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首饰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古代首饰艺术的意象美
![浅谈中国古代首饰艺术的意象美](https://img.taocdn.com/s3/m/189ccd77a417866fb84a8eb1.png)
摘要: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本和核心的范畴,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思维模式和造型方法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探索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首饰设计方法的途径之一。
从首饰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主题、造型及材质、装饰方式出发,通过分析、比较最能体现传统意象审美特征(整体性、多义性、象征性和真实的生命特性)的典型首饰作品,探讨中国古代首饰艺术的意象美表现特点。
关键词:意象意象美审美意象中国古代首饰艺术造型艺术正文:1、概述1.1意象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所谓意象就是指认知的主体在接触过客观事物后,根据感知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把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加工,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
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并不同于思维。
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图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件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文学艺术上的对意象的解释与上述解释有一定出入。
文学艺术上认为,意象即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且不同时代对意象的解释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
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正如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用你的想像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
”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他们认为,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有4种:1.心理意象.它表示过去的感觉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只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2.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超前的意象设计图像.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4.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两者都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综上所诉,不管是从中国古代文论术语还是从文学艺术上讲,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讲,意象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词。
中国传统珠宝千年工艺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珠宝千年工艺与时尚的完美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dc43ce5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4.png)
中国传统珠宝千年工艺与时尚的完美结合中国传统珠宝工艺源远流长,经过千年的发展与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如今,传统珠宝工艺正与时尚元素完美结合,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和魅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珠宝工艺与时尚的融合,并展示其迷人之处。
一、传统珠宝的历史与意义中国传统珠宝工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中国文化中,珠宝被视为象征财富、权力和美丽的象征。
传统珠宝工艺主要包括黄金银饰、翡翠玉石以及各色宝石的雕琢等。
这些珠宝制品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工艺水平,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传统珠宝的工艺特点传统珠宝工艺注重细节和精湛的技艺。
无论是金银饰品的精炼,还是玉石的刻琢,工匠们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练才能掌握这些技能。
同时,传统珠宝工艺还融入了许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元素,如龙凤、麒麟、云纹等。
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珠宝的美感,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时尚与传统的碰撞随着时代的演变,中国传统珠宝工艺也与时尚元素产生了新的碰撞。
设计师们开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越来越多融合传统与时尚的珠宝作品。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珠宝的优雅和精致,又注入了时尚的元素,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四、传统珠宝工艺的时尚应用传统珠宝工艺在时尚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仅在珠宝首饰设计中能看到其身影,还出现在时装秀、红毯活动以及各种社交场合。
传统珠宝工艺赋予了这些时尚活动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使之更具有艺术性和价值感。
五、传统珠宝工艺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珠宝消费的逐渐升级,传统珠宝工艺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珠宝,并将其视为时尚的代表。
同时,国内外设计师也纷纷将传统珠宝工艺运用于自己的品牌和设计中,推动中国传统珠宝工艺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六、结语中国传统珠宝千年工艺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传统珠宝工艺的继承与创新,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底蕴。
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文化的审美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文化的审美特征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133ac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3.png)
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文化的审美特征及其当代价值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些特征如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美特征1. 简约而精致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注重简约而不简单,追求“简而不凡”的设计理念。
在器物的造型上,追求线条的流畅、曲直相间,以及装饰纹样的精细和繁复,体现了精湛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2. 自然融合古代工艺设计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自然美的表现。
在器物造型和纹饰上,常常以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山水树石等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3. 寓意丰富中国古代工艺设计中的图案纹饰往往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莲花代表纯洁、祥和,寿桃象征长寿,龙代表神圣等。
这些图案纹饰的寓意,为器物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增加了审美价值。
4. 色彩和材质的协调运用古代工艺设计在色彩和材质的运用上讲究协调和谐,追求色彩的明快和材质的细腻。
色彩的运用往往以红、黄、蓝、绿、黑、白为主,材质方面常用的有瓷器、玉器、铜器、竹木等,这些丰富多样的色彩和材质搭配,体现了古代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
二、当代价值1.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古代工艺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工艺设计审美特征的挖掘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这对于当代社会在文化自信和文化传统继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提升生活品质古代工艺设计强调简约而不简单、自然融合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家居、服饰等方面,可以通过借鉴古代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提升生活品质,打造更具品位和韵味的生活方式。
3. 开拓创新古代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为当代工艺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通过对古代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进行创新性的运用,可以开拓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气息的工艺设计作品。
4. 塑造民族形象古代工艺设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对这些特征的传承和发扬,可以更好地塑造中国的民族形象,为民族品牌的打造和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ab0431e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b.png)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古代人的审美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他们的配饰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审美观。
在古代,配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以下是从古代配饰的发展中看古人的审美观。
唐代五代时期,金银饰品成为流行的配饰,这时期的金银饰品更加多样化,材质可以是纯金、纯银,在饰面上更加注意准确的纹路和细节,以突出装饰品的现代感以及重视工艺精细而又华贵的价值,展现出唐朝的丰富、时尚的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珠宝成为妇女们最爱的配饰。
在明清时期,女人佩戴白银及宝石或珍珠等首饰,多型多样,有手镯、耳坠、发饰等等,可以装扮出各种不同的时尚装扮。
珠宝首饰与明清时期的服装相得益彰,完美配合,斗艳互补。
总的来说,古代人在配饰的选择上推崇奢靡隆重的审美观念,精心雕刻制作一些定制化的装饰品,以体现自己的高贵和品位。
同时,古代人也很注重复古,尊重历史文化,让一些最具代表性的配饰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珠宝传统文化
![中国珠宝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cc7514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1.png)
中国珠宝传统文化中国珠宝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以下是中国珠宝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特点:1.象征寓意:中国传统珠宝注重象征寓意,往往通过图案、图腾或石头的形状来表达吉祥、幸福、长寿等美好寓意。
例如,如意、龙、凤、蝙蝠等被视为瑞兽或吉祥符号。
2.五行理念:珠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五行理念密切相关。
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被认为与珠宝的颜色、形状、材质等有关,以及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
3.玉器文化:玉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祈福的象征。
玉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包括雕刻、镶嵌等技艺。
玉器的颜色、纹理、透明度都被认为具有独特的吉祥寓意。
4.婚庆文化:珠宝在婚庆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龙凤镯、对戒等被广泛用于婚礼,象征着夫妻情深、白头偕老。
5.宗教信仰:一些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中,珠宝也扮演着神圣的角色。
佛珠、观音坠等是常见的宗教饰品,具有护佑平安、祈福健康的寓意。
6.文人雅士:古代文人雅士喜好佩戴文玩珠宝,如文房四宝、雅致的玉石、以及以字画镶嵌的珠宝作品等,展现了他们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7.传统工艺:中国传统的珠宝制作工艺包括金工、银工、玉雕、宝石镶嵌等,这些传统技艺在历史上一直得到传承,并在现代工艺中得以发扬光大。
8.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珠宝文化呈现出独特的特色,如西藏的藏族珠宝、云南的彝族饰品等,都在设计、制作工艺上有着地域独特性。
总体而言,中国珠宝传统文化融合了宗教、哲学、传统医学、历史传说等元素,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体系,为人们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金饰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金饰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80d5ec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7.png)
中国传统金饰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金饰源远流长,不仅有着独特的设计风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金饰品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缀,也承载着表达情感和展示身份地位的功能。
在设计中,传统金饰注重细节与装饰的融合,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
中国传统金饰的设计风格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其造型独特而富有创意。
传统金饰以吉祥图案为主题,如龙凤、花鸟、瑞兽等。
这些图案常常雕刻细致,线条流畅,寓意繁荣和幸福。
与此同时,金饰品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如戒指、项链、手镯等,每一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与打磨,体现出华美和精致。
其次,中国传统金饰在材质运用上富有特色。
除了黄金,还常常使用红宝石、珍珠、玉石等宝石作为点缀,增添华丽感和珍贵感。
金与宝石的巧妙搭配,使得传统金饰更加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同时,金饰的纹饰与雕刻技法也是其设计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金饰常常以镶嵌、浮雕、挂珠等技法进行装饰,使得其在细节上更显精致。
除了设计风格,中国传统金饰深深扎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内涵。
金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例如,龙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象征,代表着帝皇和权力的象征,因此金饰中常常出现龙的图案;而凤则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象征,也是婚嫁的象征,因此金饰中的凤凰图案也十分常见。
此外,金饰品还被赋予了祈福、避邪和保护的寓意,人们常常佩戴金饰以期获得好运和庇护。
金饰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这些设计方式和文化符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宇宙的敬畏之情。
在当代,中国传统金饰依然承载着文化的烙印,同时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理念。
设计师们以传统为基础,融入了现代审美的元素,打造出更加符合现代人需求的金饰品。
同时,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更多地使用可再生材料,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中国传统金饰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兼具美感与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与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与审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b58d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7.png)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与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金银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金银器在中国历史上的制作始于商朝,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逐渐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设计、制作、饰面等环节。
首先,设计环节是制作金银器的第一步,设计师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自己的创意,绘制出初步的图纸。
接下来,制作环节需要选用优质的金银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最后,饰面环节是制作金银器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雕刻或镶嵌各种图案和纹饰,使得金银器更加精美。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装饰性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注重装饰性,通常会在器物表面雕刻各种图案和纹饰,如龙、凤、云纹、花卉等。
这些图案和纹饰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够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审美风格。
二、追求精致和华贵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追求精致和华贵,通常会选用优质的金银材料和宝石等珍贵材料进行制作。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还注重细节处理,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达到极致。
三、强调形式美和实用性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强调形式美和实用性相结合。
在形式美方面,金银器通常会采用流线型、曲线型等流畅的造型,使得整个器物看起来更加优美。
而在实用性方面,金银器通常还会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茶具上添加把手等设计。
总之,中国古代金银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对其装饰性、精致华贵和形式美与实用性相结合等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金银器的独特魅力。
民族首饰_精品文档
![民族首饰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64d57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e.png)
民族首饰引言:民族首饰在我们的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独特的首饰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品,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这些特点也体现在他们的首饰设计中。
本文将以民族首饰为主题,探讨不同民族的首饰风格,以及这些首饰背后的文化寓意。
一、汉族首饰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其首饰设计风格多样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汉族首饰主要有金饰、银饰和玉石饰品等。
其中,金饰是最贵重的一种,常常被用作嫁妆和重要礼物。
古代汉族首饰的设计更加注重细节,常以动植物纹样为主题,如龙凤、莲花、梅花等。
这些纹样不仅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优雅和威严,还寓意着好运和吉祥。
而现代的汉族首饰设计则更加注重简约和时尚。
金饰多采用线条简洁、造型精致的设计,银饰也常以抽象几何图案为主。
此外,许多汉族首饰也会添加珠宝和宝石的装饰,使其更加华丽和精致。
二、藏族首饰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群体,其首饰设计深受藏传佛教和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
藏族首饰多以银饰为主,包括头饰、项链、手镯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藏族头饰“珠”, 这是婚礼上新娘必须佩戴的一种重要饰品。
这种头饰通常由银制成,悬挂着各种不同的佛教符号和装饰品。
藏族首饰的设计也展现了其特有的宗教信仰。
例如,他们常会在首饰上雕刻佛教六字真言,以示对佛教的虔诚。
此外,藏族首饰还常常以动物形象为主题,如草原上的羊、马,以及高山上的雪山饰物等。
这些图案不仅代表了藏族人民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崇拜,也传递了他们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三、彝族首饰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另一重要民族群体,其首饰设计风格多样并富有哲理。
彝族首饰多采用银饰和宝石进行制作,具有独特的几何线条和流畅的曲线设计。
彝族首饰在形状和图案上展现了对自然界的崇敬。
例如,彝族人民常常用流云、太阳、月亮等图案来装饰首饰,这些图案不仅代表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也传递了一种与宇宙相连的感觉。
另外,彝族首饰也常常用来体现民族身份和家族荣耀。
中国传统饰品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饰品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0e3cd7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4.png)
中国传统饰品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饰品作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饰品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形状、材质、图案和象征意义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饰品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
1. 形状中国传统饰品的形状多种多样,既有简约而又精致的,也有造型独特的。
比如玉佩,它的形状多为方形或圆形,寓意着平安和吉祥。
此外,玉佩的边缘通常镶嵌有精美的花纹和装饰,突显出玉器的高雅和精致。
另一个例子是挂件,它的形状多为椭圆形或长方形,有时候还会采用动物的形象进行设计,如龙、凤等,这些形状都寓意着吉祥和祥瑞。
2. 材质中国传统饰品所采用的材质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金、银、玉、珍珠、宝石等。
其中,金与玉是最为常见的材质。
金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权贵和尊贵。
而玉器则被称为“石中之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视为祥瑞和吉祥的象征。
此外,中国传统饰品还常常使用蕾丝、丝绸等柔软材质进行装饰,增添饰品的柔美和婉约。
3. 图案中国传统饰品的图案多样且富有文化内涵。
常见的图案包括吉祥纹、龙凤纹、花鸟纹等。
吉祥纹是最常见的图案之一,常常用于装饰玉器、金银饰品等。
它们的图案构思独特,色彩鲜艳,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龙凤纹则被视为最具有皇家气派的图案,代表着权力和尊贵。
花鸟纹则常见于丝绸制品,图案细腻、生动,寓意生机和美好。
4. 象征意义中国传统饰品通过独特的形状、材质和图案,传递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比如玉器象征着吉祥和祥瑞,金饰象征着财富和尊贵,珍珠则象征着纯洁和幸福。
饰品的象征意义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不仅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展示,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饰品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紧密相连,通过形状、材质、图案和象征意义等方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智慧。
这些饰品不仅是装饰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88e270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3.png)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古代配饰的发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人的审美观。
通过对古代配饰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美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装饰物的喜好和追求。
以下是从古代配饰的发展来看古人的审美观的一些观点。
在古代配饰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古人追求的是精致华丽的外观。
古代配饰包括头饰、项链、手链、戒指等,在制作和设计上经常采用金银贵重的材料,以及珠宝、玛瑙、玉石等宝石。
这些材料本身具有高贵的特点,能够突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古人喜欢用珠宝来装饰自己的头发、颈部、手腕等部位,使自己显得更加华丽和美丽。
这体现了古人对于美的向往,以及他们对于富贵、高贵的追求。
在古代配饰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古人注重细节和工艺。
古人追求的不仅是配饰本身的外观,更注重配饰的制作工艺。
古代的金银饰品制作工艺非常精湛,手链、项链等配饰上面常常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图案不仅为配饰增添了美感,更展示了古人的艺术造诣和智慧。
古人追求的是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和精致。
古代配饰的发展还可以反映古人对于色彩的偏好。
古人在设计和制作配饰时,经常运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如红、绿、蓝等。
这些颜色在当时被认为富有活力、充满生命力。
古人认为颜色是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的追求和珍视。
古代配饰的发展还可以看出古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古人在设计配饰时,常常借鉴古代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元素,如神兽、花卉、凤凰等。
这些元素常常被用于制作珠宝和头饰,赋予了配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古人通过配饰,展示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对于历史的尊重和敬仰。
通过对古代配饰的发展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古人审美观的几个重要特点:追求精致华丽的外观、注重细节和工艺、偏好丰富多彩的色彩、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
这些特点反映了古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展示了他们对于装饰物的喜好和追求。
古代配饰的发展非常丰富多样,可以从中读到古人的审美观,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68ec8c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d.png)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自古以来,配饰就是人们装扮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配饰,人们能够展示自己的品位和独特的风格。
古人在配饰的选择上也有着独特的审美观,从古代配饰的发展可以看出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
在古代,配饰的种类和样式较为贫乏,主要以玉器、金银器、铜器、珠宝等为主。
这些配饰物不仅具备实用性,还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玉器在古代被视为贵重的礼物,代表着地位和尊贵。
古人喜欢使用这些珍贵的物品来点缀自己的身体,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这些配饰不仅是美的表现,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古人对配饰的审美观也体现在其材质和样式的选择上。
玉器在古代被视为最高贵的配饰品,古人非常崇拜玉石的纯净和高雅。
古人喜欢使用玉器来装饰自己的耳朵、颈部和手腕,以展示自己的高尚品味。
金银器也是古人喜爱的配饰之一,金银器通常被镶嵌上珍贵的宝石,给人一种华丽和富裕的感觉。
除了材质的选择,古人在配饰的样式上也有着自己的审美追求。
古代的配饰样式通常以动植物和自然景物为主题,例如玉器上常见的龙纹、鸟纹,金银器上的花草纹等等。
这些配饰样式充满了自然和生命的力量,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感觉。
古人通过使用这些配饰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爱好。
古人对于配饰的审美观也和当时的社会风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古代社会,妇女的地位较低,婚姻和家庭是她们的重要事务。
古代女性在配饰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婚姻和家庭的象征。
在婚礼中,古代女性会戴上头上的发饰和耳环,以展示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的美满和幸福。
古代女性还会在配饰上加入象征美满婚姻和子孙满堂的图案和符号,以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期望和祈愿。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可以看出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
古人通过选择贵重的材料和独特的样式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这些配饰不仅是美的表现,也是古人审美观的重要体现。
现如今,虽然配饰的种类和样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3158ae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5.png)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演变。
古代的人们在审美观念上与现代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对美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和历史的积淀上。
而古代配饰的发展正是对古人审美观念的一种体现。
在古代,配饰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通过配饰可以看出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古代配饰的发展来探讨古人的审美观,并分析其影响与意义。
古代配饰的发展是一个反映时代变迁的过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使用一些原始的配饰,如骨制的项链、手镯等。
这些原始的配饰虽然简单,但也预示着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在后来的青铜器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古代配饰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青铜器时代,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精致的金属配饰,如金、银、铜等金属制成的项链、耳环等,这些配饰上的花纹和图案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古代配饰的发展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体现。
在商周时期,青铜器配饰非常流行,人们开始注重配饰的华丽和精工细作。
在这个时期,配饰的材质和工艺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铜器、玉器等配饰,这些配饰上的图案、纹饰多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动植物等,表现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在秦汉时期,玉器配饰成为主流,玉器的纹饰图案更加精致和细腻,多取材于四季景色、传统文化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在唐宋时期,配饰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人们对美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实用性上,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种高雅和精致的审美。
在唐宋时期,各种各样的珍贵宝石、珍禽异兽的形象常常出现在配饰上,这些配饰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视配饰的搭配和组合,尤其是女性的头饰更是多种多样,如冠、钗、簪等,对于造型、材质、颜色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可见,在唐宋时期,人们对美的理解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宽广和深刻的认识,审美观念也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古代首饰的特点
![古代首饰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1f48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f.png)
古代首饰的特点《聊聊古代首饰那点事儿》哎呀呀,说起古代首饰,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那可是古代美眉们和帅哥们的大宝贝呀!古代首饰的特点之一呢,就是超级精致。
你想想,那时候没有高科技,没有机器帮忙,全靠工匠们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那得多精细呀!每一个花纹,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一股匠心精神。
就好像是老天爷专门给他们开了一双能创造美的超级无敌手。
而且呀,古代首饰那花样可真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什么金的、银的、玉的、珍珠的,各种材质应有尽有。
耳环呀、簪子呀、项链呀、手镯呀,从头到脚都能给你装饰得美美的。
那时候的人可真会玩,就拿簪子来说吧,长长短短,各种造型,有的像花,有的像鸟,还有的像神仙的法宝,你说妙不妙?还有啊,古代首饰常常有着特别深刻的寓意。
什么龙凤呈祥啊,花开富贵啊,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戴上它们就好像给自己带上了一份祝福,感觉走路都更带劲了。
要是咱现代人也天天戴着有美好寓意的首饰,那是不是上班都更有动力啦?哈哈!古代首饰还有个特点,那就是特别能体现身份地位。
你看那些皇宫里的娘娘们,头上戴的首饰那叫一个华丽丽,随便拿一件出来都能闪瞎咱的眼。
而普通老百姓戴的就相对简单朴素一些啦。
这就跟咱现在开豪车穿名牌一个道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身份不一般。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首饰虽然漂亮,但咱也只能过过眼瘾。
毕竟时代不同了,咱也不能天天戴着古代的首饰出门呀。
但是呢,我们可以从古代首饰中汲取灵感,设计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漂亮首饰。
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创造出像古代首饰一样让人惊叹的作品呢!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有点想穿越到古代去,戴上那些精美的首饰,在大街上溜达一圈,感受一下那时候的风情。
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想法呢?哈哈!总之呀,古代首饰就是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我们忍不住一次次地惊叹和赞美。
希望我们能一直珍惜和传承这份独特的美,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闪耀光芒!。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826a4e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7.png)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古代配饰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装饰品,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古代配饰的发展不仅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念,更蕴含了当时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
通过对古代配饰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的审美取向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古代配饰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部落,当时的人们用骨、角、贝壳等天然材料制作各种装饰品,如项链、手镯、耳环等。
这些原始配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
在当时的审美观念中,自然被视为神圣而神秘的存在,人们通过穿戴原始配饰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也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念是与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古代配饰逐渐走向多样化和精致化。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成为古代配饰的主要材料,人们开始制作各种形状美观、工艺精湛的青铜饰品,如佩饰、挂件、钩、钮等。
这些青铜饰品不仅代表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关注。
在当时的审美观念中,人们开始注重配饰的精致和华丽,认为只有精心制作的饰品才能彰显主人的品味和地位。
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不断发展,金银饰品逐渐成为古代配饰的主流。
金银饰品不仅在材质上更加优质,而且在造型和工艺上也更加精致,成为古代贵族们炫耀地位和财富的最佳选择。
金银手镯、项链、耳环等饰品成为古代贵族社会的标配,人们通过穿戴金银饰品来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这也反映了古人审美观念中地位和财富是获取美的一种途径。
在古代,玉石饰品也是备受推崇的配饰之一。
玉石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人们相信玉石具有避邪驱邪、保佑平安的神奇力量,因此玉石饰品成为古人最喜爱的配饰之一。
古代人们喜欢佩戴玉石项链、手镯、耳环等饰品,不仅是因为它的美观,更是因为它的象征意义。
在古人的审美观念中,玉石饰品是与自然、神灵和命运息息相关的,人们希望通过穿戴玉石饰品来得到神灵的庇佑和命运的眷顾。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5acb27d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c.png)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古代配饰的发展与古人的审美观密不可分。
从史前时期的原始部落到后来的文明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也促进了古代配饰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最早的古代配饰是用原始的自然物品制造的,比如骨头、石头、动物毛皮等。
这些自然物品不仅具有功能性,还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比如早期的石器上常常会有雕刻或打孔的花纹,用来装饰自身或证明社会地位。
这表明人类早期已经具备了装饰意识和审美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古代配饰的材质和制作工艺逐渐多样化。
例如,金属首饰的出现,风靡一时。
金属首饰在古代不仅被用来装饰自己,还被视为一种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黄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在不同的文化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首饰上常常会镶嵌珍珠、玛瑙、琥珀等贵重宝石,表现出奢华耀眼的审美特点,而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饰则常常采用银制品,呈现出朴素大方的审美风格。
除了金属首饰外,古人还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手工艺品,例如云锦、织锦等织物和珠串、香囊等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表现出不同文化的审美特色。
例如明清时期的织锦十分精美细致,常常在帝王宫殿中使用,表现出皇家龙袍的丰富文化内涵。
在古代,配饰的流行与时代的变迁也密切相关。
例如唐朝盛行的汉宫风,女性首饰多采用玉石、珠子、金线等材质,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同时,换装日益成为一种时尚,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服饰和配饰。
因此,古代的配饰也随着时代和场合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总体来说,古代的配饰在审美观上融合了自然美、功能性美和文化美。
古代人们注重生活品质和文化传承,在配饰上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塑造了古代审美的特色和个性。
这些古代配饰的美,既是现代审美的源头,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12e68ac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7.png)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古代配饰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
从古代的文物中可以看到,
古代人们对配饰的品质、材料、形态等方面都非常注重,要求匠人精湛的技艺和美的观感。
究竟古人是怎么看待配饰的呢?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材料
在古代的时候,制作首饰的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珠等。
这些材料都价格昂贵,难
以得到,所以古人对这些材料的珍贵程度十分认同。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王侯将相佩带
的金属项圈,被捆扎的是熟铜丝和金丝,珠子、玉佩等也都采用优质材料,展示了富贵的
身份。
二、造型
古代配饰的造型往往以动物、花鸟、生命符号等形象为主。
其中,以龙、凤、麒麟等
神兽的形象最为常见。
古代人们认为神兽具有吉祥、上进、勇猛等意义,因而将其赋予了
配饰的象征意义。
如西汉时期出土的金龙环,就是以龙的形象作为设计灵感,营造出了一
种神秘而又尊贵的感觉。
三、佩戴
古代人们佩戴配饰的时间、场合都有规定。
通常是在重要的节日、庆典或者重要场合
才佩戴上珠宝首饰。
例如,明清时期,女人们在参加宫廷宴会时佩戴金银首饰、珠宝首饰等,以展现自己的高贵气质,在婚礼或者重要节日也是如此。
而男性佩戴的配饰则是以玉佩、金佩为主,佩戴形制和数量都有严格规定。
总之,古代配饰是古人审美观的一种体现,其材料精美、造型逼真、佩戴规矩,时至
今日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这也说明了,古代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珍藏,更是值得尊
重和学习的精神财富。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1093384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2.png)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在古代,人们一直注重美的追求,这种美从服饰、配饰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古代配饰的发展蕴含着古人的审美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古代的配饰种类很多,例如项链、耳环、手链、戒指、发饰等。
在古代,这些配饰都承载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这些配饰的种类和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
古代人们对金银、宝石等贵重物品的追求,是体现了他们审美观念中的崇高和高雅。
因为在古代,金银和宝石都是身份、财富的象征,在人们的心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所以,在古代,人们的贵族阶层中,佩戴黄金项链、白银手链、钻石耳环等高价值的饰品属于常态,这也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
在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饰品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贵重金属宝石上,而是将艺术性和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
例如东汉时期兴起的丝绸或绸缎链(简称琴瑟曼妙),不仅是一种美丽的配饰,更有一定的实用性,在寒冷的冬天还可以当做围巾使用。
这种绸缎链的出现,朴实无华、典雅含蓄的风格贴合了东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充分表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
此外,古代人们喜欢独具特色的配饰。
例如,在唐朝时期流行的“梅花钿”,就是一种独特的发饰,形状像梅花一样。
这种发饰美观精致,极具艺术感,深受女性喜爱。
梅花钿的出现,不仅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古代的片玉项链和漆器手镯上都表现了古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片玉项链是将玉片连成一条项链,通常是由九个玉片组成。
在古代,九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它代表长久和稳定,因此九片玉组成的项链,在古代非常受欢迎。
漆器手镯则与大自然密切联系,它常常印上自然景色的花鸟图案,表现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
总体而言,古代的配饰发展,充分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
他们注重身份地位,追求高雅和崇高的美,同时也追求实用性和独具特色的美。
古代的配饰不仅具有美的外在形式,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意蕴,中国,首饰]谈中国古典首饰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蕴
![[意蕴,中国,首饰]谈中国古典首饰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30ccb574b0717fd5370cdc0d.png)
谈中国古典首饰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蕴1引言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唐《长安道》韦应物)。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代诗人韦应物赞颂唐仕女的精美首饰的诗篇。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首饰作为一种情感审美载体,使其在表面装饰风格和文本深度意蕴烙印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信视角,以人的超然物外的理性旁观者的身份对传统个体生命外在生活的慰藉、承认和尊重。
一般来说,文化的载体最直接的就体现在物质上,器物、精神情感、秩序都是每一个民族或每个时代所具有的文化构成元素,首饰是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历程和女性追求精神修养的稀世物证,是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的延续和传承礼制的重要载体。
从原始社会到民国时期的首饰创作融汇了艺术家对艺术特性的把握,无论从审美文化、制作工艺还是自身独特的文化意蕴外延,首饰的形式与装饰行为已经映衬出国人内心的独特精神信仰体系,它也作为社会文化的外在承载体而突显不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趣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古典首饰艺术就是女性追寻着一种非理性的伦理化的审美觉醒选择,是建构在拯救情感尊严、留住即将消逝的虚荣心的诱惑以及掩盖内心伤痕的人性基础上,它是以真实地域为背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
在多元的社会思想的实践文化语意下不断推进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革新和建构持续的时代人文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说,首饰是以现实与充满情感的生存需要为主要话语的主流阵地,它们借助于赋予有意味深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言语,对自身在审美和装饰象征的两维视角中自由穿梭与转向,并诉说着个体作为生命本体文化的丰富意蕴,在书写生命真实状态的情况下,艺术创作者摆脱了对真实物象的约束,实现了首饰和人的契合交合。
2 溯源:中国古典首饰艺术的本土化寻根之旅首饰,顾名思义就是佩戴在头上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并表现一定的审美情趣的装饰物,它是随着服饰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与其他装饰品相比较,首饰的精神性和装饰性更强,因而主要服务于女性群体。
传统银饰独特魅力赏析
![传统银饰独特魅力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11fe2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3.png)
传统银饰独特魅力赏析传统银饰独特魅力赏析 [图片]•传统银饰独特魅力赏析(图)传统银饰银作为一种贵重金属曾长期在历史上作为货币流通,其贵重的身份、价值不言而喻,传统银饰也以其独特的材质及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传统银饰的图案纹饰精致美丽,造型奇特夸张,创意大胆而富有情趣,常常是很巧妙地把某种意义上难以表达的复杂的抽象内容,用简单易识的动植物等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生动、浅显、明确、易懂,这些美好的祝愿、理想,通过银饰上的造型和那些千姿百态的动物,以及充满生机的枝蔓花叶纹饰中而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与灵性。
传统银饰的构图处处充满了大胆而率真、奇巧而美好的理想主义。
奇巧的创意和大胆的构思令我们至今感叹不已,纵观传统银饰的造型和图案,它们处处充满了幻想和变化,有些甚至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程度。
牡丹雍容华贵,代表着富贵;梅花冰清玉洁,象征着“品质高洁”;猫戏蝴蝶比喻“耄耋”;马背骑猴暗指“马上封侯”;蝙蝠叼铜钱表示“福在眼前”;“平安”用瓶和鹌来表示。
“长命锁”、“百家锁”是传统银饰中最常见的项饰,“锁”的概念及含义在这里早已被打破,只保留下传统锁形以及各种异型的“锁”。
特别是异型的“锁”,其造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单片的,立体镂空的无所不有,形态可以像花一样盛开,也可以像美丽的蝴蝶、祥瑞的蝙蝠一样翩翩起舞;造型可以变成方方正正的书卷、规规矩矩的官印,也可以变成枝叶中丰硕的石榴和桃李……千奇百怪的锁,千变万化的锁,似“锁”非“锁”,让人眼花瞭乱,但它们无一都在传递着美好的祝愿,寄托着长辈对后代平安成长的无尽期望。
传统银饰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来自视觉,还有“听觉”,除了好看,还有好听的。
大家不是经常从文章中读到这样的文字吗?“远处传来银铃般的笑声……”,这“银铃”就是传统银饰工匠智慧的结晶。
独特的审美情趣,细腻地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在传统银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真是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啊!盛世收藏,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传统银饰的收藏已摆脱冷寂,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艺术品收藏中独树一帜,充满了无尽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华民族是爱美、懂美的民族,历来以优雅的服饰、精巧的梳妆、华美端庄瑰丽多姿的形象留芳于世。
首饰伴随人类发展至今,一直是人类生活达到高一层次的标志,同时也被人类赋予的美的含义。
论文在梳理中国传统首饰的基础上,探讨古人的首饰审美特征。
[关键词]传统;首饰;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2-0160-02浅谈中国传统首饰的审美特征周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1)首饰,通指男女头上的饰物,俗称“头面”,后又成为全身饰品的总称。
中国有实物可考的最早的首饰出现于旧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过着以采集、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兽骨兽牙悬挂在颈上、肩上和腕上,成为天然的“项链”和“手镯”。
这种自然饰物显示出原始人的威武健壮,同时也是人类美之天性的反映。
一、中国首饰发展概述首饰作为人身上的饰物,按照首饰所饰身体部位可分为发饰、颈饰、耳饰、手饰和佩饰等等。
首饰本身不是人生存所必须的,因此常常会在人类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才得到关注,同时首饰也成为人类生产生活达到一种水平的产物,是人类改变自然的成果。
旧石器时代原始洞穴中发现的兽骨装饰显示当时人的首饰种类并不单一,颈饰、腕饰、头饰均有。
新石器时代,装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发饰,人们熟练掌握新石器和陶器的制作方法使石制、陶制首饰大量出现,这时的人们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加工首饰。
如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曾经发现过陶笄,还有椎形、丁字形和圆柱形的骨笄和骨簪,说明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冠的形制,因为冠在发之上需插入笄才能固定。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因此簪的出现,有利于束发挽髻,所以笄和簪既是装饰品又具有实用功能。
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有了剩余产品,随后出现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贝,此后人们将贝打洞穿成颈饰说明首饰已成为财富的象征。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夏商周时期,首饰的材料种类扩大,红铜、绿松石等成为饰品材料的新贵,到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已广泛地应用于饰品的制作,同时饰品的种类也扩大到发饰、衣饰、冠饰,如殷墟出土的簪刻有兽头、鸟头,十分纯朴可爱。
西周时期在骨簪上镶有绿松石,制作也很精致。
最迟至战国时期,我国首饰种类齐备,包括颈饰、发饰、冠饰、耳饰、手饰、佩饰、衣饰共七类。
此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分别出现了首饰的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在大的种类上并没有突破。
二、中国传统首饰的材料审美作为世界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中国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勤奋基础上的,同时中华民族也是善于发现美的民族。
古人在首饰材料的选择上经历了被动地适应到主动地开发的过程。
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古人选择兽骨、石材作为首饰的材料,开始是直接选择形状好的材料来做,后来发展为动手磨制出自己喜欢的形状,陶器出现以后,古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制作首饰,土与火的交融成就了新型首饰。
进入青铜时代后,青铜在硬度、熔点和流动性的优势并没有吸引古人,饰品生来就应是美的表现,结实耐用不是重要的标准,红铜以其美丽的色彩吸引了人类,此时红铜作为饰品材料应用最为广泛。
这个时期,古人对石材的审美形成标准,认为石之美有五德,与人的仁、义、礼、智、信进行对比,这样的石被称之为“玉”。
在这种标准下的美丽石材被广泛地接受,并制作成首饰佩带,如玛瑙、绿松石等。
金银出现后,古人喜其色彩和质地,可以做出很多喜爱造型,并可以很好地镶嵌美丽的石头。
此后,中国传统首饰一直是玉与金、银等贵金属结合出现。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首饰在材料的选择上,首先突出的是材料的美观,其次是材料的可塑性。
美丽的东西都可以成为首饰的材料。
三、中国传统首饰的造型审美首饰的造型一般分为实用部分和装饰部分。
中国传统首饰种类多样,除了首饰本身实用部分造型变化不多,或者是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进行改良,装饰部分的造型非常多样。
对于造型的审美,古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首饰出现的旧石器时代,人们选择骨、角、牙制品,有可能是人们对野兽的力量的崇拜,此后,玉首饰中的玉璧等佩饰则是来源于人们对天地的敬畏。
金、银等材质在商品社会中是财富的象征,做成首饰成为古人对财富的寄托。
秦汉时期,首饰模仿传说中的神兽造型,说明当时人们对神兽十分信仰,而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种信仰则转化为对佛的敬重,与佛相似的首饰数量开始增多,同时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使带有少数民族元素的造型增多。
进入隋唐五代时期,妇女地位的上升和经济的繁荣使唐朝代饰品种类进入了一个高峰,由于唐代髻鬟形式多种多样,因此首饰相应地也十分丰富,主要有帽、篦、簪、钗、步摇、翠翘、笄等种类。
这些首饰的装饰部分的造型有佛教类、神兽类、花鸟类、人物类等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空前活跃的思想。
进入宋代,首饰造型风格开始向文人看齐,审美转向闺房与心境,文人气造型的首饰被人们所推崇。
元代,由于统治阶级的原因,首饰造型充满了蒙古气息,制作普遍粗糙。
此后,首饰一直以宋元时期的造型发展。
综上,中国传统首饰的造型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所尊畏、推崇、喜好160··的事物都能作为首饰的造型来制作,显示出人们对首饰的要求就是反映心境。
四、中国传统首饰的意象审美中国传统首饰的材料、造型等十分精美,但首饰成品中少有写实性的作品,多是写意性质的纹饰与造型。
与中国传统绘画相比较,可以发现首饰的制作也遵循着意象审美的特色,即模仿的是意,而不是形。
将最美的感受定位于意象中的美的事物,而不是简单地将事物模仿出来。
这样的意象化的审美,使中国首饰的纹饰、造型等充满心境的创作,即实物与内心的结合,这种美一直影响到现代人的首饰审美,人们更加能够接受那种经过艺术加工的造型与装饰,而不是纯写实的事物。
综上所述,笔者对中国传统首饰异于国外首饰的三大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
中国传统首饰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对材料的独特见解、造型与实际思想状态的结合,以及对事物的意象的追求。
参考文献:[1]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张静,齐东方.古代金银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3]王春云.金银首饰鉴赏[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4]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工艺美术编·金银玻璃珐琅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摘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设计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多种设计风格先后出现。
人们开始厌倦了以强调信息化、规整化生产的、以“功能主义”为中心的包装风格,人们需要更新的理念替代旧的思维,主张在保证功能实用性的基础上以更多更美的形式满足于当今人类社会的审美需求。
生态包装、人性化包装、系列化包装等设计理念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并逐渐成为当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潮流。
[关键词]生态包装设计;人性化包装设计;系列化包装设计[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2-0161-02浅谈当代包装设计的特色韩婷婷(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21世纪设计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多种设计风格百花齐放。
以“功能主义”为中心,强调标准化、规整化生产的国际主义包装风格已经被人们厌倦,人们需要新的理念,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风格,人类社会主张在保证功能实用性的基础上以更多的形式美感满足于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
生态包装、人性化包装、系列化包装等优秀的设计理念崛起,并逐渐成为当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潮流。
一、生态包装设计生态包装设计也称作绿色包装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包装设计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
生态包装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其包装产品从原料材质的选择、产品的加工制造以及到使用,一直到后期被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应符合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今我们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大自然和人文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加速了世界资源和能量的消耗,破坏了地球原有的生态平衡。
生态包装之所以被整个国际社会所关注,是因为环境问题与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全人类的生存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保护环境不分国界,所以,我们更需要关注身边的一点一滴,倡导绿色生活,维护世界生态平衡。
在各国政府的倡导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包装设计理念当之无愧地蓬勃发展。
生态包装设计可以从减少包装材料的类别和数量来考虑。
有的商品包装为了提高商品档次,吸引消费者眼球,尽可能地使用多种材料做包装,使其成本增加、包装繁复,这样的包装就丧失了其简易、方便的功能。
生态包装设计在包装材料的选用上要注重再回收、可降解的功能。
现在大街上的垃圾桶也有再回收与不可回收之分,什么是不可回收资源呢?如我们在市面上常见到的甚至常用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这种材质难以分解,就很难回收再利用,并且埋在地下长期不易腐烂,对此种材质用焚烧的方法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我们建议减少或禁止使用。
那么,什么是可降解材料呢?可降解材料是在光合作用下或土壤里或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能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分解和还原的物质,最终以无毒、环保的形式重新回归大自然。
森林是我们的朋友,更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木材的肆意砍伐已经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
发展生态包装,我们还要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