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065e6eaedd3383c4bb4cd238.png)
技术经济学中的技术是广义的技术,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综合体。
二、经济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经邦济世”、 “经国济民”的含义,是指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经济”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原意是家庭管理。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定义“经济”是谋生手段的意思。19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著作时,借用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我国现在所用“经济”一词是沿用日本泽法,对它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
技术经济学课件第01章技术经济学原理
![技术经济学课件第01章技术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361af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c.png)
济评价就是对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方案的可 行性,通过多方案的比较,选取综合效果最佳的方案。
⑸实践性:技术经济学是一实用性的科学,研究的是生 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建设 实践,并通过实践验证分析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有技C术o基p础yr的ig经ht济2发00展4。-2011 Aspose Pty Ltd.
⑴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技术是蕴藏在社会活动中的生产力,一旦物化和作用于 生产过程就会成为直接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为重 要的物质基础。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因,是社会生产 中最活跃的因素。
-7-
第一章 技术经济学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技术经济学
1.1 技术与经济
4.选择技术的标准 经济建设中应采用适用的先进技术,这一提法包含两层
含义:一是该适用E技v术al应ua经ti济on合o理n、ly.适合国情;二是适用 Crea技用te术先d的 进w主技it体术h 部为A分:sp应是os具在e有一.S技定lid术社e上会s f的经o先济r .进条N性件ET。下据,3.此为5 可达Cl以到ie定一nt义定P适目ro.
技术经济学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的 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技 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方 式,以求可持续发展。
- 11 -
11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学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技术经济学
1.2 技术经济学的特点
技术经济学虽属经济类学科,但它是介于技术科学与经 济科学之间的应用性、交叉性边缘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概述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48add76c175f0e7dd1378e.png)
– 资金成本
现实成本 机会成本
– 项目风险
用净现值指标进行多方案比选
• 互斥方案具有可比性的条件
– 考察的时间段和计算期可比 – 收益和费用的性质及计算范围可
比 – 备选方案的风险水平可比 – 评价所使用的假定合理
• 寿命期相等的互斥方案比选 在寿命期相等的互斥方案中,净现值最 大且非负的方案为最优可行方案。
• 生产部门估计项目必要的在产品及产成品库存价值 等于21天的销售额。除此之外,在项目的第一年, SMC每盏灯的直接人工为¥5,能源费为¥1。这 些费用在项目的寿命期内预计每年按3%的通货膨 胀率增长。在公司的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行政管
理费用方面不会再有任何重要的额外成本,因为公 司现存的人员和组织结构预计能支持新产品的销售。
• (二)学科性质
• 1、应用学科 • 2、新兴学科 • 3、交叉学科
三、技术经济分析程序
• 1、确定分析目标 • 2、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 3、设计各种备选方案 • 4、分析方案 • 5、拟订评价指标、综合分析评价 • 6、确定最优方案
第二部分 基本原理
• 一、技术创新原理 • 二、技术方案经济比较原理 • 三、经济效益原理 • 四、资金报酬原理
风险可判断且可反映为用货币衡量未来资产收益或资本化率重置全价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直接法也称重置核算法资产乙产量资产甲产量资产乙重置全价资产甲重置全价资产损耗估算方法功能性贬值的定量估算被评估资产功能贬值额被评估资产年产品生产成本超支额按剩余使用年限计算的等额年金折现系数经济性贬值的估算很难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破产处理文件或抵押合同及其他有效文件为依据
一、技术创新原理
• 1、技术创新的基本要义 • 2、技术创新原理 • 3、技术创新的动力源 • 4、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 5、创新技术有效扩散的表现形式
技术经济学(答案)
![技术经济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ae7b1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7.png)
技术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技术的狭义定义:技术狭义观点认为技术是应用于自然,然改.造为人自然的手段。
并使天然改造为人工自然的手段。
技术的广义定义。
广义技术是指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协调、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方法和规则的总称。
技术经济学涉及的“经济”概念既有宏观层次,又有微观层次,但更多的是指微观层次。
在宏观层次上或一般意义上,经济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的全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微观层次上或具体意义上,经济是指节约、节省的意思。
技术经济问题。
它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生产活动的投人产出关系。
2.技术的选择问题。
3.资源有效利用与节约问题。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与经济都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体中。
技术与经济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
1.技术与经济相互依存,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2.技术与经济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界定为三个领域、四个层次、三个方面。
即技术经济学科应研究三个领域的技术经济问题:1.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2.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
3.经济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规律。
在前述三个领域,技术经济学科应研究四个层次的技术经济问题: 1.项目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2.企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3.产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4.国家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在前述三个领域、四个层次之中,技术经济学科应研究三个方面的经济问题: 1.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
2.技术经济学科的基本方法。
3.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在现实技术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划分。
技术经济学从内容性质上可分为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应用三个部分。
技术经济学从应用角度将技术经济问题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1.从横向来划分,即按部门分类,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能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学研究等部门。
06270技术经济学
![06270技术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1876998e19e8b8f67d1cb950.png)
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选择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活动,目的是如何使农业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二是经济活动,目的是使农业生产活动如何适应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3.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
5.四种基本技术主要是指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机械技术。
6.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
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系统性、数量性、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10.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等。
1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A.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B.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一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从研究内容,分为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从研究的角度,分为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12.狭义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含义:分为理论与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13.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如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
二、名词解释1.技术:广义技术泛指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经济学五大理论
![经济学五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bc0333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6.png)
经济学五大理论什么是经济学五大理论?经济学五大理论是指五种最基础、最流行的经济理论,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经济行为,包括消费理论、均衡理论、聚类理论、技术进步理论和定价理论。
本文将研究这五种理论,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应用和影响,以及它们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首先,讨论的是消费理论。
它的基础是每个消费者都会根据其偏好来消费,因此,它可以用来测量消费者的偏好,并了解消费者哪些东西更喜欢。
此外,消费理论也可以帮助确定价格和收入水平,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接下来,我们讨论均衡理论。
它的基础是供求的相互制约作用,它通过比较供需的数量来评估市场的状况,并根据市场状况和供给的变化来影响经济活动。
均衡理论在决定市场价格、确定供需状况以及做出其他经济活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聚类理论是一种比较而综合的理论,它可以预测和解释经济活动中的不同发展和模式,强调这种发展是根据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来决定的,可以帮助分析市场行为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是,每种经济环境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而技术进步也会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
此外,技术进步也对投资、利润、利率、价格和消费者需求等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最后,定价理论是基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其原理是在市场的一个特定水平上,当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时,这一价格被称为定价。
定价理论在分析供给需求关系以及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经济学五大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和最流行的理论,它们各有不同,但都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用来区分消费行为、测量偏好、确定价格、分析经济活动和影响经济变化。
它们对于经济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经济学五大理论非常必要。
《化工技术经济》第1章 绪论
![《化工技术经济》第1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2642b3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f.png)
三、技术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化工技术经济学
参考《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 790.41 技术经济学
790.4110 工程经济学 790.4115 工业技术经济学 790.4120 农业技术经济学 790.4125 能源技术经济学
┆┆
24
技术经济学
• 它通过研究为达到某一预定目的可能采取的各种技术政策、技术方案 和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选出技术先 进、生产上适用和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
在这个学科中,项目的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一样的被 强调,其中项目能否达到良好的经济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技术能不能被采纳、应用推广,还要进行经济分析, 是否有好的经济效益
化工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光有技术和工程知识及能力是 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经济知识。
16
方案
Ⅰ Ⅱ Ⅲ Ⅳ
技术项目的抉择
技术先进
√ √ ≠ ×
18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化工技术经济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有不少的论著发表,如涅克拉索夫的《化学工业经济学》(1959 年)、胡尔的《实用化学过程经济学》(1956年)、哈伯尔的《 化学过程经济学》(1958年)等。
• 1982年,J.L.Riggs 出版了《工程经济学》系统的阐述了工程经 济学的内容,将工程经济学的学科水平推进了一大步。
化工技术经济
1
第1章 绪论
本章重点及学习目的
• 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地位 •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化工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2
§1-1 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地位
一、化学工业的概念
广义的定义
化学工业—以天然物质或其他物质为原材料,利用这些物质的性质或形 态变化,或以这些物质组合、加工成对国计民生有价值的化学产品的一 种工业。 化学工业以化学反应过程为核心,以生产化学产品为目的。又称为化 学加工工业或流程工业。
技术经济学(完整版)
![技术经济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074f9c2b160b4e777fcf2f.png)
二、项目现金流量 (一)项目现金流量的类别 1.现金流量的概念
现金流量是指资金在运动过程中的流转数 量,它是投资项目全部经济活动的反映,通 常用CF表示。对现金流量的计算,一般以年 为时间单位、按收付实现制进行。
2.现金流量的构成 (1)按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划分
①初始现金流量,是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 量。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和其他 投资费用等。
投资形成的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 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3)成本 ①会计成本
生产成本
总成本费用
期间费用
直接支出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②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 有限资源置于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收益。
当一种有限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 许多获取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将其置于某 种特定用途,必然放弃其他投入机会,从而 放弃了相应的收益,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就是 这种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
(6)利润 利润是指项目在一定时期的经营净成果,是项目
经营目标的集中体现。一般有销售利润、利润总额 及税后利润等。
销售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各种流转 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利润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 内实现盈亏的总额;税后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扣除 应交所得税后的利润。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 -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建设项目总投资是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 流动资金投资的总和。
项目总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静态投资 动态投资
建筑工程费用 安装工程费用 设备及工器具的购置费用 其他工程费用 基本预备费
建设期利息 涨价预备费 汇率变动预备费
流动资产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货 现金
技术经济学考研题库
![技术经济学考研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78cd2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8.png)
技术经济学考研题库技术经济学考研题库技术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技术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技术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经济学考研题库对于备考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1.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技术选择、技术评价和技术管理等内容。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技术经济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技术创新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通过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过程创新是指通过改进生产过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环境、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等。
3. 技术选择和技术评价的方法技术选择是指在多种技术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技术评价是对技术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的过程。
技术选择和技术评价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和决策分析等。
4. 技术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技术管理是指对技术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技术规划、技术组织和技术控制等。
技术管理的方法包括技术创新管理、技术成果转化和知识管理等。
第二部分:解题方法1.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技术经济学考研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然后,结合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给出准确的答案。
2. 计算题计算题是技术经济学考研中的重点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根据给定的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最后给出准确的结果。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准确性。
3. 分析题分析题是技术经济学考研中的较难题型,要求考生对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技术经济学》教学大纲
![《技术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6ba2087910ef12d2af9e7b7.png)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技术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y课程总学时/学分:48/3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一、课程简介技术经济学是决策论证的科学,是关于方法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实用性很强。
技术经济学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主要讲授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评价方法,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技术创新的技术经济评价等内容,为学生从事工商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技术经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评价方法,运用技术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工商管理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掌握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及其他有关知识,运用技术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工商管理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工商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在下述各个方面达到基本的训练和要求:1.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掌握技术经济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3.能够运用技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4.能应用技术经济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中产品开发、设备更新等分析和评价问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掌握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有所了解。
2.理解技术创新的含义及其形式;掌握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与程序;掌握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关键点。
3.正确理解经济效果概念,掌握三种表达方式;掌握投资、成本、利润等基本概念及计算口径;理解资金时间价值内涵及掌握资金等值计算。
4.掌握时间型、价值型、效率型经济评价指标的含义与计算;掌握互斥方案经济性评价方法;掌握带资金约束的独立方案经济性评价方法;掌握不确定性评价方法。
5.理解掌握风险及不确定性分析的思路和步骤;熟练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掌握单参数敏感性分析及概率分析方法。
《技术经济学》教案
![《技术经济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563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8.png)
《技术经济学》教案技术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技术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将来从事相关职业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技术经济学的定义、概念和发展历程2.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框架3. 技术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4. 技术经济学对企业决策和管理的影响5. 技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交叉领域三、教学方法1. 综合教学法:结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加深对技术经济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项目研讨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技术经济学的定义与概念1. 引入:通过引用一则与技术经济学相关的新闻或案例,激发学生对技术经济学的兴趣。
2. 介绍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其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3. 分析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介绍相关学者和研究成果。
4. 通过示例,说明技术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时: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框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和概念。
2. 介绍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如边际分析原理、比较优势原理等。
3. 解释技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经济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4. 针对具体行业或领域,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技术经济学的原理。
第三课时:技术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1. 通过介绍企业决策理论和技术经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技术经济学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2. 分析技术经济学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例如产能规划、投资决策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技术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具体实践。
4.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经济学对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技术经济学论文(包括技术经济,工程经济,可行性研究)
![技术经济学论文(包括技术经济,工程经济,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808502cc17552707220883.png)
技术经济学论文技术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学(国外称“工程经济学”)是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着重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谋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
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各种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为手段,为现实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方法。
技术经济学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技术经济学是医药企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课之一,是在完成基础药学、基础医学、管理学基础课程、经济学基础课程后进行的,根据复合型医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模拟实验、毕业实习及自学,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技术经济学的有关方法分析评价有关技术进步、项目建设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进行技术选择、项目投资及项目管理;并对技术经济学领域中国内外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运用技术经济学的专门知识和方法,从事技术经济学的实际工作,并为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辩证关系的新学科。
它是从经济角度研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再生产过程中即将采用的各种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的科学。
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各种技术方案的分析、对比、论证和择优过程,选定符合本国和本地区资源特点和经济条件的技术,使之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十广泛,它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技术经济问题。
从宏观方面来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工业、农业、商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和邮电、市政建设和建筑业,环境保护和教育卫生、科学研究和国防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试验研究、勘测考察、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行等一切工作中都有带全局性的技术经济问题。
技术经济学的五个基本原理
![技术经济学的五个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eeb1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d.png)
技术经济学的五个基本原理
技术经济学的五个基本原理包括技术的无处不在、技术创新的持续推动、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依赖、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以及技术与经济的矛盾统一。
1.技术的无处不在: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到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设备,都离不开技术。
在技术经济学中,技术被视为用于转换输入资源以生产输出产品或服务的物理实体。
它不仅对生产力和效率产生巨大影响,还改变了经济结构、就业形态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2.技术创新的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通
过利用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改进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以提高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并推动经济增长。
从历史角度看,技术创新在改变经济和社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3.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依赖:技术和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
经济发展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
同时,经济发展也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
4.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促进:技术和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
先进技
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又为技术研发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支持,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5.技术与经济的矛盾统一:虽然技术和经济相互促进,但也存在一定的
矛盾。
有时技术先进,但经济效果不一定好;有时经济效果好,但技术不一定很先进。
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找到技术与经济的平衡点,实现两者的最优结合。
以上五个基本原理构成了技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技术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bca0eb05022aaea998f0fe3.png)
10
2.2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理论
2.2.1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2.2.2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的含义 2.2.3农业生产要素的均衡配置 2.2.4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性
11
2.2.1农业生产力系统
(1)农业生产力的内涵:是农业系统在一定区域、一定
时期内,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共同作用下,其生 产与发展能力的综合表现。
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四版
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内容概要
1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 2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理论 3 农业技术进步理论
2
2.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
2.1.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的概念 2.1.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含义、临界 2.1.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整体论 2.1.4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
两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率先进入了世界上最 小国家的行列。
33
kongxz@
各国农业技术变迁的一般趋势
从资源禀赋角度看,各国农业技术变迁的 一般趋势是——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趋 向是发展机械化,节约土地的技术进步 趋向是生物革新.
2019/11/22
34
kongxz@
劳动对象
会
环
环
境
管理、信息
境
系统组合方式
结构
规模
13
布局
时序
2.2.2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
(1)要素组合原理又称“木桶效应”原理 : 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水平取决于总体中最弱一部分
(最小构成因子)的能力值。 (2)“木桶效应”原理启示:
1)各生产要素,是必要且缺一不可的。 2)各生产要素的投入的不均衡性。 3) “最小构成因子”的突破。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50657d1b5a8102d276a22f2e.png)
技术经济学1. 技术经济学的含义及研究范围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经济建设,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产力的综合论证。
技术经济学把研究的技术问题置于经济建设的大系统之中,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进行各种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技术经济学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并采用各种数学公式、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技术经济学在研究中采用两种以上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在分析比较中选择经济效果最好的方案。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领域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也涉及生产和建设的各个阶段。
从全局的范围来看,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效果、结构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佳关系问题;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合理转移问题;投资方向、项目选择问题;能源的开源与节流、生产与供应、开发与运输的最优选择问题;技术引进方案的论证问题;外资的利用与偿还,引进前的可行性研究与引进后的经济效果评价问题;技术政策的论证、物资流通方式与渠道的选择问题等等。
从部门和企业范围看,技术经济学研究厂址选择的论证,企业规模的分析,产品方向的确定,技术设备的选择、使用与更新的分析,原材料路线的选择,新技术、新工艺的经济效果分析,新产品开发的论证与评价,等等。
从生产与建设的各个阶段看,技术经济学研究试验研究、勘测考察、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行等各个阶段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综合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与评价,等等。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系统综合,即采用系统分析、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对技术的研制、应用与发展进行估计;方案论证,即技术经济普遍采用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一套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对完成同一目标的不同技术方案的计算、分析、比较;效果分析是通过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对比分析,效益与费用的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原则是效果最大原则。
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d7b2720e866fb84ae45c8de4.png)
1860年煤气公司211家,1870年,350家。
24
案例分析续
2.电力工业的出现。
1856年,沃纳.西门子运用法拉第在1830年发现的电学理论,
设计出第一台电动机和发电机。
但22年里,电气工业并未出现,因为缺少麦克斯韦电磁学 理论。 麦克斯韦理论出现后,爱迪生于1878年发明了电灯。 电灯取代煤气灯。
back
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制约表现为:
1. 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与经济可行性的矛盾 2. 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矛盾 3. 技术效益的滞后性及潜在性与应用者渴望现实盈利的矛盾 4. 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效益与风险的矛盾
5. 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成本与新增效益的矛盾
35
表 技术项目的抉择
方 案 Ⅰ Ⅱ Ⅲ Ⅳ 技术先进 √ √ ≠ × 经济合算 √ × ≠ × 决 策 可行 不可行 一定背景下可行 不可行
(1)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2)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构 由9:1变化为现在的1:9
19
2.科学技术的变革效应(Transform Impact)
(1)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2)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3)促进了经济的软化。
1、硬件与软件占产品价格的比 20世纪50年代:8:2;70年代:5:5 90年代:2:8;2000年以后:0.5:9.5 2、产品对原材料、能源和一般性劳动力的依赖 性减少。如半导体芯片的材料成本仅占1-3%
从表现形态上看,技术可分成: 物质技术(硬技术)----体现为机器、设备、基础设 施等生产条件和工作条件 非物质技术(软技术)---体现为工艺、方法、程序、 信息、经验、技巧和管理能力
技术经济学 第2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
![技术经济学 第2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56ffedd10a6f524cdbf854e.png)
❖ 2.需求预测
❖ 定性预测:专家调查法、德尔斐法 ❖ 定量预测:趋势外推法、因果分析法
2.1.7成本分类
❖ 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 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 外显成本与内含成本 ❖ 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2.1.8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 与生产者剩余
2.1.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 生产什么(what) ▪ 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
❖ 如何生产(how) ▪ 由谁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 用什么组织形式生产
❖ 为谁生产(for whom) ❖ 何时生产(when)
▪ 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 谁做决策(who)
▪ 经济体制问题: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2.1.4基本假设
“经济人”以利已为原则 “经济人”服从“看不见的手”指挥 “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实证结论 • 目标的多元化、非最大化、有限理性甚至 非理性 ▪ 完全竞争:经济主体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完 全竞争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不完全竞争 ▪ 完全信息:经济主体完全掌握市场上的各种信 息,完全了解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
劳动市场
资本市场
土地市场
家庭经济行为模型
满足最大化 产品消费量
产品价格
家庭收入
个人偏好
要素提供量
要素价格
厂商经济行为模型
利润最大化
总收入
总成本
产品销售量 产品价格
要素雇佣量
要素价格
2.1.6需求估计与需求预测
❖ 1.需求估计
❖ 市场调查法:消费者调查、消费者“诊所”,市场试 验
上章要点回顾 ❖ 技术与经济、技术经济问题的概念 ❖ 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 ❖ 技术经济学特点
《技 术 经 济 学》
![《技 术 经 济 学》](https://img.taocdn.com/s3/m/bff4cb80d5bbfd0a79567370.png)
售,其基本情况如下:
方案 单 价
产量
销售收入
甲 20元/条 100万条 ¥2000万元
乙 5美圆/条 100万条 $500万美圆
二、技术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技术经济学(Technology Economics)是一门经济类学科, 但它介于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之间的一门讲求经济效益的 应用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它具有以下特点:
(1)边缘性;(2)应用性;(3)预测性; (4)综合性;(5)数量性;(6)选择性。
1.3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1.5 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
一、评价原则:经济效益最佳 (1) 正确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2) 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3) 正确处理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 (4)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5) 正确处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
二、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般而言,技术经济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义问题 (2) 设计备选方案 (3) 拟定评价指标 (4) 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优方案 (5) 对方案进行后评估
三、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体系及其分类
(1)按指标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 ① 局部指标和综合指标: ② 实物量指标和货币量指标: ③ 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指标: ④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⑤ 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三、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体系及其分类
(2)按反映技术经济活动中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可分为: ①技术性指标:反映不同技术特征的指标。 ②社会性指标: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评价项目 方案的社会效益。 ③经济性指标:是构成综合性指标体系的主体和核 心,是评价项目是否可行的主要依据。
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步骤实例
技术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技术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2d87d21f78a6529647d5348.png)
2 技术价值
定义:技术应用于系统中对系统所产生的贡献。 根据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把技术价值分为自然价值和 社会价值两种。
广义的技术
自然价值
思想价值 认识价值 知识价值 审美价值
广义的技术
社会价值
政治价值 经济价值 军事价值 文化价值
广高义新的技技术术 价值体现
高效益 高势能 高集成 高竞争
2 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
国家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国家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体制 机制的建设
企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 技术使用管理
产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技术预测与选择 共性关键技术 产业技术创新
项目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关键技术创新 技术方案经济评价 系统优化和项目管理
佳经济效益。 • 研究技术和经济的对立关系和相互关系,确定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的最优经济界限。
案例: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2 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
研究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研究技术与经济结合 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学科
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技术经济学的分析和评价 方法在各种资源的配置方面起着过滤和优化的作用, 微观:研究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 宏观:研究技术与经济最优结合的内在动因问题
当效果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表示为 经济效果= 效果 费 用 损 失
当效果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表示为
经济效果=效果 -(费用 + 损失)
1经济效果原理
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
高效益 高势能 高集成 高竞争
由于各种技术经济活动的性质不同,因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活动主体 活动目标 实施活动的环境 活动的后果 经济效果原理 机会成本原理 科学预见原理 条件可比原理 和谐发展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技术与技术进步
2.技术进步
工业技术进步的含义: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革工艺,提高劳 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包含:(1)技术攻关;(2)技术开发;(3)技术引进 及消化吸收;(4)技术改造;(5)标准和质量工作;(6) 科学管理和决策;(7)人才培训和智力开发;(8)技术咨询 和诊断;(9)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10)新技术的推广; (11)国际技术经济合作。
一、技术与技术进步(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项目
科学
技术
目的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
形态
纯知识形态
物质形态或知识形态
与生产的关系 间接,属于潜在生产力 直接,属于直接生产力
对经济的作用 不能完全确定,较长远 确定明确
选 题 自由探索
目标明确
研 究
方法
归纳分析、逻辑推理、想 象力、数学工具较为重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
征
证方法 ▪ (2)80年代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经济
分析论证方法
▪ (3)技术经济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与改革开放进 程基本同步
▪ A.80年代我国技术经济学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主要 争论
▪ 学术方面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技术经济学与生产力经济学的关系。 ▪ 二是关于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B.90年代我国技术经济学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主要
第二节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技术经济学界对于学科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观 点
▪ (1)效果论 ▪ 效果论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技术实践的经
济效果的科学,研究重点在于运用技术选择和经济 评价的原理方法,在多个技术方案中选取经济效果 最佳的方案。 ▪ (2)关系论 ▪ 该观点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和经济相互矛盾、 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的科学,重点是研究技 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规律,以取得最佳的效 果。
▪ (3)因素论
▪ 此观点认为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过程和经 济活动中的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通过对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分析,把二者有机结 合,达到矛盾的统一。
▪ (4)增长论
▪ 也称资源论,主要观点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合理 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规律的科学,研 究重点是资源的最佳利用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 的作用。
完成课题期限
较长或很长,无法严格规 定
实验、演绎推理与综合较为重 要
有明确规定
社会监督 弱
强
一、技术与技术进步
2.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含义:
(1)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使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不断变革,科技水平、生产水平、生活水平有普遍的提高。 (2)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替代落后技术,改造企业和社会的物 质技术基础。 (3)科学与教育结合,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开发人的 智力,使智力劳动逐步成为劳动的主体。 (4)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就,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改善企 业素质,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节重点: 技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一、技术与技术进步
1.技术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技术的含义: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 按照科学原理及一定的经验需要和社会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用 以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验和技巧。它包括实验技术、 生产技术、服务技术、管理技术,具体表现为硬技术与软技术 的统一所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体系。
第一章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节 经济效益理论
第五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与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
1.技术经济与经济发展理论
2.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3.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第一节 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 一、技术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 ▪ 技术经济学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 ▪ 我国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50年代引进了前苏联的技术经济分析论
▪ (2)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 关系,寻求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的科学
▪ (3)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 动技术进步,进而获得经济增长的科学
▪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理论
一、技术与技术进步 二、经济发展 三、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 (5)综合论
▪ 该观点对上述多种观点的概括综合。这种观点认为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技术的经济效果;技术 和经济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关系;技术进步促进 经济增长规律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等等。
▪ 二、以综合论为基础的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
▪ (1)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 寻求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二、经济发展
1.经济及大经济观
经济的含义: 其一,经世济民,治理国家;其二,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 称,或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等;其三,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其四,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其 五,节约或节省,含效益之意。
二、经济发展
1.经济及大经济观
大经济观:是视经济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系统内各 生产力要素协调组合,人流、物流、信息流有序运行,形成经 济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与体制。 大经济观特点:(1)科技化;(2)信息化;(3)系统化; (4)效益化。
狭义技术:物化形态的硬技术
广义 技术
硬技术 软技术
一、技术与技术进步
1.技术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技术与科学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 技术既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手段,又是改造自然的产物, 在本质上反映着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 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其任务是认识客观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 造客观世界;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 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 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 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应用知识与需要的研究。
发展 ▪ 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许多技术经济教学、科研人
员在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经济和产业技术经济 研究、区域技术经济研究以及技术管理和工程管理 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 二、技术经济学发展的新领域 ▪ 技术经济学发展的新领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
面:
▪ (1)区域和产业技术经济 ▪ (2)经营管理技术经济 ▪ (3)消费技术经济 ▪ (4)互联网技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