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合集下载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选用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选用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选用摘要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广泛分布,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黄土的湿陷性问题,工程建设中地基处理方案解决的主要问题不仅是提高地基承载力,满足拟建筑物荷载要求,同时还必须解决地基的湿陷性问题,达到符合国家规范规定的要求,满足拟建筑物安全稳定要求,另外还应考虑经济效应,提供经济安全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案。

因此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的选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合理选用概述黄土在全世界分布面积达1300万km2,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3%,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在大陆内部,温带荒漠和荒漠地区的外缘,或第四纪冰川地区的外缘。

我国黄土分布面积约64万km2,其中具有湿陷性的约27万km2,主要分布在北纬33°——47°之间。

我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主要为:陇西地区、陇东——陕北——晋西地区、关中地区、山西——冀北地区、河南地区、冀鲁地区、北部边缘地区及新疆地区。

可见,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广泛分布,其主要特性是在土的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而产生大量的急剧的附加下沉。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黄土的湿陷性问题,工程建设中地基处理方案解决的主要问题不仅是提高地基承载力,满足拟建筑物荷载要求,同时还必须解决地基的湿陷性问题,达到符合国家规范规定的要求,满足拟建筑物安全稳定要求,另外还应考虑经济效应,提供经济安全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案。

因此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的选用至关重要。

1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建筑根据不同的湿陷场地及不同的地基湿陷等级应符合相应的地基处理要求。

可见任一工程地基处理,首先应明确拟建场地的湿陷类型及地基湿陷等级,进而采取相应地基处理措施满足规范规定及工程建设要求。

该规范对湿陷性黄土从工程角度作了明确划分,将湿陷系数大于0.015的黄土定义为湿陷性黄土,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小于或等于70mm时定义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大于70mm时定义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并根据湿陷量的计算值和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划分为:非自重Ⅰ级(轻微)、Ⅱ级(中等),自重Ⅱ级(中等)、Ⅲ级(严重)、Ⅳ级(很严重)。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AAAA 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所在地地质情况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基本分为两类,对于大型构筑物的地基及砖混结构的建筑物(如仓库、办公楼等),拟采用强夯法。

对于跨度较大的车间厂房,拟采用CFG 桩进行地基处理。

1、强夯法强夯的设计、处理深度、范围和最终承载力符合图纸要求。

强夯法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案送交工程师审批。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要结合现场试夯或当地的经验确定。

强夯的单位夯击能,根据土基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取1000-3000KN•m/;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 m/。

夯点位置据建筑建筑结构类型,采用等边三角形网格布置。

强夯施工采用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强夯施工步骤如下:1.清理并平整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起重机就位。

3.将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若发现因坑底倾斜面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4.重复步骤3,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5.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

6.天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夯实。

7.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第一遍夯点间距取5-9 m,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与第一遍相同。

两遍夯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如果对于渗透性较差粘性土,时间间隔不少于3-4 周,如果渗透性较好可连续夯击。

夯击遍数一般情况为2-3 遍,最后以低能量满夯一遍。

强夯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施工过程中记录每个夯点的夯沉量作为原始记录。

强夯施工完毕后,由具备相应资质证书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检测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和地基土压板竖向静荷试验三种检测方法进行。

检测结果交工程师审阅。

2、CFG 桩CFG 桩适用于用作软基处理,在CFG 桩施工完成后,按要求测试地基承载力达到160Kpa,检测合格后,进行清表与清除桩头浮渣。

浅议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方案比选

浅议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方案比选

浅议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方案比选摘要:通过在湿陷性黄土场地处理地基的应用实例,探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不同地基处理方式的适用性及经济性。

关键词: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挤密桩;灌注桩1、前言根据当前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情况来看,此类型地基面临的工程问题主要是在浸水作用或者上部荷载作用下,直接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现象。

这样一来,地基承载力直接受到影响,导致低级遭到破坏。

目前处理该地基的主要手段有两种。

首先,利用强夯法、换土垫层法、挤密桩法直接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消除其湿陷性。

其次,采用静压柱、灌装柱等手段,促使建筑物基础能够直接穿过湿陷性黄土地基区域。

本文主要内容以某项建筑工程项目为例,探讨了有关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式,分析了不同处理手段的经济性及适用性。

2、工程应用2.1、工程实例本工程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总楼层为17层,由地上16层与地下一层构成,层高6.1m,主楼建筑物高度为80.5m。

根据该项目建设情况来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

对于项目裙房建设而言,其地下一层的层高与主楼保持一致,但是地上2层总高11m。

主要建设手段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下车库上方覆土 1.5m,层高 4.6m,整体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建设。

有关主楼、裙房、地下车库平面图如下所示。

图1主楼、裙房、地下车库平面图2.2、工程地质特征地勘工作作为项目施工活动前的必要环节,对于整个项目后期建设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该项目当中,地勘结果显示该区域地貌以黄土塬为主,拟建区域地层从上到下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更新统风积黄土、古土壤,中更新统风积黄土、古土壤,不同构成成分的特征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勘探期间,地下水属平水期,地下水位埋深为15.20m~23.70m,相应标高为493.98m~499.31m,地下水属潜水类型.2.3、工程概况本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我国有关部门出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规定开展施工活动,拟建研发大楼属于甲类建筑物,其地下室属于丙类建筑物。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水分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的黄土。

在工程建设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

一、室内试验分析在进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前,首先需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确定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

通过室内试验,可以确定湿陷性黄土的承载力、压缩性特征、含水量控制范围等参数,为后续处理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二、基础加固处理对于湿陷性黄土的处理,首先要进行基础加固处理。

可以采用浇注混凝土加固基础的方法,增加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也可以采用灌注桩或钢板桩等技术,通过加固桩与黄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三、改良处理在基础加固处理完成后,可以进行湿陷性黄土的改良处理。

改良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承载力。

常用的湿陷性黄土改良技术包括固化、掺充和排水等。

1.固化技术:采用固化剂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使其固化成坚硬结构,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承载力。

常用的固化剂有水泥、石灰、石膏等。

固化技术需要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物理特性和改良目标进行合理配比和施工,以达到理想的固化效果。

2.掺充技术:在湿陷性黄土中掺入适量的掺和材料,如砂、砾石、粉煤灰等,改变土壤的颗粒组成和结构特征,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承载力。

掺充技术需要掌握适量的掺和比例和掺充方式,以确保土壤的改良效果并提高工程的稳定性。

3.排水技术: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及时将土壤中的水分排出,减少土壤的含水量,从而降低土壤的可压缩性和变形性。

排水技术包括地下排水系统和表面排水系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布置,以保证土壤的排水效果和工程的稳定性。

四、监测与维护在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掌握处理效果和土壤的变化情况。

可以通过安装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和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工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含水量时容易发生沉降或收缩的土壤类型。

其主要特点是含水量较高,导致土壤颗粒之间的粘结力降低,土壤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沉降和收缩现象。

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1.土壤加固和改良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水含量较高,使得土壤的稳定性较差。

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土壤加固和改良措施来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土壤改良剂的添加和土壤固化。

可以选择适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添加剂,如石灰、水泥等,通过与土壤混合,提高土壤的强度和耐水性。

2.水分控制湿陷性黄土对水分非常敏感,过高的含水量会导致土壤发生沉降和收缩现象。

因此,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水分含量。

可以通过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将地基中的水分排除,减小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3.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建设4.加固地基结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基础结构容易受到水分影响,所以需要加固地基结构,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可以选择适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基础类型,如扩大基础、桩基础等,通过增加基础的面积和深度,分散地基荷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5.合理施工工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施工工艺对于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严格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避免水分过程过快或不均匀,导致土壤发生不稳定现象。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基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特性和工程需求,采用土壤加固和改良、水分控制、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加固地基结构、合理施工工艺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1、概述湿陷性黄土地基解决重要取决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涉及压缩和湿陷性两种,当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时,地基的压缩变形很小,大都在其上部结构的允许变形值范围以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引起的一种附加变形,往往是局部和忽然发生,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因此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不管地基承载力是否达成允许承载力,都应对地基进行解决,前者以消除湿陷为目的,后者以提高承载力为主,同时应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很广,各地区黄土的差别很大,地基解决时应区别对待,并结合以下特点:1)湿陷性黄土的地区差别,如湿陷性和湿陷敏感性的强弱,承载能力及压缩性的大小和不均匀性的限度等;2)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如用水量大小,地基浸水的也许性;3)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其使用上对限制不均匀下沉的严格限度,结构对不均匀下沉的适应性;4)材料及施工条件,以及本地的施工经验。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解决措施是采用机械手段对基础的湿陷性黄土进行加固解决,或更换另一种材料改变其物理性质,达成消除湿陷性、减少压缩和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其中大多以第一个目的即消除湿陷为主。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解决,在解决深度和解决范围上区分:1)浅解决,即消除建筑物地基的部分湿陷量;2)深基础解决,即消除建筑物地基的所有湿陷量,这种方法涉及采用桩基础或深基础穿透所有的湿陷性黄土层。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设计措施,重要有地基解决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三种。

地基解决的常用方法有垫层、重锤夯实、强夯、土(或灰土)桩挤密和深层孔内夯扩等,可以完全或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或采用桩基础或深基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使建筑物基础坐落在密实的非湿性土层上,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防水措施使用以防止大气降水、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浸入地基,其中涉及场地排水、地面的防水、排水沟和管道的排水、防水等,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措施。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有浸水处理、土垫层法、强夯法、压浆法、素土桩挤密法和复层地基法等,具体措施应根据地基条件和建筑要求选择,以改善地基的性质和结构。

1、换填土:挖出一定深度的湿陷性黄土,用合格的土或灰土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2、强夯法:用数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夯实,强力夯实基础,使浅层和深层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固。

强夯法振动大,对附近建筑物有影响。

因此,要注意施工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强夯法用于湿陷性黄土区路基处理,土壤含水量应比塑限含水量低1%~3%。

3、预浸法:钻孔注水,使其预先湿陷。

可用于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性不小于50cm的地段。

4、挤密法:用冲击、振动或爆炸形成孔洞,然后用石灰或石灰土填充,分层捣实。

5、化学加固法:将硅酸钠溶液通过多孔注入管压入土壤中,与土壤中的水溶性盐类相互作用,生成硅胶,使土壤胶结。

湿陷性黄土地区复杂场地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湿陷性黄土地区复杂场地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行。

孔一般 采用沉管挤 密 , 土体被 强制挤 向桩 孔 四周 , 从 而增 加 了土 体 的密 实程度 , 提 高土体承载 力 ; 3 ) 灰土挤 密桩法质 量控 制 的关 键是对桩孔夯填质量 的控制 , 必须在 质量检测时把 桩间土湿 陷性 的消除程度和桩身压实 系数作为重点 。 2 . 3 强夯法 。采用强夯法消除黄土湿 陷性 , 是用强夯产生 的冲击 型动力荷载破坏黄 土的原有结 构 , 改变土体 中各类孔 隙的分布状 态 。特别是上层黄土 , 强夯后特 大孔 隙及 大孔 隙完全消除 , 微孔 隙
因偶然浸水而引起 的湿陷变形 。湿 陷性 黄土地基处理 方法 , 应综 合考虑 建筑物 的类 别 、 湿陷性黄 土的特性 、 施工 技术 和工程造 价 等方面 因素进行选择 。对于湿 陷性 黄土场地 的高层建 筑 , 应 首选 消除黄土 的湿陷性 、 提高地基承载力 和地基 变形模量 的地基 处理 方法 。 湿 陷性黄土压缩性较高 , 强度一般较低。 在土体 自重应力或 显著增加 , 土体 由松散到密实 。强夯法冲击能量 巨大 , 它能使深层 者 自重 应力 与外 部附加应力 共同作用 下 , 受 水浸湿后 , 强度迅 速 土体 产生 冲切 变形 , 从而 达到动力密 实的 目的 , 因此它属 于深 层 降低 ,当土体 中残余的结构 强度不足 以抵抗 土体 中的结构 应力 动力密实法 的一种 , 可 以消除较深 层黄土 的湿 陷性并提高地基 承 时, 土体结构迅速被破坏 , 并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由于受水浸湿 载力 , 主要 用于 Ⅲ级及 以上厚层 自重 湿陷性黄 土地基 、 高压缩 性 这一特定条件 的不确定性 , 土体湿 陷对工程建设具有极 大的危害 新近堆积黄土地基和人工松填黄土地 基的加固处理 。由于强夯法 性, 轻者使 工程结构 产生裂缝 和下沉 , 重者使 工程结构 体 系失稳 处理 地基一般 不消耗材料 , 使 用劳动 力也较少 , 比其他处 理方 法 直至彻底破坏。因此 , 对湿陷性黄土 的地基处理必须慎之又慎 , 要 更为经济 、 有效, 已成为我国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 在正确 掌握 场地 工程 地质特性 的基础上 , 严格按 国家现行规范进 3 湿 陷性黄土地区复杂场地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探讨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探讨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探讨摘要: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的西部。

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本文结合特定的工程案例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方案的选择进行一定深度的探讨。

关键词: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的西部。

此外,新疆、山东、辽宁、宁夏、青海、河北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但不连续。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

一.工程地质概况工程位于宁夏银川宁东能源工业基地,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4162m2,建筑面积6338.6m2,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建筑高度12.25m。

工程所处区域位于灵武市境内,地处鄂尔多斯地台西缘断皱中段黄河东岸,灵盐台地与银川地堑之间的结合部。

场地岩土层类型、分布情况主要为1层表土、2层黄土状粉土、3层碎石土、4层泥岩。

其中2层黄土状粉土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拟建场地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属边缘地区(Ⅶ2)。

从场区黄土的堆积环境、颜色、结构及包含物经现场分析鉴定及根据室内土工试验资料(附表5),利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附录C中C.0.2条,2层黄土状粉土在50~150kPa压力段变形较小,小压力下具中等压缩性(平均a50-150=0.36MPa-1),且平均R=-156.6<R0=-154.80,综合判定为湿陷性黄土(Q41黄土)。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是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是特别关键的。

黄土区域常常出现水土流失、地基湿陷、水库边坡、路堑和黄土源边滑坡和崩塌等灾害性地质活动,对工农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经常导致严重危害,因此使用合理的处理办法解决黄土的失陷性对项目具备关键的意义。

标签:湿陷性黄土;黄土地基处理方法1、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办法1.1灰土挤密法1.1.1处理方法灰土挤密桩是运用打入钢套管,或振动沉管或爆扩等办法,在土中成桩孔,之后在孔中分层填入素土域灰土拼夯实而成。

在成孔与夯实经过中,原处于桩孔位置的土所有挤入四周土层中,让距桩周必然间距内的天然土获得挤密,这样来根除桩间土的湿陷性并提升承载力。

在加固深度以下,将大大减少附加应力,灰土挤密桩对地基的加固处理结果,不但和桩距相关,还和所解决的厚度与宽度相关。

当解决宽度小时,也许让基础形成相对大的下沉,更甚是让稳定性丧失,依据《湿陷性黄土区域建筑标准))(GBJ25-90)需求,当为部分解决时,黄土在非自重湿陷性的场地,解决宽度两端要超过基础宽度的0.25倍,并不要小于0.5米;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如果需要完全根除加固后地基土的湿陷性,则要超过两边各0.75倍基础宽度的解决宽度,而且不小于1米。

1.1.2局限性存在必然局限性的灰土挤密法,在小于等于65%的饱和度,而且在地下水位以上的状况下,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处理,这种地基在5米到7米之间的厚度需求。

这种办法对含水量需求非常高,假如含水量非常高或者含水量非常低,经过实践证明都达不到设计的需求。

挤密法对土的含水量需求相对高,通常要求略低于最优含水量,含水量太高或太低,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挤密效果。

由于湿陷性黄土具备吸水性强与容易达到饱和状态的特点,这样导致施工经过中很难控制含水量的问题,假如对表层黄土实施洒水时,由于土质干燥,易饱和的上层土质,下层土质由于接受小到水处于干燥状态。

所以,在含水量相对低的土质中,不能使用这办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地基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是含有较高的风化粘土和高含水量,当水分进入土体时,黄土会迅速膨胀,导致地基沉陷和变形问题。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深挖加填地基:通过深挖土体,将松散的黄土去除,然后使用干燥的材料填充,如碎石、砂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2.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通过施加外部荷载或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加设地基梁、振动加固、土体固化等。

3.地基注浆:地基注浆是通过注入浆液到土体中,使土体颗粒间形成胶结结构,提高土体的粘聚力和抗剪强度,从而改善地基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

4.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沉降和变形主要是由于水分进入土体导致的。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减少水分对地基的影响,从而缓解地基的湿陷问题。

常用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地基排水沟、水平水对等。

5.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通过改变地基土体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碾压加固、灰浆改性、石灰石固化等。

6.地基加压实:地基加压实是通过施加重载或机械震动的方式,使黄土颗粒间产生密实或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

7.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在黄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时,应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和设计方案,以降低地基沉陷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物理性质、排水性能和承载性能等因素。

通过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基的沉陷和变形,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土,这种土壤的黏性非常强,含水量较高,是土壤中最具有危害性的类型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若不注意对其进行处理,将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至关重要。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具有土壤黏性大、塑性大、含水量较高的特点。

黄土层中还会经常出现开裂、滑移等情况,使其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较强的难处理性。

土壤开裂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滑移则容易导致地基沉降、工程结构变形等问题。

二、处理方法1.加固处理由于湿陷性黄土土体存在一定的强度,可通过加固处理来提高其抗压性能,防止土体沉降。

加固处理的方法包括土钉加固、加筋混凝土、搅拌桩加固等。

土钉加固是通过将钢筋固定在土壤中,利用钢筋的拉力达到加固效果。

因此,需要考虑到钢筋数量、穿越深度、预埋深度和拉力的大小等因素。

加筋混凝土则需要在黄土表面压制一层钢筋网,并在上面浇筑混凝土。

这样可以提高黄土在拉力状态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搅拌桩加固需要将钢筋网穿透黄土,然后向地下注入从混凝土搅拌机中生产的预先预制的混凝土,达到加固效果。

2.改良处理改良地基是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性质,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通常包括土壤加固技术、加硬剂加固技术以及夯实加固技术等。

土壤加固技术是向土壤中注入填充材料,防止土壤塌陷、开裂和滑移。

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水泥或灰浆注浆法、颗粒增强法和粉末加固法等。

加硬剂加固技术是将聚合物或钙基加固剂引入土壤中,通过化学反应促进土壤的固化和加固。

加硬剂加固技术可以提高湿陷性黄土的抗压能力。

夯实加固技术是利用夯实机为黄土地基施加静载的一种方法。

夯实技术除了可以增加黄土的密实程度,还可以提高黄土地基的抗压承载能力。

三、注意事项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固材料的选择根据土壤加固技术的不同而不同。

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可以提高加固效果和工程质量。

阐述湿陷性黄土地基几种有效处理方法

阐述湿陷性黄土地基几种有效处理方法

阐述湿陷性黄土地基几种有效处理方法1、湿陷性黄土地基几种有效处理方法1.1、垫层法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

1.1.1、局部土垫层的处理宽度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较小,地基处理后,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因此,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理地基。

1.1.2、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即并不应小于2m。

1.1.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

但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水位上升后,对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引起湿陷的可能性。

1.2、强夯法重锤表层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一般采用2.5~3.0t的重锤,落距4.0~4.5m,可消除基底以下1.2~1.8m黄土层的湿陷性。

在夯实层的范围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大,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透水性减弱,承载力提高。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一般认为,是将一定重量的重锤以一定落距给予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达到增大压实度,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

强夯加固过程是瞬时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的破坏或排水固结、压密以及触变恢复等过程。

1.3、挤密桩法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先按设计方案在基础平面位置布置桩孔并成孔,然后将备好的素土(粉质粘土或粉土)或灰土在最优含水量下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捣)实至设计标高止。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1.概观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主要取决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包括压缩性和湿陷性。

当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时,地基的压缩变形很小,大多在其上部结构的容许变形值之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湿陷变形是地基被水浸泡后产生的附加变形,常发生在局部,具有突发性,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大,危害严重。

因此,无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允许承载力,都要进行地基处理。

前者以消除湿陷性为目的,后者以提高承载力为目的,同时要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黄土差异很大。

因此,地基处理应区别对待,结合以下特点:1)湿陷性黄土的区域性差异,如湿陷性和湿陷敏感性、承载力、压缩性和不均匀程度等。

2)建筑物的使用特性,如用水量、地基浸水的可能性等;3)建筑物对限制不均匀沉降的重要性及其使用的严格性,以及结构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4)材料和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施工经验。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措施是通过机械手段加固地基的湿陷性黄土,或者通过改变另一种材料来改变其物理性质,从而达到消除湿陷性、降低压缩性、提高承载力的目的,其中大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一个目的,即消除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可以从处理的深度和范围来区分:1)浅层处理,即可以消除建筑地基的部分湿陷量;2)深层地基处理,即消除建筑地基的全部湿陷量。

该方法包括使用桩基或深基础穿透所有湿陷性黄土层。

湿陷性黄土地区有三种设计措施: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垫层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土(或灰土)桩夯实法和深孔夯实法等。

,可完全或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或采用桩基础或深基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使建筑物的地基位于密实的非湿润土层上,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防水措施是用来防止大气降水、生产生活用水和地基浸水,包括场地排水、地面防水、排水沟和管道排水、防水等。

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措施。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湿陷性黄土指饱和的结构不稳定的黄色土,表现为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下沉的现象,从而对结构物带来危害,使路基及结构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标签: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一、概述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甘肃、山西大部分地区,华北、西北、东北等少数地区也有分布。

它是一种在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的黄色或褐黄色粉状土。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段的路基。

工艺原理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通常采取拦截、排除地表水的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拦截、引导地下水的方法,以达到减少地基湿陷下沉的目的。

若地基土层有强湿陷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力时,应考虑地基在路堤自重和活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压缩下沉。

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因地制宜采取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桩法、干振挤密碎石桩法等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

(一)干振挤密碎石桩干振挤密碎石桩是利用振动式打桩机,使沉管不断振动和反插,制成密实的碎石桩柱体,碎石桩与桩周土互相挤密,形成碎石桩复合地基。

由于碎石桩强度比原地基高,又使桩周土互相挤密,这样形成的复合地基就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目的。

其主要优点是造价较低、工效高、不受季节限制、加固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因而被广泛应用。

1.适用条件适用于不排水抗剪强度为15~20kPa地基的处理,最大加固深度为15m,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200kPa。

2.成桩及加固机理通过机械振动挤压成孔,并将碎石压入软土中,使原状土受挤压产生径向位移,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土的孔隙减小,密实度提高,同时碎石桩还置换了一部分软土,形成碎石桩柱。

碎石桩是柔性的离散体,按等量变形原则,桩及桩周土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上部荷载,由于桩体的压缩模量比桩间土大,所以通过基础传给复合地基的外加压力,随桩及桩间土的等量压缩,应力会集中到桩体上,桩间土应力相应减少,因此比天然地基具有更大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含有一定比例的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膨胀性,土体在受到水分影响后容易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的地基类型。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原理是由于黄土中重晶石颗粒的吸水膨胀和释放引起土体体积的变化,进而导致地基变形和沉陷。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改良和加固两种方式。

改良方法是通过改变土体结构和性质,降低其吸水性和膨胀性,减少地基沉陷的发生。

加固方法则是在土体上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以防止地基沉陷和变形。

改良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减水混凝土:将减水剂加入混凝土中,降低黄土吸水性和膨胀性,提高土体稳定性。

2. 粉煤灰:将粉煤灰掺入黄土中,通过胶结作用降低黄土的膨胀性和可塑性。

3. 排水处理:对黄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降低土体含水量和孔隙水压力,减少地基沉陷的可能性。

4. 预压处理:在施工前对地基进行预压处理,通过提前加载和压实土体,减少地基沉陷。

加固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土石方加固:在黄土地基上堆石或填土,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桩基加固:在黄土地基上打入桩基,通过桩与土体之间的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灌浆加固:将硬化的材料灌入黄土地基中,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地基换土:将湿陷性黄土地基挖掉,换上质量较好的土壤,使地基不再受到黄土的影响。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选用何种方法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地基进行综合评价和监测,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工程质量。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摘要】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土,湿陷性黄土路基随着营运时间的延续和交通量的增大相继出现了许多病害,如路堤或基底沉陷、路基整体滑动等现象,因此,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类型及处理,积累了黄土路基施工经验极为重要。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湿陷性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结构性、欠压密性和湿陷性,其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土体受到水的浸入后,土的结构会迅速破坏并产生明显附加下沉。

在施工当中遇到湿陷性黄土路段时,对于这种黄土路段是否需要处理,采取何种处理工艺更经济有效,如何根据不同路段地基特点选择不同的处理工艺,例如,强夯、冲击碾压、开挖回填以及换填灰土等;以及处理效果和检测技术问题,都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技术进行应用比较和试验评价,从经济和社会意义来讲,都是十分必要的。

1 湿陷性黄土的评价的相关概述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前,一定要做好黄土地区的工程勘测工作,提供较为完整可靠的工程地质报告,为之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g50025-2004)的规定,测定黄土的湿陷性试验,通常有现场静载荷试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和室内压缩试验三种方法。

当湿陷系数δs等于或大于0.015时,将其判定为湿陷性黄土。

湿陷系数可以表示测试地区的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但并不代表整个地基的湿陷性评价。

目前我国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评价,主要用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两个指标来表示。

自重湿陷量δzs ≤7cm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δzs>7cm自重湿陷性场地。

当总湿陷量30cm50cm,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30cm时,可判为ⅲ级。

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在国内外的施工当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公路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湿陷性土地基处理方法,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地基土质和不同的结构物,地基处理应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一、引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可塑性,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在工程实践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湿陷性黄土的特点1.吸水性强:湿陷性黄土在遇水后会明显膨胀,导致地基变形。

2.可塑性好:湿陷性黄土易塑性变形,稳定性差。

3.容易流失:湿陷性黄土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发生流失现象。

三、处理施工方案1. 地基处理•挖土平整:在施工前,应挖土平整,清除表层有机物,确保地基均匀。

•加设排水系统:对于湿陷性黄土,可以设置排水系统,排除多余水分,降低黄土的吸水性。

•加设加固层:在地基上设置加固层,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变形。

2. 地基加固•灌浆加固:利用浆液灌注地基,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加设排水管道:设置排水管道排除地基水分,降低湿陷性。

•加设植被:在地基周围种植植被,稳定土壤,防止流失。

3. 施工措施•严格控制水源:对于湿陷性黄土的施工,要严格控制水源,避免水分渗入黄土中。

•及时排水:施工中遇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止黄土流失。

•密切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密切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施工注意事项1.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发生: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地基的均匀性,避免不均匀沉降对工程带来危害。

2.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排水系统设计要合理,保证排水畅通,有效降低地基的湿陷性。

3.定期检查维护:工程完工后,要定期检查维护工程,确保施工效果持久稳定。

五、结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降低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中,需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保障工程质量,实现工程永续发展目标。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地基土质和不同的结构物,地基处理应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勘察阶段,经过现场取样,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还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以及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湿陷等级类别后,通过经济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工艺环境、工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经过优化设计后,确保满足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条件的要求。

所采用的有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桩法、振冲碎石桩法等。

本文根据近几年在公路建设中所见所闻,浅述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与同行共同讨论。

1灰土和素土垫层法1.1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除或挖至预计的深度,然后以灰土或素土分层回填夯实。

垫层厚度一般为 1.0〜3.0m。

它消除了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减轻或避免了地基因附加压力产生的湿陷,可以使地基的自重湿陷表现不出来。

这种方法施工简易,效果显著,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浅层处理或部分湿陷性处理方法,经这种方法处理的灰土垫层的地基承载力可达到300KPa(素土垫层可达200KPa)且有良好的均匀性。

1.2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1)地基土的含水量,对于含水量较大,或曾局部基坑进水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凉晒等),严格控制灰土(或素土)的最佳含水量,对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宁小勿大,偏大时土体强度则显著下降,变形明显增大。

(2)垫层处理的宽度要达到规范要求,使碾压设备能充分碾压到位,还使形成的垫层压实度产生差异。

(3)严把质量关,施工中碾压分层的厚度不宜大于30cm,并逐层检测压实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2强夯法2.1强夯法亦称动力固结法,通过重锤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该法设备简单,原理直观,适用广泛,特别是对非饱和土加固效果显著。

这种方法加固地基速度快,效果好,投资省,是当前最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地层分布黄土湿陷性地基处理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地层分布如下:
第①层:填土(q4ml),浅黄色,稍密,稍湿,主要以黄土状粉土为主,局部含生活垃圾及混凝土块、砖块等建筑垃圾。

层厚为0.30~7.00m。

第②层:黄土状粉土(q4al),浅黄色,稍密,稍湿~湿,中等~高压缩性,见孔隙,层厚为2.70~19.8m。

第③层:砾砂(q4al),红褐色,稍密,稍湿~湿,局部含少量粗砂,粒径大于2~18mm的颗粒质量约占总质量的30%以上,主要成分为石英、石灰岩,局部见粉土透镜体。

层厚为0.6~8.3m。

第④层:粉质粘土(q4al),黄褐色,很湿,可塑,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层厚为0.5~5.3m,层顶埋深7.40~22.20m,层顶高程1871.62~1880.75m,层底高程1870.62~1879.55m。

第⑤层:角砾(q4al),红褐色,稍密,稍湿,呈棱角形,颗粒级配不均匀,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50mm,主要成分为石英、石灰岩。

层厚为1.00~9.9m。

1.2地下水埋藏条件
本工程所在地为潜水,稳定水位在地下,9.60~15.60m,地下水高程1770.72~1872.60m。

1.3 场地黄土湿陷性评价
根据原状土样室内试验结果,拟建场地湿陷性黄土底深度厚度为约7.0~12.0m,计算自重湿陷量为δδzs为10.05~97.95cm,总湿陷量δδs为40.8~128.1cm,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该建筑场地湿陷类型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程度一般为中等~强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iv(很严重)。

2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及地基基础方案
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内,②黄土状粉土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处理后可作为浅基础的持力层;③角砾层较稳定,厚度及埋深变化不大,可作为桩基持力层;⑥泥岩,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埋藏较深,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该场地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2.1 基础方案和地基处理方法建议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强夯法、垫层、挤密桩、预先浸水、化学加固、桩基等。

2.1.1 强夯法
强夯法在国际上称动力压实法或动力固结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士夯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由于该场地的湿陷性黄土厚度达到7.0~12.0m,而强夯法的处理深度一般在3.0m~12.0米,满足要求,从技术角度看,此方法可行。

2.1.2 垫层法
就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粉煤灰、矿渣等材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分层充填,并同时以人工或机械方法分层压、夯、振动,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

由于该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大,如果采取此法的工程量大,此地附近也没有大量的换填填料,故此法不可行。

2.2.3 挤密桩法
土桩、灰土桩挤密法是利用沉管、爆扩、等方法,在地基土中挤压成桩孔,迫使桩孔内土体侧(横)向挤出,从而使桩周土得到加密;随后向桩孔内分层填人素土或灰土等廉价填料穷实成桩,桩体填料也可采用水泥土、二灰(石灰、粉煤灰)或灰渣(石灰、矿渣)等具有一定胶凝强度的材料。

土桩、灰土桩等挤密地基由桩体和桩间挤密土组成人工复合地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

土桩、灰土桩挤密法的主要特点是对桩间土的原位深层挤密,因此也可称为挤密桩法或深层挤密法。

此法,适合于较厚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适合此场地的地基处理。

2.2.4 桩基
该场地分布有呈稍密~中密状态的⑥角砾层,层面稳定,是良好的桩端持力层。

桩可采用钻孔桩、也可采用人工挖孔桩。

采用人工
挖孔桩须降水,成本高,填土较厚处容易塌孔,必须采取防护等安全措施。

2.2 方案选择
按照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采用灰土挤密法,在缺乏建筑经验的地区,应于地基处理施工前,在现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验或试验性施工,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取得必要的参数再进行地基处理施工。

填土和黄土状粉土不作处理不得作为地基。

3 结论
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和各种材料的造价等因素,选择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实惠的处理方案,消除地基土湿陷性,均匀性得到改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等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