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影视欣赏与教学结合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把影视欣赏和教学结合起来
影视作品是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生动直观的教育资源。

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绚丽多姿的美丽画面、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等,使人受到熏陶、得到享受,能打动人的心灵,其效果与目的指向在于人文与意识形态;教学使人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才能,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才能,其效果与目的在于传承与发展整个人类文明。

二者的目的指向表面上看没有多大关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不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在最终目标上达到高度统一———影视艺术潜移默化地使观众在享受中受到教育,而教学是系统地、有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因此,将优秀影视作品引进语文课堂,能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使教学避免枯燥乏味,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学目的,从而从新视野中创造语文新课堂。

从思维方式来说说怎样将影视欣赏和教学结合起来
第一,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影视片断,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而且还可以提高探究效率。

如《音乐之声》,这是一篇著名的音乐剧剧本的节选,其教学的重点是主人公玛利亚的形象,难点是体会音乐剧剧本的特点。

教者设计时,可以紧紧扣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两个环节:一是在学生阅读感知玛利亚的形象之后放映一个相关片段,然后让学生探究、比较、区别,从而导出剧本的特点,再让学生来朗读体会。

二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播放电影的开头的片段,是欣赏,也是对教学内容形象化的再理解和小结。

这样就能很好地将电影与语文课堂结合在一起。

既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又缩短了探究时间,还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出文本之美,感受到电影带来的视觉的美感。

第二,抓住动情点,渲染教学氛围。

把影视引进语文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感染、艺术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渲染教学氛围,去打动学生心灵,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内化。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部分,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

教学时,可以将电影《城南旧事》中的几个相关小片段巧妙地引入课堂,比如,英子去医院探望生命垂危的爸爸的情景、英子听了爸爸的话之后的表情等等,将整个课堂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又有隐隐的希望的氛围,然后再请学生交流体会。

特别是,可以在结束欣赏《送别》这个片段,在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中,将这种氛围渲染到极点,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领悟到这首歌在电影中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暗示成长过程中的悲伤、离别。

这样整个课堂就有了较为强烈的审美效应。

第三,运用影视作品精彩的画面,生动的场景,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认知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而且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如电影《城南旧事》中,英子到医院看望病重的父亲时,有一处英子眼睛的特写镜头,可让学生联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内容,揣摩此时人物心理,用想象填补空白,从而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利用影视作品制作高质量的课件能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影视作品制作课件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完整的影视作品中剪辑相关片段,并设计好教学问题。

具体要求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的影视作品片段必须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有较强的感染力,且所需放映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影视课”。

例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教师先播放航天员踏上月球的画面,要求学生观看后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并分析作者写这些内容的作用,就既可使学生真实地了解航天员登月时的情况,也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

第五,利用影视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活动。

学生喜欢参加活动,特别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影视作品鉴赏活动等。

学生参与影视作品鉴赏活动后,还可开发出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讲电影故事、改编电影情节、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用语言再现电影片段、评论电影优劣、写电影观后感……这样,学生就既可加深对电影的印象,又能间接地从电影中学会写作,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影视与教学结合的作用来说怎么将影视欣赏与教学结合起来:
第一,利用影视作品能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思维、理解和写作能力
(一)观看影视能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思维能力。

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以艺术欣赏为基础。

影视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它的构成靠的是语言文字。

从返璞归真的角度来说,欣赏影视作品,也是学好语文、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

我们在组织学生看影视作品时,根据故事情节适时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产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欣赏得多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强自然而然就增强,读书写作都能从中发现新的视野。

(二)观看影视能增强理解能力。

电视电影既是艺术又是文学。

拍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首先要有脚本,而脚本本身就是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中好多课文就是根据影视作品节选或改编的,观看这些电视电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如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电影《祖国的花朵》就能帮助学生体会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

观看片断后,稍作停顿,让学生回味(此时无声胜有声),再让学生通过诵读表达胸中激情。

这样,就比学生互读互评和教师点拨指导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写作能力
在这里,写作能力包括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表达技巧的提升
写作素材的积累:不管是故事片还是电视剧,不管它们是真实的生活,还是艺术的塑造,都来源于生活。

学生的写作素材要靠积累,而积累不外乎:亲身经历直接积累的和从间接获得的。

观看影视是积累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如通过观看《宝葫芦》,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一样玩具或者借鉴描写一件事。

观看影视不但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直接以电影电视作素材来练习写作。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电影的情节设法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也可以将剧情压缩成简要的故事梗概、内容提要或人物简介;还可以写观片后的感受和对电影的整体或局部的作评论。

毫无疑问,这就是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观看影视能提高表达技巧:电影电视中的某些表现方法能够迁移到作文的技巧上来,使学生有深入的感悟,如:倒叙、插叙、补叙等表达方式,前后照应、情节过渡的意义和作用,环境渲染、心理描写方法等等。

如在观看电影《孔乙己》后,让学生进行《孔乙己故事新编》的作文训练,可以学习电影中叙事的方法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电影的介入,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它可以从三个方面下手:
1、要培养良好的观赏习惯和审美情趣。

学生观片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

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观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有目的进行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质量。

如电影《爱》,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对母子之间的动人故事,学生在观看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文章。

2.要在观赏之余经常搞一点复述性的练笔。

我们在观看一部电影之后,能指导学生及时对其中一些特别感人的部分进行反思,作一点描摹和复述,将视觉形象重新还原为文学形象,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训练细腻的笔触,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在再现影视画面的风采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审美愉悦。

如果我们能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影视中的典型描写进行描摹和复述,也必能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一点写作的技能技巧的门道来。

3.还可以在复述的基础上来一点仿作或改写,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写作的技能技巧,总是由模仿到创新的,学生学习写作要一下创新是不可能的,先模仿,后创新,这是一条学习写作的有效途径。

例如电视剧《三国演义》、《长征》和电影《毛泽东》、《抉择》中的描写手法、表现的技能技巧,都是我们学习模仿的佳作。

我们在平时的练笔中,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将们所看的电影电视作品中表现的技能技巧和各种描写方法接过来,活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第二,利用影视作品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的知识很多。

语文课堂时间有限,影视作品的丰富内涵正可以弥补其这一缺憾。

例如,教学综合性学习实践课《戏曲大舞台》,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戏曲片段,欣赏唱腔,认识特点。

这样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三,现今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名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巨大的社会生活差异不仅使当代中学生和文学作品之间缺乏交流互动,而且对信息传播造成干扰,导致信息的丢失和改变,因此学习者难以理解名著深邃的思想。

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内容属于名著、名篇,并且很多都已改编成了影视。

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影视引进课堂。

影视可以在传受双方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缩短心理距离,超越时空间的局限,真实生动地展示时代背景、情节发展、叙事结构、人物性格。

从而突出课文主题,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领悟,让学生通过电影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如十八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也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虽然影片有较浓的商业色彩,但演员皮尔斯布鲁斯南的精彩演绎还是能带领学生涉足荒岛,真切而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

片中鲁宾逊与“星期五”友情的处理也颇有人情味,让人印象深刻。

观看后,不少学生兴致高涨,都愿意拿起名著,“一探究竟”。

将两者结合的注意点:
第一,要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影片四者的关系。

具体而言,教师是主导,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

教师既要认真研读教材,熟练驾驭学生,又要善于剪辑影片,处理好教材与影片的自然衔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之构成思维的联动网络;而将影片视为教材的补充,当作教学的辅助手段,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教材的媒介。

第二,更要注意的是影视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所选的影视片断必须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且课内放映的总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影视课”。

总之,恰到好处地将影视艺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良好效果, 学生在全新的氛围中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获得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振作的情绪,如此最终获得教学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