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电影运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04讲先锋派电影(下)
法国:费尔南•莱谢尔 机器的舞蹈
三.流派纷呈的先锋电影运动 3.立体主义与抽象主义——科学与艺 术、具像与抽象的辩证游戏
• ③立体主义电影——自然对象的非自然化
• A.物质对象作为图形 – .运动的图形化和节奏化 再现对象物质内含的剥离 •B
切割与拍摄角度 – 对戏剧和纪录因素的剥离 – 视觉形象的运动、变化和更替创造的节奏
——作为视觉音乐的电影
• ①非情节化
• ②内心视像化
• ③节奏化
• ④与媒介之间的抗争
四.先锋电影的理论思考
1.电影:第七艺术
——先锋派理论的出发点
• ①卡努杜与《第七艺术宣言》—— 高踞于其他艺术之上的特殊艺术 • ②“电影是一种抽象物”的“精神 化特征” • ③作为“视觉戏剧”的“电影诗”
四.先锋电影的理论思考
1.电影视觉规律的探索和思考 2.电影表达的风格化与超现实 3.实验探索成为商业电影进步 的推动力
推荐观摩
• • • • 《贝壳与僧侣》; 《间谍》(弗里茨· 朗); 《吸血鬼》( 1922,穆瑙); 《大都会》
推荐阅读
•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 《我的最后一口气》(布努埃尔自 传) • 《导演功课》(电影馆丛书)
5、未来主义
我们宣告,由于一种新的美感,世 界变得更加光辉壮丽了。这种美是速 度和力量的美。一辆快速行驶的汽 车,……如机关枪一般风驰电掣的汽 车,比带翅膀的萨莫雷斯的胜利女神 像更美。 ——《未来主义宣言》
《 被 巴 拴 拉 住 的 狗 的 动 态 》
三.流派纷呈的先锋电影运动
5.先锋电影的共同性追求
•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为对象,向传 统艺术观进行挑战 •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杜桑 • 代表作品: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 •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三.流派纷呈的先锋电影运动 3.立体主义与抽象主义——科学与艺 术、具像与抽象的辩证游戏
• ③立体主义电影——自然对象的非自然化
• A.物质对象作为图形 – .运动的图形化和节奏化 再现对象物质内含的剥离 •B
切割与拍摄角度 – 对戏剧和纪录因素的剥离 – 视觉形象的运动、变化和更替创造的节奏
——作为视觉音乐的电影
• ①非情节化
• ②内心视像化
• ③节奏化
• ④与媒介之间的抗争
四.先锋电影的理论思考
1.电影:第七艺术
——先锋派理论的出发点
• ①卡努杜与《第七艺术宣言》—— 高踞于其他艺术之上的特殊艺术 • ②“电影是一种抽象物”的“精神 化特征” • ③作为“视觉戏剧”的“电影诗”
四.先锋电影的理论思考
1.电影视觉规律的探索和思考 2.电影表达的风格化与超现实 3.实验探索成为商业电影进步 的推动力
推荐观摩
• • • • 《贝壳与僧侣》; 《间谍》(弗里茨· 朗); 《吸血鬼》( 1922,穆瑙); 《大都会》
推荐阅读
•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 《我的最后一口气》(布努埃尔自 传) • 《导演功课》(电影馆丛书)
5、未来主义
我们宣告,由于一种新的美感,世 界变得更加光辉壮丽了。这种美是速 度和力量的美。一辆快速行驶的汽 车,……如机关枪一般风驰电掣的汽 车,比带翅膀的萨莫雷斯的胜利女神 像更美。 ——《未来主义宣言》
《 被 巴 拴 拉 住 的 狗 的 动 态 》
三.流派纷呈的先锋电影运动
5.先锋电影的共同性追求
•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为对象,向传 统艺术观进行挑战 •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杜桑 • 代表作品: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 •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的贡献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赵红玲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流派 。 二、先锋派电影兴起的背景。 三、先锋派电影的美学特征。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Leabharlann 流派
1、印象主义。 2、德国表现主义。 3、抽象主义。 4、达达主义。 5 、超现实主义。 6、电影眼睛派。
1、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 狄吕克团 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 冈斯、哲敏· 杜拉克等一 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 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 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 没有得到制片商们的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 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 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 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象派电影大都被认 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 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 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第五:先锋派电影后期的社会讽刺短片,是先 锋派电影影响中最积极的一面。这类影片最早 是通过一些荒诞可笑镜头去嘲讽一些社会现象, 以后,一些纪录片电影工作者便根据这一特点, 把纪录片以"直接纪事"发展到"社会讽刺"或"社 会批判",从而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思想性。伊 文思的影片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桥》和《对 运动的研究》,最初都是从运动的观点去发掘 电影的表现力的,但是到三十年代,他的《波 里那杰》、《新的土地》已是鲜明的通过直接 纪事的镜头和有意识的镜头联接相结合,而产 生了巨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有力的提高了影 片思想性。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赵红玲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流派 。 二、先锋派电影兴起的背景。 三、先锋派电影的美学特征。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Leabharlann 流派
1、印象主义。 2、德国表现主义。 3、抽象主义。 4、达达主义。 5 、超现实主义。 6、电影眼睛派。
1、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 狄吕克团 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 冈斯、哲敏· 杜拉克等一 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 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 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 没有得到制片商们的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 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 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 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象派电影大都被认 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 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 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第五:先锋派电影后期的社会讽刺短片,是先 锋派电影影响中最积极的一面。这类影片最早 是通过一些荒诞可笑镜头去嘲讽一些社会现象, 以后,一些纪录片电影工作者便根据这一特点, 把纪录片以"直接纪事"发展到"社会讽刺"或"社 会批判",从而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思想性。伊 文思的影片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桥》和《对 运动的研究》,最初都是从运动的观点去发掘 电影的表现力的,但是到三十年代,他的《波 里那杰》、《新的土地》已是鲜明的通过直接 纪事的镜头和有意识的镜头联接相结合,而产 生了巨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有力的提高了影 片思想性。
世界电影史大纲ppt课件
2、“纯电影” :是法国电影导演谢尔曼·杜拉克提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 术,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乐”、“视觉交响曲”。她提出的 完整电影是“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她还认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 影片可以运用电影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不是真正的电影”。
5
布赖顿学派与百代的创业
• 19世界20世纪交替之际,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 的一个电影流派——布赖顿学派*。
• 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阿尔弗莱德.柯林斯、希赛 尔.海普华斯等。他们主张表现真实生活,提出“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
• 一个移动到伦敦的美国人查尔斯.欧本把这句话作为了一种商业口号,集中力 量来摄制新闻片和大型报道片。
• 2、1888年,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能把照片记录在滚动的感光纸上,这款是世界上 最早的相机,命为柯达相机,第二年伊斯曼又引入了透明的赛璐珞胶卷,在走向电影的的过程 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3、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化学方法,发明了“达盖尔照相法”。现代 的照相机所依据的原理依然是暗箱成像的光学原理。
16
*3、《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结合影片理解记忆)
•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的标志是《卡里加里博士》,从1919年-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 间。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 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 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 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 一步的发展。
5
布赖顿学派与百代的创业
• 19世界20世纪交替之际,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 的一个电影流派——布赖顿学派*。
• 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阿尔弗莱德.柯林斯、希赛 尔.海普华斯等。他们主张表现真实生活,提出“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
• 一个移动到伦敦的美国人查尔斯.欧本把这句话作为了一种商业口号,集中力 量来摄制新闻片和大型报道片。
• 2、1888年,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能把照片记录在滚动的感光纸上,这款是世界上 最早的相机,命为柯达相机,第二年伊斯曼又引入了透明的赛璐珞胶卷,在走向电影的的过程 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3、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化学方法,发明了“达盖尔照相法”。现代 的照相机所依据的原理依然是暗箱成像的光学原理。
16
*3、《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结合影片理解记忆)
•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的标志是《卡里加里博士》,从1919年-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 间。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 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 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 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 一步的发展。
第3讲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这是一个纯形式主义的学派,他们 不仅使用布景,还采用夸张的演技, 并将一些特技摄影运用到作品中去。
“奇异演员养成所” 培养了大量 的创作人才。
爱森斯坦(Eisentein)的理论与创作
爱森斯坦在理论与创作两方面都是电影史 上的里程碑式人物。
爱森斯坦将蒙太奇理论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他认为:蒙太奇不仅是一种电影技术手段,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理性蒙太奇的实质 在于通过不同画面的撞击产生思想。
第3讲章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1928近10年时间,欧洲电影探索 中的众多流派和学派汇集成一场电影美学 运动。这一运动不以讲述故事和商业谋利 为目的,而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 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实验和探索。
先锋派电影崛起的原因:
A 来自美国的垄断(叙事电影占领市场) 激发欧洲电影人的竞争意识(民族电影的 觉醒)。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性的基础和银幕表现力的 集中体现。
“奇异演员养成所”
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认为:文 学、戏剧、音乐和绘画等都是资产 阶级的艺术,只有电影才是无产阶 级的艺术。
“奇异演员养成所” 提倡建立一 种“奇异化”的电影观念,即在作 品的拍摄中竭力地获得一些惊人的 视觉效果,使用一些正常视线所捕 捉不到的仰拍、俯拍等视觉角度, 以及蒙太奇的奇突变化的组接。
(1952)
普多夫金(Pudovkin)的理论特征
剧本:“没有一种艺术的创作过程能够分 割为彼此无关的各个阶段” 。“整个电影 剧本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分成若干段 落,每个段落又分成若干场面,最后,每 个场面则由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镜头 构成” 严格地按照故事情节加以思考和组 织叙事结构。
Theory of Prose by Viktor Shklovsky
“奇异演员养成所” 培养了大量 的创作人才。
爱森斯坦(Eisentein)的理论与创作
爱森斯坦在理论与创作两方面都是电影史 上的里程碑式人物。
爱森斯坦将蒙太奇理论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他认为:蒙太奇不仅是一种电影技术手段,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理性蒙太奇的实质 在于通过不同画面的撞击产生思想。
第3讲章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1928近10年时间,欧洲电影探索 中的众多流派和学派汇集成一场电影美学 运动。这一运动不以讲述故事和商业谋利 为目的,而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 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实验和探索。
先锋派电影崛起的原因:
A 来自美国的垄断(叙事电影占领市场) 激发欧洲电影人的竞争意识(民族电影的 觉醒)。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性的基础和银幕表现力的 集中体现。
“奇异演员养成所”
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认为:文 学、戏剧、音乐和绘画等都是资产 阶级的艺术,只有电影才是无产阶 级的艺术。
“奇异演员养成所” 提倡建立一 种“奇异化”的电影观念,即在作 品的拍摄中竭力地获得一些惊人的 视觉效果,使用一些正常视线所捕 捉不到的仰拍、俯拍等视觉角度, 以及蒙太奇的奇突变化的组接。
(1952)
普多夫金(Pudovkin)的理论特征
剧本:“没有一种艺术的创作过程能够分 割为彼此无关的各个阶段” 。“整个电影 剧本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分成若干段 落,每个段落又分成若干场面,最后,每 个场面则由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镜头 构成” 严格地按照故事情节加以思考和组 织叙事结构。
Theory of Prose by Viktor Shklovsky
第四部分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思想: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心灵
的焦虑,恐惧,与对现实的逃避。作为战 败国的德国,除了要面对战后普遍存在的 饥饿、贫困、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危机 外,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烦死战争 的结果,在民众中普遍形成了对权威的憎 恶、对信仰的怀疑,对现实的愤怒,和对 未来的茫然。
题材: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那个被扭曲的、 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 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 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然而,这恰恰映现了战败后的德意志民族的 社会心理状态。而以象征表现内心现实,以主观 化反证社会现实,正是表现主义电影以美学化、 风格化的形式,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的实际的 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五部分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综述
是指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的十年间,在对
电影美学的探索中,出现的一个极为复杂 的电影文化现象.由众多的电影流派和学派, 汇集成了一个空前的电影美学运动.
它们不以叙述故事和商业赢利为目的,主要
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进行的美学形态和表 现功能的风格性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2、追求对自然物象的诗意描述,以实现与人物心理和精神 的对应 强调依据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的客观现实,所给予艺术 家的视觉印象和主观感受。 因此,影片中的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以及影片的情绪和 氛围,始终与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以 多含义的事象形式传达出人物不同情绪气氛和潜在的思想 活动。
丰富的外化表现,大量具
有象征意味的意象,作为 表现主义的作品,成功的 批判了当时那个混乱且失 控的德国社会。
主要作品
罗伯特· 维内《卡里加
里博士》(1920年) 以剧中人物弗朗西斯 的叙述,揭示了卡里 加里博士的邪恶和他 对社会所施加的暴力 和恐怖,创造出那个 纯属于精神病患者的 幻想世界。
第二章 先锋派电影运动
二、超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谢尔曼· 杜拉克(Germain Dulac1882—1942)《贝壳与僧侣》 布努艾尔(Luis Bunuel 1900-1983) 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 表现一个精神困顿的男子所经历 的一连串梦幻。影片没有统一的逻 辑,没有明确的意图,而是力图以 刺激性的强烈效果体现纷乱的内心 活动。本片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宗教、 阶级、社会给人类造成束缚的一种 抗争和呐喊,明显带有上世纪初时 欧洲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思潮 。
第二章 印象派-先锋派电影 运动
第一节 法国印象派电影 一、印象派绘画 (Impressionism)
《日出· 印象》
《草地上的午餐》
19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 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 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 漫主义绘画
1920年开始到1925年结束,1924年德吕克死后, 这一运动便告失败。
五、印象派的美学风格
对形式印象的偏爱。重视电影镜头创造出来的画 面给人造成的印象和感染力。
自然主义与主观性的互照
第二节 先锋派电影 一、达达主义影响下的抽象电影 (纯电影)
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现代文 艺流派。倡导者是法国诗人特里斯唐· 查拉。 1916年,查拉在苏黎世与一些青年诗人组成 一个文艺小组,他们翻开一部法语辞典,用手随 便一指,恰好指到“dada”这个词,就用它命名 他们的小组。dada本是儿语,意思是“马”,用 它作文艺活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但达达主 义的宗旨正是在于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它反 对一切传统,反对一切常规,反对被认为有意义 的一切文学艺术,包括达达主义本身。
《先锋派电影运动》课件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先锋派电影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通过先锋派电 影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潮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
CHAPTER 02
先锋派电影代表人物及作品
卓别林及其作品
总结词
喜剧大师,开创默片时代
详细描述
卓别林是20世纪最著名的喜剧演员之一,他的作品如《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 》等,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现实,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多样化的电影作品,促进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03
提升电影的艺术价 值
强调电影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提升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地 位和影响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推动电影艺术发展
尽管先锋派电影运动存在局限和争议,但其对电影艺术 的探索和创新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
CHAPTER 06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未来展望
对新兴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数字特效与合成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造 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使观众身临其境 地感受电影情节。
交互式电影
探索交互式电影的可能性,让观 众参与其中,改变剧情走向,提 供个性化的观影体验。
实验性影像艺术
鼓励实验性影像艺术的发展,打 破传统电影的框架和限制,开拓 电影艺术的边界。
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影响与贡献
01
推动电影技术创新
先锋派电影运动将不断推动电影 技术创新,引领全球电影产业的 发展潮流。
02
过度雕琢
为了追求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先锋 派电影往往在制作过程中过度雕琢,导致作 品显得矫揉造作,缺乏真实情感和自然表达
先锋派电影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通过先锋派电 影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潮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
CHAPTER 02
先锋派电影代表人物及作品
卓别林及其作品
总结词
喜剧大师,开创默片时代
详细描述
卓别林是20世纪最著名的喜剧演员之一,他的作品如《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 》等,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现实,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多样化的电影作品,促进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03
提升电影的艺术价 值
强调电影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提升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地 位和影响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推动电影艺术发展
尽管先锋派电影运动存在局限和争议,但其对电影艺术 的探索和创新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
CHAPTER 06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未来展望
对新兴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数字特效与合成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造 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使观众身临其境 地感受电影情节。
交互式电影
探索交互式电影的可能性,让观 众参与其中,改变剧情走向,提 供个性化的观影体验。
实验性影像艺术
鼓励实验性影像艺术的发展,打 破传统电影的框架和限制,开拓 电影艺术的边界。
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影响与贡献
01
推动电影技术创新
先锋派电影运动将不断推动电影 技术创新,引领全球电影产业的 发展潮流。
02
过度雕琢
为了追求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先锋 派电影往往在制作过程中过度雕琢,导致作 品显得矫揉造作,缺乏真实情感和自然表达
第7讲---世界电影史PPT课件
2021/7/24
7
第三节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 和实验 精神。
❖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 分析,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 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 ”诗意现实主义”,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所谓现实主义即植根于 法国的传统之中,而诗意则是发自于现实内心的诉求.
2021/7/24
8
❖ 先驱者:雷内.克莱尔
《巴黎屋檐下》在德国、 美国、日本,甚至整个欧 洲都受到了欢迎。影片尽 可能地少使用对白,一切 思想和含义 都在人物的 动作、眼神和歌曲中完成。
❖ 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寻求表现潜意识的 暗流
❖ “自动”的写作或绘画,探索奇异事物或勾起回忆或 感情的想象,拒绝与排斥理性
❖ 《贝壳与僧侣》(1927年) (谢尔曼·杜拉克)被看作是 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 《一条安达鲁狗》 (1928年)路易斯·布努艾尔
❖ 它成了盲目反抗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写照。这种无力的 愤怒呼声所表现的真实情感,使这部影片具有一种人 间悲剧的气氛。
❖ 局限性:拍摄的角度固定,景别无变化
2021/7/24
2
第二节 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 一、以后,法国在美国电影的冲击下变得日薄西山。法国印 象主义学派从1917——1928年贯穿于整个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倾慕于美国电影中格里菲斯影片的磅礴气势,卓 别林影片的细腻情感,以及瑞典电影对大自然的情怀,从中激发了他振 兴法国电影的热情,想利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他于是通过他 主办的《电影》杂志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等概念,企图使“法国 电影成为真正的电影,真正的法国电影”。代表作品:《狂热》(1921 年)、《流浪女》(1922)。
先锋派电影运动ppt课件
25
达达主义 的代表画 个倒置 过来, 放在展 厅里的 小便池。
27
❖表现在电影中追求的是: 没有主题,没有情节,而是
稀奇古怪,或者奇异怪诞的 视觉效果。
28
达达主义的作品:
曼·雷伊的《回到理性》 (1923)
制作者将钉子、钮扣、照片和 带子放在胶片上进行感光,创造出 画面上一堆杂乱物品的轮廓。
(4)三面银幕放映。 17
3、印象派电影的主要特征:
(1)题材上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 理活动的故事情节。
(2)表现上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 心理和精神的对应。
(3) 影片多表现个人的感情纠 葛,很少关心重大社会问题。
(4)关注画面本身,通过主观摄 影来强调场景的主观性。
18
4、在摄影技巧上的突破:
印象主义学派在摄影技巧上 的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主观摄 影、移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 面。
它象征着20年代末青年知识分子对 于社会现实所具有的矛盾情绪和反抗精 神。
40
乔治·萨杜尔对该片的评 价:“这种无力的愤怒的呼 声所表现的真实情感,使这 部影片具有一种人间悲剧的 气氛” 。
41
四、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内容荒诞、主观色彩浓厚。 2 、只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追求 具有刺激性的反常效果,忽视了从内 容上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脱离了大众。
3、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 动的非理性的世界。
4、平等表现物和人。认为“物和人一样有
趣”。
4
先锋派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一,美国电影的强大竞 争力使欧洲电影商业化倾向日
益严重,在艺术上停滞不前。
第二,19世纪末在欧洲兴 起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日趋流 行,侵入电影。
5
达达主义 的代表画 个倒置 过来, 放在展 厅里的 小便池。
27
❖表现在电影中追求的是: 没有主题,没有情节,而是
稀奇古怪,或者奇异怪诞的 视觉效果。
28
达达主义的作品:
曼·雷伊的《回到理性》 (1923)
制作者将钉子、钮扣、照片和 带子放在胶片上进行感光,创造出 画面上一堆杂乱物品的轮廓。
(4)三面银幕放映。 17
3、印象派电影的主要特征:
(1)题材上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 理活动的故事情节。
(2)表现上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 心理和精神的对应。
(3) 影片多表现个人的感情纠 葛,很少关心重大社会问题。
(4)关注画面本身,通过主观摄 影来强调场景的主观性。
18
4、在摄影技巧上的突破:
印象主义学派在摄影技巧上 的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主观摄 影、移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 面。
它象征着20年代末青年知识分子对 于社会现实所具有的矛盾情绪和反抗精 神。
40
乔治·萨杜尔对该片的评 价:“这种无力的愤怒的呼 声所表现的真实情感,使这 部影片具有一种人间悲剧的 气氛” 。
41
四、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内容荒诞、主观色彩浓厚。 2 、只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追求 具有刺激性的反常效果,忽视了从内 容上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脱离了大众。
3、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 动的非理性的世界。
4、平等表现物和人。认为“物和人一样有
趣”。
4
先锋派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一,美国电影的强大竞 争力使欧洲电影商业化倾向日
益严重,在艺术上停滞不前。
第二,19世纪末在欧洲兴 起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日趋流 行,侵入电影。
5
世界电影史 先锋派电影运动
第一节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 狂热者的艺术梦
>>
0
>>
1
>>
2
>>
3
>>
4
>>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狂热者的艺术梦
20世纪初在电影摄制过程中形成一定风格的: • 美国格里菲斯 • 英国布莱顿学派 • 法国芳森学派
• 瑞典学派
>>
0
>>
1
>>
2
>>
3
>>
4
>>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狂热者的艺术梦
• 英国布莱顿学派:主张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反对卖弄技巧
>>
0
>>
1
>>
2
>>
3
>>
4
>>
二、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主要流派
(3)抽象电影的极端美学观
这些拍摄抽象电影的人,只是一群狂热的艺术知识分子。 他们当时就是想把电影拉入现代主义轨道。 • 他们认为电影应当是音乐、绘画、建筑、雕塑、诗和舞蹈。 • 他们主张电影没有故事,没有头没有尾,没有正面也没有反 面,不分左右,不存在过去和未来的一切界线,从而可以使 人们从任何角度去观察这些情境。
和矫揉造作。在电影方法上它非常重视自然景的作用,强调内 外景协调在影片中的作用。 • 法国芳森学派:创始人是法国芳森城里一家肉店老板的儿 子查尔· 百代,他建立的庞大的电影企业——百代电影公司沿 袭了通俗化的传统,拍摄了大量通俗影片。 • 瑞典学派:瑞典的电影艺术家在通俗化的影响下,刻意追求 电影的表现手法,在电影语言创新上构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中, 斯约史特洛姆和史蒂勒是两位世界著名导演。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 狂热者的艺术梦
>>
0
>>
1
>>
2
>>
3
>>
4
>>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狂热者的艺术梦
20世纪初在电影摄制过程中形成一定风格的: • 美国格里菲斯 • 英国布莱顿学派 • 法国芳森学派
• 瑞典学派
>>
0
>>
1
>>
2
>>
3
>>
4
>>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狂热者的艺术梦
• 英国布莱顿学派:主张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反对卖弄技巧
>>
0
>>
1
>>
2
>>
3
>>
4
>>
二、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主要流派
(3)抽象电影的极端美学观
这些拍摄抽象电影的人,只是一群狂热的艺术知识分子。 他们当时就是想把电影拉入现代主义轨道。 • 他们认为电影应当是音乐、绘画、建筑、雕塑、诗和舞蹈。 • 他们主张电影没有故事,没有头没有尾,没有正面也没有反 面,不分左右,不存在过去和未来的一切界线,从而可以使 人们从任何角度去观察这些情境。
和矫揉造作。在电影方法上它非常重视自然景的作用,强调内 外景协调在影片中的作用。 • 法国芳森学派:创始人是法国芳森城里一家肉店老板的儿 子查尔· 百代,他建立的庞大的电影企业——百代电影公司沿 袭了通俗化的传统,拍摄了大量通俗影片。 • 瑞典学派:瑞典的电影艺术家在通俗化的影响下,刻意追求 电影的表现手法,在电影语言创新上构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中, 斯约史特洛姆和史蒂勒是两位世界著名导演。
先锋派电影运动
反 带有极大的实验性(experimental)
具有时间上的相对性: 某个时期先锋的,也许在后来看仍然先锋,或者失去了先 锋实验色彩,而成了主流性的传统。
先锋派电影的发展
先锋派出现的背景 西方自19世纪中叶出现了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出现 了一系列带有先锋实验色彩的文艺流派 象征主义,未来主义…… 这些流派主张各异,但有其共同点:
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 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plastic art in motion" ),是“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 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 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幻视者”和“光的画家”
电影编剧:“银幕形象幻视者” 电影导演:就是以光为画笔的画家,把“银幕形
纯电影(pure cinema)
谢尔曼· 杜拉克(1882-1942)的“纯电影”理论: 电影并非叙事艺术,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
音乐”、“视觉交响曲”。 完整电影是“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 “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影片可以运用电影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 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不是真正的电影”。 纯电影风格要求电影完全摆脱故事情节,摆脱舞台剧影响,而单 纯以运动,包括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触发观赏者的情绪。 “纯电影”是“摆脱其他艺术的束缚,摆脱各种主题、各种表演 而独立存在的”,它要“让画面来表现的东西,”“让画面的威 力压倒影片的其他东西”(《论纯幕上画出来。
反对两种电影观:
复制现实和戏剧搬演
电影不是现实,也不是戏剧,有自己的艺术规律 电影不是现实的翻版。摄影机固然有纪实的功能,但艺术家 应该利用这种功用来营造环境、营造气氛。 在影片中客观的自然景色应该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充满人 性的氛围”所替代,正如影片中的人物,既不同于日常生活 中的人,也不同于舞台上的人。 他认为影片中的演员应该创造出“一本词汇量丰富的动作手 势词典”。 鼓励技术实验和形式实验 他特别强调光在电影表现中的头等重要作用 反对电影的商业性。为了使电影成为真正的艺术,有必要请 商人们离开艺术殿堂。他说:“让他们到市场上去做生意, 把艺术殿堂让给受之无愧的人,让给心灵的祭师。”这样, 他把电影艺术禁闭进象牙塔,使它成为知识精英们玩赏的东 西。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知识讲解
❖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 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 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 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 1、纯电影
❖ 纯电影的特点:摆脱故事情节和舞台剧的影 响,单纯以运动,包括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变 化来触发观赏者的情绪。
❖ 二、先锋派电影 .
❖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 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 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 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 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 代表作:费尔南·莱谢尔《机械舞蹈》
❖ 2、达达主义电影
❖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 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
❖ 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 3、超现实主义电影
❖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 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 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 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 的手法。
❖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 素、自然。
❖ 2、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下》 ❖ 《四百下》的艺术特点: ❖ (1)、在叙事方式上,以琐碎生活事件的串
联和积累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
❖ (2)、大量使用长镜头,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 第四节 法国“左岸派”电影 ❖ “左岸派”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 ❖ 玛格丽特·杜拉《印度之歌》
❖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 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 1、纯电影
❖ 纯电影的特点:摆脱故事情节和舞台剧的影 响,单纯以运动,包括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变 化来触发观赏者的情绪。
❖ 二、先锋派电影 .
❖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 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 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 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 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 代表作:费尔南·莱谢尔《机械舞蹈》
❖ 2、达达主义电影
❖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 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
❖ 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 3、超现实主义电影
❖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 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 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 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 的手法。
❖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 素、自然。
❖ 2、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下》 ❖ 《四百下》的艺术特点: ❖ (1)、在叙事方式上,以琐碎生活事件的串
联和积累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
❖ (2)、大量使用长镜头,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 第四节 法国“左岸派”电影 ❖ “左岸派”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 ❖ 玛格丽特·杜拉《印度之歌》
先锋派电影运动影视美学课件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合作与交流,先锋派电影将促进跨文 化理解和融合,丰富电影的内涵和外延。
全球化市场与本土化营销
在追求国际市场的同时,先锋派电影将注重本土化的营销策略和推 广方式,以更好地满足特定地区观众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包括法国的让·谷克多、路易·德吕克、雅克·瓦尔塞等;德国的弗里茨·朗、维特· 哈兰等;美国的厄内斯特·海明威、卓别林等。
代表作品
《黄金时代》(卓别林)、《大都会》(弗里茨·朗)、《一条安达鲁狗》(路 易·德吕克)等。
02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视美 学
形式主义美学
形式主义美学强调电影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方式,认为电影的艺术价值在于形式之美, 而非内容或主题。
质量下降
商业化趋势导致先锋派电影的质量受 到影响,一些作品为了追求商业利益 而牺牲了艺术性和创新性,从而失去 了先锋派电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05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未来展 望
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技术提升
数字化制作与后期处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先锋派电 影将更多地运用高分辨率、高帧率、 3D等先进技术,提升电影的视觉效果 和观影体验。
形式主义美学主张通过电影语言的创新和实验,探索电影的内在规律和可能性,打 破传统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
形式主义美学代表作品有《穆赫兰道》、《搏击俱乐部》等,这些作品注重画面构 图、色彩运用、剪辑技巧等形式要素,而非传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表现主义美学
表现主义美学强调电影的表现力和情感 表达,认为电影的艺术价值在于通过影
先锋派电影运动影视 美学课件
目录
• 先锋派电影运动概述 •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视美学 •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合作与交流,先锋派电影将促进跨文 化理解和融合,丰富电影的内涵和外延。
全球化市场与本土化营销
在追求国际市场的同时,先锋派电影将注重本土化的营销策略和推 广方式,以更好地满足特定地区观众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包括法国的让·谷克多、路易·德吕克、雅克·瓦尔塞等;德国的弗里茨·朗、维特· 哈兰等;美国的厄内斯特·海明威、卓别林等。
代表作品
《黄金时代》(卓别林)、《大都会》(弗里茨·朗)、《一条安达鲁狗》(路 易·德吕克)等。
02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视美 学
形式主义美学
形式主义美学强调电影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方式,认为电影的艺术价值在于形式之美, 而非内容或主题。
质量下降
商业化趋势导致先锋派电影的质量受 到影响,一些作品为了追求商业利益 而牺牲了艺术性和创新性,从而失去 了先锋派电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05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未来展 望
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技术提升
数字化制作与后期处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先锋派电 影将更多地运用高分辨率、高帧率、 3D等先进技术,提升电影的视觉效果 和观影体验。
形式主义美学主张通过电影语言的创新和实验,探索电影的内在规律和可能性,打 破传统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
形式主义美学代表作品有《穆赫兰道》、《搏击俱乐部》等,这些作品注重画面构 图、色彩运用、剪辑技巧等形式要素,而非传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表现主义美学
表现主义美学强调电影的表现力和情感 表达,认为电影的艺术价值在于通过影
先锋派电影运动影视 美学课件
目录
• 先锋派电影运动概述 •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视美学 •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世界电影史——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
• 爱德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油画 1862——1863)
• 克劳德-莫奈:《日出-印象》(油画 1872——1873)
• 埃德加-德加:《舞蹈课》(油画 1873——1876)
• 皮埃尔 奥古斯特-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油画 1876)
• • • •
印象派绘画美学追求: A 提倡户外写生,注重光与色的自然微妙变化,打破“固有色”观念。 B 主张“客观”描绘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色。不追求题材“严肃性”。 C 取客观场景之片段作为构图,求“不完整”效果。
概述
• • • • • • • • • • • 1、时间:大致1917——1928。 2、主要流派与对应国家/地区: (1)印象主义:法国 (2)抽象主义:德国、法国、英国等 (3)达达主义:法国 (4)超现实主义:法国 (5)表现主义:德国 (6)蒙太奇(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苏联 (7)纪录主义:苏联、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爱尔兰等 3、共同的先锋性特征: (1)反(传统)叙事,推崇观念与心理主题;(2)(大部分)反商 业赢利;(3)追求纯视觉(光影与节奏的形式主义)。
•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战败德国动荡不安的阴影下,以隐喻方式表达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焦虑、恐惧与苦闷,崇尚变形、夸张和奇特 的艺术语言。 • 从某种角度上,可视其为恐怖片类型的源头。 • 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1919) • 编剧:卡尔-梅育、 汉斯-雅诺维奇 • 导演:罗伯特-维内 • 艺术指导:赫尔曼-伐尔姆、 华尔特-罗里希 华尔特-雷曼
• • • • • • • • •
其它表现主义电影: 《泥人哥连》:保罗-威格纳,1919 《三生记》:弗立茨-朗格,1921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弗莱德立希-茂瑙,1922 《蜡像陈列馆》:保罗-莱尼,1924 (二)第二阶段:室内剧 室内剧 剧场式电影。受先锋戏剧大师莱因哈特影响的“小剧场”。 自然主义,“寓言式人物”,悲观思想。 代表作:《最卑贱的人》(茂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力求达到“电影诗” 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 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 “纯粹的情绪”。
3、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 动的非理性的世界。
4、平等表现物和人。认为“物和人一样有 趣”。
先锋派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一,美国电影的强大竞 争力使欧洲电影商业化倾向日
移动摄影,轻便摄影机的研 制为移动摄影提供了可能。
先锋派电影运动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文 学艺术流派,也是一次规模较大,影响 深远的文艺运动。
1924年,原属达达主义运动的一批 青年文学艺术家在巴黎聚会,成立超现 实主义研究室,并发表宣言。作为一个 运动,其活动遍及文学、绘画、电影等 许多领域,并蔓延到几乎是整个欧洲大 陆以及美国日本等国。
“印象派电影” 首先由法国 电影史学家亨利·格朗卢瓦倡议 使用。
印象派电影主要创立人:
路易·德吕克和他的友人
他们创办了《电影》杂志,并成 立了一个电影社。在杂志首页上写道: “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 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
他还提出的“上镜头性”的理
论,其内涵是:电影艺术应当在自 然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适宜于光学透 镜表现的形象和景物,强调朴实无 华,提倡使用自然光线,焦点发虚 等表现手段,营造电影艺术独有的 诗意,而且认为唯有处于运动中的 视觉形象才最具有“上镜头性”。
阿佩尔· 冈斯: 《车轮》(1922) 马赛尔·莱皮埃: 《黄金国》(1922)
让·爱普斯坦:《忠实的心》 (1923)
❖ 西班牙的节日
❖ 车轮(1922)
❖ 忠实的心(1923)
❖ 爱普斯坦的《厄舍古厦的倒塌 》,影片
不同的摄影角度、特写镜头、画面叠印、镜 头移动等艺术技巧,较好地传达了原著的恐 怖和神秘气氛。
在创作实践上:
印象派电影受印象派绘画的 影响,不注重情节故事,着重创 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 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 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2、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人和代表作
路易·德吕克: 《流浪女》(1920) 《狂热》(1921)
谢尔曼·杜拉克:《 西班牙的节日》 (1918,德吕克剧本)
是指从1917-1928年期间,欧洲出现的 众多电影流派和学派,这些学派和流派最终 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运动,即先锋派电影 运动。该运动主要出现在当时的法国和德国。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目的:
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 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
先锋派电影的艺术主张:
1、反对叙事,反对舞台化、反对文学性, 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抒情的形式作为影片 的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
《车轮》在表现手法上:
(1)用加速蒙太奇的手法,表现火车车轮风 驰电掣的运动。特别是表现飞快的车轮迫近悬崖, 造成翻车的事故的场面。
( 2)交叉剪辑:影片中风景、人的面孔、机 车制动杆、水蒸气等交替出现,节奏越来越快, 观众的神经愈来愈紧张,画面产生了令人惊心动 魄的视觉效果。
(3)运用主观镜头,以探测西西福的内心世 界。
益严重,在艺术上停滞不前。
第二,19世纪末在欧洲兴 起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日趋流 行,侵入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两个主要特点:
1、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 使电影成为供少数人玩赏的、无功 利目的的艺术(目的在于反对商业 电影) 。
2、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 和手法,如未来主义、达达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
超现实倾向的电影包含了以下几种相 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创作流派:
一、“纯电影”
“纯电影” 是法国电影导演谢尔曼·杜 拉克提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术, 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 乐”、“视觉交响曲”。她提出的完整电影是 “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她还认 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影片可以运用电影 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 不是真正的电影”。
先锋派电影运动
印象派电影:
德吕克极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
主张电影要根据人们最初的印象去真实的反 映生活,反对形式主义。
在美学上,印象派电影接受了英国(布莱 顿学派)及瑞典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写实 风格的影响,强调要真实反映普通人的生活 和命运,提倡朴素真切的风格。
1、 印象派电影的形成
于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形成
(4)三面银幕放映。
3、印象派电影的主要特征:
(1)题材上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 理活动的故事情节。
(2)表现上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 心理和精神的对应。
(3) 影片多表现个人的感情纠 葛,很少关心重大社会问题。
(4)关注画面本身,通过主观摄 影来强调场景的主观性。
4、在摄影技巧上的突破:
印象主义学派在摄影技巧上 的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主观摄 影、移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 面。
代表作:
费尔南·莱谢尔 的 《机器的舞 蹈》(1923)
克拉考尔评价说, “他在影片中表 现出来的这种 ‘造型的美’是 属于节奏的,而 不是属于为节奏 所掩盖的物体本 身的。”
其它影片还有:
《对角线音乐》,是一种由螺旋形 和梳齿形的线条组成的抽象的动画片;
《第21号节奏》(汉斯·里希特)是 由黑、灰、白的正方形及长方形的跳 动形象构成;
《第一号作品》(华尔特·罗特曼) 是由一些模糊不清的、很像X光检查器 中所看到的形体构成的影片。
二、达达主义的无理性电影实验
达达主义运动是先锋派运动的一个支派。 1916年2月,来自罗马尼亚的诗人特利 斯坦 ·查拉、来自德国的作家胡曳 ·巴尔和 来自阿尔萨斯的画家汉斯 ·阿普创办了一个 “伏尔泰俱乐部”,并且从辞典上随意选用 了“达达”一词作为该社团的名字。并出版 了《 达达 》 特刊,发表《达达宣言》。 这 便是达达一词来源。“达达把怀疑置于行动 和一切事物之上,达达怀疑一切 …… 真正的 达达主义者也反对‘达达’本身”。
先锋派电影运动
第三章 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
先锋派电影运动
❖第一节 法国印象派电影 ❖第二节 法国超现实倾向的
各种流派 ❖第三节 德国表现主义和现解释是:不以盈 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的纯视觉影 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 摄,大多为短片。
先锋派电影运动:
3、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 动的非理性的世界。
4、平等表现物和人。认为“物和人一样有 趣”。
先锋派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一,美国电影的强大竞 争力使欧洲电影商业化倾向日
移动摄影,轻便摄影机的研 制为移动摄影提供了可能。
先锋派电影运动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文 学艺术流派,也是一次规模较大,影响 深远的文艺运动。
1924年,原属达达主义运动的一批 青年文学艺术家在巴黎聚会,成立超现 实主义研究室,并发表宣言。作为一个 运动,其活动遍及文学、绘画、电影等 许多领域,并蔓延到几乎是整个欧洲大 陆以及美国日本等国。
“印象派电影” 首先由法国 电影史学家亨利·格朗卢瓦倡议 使用。
印象派电影主要创立人:
路易·德吕克和他的友人
他们创办了《电影》杂志,并成 立了一个电影社。在杂志首页上写道: “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 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
他还提出的“上镜头性”的理
论,其内涵是:电影艺术应当在自 然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适宜于光学透 镜表现的形象和景物,强调朴实无 华,提倡使用自然光线,焦点发虚 等表现手段,营造电影艺术独有的 诗意,而且认为唯有处于运动中的 视觉形象才最具有“上镜头性”。
阿佩尔· 冈斯: 《车轮》(1922) 马赛尔·莱皮埃: 《黄金国》(1922)
让·爱普斯坦:《忠实的心》 (1923)
❖ 西班牙的节日
❖ 车轮(1922)
❖ 忠实的心(1923)
❖ 爱普斯坦的《厄舍古厦的倒塌 》,影片
不同的摄影角度、特写镜头、画面叠印、镜 头移动等艺术技巧,较好地传达了原著的恐 怖和神秘气氛。
在创作实践上:
印象派电影受印象派绘画的 影响,不注重情节故事,着重创 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 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 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2、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人和代表作
路易·德吕克: 《流浪女》(1920) 《狂热》(1921)
谢尔曼·杜拉克:《 西班牙的节日》 (1918,德吕克剧本)
是指从1917-1928年期间,欧洲出现的 众多电影流派和学派,这些学派和流派最终 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运动,即先锋派电影 运动。该运动主要出现在当时的法国和德国。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目的:
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 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
先锋派电影的艺术主张:
1、反对叙事,反对舞台化、反对文学性, 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抒情的形式作为影片 的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
《车轮》在表现手法上:
(1)用加速蒙太奇的手法,表现火车车轮风 驰电掣的运动。特别是表现飞快的车轮迫近悬崖, 造成翻车的事故的场面。
( 2)交叉剪辑:影片中风景、人的面孔、机 车制动杆、水蒸气等交替出现,节奏越来越快, 观众的神经愈来愈紧张,画面产生了令人惊心动 魄的视觉效果。
(3)运用主观镜头,以探测西西福的内心世 界。
益严重,在艺术上停滞不前。
第二,19世纪末在欧洲兴 起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日趋流 行,侵入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两个主要特点:
1、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 使电影成为供少数人玩赏的、无功 利目的的艺术(目的在于反对商业 电影) 。
2、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 和手法,如未来主义、达达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
超现实倾向的电影包含了以下几种相 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创作流派:
一、“纯电影”
“纯电影” 是法国电影导演谢尔曼·杜 拉克提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术, 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 乐”、“视觉交响曲”。她提出的完整电影是 “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她还认 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影片可以运用电影 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 不是真正的电影”。
先锋派电影运动
印象派电影:
德吕克极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
主张电影要根据人们最初的印象去真实的反 映生活,反对形式主义。
在美学上,印象派电影接受了英国(布莱 顿学派)及瑞典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写实 风格的影响,强调要真实反映普通人的生活 和命运,提倡朴素真切的风格。
1、 印象派电影的形成
于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形成
(4)三面银幕放映。
3、印象派电影的主要特征:
(1)题材上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 理活动的故事情节。
(2)表现上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 心理和精神的对应。
(3) 影片多表现个人的感情纠 葛,很少关心重大社会问题。
(4)关注画面本身,通过主观摄 影来强调场景的主观性。
4、在摄影技巧上的突破:
印象主义学派在摄影技巧上 的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主观摄 影、移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 面。
代表作:
费尔南·莱谢尔 的 《机器的舞 蹈》(1923)
克拉考尔评价说, “他在影片中表 现出来的这种 ‘造型的美’是 属于节奏的,而 不是属于为节奏 所掩盖的物体本 身的。”
其它影片还有:
《对角线音乐》,是一种由螺旋形 和梳齿形的线条组成的抽象的动画片;
《第21号节奏》(汉斯·里希特)是 由黑、灰、白的正方形及长方形的跳 动形象构成;
《第一号作品》(华尔特·罗特曼) 是由一些模糊不清的、很像X光检查器 中所看到的形体构成的影片。
二、达达主义的无理性电影实验
达达主义运动是先锋派运动的一个支派。 1916年2月,来自罗马尼亚的诗人特利 斯坦 ·查拉、来自德国的作家胡曳 ·巴尔和 来自阿尔萨斯的画家汉斯 ·阿普创办了一个 “伏尔泰俱乐部”,并且从辞典上随意选用 了“达达”一词作为该社团的名字。并出版 了《 达达 》 特刊,发表《达达宣言》。 这 便是达达一词来源。“达达把怀疑置于行动 和一切事物之上,达达怀疑一切 …… 真正的 达达主义者也反对‘达达’本身”。
先锋派电影运动
第三章 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
先锋派电影运动
❖第一节 法国印象派电影 ❖第二节 法国超现实倾向的
各种流派 ❖第三节 德国表现主义和现解释是:不以盈 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的纯视觉影 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 摄,大多为短片。
先锋派电影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