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储量
任务2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大小,体现矿井开采的大 小,不只是影响一个矿井的开技术经济效果,而且影响 整个矿区。 如果矿井生产能力确定过小,矿井服务年限可能过 长,将使大量煤炭资源积压不能满足对煤炭的需求;相 反,如果矿井生产能力确定得过大,可能会造成矿井长 期达不到设计设计产量,或生产分散、接续紧张,以致 服务年限过短,矿井很快衰老报废,井而影响其他工业
核定生产能力是指依法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因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致使煤炭生产许可证原登记的生产能力不符合实际按照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规定经重新核实最终由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予以变更登记的生产能力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计算
矿井储量
矿井生产能力
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储量
永远遗留在地下的一部分储量设计损失。
储量损失(实际损失)
在开采过程中实 际发生的煤量损失, 根据其发生的范围, 也可分为采煤工作 面损失,采区损失 和全矿损失。
矿井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是由依法批准的煤矿设计所确定、施工单位据以建设竣工, 经验收合格,最终由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 许可证上予以登记的生产能力。
内因
供应能力 (5)、国家需煤程度和设备 外因 A受国家政策影响 应随之调整 B更受国内外市场影响, (6)、A也受井上、下运输条件 限制和影响
《山西省煤炭条例(修订草案)规定:新建煤矿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设立 条件,且注册资金不少于10,000万元人民币;新建煤矿井型规模不得低 于120万吨/年。
尚难利用储量,又 称平衡表外储量: 目前尚难利用将来 可能会利用,目前 手工业协会 技术条件不能够采 …… 出而将来能够采出 的储量。
2.3.12.3.1矿井资源储量及生产能力
一、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分类
矿井储量是矿井设计和 生产建设的主要依据,长期 以来,我国用于评价固体 矿产储量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矿产资源的勘探程度。
一、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分类
2005 年发布的《煤炭 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对固体 矿产资源进行了重新分类, 分类结果如表1所列。
一、矿井储量
二、井田尺寸
井田尺寸最初由矿区总体设计时的井田划分确定,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 调整,一般指井田的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和井田面积。
1 井田走向长度
井田走向长度是表征矿井开采范围的重要参数。 井田走向长度加大后增加了开采水平内采区、盘区 或带区个数或加大了采区、盘区或带区走向长度, 有利于加大采区、盘区带区和矿井的开采强度;在 开采水平垂高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开采水平储量, 延长了水平服务年限,有利于开采水平的接替。
二、井田尺寸
2 井田倾斜长度
井田倾斜长度是井田沿煤层倾斜方向的水平 宽度,与之对应,还有井田上下边界的垂直高度和 开采煤层的倾斜长度。
井田倾斜长度是表征矿井开采深度的参数, 一般情况下它制约着开采水平垂高与数目、上下 山的长度与阶段数目的划分。
二、井田尺寸
2 井田倾斜长度
井田倾斜长度与井型密切相关。我国煤矿矿 井的井田倾斜长度一般为数千米,开采近水平 煤层的矿井,其井田倾斜长度最大可达到10km, 小煤矿井田倾斜长度多为数十米到数百米。
矿井储量分类
矿井储量分类和计算 方法与提交的地质报告和矿 井的设计建设阶段有关,前者 分详查地质报告和勘探地质 报告,后者分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
一、矿井储量
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 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储量分为: ①矿井地质资源量; ②矿井工业储量; ③矿井设计储量; ④设计可采储量。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暂行)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暂行)第一条严格执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煤炭法》、《矿产资源法》、《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及实施细则,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资源储量的计算、监督和管理。
结合公司实际生产条件,特制订本规定和实施办法第二条严格按生产矿井地测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及时填绘各种资源储量图,填写各种台账,统计各种回采率(包括年度、季度、月度)。
第三条严格资源储量增减制度,资源储量变动要按规定的审批权限提出申报,未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不得随意自行变动。
符合资源储量转入、转出、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和报损条件的矿井,地测部门或生产技术部门提出申请,上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复,没接到批复前不得随意进行破坏性开采,凡未经批准就弃而不采者,按不合理丢煤处理,参加损失率计算,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奖罚。
第四条回采工作面收尺和地质调查一般要求每旬一次,当工作面推进较快时或构造复杂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收尺和地质调查必须深入现场,准确测量,测量的内容包括煤层倾角、厚度、结构、采高、浮煤、丢顶(底)煤厚度、地质构造变化、水文等情况。
观测点间距一般10-15米。
第五条中厚和厚煤层的掘进工作面要进行探煤厚工作,探清掘进工作面内顶(底)煤层厚度情况,做好原始记录,并及时做地质素描、建立台账,将探煤厚资料上图,根据探煤厚情况提出一次采全高或合理分层、控制采高等建议。
第六条加强矿井资源储量业务监督工作,各矿资源储量管理人员要参加水平延伸、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对设计中违反国家政策和规定的提出建议和意见。
对不符合规定、不按设计要求施工或生产,有丢煤可能时,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并发放“丢煤通知书”。
已经造成不合理损失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准出现挂账煤。
第七条按时填绘工作面和采区交换图,矿地测负责人进行认真审核,保证图纸内容准确齐全,无错漏现象。
每月5日前将交换图和储量报表上报公司地测防治水部。
第八条矿总工程师要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资源储量动态、损失量及回采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找出问题,不断改进。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修订版)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修订版)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订一九八三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储量计算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五章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附录四储量的分类和分级各级储量的圈定储量计算标准储量计算的一般原则可采储量计算储量动态与损失储量增减储量的开采与损失损失率储量变动及损失的管理保护资源,减少损失一般要求责任制度业务监督附则储量及损失量计算图纸及台帐用统计产量代替实测产量改正计算公式永久煤柱损失量摊销方法储量及损失量报表的填报要求第一章总则第1条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
为贯彻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加强生产矿井煤炭资源的管理,进行合理开采,减少损失,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搞好储量管理,提高资源回收,是与地质、设计、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等都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并由主管生产的局、矿长、总工程师具体负责。
地质测量部门要负责了解、掌握矿井储量的数量、质量、分布、损失等及其变化情况,并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
第3条储量数字是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生产接续的主要依据,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
矿务局、矿掌握或上报的储量,必须以地测部门提出的经过审核的数字为准,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动。
第4条生产矿井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一、查清生产矿井煤炭资源情况,定期测算并上报储量的变化及开采、损失情况,为矿井生产建设提供技术依据;二、根据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的要求,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
对违反技术政策,破坏和丢失煤炭资源的行为,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三、积极寻找煤炭资源,扩大可采范围,增加可采储量,为矿井正常持续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和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供物质基础。
四、进行储量报损、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转出、转入的呈报和审批工作;五、参与制定和检查、分析各种回采率设计指标及其执行情况,为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资源提供建设性意见。
矿井储量技术规范
矿井地质储量技术规范矿井地质储量技术规范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
为贯彻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加强生产矿井煤炭资源的管理,进行合理开采,减少损失,特制定本规范。
一、储量计算图1、矿井储量计算图(1:5000)半年或年终各一张(内容主要包括剩余永久煤柱、三下压煤、呆滞煤量、小煤窑破坏和剩余可供利用储量、有工作面摊销、永久煤柱、注明面积、煤厚、储量等)。
①必须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计算,有盘区界线、圈出的工作面(包括已回采过的或新形成的工作面)。
②工作面或掘进巷道必须有进尺(半年或年终)。
③采区煤柱:a、和工作面推进方向分布相同的煤柱(如阶段煤柱等),可按当期工作面推进长度直接算出来,随工作面推进,随进随摊,不需计算摊销系数;b、和工作面推进方向分布不同的煤柱(如采区上、下山煤柱、采区石门煤柱、采区边界煤柱等),计算摊销量时,应先求出该煤柱的摊销系数,再用此系数求出煤柱应摊销的损失量。
若是多煤层联合布置的开拓方式,应分别计算各个煤层煤柱的摊销量,各个摊销损失量分式,请参考储量规程;c、为避免重复摊销,每一个工作面回采时,只摊销沿工作面倾斜方向上部的煤柱,其下部的煤柱随下一个阶段工作面开采进行摊销;d、按《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规定,用不同颜色表示的各级储量块段,一般分为(A、B、C、D级),A级、B级是高级储量;e、除去工作面回采的或掘进工作面所掘进了的产量,除去采区摊销和全矿井永久煤柱摊销,剩下的就是全矿井的保有储量。
(A级储量在图上用红颜色标注,B级储量用蓝颜色标注,C级储量用黄颜色标注,采区摊销在图上用紫颜色标注,永久煤柱用黑颜色标注)2、采区储量计算图基础与全矿井储量计算图一样,只是把全矿井储量计算图分成了各个盘区来计算。
注;有图签、图例;图签内应有图名、制图者、审核者签名、注明日期。
数据不得有矛盾。
)二、储量台帐包括:矿井储量计算基础和汇总数字台帐,矿井储量变动审批情况台帐,矿井储量动态数字台帐,永久煤柱台帐。
矿井地质学第八章 矿井储量管理
1.可采期的计算(新建矿井) 开拓煤量可采期(年)=移交当时的开拓煤量(万吨)
年设计生产能力(万吨 / 年)
准备煤量可采期(月)= 移交当时的准备煤量(万吨) 平均月设计能力(万吨 / 月)
回采煤量可采期(月)= 移交当时的回采煤量(万吨) 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万吨 / 月)
第二节 三量管理
一、三量管理
矿井生产的准备阶段包括水平开拓、采区准备和开 切工作面三个阶段,在开拓、采区准备和回采工作面 阶段掘进的巷道分别称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 巷道,而由这三种巷道所圈定和构成的可采储量分别 称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简称三量。
第二节 三量管理
二、三量划分和计算 1. 三量的划分
Q准-准备煤量(t); L-采区走向长度(m); h -采区倾斜长度(m);
M -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其他同上。
第二节 三量管理
3)回采煤量
Q回=LhMDK
Q回-回采煤量(t); L-工作面走向长度(m); h-工作面倾斜长度(m); M-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m); K-工作面回采率。
第二节 三量管理
(6)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当前不合理,估算基础储量高,可行性一般
第一节 矿井储量分类和特点
二、矿井储量类型与编码
3.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
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 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
(2)地质及水文地质煤柱台账:由于地质原因的影响而留设 的煤柱。
(3)护巷煤柱台账。 (4)“三下”压煤量台账。
第三节 储量动态管理
3)储量的注销 由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影响煤炭储量的采出,经上级批
关于生产矿井储量及损失量计算办法的规定
关于生产矿井储量及损失量计算办法的规定(原煤炭部1982年2月以(82)煤生字第031号文颁发)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储量第三章储量损失第四章损失率第五章储量及损失量的填报第六章附则第一章前言生产矿井储量的数量、形态、分布、损失及其变化情况等资料,是进行矿井设计、制订生产计划和远景规划、安排生产接替的主要技术依据。
正确地测量、统计、计算和真实地反映矿井储量及损失量的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各生产单位必须配备足够的专职储量管理人员,按本规定的统一要求进行。
第二章储量第1条储量分类1、根据煤炭资源能利用的程度和开采技术条件,储量的分类可用下表形式表述:可采储量工业储量—能利用储量度—(设计损失)地质储量—远景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2、地质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物探、钻探、巷探、地质调查等)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储量。
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情况,按目前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地质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⑴能利用(表内)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根据对煤层的勘探和研究程度,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①工业储量,是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根据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包括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预计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即为可采储量。
②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⑵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不能满足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很困难,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
第2条储量的级别1、储量的级别:报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的不同,以及设计、生产部门的需要,储量分为四级:A级、B级、C级、D级。
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
2、确定各级储量的条件:⑴A级储量。
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规程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规程实施细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规程的实施细则,为矿井地质调查及资源储量评估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矿井地质与资源储量规程是矿井开发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科学评估矿区的资源储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规程目标1.确立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规程的实施原则和要求;2.规范矿井地质调查和资源储量评估工作的程序和方法;3.保证矿山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规程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类矿井地质调查和资源储量评估工作,包括石煤、石灰石、铁矿石、稀土等矿种。
4. 规程内容4.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评估的基础。
地质调查的内容包括:•矿区地质环境调查;•矿床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储量评估。
地质调查应遵守以下规程:•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进行;•采用科学、可靠的调查方法和技术;•辅助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4.2 资源储量评估资源储量评估是对矿井矿产资源储量及其质量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资源储量评估的要求如下:•确定评估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矿床、矿体或矿区;•采用合理、科学、可靠的评估方法和模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资源储量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4.3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规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数据管理的要求如下:•数据收集、整理、管理应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数据安全和质量的保证;•数据共享和交流的便捷性。
5. 规程实施规程实施应遵循以下步骤:1.制定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规程实施计划;2.配备专业团队和技术设备;3.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储量评估工作;4.数据管理和分析;5.编制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报告;6.审核和验证。
6. 监督与管理为确保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规程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监督与管理。
监督与管理的要求如下:•根据规程实施计划进行监督;•对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煤矿资源储量管理
㈠ 煤炭产量的统计
矿井产量不仅是评价矿井规模、生产效率及计算吨煤成本 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矿产资源回收和损失程度,,以及生产 区、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产量统计方法有三种: 生产统计、销售统计和采区丈量。其中采区丈量获得的采出量 最可靠。
㈡ 矿井储量的损失
由于地质条件或目前开采技术水平、设计或生产管理等原 因,矿井开采中丢失在地下不能再利用的那部分工业储量称为 损失量(储量损失)。 1.损失量分类 矿井储量损失分为设计损失和实际损失两大类。根据损失 量分析的不同要求,又可按损失发生的范围、原因和损失形态 等具体分类。 按损失发生的范围可分为工作面损失、采区损失和全矿井 损失。 按损失的形态可分为面积损失、厚度损失和落煤损失。 按损失发生的原因可分为:①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② 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③落煤损失;④地质及水文地质 损失;⑤设计规定的永久煤柱损失;⑥开采技术条件达不到造 成的损失。
第三节 储量动态管理
储量动态管理旨在通过及时系统地统计矿井煤炭产量和损 失量,掌握储量的动态变化,并对损失量和采出率进行全面分 析,以便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量,提高资源回 收率。 一、储量的动用与损失 开采动用储量是指开采过程中已开采部分与永久煤柱已摊 销部分储量的和,简称动用储量。它包括采出煤量和损失煤量 两部分。
㈠ 开拓煤量 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 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 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 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和开拓煤量可采期 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后,即为开拓煤量。 ㈡ 准备煤量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 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 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 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一、总则1.本规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生产矿井储量的管理,加强矿山资源的保护,提高煤矿资源的利用率,确保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的矿山储量管理工作。
企业需要根据本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矿山填报、核算、审核、监督的管理流程。
3.矿山储量管理应当遵循国家、行业、地方有关规定,确保储量估算方法准确、统一,并依法公示和报备。
二、储量估算原则1.储量估算应该遵循“先进性”原则,只有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储量估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储量估算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数据处理和储量计算方法,确保储量计算结果的科学性。
3.储量估算应该遵循“公正性”原则,储量计算应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规定的标准、规程和方法进行,避免人为干扰和误导,确保计算结果的公正性。
三、矿山储量管理流程1.矿山储量填报。
企业应定期对矿山储量进行填报,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填报文件应按照规定格式进行,填写资料要准确,涉密信息要进行保护处理。
2.矿山储量核算。
企业应使用规定的储量计算方法,对矿山储量进行核算,确保储量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核算人员要有严格的责任意识,核算工作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
3.矿山储量审核。
企业应指定专人对填报的矿山储量进行审核,确保填报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核人员应当有严格的责任意识,确保审核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4.矿山储量监督。
企业应指定专人对填报、核算、审核的矿山储量进行监督,确保矿山储量的管理流程规范、科学、公正,人员监督工作应当保持严密的监督,避免信息泄露和不当操作。
四、储量公示与报备1.储量公示。
企业应当定期公布储量估算结果,公示内容包括储量总量、分区储量、单矿储量等,确保储量计算结果的透明和真实性。
公示的方式和位置应当与企业情况匹配,以便公众能够方便地查询。
2.储量报备。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规定的要求,将储量估算结果报送有关部门或机构,确保储量计算统一、标准、规范,以便有关部门或机构对煤矿的储量进行监管和指导。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3篇)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矿井储量管理是矿业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矿井生产持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制定一套科学、完备的矿井储量管理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制定过程、内容和实施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制定过程1.确定制定目的和意义。
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矿井储量的管理,确保矿井储量的准确度和可行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矿产产值。
其意义在于为矿井企业提供储量管理的依据,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2.召开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制定会议。
会议应邀请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安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共同商讨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制定事宜。
3.明确制定任务和时间节点。
根据矿井储量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明确制定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规定的制定过程和进展有条不紊。
4.搜集资料和调研。
为了确保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搜集大量的矿井储量管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实际情况。
5.制定初稿和修改稿。
根据资料搜集和调研结果,初步制定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初稿,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修订完善。
6.内部审批和外部评审。
完成初稿和修改稿后,需进行内部审批,由企业主管部门、技术部门、经营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的领导层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并听取相关专家和业务人员的意见。
7.正式发布和宣传。
完成内部审批和外部评审后,将矿井储量管理规定正式发布,并通过内部渠道和外部宣传,向矿井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广泛宣传,确保规定的贯彻执行。
二、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内容1.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包括准确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等,明确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储量管理的组织管理。
包括矿井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划分和人员配置等,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储量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3.储量管理的制度和规程。
包括矿井储量计算制度、储量报告制度、储量调整制度等,明确储量管理的制度和规程。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现行)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储量计算 (2)第一节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2)第二节各级储量的圈定 (5)第三节储量计算标准 (6)第四节含量计算的一般原则 (8)第五节可采储量计算 (10)第三章储量动态与损失 (11)第一节储量增减 (11)第二节储量的开采与损失 (13)第三节损失率 (18)第四节储量变动及损失的管理 (23)第四章保护资源,减少损失 (26)第一节一般要求 (26)第二节责任制度 (27)第三节业务监督 (28)第五章附则 (29)附一 (29)附录二 (31)附录三 (32)附录四 (35)一、一般要求 (35)二、生产矿井储量动态表填报要求 (36)三、“生产矿井含量损失量表”填报要求 (37)编表文字说明 (37)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条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为贯彻国家矿产资源法规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加强生产矿井煤炭资源的管理,进行合理开采,减少损失,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搞好储量管理,提高资源回收,是与地质、设计、征税技术和生产管理等都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并由主管生产的局、矿长、总工程师具体负责。
地质测量部门要负责了解、掌握矿井储量的数量、质量、面布、损失等及其变化情况,并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第3条储量数字是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生产接续的主要依据,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
矿务局、矿掌握或上报的府量,必须以地测部门提出的经过审核的数字为准,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动.第4条生产矿井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一、查清生产矿井煤炭资源情况,定期测算并上报储量的变化及开采、损失情况,为矿井生产建设提供技术依据;二、根据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的要求,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
对违反技术政策,破坏和丢失煤炭资源的行为,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三、积极寻找煤炭资源,扩大可采范围,增加可采储量,为矿井政党持续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和延长和矿井服务年限提供物质基础。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条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
为贯彻国家矿产资源法规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加强生产矿井煤炭资源的管理,进行合理开采,减少损失,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搞好储量管理,提高资源回收,是与地质、设计、征税技术和生产管理等都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并由主管生产的局、矿长、总工程师具体负责。
地质测量部门要负责了解、掌握矿井储量的数量、质量、面布、损失等及其变化情况,并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
第3条储量数字是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生产接续的主要依据,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
矿务局、矿掌握或上报的府量,必须以地测部门提出的经过审核的数字为准,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动。
第4条生产矿井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一、查清生产矿井煤炭资源情况,定期测算并上报储量的变化及开采、损失情况,为矿井生产建设提供技术依据;二、根据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的要求,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
对违反技术政策,破坏和丢失煤炭资源的行为,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三、积极寻找煤炭资源,扩大可采范围,增加可采储量,为矿井政党持续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和延长和矿井服务年限提供物质基础。
四、进行储量报损、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转出、转入的呈报和审批工作;五、参与制定和检查、分析各种回采率设计指标及其执行情况,为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资源提供建设性意见。
第二章储量计算第一节储量的分类和分级第5条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能利用程度,煤炭总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
能利用储量中又分阶段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包含呆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它们的关系可用下表形式表述:煤炭总储量含:能利用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能利用储量含:工业储量、远景储量;工业储量含:可采储量、设计损失。
第6条各类储量的含义:一、总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物探、钻探、巷道、地质调查等)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煤炭矿井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煤炭矿井境界、储量、服务年限井⽥境界、储量、服务年限1 井⽥境界1.1井⽥周边状况西以断层F15、F16、F17、F44为界,与四海矿区西⼀矿相邻,东以12号勘探线以东1.5km为界,北以11号煤层露头线为矿界,南部以断层F1、F6为界。
井⽥东西⾛向长平均8.3km,南北倾向宽1.5-3.7km,⾯积约20.8km2。
1.2井⽥境界确定的依据1. 以⼤的断层和勘探边界为矿界;2. 以保证井⽥的合理尺⼨,及与邻近矿区处理好关系;3. 要适于选择井筒位置,安排地⾯⽣产系统和建筑;4. 划分的井⽥范围要为矿井发展留有空间;5. 井⽥要有合理的⾛向长度,以利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1.3井⽥未来发展情况由于本井⽥内断层较多,⽽且断层属特⼤型断层,另外由于整合的⼩型矿井都进⾏了不同程度的开采,对整合井的设计产⽣了⼀定的影响,所以第⼀⽔平开采时不⼀定能达到设计⽣产能⼒。
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赋存条件好,在开采第⼆⽔平时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2 井⽥储量2.1井⽥储量计算参加储量计算的煤层有4#、5#、6#、11#共四层煤。
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规定,⼯业指标确定为倾⾓⼩于25°煤层,能利⽤储量选⽤厚度≥0.70m,灰分≤40%;暂不能利⽤储量厚度为0.60—0.70m,灰分在40%--50%之间。
倾⾓为20°,能利⽤储量厚度选⽤≥0.60m,暂不能利⽤储量选⽤0.50—0.60m。
矿井储量是指矿井内所埋藏的,具有⼯业价值的煤炭数量,⽽且还表⽰煤炭的质量,反应井⽥勘探程度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井储量可分为矿井地质储量、矿井⼯业储量和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业储量是指地质资源量减去边⾓煤。
矿井设计储量是⼯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煤柱、井⽥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建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性煤柱的损失量。
矿井可采储量是指矿井设计储量减去⼯业⼴场的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保护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的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总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能利用储量中又分阶段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工业储量包含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量;它们的关系可用下表形式表述:
煤炭总储量含:能利用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
能利用储量含:工业储量、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含:可采储量、设计损失。
具体定义:
资源量:就是不考虑除地质以外的其它因素计算得到的地下矿产的量。
总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物探、钻探、巷道、地质调查等)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地质储量(也可以称为矿井总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指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并结合已知矿产地的成矿规律进行预测的储量。
保有储量:是地质采矿学名词,指探明储量减去动用储量所剩余的储量,即探明的矿产储量,到统计上报之日为止,扣除采出矿量和损失矿量,矿床还拥有的实际储量。
探明储量:是指经过详细勘探,在目前和预期的当地经济条件下,可用现有技术开采的数量,也称为能利用储量。
在现行规范中,把能利用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A级(探明的)、B 级(控制的)、C级(推断的)、D级(预测的)四个级别,其中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C级合D级称为低级储量。
能利用储量:在当前煤矿开采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利用的煤炭储量。
它是矿产地质勘探中所要探明的主要储量。
能利用储量包括A级、B 级、C 级、D 级各级储量,即是A、B、C、D 各有储量之和。
工业储量:可作为矿井设计和投资的依据;能利用储量中A级、B级、C级储量之和。
可采储量: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采储量。
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做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能利用储量中的D级储量。
暂不能利用储量:煤层厚度小、灰分高、发热量低,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以前称为平衡表外储量)
煤炭资源回采率主要考核采区回采率。
采区回采率按下列计算公式计算:
采区采出煤量(t)
采区回采率=-----------×100%
采区动用储量(t)
采区采出煤量是指采区内所有工作面采出煤量与掘进煤量之和。
采区动用储量指采区采出煤量与损失煤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