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综合总结大纲(全新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高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延伸和深化,内容较为广泛且复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总结归纳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帮助读者理清数学学科的脉络,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按照数学的不同分支来进行内容的整理,包括数学分析、几何与图形、概率与统计、数论以及代数与函数等。

一、数学分析1. 函数与极限函数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而极限则为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极限的概念、运算法则和重要性质。

2. 微积分微积分是数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导数、积分以及微分方程等知识点。

我们需要掌握导数的计算、应用,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以及微分方程的基本求解方法。

3. 级数级数是由数列部分和的序列构成,主要有等差级数、等比级数等。

我们需要了解级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级数的求和方法。

二、几何与图形1.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研究平面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的数学分支。

我们需要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平面图形的判定和计算方法。

2.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中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的数学分支。

我们需要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常见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分支,主要包括基本概率、条件概率、概率分布以及统计推断等。

我们需要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概率计算和统计推断的方法。

2. 统计统计是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数学分支,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性统计、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我们需要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的方法。

四、数论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和整数运算规律的数学分支,主要包括整数的性质、最大公因数、模运算以及数论中的应用等。

我们需要了解整数的基本性质、运算规律,以及数论在密码学等领域的应用。

五、代数与函数1. 代数运算代数是数学的基础,包括代数运算、方程和不等式、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等内容。

新版本高中数学教材大纲内容

新版本高中数学教材大纲内容

新版本高中数学教材大纲内容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本章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基本关系和运算,以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用法等内容。

在阅读和思考中,可以探讨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以及几何命题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本章介绍了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内容。

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本章介绍了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以及幂函数和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在阅读和思考中,可以探究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以及探究函数y=x+1的性质。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本章介绍了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和对数函数等内容。

在阅读和思考中,可以探究放射性物质的衰减,以及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同时,也可以了解对数的发明和对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章:三角函数本章介绍了任意角和弧度制、三角函数的概念、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恒等变换、函数y=Asin(ωx+φ)等内容。

在阅读和思考中,可以探究三角学天文学,利用单位圆的性质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以及振幅、周期、频率、相位等概念。

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本章介绍了平面向量的概念、运算、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应用等内容。

在阅读和思考中,可以了解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以及XXX和XXX等人在向量应用方面的贡献。

第七章:复数本章介绍了复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和三角表示等内容。

在阅读和思考中,可以了解代数基本定理等知识点。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本章介绍了基本立体图形、立方图形的直观图、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以及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等内容。

在阅读和思考中,可以了解代数几何蒙日、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等知识点。

第九章:统计本章介绍了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内容。

第九章:统计学基础(12)9.1 随机抽样在统计学中,随机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和分析。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最新最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最新最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最新最全)本文档旨在为高中学生提供一份最新最全的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下面将对各个数学知识点进行简要概述。

代数与函数- 一次函数:y = kx + b-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 指数函数:y = a^x- 对数函数:y = loga(x)- 指数与对数性质:乘方、开方、对数的运算性质- 复数:实数、虚数、复数的性质与运算几何-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及其性质-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和差化积、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 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直线、圆的性质与关系- 空间坐标系:点、直线、平面的性质与关系- 向量及其运算: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向量积与混合积- 曲线的方程与性质:抛物线、椭圆、双曲线、双曲线等统计与概率- 统计基础:样本、总体、频数、频率等概念- 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等- 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期望、方差等- 概率基础:随机事件、概率公理、条件概率等概念- 概率计算:排列、组合、基本概率公式等- 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概念、性质与应用微积分- 极限与连续: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概念与判定- 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定义、基本求导法则与应用- 积分与定积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定义与性质- 微分方程:一阶微分方程、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传统函数的导数与积分:常见函数的导数与积分法则本文档包含了高中数学各个知识领域的要点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本文档以简洁的语言描述,方便学生快速查阅和复习。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学生们的高中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2024高考数学大纲——知识点总结

2024高考数学大纲——知识点总结

2024高考数学大纲——知识点总结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的大纲主要分为数与式、函数、几何与变换、统计与概率四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方便复习。

一、数与式1.实数实数的概念、实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关系、开方运算2.立方根立方根的概念、立方根的计算、立方根的性质3.代数式与多项式代数式的概念、等价代数式的判定、多项式的概念、多项式的加减乘除、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特殊的多项式4.分式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四则运算、分式的化简、分式方程二、函数1.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2.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3.绝对值函数绝对值函数的概念、绝对值函数的图像、绝对值函数的性质、绝对值函数的应用4.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5.复合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的性质、复合函数的应用三、几何与变换1.空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2.向量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模、向量的夹角、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向量的投影、向量的应用3.三角函数弧度与角度的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图像、三角函数的应用4.几何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5.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共线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四、统计与概率1.统计图与统计量频数分布表与频率分布表、频率直方图、频率多边形、统计图的应用、统计量的计算与性质2.概率的概念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几何概型与排列、分子概型与组合、概率的加法定理、概率的乘法定理、条件概率、独立事件、概率的应用以上是2024年高考数学大纲的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最新)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最新)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最新)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大纲高中数学课程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设计,内容包括5个模块,分别是必修课程4个模块和选修课程6个模块。

其中必修课程为3个模块,选修课程为3个模块。

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之前必须学习的内容,是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和衔接,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必修课程的内容包括:(1)集合与函数,包括集合的含义、表示法及其运算,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函数模型等。

(2)空间几何,包括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简单性质等。

(3)算法初步,包括算法的含义、基本逻辑结构和基本控制结构等。

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是必修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课程的基础。

选修课程的内容包括:(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包括直角坐标方程、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等。

(2)不等式选讲,包括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

(3)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包括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

以上是部分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详细内容请参考官方文件。

山东高中数学高一教学大纲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关于山东高中数学高一教学大纲的详细信息。

建议您查询当地的教材或教育部门,以获取最准确和最新的教学大纲信息。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重要阶段。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在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对数学学科的正确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基本的数学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应注重基础,贴近实际,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避免繁杂的运算与推理。

主要内容包括:集合与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向量、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和统计、极限、导数及其应用、行列式、矩阵、几何、组合、运筹和最优化等。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代数1. 集合与函数- 集合的概念、表示法和运算- 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特殊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2. 代数式- 整式与分式- 多项式的性质和定理- 二次根式和完全平方式3.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集-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4. 序列与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数列的极限概念5. 函数图像-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变换-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二、几何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 圆的性质和相关公式2. 空间几何-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空间几何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性质和计算3.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 曲线的方程和性质-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 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和公式2.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 概率分布和正态分布四、数学思维与方法1. 逻辑推理- 命题逻辑、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2. 数学证明-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3. 问题解决- 问题建模和数学建模- 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五、微积分初步1. 导数- 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2. 微分- 微分的定义和应用- 线性近似和误差估计3. 积分-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积分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以上总结了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数学的基础框架,对于理解和掌握更高级的数学概念至关重要。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新最全高中数学知识总结(精心整理)

最新最全高中数学知识总结(精心整理)

最新最全高中数学知识总结(精心整理)
本文档旨在为高中学生提供一份最新最全的高中数学知识总结,帮助他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简要概述:
1. 数学基础知识
- 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 代数表达式和方程式的简化与求解
-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
2. 函数与方程
-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常见函数及其
性质
- 方程的解的求解方法与应用
3. 三角函数与解析几何
-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圆和抛物线等图形的性质和运算
4. 概率与统计
-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
- 统计的方法与应用
5. 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
- 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 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 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的应用
该文档是经过精心整理,收集了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并结合了大量实例和练题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无论是备考中的突
击复,还是日常知识的回顾与提高,这份总结都能帮助学生轻松掌
握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本文档对广大高中学生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大纲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大纲

1.集(hexie)合(set)1.1集(hexie)合的阶,集(hexie)合之间的关系。

1.2集(hexie)合的分划1.3子集,子集族1.4容斥原理2.函数(function)2.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2.2函数的性质2.2.1单调性2.2.2奇偶性2.2.3周期性2.2.4凹凸性2.2.5连续性2.2.6可导性2.2.7有界性2.2.8收敛性2.3初等函数2.3.1一次、二次、三次函数2.3.2幂函数2.3.3双勾函数2.3.4指数、对数函数2.4函数的迭代2.5函数方程3.三角函数(trigonometric function)3.1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3.2三角函数运算3.3三角恒等式、不等式、最值3.4正弦、余弦定理3.5反三角函数3.6三角方程4.向量(vector)4.1向量的运算4.2向量的坐标表示,数量积5.数列(sequence)5.1数列通项公式求解5.1.1换元法5.1.2特征根法5.1.3不动点法,迭代法5.1.4数学归纳法,递归法6.不等式(inequality)6.1解不等式6.2重要不等式6.2.1均值不等式6.2.2柯西不等式6.2.3排序不等式6.2.4契比雪夫不等式6.2.5赫尔德不等式6.2.6权方和不等式6.2.7幂平均不等式6.2.8琴生不等式6.2.9 Schur不等式6.2.10嵌入不等式6.2.11卡尔松不等式6.3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6.3.1利用重要不等式6.3.2调整法6.3.3归纳法6.3.4切线法6.3.5展开法6.3.6局部法6.3.7反证法6.3.8其他7.解析几何(analytic geometry)7.1直线与二次曲线方程7.2直线与二次曲线性质7.3参数方程7.4极坐标系8.立体几何(solid geometry)8.1空间中元素位置关系8.2空间中距离和角的计算8.3棱柱,棱锥,四面体性质8.4体积,表面积8.5球,球面8.6三面角8.7空间向量9.排列,组合,概率(permutations, combinatorics, probability)9.1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9.1.1加法、乘法原理9.1.2无重复的排列组合9.1.3可重复的排列组合9.1.4圆排列、项链排列9.1.5一类不定方程非负整数解的个数9.1.6错位排列数9.1.7 Fibonacci数9.1.8 Catalan数9.2计数方法9.2.1映射法9.2.2容斥原理9.2.3递推法9.2.4折线法9.2.5算两次法9.2.6母函数法9.3证明组合恒等式的方法9.3.1 Abel法9.3.2算子方法9.3.3组合模型法9.3.4归纳与递推方法9.3.5母函数法9.3.6组合互逆公式9.4二项式定理9.5概率9.5.1独立事件概率9.5.2互逆事件概率9.5.3条件概率9.5.4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9.5.5现代概率,几何概率9.6数学期望10.极限,导数(limits, derivatives)10.1极限定义,求法10.2导数定义,求法10.3导数的应用10.3.1判断单调性10.3.2求最值10.3.3判断凹凸性10.4洛比达法则10.5偏导数11.复数(complex numbers)11.1复数概念及基本运算11.2复数的几个形式11.2.1复数的代数形式11.2.2复数的三角形式11.2.3复数的指数形式11.2.4复数的几何形式11.3复数的几何意义,复平面11.4复数与三角,复数与方程11.5单位根及应用12.平面几何(plane geometry)12.1几个重要的平面几何定理12.1.1梅勒劳斯定理12.1.2塞瓦定理12.1.3托勒密定理12.1.4西姆松定理12.1.5斯特瓦尔特定理12.1.6张角定理12.1.7欧拉定理12.1.8九点圆定理12.2圆幂,根轴12.3三角形的巧合点12.3.1内心12.3.2外心12.3.3重心12.3.4垂心12.3.5旁心12.3.6费马点12.4调和点列12.5圆内接调和四边形12.6几何变换12.6.1平移变换12.6.2旋转变换12.6.3位似变换12.6.4对称变换(反射变换)12.6.5反演变换12.6.6配极变换12.7几何不等式12.8平面几何常用方法12.8.1纯几何方法12.8.2三角法12.8.3解析法12.8.4复数法12.8.5向量法12.8.6面积法13.多项式(polynomials)13.1多项式恒等定理13.2多项式的根及应用13.2.1韦达定理13.2.2虚根成对原理13.3多项式的整除,互质13.4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13.5差分多项式13.6牛顿公式13.7单位根13.8不可约多项式,最简多项式14.数学归纳法(mathematical induction)14.1第一数学归纳法14.2第二数学归纳法14.3螺旋归纳法14.4跳跃归纳法14.5反向归纳法14.6最小数原理15.初等数论(elementary number theory)15.1整数,整除15.2同余15.3素数,合数15.4算术基本定理15.5费马小定理,欧拉定理15.6拉格朗日定理,威尔逊定理15.7裴蜀定理15.8平方数15.9中国剩余定理15.10高斯函数15.11指数,阶,原根15.12二次剩余理论15.12.1二次剩余定理及性质15.12.2 Legendre符号15.12.3 Gauss二次互反律15.13不定方程15.13.1不定方程解法15.13.1.1同余法15.13.1.2构造法15.13.1.3无穷递降法15.13.1.4反证法15.13.1.5不等式估计法15.13.1.6配方法,因式分解法15.13.2重要不定方程15.13.2.1一次不定方程(组)15.13.2.2勾股方程15.13.2.3 Pell方程15.14 p进制进位制,p进制表示16.组合问题(combinatorics)16.1组合计数问题(参见9.1,9.2)16.2组合恒等式,不等式(参见9.3)16.3存在性问题16.4组合极值问题16.5操作变换,对策问题16.6组合几何16.6.1凸包16.6.2覆盖16.6.3分割16.6.4整点16.7图论16.7.1图的定义,性质16.7.2简单图,连通图16.7.3完全图,树16.7.4二部图,k部图16.7.5托兰定理16.7.6染色与拉姆塞问题16.7.7欧拉与哈密顿问题16.7.8有向图,竞赛图16.8组合方法16.8.1映射法,对应法,枚举法16.8.2算两次法16.8.3递推法16.8.4抽屉原理16.8.5极端原理16.8.6容斥原理16.8.7平均值原理16.8.8介值原理16.8.9母函数法16.8.10染色方法16.8.11赋值法16.8.12不变量法16.8.13反证法16.8.14构造法16.8.15数学归纳法16.8.16调整法16.8.17最小数原理16.8.18组合计数法17.其他(others)(了解即可,不作要求)17.1微积分,泰勒展开17.2矩阵,行列式17.3空间解析几何17.4连分数17.5级数,p级数,调和级数,幂级数17.6其他《奥赛经典》(几何,代数,组合,数论问题)沈文选等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竞赛数学教程》刘诗雄,熊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共计16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等数论》潘承洞,潘承彪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人讲座》单壿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一高二数学知识点大纲

高一高二数学知识点大纲

高一高二数学知识点大纲
一、代数与函数
1.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2 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1.3 基本函数及其性质
1.4 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5 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1.6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二、平面几何
2.1 点、直线及平面
2.2 三角形及其性质
2.3 四边形及其性质
2.4 圆及其性质
2.5 相似与全等
2.6 三角形的面积与二次函数
三、立体几何
3.1 空间几何基础概念与性质3.2 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
3.3 空间中的角与距离
3.4 空间图形的计算
3.5 空间中的投影与截面
3.6 空间中的球与圆锥曲线
四、概率与统计
4.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4.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3 组合与排列
4.4 抽样与统计推断
4.5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4.6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
五、解析几何
5.1 点、向量及其运算
5.2 直线及其方程
5.3 圆锥曲线及其性质
5.4 参数方程与平面直角坐标系转换
5.5 空间曲线与平面方程
六、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技巧
6.1 数学证明与推理
6.2 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
6.3 解题方法与技巧
6.4 数学思维与能力培养
6.5 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应用
注意:以上为高一高二数学的知识点大纲,该大纲可作为学习、复习和备考的参考依据。

学生应结合教材和教师要求,有针对性
地进行学习和练习。

新教材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数学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最后阶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数学教材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是理解高中数学的基础,也是大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涉及到集合的定义、性质、运算等。

学生需要理解集合的含义、子集、并集、交集以及补集的概念。

此外,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核心,其定义、性质、函数的图像以及常见函数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图像和性质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部分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时常用的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其基本步骤和应用。

三、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础,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

此外,反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也是重要的内容。

四、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平面向量部分包括向量的定义、线性运算、数量积以及向量的垂直与平行。

立体几何则涉及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体积计算、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等。

五、解析几何解析几何主要研究图形的坐标表示和方程。

学生需要掌握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圆锥曲线的方程及其性质,以及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的相关知识。

六、概率与统计概率论是研究随机事件的数学分支,包括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贝叶斯公式等。

统计学则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的计算。

七、微积分微积分是高中数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包括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等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掌握导数的运算规则和应用,以及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八、复数复数是实数的扩展,学生需要了解复数的概念、代数形式和几何意义,以及复数的四则运算、共轭复数、模和辐角等。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完整版(最新)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完整版(最新)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完整版(最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完整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完整版)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是建立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探索和创造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1.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三角、概率统计、离散数学等内容。

基本技能:包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数学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数学抽象思维:包括数学概念、公式、方法和理论的概括、分析和综合,以及通过数学模型来理解现实世界的能力。

数学推理能力:包括逻辑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以得出合理的结论。

3.综合素养数学建模:能够用数学的思维和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解释观察到的数学现象。

问题解决:能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以及评估和优化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根据数据进行决策。

创新思维: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发挥创新思维,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想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课程设置一、必修课程1.数学必修课程包括四个模块:数与代数、几何与三角、概率统计、离散数学。

2.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为一年,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如下:数与代数:学习数的概念、运算性质、代数方程和不等式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几何与三角: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几何证明等。

概率统计:学习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抽样分析、概率分布、回归分析等。

离散数学:学习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图论等。

3.学生需要修满必修课程的4个模块,共计2个学分。

4.必修课程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选修课程1.选修课程包括多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高考地区)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高考地区)精选全文完整版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B 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集合B中的元素A⊆B 真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集合B中的元素,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BA⊂≠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符号表示A∪B A∩B若全集为U,则集合A的补集为∁U A 图形表示集合表示{x|x∈A,或x∈B}{x|x∈A,且x∈B}{x|x∈U,且x∉A} 4.集合的运算性质(1)A∩A=A,A∩∅=∅,A∩B=B∩A.(2)A∪A=A,A∪∅=A,A∪B=B∪A.(3)A∩(∁U A)=∅,A∪(∁U A)=U,∁U(∁U A)=A.[方法技巧](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2)子集的传递性:A⊆B,B⊆C⇒A⊆C.(3)A⊆B⇔A∩B=A⇔A∪B=B⇔∁U A⊇∁U B.(4)∁U(A∩B)=(∁U A)∪(∁U B),∁U(A∪B)=(∁U A)∩(∁U B).15q pqq6、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存在量词: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7、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命题p的否定记为⌝p,读作“非p”)[方法技巧]1.区别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B且B⇏A),与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B⇒A且A⇏B)两者的不同.2.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规律是“改量词,否结论”.2二:函数基本知识(1)1、函数三要素32、函数性质43、指数和对数运算4、函数图象变换5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Δ=067三:函数基本知识(2)1、一次函数2、反比例函数o yxyxo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0∞)8点,且在第一象限是减函数.,1)点).“指大图低”).910四: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的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2)分类⎩⎪⎨⎪⎧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3)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 ·360°,k ∈Z }. 2.弧度制的定义和公式(1)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弧度记作rad. (2)公式角α的弧度数公式 |α|=lr (弧长用l 表示)角度与弧度的换算1°=π180rad ;1 rad =⎝⎛⎭⎫180π° 弧长公式 弧长l =|α|r 扇形面积公式S =12lr =12|α|r 2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sin α=y ,cos α=x ,tan α=yx(x ≠0).(2)几何表示:三角函数线可以看作是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正弦线的起点都在x 轴上,余弦线的起点都是原点,正切线的起点都是(1,0).如图中有向线段MP ,OM ,AT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提醒](1)若α∈⎝⎛⎭⎫0,π2,则tan α>α>sin α. (2)角度制与弧度制可利用180°=π rad 进行互化,在同一个式子中,采用的度量制度必须一致,不可混用.114.象限角的集合5.轴线角的集合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 (2)商数关系:sin αcos α=tan α.2k πα+ α− πα− πα+ 2πα− 2πα−2πα+2πα−sinsin αsin α−sin αsin α−sin α−cos αcos αcos α−coscos αcos αcos α−cos α−cos αsin α sin α− sin αtan tan α tan α− tan α− tan α tan α− cot α cot α− cot α−8.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 αβ+: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S αβ−: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 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C 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 αβ+: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T αβ−: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129.二倍角公式:2S α:sin 22sin cos ααα= 2T 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2C 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10.降幂公式:1sin cos sin 22ααα= 21cos 2sin 2αα−= 21cos 2cos 2αα+=11.半角公式:12.合一变形 22sin cos )a x b x a b x ϕ+=++, 其中 tan b aϕ=131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sin y x =cos y x = tan y x =图象定义域R R,2x x k k ππ⎧⎫≠+∈Z ⎨⎬⎩⎭值域 []1,1−[]1,1−R最值 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 ()k ∈Z 时,min 1y =−.当()2x k k π=∈Z 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 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在3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k πππ−∈Z 上是增函数;在[]2,2k k 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对称中心 ()(),0k k π∈Z(),02k k ππ⎛⎫+∈Z⎪⎝⎭ (),02k k π⎛⎫∈Z ⎪⎝⎭对称轴()2x k k ππ=+∈Z()x k k π=∈Z无对称轴函 数性 质四:平面向量“三角形法则”λ(μa)=(λμ)aλ+μ)a=λa+μa14五: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解三角形的四种模型153、解三角形的多解分析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应分析解的情况:如已知a,b,A,则当A为锐角时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图示关系式a<b sin A a=b sin A b sin A<a<b a≥b a>b a≤b解的情况无解一解两解一解一解无解16六:数列1、数列基本性质172、求数列通项公式(1).前n项和型(2)递推公式型183、数列求和19七:圆锥曲线1、椭圆a b-a≤x≤a,-b≤y≤b≤x≤b,-a≤y≤对称轴:对称中心:原点F1(-c,0),F2(c,0)(0,-c),F2(0,2、双曲线≤-a或x≥a;y∈∈R;y≤-a或y对称中心:原点203、抛物线x≥0;y∈R x≤0;y∈R x∈R;y≥0x∈R;y≤0对称轴:轴轴214、圆锥曲线的常用性质2223八: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公式】1.斜率公式(1)若直线l 的倾斜角α≠90°,则斜率k =tan α.(2)P 1(x 1,y 1),P 2(x 2,y 2)在直线l 上,且x 1≠x 2,则l 的斜率k =y 2-y 1x 2-x 1.3.几种距离公式(1)两点P 1(x 1,y 1),P 2(x 2,y 2)之间的距离:|P 1P 2|=(x 2-x 1)2+(y 2-y 1)2.(2)点P 0(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Ax 0+By 0+C |A 2+B 2.(3)两条平行线Ax +By +C 1=0与Ax +By +C 2=0(其中C 1≠C 2)间的距离:d =|C 1-C 2|A 2+B 2.4.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r >0),其中(a ,b )为圆心,r 为半径.5.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该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D 2+E 2-4F >0其中圆心为⎝⎛⎭⎫-D 2,-E 2,半径r =D 2+E 2-4F 2.6.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用的两种方法(1)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圆半径r 的大小关系:d <r ⇔相交;d =r ⇔相切;d >r ⇔相离.(2)代数法:利用判别式Δ=b 2-4ac 进行判断:Δ>0⇔相交;Δ=0⇔相切;Δ<0⇔相离.247.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O 1:(x -a 1)2+(y -b 1)2=r 21(r 1>0),圆O 2:(x -a 2)2+(y -b 2)2=r 22(r 2>0).则:d >r 1+r 2⇔外离; d =r 1+r 2⇔外切; |r 1-r 2|<d <r 1+r 2⇔相交;d =|r 1-r 2|⇔内切; 0≤d <|r 1-r 2|⇔内含【必备结论】1.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由正切图象可以看出:①当α∈⎣⎡⎭⎫0,π2时,斜率k ∈[0,+∞)且随着α增大而增大; ②当α=π2时,斜率不存在,但直线存在;③当α∈⎝⎛⎭⎫π2,π时,斜率k ∈(-∞,0)且随着α增大而增大.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斜截式判断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l 2:(ⅰ)若其斜率分别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ⅱ)当直线l 1、l 2不重合且斜率都不存在时,l 1∥l 2.②两条直线垂直:(ⅰ)如果两条直线l 1、l 2的斜率存在,设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1.(ⅱ)当其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而另一条的斜率为0时,l 1⊥l 2.(2)一般式判断法:设两直线A 1x +B 1y +C 1=0与A 2x +B 2y +C 2=0,则有:①l 1∥l 2⇔A 1 B 2=A 2B 1且A 1 C 2≠A 2 C 1; ②l 1⊥l 2⇔A 1A 2+B 1B 2=0.3.直线系方程:(1)平行线系: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 +By +m =0(m ≠C );(2)垂直线系:与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Bx -Ay +n =0;(3)交点线系:过A 1x +B 1y +C 1=0与A 2x +B 2y +C 2=0的交点的直线可设: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方程(x-a)2+(y-b)2=r2,一般方程x2+y2+Dx+Ey+F=0,点M(x0,y0),则有:(1)点在圆上:(x0-a)2+(y0-b)2=r2,x02+y02+Dx0+E y0+F=0;(2)点在圆外:(x0-a)2+(y0-b)2>r2,x02+y02+Dx0+E y0+F>0;(3)点在圆内:(x0-a)2+(y0-b)2<r2,x02+y02+Dx0+E y0+F<0.5.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2+y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C:x2+y2+Dx+Ey+F=0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①以M为圆心,切线长为半径求圆M的方程;②用圆M的方程减去圆C的方程即得;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用结论(1)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的条数:①内含:0条;②内切:1条;③相交:2条;④外切:3条;⑤外离:4条.(2)公共弦直线:当两圆相交时,两圆方程(x2,y2项系数相同)相减便可得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7.常用口诀:①直线带参,必过定点;②弦长问题,用勾股.【方法】1.直线的对称问题:(1)点关于线对称:方程组法,设对称后点的坐标为(x,y),根据中点坐标及垂直斜率列方程组;(2)线关于线对称:①求交点;②已知直线上取一个特殊点,并求其关于直线的对称点;③两点定线即可.(3)圆关于线对称:圆心对称,半径不变.25262.直线与圆的相关问题:(1)切线问题:一般设直线点斜式(讨论斜率存在),然后依据d =r 列方程求解;(2)弦长问题:用勾股,即圆的半径为r ,弦心距为d ,弦长为l ,则根据勾股得⎝⎛⎭⎫l 22=r 2-d 2;3.轨迹求法:①直译法:直接根据题目提供的动点条件,直接列出方程,化简可得;②几何法:根据动点满足的几何特征,判断其轨迹类型,然后根据轨迹定义直接写出方程.③代入法:找到要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等.27九: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公式】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1)基本公式:①圆:面积S 圆=πr 2, 周长C 圆=2πr ;②扇形:弧长l 扇形=αR , 面积S 扇形=12lR =12αR 2,周长C 扇形=l +2R .S 圆柱侧=2πrl S 圆锥侧=πrl 圆台侧=π(r 1+(3)柱、锥、台和球的体积公式①柱体(棱柱和圆柱):S 表面积=S 侧+2S 底,V 柱=Sh ;②锥体(棱锥和圆锥) :S 表面积=S 侧+S 底,V 锥=13Sh ;③台体(棱台和圆台) : 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台=13(S 上+S 下+S 上S 下)h ;④球:S 球=4πR 2 ,V 球=43πR 3;2.平行关系的判定及性质定理:283.垂直关系的判定及性质定理:图形语言4.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求解公式:(1)异面直线成角: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l 1与l 2所成的角θ满足:cos θ=|a ·b ||a ||b |;(2)线面成角: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a 与n 的夹角为β,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满足:sin θ=|cos β|=|a ·n ||a ||n |.(3)二面角:设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两面的成角θ满足: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4)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右图所示,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BO →|=|AB →·n ||n |,即向量在法向量n 的方向上的投影长.29【结论】1.直观图与原图的关系:(1)作图关系:①位置:平行性、相交性不变;②长度:平行x (z )轴的长度不变,平行y 轴的长度减半.(2)面积关系:S 直观图′=24×S 原图;2.几个与球有关的内切、外接常用结论:(1)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则: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 ③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 =2a .(2)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外接球直径=长方体对角线,即:2R =a 2+b 2+c 2.(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3.几种常见角的取值范围:①异面直线成角∈(0,π2]②二面角∈[0,π]③线面角∈[0,π2]④向量夹角∈[0,π] ⑤直线的倾斜角∈[0,π)【方法】1.三视图还原方法:提点连线法,具体步骤:①根据三视图轮廓画长方体或正方体; ②在底面画俯视图;③综合正视图和左视图进行提点连线; ④验证与完善.2.平行构造的常用方法:①三角形中位线法; ②平行四边形线法; ③比例线段法.3.垂直构造的常用方法: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 ②勾股定理法; ③投影法.4.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线线平行:设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则l1∥l2(或l1与l2重合)⇔v1∥v2.(2)线面平行: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平面α的法向量为u,则l∥α或l⊂α⇔v⊥u.(3)面面平行: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1,u2,则α∥β⇔u1∥u2.5.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线线垂直:设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则l1⊥l2⇔v1⊥v2⇔v1·v2=0.(2)线面垂直: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平面α的法向量为u,则l⊥α⇔v∥u.(3)面面垂直: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1和u2,则α⊥β⇔u1⊥u2⇔u1·u2=0.6.点面距常用方法:①作点到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②等体积法;③向量法7.外接球常用方法:①将几何体补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则球直径=体对角线;②过两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作圆面垂线,则垂线交点即为外接球球心,找到球心即可求半径.3031十: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有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个步骤,做第一个步骤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一个步骤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个步骤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3、排列:(1)、排列: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2)、排列数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当时,为全排列.的阶乘:排列数公式可写成(规定)n 1m 2m n n m 12n N m m m =+++n 1m 2m n 12n N m m m =⨯⨯⨯n ()m m n ≤n m n ()m m n ≤n m mn A ()()()121mn A n n n n m =−−−+m n =()()12321nn A n n n =−−⨯⨯n ()()12321!nn A n n n n =−−⨯⨯=()!!mn n A n m =−0!1=324、组合 (1)组合: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高中数学是学生们必修的一门主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下面是对高中数学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和归纳。

一、数与代数1. 数的性质与运算-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的概念和性质-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指数与根的运算- 绝对值与不等式的性质2. 代数式与方程- 代数式的定义与展开公式- 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不等式的解法二、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函数的运算和复合- 函数的加减、乘除、复合运算- 复合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三、几何与空间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图形的相似与全等- 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 空间几何- 线段、射线、角的概念与性质- 球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棱锥、四棱锥、四面体、五、六、八面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概念- 基本事件、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随机事件的依赖关系和计算方法2. 统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展示方法- 均值、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上是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能够系统地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掌握好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在高中阶段取得好成绩,还能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善于运用这些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提纲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提纲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提纲第一章代数与方程1.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1.1.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1.1.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2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1.2.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1.2.2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1.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3 不等式1.3.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解法1.3.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与解法1.3.3 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第二章几何与三角形2.1 点、线、面及其关系2.1.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1.2 平行与垂直关系2.1.3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三角形与相关概念2.2.1 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2.2.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2.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2.2.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2.3 三角形的三心与圆2.3.1 三角形的外心与外接圆2.3.2 三角形的内心与内切圆2.3.3 三角形的重心与重心连线第三章空间与向量3.1 空间几何与立体图形3.1.1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与公理3.1.2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关系3.1.3 空间几何中的垂直关系3.2 空间向量与向量运算3.2.1 空间向量的定义与性质3.2.2 空间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2.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3.3 空间几何中的位置关系3.3.1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3.3.2 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3.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四章概率与统计4.1 随机事件与概率4.1.1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性质4.1.2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4.1.3 概率计算与应用4.2 统计与统计量4.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2.2 统计量的计算与应用4.2.3 抽样调查与样本估计4.3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4.3.1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4.3.2 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4.3.3 概率与统计的实际应用第五章排列组合与数列5.1 排列与组合5.1.1 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与性质5.1.2 排列与组合的计算与应用5.1.3 Pn原理与鸽巢原理5.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5.2.1 等差数列的概念与性质5.2.2 等差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公式5.2.3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5.2.4 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公式5.3 递推数列与特殊数列5.3.1 递推数列的定义与性质5.3.2 斐波那契数列与裴波那契数列5.3.3 序数与序列的应用总结:以上是高三数学知识点的全提纲,涵盖了高中数学课程的所有重要内容。

2024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2篇)

2024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2篇)

2024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2024年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3. 反比例函数与幂函数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5. 三角函数与三角方程6. 绝对值函数与分段函数7. 复合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求导8. 方程的根与解的个数9. 方程组的解与解的情况10. 不等式及其求解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3. 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4. 数列的性质与应用5.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三、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1. 点、线、面的相关概念2. 平面几何的定理与证明3. 三角形的性质与相关定理4.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相关定理5. 圆的性质与相关定理6. 空间几何的相关概念与性质7. 球的性质与相关定理8. 空间几何的相关定理与应用四、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定义与性质2. 函数的导数与基本导数公式3. 高阶导数与隐函数求导4. 泰勒展开与近似计算5. 微分的定义与性质6. 函数的微分与微分的应用五、积分与定积分1. 积分的定义与性质2. 不定积分与基本积分公式3. 定积分的定义与意义4.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5. 定积分的性质与定积分的计算六、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2.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3. 伯努利试验与二项分布4. 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5. 抽样与样本调查6. 统计量与参数估计7. 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以上是2024年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4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2)为了更好地准备2024年的高中数学考试,我们需要对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掌握。

以下是2024年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一、数与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1. 实数与有理数的概念2. 数的分类与性质3. 绝对值与模运算4. 各种数的运算法则与性质5. 无理数的概念与运算二、一次函数与一次不等式1.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一次函数的运算与应用4. 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5. 一次不等式的解与应用三、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二次函数的运算与应用4. 二次方程的概念与性质5. 二次方程的解与应用四、幂指对数与指数函数1. 幂运算与指数运算的概念与性质2.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对数运算的概念与性质5. 对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7. 幂指对数函数的运算与应用五、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角度的概念与性质2.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相互转化3.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周期性5. 三角函数的运算与应用六、三角函数的进一步应用1. 函数的复合运算2. 三角函数的合成与分解3. 三角函数的图像平移与伸缩4. 三角恒等变换5. 三角方程的解与应用七、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 函数的运算与性质3.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反函数的概念与性质5. 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八、函数的极限与连续1. 函数的极限的定义与性质2. 函数的极限计算与应用3. 连续函数与间断点4. 连续函数的性质与应用九、导数与函数的性质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2. 导数的计算与应用3. 函数的最值与最优化问题4. 函数的增减与取值范围5. 函数的凹凸性与拐点十、数列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2. 数列的运算与性质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4. 通项公式与数列的求和5. 递推数列的定义与应用以上是2024年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提纲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提纲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提纲一、函数与方程1.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线性函数与仿射函数的概念-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指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数列与数列的极限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及性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2.数列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定义与性质- 数列收敛与发散的判定- 数列极限的计算方法与应用三、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1.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求解三角方程与三角不等式 - 三角函数的应用2.立体几何- 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 空间几何体的计算与应用- 空间几何体的投影与旋转四、概率与统计1.基本概念与统计图-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2.样本与抽样- 样本与总体的概念与表示 - 不同抽样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 样本统计量的计算与推断五、微积分1.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定义与性质- 导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微分的概念与微分法的应用 2.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不定积分的计算与定义-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定积分的计算与应用六、平面几何与圆锥曲线1.平面几何- 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平面几何中的直线和圆的性质- 平面几何中的相似与全等2.圆锥曲线-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与性质 -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与一般方程- 圆锥曲线的应用七、数论与离散数学1.数与式的整除性- 整数的性质与分类- 整除、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素数与素数分解2.离散数学- 集合论与命题逻辑- 排列与组合- 图论与网络优化综上所述,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提纲包括了函数与方程、数列与数列的极限、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微积分、平面几何与圆锥曲线以及数论与离散数学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完整版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完整版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及其运算一.集合的概念、分类:二.集合的特征:⑴确定性⑵无序性⑶互异性三.表示方法:⑴列举法⑵描述法⑶图示法⑷区间法四.两种关系:从属关系:对象∈、∉集合;包含关系:集合⊆、集合五.三种运算:交集:{|}A B x x A x B =∈∈且并集:{|}A B x x A x B =∈∈或补集:U A {|U }x x x A =∈∉且六.运算性质:⑴A ∅=A ,A ∅=∅.⑵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⑶若B A ⊆,则A B =A ,A B =B .⑷U A A =()∅,U A A =()U ,U U A =()A . ⑸U U AB =()()U A B (),U U A B =()()U A B ().⑹集合123{,,,,}n a a a 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2n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21n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2n -,所有二元子集(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的个数为2n C .简易逻辑一.逻辑联结词:1.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的语句,其中判断为正确的称为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为假命题.2.逻辑联结词有“或”、“且”、“非”.3.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4.真值表:二.四种命题:1.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P则q,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否命题:若q则p,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逆否命题:若┑P则┑q,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2.四个命题的关系:⑴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⑵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⑶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若p则q”是真命题,记做p q⇒,“若p则q”为假命题,记做p q,2.若p q⇒,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3.若p q⇒,且p q,则称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若p q,且p q⇐,则称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若p q⇐,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且p q若p q,且p q,则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若p的充分条件是q,则q p⇒;若p的必要条件是q,则p q⇒.第二章函数指数与对数运算一.分数指数幂与根式:如果n x a=,则称x是a的n次方根,0的n次方根为0,若0a≠,则当n为奇数时,a的n次方根有1n为偶数时,负数没有n次方根,正数a的n次方根有2个,其中正的n.负的n次方根记做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2.两个关系式:n a=||a na n⎧=⎨⎩为奇数为偶数3、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na=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na-=.4、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⑴m n m n a a a +⋅=;⑵m n m n a a a -÷=;⑶()m n mn a a =;⑷()m m m a b a b ⋅=⋅;⑸01a =,其中m 、n 均为有理数,a ,b 均为正整数二.对数及其运算1.定义:若b a N =(0a >,且1a ≠,0)N >,则log a b N =.2.两个对数:⑴常用对数:10a =,10log lg b N N ==;⑵自然对数: 2.71828a e =≈,log ln e b N N ==.3.三条性质:⑴1的对数是0,即log 10a =;⑵底数的对数是1,即log 1a a =;⑶负数和零没有对数.4.四条运算法则:⑴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⑵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⑶log log n a a M n M =;⑷1log log a a M n=. 5.其他运算性质:⑴对数恒等式:log a b a b =; ⑵换底公式:log log log c a c a b b=; ⑶log log log a b a b c c ⋅=;log log 1a b b a ⋅=; ⑷log log m n a a n b b m=. 函数的概念一.映射:设A 、B 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中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这样的对应就称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二.函数:在某种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 、y ,对于x 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则称y 是x 的函数,记做()y f x =,其中x 称为自变量,x 变化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y 的变化范围叫做函数的值域.三.函数()y f x =是由非空数集A 到非空数集B 的映射.四.函数的三要素: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函数的解析式一.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x x x f 2)1(+=+,求函数)(x f 的解析式.二.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形式,求函数的解析式;例如: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43f f x x =+,函数)(x f 的解析式.三.由函数)(x f 的图像受制约的条件,进而求)(x f 的解析式.函数的定义域一.根据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求定义域:⑴整式:x R ∈⑵分式:分母不等于0⑶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⑷含0次幂、负指数幂:底数不等于0⑸对数: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二.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定义域:例如:已知()y f x =定义域为]5,2[,求(32)y f x =+定义域; 已知(32)y f x =+定义域为]5,2[,求()y f x =定义域;三.实际问题中,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决定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一.基本函数的值域问题:二.求函数值域(最值)的常用方法:函数的值域决定于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因此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往往取决于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常用解法有:观察法、配方法、换元法(代数换元与三角换元)、常数分离法、单调性法、不等式法、*反函数法、*判别式法、*几何构造法和*导数法等.反函数一.反函数:设函数()y f x =()x A ∈的值域是C ,根据这个函数中x ,y 的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得到()x y ϕ=.若对于C 中的每一y 值,通过()x y ϕ=,都有唯一的一个x 与之对应,那么,()x y ϕ=就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 y ϕ=()y C ∈叫做函数()y f x =()x A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上改写成1()y f x -=.二.函数()f x 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x 、y 一一对应.三.求函数()f x 的反函数的方法:⑴求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⑵反解,用y 表示x ,得1()x f y -=⑶交换x 、y ,得1()y f x -=⑷结论,表明定义域四.函数()y f x =与其反函数1()y f x -=的关系:⑴函数()y f x =与1()y f x -=的定义域与值域互换.⑵若()y f x =图像上存在点(,)a b ,则1()y f x -=的图像上必有点(,)b a ,即若()f a b =,则1()f b a -=.⑶函数()y f x =与1()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函数的奇偶性:一.定义: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x ,如果满足()()f x f x -=-,则称函数()f x 为奇函数;如果满足()()f x f x -=,则称函数()f x 为偶函数.二.判断函数()f x 奇偶性的步骤:1.判断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称可进一步验证,如果不对称;2.验证()f x 与()f x -的关系,若满足()()f x f x -=-,则为奇函数,若满足()()f x f x -=,则为偶函数,否则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二.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三.已知()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区间M 、N ()MN ≠∅上的奇(偶)函数,分别根据条件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五.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包含0,则(0)0f =.六.一次函数y kx b =+(0)k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b =;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函数的周期性:一.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 x T f x +=,则)(x f 为周期函数,T 为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2.如果函数)(x f 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x f 的最小正周期.如果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则函数()f a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a . 函数的单调性一.定义:一般的,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f x ,如果对于属于此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x ,2x ,当x x <时满足:⑴()()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⑵()()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二.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⑴取值;⑵作差、变形;⑶判断:⑷定论:*2.导数法:⑴求函数f(x)的导数'()f x;⑵解不等式'()0f x>,所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⑶解不等式'()0f x<,所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复合函数[()]y f u=,则()=,可根据它们的单调性=,设()u g xy f g x确定复合函数[()]=,具体判断如下表:y f g x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函数的图像一.基本函数的图像.二.图像变换:三.函数图像自身的对称四.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第三章数列数列的基本概念一.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二.如果数列{}n a 中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事,它实质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的函数解析式.三.数列的分类:按项的特点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摇摆数列按项数可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四.数列的前n 项和:1231n n n S a a a a a -=+++⋅⋅⋅++n S 与n a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五.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如:在数列{}n a 中,11a =,1112n n a a -=+,其中1112n n a a -=+即为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求出数列中的每一项,同时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推断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至于猜测的合理性,可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如上述数列{}n a ,根据递推公式可以得到:232a =,374a =,4158a =,53116a =,进一步可猜测1212n n n a --=. 等差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二.通项公式:若已知1a 、d ,则1(1)n a a n d =+-;若已知m a 、d ,则()n m a a n m d =+-三.前n 项和公式:若已知1a ,n a ,则12n n a a S n +=⨯;若已知1a 、d ,则1(1)2n n n S na d -=+ 注:⑴前n 项和公式n S 的推导使用的是倒序相加法的方法.⑵在数列{}n a 中,通项公式n a ,前n 项和公式n S 均是关于项数n 的函数,在等差数列{}n a 通项公式n a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关系,前n 项和公式n S 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关系.⑶在等差数列中包含1a 、d 、n 、n a 、n S 这五个基本量,上述的公式中均含有4基本量,因此在数列运算中,只需知道其中任意3个,可以求出其余基本量.四.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且2a cb +=. 五.证明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的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1n n a a d --=(2)n ≥2.利用等差中项证明:2a cb += 3.利用通项公式证明:n a an b =+4.利用前n 项和公式证明:2n S an bn =+六.性质:在等差数列}{n a 中,1.若某几项的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也成等差数列,即:若2m n k +=,则2m n k a a a +=.2.若两项的项数之和与另两项的项数之和相等,则对应项的和也相等,即:若m n k l +=+,则m n k l a a a a +=+.3.依次相邻每k 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即: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差数列.4.n a ,1-n a ,2-n a ,…,2a ,1a 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 -.三.等比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宇母q (0)q ≠表示.二.通项公式:若已知1a 、q ,则n a =11n a q -;若已知m a 、q ,则n a =n m m a q -三.前n 项和公式:当公比1q =时,1n S na =当公比1q ≠时,若已知1a 、n a 、q ,则n S =11n a a q q--若已知1a 、q 、n ,则1(1)1n n a q S q-=- 注:⑴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n S 的推导使用的是错位相减的方法.⑵在等比数列中包含1a 、q 、n 、n a 、n S 这五个基本量,上述的公式中均含有4基本量,因此在数列运算中,只需知道其中任意3个,可以求出其余基本量.四.若a 、b 、c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a 与c 的等比中项,且a 、b 、c 满足关系式b =五.证明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的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1n n a q a -=(2)n ≥ 2.利用等比中项证明:2b ac =3.利用通项公式证明:n n a aq =六.性质:在等比数列}{n a 中,1.若某几项的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成等比数列,即:若2m n k +=,则2m n k a a a ⋅=2.若两项的项数之和与另两项的项数之和相等,则对应项的积相等,即:若m n k l +=+,则m n k l a a a a ⋅=⋅3.若数列公比1q ≠-,则依次相邻每k 项的和仍成等比数列,即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大纲(最新)

高中数学大纲(最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基础知识是指: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技能。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位置和大小;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安徽亳州市米立海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基础知识是指: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技能。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位置和大小;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本质。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高中数学中所培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指: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

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

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

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必修课1.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集合。

子集。

补集。

交集。

并集。

逻辑联结词。

四种命题。

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本大纲阐述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其含义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第2版)的提法:(1)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3)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4)灵活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了能力。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2.函数(30课时)映射。

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奇偶性。

反函数。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指数函数。

对数。

对数的运算性质。

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方法,并能利用函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不等式(22课时)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解法。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某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a+b|≤|a|+|b|。

4.平面向量(12课时)向量。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实数与向量的积。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线段的定比分点。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平移。

教学目标(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5.三角函数(46课时)角的概念的推广。

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

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5)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 arcsin x、arccosx、arctan 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实习作业以测量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6.数列(12课时)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7.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两条直线的交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实习作业。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圆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8)实习作业以线性规划为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圆锥曲线方程(18课时)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能够利用工具画圆锥曲线的图形,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