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复习

合集下载

数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总结知识点PPT课件

数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总结知识点PPT课件

简记为: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另一种判定方法
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一个平面,则另
一202条1/7/2直4 线也垂直这个平面.
11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4.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 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α: 00≤α ≤900
若两个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所有
直2021线/7/24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10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 垂直,我们说直线 l 与平面 互相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021/7/24
18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2021/7/24
9
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 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
2.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 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简记为: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一个性质:
6.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 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简记为: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
7.另一个性质:两个平面垂直,过一个平面的一点
作202另1/7/2一4 个平面的垂线,必在第一个平面内.
14
一些常用结论 1.三条两两相交的直线可确定1个或3个平面. 2.不共面的四点可确定4个平面. 3.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交线有1条或3条. 4.正方体各面所在平面将空间分成27个部分.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教案(完整版)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教案(完整版)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教案(完整版)LT(必修二)高中数学第二章教案22.1.1 平面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长方体由哪些基本元素构成? 答:点、线、面.2.观察长方体的面,说说它的特点?答:是平的.指出:长方体的面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345点B在平面α外,记作:Bα∉想一想: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4.平面的基本性质思考: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P,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呢? 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察理解: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得出结论: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67符号表示为A lB l l A B αα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补充3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与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教师用正(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含义.引导学生阅读P42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P∈α∩β=>α∩β=L,且P ∈L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8依据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1)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2)理解并掌握公理4.2.难点: 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平面的概念及其9基本性质.回顾一下,怎样确定一个平面呢?(公理3及其三个推论)2 .在一个平面内,两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呢?在空间中呢?(二)新课推进1.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出空间两条直线位置关系问题共面直线相交: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102.异面直线(1)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判断:下列各图中直线l 与m 是异面直线吗?αlm lmαβαl ml αβmlmαβlmαβ让学生直观判断异面直线,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可引出异面直线的画法,还为下面的辨析作好铺垫.(3)画法:用一个或两个平面衬托(4)辨析①空间中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②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αlmαlmlmαβl mαβ③不同在某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④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外的一条直线是异面直线.⑤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5)结合实例小结判断异面直线的关键 ① 例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哪些棱所在的直线与1BA 成异面直线? ②合作探究如右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成正方体,那么AB 、CD 、EF 、GH 这四条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有几对?ABDCGEHF让学生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判断在几何体上的具有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异面直线概念的理解.③判断异面直线的关键:既不相交,又不平行.3.公理4的教学⑴思考: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核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期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空间几何一、立体几何常用公式S(圆柱全面积)=2πr(r+L);V(圆柱体积)=Sh;S(圆锥全面积)=πr(r+L);V(圆锥体积)=1/3Sh;S(圆台全面积)=π(r^2+R^2+rL+RL);V(圆台体积)=1/3[s+S+√(s+S)]h;S(球面积)=4πR^2;V(球体积)=4/3πR^3。

二、立体几何常用定理(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圆面。

(2)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3)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半径r有下面关系:r=√(R^2—d^2)。

(4)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载得的圆叫做大圆,被不经过球心的载面截得的圆叫做小圆。

(5)在球面上两点之间连线的最短长度,就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这个弧长叫做两点间的球面距离。

2.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向量的运算1.加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2.减法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加减变换律:a+(-b)=a-b3.数量积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

作OA=a,OB=b,则∠AOB称作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记作θ并规定0≤θ≤π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a·b=b·a(交换律)(λa)·b=λ(a·b)(关于数乘法的结合律)(a+b)·c=a·c+b·c(分配律)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a·a=|a|的平方。

a⊥b〈=〉a·b=0。

|a·b|≤|a|·|b|。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是数学必修二课程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函数的概念、函数图像与性质、函数的运算以及反函数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每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因变量。

函数可用符号表示为 y = f(x),其中 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f 表示函数。

2.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几何表示,通常是曲线或直线。

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

定义域是函数能够取值的自变量的范围,值域是函数实际取到的因变量的范围。

函数的单调性描述了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增减情况,可以是增函数、减函数或常函数。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种对称性质,一个函数可分为奇函数或偶函数,或者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3.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运算主要包括四则运算、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运算,可以对函数进行加减乘除操作。

复合函数指的是将一个函数的结果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也就是将两个函数逐步嵌套使用。

反函数是指与原函数具有互逆关系的函数,即输入和输出对换的函数。

4.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是指次数为一的多项式函数,它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为 y = kx + b,其中 k 表示斜率,b 表示与 y 轴交点。

二次函数是指次数为二的多项式函数,它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 y = ax^2 + bx + c,其中 a 表示开口方向和抛物线开口的大小,b 表示抛物线位置的水平偏移量,c 表示抛物线位置的垂直偏移量。

5. 绝对值函数与倒数函数绝对值函数是指函数的结果取绝对值的函数,它的图像是一个 V 字形曲线。

绝对值函数的一般式为 y = |x|,其中 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

倒数函数是指与原函数相乘等于 1 的函数,也就是结果取其倒数的函数。

6.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是指函数的结果通过指数变换得到的函数,常见的对数函数有自然对数函数和常用对数函数。

2023年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2023年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2023年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2023年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1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有3种:直线在平面上,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其中直线与平面相交,又分为直线与平面斜交和直线与平面垂直两个子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相交和平行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

线面平行: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的垂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范围[0,90°]或者说是[0,π/2]这个范围。

当两条直线非垂直的相交的时候,形成了4个角,这4个角分成两组对顶角。

两个锐角,两个钝角。

按照规定,选择锐角的那一对对顶角作为直线和直线的夹角。

直线的方向向量m=(2,0,1),平面的法向量为n=(-1,1,2),m,n夹角为θ,cosθ=(m_n)/|m||n|,结果等于0.也就是说,l和平面法向量垂直,那么l平行于平面。

l和平面夹角就为0°提高数学成绩的技巧是什么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接受一种新的知识,主要实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要重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跟住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

下课之后要及时复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去问,在做作业的时候,先把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回想一遍,还要牢牢的掌握公式及推理过程,尽量不要去翻书。

尽量自己思考,不要急于翻看答案。

还要经常性的总结和复习,把知识点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大量做题是必可避免的,熟练地掌握各种题型,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

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先以书上习题为主,答好基础,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开拓思路,练习各种类型的解题思路,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型,应该记录下来,反复加以联系。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梳理1.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梳理篇一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r2h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2.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梳理篇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核心)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由线线平行得出)性质: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则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数学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数学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数学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法- 函数是指一种具有特定性质的对应关系,将一个自变量的值映射到一个因变量的值上。

- 函数通常用 f(x) 或 y 表示,其中 x 是自变量,f(x) 或 y 是因变量。

- 函数也可以用图像、表格或公式表示。

2. 基本初等函数- 常数函数:f(x) = a,其中 a 是常数。

- 一次函数:f(x) = kx + b,其中 k 和 b 是常数,且 k ≠ 0。

- 幂函数:f(x) = x^n,其中 n 是常数,且 n ≠ 0。

- 指数函数:f(x) = a^x,其中 a 是常数且 a > 0,且 a ≠ 1。

- 对数函数:f(x) = log_a(x),其中 a 是正常数且 a ≠ 1。

3. 函数的性质- 定义域: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值域:函数的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 奇偶性:f(x) = f(-x) 时,函数为偶函数;f(x) = -f(-x) 时,函数为奇函数。

- 单调性:函数在定义域上递增或递减。

- 有界性: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有上界或下界。

4. 复合函数- 复合函数是由一个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自变量而得到的函数。

- 复合函数的表示法为 (f ∘ g)(x) = f(g(x))。

5. 反函数- 若函数 f 和 g 是互逆的,则 f(g(x)) = x,g(f(x)) = x。

- 如果函数 f 的反函数存在,记为 f^(-1)(x),则有 f(f^(-1)(x)) = x。

6. 方程的根与解集-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方程的根是使方程成立的值。

- 解集是使方程成立的所有值的集合。

7.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 ax + b = 0 的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 x = -b/a。

8.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 ax^2 + bx + c = 0 的方程,其中 a ≠ 0。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通过公式 x = (-b ±√(b^2 - 4ac))/(2a) 求得。

高一数学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

【导语】如果把⾼中三年去挑战⾼考看作⼀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中⼆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

与起点相⽐,它少了许多的⿎励、期待,与终点相⽐,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

它是孤⾝奋⽃的阶段,是⼀个耐⼒、意志、⾃控⼒⽐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

⾼⼆频道为你整理了《⾼⼀数学必修⼆各章知识点总结》,学习路上,为你加油! 【第⼀章空间⼏何体】 1.1空间⼏何体的结构 1.2空间⼏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阅读与思考画法⼏何与蒙⽇ 1.3空间⼏何体的表⾯积与体积 探究与发现祖暅原理与柱体、椎体、球体的体积 实习作业 ⼩结 复习参考题 【第⼆章点、直线、平⾯之间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平⾏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阅读与思考欧⼏⾥得《原本》与公理化⽅法 ⼩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直线与⽅程】 3.1直线的倾斜⾓与斜率 探究与发现魔术师的地毯 3.2直线的⽅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阅读与思考笛卡⼉与解析⼏何 ⼩结 复习参考题 【第四章圆与⽅程】 4.1圆的⽅程 阅读与思考坐标法与机器证明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直⾓坐标系 信息技术应⽤⽤《⼏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 ⼩结 复习参考题 【函数知识点】 ⼀、定义与定义式: ⾃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例,⽐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次函数的图像——⼀条直线。

因此,作⼀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高一数学2015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件

高一数学2015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件

BS · 数学
必修2
已知点 P(x, y)满足关系式: x2+y2-6x-4y+12 =0,求: y (1)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x (2)x2+y2 的看作是圆(x,y)与原点连线的斜 x 率,(2)x2+y2 可看作是(x,y)与原点距离的平方.
BS · 数学
BS · 数学
必修2
(2)设圆的一般方程为 x2+y2+Dx+Ey+F=0, 1+144+D+12E+F=0, 则49+100+7D+10E+F=0, 81+4-9D+2E+F=0, 解得 D=-2,E=-4,F=-95. ∴所求圆的方程为 x2+y2-2x-4y-95=0.
BS · 数学
必修2
从点 P(3,-2)发出的光线 l,经过直线 l1:x+y -2=0 反射,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恰好通过点 Q(5,1), 求 l 的方程.
【思路点拨】 求直线 l 的方程,已知点 P 在 l 上,只需 在 l 上再求出一个点即可.
BS · 数学
必修2
【思路点拨】 设点 P(3,-2)关于 l1:x+y-2=0 对称 的点 P1 的坐标为(x,y),则直线 l1 为线段 PP1 的垂直平分线, 可得方程组 y+2 =1, x-3 x+3 y-2 + 2 -2=0, 2 1).
(1)
|3 k-2|
BS · 数学
必修2
(2)设 u= x2+y2,则 u 为圆 C 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如 图(2)所示.连接 OC 并延长交圆于 A、B 两点,圆心 C(3,2) 与原点 O 的距离是 |OC|= 13. ∴|OA |= 13-1,|OB |= 13+1.
2 2 ∴u2 = | OB | = ( 13 + 1) =14+2 13, max 2 2 u2 min=|OA | =( 13-1) =14-2 13.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章与第二章期末复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章与第二章期末复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章与第二章期末复习题9、如图是正三棱锥(底面边为4,高为4),则它的三视图是( ) 高一数学必修?第一章与第二章期末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空间四点中如果有三点共线,则这四点共面B C、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这三条直线共面 D、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A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等腰梯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台;B、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所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C、三棱锥的侧面或底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D、三棱锥又叫四面体。

D 3、梯形(如图)是一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斜二测), ABCDABCDC 11112// 若?轴,?轴,, ADAByxABCD,,211111111AB1 1 310、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则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AD,1ABCD(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11DOC1 1 1 (3)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A、5 B、10 C、 D、 52102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1B、2C、3D、4 4、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的正投影不可能是( )11、已知圆锥的表面积是底面积的3倍,那么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 ) A、两条平行直线 B、两条相交直线 C、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D、两个点 0 000 B、150 C、180 D、240 A、120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由A在表面到达的最短行程为( ) ABCDABCD,C1111112、能保证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是( ) a, A、B、 C、 D、3 522A、?B、? ab,,,,,,b,,,aabb6、正六棱台的两底面的边长分别为和2,高为,则它的体积为( ) aaaC、?,?,?D、? b,,,,,,l,caaacabl21333733333 A、 B、 C、 D、 aa73aa二、填空题 22213、已知球的一个截面的面积为,且此截面到球心的距离为4,则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每学完一个单元,要建立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将本章的主要思路、推理方法及运用技巧等转变成自己的实际技能,也要善于归纳总结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 函数定义: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为$f: A\rightarrow B$。

2. 函数的表示方法:- 公式法:$y = f(x)$- 图像法:通过坐标平面上的点集表示函数- 表格法:列出一系列的$(x, f(x))$值对二、函数的性质1. 单调性:- 单调递增:对于任意$x_1 < x_2$,有$f(x_1) \leq f(x_2)$ - 单调递减:对于任意$x_1 < x_2$,有$f(x_1) \geq f(x_2)$ 2. 奇偶性:- 奇函数:满足$f(-x) = -f(x)$- 偶函数:满足$f(-x) = f(x)$3. 周期性:存在正数T,使得对于任意x,有$f(x + T) = f(x)$三、函数的基本类型1. 一次函数:$y = ax + b$,其中a和b为常数2.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为常数3. 指数函数:$y = a^x$,其中a>0且a≠14. 对数函数:$y = \log_a(x)$,其中a>0且a≠15. 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y = \sin(x)$- 余弦函数:$y = \cos(x)$- 正切函数:$y = \tan(x)$四、函数的运算1. 函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f + g)(x) = f(x) + g(x)$- $(f - g)(x) = f(x) - g(x)$- $(f \cdot g)(x) = f(x) \cdot g(x)$- $(f / g)(x) = \frac{f(x)}{g(x)}$,要求$g(x) \neq 0$ 2. 复合函数:$(f \circ g)(x) = f(g(x))$五、函数的图像1. 一次函数图像:直线2. 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3. 指数函数图像:指数曲线4. 对数函数图像:对数曲线5. 三角函数图像:- 正弦函数:波形曲线- 余弦函数:波形曲线- 正切函数:周期性波动曲线六、函数的应用1. 实际问题的建模与解决2. 优化问题中的最值求解3. 物理和工程问题中的应用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表示:(1)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列举法(3)描述法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5.1.子集、真子集、空集;2.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一)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2.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1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2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3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优点: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以下两点必须同时具备)(1)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2)定义域一致.求函数值域方法:(先考虑其定义域)(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练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换元法、配方法、分离常数法、判别式法、单调性法等.2.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画法:描点法;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平移变换;对称变换;*伸缩变换.3.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4.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集)→B(象集)”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5.分段函数(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二)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1)定义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的某个区间D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x 2 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 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定义的变形应用:如果对任意的12,x x D ∈,且21x x ≠有0)()(1212>--x x x f x f 或者2121(()())()0f x f xxx -->,则函数)(x f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任意的12,x x D ∈,且21x x ≠有2121()()0f x f x x x -<-或者2121(()())()0f x f xxx --<,则函数)(x f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1 任取x 1,x 2∈D ,且x 1<x 2; ○2作差f(x 1)-f(x 2);○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 定号(即判断差f(x 1)-f(x 2)的正负); ○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 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 [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2.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的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的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确定f(-x)与f(x)的关系; ○3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 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3.函数的解析表达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凑配法; 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 4.函数最大(小)值(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2)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函数y=f(x)在区间[a ,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 ,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 处有最大值f(b); 函数y=f(x)在区间[a ,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 ,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 处有最小值f(b).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一、指数函数(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当n 是奇数时,a a nn=,当n 是偶数时,⎩⎨⎧<≥-==)0()0(||a a a a a a n n2.分数指数幂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1,,,0(*>∈>=n N n m a a a n m n m,)1,,,0(11*>∈>==-n N n m a a aa n m nm nm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r s r s a a a +⋅=(0,,)a r s R >∈;(2)()r s r s a a =),,0(R s r a ∈>;(3)()r r ra b ab =(0,)a r R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指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在[a ,b]上,)1a 0a (a )x (f x≠>=且值域是)]b (f ),a (f [(a>1)或 )]a (f ),b (f [(0<a<1);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二、对数函数(一)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 记作: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2 x N N a a x=⇔=log . 两个重要对数:○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N ⇔log N(二)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1 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2 =N Malog M a log -N a log ; ○3 na M log n =M a log)(R n ∈. 注意:换底公式abb c c a log log log =(0>a ,且1≠a ;0>c ,且1≠c ;0>b ).利用换底公式可得下面的结论:(1)b m n b a nam log log =; (2)ab b alog 1log =.(三)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0(log >=a x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y 2log 2=,5log 5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2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αx y =)(R a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α为常数.2.幂函数性质归纳:(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当0>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1>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10<<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当0<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 轴正半轴,当x 趋于∞+时,图象在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 轴正半轴.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 (代数法)求方程0)(=x f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x f y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1)△>0,方程02=++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02=++c bx ax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02=++c bx ax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二、函数的应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认真读题,缜密审题,确切理解题意,明确问题的实际背景,然后进行科学的抽象、概括,将实际问题归纳为相应的数学问题;二是要合理选取参变数,设定变元后,就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在联系,选用恰当的代数式表示问题中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函数、方程、不等式等数学模型;最终求解数学模型使实际问题获解.数学必修2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要补充直棱柱、正棱柱、正棱锥、正棱台、平行六面体的定义)结 构 特 征 性质 图例 棱柱 (1)两底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2)侧棱平行且相等. 圆柱(1)两底面相互平行;(2)侧面的母线平行于圆柱的轴; (3)是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棱锥 (1)底面是多边形,各侧面均是三角形; (2)各侧面有一个公共顶点. 圆锥 (1)底面是圆;(2)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棱台 (1)两底面相互平行;(2)是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圆台 (1)两底面相互平行;(2)是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 球(1)球心到球面上各点的距离相等;(2)是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三视图定义: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 轴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 轴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表面积相关公式 表面积相关公式棱柱 2S S S =+侧全底 圆柱 222S r r h ππ=+全(r :底面半径,h :高) 棱锥 S S S =+侧全底圆锥 2S r r l ππ=+全(r :底面半径,l :母线长) 棱台S S S S =++侧全上底下底圆台22('')S r r r l r l π=+++全(r :下底半径,r ’:上底半径,l :母线长)(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体积公式体积公式 棱柱 V S h =底高圆柱 2V r h π=棱锥 13V S h =底高 圆锥 213V r h π=棱台1('')3V S SS Sh =++圆台221('')3V r rr r hπ=++ (3)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球=343R π ; S 球面=24Rπ第二章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平面① 平面的概念: 平面是无限伸展的.② 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③ 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 在平面α,记作A α∈;点A 不在平面α,记作A α∉.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 在直线l 上,记作:A ∈l ; 点A 在直线l 外,记作A ∉l.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 在平面α,记作l ⊂α;直线l 不在平面α,记作l ⊄α.(2)平面基本性质即三条公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列表如下:公理1 公理2 公理3 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语言,,A l B l l A B ααα∈∈⎫⇒⊂⎬∈∈⎭,,,,ABC ABC α⇒不共线确定平面,l P P P l αβαβ=⎧∈∈⇒⎨∈⎩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①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②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一点的直线与平面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③异面直线所成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或夹角). ,a 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围为(0,90]︒,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记作a b ⊥.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可以归纳为四步:选点→平移→定角→计算.④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4)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 α⊂; a ∩α=A ;a ∥α . (5)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记作α∥β.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记作α∩β=b.2、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为:,,////a b a b a αα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符号表示为:////a a a b b αβαβ⎫⎪⊂⇒⎬⎪=⎭(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用符号表示为:,,////,//a b a b P a b βββααα⊂⊂=⎫⇒⎬⎭. *(2)如果在两个平面,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一个平面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用符号表示为:α∥β,a ⊂β//a α⇒(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用符号表示为:α∥β,α∩γ=a ,β∩γ=b //a b ⇒3、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用符号表示为:l ⊥m ,l ⊥n ,m ∩n =B ,m ⊂α,n ⊂α⇒l ⊥α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用符号表示为:a ⊥α,b ⊥α⇒ //a b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用符号表示为:a ⊂α,α⊥β⇒α⊥β.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用符号表示为:αβ⊥,l αβ=,a α⊂,a l ⊥⇒a β⊥.4、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0.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 ,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 ,b 平行的直线b a '',,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0.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90.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④求二面角的方法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二面角平面角.β aαb*垂面法:已知二面角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 a 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90,0∈α时,0≥k ;当()180,90∈α时,0<k ; 当90=α时,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③设1122(,),A x y B xy ,(),则线段AB 中点坐标公式为1212(,)22x x y y++2、直线的方程(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名称 方程 适用围 点斜式 y -y 0=k (x -x 0) 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 斜截式 y =kx +b 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 两点式 y -y1y2-y1=x -x1x2-x1 不含直线x =x 1(x 1≠x 2) 和直线y =y 1(y 1≠y 2) 截距式 xa +yb =1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Ax +By +C =0(A 2+B 2≠0)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线都适用 注意:○1各式的适用围; ○2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 轴的直线:b y =(b 为常数); 平行于y 轴的直线:a x =(a 为常数).(2)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①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0000=++C y B x A (00,B A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方程为:000=++C y B x A (C 为参数) ②垂直直线系:垂直于已知直线0000=++C y B x A (00,B A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方程为:000=+-C y A x B (C 为参数) ③过定点的直线系:(ⅰ)斜率为k 的直线系方程为()00x x k y y -=-,直线过定点()00,y x ;*(ⅱ)过两条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2l 不在直线系中.3、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已知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则212121,//b b k k l l ≠=⇔;12121-=⇔⊥k k l l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4、两条直线的交点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00222111C y B x AC y B x A 的一组解.方程组无解21//l l ⇔; 方程组有无数解⇔1l 与2l 重合5、距离公式:(1)平面上任意两点P 1(x 1,y 1),P 2(x 2,y 2)间的距离为|P 1P 2|=222121()()x x y y -+-. 特别地,当12,P P 所在直线与x 轴平行时,1212||||P P x x =-;当12,P P 所在直线与y 轴平行时,1212||||P P y y =-; (2)平面上任意一点P 0(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的距离为d =|Ax0+By0+C|\r(A2+B2).(3)两条平行直线l 1:Ax +By +C 1=0,l 2:Ax +By +C 2=0(其中A ,B 不同时为0,且C 1≠C 2)间的距离为d=|C1-C2|\r(A2+B2).第三章 圆与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222rb y a x =-+-,圆心()b a ,,半径为r ;(2)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2,2E D ,半径为F E D r 42122-+= 当0422=-+F E D 时,表示一个点; 当0422<-+F E D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要求出a ,b ,r ;若利用一般方程, 需要求出D ,E ,F.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 几何特征 方程特征 几何法 代数法 相交 有两个公共点 方程组有两个不同实根 d<r △>0 相切 有且只有一公共点 方程组有且只有一实根 d=r △=0 相离 没有公共点 方程组无实根 d>r △<0(利用圆被截得弦的性质(垂径定理):弦长222||d r AB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 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 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 ,得到方程【一定两解】;(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 0-a)(x-a)+(y 0-b)(y-b)= r 2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221211:r b y a x C =-+-,()()222222:R b y a x C =-+- 当r R d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r R d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公切线一条; 当r R d r R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r R d -=时,两圆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r R d -<时,两圆含; 当0=d时,为同心圆.注意: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5.空间直角坐标系(1)定义:从空间某一个定点O 引三条互相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Ox 、Oy 、Oz ,这样的坐标系叫做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点O 叫做坐标原点,x 轴、y 轴、z 轴叫做坐标轴. 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 平面、yOz 平面、zOx 平面.(2)任意点坐标表示:空间一点M 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 y z 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 y z 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 (x 叫做点M 的横坐标,y 叫做点M 的纵坐标,z 叫做点M 的竖坐标)(3)空间两点距离坐标公式:212212212)()()(z z y y x x d -+-+-=。

高一数学必修2同步练习-第二章2.1.2

高一数学必修2同步练习-第二章2.1.2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基础过关1.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是( )A .异面B .平行C .相交D .以上都有可能2.若AB ∥A ′B ′,AC ∥A ′C ′,则有( )A .∠BAC =∠B ′A ′C ′ B .∠BAC +∠B ′A ′C ′=180°C .∠BAC =∠B ′A ′C ′或∠BAC +∠B ′A ′C ′=180°D .∠BAC >∠B ′A ′C ′3.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顺次连接四边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空间四边形B .矩形C .菱形D .正方形4.“a 、b 为异面直线”是指:①a ∩b =∅,且aD \∥b ;②a ⊂面α,b ⊂面β,且a ∩b =∅;③a ⊂面α,b ⊂面β,且α∩β=∅;④a ⊂面α,b ⊄面α;⑤不存在面α,使a ⊂面α,b ⊂面α成立.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 .①④⑤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⑤5.如果两条直线a 和b 没有公共点,那么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6.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 (1)BC ′与CD ′所成的角为________; (2)AD 与BC ′所成的角为________.7.如图所示,四边形ABEF 和ABCD 都是直角梯形,∠BAD =∠F AB=90°,BC 綊12AD ,BE 綊12F A ,G 、H 分别为F A 、FD 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8.如图,正方体ABCD -EFGH 中,O 为侧面ADHE 的中心,求:(1)BE 与CG 所成的角; (2)FO 与BD 所成的角.二、能力提升9.如图所示,已知三棱锥A -BCD 中,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MN ≥12(AC +BD )B .MN ≤12(AC +BD )C .MN =12(AC +BD )D .MN <12(AC +BD )10.如果两条异面直线称为“一对”,那么在正方体的十二条棱中共有异面直线( )A .12对B .24对C .36对D .48对11.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AB ⊥EF ;②AB 与CM 所成的角为60°; ③EF 与MN 是异面直线; ④MN ∥CD .以上结论中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12.已知A 是△BCD 平面外的一点,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1)求证:直线EF 与BD 是异面直线;(2)若AC ⊥BD ,AC =BD ,求EF 与BD 所成的角. 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三棱锥A —BCD 中,AB =CD ,且直线AB 与CD 成60°角,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答案1.D 2.C 3.B 4.D 5.平行或异面 6.(1)60° (2)45°7.(1)证明 由已知FG =GA ,FH =HD ,可得GH 綊12AD .又BC 綊12AD ,∴GH 綊BC ,∴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解 由BE 綊12AF ,G 为F A 中点知,BE 綊FG ,∴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EF ∥BG . 由(1)知BG 綊CH ,∴EF ∥CH , ∴EF 与CH 共面.又D ∈FH ,∴C 、D 、F 、E 四点共面.8.解 (1)如图,∵CG ∥BF ,∴∠EBF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E 与CG 所成的角,又△BEF 中,∠EBF =45°,所以BE 与CG 所成的角为45°.(2)连接FH ,BD ,FO ,∵HD 綊EA ,EA 綊FB , ∴HD 綊FB ,∴四边形HFBD 为平行四边形, ∴HF ∥BD ,∴∠HFO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FO 与BD 所成的角. 连接HA 、AF ,易得FH =HA =AF , ∴△AFH 为等边三角形,又依题意知O 为AH 中点,∴∠HFO =30°,即FO 与BD 所成的角是30°.9.D 10.B 11.①③12.(1)证明 假设EF 与BD 不是异面直线,则EF 与BD 共面,从而DF 与BE 共面,即AD 与BC 共面,所以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这与A 是△BCD 平面外的一点相矛盾.故直线EF 与BD 是异面直线.(2)解 取CD 的中点G ,连接EG 、FG ,则EG ∥BD ,所以相交直线EF 与EG 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EF 与BD 所成的角.在Rt △EGF 中,由EG =FG =12AC ,求得∠FEG =45°,即异面直线EF 与BD 所成的角为45°.13.解 如图,取AC 的中点P .连接PM 、PN ,则PM ∥AB ,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 =60°或∠MPN =120°, 若∠MPN =60°,因为PM ∥AB ,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又因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PMN =6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60°.若∠MPN =120°,则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 =30°, 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30°.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60°或30°.。

高一数学 人教A版必修2 第二章 2.2.1、2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课件

高一数学 人教A版必修2 第二章  2.2.1、2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课件

(1)直线EG∥平面BDD1B1;
证明 如图,连接SB.
∵点E,G分别是BC,SC的中点,
∴EG∥SB.
又∵SB⊂平面BDD1B1,EG⊄平面BDD1B1,
∴EG∥平面BDD1B1.
证明
(2)平面EFG∥平面BDD1B1. 证明 连接SD. ∵点F,G分别是DC,SC的中点, ∴FG∥SD. 又∵SD⊂平面BDD1B1,FG⊄平面BDD1B1, ∴FG∥平面BDD1B1. 又EG∥平面BDD1B1, 且EG⊂平面EFG,FG⊂平面EFG,EG∩FG=G, ∴平面EFG∥平面BDD1B1.
证明
反思与感悟 解决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综合问题的策略 (1)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平行关系是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这三 种平行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2) 线线平行 ―判――定―→ 线面平行 ―判――定―→ 面面平行
所以平行关系的综合问题的解决必须灵活运用三种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
第二章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 定及其性质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利用定理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
知识点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思考1 三角板的两条边所在直线分别与平面α平行,这个三角板所在平 面与平面α平行吗? 答案 平行.
证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命题角度2 以柱体为背景证明线面平行 例3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棱BC,CC1的中点,在线 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直线DE∥平面A1MC?请证明你的结论.
解答
引申探究 将本例改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若M为AB的中点, 求证:BC1∥平面A1CM. 证明 如图,连接AC1交A1C于点F, 则F为AC1的中点. 又因为M是AB的中点,连接MF, 所以BC1∥MF. 因为MF⊂平面A1CM,BC1⊄平面A1CM, 所以BC1∥平面A1CM.

高一数学必修二——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高一数学必修二——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 ∥ ∴EO = 2 BD1
A1 E D1 B1
C1
而EO 平面AEC, BD1 平面AEC ∴BD1 ∥平面AEC
A
D
O
C B
3、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D 是AC的中点。
求证:AB1//平面DBC1
B1
A1
C1
P
D
A
C
B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直
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 别是AB,BB1的中点. ①证明:BC1∥平面A1CD; ②设AA1=AC=CB=2,AB= 2 2, 求 三棱锥C-A1DE的体积.
(2)因为PD⊥平面ABCD,GC⊂平面
ABCD,所以GC⊥PD.因为ABCD为正 方形,所以GC⊥CD. 因为PD∩CD=D,所以GC⊥平面PCD. 因为PF=PD=1,EF=CD=1, 所以S△PEF= EF×PF=. 因为GC=BC=1, 所以. V =V
P-EFG G-PEF
=
3.(2015·杭州模拟)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及三视图 如图所示(其中M,N分别是AF,BC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CDEF. (2)求多面体A-CDEF的体积.
(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
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 行; 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
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
四是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 换.
中位线定理
例题讲解:
例.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的 中点,证明:直线EF与平面BCD平行
1.直线a在平面 内还是在平面 外?
直线a在平面外 即直线a与平面可能相交或平行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篇一(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1. 一元二次函数的概念一元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0),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a、b、c为常数且a ≠ 0。

一元二次函数一般表示为y = f(x),其中x ∈ R,f(x) = ax^2 + bx + c。

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其中x的最高幂为2,也称为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y平面内的一个二次曲线。

若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上;若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下。

(1)当a > 0时,抛物线的最低点为最小值;(2)当a < 0时,抛物线的最高点为最大值;(3)当a = 0时,函数为一次函数。

3. 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1)顶点坐标:对于一元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顶点的横坐标为x = -b/2a,纵坐标为y = f(-b/2a);(2)对称轴: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x = -b/2a对称;(3)奇偶性:当a为偶数时,函数为偶函数,对称于y轴;当a为奇数时,函数为奇函数,对称于原点;(4)增减性:a > 0时,函数y = ax^2 + bx + c在(-∞,-b/2a)上是递减的,在(-b/2a,+∞)上是递增的;a < 0时,函数在(-∞,-b/2a)上是递增的,在(-b/2a,+∞)上是递减的。

4. 一元二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二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抛物线的运动、建筑工程、生产成本等,都可以用一元二次函数进行建模和分析。

5. 一元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元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我们可以推断出函数的开口方向、最值、零点、对称轴等图像特征,并通过这些特征来对一元二次函数进行分析和应用。

6. 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绘制方法(1)结合曲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特征来绘制;(2)通过利用多个点来构造函数的图象(如顶点、零点、对称轴等)。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是数学必修二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涉及到函数及其运算。

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种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以及函数的运算。

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将每个输入值映射到唯一的输出值的关系。

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函数,例如 f(x)、g(x)。

在函数中,x被称为自变量(输入值),f(x)被称为因变量(输出值)。

函数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如曲线)或表格来表示。

2.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坐标系上的表示,横轴表示自变量,纵轴表示因变量。

函数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函数的特征,如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来获取函数的一些主要信息。

3. 函数的性质函数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

- 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也就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

- 值域:函数的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也就是函数所有可能的输出值的集合。

- 单调性:如果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点x1、x2满足x1<x2时,f(x1)<f(x2),则函数是递增的;如果f(x1)>f(x2),则函数是递减的。

- 奇偶性:如果对于任意x,有f(-x)=f(x),则函数是偶函数;如果对于任意x,有f(-x)=-f(x),则函数是奇函数。

4. 函数的运算函数之间可以进行运算,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这些函数的运算可以通过图像或公式来表达。

- 加法:设f(x)和g(x)是两个函数,则它们的和是h(x)=f(x)+g(x)。

函数h(x)的图像是函数f(x)和g(x)图像之间对应点的纵坐标相加。

- 减法:设f(x)和g(x)是两个函数,则它们的差是h(x)=f(x)-g(x)。

函数h(x)的图像是函数f(x)和g(x)图像之间对应点的纵坐标相减。

- 乘法:设f(x)和g(x)是两个函数,则它们的积是h(x)=f(x)g(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b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 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作用: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公理2
推论1 推论2 推论3 公理3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 面. 作用:确定平面的主要依据.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 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 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β
a
α
a
l
A
例1. b , a b , a a / /
1.异面直线所成角:范围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步骤是:
(0,90]
一作(找):作(或找)平行线; 二证:证明所作的角为所求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三求:在一恰当的三角形中求出角。
2.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范围

[0,90]
① 若 a⊥b, b⊥c, 则 a//c; ② 若 a, b 是异面直线, b, c 是异面直线, 则 a, c 也是异面直线; ③ 若 a 和 b 相交, b 和 c 相交, 则 a 和 c 也相交; ④ 若 a 和 b 共面, b 和 c 共面, 则 a 和 c 也共面.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0 个 . D1 C1 a ①反例如图. b A1 B1 ②反例如图. b c ③反例如图.
a / /b
线面平行);
b
a

如图, 点 P, Q, R, S 分别在正方体的四条棱上, 并且是所在棱的中点, 则直线 PQ 与 RS 是异面直线 的图是 ( C )
P
Q R S R S P
R
Q R S Q P S
P
Q
(A) 平行
(B) 平行
(C) 异面
(D) 相交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线面平行 β
作用:(1)判断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 (2)判断点在直线上。
1.异面直线: 证明异面直线时常用反证法。
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两直线异面的判别一 : 两条直线 既不相交、又不平行. 两直线异面的判别二 : 两条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2.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线面平行; (2)判定定理:(线线平行 a b a / /
有一个公共点: 相交直线
无 公 共 点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4、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a在平面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

a a
a α
a α A
直线a 与平面α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A
直线a与平面α平行
没有公共点
a

a //α
其中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5、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α
8. 判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法: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 角是直二面角。 (2)判定定理: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ab a 面
β
b
α
a A
8.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b b l ab al
分析: 如图, (A) AC 与 CE 相交, 排除.
A1 D1 E B1 C B C1
(B) 直观 BD 可能垂直 CE.
∵BD⊥AC, 且 BD⊥CC1, D 则 BD⊥平面 ACC1A1, A 而 CE平面 ACC1A1, ∴BD⊥CE.
7.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β
a b
a a / /b b
本章内容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一、平面的特点:
(1)“平”;(2)“无限延展”; (3)“无厚薄”
二:平面的表示
D 记作:平面 平面 ABCD 平面AC或平面BD A

C B
三、空间中几种位置关系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公共点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两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 α∥β 两平面相交
有一条公共直线
α∩β=a
1. 三个平面可将空间分成几部分? 你能画出它 们的直观图吗? 答: 三个平面可将空间分成 4个、或 6个、或 7个、 或 8个部分. 4部分 6部分 7部分 8部分
b g g b g
g

(1)点A在直线l上: (2)点A在直线l外:
Al
Al
记作:
2、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A在平面 内: 记作 A . 点B在平面 外: 记作B .
3、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 同在一个平面内 平行直线
按平面基本性质分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异面直线
按公共点个数分
b
b
P
a

5.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⑴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 / b , a a a / / b
⑵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 们的交线平行. / / b , g a, b g b a / /b
b b a / /b a / / a
线线平行 a b
α
4. 判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关键是找平行线
法一: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法二:平行四边形的平行关系。
(1)定义法:平面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面面平行;
(2)判定定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a b ,b b ab P // b a // , b //
④反例如图.
D
c
B
C
A
如图, 过点 S 引三条不共面的直线 SA, SB, SC, 其中∠BSC90, ∠ASC∠ASB60, 且 SASBSCa. 求证: 平面 ABC⊥平面 BSC. A 证明: ∵∠ASC∠ASB60, SASBSCa. B S ∴△ASC≌△ASB, ABAC. E 取 BC 的中点 E, 则 AE⊥BC. ① C 在等腰直角△BSC 中, 斜边中线 SECE. 在等边三角形 ASC中, ACAS. ∴△AES≌△AEC. 得∠AES∠AEC, 即 AE⊥ES. ② 由①②知AE⊥平面 BSC. ∵AE平面 ABC, ∴平面 ABC⊥平面 BSC.
⑶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 它也和另一个平面相交. / / b , a A a b B ⑷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所有平行线段相等。
g
b

b
a
b
a

6.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法: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2)判定定理: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a l b a b A
la l b
l
b

A
a
(3)例 1.a / /b, a b
在正体 ABCD-A1B1C1D1 中, 若 E 是 A1C1 的 中点, 则直线 CE 垂直于 ( B ) (A) AC (B) BD (C) A1D (D) A1D1

A O
注:已知角,要求角, 关键找射影。
3.l
β
B
∠AOB即为二面 角α-l-β的平面角。
O
七、补充: 公理4:
等角定理:
在空间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设 a, b, c 是空间的三条直线, 下面给出四个命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