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Ⅱ——水文、地貌》

合集下载

兰大811自然地理学参考书目

兰大811自然地理学参考书目

兰州大学811自然地理学参考书目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学科,它包括地貌、水文、气候、草原、土壤等多个方面。

在兰州大学811自然地理学教学中,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书目,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地理学的知识。

以下是兰州大学811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参考书目,希望可以对学有兴趣的同学们有所帮助:1.《自然地理学》(第3版):作者M.J.de Smith、M.F.Goodchild和P.A.Longley。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学和地理建模等内容,是自然地理学入门的经典教材之一。

2.《地貌学导论》(第4版):作者J.E.Thornes。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地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涵盖了地貌形成的基本原理、地表过程和地形演变等内容,适合深入学习地貌学的同学阅读。

3.《水文学导论》(第2版):作者D.R.Maidment。

本书系统阐述了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包括水文循环、水文观测和水文模型等内容,对于学习水文学的同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自然地理学概论》(第8版):作者J.E.Chambers、A.A.Dunn和R.O.Ehrenberg。

这本书是自然地理学概论的经典教材,内容涵盖了气候学、植被学、土壤学、水文学等多个方面,适合作为自然地理学课程的辅助教材。

5.《草地学导论》(第2版):作者J.R.Brown和P.C.Mulholland。

该书系统介绍了草地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草地恢复等内容,对于对草地生态感兴趣的同学极具参考意义。

以上是兰州大学811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参考书目,这些经典教材涵盖了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对于深入学习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程学习中积极阅读这些书目,加强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这颗行星及其自然环境的科学,涉及的范围包括地球表面特征、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简要概括。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行星,经过测量,其赤道周长为40075公里,而极径则为6357公里。

这意味着地球的直径在赤道上为12756公里,在两极处则为12714公里。

由于地球并不是完全的球体,而是稍微扁平了一些,因此偏离赤道越远,地球越扁平。

地球上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高度、纬度、地形和海洋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从极地气候到热带气候各不相同。

在赤道附近,气候通常很热,因为太阳垂直照射,而在两极附近,则非常寒冷。

地球上的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生物体和它们所处环境的综合体,范围从地球上的森林到沙漠等多种不同的环境。

生物群落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森林、草原、沙漠和海洋生态系统等。

每种类型的生物群落都与不同的气候和地形特征相关联。

地球上的地形和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例如山脉、平原、丘陵和峡谷等。

而地貌则是指由内部和外部力量形成的地形特征,如火山、陨石坑和峡谷等。

这些地貌可通过地震、火山爆发和风化等自然过程形成。

地球的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文循环是指水的循环,开始于海洋蒸发,然后通过蒸发的水形成云,最终形成降雨或雪等的形式下降到地面上。

其中,雨水或融雪回流到河流、湖泊或地下水库中,并最终返回大海,从而完成了整个水文循环。

地球上的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上植被层,由岩石经过风化和侵蚀形成的。

它们包括一定的有机物和水分,通常用于种植作物和其他植被生长。

土壤的质量和类型取决于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火山爆发和洪水等,它们对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这些灾害通常在地球上某些特定的区域更常发生,对人类和当地社区造成巨大影响。

水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水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水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水文地理学是关于水文与地理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水文过程如何受到地球表面地形、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水文过程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水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水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蒸发、降水、流动、储存)之间的转化和运动。

和地表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2.水文地貌水文地貌是指以水文过程如水文循环、表层径流和地下水运动等过程为基础形成的地貌形态。

水文地貌包括:断崖峭壁、河流河谷、丘陵地带、平原等。

而不同的水文地貌带,因水文过程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格局。

3.流域流域是水文循环的基本单位,是一定范围内所有的水文过程的统一体。

一个流域包括流域盆地、地形地貌、降水、蒸发、径流和水体贮存等各种因素。

4.水文要素水文要素是影响水文过程和水文变化的因素和条件。

水文要素包括气候要素、水文地形要素、土壤类型、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要素。

二、水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法野外调查是水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采取田野调查、河谷断面调查、水文量测量等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野外调查数据的收集,可以了解流域的重要数字信息,如径流量、降水量、地面水量储量等,进而建立流域的水文模型。

2.水文模拟法构建水文模型是水文地理学的 another way,这是一种将流域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学基本原理表达出流域运行的方式。

水文模型简单理解就是将流域按照一定的物理过程和运行规律建立出一套建模系统,通过物理参数和数据变量进行计算,得到流域某一时间段的水文情况。

构建水文模型是实施集水区管理的必经之路。

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参数校准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并结合GIS、遥感等多源数据。

水文模型通常包括完成地形、降水、蒸散发过程的计算,以及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运动、地下水位、水体水位等关键水文过程的计算。

3.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技术是对水文资料进行分类、压缩和简化的方法,是处理各种非线性和不定常现象的一种常用技术。

地理学中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学

地理学中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学

地理学中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学地形地貌和水文学是地理学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分别是地表形态和水文体系。

在地形地貌与水文学的研究范围内,涉及河流、湖泊、水文环境等多个层面,均会对这些地貌及水体的形成和特性产生影响。

地形地貌学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丘陵、峡谷等。

地形地貌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化规律,是自然地理学的一大分支。

在地形地貌学的研究中,一般会从地貌发展和演变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

比如,如何形成山脉、平原、沙丘等不同的地貌类型,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又有哪些地质和气候等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都是地形地貌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地形地貌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地球表面形态构成的复杂性,尤其是各个地貌形态的分布、联系和相互影响。

这其中,需要考虑到地理因素和非地理因素的影响。

水文学水文学是研究水体运动和水文过程的科学。

在水文学的研究中,需要考虑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如雨水的降落、径流的形成、地下水的流动、湖泊和河流的形态、洪水和旱涝等自然灾害。

此外,水文学也关注的不仅是自然水环境,也包括了人为活动对水体的影响。

如人类水库和水闸建设、污水处理、农业灌溉等活动,则对水文过程和水循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水文学的研究旨在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科学的理论模型和实验分析来揭示水文过程的物理和化学规律,为环境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形地貌与水文学的关系地形地貌与水文学是互相关联的。

地貌形态形成的方式、地下和地表水系统的分布、河流和湖泊的地理环境,对各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例如,河流的河床形态和河流的径流量都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对于河流而言,河流的宽度、深度和速度等都是由河床的不规则形态和坡度所决定的。

在地形地貌发生改变时,河床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文特性。

而水文过程也会影响地貌、地形形态的形成。

例如,风化、侵蚀和沉积等过程都是由水文系统所驱动的,冲沟和水库建设也会对地貌产生严重的影响。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5地貌-3流水地貌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5地貌-3流水地貌
• 气候变化与地壳上升可使洪积扇受到切割,形 成洪积扇阶地。
• 常年径流形成类似扇形地貌,称为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洪积平原均可统称为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组成物质常粗细相间。
➢ 扇形三角洲: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
➢ 尖头状三角洲:波浪作用强,前缘沉积物多受 波浪改造
➢ 多岛型三角洲:受潮流控制汊流河口多形成喇 叭型,口门外有长条状潮流沙坝。
•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区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 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 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 洪积扇相连可形成山麓洪积倾斜平原
第三节 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
和堆积,形成各种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这类 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流三 类。
坡面流水的侵蚀呈片状; 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呈线状,并有下切、侧蚀
与溯源侵蚀三种形式;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推移、悬移。
环流:河道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表层 与底层的横向水流方向相反,在过水断面上横 向水流形成封闭系统,即环流。
旋涡流:在天然河道不规则河岸附近及河底起伏 的后面,由于水流的离解,液体常以质点群的 形式围绕一个公共轴转动,称漩涡流。 河岸 附近绕垂直轴旋转的直轴旋涡,常对岸边产生 强烈冲蚀,引起河岸崩塌。 河床底部岩槛及 沙坡等起伏处形成的横轴漩涡流,会使床底发
➢ 过渡性泥石流
➢ 粘性泥石流:固体含量0.55-0.78,在缓坡上不 发生散流,前锋突起,破坏力大。
➢ 塑性泥石流:流动性弱而滑动明显。
• 泥石流地貌的类型:泥石流沟谷与泥石流扇
• 泥石流沟谷上段为松散物质区;中段为通过区 多深切峡谷;下段为堆积区,形成独特泥石流 扇。

地理学中的地形地貌与水文地理

地理学中的地形地貌与水文地理

地理学中的地形地貌与水文地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之一。

在地理学的范畴中,地形地貌和水文地理是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探讨。

一、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地形地貌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地形是地壳表面的高低起伏,是地球表面地势的外观。

地貌则是地表地形的特点,包括山地、河谷、高原、丘陵等不同地貌形态。

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多种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比如,地壳运动和地壳岩石的抬升和下降会导致地表地形的变化;气候和风化作用会对地形进行剥蚀和改造;水文过程如河流侵蚀、海岸侵蚀等也可以塑造地表地貌。

二、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形地貌决定了土地的利用方式。

不同地貌形态适宜的农业、工业、居住区域各不相同。

例如,山地适合发展林业和旅游业,平原则适合农业开发和工业扩张。

其次,地形地貌也影响交通运输。

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而平原地带道路通畅,有利于交通网络的发展。

此外,河流和海洋地貌对航运和水上交通的发展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最后,地形地貌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气候和生态系统。

山地通常具有降雨丰沛、季节气候多变的特点,而河谷地区水汽蒸发较多,气温较为稳定。

这些地形地貌特征会影响当地的气候形成,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三、水文地理的基本概念水文地理是研究地表水、地下水和气象水的生成、分布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水文地理关注的是地球表层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以及水文过程对地表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下水是指地下岩层中的水,可以通过井泉等方式获取。

气象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和降水。

水文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水文循环、水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水资源调查和利用、水灾与水利工程等。

通过对水文地理的研究,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形地貌与水文地理的关系地形地貌与水文地理密切相关。

初中地理地貌与水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地貌与水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地貌与水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特征,是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所影响的结果。

水文是指地球上各种水的分布、循环和变化规律。

地貌与水文是初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初中地理地貌与水文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貌知识点1. 山脉:山脉是地表上由若干连续排列的山岭组成的地貌单位。

山脉常常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可以是构造山脉、折叠山脉或火山山脉等。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2. 高原:高原是地表相对平坦的地貌单位,其海拔高于周围地区。

高原通常是由于地壳隆起、侵蚀作用等因素形成的,具有广阔的平缓面貌。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高原,如青藏高原、阿尔卑斯高原等。

3. 平原:平原是地表相对平坦的地貌单位,通常位于高山、山地、高原等地貌单位的周围。

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平原,如亚马逊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4. 河流:河流是地表上水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

河流有源头、流域和注入水体等组成,具有一定的水力学特征。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如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5. 湖泊:湖泊是地表上蓄水量较大的自然水域,通常由陆地隆起或断裂形成。

湖泊对周围环境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水文循环的一部分。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湖泊,如北美五大湖、我国四大淡水湖等。

二、水文知识点1. 降水:降水是指地表接受大气中水分的沉降,包括雨、雪、雾、露等形式。

降水对地球上的生物、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分配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降水量在不同地区和季节有差异,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

2. 蒸发:蒸发是指水体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通常与温度、风速、湿度等因素有关,是水文循环中水汽释放的重要方式。

蒸发过程中释放的水汽参与了云的形成和大气水分的再循环。

3. 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地球内部地层中存在的水,是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

地下水分布与地质条件、降水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地表生物和地下水文循环都具有重要作用。

自然地理复习之第5章(地貌53)流水地貌

自然地理复习之第5章(地貌53)流水地貌

◆水流的运动特征: 层流与紊流—— 由雷诺数判定。一般≥300为紊流。 大部分自然明渠水流属于紊流。
vLρ Re V
v:平均流速;L:几何特征长度如长度; V:水的粘滞系数;ρ为流体密度。
缓流与急流——由费洛德数判定。缓流:Fr<1; 急流: Fr >1。 v Fr v:平均流速; gh h:平均水深。
所谓紊流就是流动的水质点做不规则的漩涡运动, 上下层水质点存在交换,相互发生交换,相互发生 干扰。紊流漩涡的产生是因为上下各层水流流速的 不同引起。
一般说来表面水流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小,流速快。
下层特别是地层水流所受的摩擦阻力较大,流速小。
王丽丽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Land & Resources Colleg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溯源侵蚀与裂点
王丽丽
安 赫 尔 瀑 布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Land & Resources Colleg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委内瑞拉 境内,落 差979m, 为世界第 一。
王丽丽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Land & Resources Colleg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流水地貌
顾名思义流水地貌是地表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地表流水作用的类型是互补相同的,它们早就的地
貌也存在着差别。地表的流水作用可以根据其特征
的差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坡面流水作用和河槽流
水作用。
王丽丽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Land & Resources Colleg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大学自然地理——“水文与地貌”知识点精要

大学自然地理——“水文与地貌”知识点精要

自然地理略要第四章水文及地貌学4.1海水运动、海洋资源及海岸地貌4.2河流及河流地貌4.3湖泊和地下水4.4冰川和冰川地貌4.5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4.6岩溶地貌4.7火山地貌4.1海水运动、海洋资源及海岸地貌1.占比排序: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河流水2.水循环概念: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3.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在任何一时段内,水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4.四大洋的分界:白令海峡、德雷克海峡、等等5.海的分类:①内海:地中海、红海、波罗的海、黑海、渤海②边缘海:白令海、黄海、东海、南海③外海:阿拉伯海、巴伦支海④岛间海:爪哇海、苏拉威西海6.海水的主要化学成分:氢和氧;海水的主要溶解气体:氧和二氧化碳;海水中的常量元素:氯、钠、镁、硫、钙、钾、溴、碳等等7.海水的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叫做海水盐度。

8.海水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9.海水的密度:单位体积中的海水质量。

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

10.海水的颜色:指从海面及海水中发出的光的颜色。

11.世界上最透明的海水是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

12.潮汐: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

13.涨潮: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称为高潮。

落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落潮是海水面最低处称为低潮。

潮差:高潮与低潮水位的高差。

14.月球引潮力是太阳的2.17倍。

朔望(初一十五)(新月满月)时高潮为大潮。

15.半日潮:一天有两次高潮和低潮,相邻两次高潮或低潮的潮位和涨、落潮的时间相差不大;混合潮:一天虽有两次高潮和低潮,但潮位和涨、落潮时间有很大差别;全日潮:一天一次高潮和低潮。

自然地理学——土壤、水文地貌、气候

自然地理学——土壤、水文地貌、气候

《自然地理学Ⅲ——土壤、》二、简答题1、土壤资源有哪些基本特点?(6分)(1) 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其可观的生产力和重复使用性。

但是,土壤资源的这种生产力和可重复使用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因此,需要人类的培肥和精心管理,才能保证可持续的利用和收益。

否则,便会使地力下降.土壤资源发生退化,甚至枯竭。

(3) 从土壤的自然属性和宏观的地质时间尺度来看,土壤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而从人类生产利用的角度和人类生命的时间尺度来看,土壤则可被视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2、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陆上产生了水平自然地带。

请写出陆地自然地带的12种类型。

(6分,每种0.5分)(1)热带雨林带;(2)热带季雨林带;(3)热带稀树草原带;(4)热带荒漠带;(5)亚热带荒漠草原带;(6)亚热带森林带;(7)温带荒漠带;(8)温带草原带;(9)温带阔叶林带(夏绿阔叶林带);(10)寒温带针叶林带;(11)苔原带(冻原带);(12)冰原带(冰漠带)。

3、科学的土地概念及其内容(9分)。

关于科学的土地概念:是地理环境(主要是陆地环境)中由相互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组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地域综合体。

土地概念包括下列内容:(1) 土地具有—定的综合自然特征。

这主要取决其组成成分相互作用所体现的整体性特征。

(2) 土地是具有一定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的地段,其规模随土地等级的大小而不同,在空间上彼此存在—定的镶嵌组合关系,即地域结构关系。

(3)土地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受自然规律制约,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4)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除具有自然属性外,还具有—定的经济利用价值。

因此它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受到人类不同程度的利用和改造。

4、对比土壤中岩屑、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的特点。

(12分)土壤中的无机物质(矿物质),源于岩石的风化作用,它在大小和组成上都是多变的。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第五章:地貌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风化是剥蚀的先驱,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地表夷平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风化产物: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产物。

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某些风化产物还可形成风化矿床。

风化壳:地球表层岩石风化与剥蚀后,由残留在原地覆盖于母岩表层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其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①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条件。

如高温多雨,温度差较大,岩石多节理、裂隙、构造破裂显著。

②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地势起伏和缓较稳定,植被覆盖度高,地表流水侵蚀较弱,地下水流动显著且地下水位较低。

坡面重力地貌:是指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在其他各种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滑动和崩塌,而形成滑坡和倒石碓地貌。

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在地表水和地下水或地震的影响下,沿软弱面(滑动面)发生整体向下滑落的过程,成为滑坡。

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滑力时才能发生,因此,坡体滑落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并将侵蚀的物质搬运到山前谷口,在河流下游或河口进行堆积,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凡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成为流水地貌。

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

流水的侵蚀作用:流动的水一方面侵蚀岩层,溶解岩石;一方面摩擦床底和两岸谷壁,同时又推动泥沙、石块,撞击坡面和床底,使岩屑崩解,为流水所运移。

流水侵蚀的方式有四种:片状侵蚀、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又称向源侵蚀,是指线状水流向分水岭方向的侵蚀。

它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结果,是河床、谷地不断的向源头方向伸长。

大学讲义:《自然地理学》4.1水文(一)

大学讲义:《自然地理学》4.1水文(一)

大学讲义:《自然地理学》4.1水文(一)
高中生的备考秘籍,大学生的提升捷径,地理教师的备课神器。

一起来学习吧,老胡不想少了你!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地理学分支之一。

研究自然环境或其组成部分的科学。

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科学。

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

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

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版权说明,图文为本平台整理制作)。

《自然地理学Ⅱ——水文、地貌》_0

《自然地理学Ⅱ——水文、地貌》_0

---------------------------------------------------------------最新资料推荐------------------------------------------------------ 《自然地理学Ⅱ——水文、地貌》《自然地理学Ⅱ 水文、地貌》自编习题集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2、引潮力天体的引力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组成的合力 13、密度流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而引起的海流 14、赤道潮潮汐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并以赤道为对称,故称为赤道潮(或分点潮)。

15、潮流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流动。

随着涨潮而产生的潮流,称为涨潮流;随着落潮而产生的潮流,称为落潮流。

6、洋流:是海水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也称海流。

16、海水盐度是 1000g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盐度(绝对盐度)。

单位为或 10-3。

17.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其单位是g/cm3,但习惯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是指一个大气压下,海水的密度与水温在3.98℃时蒸馏水密度之比。

因此在数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

海水的密度状况,是决定海流运动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18、海洋资源指来源、形成和存在方式均直接与海水或海洋1 / 20有关的资源。

19、水资源在广义上,水资源是指水圈中水量的总体。

但是海洋水因其含有较高的盐分而难以利用,所以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0、海洋化学资源是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

21、海洋动力资源是指海水运动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资源。

22、海洋矿产资源又称海底矿产资源。

包括海滨、浅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

23、顺地貌原有的褶曲构造未经破坏或轻微破坏时,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 24、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

27、分水岭在一个水系范围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每个流域之间的分水高地称为分水岭。

水文与地貌讲稿

水文与地貌讲稿

《水文与地貌》讲稿供2008级地理科学专业使用王朝南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文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水文学与地貌学的实践意义第三节水文学与地貌学的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及要求第二章地球表面的特征与地球上的水循环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第五节水量平衡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第一节风化作用第二节风化壳第三节坡地重力地貌第四章风沙作用与黄土地貌第一节风沙流第二节风蚀地貌第三节风积地貌第四节黄土地貌第五章地下流水作用第一节地下水的形成第二节地下水的类型第三节地下水的运动第四节地下水的动力(喀斯特)作用第五节地表喀斯特地貌第六节地下喀斯特地貌第七节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第八节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第六章地面流水作用第一节地面流水的类型第二节地面流水的形成第三节河流的水情第四节河水的运动第五节地面流水的动力作用第六节坡面径流及其形成的地貌第七节沟谷流水及其形成的地貌第八节河流地貌第九节河口地貌第十节流域地貌第七章冰川作用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演化第二节冰川作用第三节冰蚀地貌第四节冰碛地貌第五节第四纪冰期第八章海洋动力系统第一节海洋的组成与结构第二节海水的化学成分与盐度第三节海水的运动第四节海岸的动力作用第五节海蚀地貌第六节海积地貌第七节海岸的类型第九章区域水文与地貌调查水文与地貌题解:《水文与地貌》实际上是《普通水文学》和《普通地貌学》两门课程的合称。

据国家教委师范司1988年颁布的《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地理专业教学计划》合作一门课程开设。

后来各类师范院校大多都采取这一安排,以节约课时开设地理学中新兴的课程。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文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一、水文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水文学是研究自然各种水体的组成、性质、现象、运动变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科学。

2.水体:水体是指以各种形态在存在于自然界中水的总称,如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海水等。

3.水圈:是地球表层四大圈层之一,由各种水体叠合而成。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意义《自然地理学》主要介绍《自然地理学Ⅰ》(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学Ⅱ》(地质学基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壳及其运动;《自然地理学Ⅲ》(气象与气候):气象与气候基本知识内容、气候及气候资源;《自然地理学Ⅳ》(水文与地貌):水文及水资源、地貌及地貌灾害与防治;《自然地理学Ⅴ》(土壤与生物):植物及植物资源、动物及动物资源、土壤及土壤资源等;《自然地理学Ⅵ》(综合自然地理):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一)教学目的1、培养既能掌握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地理教师。

2、坚持地理科学教育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目的。

(二)教学任务1、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认识作为整体的自然地理环境。

2、使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人地关系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

3、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和其它课程奠定基础。

4、为学生今后从事地理科学或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整合性问题的研究工作与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如地球所属的太阳系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地球的运动即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等。

2、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

3、研究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4、研究大气的特征和状态;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研究地球上的气候。

5、掌握土壤、生物和水文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及其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及其网络结构,了解相应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

水文与地貌学1

水文与地貌学1

二、天然水的矿化过程
1、溶滤作用:土壤和岩石中某些成分进入水中的过程。 2、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天然水中离子从溶液中在转移到 胶体上是吸附过程。 H+>Fe3+>Al3+>Ba2+>Ca2+>Mg2+>K+>NH4+>Na+>Li+
3、氧化作用:围岩的矿物氧化和使水中有机物氧化。 2FeS2+7O2+2H2O=2FeSO4+2H2SO4 12FeSO4+3O2+6H2O=4Fe2(SO4)3+2Fe2O3· 3H2O 游离的硫酸进而侵入围岩中的CaCO3。 CaCO3+H2SO4=CaSO4+CO2↑+2H2O 4、还原作用:天然水若与含有机物的围岩(油泥、石油等) 接触,或受到过量的有机物污染,碳氢化合物可以使水中的硫 酸盐还原。 CH4+CaSO4=CaS+CO2↑+2H2O CaS+CO2+H2O=CaCO3↓+H2S 5、蒸发浓缩作用:在干旱地区,内陆湖和地下水正在经历 盐化作用。蒸发浓缩沉积顺序是Al、Fe、Mn的氢氧化物,Ca、 Mg的碳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Na的硫酸盐,Na、K的氯化物, Ca、Mg的氯化物,最后为硝酸盐。 6、混合作用:雨水渗入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河 水注入湖泊或大海,河口段的潮水上溯,滨海含水层的海水入 侵等,都是天然水的混合。
三、天然水的分类
1、按水化学成分分类
2、按矿化度分类
3、按主要离子成分比例分类
(1)地表水分类(前苏联)阿列金提出一个简单的水化学分 类系统。首先按占优势的阴离子将天然水分为三类:重碳酸盐类 (C)、硫酸盐类(S)、氯化物类(Cl)。其次,对每一类天然水 按占多数的阳离子分为钙质(Ca)、镁质(Mg)、钠质(Na)三组。 然后,在每一组内又按各种离子摩尔的比例关系,分为四个水型: Ⅰ型:[HCO3-]>[Ca2++Mg2+]。Ⅰ型水是低矿化水,系由 火成岩溶滤或离子交换作用形成的。 Ⅱ型:[HCO3-]<[Ca2++Mg2+]<[HCO3-+SO42-)。Ⅱ型水是 低矿化和中等矿化水,多由火成岩、沉积岩的风化物与水相互作用 形成。河水、湖水、地下水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Ⅲ型:[HCO3-+SO42-]<[Ca2++Mg2+]或[Cl-]>[Na+]。Ⅲ型 水包括高矿化度的地下水、湖水和海水。 Ⅳ型:[HCO3-]=0。Ⅳ型水是酸性水,pH<4.5时,水中游离 的CO2和H2CO3、HCO3-的浓度为零。例如,沼泽水、硫化矿床水和煤 田矿坑水。按此系统共分27个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Ⅱ——水文、地貌》自编习题集及答案1、河流的水情要素主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化学、水温和冰情等。

2、整个水分循环过程包括了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3、较大的河流可分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部分,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

河口是河水的出口处。

上游、中游、下游是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三个河段,它们有着不同的水文地貌特征。

4、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长、河网密度和河流的弯曲系数。

5、根据干支流分布的形状,可进行水系分类,主要可分扇状水系、羽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格状水系5类。

6、河流泥沙运动的形式可分滚动、滑动、跳跃和悬浮。

7、地下水的来源有渗透水、凝结水、岩浆逸出水。

8、岩石与水的贮容、运移等有关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

它主要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等。

9、硬度可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10、成规模可以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11、在潮汐现象中,水位上升叫涨潮,水位下降叫落潮。

涨潮至最高水位,称为高潮;落潮至最低水位,称为低潮。

12、潮汐类型可分为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三种类型。

13、就地月系统来说,存在着两种运动,即地月系统绕其公共质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转运动。

14、由于日、月、地球具有周期性的运动,故潮汐现象也具有周期性变化。

15、潮汐的日变可分为半日周期潮和日周期潮。

16、潮流的运动形式,可分为回转流和往复流。

17、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在南半球则呈逆时针方向流。

18、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东北季风漂流,夏季,北印度洋盛吹西南季风,南赤道流向西流去,遇陆地,分两支。

19、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发育条件,现代冰川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

20、由于海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从区域范围上可分为洋、海、海湾、海峡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海洋。

21、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三个单元22、海水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溶液。

它所包含的物质可分为三类:溶解物质、气泡、固体物质。

23、海水中盐分的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河流从大陆带来;二是海水中的氯和钠由岩浆活动中分离得来。

24、海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温度、密度、水色、透明度、海冰等25、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

26、海洋资源是指来源、形成和存在方式均直接与海洋或海水有关的资源。

27、水资源的特性包括循环性、有限性、时空的分布不均匀性、用途广泛性、不可代替性、经济上的两立性。

28、世界海洋中面积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大洋盆地。

波浪按成因分类可分为风浪和涌浪。

29、影响地貌的主要因素有营力因素、构造因素、岩石因素和时间因素。

30、外力地貌可分为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和海岸地貌等。

31、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貌。

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全球构造地貌;第二级为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为地质构造地貌。

32、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内营力和外营力二种。

33、平原的构造成因有二类:第一是堆积平原,第二是侵蚀平原。

34、大陆边缘在地貌上由陆向洋分成三个部分,即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

35、火山按形态成因分为锥状火山、盾状火山二大类36、地貌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37、外营力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它产生岩石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等。

38、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片状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流水。

39、搬运方式有四种:推移、跃移、悬移和溶解质搬运。

40、河漫滩类型有三种:河曲型河漫滩、汊道型河漫滩、堰堤型河漫滩。

41、在河谷中常见的假阶地有四种:构造阶地、冲积锥、洪积扇阶地、滑坡阶地、泥流堆积阶地。

42、三角洲类型按其生成的主要作用力可分为三类:河流型、波浪型和潮汐型。

43、喀斯特作用的因素: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岩石因素。

44、风蚀作用包括风的吹蚀和磨蚀。

45、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即悬移、跃移和蠕移。

46、费道洛维奇根据气流和沙丘形态形成关系的成因原则,把沙丘划分出四种基本的动力类型:①对流型、②信风型、③季风—软风型、④干扰型。

47、沙丘的移动受到风向、风速、沙丘高度、沙的含水量和植被等多种因素影响。

48、沙丘的移动方式:①前进式;②往复前进式;③往复式。

49、黄土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即沟谷地貌、沟间地貌和潜蚀地貌。

50、冰蚀作用方式有挖蚀和磨蚀二种。

51、海岸又称为海岸带,其范围从陆向海由三个部分组成:后滨、前滨、近滨。

52、53、54、55、56、泥沙流有三个要素:容量、强度、饱和度。

57、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湾顶滩、沙咀、拦湾坝、连岛坝。

58、珊瑚礁地貌类型有:岸礁、堡礁、环礁三种59、以海岸地貌形态成因及组成物质为指标,分出四种海岸类型:即山地海岸、平原海岸、台地海岸、生物海岸。

60、山地按高度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等4种。

61、平原按成因可分成二大类:即堆积平原、侵蚀平原。

62、海底地貌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裾、深海平原等。

63、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有:海岸平衡剖面、海滩、水下沙坝、离岸坝。

64、崩塌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因为此时岩土体大量吸收水分,负荷急增,同时又减少了岩土体内部的摩擦力,因而最易崩塌。

65、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66、滑动面是由岩层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层的顶、底面等构成。

67、泥石流运动时水和固体稠成一个整体,大石块在泥浆中呈悬浮状态,作等速运动,液固两相无垂直交换,属层流性质,故又称层流性泥石流。

68、在沟谷中发生的泥石流地貌,可分为上、中、下游三区。

其中的上、中游为侵蚀区,下游为堆积区。

70、水土流失是一种高频率低能的灾害性现象,被列为世界第一号环境问题。

1.71、防治沙漠化的措施有工程防治、化学固沙、植物治沙。

72、一般大于25°度的坡度是超过允许侵蚀量的坡度。

73、滑坡壁是滑坡体下滑后,在后缘出露的滑动面,其坡度很大,一般在60°-80°以上?74、石流地貌下游以堆积为主,堆积物呈若干长条形的砾石垄岗,与泥石流流向成平行排列?三、简答题:1、研究水量平衡有何重要性?(1) 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对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做出评价。

(2) 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3) 水量平衡法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

(4) 水量平衡法是揭示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的方法之一。

2、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1) 水循环永无止境。

(2) 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3)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3、个蓄水构造体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第一,要有透水的岩层或岩体所构成的蓄水空间;第二,有相对的隔水岩层或岩体构成的隔水边界;第三,具有透水边界,补给水源和排泄出路。

4、地下水流系统与地表水系相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l)空间上的立体性;(2)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3)流动方向上的下降与上升的并存性。

5、地下水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1)孔隙水:在堆积物和岩石孔隙中流动的地下水;(2)裂隙水:在堆积物和岩石裂隙(如节理)中流动的地下水;(3) 岩溶水:存在于可溶性岩石孔洞内的地下水。

6、上层滞水具有哪些特征?(1) 分布范围不广,水量小;(2) 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3) 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或地表水;(4) 以蒸发、下渗或向隔水层边缘流散的方式进行排泄;(5) 动态变化不稳定,具有季节性,只能作暂时性和小型供水水源;(6) 易受污染,故作饮用水时应注意防止污染。

7、承压水具有哪些特征?承压水的埋藏条件,决定了它具有如下特征:(1) 承压水具有一定的压力水头;(2) 补给区与承压区不一致;动态变化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 补给条件较差,若大规模开发后,水的补充和恢复较缓慢;(4) 水质随埋深变化大,有垂直分带规律,但不易受污染。

8、据泉水出露性质和泉水补给来源给泉分类。

(l)根据泉水出露性质可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2)根据泉水补给来源可分为上层滞水泉、潜水泉和承压水泉。

9、为什么大陆冰川比山岳冰川流动慢?冰川运动的速度比河流缓慢得多,一般来说,冰川的流速只有河流的几万分之一,是不能用肉眼觉察到的。

此外,冰川运动的速度因受冰川部位、厚度和地形坡度影响而不同。

冰川的底部和两侧因与冰床摩擦,流速较慢;冰川的中部和上部因阻力小,流速较快;冰川在雪线的部分,因厚度大,冰体温度较高,可塑性增强,故运动速度快于其他部分;在坡度影响下,冰川在陡坡流速大于缓坡。

冰川的运动具有显著侵蚀地面的作用和巨大的搬运、堆积能力。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石头被冰川搬运走,这些石头称为“冰漂砾”冰川的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刨蚀作用和锉蚀作用。

刨蚀作用和锉蚀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一些冰斗、悬谷,有些冰川可以将一个小山包削平。

10、海洋表面盐度分布有何规律?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为:①从亚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形成马鞍形;②盐度等值线大体与纬线平行,但寒暖流交汇处等值线密集,盐度水平梯度增大;③大洋中的盐度比近岸海区的盐度高;④世界最高盐度(>40×10-3)在红海,最低盐度在波罗的海(3×10-3~10×10-3)。

11、简述潮汐的成因?(1)引起海洋潮汐的内因是海洋为一种具有自由表面、富于流动性的广大水体;而外因是天体的引潮力。

即是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具有自由表面而富于流动性的广大水体——海洋中便产生相对运动形成了潮汐现象。

(2)天体的引力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组成的合力,叫做引潮力。

它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

12、世界大洋表层环流结构的特点有哪些?(1) 以南北测归线高压带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2) 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3)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没有气旋型大洋环流,而被西风漂流所代替;(4) 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绕极环流(自东向西流);印度洋海区,由于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3、海洋资源的包括类型。

海洋资源可分为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四类。

14、水资源有哪些特性?循环性、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用途广泛性、不可代替性和经济上的两立性。

15、列举出5种海洋植物。

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

16、水资源保护的目的是什么?水资源保护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源,增辟水源,节约用水,加强管理,提高用水效率17、简述新生代褶皱山地有哪些特征?(1) 是现代世界上规模最大、地势最高的山地;(2) 山体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都十分强烈山体褶皱多为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大型的逆掩断层推覆体;(3) 山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上升速度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