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孔子学做老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孔子学做老师——读《孔子教育学说》

孔子何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从古到今,天下的地位高如君王,以及被人们公认为贤良的人是很多很多的。但这些人只是在活着的时候荣耀一时,去世后很快就会被人们忘记。孔子不过是一个平民,无数朝代过去了,研究学问的人还是以他的宗旨为宗旨,以他的是非为是非。上至天子王侯,下至一般做学问的人,中国研究学问的人都无不折服于孔子。孔子可以说是圣人中的圣人了。

这位圣人中的圣人,从根本上说是一位老师。所以孔子又被称为“万世师表”,也就说,他是所有当老师的人永远的楷模和表率。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可谓桃李满天下。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那么,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在教育方面到底有哪些原则性的见解呢?余家菊的《孔子教育学说》以《论语》为主要参考,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

一、教育的意义

教育一词首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论语》中还没有“教育”一词。在《论语》中,最常见的是“教”“学”“诲”等单辞语。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教无类。”“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学即读书求知,读书是学,而学不止于读书。余家菊谓:“学之大义有二:一、悟知;二、仿行。”也就是说,学包括了知识学习和效法举止行为两个方面。

所谓“有教无类”,体现了一种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的观点。凡是愿意学习的人,不论出身,都可以教;只要教育得法,人都可能向善,都可能成才。

综上所述,教育的意义,一在于传承文化知识,二在与引导人行为向善。

二、教育的价值

余家菊先生归纳了四个方面:

1、可以淑善个人之生质。也就是提高个人修养的意思。

2、可以安定社会秩序,促进政治效能。

3、可以长养本性,使人得成为人。这和法国教育家雅克••马里坦《教育在十字路口》中提出的教育的目的:教育首先在于培养人(to be a man)一致。

4、可以继承前代之文化而已己力增益之。

三、教育之制限

孔子对于教育的效能,持客观标准,认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余家菊认为,是介于教育万能说与教育无效说之间。兹举几例: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就是说,人的天资是有差异的,不会因为教育而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贤愚。但是,“教育之事,于上智可使增益其智,于下愚可稍减其愚。”上智和下愚之间却不能完全转化。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无论你的教育艺术有多高妙,超出了人的接受能力,就不可能达到教育效果。所以,当老师的,遇到怎么也教不会的学生的时候,没有必要生气。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宰予是孔子弟子中最有成就的之一,在“言语”这一科目与子贡齐名。早晨不起来,孔子就这么骂他。“朽木不可雕”遂成名言。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矣。”一个学生,烦了错误,遇到了困难,如果自己不着急,不想主动去解决问题,老师、家长等外部力量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起到作用的。人而不愤不悱,虽启之发之,又有什么用呢?

余家菊说,教育对于各受教者之效能,各有一定之限度。未达此限度,为教育家之失职,逾越此限度,是为不可能。在此限度内,教育家大有作为之余地。故于低能儿,亦可施以教育。

这种教育制限说,是对当代社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纯粹唯心主义的论调的直接否定。

四、教学法论

教学方法本为教育家精神之流露。教育家有什么样的精神,就会创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教师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使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孔子认为,教学需遵循以下原理:

1、自动原理。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少说。现在倡导的“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就是依据的自动原理吧?余家菊说:“教育的目的在不施教育,教师之成功在于无所用于教师。”只有学生形成了自动自发学习的能力,教育才算有真正的结果。

2、兴趣原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我们问学生学习是为了谁,无一例外都回答是为了自己。这说明他们是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的,但部分学生只是知道而已,却并愿意为了学习付出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能够靠意志品质勉强自己学习却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的学生,学习的行为也不能持久有效。所以,人,如果有了兴趣,学习将不再是一件苦事,而是像游戏一样轻松。

3、个性原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学习既然应该出自自我需要,所以教的方法应该适合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的学生问同样的问题,孔子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子路生性鲁莽刚烈,所以他问听到道理后是不是马上行动?孔子说还应该听听父兄的意见;冉有生性谨小慎微,所以孔子鼓励他听到了就行动。孔子教育学生,虽然也树立榜样(如颜渊),但是对学生从来不强求一致。个性是教育的起点而不是教育的终点。《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的也是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因势利导施教的原则。

4、努力原理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无论天资如何高超,不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所谓自暴自弃者,不足与言。即便是天生鲁钝,如果志向坚定,最后也一定会取得成功。孔子对曾参的评价是“参也鲁”,而曾参却成为孔子弟子传其衣钵的人。这是曾参努力的结果。《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起点不能决定终点。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5、群学原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乐多贤友,益矣。

人是群居动物,离开了团体,人就无法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学习者应该在团体中互为师友。不但别人的优点可以学习,别人身上的缺点也可以借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班级中的相处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

孔子的教育学说,博大精深。《论语》万余言,字字千钧。如欲深入了解孔子之教育思想,向孔子学做老师,还是需要从认真背诵和钻研《论语》本文始。余家菊《孔子教育学说》一书,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归类总结,可以算是研究孔子思想不错的参考书。为人父母为人师者,都不妨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