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其中包括了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和管理,减少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确保人民食品安全。
以下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食品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以及其对健康的风险等级。
评估结果将作为后续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食品安全风险的动态变化。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源等因素,同时也涉及到食品安全风险相关的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三、食品安全风险管控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
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主要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等方面。
例如,对于食品生产环节,通过对原材料的严格筛选和供应商的审核,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强对食品加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在食品销售环节,加强对食品的标签和包装的检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及时预警食品安全风险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风险,相关部门将迅速采取措施,通报并公布相关食品安全信息,保护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五、食品安全风险溯源食品安全风险溯源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安全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原则1. 领导重视原则: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2. 防范预防原则: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在日常生产中要注重预防,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
3. 严格管理原则:对于安全事故隐患必须进行全面排查,对违章作业行为要严肃处理,对于严重危害安全的事故隐患,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4. 全员参与原则:安全生产是全体员工的责任,要求每位员工都要认真履行本岗位管理职责,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五、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程序1. 风险评估: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企业内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分级。
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进行分级,按照风险等级轻重缓急进行划分。
3. 制定应对措施:对于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 监控和检查:对制定的应对措施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5. 风险动态调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和变化,安全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风险分级进行动态调整。
六、责任分工1. 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排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 监管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七、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的重点1. 对于高风险的事故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2024年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2024年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生产、保证员工人身安全的重要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安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策略、安全教育与培训、应急预案管理等方面,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保障企业生产、保证员工人身安全的前提,评估过程包括查找、分析和评估潜在的或实施中的风险,搜索各种造成损害的条件和因素。
在评估的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人员、设备和材料方面,分别评估这三个方面的安全风险。
人员方面:对工作场所的人员进行工作负荷、疲劳程度、培训程度、技能程度等方面的评估,通过这些数据来确定员工的工作能力及其安全风险等级。
设备方面:对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能、设备操作的风险、故障率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数据来确定生产设备的安全风险等级。
材料方面:对生产中使用的材料的危险特性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数据来确定材料的安全风险等级。
二、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策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风险管控措施来消除、降低安全风险,确保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通过制定具体的措施来落实风险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培训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科学教育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2)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制定必要的安全标准或作业标准。
(3)安全设备保护措施:配备先进的安全防护设施,定时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4)应急预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定救援方案,确保各种意外情况的快速应对和处理。
三、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教育与培训是通过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I,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
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安全教育与培训:(1)全员参与:建立安全教育的群体主义观念,组织集中学习和标准化培训。
(2)座谈讲座:组织现场安全课堂,由专业人员进行专题演讲。
(3)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让员工深刻认识安全事故的危害和必要性,懂得怎样消廨口减少安全隐患。
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制度
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制度一、前言在当今社会,风险隐患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以避免面临各种风险与隐患,若能及时发现、评估、控制和处置这些风险隐患,就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建立健全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制度,对企业管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风险隐患管理的重要性1.风险隐患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保障。
风险隐患可能导致生产事故、质量问题、经济损失等问题,甚至危及企业经营的存续。
2.风险隐患管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保障员工的安全、保护环境等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3.风险隐患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有效管理风险隐患,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制度的建立1.组建专门的风险隐患管理团队,负责企业风险隐患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建立风险隐患管理制度和风险隐患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3.制定风险隐患管理方案,包括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
4.建立风险隐患信息收集、登记、报告、统计和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隐患。
五、风险隐患管理的具体做法1. 风险评估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生产安全风险、质量管理风险、金融风险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隐患排查定期对企业生产运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环境隐患等进行排查,及时整改和消除。
3. 事故应急处理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应急事件进行预案设计,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
4. 培训教育加强员工的风险隐患意识和安全生产观念,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
5. 技术改造根据风险隐患排查的结果,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六、风险隐患管理的效果评估1.建立风险隐患管理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风险隐患管理的各项措施和工作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企业安全风险公告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明确企业安全风险公告管理责任,确保安全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给全体员工。
2. 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公告管理机制,实现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降低企业安全风险。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门:1. 生产部门2. 经营部门3. 管理部门4. 临时用工单位四、职责分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风险公告管理工作负总责。
3. 各岗位员工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公告管理工作。
五、制度内容1.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1)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明确安全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
2. 安全风险公告(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风险公告内容,包括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处理等。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将安全风险公告内容传达给本部门员工。
(3)安全风险公告应采取以下形式:- 张贴公告:在办公区域、生产现场等显眼位置张贴安全风险公告。
- 培训教育:组织员工参加安全风险培训,提高员工安全风险意识。
- 通讯工具:通过企业内部通讯工具、微信群等渠道发布安全风险公告。
3. 安全风险管控(1)各部门应严格执行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4. 应急处理(1)各部门应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六、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定期对安全风险公告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
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一、概述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是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下,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判和管理的一种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
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环境变化频繁的背景下,必须建立健全的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及时捕捉风险动态变化,有效应对危机事件,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二、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一)风险的识别和评估1.建立风险识别机制。
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分析、内部审核等途径,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培养和教育,促使全员参与风险识别。
2.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确定风险的性质、范围和级别,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风险的分析和研判1.定期开展风险研判。
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召集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近期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判,提出应对建议。
2.建立风险溯源机制。
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和教训,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风险的控制和应对1.建立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研判意见,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2.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风险,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组织架构、信息沟通、资源调配等,确保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和处置。
(四)风险的监控和反馈1.建立风险监控体系。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监控指标体系等手段,实时监控风险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建立风险反馈机制。
鼓励员工积极反馈风险信息和意见建议,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不断改进和完善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
三、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评估1.建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控制和应对、风险监控和反馈等方面,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时有效地排查治理事故隐患,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按严重程度将隐患分为A、B、C三级: A级为特大隐患,指随时可能造成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而且事故征兆比较明显,已经危及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 B级为重大隐患,指随时可能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C级为一般隐患,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
第二章排查、评估及报告第三条企业成立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由负责人、安全员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第四条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每周组织集中排查治理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集中排查治理一次。
第五条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综合监管,每季度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抽查。
第六条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应当立即排除,因生产技术、工艺、设计、环境等原因难以立即排除的,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对于无法采取措施的隐患,应做出暂停局部、全部停产或停止使用的强制决定。
第七条难以立即排除的重大隐患,由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并编制重大隐患评估报告书。
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隐患的类别、等级、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对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第八条经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属于A级的,由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治理方案;属于B、C级的,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治理期限和目标;2、治理措施;3、责任机构和人员、经费和物资保障;4、应急救援预案。
第九条属于B、C级的治理方案,自发现隐患之日起15日内由相关部门和人员报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审查;企业将A级评估报告书报上级有关部门。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是指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可能存在的危害食品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应对的过程。
第三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食品安全风险识别主要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工艺、食品储运条件等方面。
第六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当依据科学数据和资料,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工艺、食品储运条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第七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风险评估结果应当作为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策略和措施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风险控制与监测第八条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消除、风险减缓、风险转移和风险替代等。
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第十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主要包括食品中污染物、有害因素、食品添加剂等指标。
品安全风险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第四章风险预警与应对第十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制度,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
第十三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收到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后,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品安全风险扩大。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QG/JH-35 一.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公司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认真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对本厂食品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检查、风险防控、动态管理,由食品主要负责人牵头,食品安全员配合管理。
三.风险防控内容1.食品生产者资质1.1 具有合法主体资质,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1.2 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在许可范围内。
2.生产环境条件2.1 厂区、车间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或具备有效防范措施。
2.2 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应设置洗手设施,未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
3.进货查验3.1 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有检验记录。
3.2 进货查验记录及证明材料真实、完整,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4.生产过程控制4.1 使用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4.2 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4.3 不存在有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
4.4 不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4.5 生产或使用的新食品原料限定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吿的新食品原料范围内。
4.6 不存在使用药品与保健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情况。
4.7 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一致。
4.8 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
5.委托生产5.1 委托方、受托方具有有效证照,委托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符合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
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对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各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食品安全风险的概念和特点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可能导致食品受到污染、有害物质残留,或者使食品变质、变质等因素所引发的危险情况。
食品安全风险不仅包括传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还包括新的风险因素,如食品伪造、虚假宣传等。
食品安全风险的特点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对所有消费者都具有普遍性和潜在性。
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存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直接影响。
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负担。
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变得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和技术手段,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
三、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原则和要求为了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各国纷纷制定了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的核心原则是科学、规范、有据可查、风险控制和源头防控。
具体要求包括: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范围。
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全程实时监测和预警。
3.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通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的控制与管理。
4. 食品安全风险溯源:建立溯源体系,对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食品进行追踪和追责。
5. 食品安全风险应急处理: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各类食品安全风险事件。
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推进方式和机制为了推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落地实施,需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1.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法规的制定:各国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法规,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风险,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是指企业对生产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行系统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应对的过程。
第三条企业应当树立安全风险管理全员参与、预防为主、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确保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措施。
第二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识别制度,对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有害因素进行系统识别和归类,建立危险源数据库。
第六条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风险评估,采用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风险评估法等方法,对识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第七条企业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高风险区域和环节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第三章安全风险控制与监测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控制制度,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通过现场检查、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警制度,对监测到的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安全风险应对与改进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应对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测和分析,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改进制度,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剖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五章组织管理与保障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确保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司的整体安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岗位及全体员工。
三、组织机构1.成立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各部门设立安全风险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的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
四、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内容1.风险识别(1)各部门应定期对岗位、设备、设施等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2)员工应主动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2.风险评估(1)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2)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风险控制(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措施:a.风险等级为一、二级的,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b.风险等级为三级的,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c.风险等级为四级的,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安全。
(2)对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定期进行效果评估,确保措施有效。
4.信息报送(1)各部门应将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情况及时报送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领导小组。
(2)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部门报送的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安全风险动态管理要求1.各部门、各岗位应高度重视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切实履行职责。
2.员工应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
3.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4.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本制度由公司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岗位,涉及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风险。
第三条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依法管理,规范操作;3. 分级管控,动态调整;4. 信息公开,责任到人。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第五条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公司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2. 审批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和管控措施;3. 组织开展安全风险动态监控;4. 负责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5. 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部门应设立安全风险监控员,负责本部门安全风险的日常监控和管理。
第七条安全风险监控员职责:1. 负责本部门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分级;2. 制定本部门安全风险管控措施;3. 组织实施安全风险管控措施;4. 定期向上级报告安全风险情况;5. 参与安全风险动态监控活动。
第三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八条安全风险识别:1. 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工艺流程、操作规程、人为因素等方面;2. 安全风险识别应覆盖公司所有活动场所。
第九条安全风险评估:1. 安全风险评估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 安全风险评估应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和风险的可控性。
第十条安全风险等级划分:1.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Ⅰ级(重大风险)、Ⅱ级(较大风险)、Ⅲ级(一般风险)、Ⅳ级(低风险);2. 各部门应按照安全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第四章安全风险管控与措施第十一条安全风险管控措施:1. Ⅰ级、Ⅱ级风险应采取立即控制措施,包括停工、隔离、限制人员进入等;2. Ⅲ级、Ⅳ级风险应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巡检、维护保养、操作培训等。
电梯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
电梯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电梯安全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电梯的安全风险进行防控。
动态管理机制需要包括对电梯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维护。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还需要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对电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动态管理机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机制。
在电梯发生故障或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障乘客的安全。
应急预案应包括疏散方案、报警机制等,以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同时,需要建立紧急救援队伍,配备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能够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救援。
动态管理机制还应该加强对电梯维修和保养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电梯维修和保养人员是保障电梯安全的重要环节,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电梯的安全性能。
因此,应该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对维修和保养人员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
同时,还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动态管理机制还应加强对电梯管理单位的监督和检查。
电梯管理单位负责对电梯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他们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的方式,对电梯管理单位进行监督,确保其履行管理职责,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动态管理机制还应加强对电梯安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电梯的使用情况、故障情况、事故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建立电梯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电梯安全工作的发展。
电梯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是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时监测和维护、建立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机制、加强对维修和保养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对电梯管理单位的监督和检查以及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有效提升电梯的安全性能,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NJAH/ZD-2023版本状态:C/0受控状态:口受控J非受控持有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编制:maszhc审核:XXX批准:XXXXXX食品有限公司2023年10月7日颁布2023年11月7日实施目录1.1目的 (4)1.2组织领导 (4)1.3工作职责 (5)1.4工作要求 (5)1.4.1日管控制度 (6)142周排查制度 (6)143月调度制度 (6)144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6)145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制度 (6)2,日管控工作制度 (7)2」责任人及实施部门 (7)2.2工作要求 (7)221发现问题的处理 (7)222未发现问题的处理 (8)3,周排查工作制度 (8)3.1责任人及实施部门 (8)3.2工作要求 (8)3.2.1发现问题的处理 (8)322未发现问题的处理 (9)4.月调度工作制度 (9)4」月调度形式 (9)4.1涉及人员 (9)4.2工作要求 (9)附件1:《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表》 (11)附件2:《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 (15)附件3:《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 (23)附件4:《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 (25)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地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采取“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落实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根据监管部门要求落实自查制度以及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制度。
1.1目的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度警觉,立足于主动发现风险、及时消除隐患,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实现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从根本上构建公司食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1.2组织领导为督促动态管理有效落实,统筹开展动态管理制度中各项要求,公司决定成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如下:1)组长:主要负责人:O2)副组长:食品安全总监:o3)成员:食品安全员:、、o4)主要运行部门:品控部。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1、企业安全领导小组应成立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组织---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长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任命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应有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生产技术部门、生产一线车间安全员和有经验的工人等)。
2、企业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由第三方安全评价机构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重大危险源评估等)。
3、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根据国家政策、周边环境、安全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分类分级、确定企业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及关键岗位,绘制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同时编制管控手册、企业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并实施,制作公告栏、告知卡,配备并保证救援设施,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4、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应随时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从国家或当地政府公告中获得与该企业有关的国家或当地政策的变化情况。
从地方安监、消防、环保等部门检查情况中获取相关信息。
(3)定期视察周边环境,以获得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周边环境复杂的企业,建议至少一个月视察一次;周边环境较复杂的情况建议至少每季度视察一次;周边环境简单的企业建议至少每半年视察一次。
)(4)本企业使用的工艺、设备、设施的变化情况。
(5)本企业人员管理的变化情况。
(6)气候变化情况。
(7)该企业使用的安全标准的修订情况。
以上所列7条信息,其中一条信息发生了变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其变化情况、结合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5、若收集的信息发生的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不产生影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继续收集相关信息。
6、若收集的信息发生的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产生影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影响结果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类、风险分级、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重新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完善管控手册、企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公告栏、告知卡、救援设施等。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单位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采取各种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全面管理,责任到人。
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3. 动态监控,持续改进。
建立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对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水平。
三、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内容1. 安全风险识别(1)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工作,全面排查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风险。
(2)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应进行分类、分级,明确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2. 安全风险评估(1)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应对措施。
(2)评估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经相关部门审核后,报单位领导审批。
3. 安全风险控制(1)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人、实施时间、完成标准等。
(2)采取技术、管理、培训等多种手段,降低安全风险。
4. 安全风险监控(1)建立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安全风险进行跟踪、检查。
(2)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新风险,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5. 安全风险预警(1)当安全风险达到预警级别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2)预警信息应包括风险等级、预警措施、应急联系人等。
四、安全风险动态管理责任1. 单位领导对本单位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负总责。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3. 员工对本岗位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五、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因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1、为进一步加强公司风险监控管理,有效的对风险的发展
与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监控工具,特制定本制度。
2、风险动态监管的目的:加强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除担保风险,保证资产安全。
3、风险监管的任务:建立风险监控机制,提升风险状况的
复核、鉴别、监测和预控水平;通过预警功能和适时监控功能,
预防各类风险的发生,消除潜在风险的不利影响,以及在风险发生之后尽可能的降低公司损失,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经营。
4、风险动态监管的内容:包括风险的规划、识别、估计、评价。
5、风险监管由安全部负责组织实施。
6、风险监管人员应定期的对公司内部的重大风险进行动态分析,注意重大风险的变化趋势。
7、风险动态监管的人员职责:安全部主要负责对风险的定期分析,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相关人员对各类风险的辨识评价。
同时每月对重大风险进行动态分析,并详细记录。
以及制定重大风险可控措施和动态监控计划,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全体员工、承包商、临时用工等所有在单位内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安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1. 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2. 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3. 负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4. 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检查;5. 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第六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
第七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所有安全风险进行辨识;2. 优先性:优先考虑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安全风险;3. 动态性:根据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变化,及时更新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结果。
第八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文件审查法;2. 询问法;3. 观察法;4. 作业分析;5. 事故树分析。
四、安全风险管控第九条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第十条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包括:1. 风险降低:通过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设备更新等方式降低风险;2. 风险隔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隔离危险区域;3. 风险消除:消除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4. 风险监控: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确保管控措施有效。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二条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包括:1.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4. 应急救援知识;5. 事故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属各单位、承包商及外来人员。
3 职责
3.1 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公司风险评价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
长,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 公司安委会成员分别担任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成员。
3.3 安全部是公司风险评价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管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
公司内的隐患,考核、验收各单位风险评价、控制效果。
3.4各单位主管是本单位风险评价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生产活动的危害识
别和风险评价,负责各级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价更新。
3.5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了解掌握风险评价方法、范
围、准则及防范措施。
4 控制程序
4.1 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由安全部及相关管理部门、车间安全员和有经验
的工人担任。
4.2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
件的机构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条件每三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且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对企业危害识别的充分性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4.3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根据国家政策、周边环境、安全评价报告、安
全生产标准化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分类分级、重点部位及关键岗位,绘制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同时编制管控手册、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并实施,制作公告栏、告知卡,配备并保证救援设施,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4.3.1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应随时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1)从国家或当地政府公告中获得与该企业有关的国家或当地政策的变化情况。
(2)从地方安监、消防、环保等部门检查情况中获取相关信息。
(3)定期视察周边环境,以获得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周边环境复杂的企业,建议至少一个月视察一次;周边环境较复杂的情况建议至少每季度视察一次;周边环境简单的企业建议至少每半年视察一次。
)
(4)本企业使用的工艺、设备、设施的变化情况。
(5)本企业人员管理的变化情况。
(6)气候变化情况。
(7)公司使用的安全标准的修订情况。
(8)事故或未遂事故之后。
以上所列8条信息,其中一条信息发生了变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其变化情况、结合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4.3.2若收集的信息发生的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不
产生影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继续收集相关信息。
4.3.3若收集的信息发生的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产
生影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影响结果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类、风险分级、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重新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完善管控手册、企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公告栏、告知卡、救援设施等。
5.相关文件
5.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
6.相关记录
6.1 风险信息更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