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教育现状及本土化对策的探讨_基于广西的研究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讨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讨作者:董文蕾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16期【摘要】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在中国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将社会工作这门学科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社会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才能为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服务。
因此,本文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现对策。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对策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意义及本土化之前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意义由于社会工作这门学科的起源是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它所适用的对象也是西方国家。
而长久以来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在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笔者认为,只有将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中国的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加以融合,才能解决以上弊端,真正为中国社会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二)本土化之前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现状首先,中国的百姓对于社会工作这门学科知之甚少。
除了专业人士和知识层次较高的人,其他普通群众尚不清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职能。
往往将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或者居委会大妈混为一谈,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自然也不会想到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社会认可度不高。
其次,自社会工作事业引进中国以来,一直以政府购买服务居多,很少有专业的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的发展主体单一。
这种制度化的建设,必然会导致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政府依赖过大,使社会工作的发展日渐僵化。
再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都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有些高校甚至花重金聘请国外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授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却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即使找到了,薪酬也极其微薄,根本不够维持学生的基本生活,加上整个社会大环境对社工的认可度低,许多受过专业培养的人才都离开了社会工作者这个行业,而从事这个职业的,往往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
这个尴尬的情况,也很不利于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困境及对策
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困境及对策【摘要】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是当前社会工作领域的必然趋势,本土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与挑战。
首先是跨文化交流困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人员之间容易发生沟通障碍;其次是文化差异带来的道德观念冲突,可能影响工作的实施。
为了应对这些困境,可以建立跨文化沟通机制,加强本土伦理研究与实践,并培养本土工作人员的跨文化能力。
在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中,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将不断得到完善,只有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为当地社区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服务。
【关键词】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困境、对策、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道德观念、本土伦理研究、实践、本土工作人员、跨文化能力、探索、服务社区。
1. 引言1.1 本土化是社会工作伦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土化是社会工作伦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工作者面临着跨文化交流的挑战。
传统上,社会工作伦理往往是由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所主导,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并不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实践。
将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土化是指在尊重和保留当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来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社会工作伦理规范和原则。
通过本土化,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土化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者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提升社会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工作伦理原则,才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社区,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1.2 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重要性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本土化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使社会工作更具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深入了解当地的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和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当地社区的需求,更好地帮助当地居民解决问题。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现状及对策展开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在分析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传统模式、本土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发展,为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现状、问题、挑战、对策、建议、传统模式、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现状及对策研究是当前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社会工作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往往沿袭西方理论和经验,缺乏本土化内容和特色,难以满足中国实际的社会工作需求。
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促进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的确立,旨在引领本研究的整体方向和目标,为接下来的研究内容提供清晰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1.2 研究意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本土化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特点和需求,进而调整和完善教育内容和培养模式,使之更符合本土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推动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实践的互动与融合,促进教育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本土化研究能够促使教育机构更加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社会需求和问题,培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社会工作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推动学科的深化和提高。
最新 浅谈广西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及管理的现状、困难与对策-精品
浅谈广西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及管理的现
状、困难与对策
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如何让孩子更好的吸收知识,这些都是教育工作的重点。
而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农村教育的施行对于饱受困苦的偏远地区来说极为困难,教育的侧重点也大不相同。
一、前言
教育是人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类别,其中小学教育占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学校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教育在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还重在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在小学时期培养孩子对预防疾病和身体健康的保护是很重要的。
2.小学教育在学习知识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掌握学习技能,开发智力的重要时机。
3.小学教育在思想品德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是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培养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节点。
(二)学校小学教育的意义
小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铺路石,不仅关系到未来个人的前途发展,还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尤为重要。
二、广西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及管理现状
广西地处中国南方沿海,四周地势多为山地与高原,多山的地形环境和复杂的水文特征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带给偏远地区农村的小学教育不可磨灭的影响。
与城市相比,偏远山区的小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一)城市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校教育更加严格,也越来越多样化。
从小学开始,学校和家长就注重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的全面性了。
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现状分析及对策
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是当前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在我们主要从社会工作本土化现状、本土化障碍分析以及提升本土化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加强实践性教育和建立本土化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是解决本土化障碍的重要途径。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土化现状,展望了未来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性,有效提升社会工作教育的水平,为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教育、现状分析、障碍、对策、实践性教育、教育体系、发展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是指将国外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与当地社会文化相结合,适应本土社会的需求和特点,以培养适合本土社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教育也面临着本土化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蓬勃发展,本土化教育已成为迫切需要;国外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需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需要具备本土化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社会的需求;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够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研究将对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1.2 研究意义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是指将社会工作教育与当地的文化、社会环境相结合,使之更符合当地的需要和特点。
本土化教育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研究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现状以及提升本土化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现状,可以了解当前社会工作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社会工作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分析本土化障碍可以帮助发现社会工作教育在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措施。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探讨
化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社会工作教育的一项 基本任务。鉴于此,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1 社会工作理论内涵的理解
通过重新梳理过去对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对社 会工作理论本质内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对于社会工 作本土化的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本土化” 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查询西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得知,Walton 和 Abo 首次提出了本土化与社会工作 两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下,本土 地化和社会工作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文 化和经济特征。Y ip 从从三个维度对社会工作本土化 的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更进了一步的研究, 通过研究提 出了社会工作不仅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且还具有 支配性与族群性和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特征,而王思斌 教授指出,只有把具有专业性与本土性特点的社会工 作有效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本土化与本土性二者之 间的互补关系。才能把二者之间的优势充分发挥出 来。所谓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则被认为是“关于社会工 作的各种知识架构的总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 内涵就是指对于引入和借鉴外来的理论,需要进行反
作者简介:李珍妮(19 91 —),女, 壮族,广西柳 州人,硕士,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思与创新,并将其社会工作理论融入到中国社会的具 体实际情境当中去,在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升 华,为本土化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也为 我国社会工作学者研究提供理论指引。近年来,有学 者又进一步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自觉、文化自 觉方面的研究,甚至制度自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理解为是对社会工作本土性的追寻。 2 对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重要性的认识
2019 年 8 月上 教育 EDUCATION
我国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_社会工作专业
我国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_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本土特色的跨学科综合性工作,需要深入
挖掘中国社会文化与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实践需求,借鉴西方经验并
加以本土化丰富。
建立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需要以下探析:
一、认清本土实践需求,注重实践的本土化和文化适应性。
社
会工作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如何将西方的理论和理念与中国的
实践结合起来,以满足中国的实际需求,是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关键。
需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采用本土化的服务策略,实
现服务的文化适应性。
二、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概念体系。
社会工作的
理论概念体系是指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义、理论框架、实践原则等。
由于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
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概念体系,以满足中国的实际需求,指导社会工作的实践和发展。
三、推广和普及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针对不同
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制定适当的服务计划和策略,推广本土化
社会工作理念,实现社会工作的普及和推广。
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
力和本土化服务的能力。
需要建立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培训和教育机制,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推动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以上是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概念体系和服务策略,推广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经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实现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摘要】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是当前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从引入部分探讨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意义、现状和问题,随后在正文部分详细分析了本土化视角下的社会工作研究、研究内容与方法、实践案例、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比较。
结论部分总结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指出了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未来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意义、现状、问题、本土化视角、内容与方法、实践案例、发展趋势、国际比较、意义和价值、挑战与机遇、未来方向1. 引言1.1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意义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意义在于从传统社会工作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将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当地的实际情境中,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本土化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地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结构,从而提出更有效的社会工作方案,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
通过本土化研究,社会工作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社会的特点和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工作工作,增加社会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土化研究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工作者与当地社区的互动与合作,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提高社会工作的影响力和社会化。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社会工作更加贴近当地社会的需要,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不仅是社会工作领域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社会工作实践水平的关键。
1.2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现状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已经成为学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因此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需求日益迫切。
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本土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研究,逐渐认识到社会工作应当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干预和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社会的需求。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与策略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与策略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既是外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知识体系融入中国本土而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本土社会工作经验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还是社会工作在本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落地生根的过程。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过程,应该进行怎样的路径和策略选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期就来探讨这一话题。
1主持人: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制度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尚不完善,相关政策层级较低,部门联动较弱。
社会工作专门立法更是个空白。
请谈谈社会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路径、策略。
童小军:法制化和制度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法制化是指用法律规范和约束社会行为的做法,它为判断是非和解决冲突提供依据。
社会工作的法制化则指用法律规范和约束社会工作者行为的做法,并为判断专业行为是否妥当和解决专业服务纠纷提供依据。
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也是群体与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还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
我认为社会工作的法制化需要以制度化为前提,因为没有完成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就意味着社会工作还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岗位设置、职责界定以及服务标准等都还在探讨过程中。
如果这些都没有,社会工作的法制化就缺乏基础,难以进行。
何雪松:毫无疑问,社会工作立法是制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上明确社会工作的权利和责任,是对社会工作职业的确认。
目前,我国内地对社会工作的专门立法尚属空白,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薄弱,这是一个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从更广泛的意义而言,社会工作立法隶属于更大范围的社会立法,社会立法是为了规范社会领域的各类关系,我们在这方面的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这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立法的重点。
梁健雄:在中国香港,社会工作专门立法在1998 年出台,其内容其实是对业界多年实践积累的回应。
内地也可以在政府主导起草法律之前,在业界开始有计划地聚焦讨论有关内容,甚至可以鼓励省、市级的行业协会先推动所属地区内的社会工作者以协议形式自愿遵守行业守则,当各地都测试了这些条文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并积累了相对足够的案例数量后,就可以为正式立法提供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对策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探讨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恢复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20世纪90年代末得以迅速发展,这几年更是进入了一个迅速扩张的时期,有关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虽然,我国的社会转型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开展的时间比较短,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国内各类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数量成倍增加,招生数量也急剧扩展。
社会工作人才的急剧增加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出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的增加,这些需求的增加是否意味着社会工作一定能够朝着更加专业与深入的方向发展。
面对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大发展形势,社会工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是通才还是专才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为一体的现实性问题,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等,诸如此类的社会工作专业问题仍然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迅速发展的影响因素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快社会建设的进度,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这时,我国需要一批高水平社会服务的人员化解和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和增进社会的和谐,社会服务的发展需求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实际从事各类社会工作的人员数量以及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者的比例上看,与其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水平还远远不够。
因此,我们急需加强社会工作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出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社会工作队伍。
其次,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为推动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做出了贡献,各个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注重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但是各个高校对社会工作的硬件设备条件和教育师资力量各不相同,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要求就比较宽松,开办社会工作专业也就比较容易,这也就积极推动各个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
再次,我们政府政策的引导也是促进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
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本土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定稿)
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本土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定稿)第一篇: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本土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定稿)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本土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摘要: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在本土化过程中遇到了诸多迥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中西方近现代以来巨大的国情差异所造成的。
由于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所以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要注意发展中国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实务,以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本土化结构性社会问题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历程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美英等国发端。
社会工作最初是作为社会学的应用学科,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国力衰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许多中国有志之士试图通过向先进的西方国家学习来拯救贫弱的中国,振兴国家。
社会工作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传入的。
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及其实务进入中国后即逐步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走上了实用化的道路。
其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20世纪上半叶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传入、传播阶段。
进入20世纪后,一些传教士和受过西方专业教育的中国教师在中国的大学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工作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各种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团体纷纷建立。
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为救国图强,,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和平民教育运动等,虽然受战乱影响而中断,但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中国西方社工先进理论同中国社会的有效结合,表明了社工在中国有着巨大的适应力和发展潜力。
此时期中国涌现了大量的世界级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家,比如梁漱溟,晏阳初,费孝通等。
社会工作实务在中国得到了显著发展。
第二,1950年代——1980年代。
此时的中国进入了所谓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在30多年计划经济与“单位体制”实行时期,政府通过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与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以行政程序与手段向特权阶级提供生存资源。
广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社 会工 作专 门人才 。本 文分析 了广 西社 会工作 专业
4.重理论知识讲授 ,轻实务训练 ,与社会工作专
人 才培养 的现状 及存 在 的 问题 ,并相 应地 提 出了一 业的应用型、实践性 特征和要 求不相符 。专任教师特
些 解 决 对 策 。
别 是 转 专 业 的教 师 已 习 惯 于 课 堂 理 论 讲 授 ,不 擅 长
高校均 是在进 入新 世纪 之后 才陆 续开设 社 会工作 专 别 是专业社会工作机构 、实习督导及实习规范等。但 业 ,现已经有 了从专科 、本科到研究生等多个层 次的 社 会工作专业实 习体系不规范 ,社会工作实验室、实
学历 与学位教育。 “至 2009年仅有 7所本科院校 和 4 习基地建设滞后 ,专业实习督导缺乏。作为应用性 强
行创 造性劳 动并对 社 会作 出贡献 的人 ,是 人力 资源 承 担 课 程 紧 张 。 即 使 是 社 会 工 作 科 班 出 身 的 专 业 教
中能力 和素质 较高 的劳 动者 。社 会工 作人才 是 以助 师 ,大多也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社会工作 实践实务
人为宗 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 ,进行困难救助 、矛 经验 ,加之青年教师偏多 ,经验不足 ,导致社 会专业
却很 难在本 区 内找到 专业对 口的就业 岗位 ,造成 社 训运作 。各地市有很 多培训机构 ,但没有一家社会工
会 工 作 专 业 人 才 流 失 和 浪 费 。
作专业培 训机构 。
在 职 业 培 训 方 面 ,广 西 民政 系 统 走 在 前 面 , “从 2007年初至 2009年 6月 ,广西主要举办广西假期社 会 工 作 人 才 队 伍 建 设 专 题 学 习 班 、 民政 局 长 学 习班 、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工作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挑战和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分析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回顾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情况,为后续的讨论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内外部因素,包括文化传统、社会结构、政策环境等,以期全面理解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文将提出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本土化理论研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与内涵社会工作本土化,指的是将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巧,结合本国的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使之适应本国社会环境的过程。
这一概念强调的是社会工作在本土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发展性,而非简单的移植或复制。
理论本土化:即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本土解读和重构,使其与本土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等相融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方法本土化:根据本土社会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工作方法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使之更加贴近本土社会的实际需求,提高社会工作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服务本土化:结合本土社会的特点,设计和提供符合本土居民需求的社会服务,满足他们在生活、心理、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需求。
教育本土化:在社会工作教育中,注重本土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和本土能力的社会工作人才。
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面临的问题分析摘要:社会工作,是我国新兴的一门学科和职业,目前仅在我国少数一类本科院校中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
由于其当前的“小众性”,关于社会工作的一些职业界定有待厘清,社会工作自身在中国的生根发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如何将社会工作本土化,使之适应我国国情,让其更好的为我国群众服务,为我国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分析引文:社会工作虽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根基不深,但它在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相当悠久。
早在几个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就已经有了社会工作的意识和概念,发展至今,社会工作在国外早已是一门稳定且成熟的职业,有着明确的职业界定和行业守则。
然而这些“舶来”的西方概念能否准确定义我国社会工作的含义?国外社会工作的职业准则能否被我国照搬?实践已经给出了否定答案。
要助力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就必须完成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成功转型。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一)如何界定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之前已经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必要性做了阐述,社会工作在我国完成本土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其专业的价值伦理。
社会工作在理论上包含职业技能和价值伦理两个版块,职业技能是教导社会工作者如何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以专业的技巧和工作技能服务于案主,从而达成社会工作的任务目标,即助人自助,而价值伦理则是从学科的价值概念角度解决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意义何在等价值层面的问题,这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面临的首要问题。
就其价值伦理来说,社会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对于人们外显行为的关注,它更注重于关注人们行为背后的成因;而社会工作又不同于心理学,它更注重问题的社会化的意义并最终将问题进行社会导向的解决;社会工作也不同于社会学,社会学侧重于研究人类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心理、行为、角色,重视实证性的研究,而社会工作更注重问题的解决,在不破坏案主生存环境的前提下秉着双方自愿的原则,为案主提供心理或行为上的辅导,维护社会稳定,不包含也不予许包含任何的强制性[1]。
社会学论文广西社会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
社会学论文广西社会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广西社会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近年来,广西社会学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前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广西社会学的困境和前景进行探讨。
一、教育体制问题广西社会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困境是教育体制问题。
目前,广西的高等院校中开设社会学专业的数量相对较少,且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这导致了社会学人才的匮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社会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此外,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然而,广西社会学的前景也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社会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广西的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对社会学专业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社会学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研究领域问题广西社会学的另一个困境是研究领域的局限性。
目前,广西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村社会、少数民族社会以及城市社会等方面,而其他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社会流动等则得到了较少的关注。
这种局限性导致了广西社会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然而,广西社会学的前景也是充满希望的。
随着社会的变迁,广西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扩大、社会流动加剧等。
这些问题对于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广西社会学研究者应该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关注更多的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三、学术交流问题广西社会学发展的另一个困境是学术交流问题。
目前,广西社会学界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相对较少,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交流渠道有限。
这导致了广西社会学的学术影响力相对较低,学术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然而,广西社会学的前景也是可期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术交流的方式和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广西社会学界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合作,提高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力度,提升学术影响力。
四、社会需求问题广西社会学发展的另一个困境是社会需求问题。
地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途径思考——以广西为例
地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途径思考——以广西为例发表时间:2018-10-12T09:48:49.670Z 来源:《知识-力量》5中作者:黄文江[导读]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资源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社区教育已成为当下城市居民丰富娱乐生活、提升个人素质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知识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社区教育虽为教育活动但并没有得到过多的重视,也被国家纳入 “正(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广西南宁 530011)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招标课题“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GXZJ2016ZD26)摘要: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资源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社区教育已成为当下城市居民丰富娱乐生活、提升个人素质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知识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社区教育虽为教育活动但并没有得到过多的重视,也被国家纳入 “正规”教育范畴,所以在发展上处处收受掣肘。
在目前社区教育发展没有得到政策、资源等充分保障下,对现有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发展社区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整合;途径思考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投入提高,使人们物质生活质量极大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层面的要求逐渐增加。
同时居民节假日和空闲时间相对延长、城市居民生活配套设施的设施完备,使得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各种方式利用闲暇时间充电学习和体验生活,交换与外界信息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数据的储备。
开展养生保健、身心健康与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基础文化教育、文体艺术、疾病防治、家庭教育、综合素质、休闲技能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社区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满足城市居民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广西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西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广西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广西社会组织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
从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环境三个不同维度对主要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这三个维度提出针对性措施,以进一步促进广西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标签: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社会环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例如,它们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目前社会组织工作中还存在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支持引导力度不够、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等问题,从总体上看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还不够充分,一些社会组织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需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这是对我国当前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宏观总体描述。
为了更准确地研判和更有针对性地促进社1/ 3会组织发展,必须从中观层面展开研究,即以具体的某一个省份或者地区的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
正基于此,本文以广西社会组织为例,重点分析其发展现状、主要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广西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不断地改革与完善相关政策,先后出台并实施了《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慈善公益组织孵化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改革广西慈善公益组织管理制度促进慈善公益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社会组织数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截至2014年底,在广西各级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20 437个,社会组织总量突破2万个大关,比上年17 450个增长17.1%。
半年之后就达到21 016个,其中社会团体12 49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8 465个,基金会54个。
截至2016年6月底,在广西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22 638个,其中社会团体13 04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 538个,基金会57个,社会组织总量比“十一五”末12 979个增长71%。
广西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问题初探--基于广西8所高校的调查
广西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问题初探--基于广西8所高校的调
查
闭伟宁;罗树杰;李红
【期刊名称】《社会工作》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十余年来广西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国内一些发达省区相比却明显滞后。
制度环境问题和高校内部管理问题困扰着广西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需要有关党政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优化制度环境,另一方面要求高校内部更加重视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科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改善学科建设的条件,共同促进广西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总页数】8页(P130-137)
【作者】闭伟宁;罗树杰;李红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广西高校东盟留学研究生培养管理情况调查--基于广西大学等5所高校的数据分析
2.广西高校女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基于广西区5所高校的调查与分析
3.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信贷风险相关性研究——基于广西25所高校的面板数据
4.大数
据时代地方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与提升研究——基于广西地区14所高校调查数据5.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基于桂林三所高校的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地位偏低 从英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社会工 作一直都是以独立的学科面貌出现的。但是目前广西 高校的社会工作普遍处于独立性不足的弱势地位,这 不仅阻碍了专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也限制了社会 工作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和省外的许多高校一样,广 西的社会工作专业没有得到所在高校的足够重视,资 金投入不足是其中的关键问题。这与中央对社会工作 专业队伍建设的大力提倡形成鲜明对比。 (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可度低 许多学者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关注,并且主要以 就读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的高考志愿调剂数来作为 标准,笔者认为,从各高校报考“助理社会工作师”的 情况,更能说明这一问题。如广西某高校 2009 年仅有 一人通过了考试。一方面说明该学校报考的人数少, 另一方面是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这反映了该校 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不深,做出了放弃走向 社会工作职业的选择。 (三)社会工作教材的门类不全 广西各高校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全国通用的“面向 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系列”,该套教材虽然已经经过 中国学者的编写,但是教材中与中国现状的直接接触 有 限 ,缺 乏 本 土 的 亲 切 感 和 说 服 力 ,也 难 以 直 接 应 用 于实践。并且许多社会工作的分支,如广西急需的民 族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都没有合适的教材。
(三)广西面临着多层面的社会问题,需要适应本 土的社会工作介入
1.广西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城乡困难人数多。 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影响,广西的经济落后,贫困人
口多。主要表现在“老少边穷”地区和大石山区的恶 劣环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据统计,2007 年广西 GDP 收入位居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22 位,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位居全国的 19 位,经济社 会总体发展处于全国的中下水平(刘宇南,2009)。根 据《广西统计年鉴 2009》,广西全年城镇居民中有低 保户 56.9 万;农村居民中有低保户 180.5 万,为确保 低保户的基本生活,省财政共用去资金 15.53 亿元。 这表明目前广西城乡困难人数多,不仅需要政府加 大投入,同时还需要社会关注。
[关键词] 广西 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4828(2010)04- 0052- 04
由于中西方的国情不同,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社会工 作 发 展 的 经 验 ,所 以 ,社 会 工 作 本 土 化 是 专 业 发 展 进 程 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北京大学学者熊跃根认为,西方社 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是“专业实践先于专业教育”,“民间 专业组织实践先于政府介入”;而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 教育明显超前于本土的专业实践(熊跃根,2005)。这说 明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的出发点在社会工作教育,社会 工作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工作体系的建 立。由此,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问题被提出来,广西社会 工作教育本土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二)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多元的民族文化应 该受到尊重和重视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 12 个,少数民族人口 1794 万(2006 年 1%人口抽样调查 数据),占自治区总人口的 38.5%①。各民族都具有自 己的独特文化,在语言方面,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汉 语方言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在信仰和风俗 习 惯 方 面 ,每 个 民 族 都 有 自 己 的 图 腾 、丧 葬 习 惯 、节 庆形式等,形成了多元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景象。这 给社会工作的开展带来的最大影响在于,“族群文化 的多元性导致了从属不同族群文化背景的案主在认 知、态度、情绪、人格、以及心理失调等方面都可能表 现出文化的差异性。”(李林凤,2007)要求工作者尊 重和重视案主的民族文化。
一、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概念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 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本土化 在 1971 年联合国第五次社会工作培训时被第一次提出。 当时的社会工作本土化被定义为“将社会工作功能和教 育与某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过 程 。 ”( 陈 武 宗 ,1996)在 我 国 ,北 京 大 学 王 思 斌 教 授 指
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就是指产生于外部的社会 工作模式进入(这是一套经济的、政治的、社会文化的制 度体系),同其相互影响进而适应中国社会需要进而发 挥功能的过程 (王思斌,2001)。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 性,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牵涉到方 方面面。
(二)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 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是指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在 学科建设,教学和实践等环节注重将西方引进的理念和 方法与地方的经济、制度、文化相结合,使社会工作专业 适应地方社会环境,符合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的过程。 联合国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定义中,着重提及了社会工 作教育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学术 界目前也正在探讨关于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议题。实 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工作 教育的作用最直接,最长久(王章华、黄丽群,2008)。根据 相关学者的观点,他们研究了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问 题,总结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区
[作者简介] 苏明,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管理; 李昌阳,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教育、社区社会工作
* 本文是“广西师大教改课题:广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之一
52 201 0年第 4 期下
s社会工作 ocial work
4.广西农村留守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和农村的 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城乡户籍制的开 放,农民进城浪潮逐渐兴起。广西成为西部农民工输 出大省之一。据统计,广西跨县以上转移就业的农民 工约有 760 万人,其中在区外务工的约 410 万人③。 这虽然能较好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 收入,但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目 前 ,广 西 农 村 中 有 大 量 的 留 守 儿 童 ,留 守 妇 女 ,由 于 长期与家人分离,许多青少年出现了情感缺失、社会 化不良等问题。此外,大量的农民工长年离乡在外, 忽略了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精神家园的建设。留守 问题的突出,不仅不利于儿童成长和家庭稳定,而且
本
土
社
会
工
作
社会工作的发展。但目前的文献中尚没有关于广西 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研究,这和广西本土急需社 会工作介入的现实是不相符的。本文试图从广西的 地方需要,广西社会工作教育现状,讨论广西社会工 作专业教育本土化的问题。尝试回答广西的社会发 展需要高校培养一支怎样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的问 题。
二、广西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提出,是适应西 部民族地区特点的需要
四、广西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对策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德里 克·博克(1982)曾说过:“社会服务是大学不可推卸 的责任”。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高校专业,其专业特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直接服务于个人成长,服务于地区发展。要使社会 工作教育与地方发展良好对接,教育本土化是一个重 要途径。结合广西的社会需要以及对目前社会工作教 育中存在的不足的反思,笔者将进一步探讨广西社会 工作教育本土化的对策。
2.广西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严峻。在经济落后的情 况下,人们往往忽略健康保健。由于广西地处边境, 人口流动量大,艾滋病疫情严重。截至 2009 年 10 月 31 日,广西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 51877 例,感染人 数升至全国第二位②。另一方面,地中海贫血等地方 病,也严重影响着民众的健康和生活生产。这些传染 病和地方病都需要昂贵的医药费,许多普通家庭都 难以承担。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帮助,需要有组 织来整合资源。同时,还要用适合各类人群的方法, 来做好疾病宣传和预防工作。
(一)广西各高校根据地方需要,找准培养定位, 形成有社会影响力的社工教育体系
“由于学科和专业的知识基础特征,决定了社会 工作不是竞争性的职业,而是合作性的职业。”所以, “要建立并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团体内部的 合作机制。”(熊跃根,2005)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在 高校的弱势地位,广西 7 所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 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找准对本校社会工 作学生的培养定位,以形成本土的社会工作教育体 系,增强社会影响力。师范类院校可以侧重培养社会 工作专业教师和学校社会工作者;民族大学应迎合广 西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 培养少数民族社会工作者和农村社会工作者;医学类 院校则可为广西严重的疾病防控形势培养医务社会 工 作 者 ,起 到 宣 传 预 防 疾 病 知 识 ,保 障 患 者 权 利 的 作 用 ;工 科 类 大 学 和 综 合 性 大 学 ,可 以 根 据 自 身 资 源 特 点 ,设 立 针 对 不 同 人 群 的 社 会 工 作 者 培 养 目 标 ,如 妇 女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
(一)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 的社会工作需求
我 国 是 一 个 幅 员 辽 阔 的 国 度 ,可 以 按 照 东 、西 、 南、北、中的地理方向,将我国分为五大区域。由于历 史、地理、政策等原因,形成了东部发达,西部贫困的 现状。国家统计局 2005 年的统计显示,东部地区农 村全面建设小康的实现程度为 47.6%,而西部仅为 1.3%,两者悬殊较大。由于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东西部在社会事业建设上的差距也很大。表现为,城 市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福利体制不健全、困 难人群生活艰难、基层社区发展迟缓等。这些不同的 社会工作需求,要求我们在不同区域学习和工作时, 不能仅照搬发达地区的经验,而是要从本土的特点 出 发 ,发 展 出 符 合 地 方 需 要 的 社 会 工 作 教 育 、服 务 、 研究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