所以发射极反偏,又集电极反偏,所以电路产生截止失真。
3.在电路输出信号最大不失真下测量输入、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1)电路最大不失真波形图图六电路最大不失真波形图图七电路最大不失真直流工作点分析电路静态工作点值Vce=4.26569V ,Vbe=644.58273mV,Ic=1.99222mA,Ib=9.33965uA (2)测量输入、输出电阻和增益:三极管:β=Ic/Ib=1992.22/9.33965=213r be=r bb’+r b’e=r bb’+(1+β)26mV/I E =200+(1+213)26mV/1.99222mA=2992.86Ω①求输入电阻图八求输入电阻的电路图测量值Ri=U/I=1000/0.481=2079Ω.理论值Ri=(Rp+R4)//R3//Rbe=2282.73Ω.误差E=0.089%②求输出电阻图九求输出电阻的电路图测量值Ro=U/I=1000/0.434=2304Ω.理论值Ro=R1//Rce=24000Ω.误差E=0.04%③求电压增益图十求电压增益的电路图测量值Av=Uo/Ui=115理论值Av=— (R1//R5//Rce)/Rbe=121误差E=0.05%4.频率响应图十一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图十二求f L,f H的数据中频幅度为119.2121dB,所以99*0.707=84.2956dB所以f L =1.2055kHz f H =23.9924MHz。
EDA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完整版纯手打)

聲附MU塞农程舉龜Zhengzhou In^litule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EDA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系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一点亮LED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让用户逐步了解、熟悉和掌握FPGA开发软件Quartusll的使用方法及Verilog HDL的编程方法。
本实验力求以详细的步骤和讲解让读者以最快的方式了解EDA技术开发以及软件的使用,从而快速入门并激起读者对EDA技术的兴趣。
二、实验内容SmartSOPC实验箱上有8个发光二极管LED1~8,并分别与FPGA的50、53~55、176和47~49引脚相连。
本实验的内容是建立可用于控制LED亮/灭的简单硬件电路,要求点亮SmartSOPC实验箱上的4个发光二极管(LED1、LED3、LED5 和LED7 )。
三、实验原理FPGA器件同单片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了许多灵活独立的输入/输出I/O 口(单元)。
FPGA每个I/O 口可以配置为输入、输出、双向I/O、集电极开路和三态门等各种组态。
作为输出口时,FPGA的I/O 口可以吸收最大为24mA的电流,可以直接驱动发光二极管LED等器件。
所以只要正确分配并锁定引脚后,在相应的引脚上输出低电平“0”就可以实现点亮该发光二级管的功能。
四、实验步骤1、启动Quarters II建立一个空白工程,命名为led_test.qpf。
然后分别建立图形设计文件,命名为led_test.bdf,以及文本编辑文件led1.v,将他们都添加进工程中。
2、对工程进行设计。
在led1.v中输入程序代码,并保存,进行综合编译,若在编译中发现错误,则找出并更正错误,直至编译成功为止。
EDA实验报告(全)

目录实验一全加器的设计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要求 (1)三实验步骤: (1)四实验结果: (2)五实验注意: (2)六实验心得: (2)实验二模可变计数器的设计 (3)一实验要求 (3)二实验步骤 (3)三、实验心得: (6)实验三序列信号发生器与检测器设计 (7)一、实验目的 (7)二、设计要求 (7)三、主要仪器设备 (7)四、实验原理 (7)五、实验步骤 (8)六、实验心得 (13)实验四交通灯控制器设计 (14)一、实验目的 (14)二、设计要求 (14)三、主要仪器设备 (14)四、实验思路 (14)五、实验步骤 (15)六、实验现象及验证 (22)七、实验心得 (23)实验五多功能数字钟设计 (24)一、实验目的 (24)二、设计要求 (24)三、主要仪器设备 (24)四、实验思路 (24)五、实验步骤 (25)六、实验现象及验证 (31)七、实验心得 (31)实验六出租车计价器设计 (32)一、实验目的 (32)二、实验任务及要求 (32)三、主要仪器设备 (32)四、实验思路 (32)五、实验步骤 (33)六、实验现象及验证 (39)七、实验心得 (39)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xx 学号:61004100xx 专业班级:通信101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9-17 实验成绩:实验一全加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以一位二进制全加器为例熟悉利用QuartusII的原理图输入方法和文本输入法设计简单组合电路;学习多层次工程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要求⑴用文本方法实现半加器,再采用层次设计法用原理图输入完成全加器的设计;⑵给出此项设计的仿真波形;⑶用发光LED指示显示结果。
三实验步骤:1.(1)建立工作库文件夹,建立半加器工程h_adder,输入半加器VHDL代码并存盘。
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h_adder isport ( a, b :in std_logic;co,so :out std_logic);end entity h_adder;architecture fh1 of h_adder isbeginso<=not(a xor (not b));co<=a and b;end architecture fh1;编译后转换得到半加器的元件符号h_adder(2)在同一工作库文件夹下,建立全加器工程fa,采用层次设计法调用元件半加器h_adder和或门or2完成全加器的原理图文件。
南京工程学院 电路-EDA课程设计

1.电阻元件伏安特性
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是指该元件两端电压与两端电流之间的关系特性,这种关系既可以用它的I~U特性曲线表示,也可以用该元件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的电阻来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在待测电阻Rx两端加上直流电压,即会有直流电流通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出电压U和电流I的数值则可由欧姆定律计算出其电阻值R=U/I。
实验一、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仿真分析
1、电压表内接法
电压表内接法测量R1=2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
U(V)
0.167
0.232
0.288
0.328
0.725
1.041
I(A)
0.084
0.116
0.144
0.164
0.363
0.520
R1(欧)
1.99
2
2
2
2
2
电压表内接法测量R1=2k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
0.584
0.860
1.241
2.600
I(A)
0.106
0.152
0.194
0.287
0.414
0.867
R1(欧)
3
3
3
3
3
3
电压表外接法测量R1=2k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
U(V)
1.194
3.555
5.321
7.098
8.900
10.
2.659
3.547
4.448
U(V)
1.196
3.546
5.000
6.094
8.435
9.736
I(mA)
0.714
2.144
3.020
3.658
南工院实训报告:单元电路的测试、分析与调试技术报告

南工院实训报告:单元电路的测试、分析与调试技术报告电子定时器的制作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课程名称:单元电路的测试、分析与调试实训提交日期:年月日目录概要 (3)第一章方案设计 (4)第二章单元电路参数计算分析 (6)2.1发生电路参数计算 4017芯片资料 (6)2.2基准脉冲发生电路 555、4060芯片资料 (10)2.3发生电路参数分析级算4093芯片资料 (18)2.4 电流放大 (20)2.5完整电路分析、参数计算 (21)第三章电子定时器电路安装 (22)3.1 焊接旋钮开关 (22)3.2 印制电路板的焊接 (23)第四章电子定时器电路调试 (23)结论............................. ... .. (24)参考文献.............................. . (25)概要本文介绍了由555芯片所构成的电子定时器的制造,同时还介绍了脉冲震荡电路(CD4060)、计数显示电路(CD4017)、发声电路(CD4093)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介绍组成这些电路的芯片的引脚排列及内部功能。
最后详细的说明完整的电子定时器的安装、调试、测试与分析。
第一章方案设计一、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芯片4017、4060、4093及555的构造与性能;二、根据《单元电路的参数测试、分析与调试实训》学生学习手册几所查阅的相关知识,在面包板上对芯片4017、4060、4093进行检测,进一步认识他们,数值他们的性能;三、设计电子定时器的原理图,并深入了解,做出接线图;四、按照接线图在印制板上进行插件,并焊接;五、完成电子定时器的焊接,并对其进行调试、改进、优化。
1.1振荡电路的设计振荡电路是由CD4060芯片为主构成的。
CD4060的主要的特点是CD4060由一振荡器和14级二进制串行计数器位组成,振荡器的结构可以是RC或晶振电路,CR 为高电平时,计数器清零且振荡器使用无效。
南理工_EDA1_实验报告

EDA设计(I)实验报告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姓名:周婷婷班级:通信1班学号:0904220116院系:电光学院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试方法;2. 掌握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3. 观察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峰值10mV) ,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5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偏置电阻),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3.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偏置电阻),使电路输出信号不失真,并且幅度最大。
在此状态下测试:①电路静态工作点值;②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 、r be、r ce值;③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④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 L、f H值。
三、实验步骤1、按要求设计单级放大电路。
原理图如下:图1 单级放大电路原理图1.1 最大不失真输出当电位器阻值为10% 时,显示最大不失真波形如下图:Vce=4.34895-2.30633=2.04262V /C B I I β==1.53043/7.34200*1000=208.45 1.2 饱和失真当电位器阻值为2% ,显示饱和失真波形如下图:Vce=2.93227-2.83686=0.95411V1.3 截止失真当电位器阻值为100%时,显示截止失真波形如下图:Vce=11.91521-0.02556=11.88965V 2. 动态分析2.1 测试输入特性测试放大电路输入特性的电路如图:由以上数据可得r(be)=dx/dy=3.71kΩ2.2测试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实验图直流分析参数设置:2.3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测β的数据:所以,β=(2.0624-1.0255)mA / 5uA=207.38测r(ce)的数据:所以,r(ce)=980.0000mV / 9.8760uA=100.41kΩ2.4最大不失真时测输入电阻:所以,Ri(测)=2.51kΩ Ri(理)=R2//(R1+R3)//r(be)=2.48kΩ(R5=200 *10%=20 kΩ)相对误差E=(2.51 -2.48)*100% / 2.48=1.2%2.5最大不失真时测输出电阻:所以,Ro(测)=4.67kΩ Ro(理)=R4=5 kΩ相对误差E=(5-4.67)*100%/5=6.6%2.6最大不失真时测电压增益:所以,Av(测)= -137.25 Av(理)= -β(R4//R6)/ r(be)= -137.51 相对误差E=0.2%2.7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对数据分析可得,y的最大值为141.1747100,将两边拉杆拉至100处即可得:所以,f(L)=937.3193Hz f(H)=11.7024MHz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有的与理论值有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实际器件与理论不是十分符合,存在一定差异。
EDA实习报告1

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实习报告科目:EDA实习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10电气**: ***学号: ************实验项目名称:数字电子钟的设计实验项目性质:普通试验所属课程名称:VHDL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 学习VHDL语言的一些基本特点。
2 掌握VHDL程序的基本结构。
3掌握VHDL程序设计方法。
4 要能够用vhdl语言读懂并编写eda程序,对eda设计的总体框架能有较好的把握,掌握各模块的调用方式。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设计一个数字时钟,显示时(2位),分(2位),秒(2位),具体要求是:具有时分秒计数显示功能,以24小时循环计时;数码管动态显示时,分,秒;具有清零功能。
在软件工具平台上,进行VHDL语言的各模块编程输入、编译实现和仿真验证。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计算机,开发环境MAX-PLUSII,ZY11EDA实验系统,VHDL语言。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设计思路:数字钟的主体是计数器,它记录并显示接收到的秒脉冲个数,其中秒和分位60进制计数器,小时为24进制计数器,分别产生3位BCD码。
BCD码经译码,驱动后接数码显示电路。
根据实验要求,将设计分为5个主要部分,时功能模块、分功能模块、秒功能模块、扫描仪功能模块和7段LED功能模块。
在时、分、秒模块中,包括复位和预置数,其主要思路如下:秒钟的模块:设计一个60进制的计数器,以clk为其时钟信号,每60个clk后产生一个进位信号CF给分钟模块,作为分钟进程的响应信号。
秒钟模块VHDL程序见附录1:仿真波形如下:封装如下图:分钟的模块:同理于秒钟的模块,设计一个60进制的计数器,以CFM为其时钟信号,每60个CFM后产生一个进位信号CFM给小时模块,作为小时模块进程的响应信号。
分钟模块VHDL程序见附录二:仿真波形如下:封装如下图:小时的模块:为24进制计数器,在分的进位信号CFM的激发下计数,从0到23的时候产生一个信号CFH,全部清0,重新开始计时。
南理工EDA1优秀实验报告(含思考题)

南京理工大学EDA设计(Ⅰ)实验报告作者: 耿乐学号:913000710013 学院(系):教育实验学院专业: 机械类指导老师:宗志园实验日期: 2015年9月摘要本报告对单级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多级放大反馈电路和简单的阶梯波发生器进行了设计和分析。
文中对电路中各个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并和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模拟电路中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指导我们更好的学习。
关键词模拟电路设计实验分析理论对比AbstractThis report on the single-stage amplifier, differential amplifier, feedback circuit and multi-level amplification of the trapezoidal wave generator for a simple design and analysis. The article on the various circuit parameters on circuit performance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s and data analysis, and compare data and theory to help us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analog circui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experiment, to guide us to better learning.Keywords Analog Circuit Design Experimental analysis Theoretical comparison目录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设计 (1)实验二差动放大电路设计 (11)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21)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设计 (27)单级放大电路设计一、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峰值5mV,负载电阻3.9kΩ,电压增益大于60;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3.在正常放大状态下测试:a.电路静态工作点值;b.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β、r be、r ce值;c.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d.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 L、f H值。
EDA实验报告(绝对有用)

EDA 设计与实验院系: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 07042201姓名:包华广(32号)学号: 0704330107指导老师:蒋立平花汉兵目录:摘要 - - - - - - - - - - - - - - - 1一.正文部分1.设计电路功能要求 - - - - - - - - - - - - - 12.方案论证 - - - - - - - - - - - - - 13.各子模块设计原理 - - - - - - - - - - - - 23.1 时钟信号发生模块 - - - - - - - - - - - - 23.2 计时模块- - - - - - - - - - - 43.3 计时电路 - - - - - - - - - - - - 63.4 校正电路模块 - - - - - - - - - - - - 63.5 整点报时模块 - - - - - - - - - - - - 83.6 闹钟功能模块 - - - - - - - - - - - - 84、设计总电路原理 - - - - - - - - - - - - - 9二.总结部分5. 调试、仿真与下载 - - - - - - - - - - - - - 106.实验结果 - - - - - - - - - - - - - 107.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 - - - - - - - - 118. 实验体会与收获 - - - - - - - - - - - - - 12 9.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12摘要:本实验利用QuartusII软件,结合所学的数字电路的知识设计一个24时多功能数字钟,具有正常分、秒计时,动态显示,保持、清零、快速校分、整点报时、闹钟功能。
文章分析了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还分别说明了各子模块的设计原理和调试、仿真、编程下载的过程,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南理工EDA实验报告

课程作业课程名称EDA 设计(I)实验题目名称EDA 设计(I)实验报告学生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666班学号66666666学生姓名xx指导教师xxx2016年9月EDA设计(Ⅰ)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4)一、实验要求 (4)二、实验原理图 (4)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3)1. 三极管特性测试 (5)2. 静态工作点的调节 (6)3. 电路基本参数测定 (9)四、数据表 (12)五、数据分析 (12)实验二差动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13)一、实验要求 (13)二、实验原理图 (13)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14)1. 电路的静态分析 (14)2. 电路电压增益的测量 (20)四、数据表 (23)五、数据分析 (23)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25)一、实验要求 (25)二、实验原理图 (25)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26)1. 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的测定 (26)EDA设计(Ⅰ)实验报告2. 负反馈对对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31)四、数据表 (34)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设计与仿真 (35)一、实验要求 (35)二、实验原理图 (35)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36)1. 方波发生器 (36)2. 微分电路 (36)3. 限幅电路 (36)4. 积分电路 (37)5. 比较器及电子开关电路 (37)四、数据分析 (38)五、实验小结 (45)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设计一、实验目的(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峰值5mV ,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7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正常放大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3)在正常放大状态下测试:3.1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 、rbe 、rce值;3.2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3.3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L、fH值。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姓名小红帽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试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3.观察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峰值10mV) ,负载电阻5.1k Ω,电压增益大于5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计),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3.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计),使电路输出信号不失真,并且幅度最大。
在此状态下测试:①电路静态工作点值;②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 、r be、r ee值;③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④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 L、f H值。
三.实验电路图四.实验过程1.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a.饱和失真调节滑动变阻器,并不断观察输出端示波器上的波形,在滑动变阻器划片位于0%的位置时可以观察到饱和失真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对应的静态工作点为: Uce=0.65V,Ube=0.15Vb.截止失真调节滑动变阻器,并不断观察输出端示波器上的波形,在滑动变阻器划片位于100%的位置时可以观察到截止失真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如图所示的是电路出现截止失真时的输出波形,可以看出波形的正半周明显比负半周要扁平且幅度要小,可以认为波形出现了截止失真。
由于此次试验的信号源的峰值较低,所以并没有预期的明显,经试验,只要加大峰值就可以获得非常明显的失真波形。
对应的静态工作点为: Uce=7.58V,Ube=0.62mVC.最大不失真波形调节滑动变阻器,并不断观察输出端示波器上的波形,在滑动变阻器划片位于13%的位置时可以得到最大不失真波形,如下图所示。
此时的静态工作点测试结果如下所示,其中Vbe=V5-V8,Vce=V2-V8:对应的静态工作点为: Uce=1.24V,Ube=0.65V2.三极管测试1. 输入特性曲线常数==CE U BE B u f i |)(及be r 的测量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将V1,V2均作为分析参数进行直流扫描,即可获得三极管在CEU 为不同取值时的输入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再次利用直流扫描分析,画出三极管在最大不失真状态,即Uce=1.24V 时的输入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公式r be =u be /i b 得,r be =623.6Ω2. 输出特性曲线常数==B i CE C u f i |)(及ce r 的测量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将I1、V1均作为分析参数进行直流扫描,即可获得三极管在B i 为不同取值时的输入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再次利用直流扫描分析,画出三极管在最大不失真状态,即i bq =14.38uA 时的输出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公式B C i i =β=255。
EDA设计实验报告

EDA设计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实验一单管分压偏置电路一:单管分压偏置电路原理图:二: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1:电路饱和失真时波形图如下:饱和失真时静态工作点2:最大不失真时波形图(电位器调节到34%时)最大不失真时静态工作点:由此可以计算出β=i c/i b=1.28102m/6.13449u=208.8226 U=V c-V e=V)15(-V)17(=5.59796-3.21635=2.38161v CEQ3:截止失真时波形:截止失真时静态工作点;三:测试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特性曲线1:测输入特性曲线原理图:输入特性曲线2:测输出特性曲线原理图:输出特性曲线:3:根据输入特性曲线求be r :由最大不失真时测得的静态工作点i b =6.13449u,在此值附近如图找两点:be r =BE U ∆/B i ∆=dx/dy=4.4444m/1.0775u=4.1247k Ω4:根据输出特性曲线测ce r ,在静态工作点i b =6.13449uA 线上, CEQ U =V c -V e =V )15(-V )17(=5.597963.21635=2.38161v选取其中褐色线条即ii1=6uA 的线,c ce ce i u r ∆∆=/=dx/dy=77.7778m/941.6365n=82.6k Ω四:测输入电阻原理图电源电压有效值、交流输入电流、交流输出电压值电压放大倍数Au=851.792/7.071=120.46输入电阻:Ri=7.071/0.003764=1.88kΩ五:测输出电阻原理图输出端电流如下图输出电阻R 0=7.071/0.001507=4.692k Ω与理论值比较分析:理论值: 输入电阻:Ri ’=R 3//R 1//R b =1.86k Ω 输出电阻:R 0’=Rl=5k Ω电压增益:Au=be L r R R /)//(2 =126.57 实际测得值:输入电阻:Ri=7.071/0.003764=1.88k Ω 输出电阻:R 0=7.071/0.001507=4.692k Ω 电压增益:Au=120.46 输入电阻相对误差为1.075%;输出电阻误差为6.16%;电压增益相对误差为4.83%六:波特图幅频相频曲线如下图:根据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频率定义,当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的0.707倍时对应的频率,即幅频图中最高分贝处降低3dB对应频率,下限截止频率约f L=59.3347Hz,上限频率f H=16.6420MHz实验二一: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原理图:负反馈接入前电路输入电阻:Ri=707.08uV/172.474nA=4.1kΩ电压放大倍数:Au=12.748mV/707.08uV=18.03 测输出电阻电路原理图:R 0=707.08uV/718.875nA=983.59Ω二:接入负反馈原理图输入电阻Ri=707.08uV/169.613nA=4.17kΩ电压增益Au=1.322mV/707.08uV=1.87反馈系数F=U f/U0=703.424uV/1.322mV=0.532 1/F=1.879A F≈1/F=1.879接入负反馈后输出电阻原理图:输出电阻R0=707.074mV/4.204mA=168.19Ω三:负反馈接入前后频率特性:1:反馈接入前f=1.6503kHz下限截止频率约为Lf=837.9489kHz 上限截止频率约为H2:L f =126.5834Hz ;H f =15.9560MHz五:经试验可知接入负反馈后当信号幅度为80mV 时开始出现失真;而未接负反馈时6mV时即出现失真。
(完整word版)EDA实验报告完整版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1.组合电路设计___2.失序电路设计___3.计数器的设计___4.原理图设计加法器学号: ___ ********__ ____**: ___ **_______班级: __ 计科09-1班_____老师: __ ______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2011年10月27日一.实验一: 组合电路的设计二.实验目的三.熟悉QuartusⅡ的VHDL文本设计流程全过程, 学习简单组合电路的设计、仿真和硬件测试。
四.实验任务任务1: 利用QuartusⅡ完成2选1多路选择器的文本编辑输入和仿真测试等步骤, 得出仿真波形。
最后在试验系统上进行硬件测试, 验证本项设计的功能。
五.任务2: 将此多路选择器看成是一个元件mux21a, 利用元件例化语句描述电路图, 并将此文件放在同一目录中。
六.对于任务中的例子分别进行编译、综合、仿真, 并对其仿真波形作出分析说明。
七.实验过程1.新建一个文件夹, 取名CNT10。
2.输入源程序。
3.文件存盘, 文件名为cnt10, 扩展名为.vhd。
八.创建工程, 按照老师要求对软件进行设置。
九.进行失序仿真, 得到仿真图形。
十.实验程序任务1:entity CNT10 ISport (a,b,s:in bit;y:out bit);end entity CNT10;architecture one of CNT10 isbeginprocess (a,b,s)if s='0' then y<=a; else y<=b;end if;end process;end architecture one;任务2: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MUXK ISPORT (s0,s1: in STD_LOGIC;a1,a2,a3: in STD_LOGIC;outy: out STD_LOGIC );END ENTITY MUXK;ARCHITECTURE double OF MUXK ISSIGNAL tmpout,tmp:STD_LOGIC;BEGINu1: PROCESS(s0,a2,a3,tmp)BEGINIF s0='0' then tmp<=a2;else tmp<=a3;END IF ;END PROCESS u1 ;u2: PROCESS(s1,a1,tmp,tmpout)BEGINIF s1='0' then tmpout<=a1;else tmpout<=tmp; END IF ;END PROCESS u2 ;outy<=tmpout;END ARCHITECTURE double;十一.实验结果任务1:任务2:十二.实验体会在课堂上对于“EDA与VHDL”这门课的用处及用法一直一知半解, 课上对于一些编程也是学的很模糊, 因为学习过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所以总认为器件仿真要用电脑模拟器件或者直接用实物, 但是通过本次实验对QuartusⅡ的初步接触, 了解了其功能的强大。
EDA实习报告(超全:包含Multisim各种电路详细仿真、公式计算,原理详细分析、实验心得、实验详细结果等)

EDA技术及其应用实训报告1、实训目的1.1实训目的(1)掌握EDA技术及开放流程。
(2)掌握Multisim的使用方法和仿真操作。
(3)能够用Multisim软件进行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
(4)熟练运用Multisim软件并掌握其界面模块的功能。
(5)理解并掌握EDA技术在电路以及模电、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1.2 实训要求(1)利用Multisim仿真L、C串联谐振电路,并用波特图仪测定频率特性。
(2)利用Multisim仿真三相三线制Y形非对称电路,并按要求分析。
(3)利用Multisim仿真模拟电路,并按要求进行分析。
(4)利用Multisim仿真数字电路,并按要求进行分析。
2、实验内容2.1 模拟电路部分要求:单管共射极分压式放大电路1、分析静态工作点(直流分析)2、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交流分析)解:①电路截图如下:② 电路示波器及电压表显示(截图)如下:由上图波形数据可知:实测数据7.76-438.4573.340-=≈UA③ 原电路直流通路如下:测量值如下:B U=C I=CE U④ 理论值计算◆ 静态工作点的分析Vk k kU R R R U CC b b b B 73.212511515212≈+=+=mA R U U I I e BE B E C 135.11000246.073.2=⨯-=-=≈()()VR R I U R I R I U U e C C CC e E C C CC CE 94.321.5135.112=+⨯-=+-=--=◆ 三极管的输入电阻1208.882uAm 073.1==≈A I I BQ CQ β()Ω=⨯+=++≈K I r r EQ bb be 071.3135.126121300261'β◆ 该放大电路的各项交流参数分别为Ω=≈Ω==Ω===⨯-=-=K R r K R R r r R R R r R A C O b b be i L C L be L u 1.538.2////k 2//87-071.3212021''β⑤ 经第三、第四步骤的比较,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存在一定的误差,差异范围很小,说明理论与实测相对来说是符合一致的。
EDA 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题目模拟电路(EDA)的仿真实验专业班级测控08-2班学号200826070216姓名王君目录一、Multisim 9.0软件使用(略)二、实验部分差动放大电路 (2)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4)电压串联负反馈 (7)方波发生器 (8)功率放大电路 (10)积分运算电路 (12)三角波方波发生电路 (13)三、考核RC波形发生电路 (15)四、实习心得 (17)实验部分差动放大电路原理图差动放大电路波形图输入差模信号时双端输出与单端输出波形:结论:输入信号为差模信号,输出为双端输出时,输出信号幅值是单端输出信号幅值的二倍。
差动放大电路材料单视图(从文件: 电路1) (打印日期: June 17, 2010 14:30:11)--------------------------------------------------------------------------------------------------------------------------------数量描述参考标识封装Vendor Status Price--------------------------------------------------------------------------------------------------------------------------------2 RESISTOR, 20kOhm_5% Rs1, Rs2 Generic\RES0.252 RESISTOR, 10kOhm_5% Rc1, Rc2 Generic\RES0.251 100_LIN, 100_LIN Rp Generic\LIN_POT1 RESISTOR, 62kOhm_5% R1 Generic\RES0.251 RESISTOR, 13kOhm_5% R2 Generic\RES0.251 RESISTOR, 3.0kOhm_5% RE Generic\RES0.253 BJT_NPN, 2N1711 Q1, Q2, Q3 Generic\TO-39--------------------------------------------------------------------------------------------------------------------------------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单级共射放大电路波形图单级共射放大电路材料单视图(从文件: 电路1) (打印日期: June 17, 2010 14:07:04)--------------------------------------------------------------------------------------------------------------------------------数量描述参考标识封装Vendor Status Price--------------------------------------------------------------------------------------------------------------------------------3 RESISTOR, 5.1kOhm_5% R1, Rc, RL Generic\RES0.251 RESISTOR, 24kOhm_5% RB2 Generic\RES0.251 RESISTOR, 20.0kOhm_1% R Generic\RES0.251 RESISTOR, 1.0kOhm_5% RE Generic\RES0.251 500K_LIN, 500K_LIN Rp Generic\LIN_POT2 CAP_ELECTROLIT, 10uF-POL C1, C2 Generic\ELKO10R51 CAP_ELECTROLIT, 47uF-POL CE Generic\ELKO8R5--------------------------------------------------------------------------------------------------------------------------------结论:由波形知输入与输出反向且对电压有明显的放大作用。
EDA技术实验报告模板

n、输入顶层文件xx(见pXX页或见附录),引脚锁定……下载,硬件验证。
实验结果及分析
注:给出顶层文件的仿真波形和最后的硬件验证结果(要实事求是)。
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注:按照实际情况写出。
本人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附录
(原理图或VHDL代码)
注:书上有的原理图或VHDL代码就不用给出了。给出你自己设计的原理图或VHDL代码。
注:每个同学都需要写实验报告。若发现同一小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完全相同,该小组同学全部给60分。
EDA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同组同学姓名
同组同学学号(与左边姓名对应)
实验题目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注:不要照抄老师的一般步骤,而是体现你本次实验思路的具体的大概的步骤。
1、输入xx文件(见pXX页或见附录),编译、仿真,形成符号入库;
2、输入xx文件(见pXX页或见附录),……;
南理工EDA1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EDA设计(Ⅰ)实验报告作者:学号:学院(系):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日期: 2013年8.26 —8.30摘要本报告主要概述了有关模电方面的4个实验: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以及电路各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以及电路各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以及引入负反馈对电路各参数的影响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设计文中对电路中各个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并和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模拟电路中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指导我们更好的学习。
关键词模拟电路设计实验分析理论对比AbstractThis report mainly describes 4 experiments of analog electronic circuit:C 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ingle stage amplifier circuit design and circuitparametersC 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design and circuitparametersD esign of multistage amplifier circuit and negative feedback effects onvarious parameters of the circuit.T he design of wave generator circuit ladderThe article on the various circuit parameters on circuit performance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s and data analysis, and compare data and theory to help us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analog circui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experiment, to guide us to better learning.Keywords Analog Circuit Design Experimental analysis Theoretical comparison目录实验一 (1)实验二 (14)实验三 (21)实验四 (29)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方法。
EDA技术实验报告

EDA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利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4位全加器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简单组合电路的方法,掌握MAX+plusII 的层次化设计方法。
通过一个4位全加器的设计,熟悉用EDA 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详细流程。
二、实验原理:一个4位全加器可以由4个一位全加器构成,全加器的进位以串行方式实现,即将低位加法器的进位输出cout 与相邻的高位加法器的低位进位输入信号cin 相接。
1位全加器f-adder 由2个半加器h-adder 和一个或门按照下列电路来实现。
半加器h-adder 由与门、同或门和非门构成。
四位加法器由4个全加器构成三、实验内容:1. 熟悉QuartusII 软件界面,掌握利用原理图进行电路模块设计的方法。
QuartusII 设计流程见教材第五章:QuartusII 应用向导。
2.设计1位全加器原理图(1)生成一个新的图形文件(file->new->graphic editor )(2)按照给定的原理图输入逻辑门(symbol ->enter symbol) COCO 1S 2S 3S 4(4)为管脚和节点命名:在管脚上的PIN_NAME处双击鼠标左键,然后输入名字;选中需命名的线,然后输入名字。
(5)创建缺省(Default)符号:在File菜单中选择Create Symbol Files for Current File项,即可创建一个设计的符号,该符号可被高层设计调用。
3.利用层次化原理图方法设计4位全加器(1)生成新的空白原理图,作为4位全加器设计输入(2)利用已经生成的1位全加器的缺省符号作为电路单元,设计4位全加器的原理图.4.新建波形文件(file->new->Other Files->Vector Waveform File),保存后进行仿真(Processing ->Start Simulation),对4位全加器进行时序仿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实验K数控121
一位全加器源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QJQ IS
PORT(A,B,CIN:IN STD_LOGIC;
SUM,CO:OUT STD_LOGIC);
END QJQ;
ARCHITECTURE ART1 OF QJQ IS
BEGIN
PROCESS(A,B,CIN)
BEGIN
IF(A='0'AND B='0'AND CIN='0')THEN
SUM<='0';
CO<='0';
ELSIF(A='1'AND B='0'AND CIN='0')THEN
SUM<='1';
CO<='0';
ELSIF(A='0'AND B='1'AND CIN='0')THEN
SUM<='1';
CO<='0';
ELSIF(A='1'AND B='1'AND CIN='0')THEN
SUM<='0';
CO<='1';
ELSIF(A='0'AND B='0'AND CIN='1')THEN
SUM<='1';
CO<='0';
ELSIF(A='1'AND B='0'AND CIN='1')THEN
SUM<='0';
CO<='1';
ELSIF(A='0'AND B='1'AND CIN='1')THEN
SUM<='0';
CO<='1';
ELSE
SUM<='1';
CO<='1';
END IF;
END PROCESS;
END ART1;
一位全加器
4位全加器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实验K数控121
8线-3线优先编码器源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BMQ IS
PORT(IN1: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SEL:IN STD_LOGIC;
Y: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YS:OUT STD_LOGIC;
YEX:OUT STD_LOGIC);
END BMQ ;
ARCHITECTURE ART3 OF BMQ IS
BEGIN
PROCESS(IN1,SEL)
BEGIN
IF SEL='1' THEN Y<="111";YS<='1';YEX<='1';
ELSIF IN1="11111111"THEN Y<="111";YS<='0';YEX<='1';
ELSIF IN1(7)='0' THEN Y<="111";YS<='1';YEX<='0';
ELSIF IN1(6)='0' THEN Y<="110";YS<='1';YEX<='0';
ELSIF IN1(5)='0' THEN Y<="101";YS<='1';YEX<='0';
ELSIF IN1(4)='0' THEN Y<="100";YS<='1';YEX<='0';
ELSIF IN1(3)='0' THEN Y<="011";YS<='1';YEX<='0';
ELSIF IN1(2)='0' THEN Y<="010";YS<='1';YEX<='0';
ELSIF IN1(1)='0' THEN Y<="001";YS<='1';YEX<='0';
ELSIF IN1(0)='0' THEN Y<="000";YS<='1';YEX<='0';
ELSE NULL;
END IF;
END PROCESS;
END ART3;
8线-3线优先编码器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实验K数控121
十进制计数器源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JSQ IS
PORT(CP,LD,UD:IN STD_LOGIC;
D: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Q:BUFFER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END ENTITY JSQ;
ARCHITECTURE ART OF JSQ IS
BEGIN
PROCESS(CP,D,LD)IS
BEGIN
IF(CP'EVENT AND CP='1')THEN
IF LD='1'THEN
Q<=D;
ELSIF UD='0'THEN
IF(Q=9)THEN
Q<="0000";
ELSE
Q<=Q+1;
END IF;
ELSE
IF(Q=0)THEN
Q<="1001";
ELSE
Q<=Q-1;
END IF;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END ARCHITECTURE ART;
移位寄存器源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YWJCQ IS
PORT(CP,LD,LR:IN STD_LOGIC;
D: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DOT:BUFFER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END ENTITY YWJCQ;
ARCHITECTURE ART OF YWJCQ IS
BEGIN
PROCESS(CP,D,LD)IS
BEGIN
IF LD='1'THEN
DOT<=D;
ELSIF(CP'EVENT AND CP='1')THEN
IF LR='0'THEN
DOT<=DOT(0)&DOT(7 DOWNTO 1);
ELSE
DOT<=DOT(6 DOWNTO 0)&DOT(7);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END ARCHITECTURE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