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地质作用
13.第十三章 海洋及湖泊的地质作用
退流(底流)
进流
岸流
波浪到达岸边后会形成方向不同的三种岸流:
进岸流 离岸流 沿岸流
在礁石海岸的较深水区,波浪突然受阻后,波长迅速 减小,波高急剧加大,形成拍岸浪。
波浪的折射现象
在岬角及海湾发育的海岸地带,波浪受海底 摩擦的影响,使波浪向海岸推进的速度产生 差异。在海湾处波浪运动速度较快,从而使 波脊线(波峰连线)弯曲,趋向与弯曲的海 岸平行,这种现象称波浪折射。 导致波能向岬角聚集,在海湾分散。
北戴河鸽子窝潮坪沉积
潮汐层理
潮汐层理
3)沙坝、沙嘴沉积 沙坝是由波浪运动产生的进流和退流迁移沙粒形成 的平行于海岸的长条状垄岗地形。高潮线附近的 沙坝称为沿岸堤,低潮线附近的称水下沙坝。 沙嘴是一端与海岸相连,一端伸入海中的沙质垄岗 地形。 通常是沿岸流携带沙粒从海岬部位进入 海湾时因水域开阔、流速下降,使所携带的沙粒 堆积下来形成的。尾部常呈弧形。
深海区,大于2000米的地带。
海洋的环境分区
大陆架 滨 海 浅海 大陆坡 半深海 大陆基 深海
3.海洋的剥蚀作用
海洋对海岸及海底岩石的侵蚀破坏作用称 海蚀作用。分机械侵蚀和溶解两种。 机械侵蚀主要是由于海水的波浪运动、潮 流等对海岸产生的破坏作用,具体又可分 冲蚀和磨蚀两种。 溶解是由于海水中含较多的CO2等溶剂,可 对海岸及海底岩石产生溶解作用。
(1)基岩海岸的海蚀作用
基岩海岸:由坚硬的、未经移动的岩石所 组成的海岸 坡度相对较大,潮间带窄
海岸线不平,多岬角和港湾。
基岩海岸海蚀地貌
基岩海岸由于其海底地形坡度大,海浪的能量未耗损,可形 成动能强大的拍岸浪,机械侵蚀作用十分强烈,是海蚀作 用最强烈的地区,常形成多种还是地貌。 激浪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呈蜂窝状的圆形、椭圆形海蚀穴, 或是在海平面附近形成高度大致相同的凹槽,宽度大于深 度的称海蚀凹槽,深度比宽度大的称为海蚀洞。 冲入洞中的浪流及其对空气的压缩作用,可将洞顶击穿, 称为海蚀窗。 海蚀凹槽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塌,这样形成的悬 崖称为海蚀崖。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地质现象。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海底扩张、海底地震活动、海底火山喷发、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等。
这些地质作用对海洋的形成、演化以及海底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等起着重要影响。
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作用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主要分布在洋中脊上,洋中脊是地球上新的地壳形成的地方。
在洋中脊上,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填充了裂隙,形成新的地壳。
这种地壳的形成导致海洋地壳的扩张,从而推动了板块的运动。
海底扩张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核心之一。
海底地震活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海底地震是指发生在海底的地震活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活动不仅会引发海洋地壳的变形和破裂,还会产生海啸等灾害性效应。
海底地震活动对海洋地质构造的演化和海底地形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海底火山喷发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类型。
海底火山喷发是指火山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到地壳表面,并在海底喷发的现象。
海底火山喷发不仅会形成海底火山,还会产生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碎屑物质,丰富了海底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景观。
海底火山喷发还与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密切相关。
而海底地质构造运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类型之一。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是指海洋地壳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发生的构造变形和运动。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海洋地壳的变形,同时也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的研究对于认识海洋地质过程和理解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类型。
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沉积物,包括碎屑物质、有机物质、化学沉积物等。
这些沉积物在海洋中沉积、堆积和固结,形成了海底沉积岩。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结果和过程,它反映了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
侵蚀作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类型。
海洋中存在着强大的波浪、潮流和海浪等侵蚀作用,它们能够侵蚀岩石、破碎岩层,从而改变海底地形和地貌。
海洋的地质作用
称为泻湖。
二、潮汐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惯 性力的共同努力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8.2
海 水 的 运 动 及 其 侵 蚀 搬 运 作 用 ( 潮
汐 潮汐运动示意图
)
潮汐的侵蚀、搬运作用与波浪相似。
常使河口形成三角港。无三角洲沉积
影视:潮汐
8.2
( 为是由浊流搬运而来的。
浊
总的说,海水的搬运以波浪搬运作用为主。一般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流 较粗、重的颗粒搬运距离近(在近岸沉积),较细轻的颗粒搬运距离远,
) 化学溶蚀物质搬运更远。因此可以根据沉积物的粗细、轻重,分析当时
距离海岸的远近。
第三节 海水的沉积作用
为什么说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就是因为大海的肚量 之大,是最大的大肚罗汉。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最广阔 的沉积场所,因此海水的沉积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构造运动及板块扩张速度的变化,更是地质历史时期
海 海进海退的主要因素。 水 的 进 退
谢谢各位!
作
沉淀,形成海缘石和菱铁矿等。
用
c.最后是碳酸盐类沉积,形成石灰岩、
(
白云岩等。
浅 4.浅海生物沉积特征
海 沉
由于浅海中生物大量繁殖和死亡,它们的
积 骨骼和外壳就在适宜的环境下沉淀下来,形成
) 生物沉积岩。
主要有:贝壳灰岩、有孔虫灰岩、硅藻岩
等,最常见的是珊瑚礁灰岩。
(四)半深海及深海沉积
8.3
1.沉积物的特点:
浅海——是指水下岸坡以下(以水下砂坝为标志),直
8.3
至200米深度的海域,其海底为大陆架。
海
水
的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海洋的地质作用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这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
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海水较浅的滨海带和大陆架是波浪和潮汐为主的水动力带,在波浪影响不到的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洋流和浊流的水动力带。
这4种机械动力都能产生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机械海蚀作用是海水运动时的水力冲击(也叫冲蚀)和海水挟带的碎屑产生的磨蚀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
海水机械搬运的方式有3种:①推移,粗大的碎屑沿海底滚动和滑动;②跃移,较粗的碎屑间歇地跳跃式移动;③悬移,细小碎屑悬浮在水中移动。
这3种方式随水动力的强弱和碎屑粒径大小而变化。
有时3种方式同时存在,有时推移和跃移并存,或者仅有悬移。
当海水机械动力消失时,即发生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遍布海洋各处,但以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量最多。
水的化学作用主要是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也叫溶蚀),以及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在海底上形成沉积物的作用。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都有生物繁殖,但以大陆架上的海水中最为繁盛。
海洋生物的地质作用主要指生物的遗体在海洋底上的沉积作用。
海洋的3种地质作用中,海蚀作用在滨海地区最显著而强烈,广阔的海洋盆则以沉积作用为主。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沉积场所,沉积物的数量大,种类多。
现代大陆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海洋沉积物。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特别是海底沉积物,对了解地球发展史、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都十分重要。
波浪的地质作用?波浪(也称海浪)是由于风的摩擦,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起伏运动。
波浪的大小与风力强弱、风势久暂和海面开阔程度有关。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以海洋地质作用类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板块构造与海底地质形态1. 海底地壳扩张与海脊系统海底地壳扩张是指在海洋板块边界处发生的地壳运动,通过这种运动,新的地壳物质从海脊系统中向外扩张。
海脊系统是一系列海底山脊和裂谷的组合,是地球表面上最长、最连续的山脊系统。
这种地质作用造成了地球上最年轻的地壳物质形成,并且对海洋地质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海沟与俯冲带海沟是指位于海洋深处,纵深超过6000米的地质构造,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
海沟的形成与俯冲带有关,俯冲带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其中一个板块向下俯冲至地幔深处。
在俯冲带形成的过程中,海洋地壳被迫下沉,形成海沟。
这种地质作用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类型,对海洋地形和地壳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沉积与海平面变化1. 沉积作用与沉积岩沉积作用是指岩石、矿物或有机物质沉积到地球表面的过程。
在海洋地质中,沉积作用主要指海洋沉积作用,即海洋中的颗粒物质沉积到底部形成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在经历压实、水化等作用后,形成沉积岩,如砂岩、泥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过程,记录了海洋环境的演变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侵蚀海平面变化是指海洋中的水位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种变化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和海洋膨胀等。
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会对海岸线产生影响,尤其是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海洋侵蚀海岸线的过程,主要包括海浪冲刷、潮汐作用和海底侵蚀等。
海平面变化和海岸侵蚀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作用类型,对海岸线的形态和演变有着显著影响。
三、地质灾害与海洋地质作用1. 地震与海啸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发生的震动现象,可以引起海底地质变化和海洋地质作用。
当地壳发生断裂或岩石发生滑动时,会产生地震波,进而引发海啸。
海啸是由地震、火山爆发、滑坡等引起的海洋水体的巨大波浪,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地震和海啸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地质灾害,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首先,海洋的地质作用在地质构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表面的海洋地壳主要由大洋岩和大洋壳组成,而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差异性促使板块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发生。
板块运动导致了海底的扩张和收缩,形成了地壳断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例如,大西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板块边界之一,是大西洋两边板块扩张的地方,这一地质过程导致了大西洋大陆板块的形成。
其次,海洋的地质作用还参与了地球的岩石循环。
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岩石在地球内部和地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海洋中的化学物质、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都对岩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海洋中的生物通过骨骼和壳体的碳酸盐沉积形成了大量的沉积岩,如石灰岩。
沉积岩可以保存古代动植物的化石记录,对地球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此外,海洋中的地热活动也导致岩石的溶解和改变,形成了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
这些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对深海环境的人类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地球内部热对流和板块运动的影响。
海洋中的岩石循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地质过程对地壳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板块运动导致了大陆的聚合和分离,形成了大陆碎片和新的大陆边界。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它们不仅造成了地壳的变形和破坏,也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构造、岩石循环和地壳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不仅是大陆地壳和岩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构造和地震活动的重要动力源。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地质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和保护海洋环境。
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的海洋功能和过程的科学。
它涵盖了海洋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地球化学、岩石学和沉积学等方面。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现象,包括海底扩张、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海洋沉积和海洋地形的形成等。
这些作用对地球的演化和人类的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海洋地质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据大洋地壳扩张理论,地球上的海底一直在不断扩展,而扩展的中心是海脊。
在海脊上,熔岩从地壳下部冒出,形成了新的岩石。
随着新岩石的形成,老岩石向两侧移动,海底不断扩张。
这个过程称为海底扩张。
海底扩张造成了海脊系统的形成,也导致了地壳的运动。
海底扩张对于地球的演化和板块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海洋地质作用还包括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在地表上的运动和变形。
它可以分为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移等。
这些运动可能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应力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的震动。
地壳运动不仅影响着海洋地质的形成和演化,还会对地表的环境和人类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第三,火山喷发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山喷发是地球表面上火山活动的一种形式,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而产生的。
在海洋中,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海脊系统和火山岛上。
火山岛是海洋中的一种地形,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岛屿,例如夏威夷和日本的冈山。
火山喷发不仅对海洋生态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还对海底沉积物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海洋地质作用还涉及到海洋沉积和海洋地形的形成。
海洋沉积是指海洋底部积累的各种物质,包括颗粒物质、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等。
海洋沉积是通过沉降作用形成的,其中的沉积物质来自于陆地和海洋的搬运和沉积。
海洋地形是指海底的地形,它是由于海洋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
海洋地形包括洋脊、海沟、海底扇等,它们的形成与海底扩张、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等有关。
14 海洋地质作用
第十四章海洋地质作用第一节海水的动力第二节海岸带与浅海带地质作用第三节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第一节海水的动力一、海水的运动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海流和浊流。
海浪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有着的不同的特点。
主要有两种形式深水波、浅水波。
(一)波浪(seawave)(一)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称潮汐。
它包括海面的周期性升降和周期性的海水水平运动,通常前者称潮汐,后者潮流(tidal current)。
在月球绕地球旋转过程中,月地引力及月地系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两者之和形成引潮力(tide-generating force)。
在地球的向月一面,引力大于离心力合力指向月球,使海水涌向月球一面,发生涨潮(flood tide)。
同时,在地球的背面,离心力大于引力,合力指向背月一面,也使海水面凸起发生涨潮(flood tide)。
与两个涨潮方之间的海面因海水流走而发生落潮(ebb tide)。
常规潮水每天涨落两次;每月初一、十五左右,地球、月球和太阳同在一个方向上,会产生两次大潮(spring tide);在每年的秋分与春分,地、月、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故每年将有两次特大潮。
(三)洋流(ocean current)海洋中沿固定方向流动的水体,称海流或洋流。
按其流动特点分为表层海流(surface ocean current)和深部海流(deepsea current)。
三、海洋生物生命的发生和进化起源于海洋。
生物由最原始状态发展到现代,几乎占领了所有海洋领域,也占领了大陆和空间领域。
生物已成为海洋的重要组成之一。
水深小于200m的浅海区,海水流畅、阳光充足、氧气充分、食物充足,生物极为繁盛。
200m水深以下的水区,属于无光带,植物不能生长、数千米的深水区底栖生物稀少,只有漂浮及游泳生物。
有些生物对某些微量元素的富集具有惊人的能力。
没有任何其它作用能达到这一点。
一滴海水放大25倍时的画面桡足动物蓝藻螃蠏幼卵硅藻鱼卵海洋蠕虫第二节海岸带与浅海带地质作用一、海岸带与浅海带的概念海岸带(coast zone)是海、陆的交界地带,包括前滨带、潮上带和潮下带。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约71%的地球表面。
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以及地质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地质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海洋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是巨大的。
海洋的存在使得地球的温度变化更加稳定,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传热能力,调节了全球的气候。
海洋还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参与了水循环和气候系统的运行。
它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影响着全球的气温分布。
海洋的表层水体和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导致了台风、风暴潮和沿海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其次,海洋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复杂,从微观生物到海洋巨兽,各种生物相互依赖,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食物资源,如鱼类、贝类和海藻等。
此外,海洋还为许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支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海洋也在地质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海洋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库之一,承载着全球水文循环的一部分。
它接收来自河流和降雨的淡水,并且通过蒸发和降水来维持水循环的平衡。
水文循环是地表和地下水系统之间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水资源的分配和供应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海洋还参与了地质的造山作用。
海洋中的板块运动和构造变形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
海底地壳的扩张和收缩使得板块的运动和相互碰撞成为可能。
例如,太平洋火山带中的火山活动就与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之间的俯冲带有关。
这些地质活动不仅对于地球的地貌和地质构造产生影响,还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海洋还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
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生物吸收和物理溶解等过程,将其储存在海水中。
这有助于缓解全球暖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综上所述,海洋及其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地质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的存在调节了全球的气候,支撑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且参与了水文循环和造山作用等地质过程。
第十四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
三、海洋生物
按生活方式分为:浮游、游泳和底栖生物三大类。 这些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需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 新陈代谢和呼吸作用。氧和阳光主要集中分布在浅 海区和深海区的表层水域,所以在水深小于200米 的海区,生物十分繁盛。
海洋分带
高潮线 低潮线 滨海带 浅海带 大 陆 坡 大 陆 架
半 深 海 带
四、浊流
浊流:在海水中流动的一种被泥沙搅和的高密度 水团。主要发育在大陆坡。
浊流体
海洋的搬运作用
海水的搬运作用: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将携带的 物质移至它处的作用。
类型: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溶运)两种。
机械搬运:物质呈推运、跃运和悬运三种形式, 它们受水动力条件的支配而不断地转换。
海洋的搬运作用
破浪区 不对称浪区 对称浪区
大于1/2波长区
破浪
海水的剥蚀作用
海水的剥蚀作用:海水通过自身的动力和 所携带的碎屑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 海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滨岸带,按其性质可 分为机械剥蚀、化学溶蚀和生物剥蚀作用。 它们共同对海岸地带进行改造,但以机械 剥蚀作用为主。海蚀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海 浪和潮汐。
海水的搬运作用以机械搬运为主,搬运的动 力有:海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一、波浪的搬运
主要发生在滨海带和浅海带。在这两带中海浪的
动力巨大,具有强大的搬运力。被海浪剥蚀下来
的海岸物质和河流带到海洋中的物质在海浪的作
用下大部分向海水深处搬运。在海浪垂直于海岸 作用时,搬运物被海浪推向海滩或移向海里称为 横向搬运。当海浪斜着冲向海滩后,产生沿岸流 带着碎屑沿岸移动称为纵向搬运。
第十四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
全球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洋占地表面积70.8%。 我国四大海:渤海(8万Km2)、黄海(38 Km2 )、 东海(77 Km2 )、南海(350 Km2 )。 海水含盐量:33-38‰,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 盐;密度:1.02-1.03g/ml; 海水中的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
海洋科普知识
1.海洋地质的作用海洋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es of ocean 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这 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
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2.什么是红树林海岸我国的红树林海岸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和福建省海岸。
红树林海岸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三条:一是红树林根系发达,有固滩护岸的作用,防止海浪对岸滩的侵蚀与破坏;二是红树林的根、叶产生的有机质和引来的鸟类所产的粪便是浅海鱼虾等海洋生物的充足饵料,改善了海洋生态,函养了水产资源;三是红树林繁殖茂密,郁郁葱葱,美化了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
所以,人类要爱护红树林。
3.海水鱼为什么不咸海水很咸并带有苦味,所以不能食用。
但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却不咸,这是因为海洋中的硬骨鱼类具有很强的排盐能力,它们生有专门排盐的器官,位于鳃片中,由“泌氯细胞”组成。
这些“泌氯细胞”像一个淡化车间,能使海水淡化,而且效率非常高。
此外,为了弥补体内水分的流失,海洋硬骨鱼类还采取多喝水、少泌尿的措施来维持体内的低渗压。
4.海底山脉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
经过细致测量,人们发现大洋中脊上有一条1到2千米宽的裂谷。
为了揭开海底的地质演变奥秘,人们曾经多次下潜到大洋中脊的裂谷中进行实地勘测。
在1972年到1974年期间,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地质学家勒皮雄的领导下,使用深潜器观测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
使用深潜器观测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
5.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是由淤泥或杂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径为0.05~0.01毫米的泥沙)组成,多分布在输入细颗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岸。
淤泥质海岸地势平坦,海滨有大片低地泥滩,既便于引进海水,又不易使卤水下渗,是开辟盐场极为有利的场所;华北地区雨水少,日照时间长,利用风车扬卤、太阳照晒或者煎熬,使水分蒸发,就能得到大量雪白的海盐。
海洋地质作用
第十四章 海洋地质作用地球与其它星球特征的区别是有浩瀚的海洋,海洋緼育了地球上的生命,现代地球上70.8%(4/3)的面积为海洋.地史中由于海陆的变迁海水增多次侵入大陆内部,在地层中留下了广泛的遗迹。
例如,淮南地区保留的从云古代中晚期(Pt 2)到中奥陶(02)的地层都属海相沉积也就是说从10亿前——5亿年这个时期,淮南地区曾被海水淹没,成为了海洋的一部分,02——C2上升出海面,C2-P又处于海陆交互的滨岸地带(成煤时期)。
海洋是陆地上最大的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中几乎含有所有的化学元素,其中铀是获得原子能的主要元素)含量达亿吨,是陆地含量的900倍。
因此对海洋地质作用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对地壳形成的了解及现实资源的利用都有深刻的意义。
一、 海与洋海洋是海与洋的总称,粗略地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 海及洋的水都是海水(含盐33—38%。
)海底 为 陆壳 洋底 为 洋壳二 、 海洋环境分区(根据海水深度及运动情况) 1.滨海带海陆界线附近狭长地带,一般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域。
属海、陆交互的环境。
潮坪 ------ 波浪作用弱,潮汐影响大的滨海地带. 2.浅海带滨外带至水深200米的范围,一般包括大陆架地形部分3. 半深海——深海带半深海200 ~ 2000米水深(大陆坡地形) 深海 > 2000米水深(大陆盆地+洋中脊)三、 海洋中的生物大洋中生物,一方面生活活动改造环境, 一方面许多动物壳CaCo 3 Sio 2成为沉积物来源,如礁体,生物灰炭、硅藻土§2. 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最重要的动力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浊流一、 波浪海水作有规律的波状起伏。
是海洋中海水经常性普遍存在的运动形式。
1.风摩擦海水表层平随水飘移,有孔虫、放射虫、笔石、藻类固着:珊瑚、腕足动物、海草 爬行:三叶虫、虾、螃蟹 钻孔:蠕虫、双壳1. 波浪的形成 2.海底地震3.水面上大气压剧变化2. 波浪要素3. 波浪中水质点的运动波浪是一种振荡波,振荡波的特点就是质点不随波形前进,而只是在原地往复的园周运动。
海洋的地质作用名词解释
海洋的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着,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在海洋中,存在着许多地质作用,这些作用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解释一些与海洋地质作用相关的重要术语,以便更好地了解海洋的奥秘。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层,是构成地球的岩石和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壳主要分为陆壳和海洋壳两部分,其中海洋壳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壳相对较薄,由海洋地壳和上覆的海水组成,对海洋地质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海底扩张海底扩张是指地球上海洋地壳不断向两侧扩张的过程。
在海底中,存在着许多构造地形,其中最重要的是洋脊系统。
洋脊是一系列相对较长的海底山脊,沿着大洋中心产生,将海洋壳分裂成两个相互平行的板块。
洋脊系统的扩张是地球板块构造的基础,也是海底地壳增长的重要原因。
3. 断裂带断裂带是指地壳内部存在的断裂线或断裂系统。
在海洋地质中,断裂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将洋脊系统中形成的新地壳分割成一系列块体。
断裂带可以是活动的,也可以是已经停止运动的。
断裂带的形成和运动经常伴随着地震和火山活动,对海洋地质作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陆缘带陆缘带是指海洋地壳和陆壳的过渡区域,通常位于大陆边缘区域的水下。
在陆缘带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地质现象,如大陆边缘扩展、物质循环和沉积作用等。
这些作用是陆缘带地表地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地球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
海底地形丰富多样,包括海山、海沟、海岭等。
海山是由火山活动在海床上构建而成的地形,常常形成活动火山口。
海沟是地球表面最深的地质构造之一,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
海岭是位于洋脊系统上的山脉,是洋脊活动和海底扩张的结果。
6. 海底地层海底地层是指海底中各种岩石和沉积物层的堆积。
这些地层记录着海洋地质发展的历史,对研究地球演化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海底地层可以包括岩石地层、沉积地层以及生物地层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海底地壳的结构和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海洋中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海底地壳和地形的改造作用,主要包括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
1. 构造作用:主要包括海底地壳的构造运动、板块构造演化以及构造构造物的形成。
海底地壳的构造运动包括海底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地壳断裂和隆起,这些运动导致海底地形的巨大变化。
板块构造演化指的是海底板块的相互作用和移动,如板块的碰撞、俯冲和扩张,这些过程形成了海沟、海脊、弧形岛弧等特殊地形。
构造构造物是指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例如海山、边缘山脉和隆起地带。
2. 沉积作用:海洋中的沉积作用主要是指沉积物在海底堆积形成海底地层和沉积物的分布格局。
海洋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陆地的河流、风化物质、火山喷发和生物骨骼等,它们经过水的冲刷和重力沉积在海底。
沉积作用形成了海底的泥、沙、石和泥石流等沉积物,同时还形成了各种沉积地貌,如海底冲积扇、沉积盆地和海啸沉积。
3.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海洋中的水流、波浪、潮汐等力量对海底地形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海洋中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海岸侵蚀、海床侵蚀和海岛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海岸线受波浪冲击和潮汐作用而被侵蚀和改变,导致海岸线后退和海峡、海湾的形成。
海床侵蚀是指海洋中的水流和波浪对海底地貌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形成了海底沟壑和河道。
海岛侵蚀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入侵和波浪冲刷等力量对海岛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导致海岛退化和消失。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1.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海洋中碎屑物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在海底或海洋地壳表面沉积形成新的地层。
这些碎屑物质可以是岩屑、泥沙、矿物颗粒或有机物等。
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如沙岩、泥岩和砾岩等。
沉积作用是构造埋藏的主要过程之一,通过沉积作用可以对构造和岩石性质进行解析和研究。
2.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壳形成:海底扩张是指海洋中新的地壳形成过程,主要发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
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中,岩石的熔融和上涌形成了新的海洋地壳,进一步推动了古老的地壳向两侧扩张。
这个过程被称为海底扩张,它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
3.地壳运动作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中各种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变形和应力释放的过程。
在海洋中,地壳运动表现为地震、断裂和地壳抬升等现象。
地壳运动对海洋地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改变海底地貌,形成海底山脉和洋中脊,并引起海底地壳的断裂和抬升。
4.拉开作用:拉开作用是指地球板块之间相对移动引起两个板块之间出现空隙的过程。
在海洋中,拉开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中,当两个板块相对移动时,海底地壳被拉伸,形成了裂谷和断裂带。
拉开作用是海洋地壳形成的重要机制,通过不断的拉开作用,海底地壳得以向两侧扩张。
5.海洋腐蚀作用:海洋腐蚀作用是指海洋中水体和波浪对海岸线和海底地貌的冲刷和侵蚀作用。
海洋的波浪和潮汐运动可以持续对海岸线进行侵蚀,形成海岸崖、海蚀地貌和沙滩等地形。
在海底,水体和波浪的作用可以抬升泥沙,形成悬浮质。
海洋腐蚀作用是造成海岸线持续变化和海底地貌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多样,包括沉积作用、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壳形成、地壳运动作用、拉开作用和海洋腐蚀作用等。
这些作用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海洋地质的演变和变化。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作用的特征和机制,可以进一步认识海洋地质的变化规律,并对海洋资源和环境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
第十章海洋的地质作用目的要求海洋是地表最大的水体,对地球的演变、生命的形成和人类活动都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大陆在各种自然力的作用下,遭受风化剥蚀,其破坏产物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洋中沉积,这些沉积物中保存着人类用来认识地球演变历史的丰富记录和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
要求学生了解海水的运动方式特点和海洋的化学与生物形特征,了解海洋的剥蚀与搬作用特点 , 重点掌握滨海、浅海、半深海及深海的沉积作用,以及它们的产物特征。
课时:6 学时授课内容一、海水的动力二、海岸带与浅海带地质作用三、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重点海洋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特点与产物。
难点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学生难以理解。
可借助一些典型的实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以讲授为主,结合部分实地照片进行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海水的动力1、海水的动力方式(1)海浪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运动。
其大小与风力、风的持续时间、海面的开阔程度有关。
(2)潮汐受日、月引力作用而引起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
(3)洋流海洋沿固定方向流动的水体。
它与信风、地形、气候、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2、海水的化学性质海水中有多种 (79 种) 元素的存在,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各地海水化学成份的重在差异。
(1)盐度:海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的总量。
海水中平均盐度为 35‰,一般在 33‰— 37‰之间变化。
高于此范围的称为咸化海,而低于此范围的称为淡化海。
(2)pH 值:海水中的 pH值在 7.5 —8.4 之间。
pH值的大小控制着许多矿物的形成。
(3)Eh 值:与海洋的深度和不同的地区有所不同。
一般在深度 100—200 米,由于生物呼吸有机氧化物消耗,使其含量降到最低值。
Eh值对铁、锰矿物的形成和存在形式影响特别显著。
铁在还原条件下形成低价铁矿物,在氧化条件下形成高价铁矿物。
(4)二氧化碳与碳酸根:控制着碳酸盐岩矿物的沉淀和溶解。
3、海洋生物生命的发展与进化源于海洋。
15海洋地质作用
海水的主要成分
最主要的元素:氯、钠、镁、钙、硫、钾等 最主要的盐类: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镁等 盐度:一千克海水中溶解的全部盐类物质。
海水的平均盐度
海水的平均温度
第二节
海洋地质作用
一、海蚀作用(海洋的剥蚀作用) 1. 海水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称海蚀作 用。 机械剥蚀作用为主,化学溶蚀作用次要(只存 在于易溶岩石处)。 主要发生在海陆界线附近的狭长地带。海水直 接冲击海岸或携带的砂砾磨蚀海底。
拍岸浪
海浪对海角、海湾的作用
海蚀地貌
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
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
的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
空,形成向陆地方向楔入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
有时也可形成海蚀穴(洞)。
海蚀凹槽不断扩大,其上的岩石因支撑力减小
而不稳定发生重力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称海
浅海是沉积作用极为重要地区。
浅海沉积类型: (1) 机械沉积:岸—>海,水深,流速小,沉积 物细。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沙,粉砂,泥;分选好, 磨圆好,水平层理,对称波痕,动物化石。 (2) 化学沉积:按溶解度差异从小—>大沉淀。 靠近海岸-沉积 Fe,Mn,Al的氧化物,化学 沉积作用; 远离海岸-硅酸盐,碳酸盐。 (3) 生物沉积:生物碎屑灰岩,礁灰岩。
第十五章
海洋地质作用
现代海洋面积占地表71%,古代海洋面积更大, 研究海洋地质作用以便寻找现代、古代海洋矿产 以及探讨地壳演化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
海水的动力及其影响因素 海洋地质作用
第一节
海水的动力及其影响因素
一、海水的运动 海水永无休止地运动,这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主 要动力。 1. 海浪:水的波状起伏运动称为波浪,海水波 浪称海浪。一般大洋中海浪波长数十米,波高2- 5m,暴风时,波长数百-数千米;影响深 40- 60m,200m以下平静。 水深小于波长一半时,波峰向岸倾倒。 水深小于波高时,波峰破碎形成拍岸浪,之后 形成底流流向海洋。当拍岸浪不是垂直拍打海岸 时,还形成沿岸流。
海洋地质作用
2
一、基本概念 搬运作用:自然界中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 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 为搬运作用。 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粒度。 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 接近圆形的程度。 浊流:含有大量悬浮物质,比重大,并以较 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二、搬运作用的方式 分为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
3
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外,为一喇叭形河口湾。又称零 丁洋、珠江口。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 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个珠三角大中城市、7个机场。此 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 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 豚自然保护区。
4
海洋沉积影响及评价 这个工程施工期间的沉积为该地区既有的沉积物,对沉积 环境影响甚微,预计不会引起海域总体沉积环境变化。 地形地貌及冲淤环境影响 桥隧工程实施后,发生回淤的主要部位在内伶仃岛南侧的 浅滩水城.特别是在铜鼓浅滩北部和伶仃航段转折处附近, 出现较大范围超过0.2m/a的淤积区,在桂山岛北端也形 成了一条狭长的淤积带:在伶仃航道与铜鼓航道汇合处以 北航段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回淤,且越向北淤强越大;冲刷 区主要位于香港机场西北端、鸡翼角和桂山岛北端的西侧。 青洲水道滩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环境,大桥工程对该水道 的水沙运动和海床冲淤没有明显影响。
拍岸浪冲击海岸的过程中,能量 消耗在克服沙或岩石的磨擦阻力, 海水由于重力沿斜坡流回海中, 这种流向海底的回流称底流。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3
波浪的变形及派生的水流 2.波浪斜交海岸推进时 斜向海岸的波浪到达岸边后,一部分以底流回到海中,另一 部分成为沿岸流,带动沉积颗粒移动。岩石在海浪的作用下: 海蚀凹槽→海蚀崖→海蚀平台 如果地壳运动相对论是海洋平面位稳定时就不再发展这时, 由于海浪(激浪)到达岸边平台外缘时,能量全部消耗在与 平台海底的磨擦之上,不再具有剥蚀能力。这时的海岸刻面 为海蚀平衡剖面。 地壳上升,海面下降,海蚀平台转为海蚀阶地 地壳下降,海面上升,海蚀平台转为水下阶地 沿岸流在海湾处形成砂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海洋的地质作用目的要求海洋是地表最大的水体,对地球的演变、生命的形成和人类活动都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大陆在各种自然力的作用下,遭受风化剥蚀,其破坏产物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洋中沉积,这些沉积物中保存着人类用来认识地球演变历史的丰富记录和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
要求学生了解海水的运动方式特点和海洋的化学与生物形特征,了解海洋的剥蚀与搬作用特点, 重点掌握滨海、浅海、半深海及深海的沉积作用,以及它们的产物特征。
课时:6 学时授课内容一、海水的动力二、海岸带与浅海带地质作用三、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重点海洋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特点与产物。
难点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学生难以理解。
可借助一些典型的实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以讲授为主,结合部分实地照片进行说明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海水的动力1、海水的动力方式(1) 海浪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运动。
其大小与风力、风的持续时间、海面的开阔程度有关。
(2) 潮汐受日、月引力作用而引起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
(3) 洋流海洋沿固定方向流动的水体。
它与信风、地形、气候、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2、海水的化学性质海水中有多种(79 种) 元素的存在,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各地海水化学成份的重在差异。
(1) 盐度:海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的总量。
海水中平均盐度为35%。
,一般在33%。
—37%o之间变化。
高于此范围的称为咸化海,而低于此范围的称为淡化海。
(2) pH值:海水中的pH值在7.5 —8.4之间。
pH值的大小控制着许多矿物的形成。
(3) Eh 值:与海洋的深度和不同的地区有所不同。
一般在深度100—200 米,由于生物呼吸有机氧化物消耗,使其含量降到最低值。
Eh值对铁、锰矿物的形成和存在形式影响特别显著。
铁在还原条件下形成低价铁矿物,在氧化条件下形成高价铁矿物。
(4) 二氧化碳与碳酸根:控制着碳酸盐岩矿物的沉淀和溶解。
3、海洋生物生命的发展与进化源于海洋。
生物主要发育在0—200 米水深的范围。
从地质的眼光来看,生物在其生长至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都在进行一种特殊的地质作用。
二、海岸带与浅海带地质作用( 一) 、海岸带与浅海带概念1、海岸带:海浪和潮汐所拍打的范围。
(1) 无障壁海岸包括:后滨带—高潮线以上的一定范围。
前滨带—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
近滨带—低潮线以下的范围。
(2) 有障壁海岸包括:潮上带—高水位以上,特大潮水影响地带。
潮间带—低水位和高水位之间地带。
潮下带—低水位线以下地带。
实际上还有泻湖、潮坪等等。
2、浅海:30—200 米水深范围,巨大海浪能拍打的范围。
该带生物繁盛,具有特殊的地质作用。
( 二) 、海浪的剥蚀作用海浪的剥蚀作用有化学溶蚀和机械剥蚀两种,但主要是对海岸拍打的机械作用。
首先,激浪对由基岩组成的海岸造成强烈的侵蚀破坏。
激浪施加于海岸岩石的压力,每平方米可达几千公斤以上。
海水挤进岩石的裂缝以后,压迫裂缝中的空气,促进岩石崩裂瓦解。
强大的激浪还可以抛掷岩屑,甚至巨大的石块以撞击海岸,加速海岸基岩的破坏过程。
此外,海水有溶解能力,如海岸为可溶性岩石组成,更易于受到溶蚀。
在机械破坏与化学溶蚀的双重作用下,海岸的破坏就更为快速。
其中坚硬的以及断裂不发育的岩石抵抗海蚀的能力较强,软弱的或断裂发育的岩石抵抗海蚀的能力较弱,前者常突出成为海岬( strait ),后者常凹入成海湾( gulf )。
伸入海中的岩石和侵蚀成海蚀似桥状的拱桥( marine bridge )、直立水面的海蚀柱(marine stack )。
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因受海蚀而崩塌,可形成陡峭的海蚀崖( marine cliff )。
海蚀崖的下部因受激浪及其携带的石块撞击可以形成海蚀洞穴( marine cave )。
海蚀洞穴可以发展为平行海崖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 marine trough )。
当海蚀凹槽的上部岩石发生崩塌时,海蚀崖便后退。
海蚀作用沿基岩裂隙带发展可形成海蚀沟谷( warine canyon )。
如此反复,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起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称坡切台。
而被破坏下来的碎屑物质搬运至水面以下沉积下来形成坡筑台(图5—16)。
( 三) 、海浪的搬运作用海水对物质的搬运方式有机械和化学( 溶运) 两种。
海浪的搬运主要以机械的方式搬运碎屑物质。
对碎屑物的搬运仍有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
1、波浪的搬运作用波浪的作用能引起近岸带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当激浪进击海岸时,形成向陆地前进的水流,称为进流(ingression current )。
如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垂直,进流就将水下常九山雄豈梯岸潯迪地憩示童宙[ft K . 1 即轩的砂、砾向岸上搬运。
随着进流能量的耗散,部分砂砾留在岸上,部分砂砾随退回外海方向的水流一回流(reflux )又搬回水下。
在进流与回流的往返作用下,砂、砾被磨圆而且得到分选。
2、潮汐的搬运作用海平面发生周期性升降的现象称为潮汐(tide )。
海水(含地球上的一切物体)恒受月地引力及月地系统围绕其质量中心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共同作用(日地引力较弱,也有影响)。
在地球的向月端引力大于离心力,合力指向月球,海水鼓起,发生涨潮(rising tide );在地球的背月端因离心力大于引力,合力背向月球,海水也鼓起,也发生涨潮。
与此同时,在距离向月点90°的地面上,海水面相应降低,发生落潮(falli ng tide )。
由潮汐引起的海面高度变化迫使海水做大规模水平运动,形成潮流(tidal current )。
涨潮时,潮水涌向陆地;落潮时,潮水退向外海。
在平坦海岸带,潮水的涨落影响到相当宽阔的范围,对于沉积物起着反复的侵蚀、搬运和再沉积的作用,控制着沉积物的性质和特征。
在狭窄的河口地带,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特别强烈。
当潮水涌进狭窄的水道时,潮高可激增至数米、十余米,流速增快,可达每秒数米;落潮时潮水又奔腾而下,因而河口被强烈冲刷,不形成三角洲,相反河口向外海呈漏斗状展开,称为三角港(triangular harbour )。
如钱塘江、恒河、叶尼塞河、亚马逊河、泰晤士河、易比河等河口即为强潮形成的三角港。
(四)、海岸带的沉积作用1、滨海的沉积作用滨海(shore)是波浪及潮汐运动强烈的近岸水域,其下界为浪基面。
滨海的宽度不一,在崖岸地区很宽,可达数公里以上。
滨海带由于水体十分动荡,富含氧,阳光充足,生物以绿藻(green algae八蓝绿藻(blue green algae )类植物以及经得起波浪冲击的厚壳碎片为主。
砂、砾的分选性与磨圆度良好,具有丰富的交错层与波浪。
它们常常堆积成砂滩、砾滩以及砂咀、砂坝等形态。
砂粒成分以石英最为常见。
如海岸由石灰岩组成,则出现石灰岩质砂、砾,如海岸由火成岩组成,常常有锆石、独居石、锡石、金刚石、金红石等重矿物富集,成为海滨砂矿。
在干燥炎热地区,表层海水所含CaCO 易饱和而沉淀,围绕某些核心在海水处于不断搅动的条件下形成具鲕状构造的沉积物,最后转变成鲕状石灰岩。
在平坦的海岸地区常有宽阔的后滨带,这里海水排泄不畅,终年潮湿,主要堆积泥质物,如果植物大量生长,可形成泥炭( marl ),最后转变成煤( coal ) 如果浅平的海岸带有凸起地貌(如砂坝、砂洲、砂咀、半岛、曲折的海湾) 发育,可以导致近岸部分水域与外海发生隔离或半隔离,其中海水处于局限性流通状态,波浪作用弱,而潮汐作用盛行。
其结果是这里分不出明显的后滨、前滨等地带,却可以形成平坦而宽阔的坪地,称为潮坪。
其主体位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宽度可达数公里,往往同泻湖共生,并出现在泻湖的周围。
潮坪沉积或以砂质为主或以泥质为主,前者称为砂坪,后者称为泥坪。
2、浅海的沉积作用浅海位于大陆架主体之上,其水深自低潮线向下至200m之间。
浅海带有海流作用,且较强的波浪也能影响海底。
故本带的海水较为动荡,富含氧,阳光一般能达到海水下层;盐度较为正常;生物较为丰富。
其上半部有藻类植物及绝大多数的底栖动物,其下半部生物数量及类型减少。
浅海带沉积物类型多样,碎屑沉积物Al、Fe、Mn氧化物、碳酸钙、碳酸钙镁以及磷酸钙等沉积物普遍发育。
浅海的碎屑沉积从近岸到远岸,依次排列着砾石、粗砂、细砂、粉砂和粘土等。
砂与粉砂层多分布在浅海带的上部,具有交错层与波痕,泥质物多分布在较深部位,常具有水平层理。
浅海带沉积物的特点是:①近岸颗粒粗,以砂砾为主,具交错层理和不对称波痕,含大量生物化石,有良好的磨圆度和分选性,成分较单一;②远岸带粒度细,以粉砂和泥质为主,具水平层理,波痕不发育,有时有对称波痕,分选好,成分较复杂。
Al、Fe、Mn的氧化物主要是以胶体形式(少部分为真溶液)从大陆搬运入海的,遇到电解质后易于凝聚,有时富集成为矿体。
它们经常具有鲕状构造,成为鲕状铝质岩( oolitic aluminous rock )、鲕状铁质岩( oolitic ferruginous rock )、鲕状锰质岩(oolitic manganous rock )。
由于Al、Fe、Mn的胶体具正电性,SiO2的胶体具有负电性,因而鲕状岩石中常含有SiO2的成分。
在Al —Fe—Mn系列中,Al的氧化物最不稳定,堆积的地方离岸最近;锰的氧化物最稳定,堆积的地方离岸最远;铁的氧化物堆积在两者之间。
此外常有磷酸钙的生物化学沉积物,呈层状或结核状产出,与锰质沉积物共生。
碳酸盐沉积主要包括生物石灰岩和碎屑石灰岩等。
生物石灰岩中以生物礁(organic reef )为代表。
生物礁是由生物生长所形成的海底突起。
造礁生物种类很多,最有代表意义的是珊瑚。
造礁珊瑚( reef coral )的生长需要严格的条件,包括20C左右的温暖海水,充足的阳光,水质清澈不含泥砂,含盐度正常及水深一般不超过60m等。
因而它是沉积环境的指示生物。
古生代的生物礁就是具有生物骨架结构的石灰岩,即礁灰岩。
浅海沉积中碎屑石灰岩甚为广泛。
碎屑可以是由生物介壳及骨骼破碎而成,也可以是海底碳酸钙质沉积物经侵蚀而成。
绝大部分浅海沉积物都含有生物化石,有的还含有海绿石( glauconite )。
三、半深海及深海带地质作用半深海—泛指水深200—4000米的深度(大陆斜坡一带)。
深海—泛指水深4000 米以下的深度(大陆斜坡至海盆地带)。
(一)、半深海地质作用1、半深海的搬运作用洋流的搬运作用海水做大规模的定向流动称为洋流或海流(ocean current )。
它即见于海水表层,也能形成于海水深部;即发生在近岸地带,也分布于远海水域。
表层洋流影响深度不超过loom深部洋流可达深海底。
洋流的运动方向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垂直的(上升或下降)。
控制的因素是盛行风的方向、科里奥利效应、大陆的轮廓、岛屿的存在和海底地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