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轴对称图形》说课稿《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
是在一年级认识简单的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为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在认识做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对称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结合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说学情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好表现。
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处于抽象思维的初步形成时期。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具备轴对称性质的图形,这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感性基础。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能够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者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重点】能够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制作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出示图片,美丽的花丛里,飞来了一直小蝴蝶和一直小蜻蜓。
北师版轴对称说课稿三年级下8篇
北师版轴对称说课稿三年级下8篇北师版轴对称说课稿三年级下8篇说课稿还需要注重教学资源利用和创意创新,包括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其他资源,尝试新授课方法、模型和场景等,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北师版轴对称说课稿三年级下,希望你喜欢。
北师版轴对称说课稿三年级下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
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的观察和联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所学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因为:(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
感知体验拓展提高-----------轴对称图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因而学生的对本节课的认知有一定的感性基础。
为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轴对称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折纸、剪纸、画图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计,本着有效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原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画出轴对称图形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彩色纸,剪刀,尺子等是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要实施有效地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关注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的再创造”,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主要采用了创景激趣、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诱导学生思考、操作。
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变静态的文本教材为动态的学习资源。
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三级下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第一课时的教案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常见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所以,本课不仅为学生做好知识铺垫,也做好能力的过渡。
2. 教案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内容,本节课确定如下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分类、折纸、画图、剪纸等操作活动来认识和制作轴对称图形,体会数学分类思想和对应思想,从而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意识。
3、教案重难点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案重点;在图形对称轴的判断和画图中,依靠是感知概念与特征来完成,因此“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特征。
难点:能正确判断和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并具有一定的数学思考能力。
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案容易被他们接受。
三、教案方法分析如何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教案目标呢?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教法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案,加以引导、直观演示。
以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与展示、竞赛活动为主要方式进行教案。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分析:我力争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折纸、画图、剪纸等学习活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发现特征,学以致用。
2023年《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2篇
2023年《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2篇《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3)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说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情感与态度:(1)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教学诊断分析1.在学习有关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时候,学生常常将角平分线理解成角的对称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了特别强调;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运用全等将角平分线的性质再证明一次,而没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简化证明过程,因此,在本节课通过例题及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运用.四、教学设计说明1.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中学会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3.本节课在教法上选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说理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5.评价方式根据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轴对称图形》说课稿2感知—探索—发现—赏析—创作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精品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下《轴对称(一)》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轴对称(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下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运动”的内容,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作为背景,提出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具体是:第一个问题是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知道“两边一样”呢?折一折,看一看。
第三个问题是操作之后认一认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以及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第二课时轴对称(二)则是在第一课时直观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剪轴对称图形、想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描述轴对称图形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是连接任意一组对应点的线段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关键是找对称轴。
而在这之前,北师大版二上数学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中已经能安排了“折一折做一做”的教学内容,通过剪纸活动感知了轴对称现象。
这个系列的教学内容研究的是图形的对称,而对称性一直普遍存在于宇宙之中,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成轴对称的图案、建筑、动植物、工艺品等,因此安排“对称”内容的学习与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二、说学情虽然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剪纸活动中感知了轴对称现象,生活中也见过诸多对称的事物,但前测中呈现出来的认知水平却还是比较低的。
前测的材料是教材中的五幅图,前测问题两个:一是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是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上面五个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前测结果是只有4位学生写到“两边一样”、“两边对称”等字样,判断都是轴对称图形的学生一共才6位。
本来,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还是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学习知识还是以直观操作的方式为主的。
三、说目标与重难点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轴对称(一)的学习目标是:1. 经历观察发现、操作验证、直观判断、想象描述等学习活动,初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认识轴对称图形。
2.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正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发展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说课
《轴对称(一)》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内容图形的运动中的《轴对称(一)》一、说教材《轴对称(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
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猜图片开课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去运用知识大胆创新。
学法: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五、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轴对称(一)【设计意图】利用各种美丽的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轴对称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2.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观察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实物道具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剪纸艺术,引出轴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几何模型,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理解对称轴的意义。
3.巩固新知:通过实例判断和找出对称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拓展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小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轴对称的关键信息。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一)》这一节主要讲述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学会寻找对称轴,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认识的一次提升,同时也是对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一些基本的二维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同时,学生还需要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对称轴,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对称轴,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对称卡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对称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对称轴,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寻找和确认对称轴。
3.教学展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完全相同的,对称轴将图形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等。
4.应用拓展: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决,如剪纸设计、衣服搭配等。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北师大版)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教学目标:(1).结合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渗透图形类的教育,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操作法为主,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二)动手操作中形成概念,加深认识(三)展示小结。
(四)达标测试,发展思维。
附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轴对称现象说课稿(通用7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轴对称现象说课稿(通用7篇)七年级数学下轴对称现象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2、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三、做一做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它们都有没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图形能重合的特征。
小结:今天我们经历观察和分析了现实生活实例和图案,了解了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有关对称的事例,认识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后记:学生对于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较清楚,但是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较难掌握,在举例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上课的气氛较好。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是本册书的第三章第五节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对称轴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且能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安排上,首先是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然后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首先会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根据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对称轴的定义,但是学生对于如何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导入: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讲解:通过一些例题,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引导学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轴对称现象》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能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引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轴对称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分享学习心得。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性质:……•判断方法:……•实际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简单的轴对称的说课稿
简单的轴对称的说课稿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三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认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经历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过程,发展学生几何直观;2.经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解决问题:1.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的应用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2.在小组活动和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学情分析1.在这堂课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发现,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这一性质,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主要借助等腰三角形对称性的研究,并引导学生理解“重合”这个词的涵义。
2.这堂课学生可能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学生根据折痕,很容易认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而忽略了对称轴是直线这一定义,所以要适时引导,角平分线,高,中线是线段,指出其区别,让学生理解,注意语言表示. 3.这堂课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第三个问题是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这一性质的应用;所以我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练习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基本概念,以及图形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平面几何知识,对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最新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优秀名师资料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轴对称图形说课稿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教学目的: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折、剪、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能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5(教学难点;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说课稿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本课程内容为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延续之前的内容,探究轴对称的本质。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是中间环节,也是重要的一节,即从丰富的现实场景中的轴对称现象到简单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本节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轴对称性质设计图形和图案。
本节知识的实施为后续的学科知识和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探索,了解轴对称的两个基本性质(对应点连接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割;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度相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性质完成。
(2)过程目标:经历探索轴对称性质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觉;体验图形欣赏和相关的数学思维;体验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
这两个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确定的。
3.重点和难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轴对称的本质。
难点是用几何画板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二,教学方法的讨论1.在教学策略上,以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思想为指导,采用提问→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总结的方法。
因为这门课本身就是探究课,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能力。
2.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用了以下方法:任务驱动→问题情境→猜想验证→结论得出和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在教学信息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感性材料为基础,采用大屏幕投影,将信息清晰准确地传达给每个学生。
图形的呈现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图形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体现了数据变化过程中几何关系的不变性,使学生加深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解。
这是传统教学达不到的。
4.选择多媒体教室是为了使用教具和媒体,这是基于两个原因:(1)基于教材。
新教材提倡用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本质。
教材通过对折孔来探究轴对称的本质,是从“形”的角度来理解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2 轴对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2 轴对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够完成有关轴对称的简单练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观察能力和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问题求解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感和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概念的教学、轴对称的基本知识的讲解、轴对称的简单实际问题解决。
2.教学难点: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轴对称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面图形拼图游戏、课件、挂图、教材、黑板、彩笔、钢尺等。
2.学具准备:学生需要自带的尺子、铅笔、橡皮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上一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学生个人或小组活动给每个学生或学生小组一份平面图形拼图游戏。
要求他们完成游戏,然后让他们交换拼图,彼此检查对错。
3. 讲授轴对称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平面图形,并在图形上画出一条直线,观察学生中有哪位同学能够看出图形在这条直线上对称。
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的概念。
4. 讲解轴对称的基本知识讲解轴对称的基本知识,包括轴对称线段长度相等、轴对称线段相互垂直、轴对称有两个关于对称性等。
5. 轴对称的简单实际问题解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让他们完成不同的轴对称问题。
然后请几组学生到前面把自己的答案说给大家听,一起交流。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2.2节本的练习题进一步掌握轴对称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轴对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本节课也加强了学生们思维逻辑能力、观察能力和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问题求解的能力。
轴对称(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轴对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说出轴对称的定义;2.能够在坐标图上找出与给定图形相对应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说明相应的轴;3.能够根据已知图形确定轴并画出相应的轴对称图形;4.练习把各种图形进行轴对称操作,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轴对称的概念;2.寻找对称轴;3.绘制图形的轴对称图像。
三、教学难点1.确定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关系,需要通过对称轴位置的判断和一些评判方法来得出;2.在实际操作中,对轴对称图像的绘制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较高的准确性和绘画技能。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依次说出和自己相对应的同学的名字,同时看看反应时间快的同学。
接下来,教师可以使用透明对称画板上的图形来示范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来猜测对称轴的位置,并且说出一些可能的对称轴的理由。
2. 讲授主题2.1 轴对称的定义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定义:“如果一个图形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通过某一直线作轴对称于另一部分,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有轴对称性。
”2.2 寻找对称轴根据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必须垂直于分割图形的线。
因此,对于一个对称图形,我们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找出它的对称轴:1.观察图形的几何特征,比如对称轴可能与某些图形中心对称;2.通过试探法,比如沿着某些直线或点进行反复试验,看看能否找到合适的对称轴;3.应用“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中心对称”等规律,尝试发现对称轴的规律和方法。
2.3 绘制图形的轴对称图像在确定了对称轴的位置之后,接下来需要绘制出对称图像。
对于简单的图形,我们可以采用直观的对称去构造对称图像,而对于复杂的图形,则需要通过逐步分解、观察、判断和绘制来完成。
3. 拓展练习将不同的图形进行轴对称操作,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轴对称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提高对概念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对称性、设计对称轴和绘制对称图像的方法,来逐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常见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所以,本课不仅为学生做好知识铺垫,也做好能力的过渡。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内容,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形分类、折纸、画图、剪纸等操作活动来认识和制作轴对称图形,体会数学分类思想和对应思想,从而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图形对称轴的判断和画图中,依靠是感知概念与特征来完成,因此“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特征。
难点:能正确判断和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并具有一定的数学思考能力。
感性认
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容易被他们接受。
三、教学方法分析
如何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呢?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教法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以引导、直观演示。
以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与展示、竞赛活动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分析:我力争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折纸、画图、剪纸等学习活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发现特征,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更好达成地教学效果,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一)图形分类,设疑激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特征。
(三)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四)欣赏设计,体验情感
(一)图形分类,设疑激趣
在课的一开始,我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学生熟悉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斜)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并根据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根据一定的标准为这些图形分类。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对图形进行分类。
学生多种的分类为教师分类做铺垫。
更为突破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学生最易混淆的难点进行特别设计。
在学生汇报了自己的分类后,老师给出: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为一类,平行四边形和斜三角形为一类。
老师抛出问题1:你们知道老师是根据什么标准分类的吗?
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
并以此过渡到环节二:动手操作,认识特点。
(二)动手操作,认识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1:折一折,看一看
师谈话:请大家继续看下面的几个图形。
(课件出示红心、小鱼,双喜字、小房子、字母A等)
提问:认识这些图形吗?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同学自由回答)
谈话:请同学们从信封里拿出的这几个图形,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通过学生的动手对折、仔细观察,学生容易发现经过以此对折,其中一个图形可以完全重合,另外一个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在学生说出自己观点时,鼓励学生流利的表达出意思即可。
从而得出了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所在——对折后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
由此引出“轴对称图形”定义。
在定义的描述中,由于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还不够强,我结合长方形对折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定义: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打开图形,中间的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画并板书,并对平行四边形和斜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加以说明。
为了更好地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操作活动2:猜一猜,剪一剪猜一猜:通过出示瓶子和衣服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整个图形的分别是什么?
(通过设置学生喜欢的猜图形,学生学习的热情依旧高,创造愉悦的气氛。
)学生的猜测有很多,究竟他们谁猜的对,引导学生。
剪一剪:把图形的一半沿着虚线对折后按图形的形状剪开,再把纸打开,学生容易得出结论。
(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感性认识,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为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的程度,我设置了3个层次的练习。
1.口答:本环节采取小组竞赛形式
抢答1: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抢答2:出示图片,看一看,说一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材17页)
依靠是感知概念与特征来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比较难判断的图形,我会运用多媒体加以直观演示,这样更好地突破本节课难点
1.抢答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的对称美。
2.竞赛: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本次竞赛以同桌合作为主,这易于交流与操作。
最快、最准的同桌给所在小组加分。
)
画图完成后,作品通过展台来集体订正与反馈,并对这次小组竞赛予以评价。
3.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2
我主要采用课本18页习题,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重点在画法(确定关键点、画出对应点)的指导,从中渗透对应思想,讲与练相结合来突破难点。
为了让学生在欣赏与设计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会了运用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参与意识及学习兴趣,即学习了知识,更获得了情感体验。
我设计了教学环节四
(四)欣赏设计,体验情感
1.展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图案,感受图案的对称美。
2.课后作业:结合“雷锋月主题活动”,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设计教室板报、墙报的花边。
五、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概念与图形相结合,力求简洁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
六、教学评价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几点评价
1、本节课让学生能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提升创造美得意识。
2、本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折一折、看一看、剪一剪、选一选、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从生活中感知、在操作中研究、在合作中感悟。
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继而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
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对称的艺术与美学价值。
3、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
全课设计,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学习情绪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