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37438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在同一历史时期内,中外的阶段特征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两个历史时期为例,分别为古代和近代,来对比中外的阶段特征。
古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古代时期是指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外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政治制度:古代中外的政治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代时期以中央集权的皇帝制为主,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
而西方古代国家则主要采取城邦制度,如希腊的雅典和罗马共和国,较为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经济发展:古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差异。
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注重土地的耕种和农产品的交换。
而西方古代则更加注重商业和贸易,特别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度和商业网络,促进了经济繁荣。
文化传承:古代中外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文化重视家族和血缘的延续,强调尊老敬祖和礼仪道德。
而西方古代文化注重理性和个体的发展,以哲学和科学为基础,如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和罗马的法律思想。
社会结构:古代中外社会结构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社会以封建制度为基础,上层统治者享有特权,而下层人民处于较低地位。
而西方古代则相对较为平等,特别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平民阶级,相对平等的社会结构。
近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近代时期指的是从16世纪开始到20世纪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政治制度:近代中外的政治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统治,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才开始了民主政治的探索。
而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民主政治体制,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共和制。
经济发展:近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侵略,导致国家经济一度衰退。
而西方国家则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推动,向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迈进。
文化传承:近代中外的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出现了思想的割裂和国粹危机。
【知识整合】中外历史阶段特征比较
对外: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英法荷)
经济:农耕经济全面高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政治:专制皇权的强化(内阁、军机处)
文化:明清之际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外交:海禁、闭关政策的推行
【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
西方
中国
特征
对外:英法绥靖政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二战爆发
经济:官僚资本形成、日伪政权对沦陷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在困境中日益萎缩
政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开始
文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重大历史史实
经济:资本主义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文化:电影和电视
对外:英法绥靖政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二战爆发
政治: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德国王朝统一战争,法国政治制度最终建立、
文化:亚当·斯密《国富论》、《共产党宣言》、达尔文与进化论、瓦特与蒸汽机、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古典音乐,印象派音乐与绘画
对外:英国海外殖民霸权的建立,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外交:参加一战,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重大历史史实
政治:一战和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文化:现代艺术兴起,电影和电视
政治: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当政者从北洋军阀政府到南方革命政府
经济:一战前夕和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
文化: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1927年——1945年】
世界
中国
特征
┃
1956年
过渡时期
特征
2020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政治: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思想: 孔子和百家争鸣:形成思想解放的局面,道儒法墨成为主要的流派; 教育方面: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对外:反法西斯同盟。
经济: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在困境中日益萎缩。
政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开始。(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当政者为南京国民政府)
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表7:1945年——70年代末的世界与中国
项目
世界
中国
特征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入困境(苏联)。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废相设内阁、军机处)
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八股取士、文字狱、《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外交:由开放转为闭关锁国。
表3: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项目
西方
中国
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近代工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掀起。(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思想: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开放。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尽管不同国家的历史会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但在其中一时期内,不同国家总是有一些共同点。
比较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特征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各国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本文将分析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对比。
第一阶段:古代文明时期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诞生了自己的古代文明。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邦国家的形成,农业的发展,文字的创造以及科技的进步。
中华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是农业社会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社会,并创造了象形文字。
此外,中国在冶铸、农业生产、纺织等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特点是河流文明的形成。
古埃及位于尼罗河畔,尼罗河的泥沙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古埃及的特点是建造了庞大的金字塔和各种雕像,同时,他们还创造了象形文字,开展了多门科学的研究。
第二阶段:中世纪封建社会在中世纪,欧洲大陆和亚洲各地的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封建制度的建立,农业经济的发展,宗教的影响以及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封建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地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的强大影响力。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君主拥有土地并将其分封给贵族为基础的。
宗教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督教教会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农业经济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封建领主依靠农民的劳动来获取收益。
东亚封建社会:与欧洲的情况相似,东亚封建社会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
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君主制度在这些国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皇帝和封建领主对国家和人民的控制非常强大。
第三阶段:工业化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世界进入了工业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工业化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创新的加速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较大发展,主要
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 原因是什么?结
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合史实,简述市
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 民群体的发展对
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 宋代文学艺术的
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 影响。(6 分)
14 世纪的意大利(“中世
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 远影响。
称为“元首制”。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 步发展。
3.思想: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
制,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
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主流地位。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 1.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 并立,民族大融合。
亡,至 1500 年左右,西欧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 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
本主义萌芽,
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追 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 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
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会转型;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
兴起
14 世纪后 期——17 世纪前期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人类 从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1 年 38(2)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分析布鲁尼的历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史撰述反映了当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在明 时什么样的思想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个人见解:1.独立的历史事件不会出材料题(如相对论),关键是要找文明对西方文明有 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和西方文明对文明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启蒙思想、 工业革命),这也是历史的横向发展;2.材料题可能会围绕一个主题来呈现。如市场经济与 计划经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政治、人文精神、社会群体等等。
优质资料-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一、中外古代历史对比分析比较1、在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不同类型,试以历史史实说明。
(一)、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表现:A、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宗法制(BC2070~BC221)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B、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C221~1912)①建立:秦朝②演变:汉——元③强化:明清(二)、古代世界:公民集体民主制A、雅典民主政治B、古罗马法律制度二、14至18世纪6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
社会形态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面貌变化上,人类由相对隔绝逐渐走向联合;从文明发展的进程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而中国处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具体表现:西方中国政治出现了宗教改革与尼德兰革命,英、美、法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议制在少数国家建立。
经济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国际贸易日益加强,欧洲出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理学占居统治地位;出现早期民主思想,传统儒学受到批判。
文化科技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产生近代实验科学。
科技文化承古萌新,呈现文学艺术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
国际关系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原始积累,并开拓了市场;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推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三、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向欧美扩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逐步战胜封建势力,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
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具体表现:西方中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学生版
3.文化:唐朝时期的文化全面繁荣。如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0世纪——14世纪中期
中国处于宋元时期,
960--1368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3.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二战后——70年代初
1.政治:40、50年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经济:一方面世界处于经济政策调整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表现);苏联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表现);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思想文化: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另一方面,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主张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在德国、法国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思想文化: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理论的萌芽和形成。双百方针的恢复,1977年恢复高考及教育的发展。
4.科技:863计划,银河型计算机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通史提纲)第一部分中国史一、古代中国1、朝代更替原始社会→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0)→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秦朝(前221~前206)→西汉(前202~8)→东汉(25~220)→魏晋南北朝(220~581)→隋(581~619)→唐(618~907)→五代(907~979)→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16~1912)3、阶段特征A.先秦:总特征:中华文明起源与奠基;开创、勃兴政治:权力传承秩序逐步确立完善,但尚未集中;血缘政治从强化走向削弱;统治疆域扩展,走向统一。
经济: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如土地制度);农工商的基本经济结构形成。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
B.秦汉:总特征: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大一统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丝绸之路?政治上:官僚政治渐取代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发展——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内外朝制、推恩令、察举制、疆域变迁等思想文化上:统治思想的变化?文化科技的又一高峰C.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曲折发展....——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江南开发、佛道盛行、艺术发展总特征: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经济上:江南开发;灌钢法政治上: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思想文化:佛道盛行、艺术发展D.隋唐:中华文明鼎盛、..、光照四邻...繁荣总特征:中华文明的繁荣经济上:农业?曲辕犁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政治上: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思想文化:三教合一、唐诗、雕版印刷术、火药等,中华文明光照四邻E.宋元: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民族大融合总特征: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华文明的新高峰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富庶;宋代商业突破性发展;宋元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民族大融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北宋加强集权、元代实行行省制思想文化上:理学兴起;宋词元曲;风俗画;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授时历》最先进F.明清:古代中华文明的总结..——繁盛与危机并存、衰落总特征: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社会转型明清——帝国的辉煌与衰落经济上:商帮、资本主义萌芽、人口大增政治上:专制集权发展到顶峰、郑和下西洋、海禁闭关锁国思想文化上:心学集大成;早期启蒙思想;小说繁荣、科学文化总结1、大事列表2、分期与线索分期1:晚清时期:1840~1912;民国时期:1912~1949分期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革命史观)三条主线:•列强侵华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近代化史(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面转型:政治、经济、思想、社会)3、阶段特征A.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1894)总特征:近代中国开始沉沦与转型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经济上:经济结构变动,近代化起步思想上: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体西用社会生活:渐开放,工业文明开始影响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B.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总特征: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政治上: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经济上:实业救国;民族工业显著发展思想上:康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社会风尚等C.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1919~1949)总特征: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走向成功政治上: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中西历史阶段特征比较
公元前5——3世纪
西 方
中 国
特征
(古希腊罗马)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春秋战国——秦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中华文明形成
表
现
经济: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发展,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罗马法的形成维系帝国统治,影响近现代西方法治建经济:小农经济确立并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础。
联系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较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比较(选修)
百家争鸣时民本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联系
儒家思想(孔子思想)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中外历史上重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比较
公元前5——3世纪
西 方
中 国
特征
(古希腊罗马)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春秋战国——秦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中华文明形成
表
现
经济: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发展,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罗马法的形成维系帝国统治,影响近现代西方法治建设。
思想:文化繁荣,西方人文精神产生(智者运动、苏格拉底)
经济:小农经济确立并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础。
联系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较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比较(选修)
百家争鸣时民本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联系
儒家思想(孔子思想)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中外历史上重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比较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3.思想文化: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4.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牛顿力学)
1.政治: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和限制君权理论和设想的早期民主思想。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追求私欲的进步思想。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3.文化:唐朝时期的文化全面繁荣。如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0世纪——14世纪中期
中国处于宋元时期,
960--1368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
(3).思想:有文化的人几乎都是教士,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
2.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执政期间,汇编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2.经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2.经济: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坊市制被打破;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
考前辅导 中外历史阶段整合及特征
考前辅导中外历史阶段整合及特征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2、经济上: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井田制;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农作物已具备。
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活动得到鼓励,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3、文化上: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形成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重农抑商的政策出台。
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商业繁荣。
3、文化: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是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下面将对中外历史的演变及其阶段特征进行探讨。
中国历史的演变及阶段特征:1.古代封建社会阶段(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1840年):中国历史的初期主要是一个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农业社会。
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农耕经济的繁荣。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世袭制取代了部落联盟制,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2.封建社会崩溃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公元1840年-1949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社会的沉沦和动荡,经济的停滞和衰弱,民族抵抗和革命浪潮的兴起。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49年-1978年):建立新中国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国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发展。
4.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78年至今):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市场化的推进,国际合作的加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外国历史的演变及阶段特征:1.古代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3500年-公元476年):在古代欧洲、亚洲等地,奴隶制度是主要的社会经济形态,以战争为主要手段获取奴隶劳动力。
此阶段的特征是贵族阶级的统治和奴隶劳动的盛行。
2.封建社会阶段(公元476年-1789年):在这个阶段,欧洲大陆出现了封建制度。
在这个体系中,贵族阶级通过封地和官职来统治社会。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封建制度的相对稳定和农业经济的繁荣。
3.资本主义社会阶段(1789年-现代):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资本家阶级的崛起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同一时期中外发展特征
一.同一时期中外对比记忆法1.14~18世纪末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并存)(工场手工业)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和封建制度衰落2.1840~l870年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机器时代)及东方民族运动高涨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深入3.19世纪末至一战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电气时代)及东方民族新觉醒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及民主革命的发展4.1917—1927年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社会主义产生和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共产党诞生和大革命兴起)5.1927—1945年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社会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由国共对峙到抗日战争6.1945年~50年代中期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两极格局形成)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民主革命胜利及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7.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抗竞争(美苏争霸)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及改革开放开始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改革开放走向世界二、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
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37438.doc
2.经济:雅典的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以智者学派(BC5世纪)和苏格拉底(BC469——BC399)的思想主张为代表。
1.经济:随着铁农具和牛耕和出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产生。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礼乐制度也遭到破坏。
总体特征: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
1.政治:建立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步发展。
3.思想: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世纪——6世纪
中国处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2.经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3.思想: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00年左右,西欧进入了“中世纪”
其特征是:
(1).政治: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教权高于王权。
中外对照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对照历史阶段特征中外横向知识链接古 代 中 国 古 希 腊 自然地理环境 发源于中原地区,大河流域 多山地,没有肥沃平原;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优越; 生产方式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政治特点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 思想观念特点 安土重迁,血缘宗族纽带牢固 平等互利的观念;积极勇敢,富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比较内容 中 国 古希腊罗马 特 点 实用性、集体、等级、治理等 理性、个体、平等等 发展趋势 趋向专制 走向民主 政治改革、 法律制度 加强君主专制、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 古希腊进一步实行民主,并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是共和,法律限制专横,后是独裁,使君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文明延续与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步,并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有力保障,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一,经常分崩离析,但民主与法制影响深远权力大小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是,只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负责国家的内政外交性质是君主专制的产物,突出了皇权的进一步强化资产阶级专政机关,体现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特点类别中国西方经济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缓慢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国家转变政治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思想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文字狱,厉行文化专制先后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洗礼,人文主义兴起并发展外交实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几乎与世界各国隔绝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项目 中 国 西 方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社会 国 内 环 境 政府 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封建 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 征收重税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义 市场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 立,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 技术 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 教育发达,技术先进 资金 缺乏原始资本积累,资金匮乏 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金融业发达 国际环境 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 益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明清民主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 条 件 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专制制度的腐朽;理学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推动 内 容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 批判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设计了比较完整的方案 本 质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影 响 对专制制度形成一定冲击,未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中 西 绘 画 比 较中 国 西 方 文人山水画(1)魏晋: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2)隋唐:创制法度 (3)宋代:更加注重意境 (4)明清: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浪漫主义 重感情轻理性,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重色彩轻素描 现实主义 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通俗画 (1)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民间风情 (2)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印象画派 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现代主义 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俄 国 中 国 道路城市到农村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历程革命一夜成功 28年的斗争,创建新中国 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反帝反封建 领导布尔什维克党 中国共产党 革命力量 工人和士兵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比较点 俄 国 中 国 历 史 背 景 (1)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工业虽落后于西方,但比中国较发达,工人阶级力量较强 (1)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主要革命任务(2)工业发展远落后于俄国,工人阶级力量较弱,农民阶级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革 命 道 路 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暴动,由城市到农村,从而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 史 意 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1)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近代各历史阶段中外历史比较: 项 目西 方中 国 特 征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工场手工业时期) 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明清时期)表现 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产生、发展 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文化:掀起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开始了全球性的交往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外交:由开放转为闭关锁国 重 大 历 史 史 实 政治: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北美大陆新体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 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天文学革命,经典力学 国际关系: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经济:经济全面高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是发展缓慢 政治:专制皇权的强化(内阁、军机处) 文化: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外交关系:海禁、闭关政策的推行 项 目 西 方 中 国 特 征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 表 经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经济结构出现现 形成 政治: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 文化: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理性主义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道路 国际关系: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重大变化 政治:清政府推行了维护其统治的洋务运动;人民掀起革命斗争 文化: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 外交:由闭关锁国转为被迫开放,到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开始展现时代特征重 大历 史史 实 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美国、德国、法国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 文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探求公正的理想王国,《共产党宣言》;达尔文与进化论,瓦特与蒸汽机;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古典音乐,印象派绘画 国际关系:英国海外殖民霸权的建立,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经济: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文化: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 社会生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和通讯的近代化 项 目西 方 中 国 特 征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表经济: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现 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政治发展不平衡 文化: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国际关系:世界被瓜分完毕政治: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人民革命斗争不断,探索救国之路 文化: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运动 社会生活:(西方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重 大 历 史 史 实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文化:爱迪生与电的应用,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德)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政治: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文化:维新思潮,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社会生活:轮船、铁路、汽车、飞机在中国的出现,电报、电话的发展;近现代报刊、电影传入中国,京张铁路修建项 目 世 界 中 国 特 征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一战;人类进入现代史时期 民主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 表 现 经济: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在战后的调整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政治:社会主义革命出现重大发展 文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军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发展的黄金时期,战后面临很大压力 政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黑暗;中国人民继续进行着不屈不饶地斗争事领域 国际关系: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文化:掀起了资产阶级空前的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外交:参加一战,屈辱外交重 大历 史史 实 政治:一战,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文化:现代艺术兴起,电影和电视 经济:一战前夕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1912~1919年) 政治: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 文化:新文化运动项 目世 界 中 国特 征资本主义世界由战后的相对稳定到面临经济危机,走向动荡而爆发二战;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 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表现经济:经济危机破坏严重,美国罗斯福新政,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苏联放弃新经济政策,建立斯大林模式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的民主政治出现严重分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文化:艺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重大变化 国际关系:世界战争 经济:形成官僚资本,日伪政权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在困境中日益萎缩 政治:中共革命道路探索的开始 文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重 大历 史史 实经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民族资本在三座大山重压下艰难发展经济体制的建立文化:电影和电视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政治: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生产力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政治国际工场主义运动对外侵略国际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初步形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分化出两大阶级,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运动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建立殖民霸权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最终形成英法美民主制度逐步完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瓜分世界争夺激烈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引发一战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经济近代工业产生(洋务、民族企业);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文化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经济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社会生活变化文化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1)近代化开始的社会背景不同:①西方近代化是在本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文化科技:物理、生物学、文学艺术
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合作
高中世界历史是把中国历史剔除并主要讲述的西方历史进程的发展。西方史学把西方历史划分四大阶段,即上古时期(约三四百万年前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古史(公元475年至1500年左右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近代史(1500年——1917年)和现代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
(2)从文明形态来看,中外历史也大致经历了采集渔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文明形态。
2、差异
(1)从社会形态来看,中外历史有着共性,却也有着“个性”。
首先,中国要比西方更早进入封建社会,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且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长期以来是领先世界的,但从明清时期,开始落后于西方。
一、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核心解读]
(一)中国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夏商周
秦汉
三国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宋元
明清
中华文明
的起源
初步发展
破坏、大分裂、民族融合
成熟
破坏、大分裂、民族融合
继续发展
由盛而衰
屈辱与抗争
近代化进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秦汉(公元前221年——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经济上是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文化则是董仲舒新儒学提出,以及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1年)是社会大分裂的时期,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但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移。思想文化上则是佛道对儒学的挑战与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2年39(1)材
料一中的中国古
代“科学”一词
与何种选官制度
相关?
10世纪——14世纪中期
中国处于宋元时期,
960--1368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2.经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3.思想: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7世纪——9世纪
中国处于隋唐时期,
时期
世界的阶段特征
中国的阶段特征
10-12年曾经考察过的阶段特征
BC前8世纪—BC3世纪
中国处于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BC770——BC476)
战国
(BC—475—BC221)
1.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从梭伦改革(BC594年开始)——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9年开始)——伯利克里执政(BC443——BC429),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C450年古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2.经济:雅典的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以智者学派(BC5世纪)和苏格拉底(BC469——BC399)的思想主张为代表。
1.经济:随着铁农具有制出现,小农经济产生。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礼乐制度也遭到破坏。
581——907
1.欧洲处于“中世纪”时期。
总体特征: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1.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创立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成熟。但是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2.经济: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坊市制被打破;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文化:理学兴起,古代科技发展出现了新高峰,文学艺术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0年38(1)市
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
12年39(1)程
朱理学中“格物
致知”的目的是
什么?(4分)
14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
1.经济:工商业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14世纪后期——17世纪前期
中国处于明朝时期,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00年左右,西欧进入了“中世纪”
其特征是:
(1).政治: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教权高于王权。
(2).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
(3).思想:有文化的人几乎都是教士,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
2.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执政期间,汇编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总体特征: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
1.政治:建立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步发展。
3.思想: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世纪——6世纪
中国处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
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
12年38(1)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17世纪中后期——19世纪40年代
中国处于清朝前期,
1.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英国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国家获得了独立,颁布1787年宪法,政府权力结构实行三权分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3.思想:学术下移,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总之,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
12年39(3)结
合材料二和所学
知识,从西方民
主政治发展的角
度,简要分析“民
主”概念变化的
原因(8分)
BC前3世纪——3世纪
中国处于
秦汉时期
BC221——220
1.政治:BC27年,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称为“元首制”。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明朝后期出现了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追求婚姻自主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1年38(2)
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6分)
11年38(3)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个人见解:1.独立的历史事件不会出材料题(如相对论),关键是要找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和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启蒙思想、工业革命),这也是历史的横向发展;2.材料题可能会围绕一个主题来呈现。如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民主政治、人文精神、社会群体等等。
2.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弘扬了人文精神。
4.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哥白尼、伽利略)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还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