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九章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成年初期,又称为青年后期,是由青年期过渡到成年期的最后阶段。在这一时期,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促使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客观地认识自我也成为可能。另外,由青春期开始的对异性的崭新意识,即性的觉醒,到了成年初期已基本趋于稳定,恋爱、结婚及婚后适应也成为成年初期重要的发展课题。
第一节成年初期的一般问题
一、年龄阶段
我们将生理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年龄(即成年初期的上限),将社会生活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初期的结束,也就是成年中期的开始年龄(即成年初期的下限),由此便将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规定为18、19岁到30~35岁。
二、基本特征
成年初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成年初期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型期。
第二,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重要的发展任务。
第三,人际交往趋向成熟,并已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
第四,表现出心理的两极性。
第二节成年初期的思维特点
一、智力发展的基本特点
成年初期,个体在智力结构的各个方面均已基本发展成熟,智力表现的总体水平发展相对稳定,且表现出一些全新的属性。
观察力方面,成年初期个体具有主动性、多维性及持久性的特点。在实际观
察中,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持久性进一步增强,精确性和概括性也明显提高。
记忆力方面,对于成年初期的个体来说,虽然机械记忆能力有所下降,但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居主导地位,而且记忆容量也很大。
想像力方面,成年初期个体想像中的合理成分及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加,想像更具实际功用。
在成年初期,个体的大多数智力成分在质和量的方面不断发展并逐渐达到成熟。同时,丰富的文化及经验的积累、成熟的社会性能力及高度发展的自我意识,使成年初期个体在思维发展的总体水平上显示出了高于前几个阶段的特点。
二、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成年初期的思维特点一般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在成年初期的早期阶段,个体的形式逻辑思维仍占居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在成年初期,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思维形态。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也反映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相对运动;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二)后期阶段表现出刨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及其社会价值的思维形式。成年初期的后期阶段是创造性思维表现十分突出的一个时期,处于一生中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最佳年龄区。
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区是在25~45之间,而且在不同领域内创造思维达到顶峰的时间不同。在大学生阶段(即成年初期的早期阶段),创造性思维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尚未达到成熟水平,仍处于为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积极准备阶段。
第三节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年期开始注意到在自己内部世界的“本来”的、“本质”的“我”,成年初期这种自我关心日益强烈,促进了对“本来”的“我”的追求意识。
造成青年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世界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身体的急剧成熟;第二,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第三,认知能力的发展。
与儿童期、高中生相比,进入成年初期的青年对外界的看法更加深刻而广泛,而且这种对外界的注意和关心是建立在以探讨自我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了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防止同一性扩散。而进入成年初期之后,发展课题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开始步入成年初期的个体,虽然已应该而且有能力承担诸多社会责任和义务,但他们在做出某种决断的时候往往进入一种“暂停”局面,以尽可能地满足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在延缓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个体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以形成各种本领。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个体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成年初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总之,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决定着个体自我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影响着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固。因此,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成年初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第四节成年初期的人生观
一、什么叫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以人生目的为核
心,包括人生的态度、对人生的评价、对人生的情感、对人生的意志等内容的个体人格的总和。
人生观出现在青年前期,在青年中期末趋于稳定,在青年晚期,即成年初期形成。研究者认为,人生问题进入青年意识必须具备三个心理前提:思维发展的水平、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社会性需要的发展水平。到了青年晚期或成年初期,这些心理条件已充分具备,特别是随着社会性需要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生观日趋稳定和巩固。
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必须满足主体的需要才能说有价值;其次,必须能够对应作为客体的性能和属性,包括认识和评价客体。
二、价值观的一般发展
价值观的形成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得以实现的。价值观影响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又影响着价值观的形成。社会化过程的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强化学习、同一化及模仿、观察的学习过程。
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在父母、教师等的指导、强化和影响下形成的。但是,到了青年晚期,青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愈来愈强,过去那种由直接强化或外来影响而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情况越来越少,而主要依赖青年的同一化过程。
第五节成年初期的恋爱与婚姻
一、性别观念的形成过程
虽然有些幼儿会向特定的异性表示特别的亲近行为,但幼儿阶段尚不能意识到真正的性的问题。
进入小学之后,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开始明确意识到性别的差异及异性的存在。
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阶段,男女同学的关系开始疏远,同性交友的倾向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