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1、小学生的注意特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2)注意的范围较小。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

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觉具有无意性强、精确性较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容易混淆形近字;到了高年级时,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均会大幅提高。

3、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识记的无意性强,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比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

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

(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

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

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

三、小学生意志过程的特点1、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

2、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3、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

中学生心理特点:1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完整word版)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完整word版)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讲课系统设计概论1.讲课系统设计、讲课方案模式讲课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 P2 —3)系统计划讲课的过程讲课是以促使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讲课方案是一个系统化规划讲课系统的过程。

(加涅, 1992)讲课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解析研究讲课过程中互相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今后谈论讲课成就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 1994)讲课方案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讲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讲课资料、讲课活动、信息资源和谈论的详尽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 1999)讲课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解析讲课识题和确定讲课目的,建立解决讲课识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谈论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更正的过程。

(乌美娜, 1994)讲课方案主假如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讲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讲课目的、讲课内容、讲课方法和讲课策略、讲课谈论等环节进行详尽计划、创办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而创办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 2002)创办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讲课是一门科学,而讲课方案是建立在讲课科学这一坚固基础上的技术,因此讲课方案也能够被以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讲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取悉识技术,讲课方案的目的是创办和开发促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术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 1996)一门设计科学讲课方案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色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知足人的需要。

因此,讲课方案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举措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讲课方案是一门波及理解与改良讲课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主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门路,因此,讲课方案主假如对于提出最优讲课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讲课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术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 1994)解决讲课识题的过程教材看法:讲课系统设计主假如以促使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讲课理论等的原理变换成对讲课目的、讲课内容、讲课方法和讲课策略、讲课谈论等环节进行详尽计划、创办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重要名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XX)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02)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02)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记录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记录

教课系统设计学习笔录第一章教课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说:1、教课系统设计:教课系统设计主假如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教课目标、教课内容、教课方法、教课策略和教课评论等环节进行详细计划、创建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建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习者的学习。

2、教课系统:依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必定的教育、教课目的,实现必定的教育、教课功能的各样教育、教课组织形式当作教育系统或教课系统。

3、教课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课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看法,研究和办理各样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依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观察的方法。

它重视于系统的整体性剖析,从构成系统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互相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进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剖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论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系统和构造。

5、加涅的教课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 ITT :9、教课处方理论:六个基本看法、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来源理、两个对于教课方案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虑题:1、有人以为“教课论与教课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看法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看法有何见解。

答:教课系统设计主假如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教课目的、教课内容、教课方法、教课策略和教课评论等环节进行详细计划、创建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建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习者的学习。

教课论与教课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差别:研究对象:教课论的研究对象是教课的实质与教课的一般规律;教课方案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课环节进行详细计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1000字教学系统设计是指针对特定需求,按照教学原理、教育规律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模式,构建一套系统化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设计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制定与需求分析在进行教学系统设计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以确保系统设计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教学需求。

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性别、年龄、学科方向、教育程度、文化背景、个人发展目标等诸多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同时,还需要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对教学系统的期望和需求,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系统做出合理安排。

2.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节。

需要制定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科目、不同学年、不同知识点,选取对应的教材、课程、活动等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原理和教育规律,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面的培养。

同时,还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制定教学任务,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适当性。

建设教学系统应选择具有科技含量高的课程资源,以期更好地教学。

3. 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活动式教学、协作式学习、分组教学、个性化教育等等。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掌握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案,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4. 教学资源选择与优化教学资源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资源。

需要选取适合的图书、音频、视频、多媒体等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支持。

同时,还应注重了解、借鉴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学系统评估与修改针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实施情况,需要进行评估和修正。

教学系统设计(5-6章)

教学系统设计(5-6章)

列出能促进或干扰技能运用的因素
应用环境分析表
信息分类 数据来源 应用环境特征 1.管理监 面谈:在岗人员,上级, 奖励系统(内部:个人发展机会, 督 管理人员 外部:物质,提升,认可) 组织纪录: 直接监管的数量(时间)和本质 监管迹象(时间,资源) 2.应用点 面谈:在岗人员,上级, 设施: 资源: 的物理条 管理人员 件 观察:去1-3个典型的 设备: 点 时间: 3.应用点 面谈:在岗人员,上级, 监管: 交流: 的社会条 管理人员 件 观察:在所选点观察典 其他影响技能运用的因素: 型的个人操作性为 4.技能与 面谈:在岗人员,上级, 满足特定需要: 当前应用 工作场合 管理人员 的相关性 观察:在所选点观察典 未来应用: 型的个人操作性为
2、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⑴认知结构的变量(认知结构的特征)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认知结构的可分变性
认知结构的稳固性
⑵认知结构的关系(认知结构的同化方式)
类属关系 派生类属 相关类属 总括关系 并列组合关系
三、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1、学习风格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⑴学习风格的含义 “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和对刺激做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 影响的,反映学习者个性特点的心理特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喜欢采用某些特殊策略的倾向” ⑵学习风格的特点
第六章 编写绩效目标
进行教学 分析
修改教学
评价需要 确定目的
编写绩 效目标
开发评 价方案
开发教 学策略
开发和筛 选教学材 料
设计并实施 教学的形成 性评价
分析学习 者和环境 设计并实施 总结性评价
第一节 有关的概念和研究背景
一、概念辨析
目标(目的)在教学理论是大家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但它的应用 是有自己的应用范围。教学目的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不同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2013年教育技术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5.1 复习笔记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述(一)教学系统的概念和结构模式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有:具有稳定的结构、有确定的功能和有一套系统规则。

2.教学系统(1)概念: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2)四个核心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媒体。

(3)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见图5-1所示。

图5-1 教学系统构成(4)根据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教学内容的表达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下面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如图5-2所示)图5-2 典型教学系统的结构图式(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及本质1.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1)“计划”说以美国学者肯普为代表。

“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

(2)“技术”说“技术”说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经验和环境应该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3)“方法”说“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做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4)“过程”说①“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②“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③“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修订版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修订版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10章)【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10章)【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10章)【圣才出品】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教育技术运⽤7.1复习笔记⼀、教育技术运⽤概述(⼀)教育技术运⽤的内涵1.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利⽤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的⼀切要素,其中教学媒体和新技术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学习资源的利⽤主要指教学媒体和新技术在教学和管理领域的运⽤。

(1)“3T”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泰勒指出计算机应⽤于教育有以下三种模式:①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Tutor);②把计算机看作指导者(Tutee);③把计算机看作⼯具(Tool);由于Tutor、Tutee和Tool三个英⽂单词均以字母T开头,所以这三种计算机应⽤模式也称为“3T”模式。

(2)3E1997年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教育技术组发表的⼀个“就应⽤技术加强K-12教育给美国总统的报告”,王吉庆认真分析了这篇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已经发⽣了根本性的变化,并把变化结果表达为3E,即环境(Environment)、设备(Equipment)和评价(Evaluation)。

2.⾰新推⼴(1)对于教育技术的运⽤⽽⾔,⾰新推⼴这个⼦范畴的重要性在于促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尝试、采纳和运⽤新的教育技成果。

(2)在⾰新推⼴过程中通常要考虑四个因素:⾰新的特点、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

3.实施和制度化(1)实施是在实际的环境中使⽤⾰新成果,⽬的是要确保组织机构中的个⼈对⾰新成果的合理使⽤。

(2)制度化是在⼀个组织机构中对教学⾰新成果的持续使⽤,⽬的是将⾰新成果整合到组织机构的运作机制和⽇常的⼯作中。

4.政策和法规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和规范教育技术推⼴和使⽤的强制性规则和⾏为。

政策和法规通常受道德和经济问题的限制,它们对实践的影响更⼤也更直接。

(⼆)教育技术运⽤各⼦范畴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技术运⽤的理论和基本要素,莫达伦总结出这⼀过程⾄少包含三个阶段:使⽤、纳⼊和制度化。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注释)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注释)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完整版)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x

(完整版)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x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 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答:我国从80年代晚期开始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

通过翻译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开设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出版专著等,到目前为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90年代以来,进行了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改革试验,成果斐然。

97年,何克抗教授提出学教并重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98年郑永柏提出:教学处方理论。

3、试比较分析加涅与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出两种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加涅的ISD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他据认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他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九个阶段演绎出了九阶段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同时他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梅瑞尔在此基础上总结为“九五矩阵”。

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包括: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知识是由行为水平(记忆、运用、发现)和内容类型(事实性、概念性、过程性、原理性)构成的两维分类,于是形成10种教学活动成分,梅瑞尔给出每一种教学活动成分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为制定教学微策略的依据。

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这些策略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并且针对上述10种教学活动成分,分别有不同的策略组合,构成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处理理论,在上述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梅瑞尔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规定性理论——教学处理理论(ITT),其基本思想是“教学算法+教学数据”的课件开发方式。

参考《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从ID1到ID2的发展》(高瑞利),两代ISD在理论的区别表现在:(1)教学设计的对象从教学系统内部要素转向整个教学系统;(2)教学设计中心由以“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转向以“知识组织策略”为中心;(3)教学设计从微观走向宏观,从教学系统设计走向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4)教学设计从内容的分化到知识、技能的整合。

4、试比较分析ID1与ID2的主要缺点。

梅瑞尔在他的文章“第二代教学设计”中列出了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九大缺陷:一、ID1 的内容分析缺乏整合性,无法理解复杂、动态的现象;二、ID1 在知识习得上缺乏举措;三、ID1 的课程组织策略极为有限;四、ID1 的理论基本上是封闭的系统;五、ID1 无法将教学开发的各个阶段整合起来;六、ID1 所教授的是零散的碎片,而不是整合性的知识;七、ID1 的教学通常是消极的,而非交互性的;八、ID1 中的每个呈示都必须从微小的成分中建构起来;九、ID1 是劳动密集型的。

ID2的缺点:第二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上)一、名词解释:1、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2、认知结构变量:奥苏贝尔把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三方面特性称为三个认知结构变量,他们是:可利用性——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

可分辨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的新观念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愈清晰,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稳固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愈稳固,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3、先行组织者与新观念之间的三种关系:类属关系(分派生类属、相关类属两种)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4、学习风格的分类: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抽象——随机沉思型、冲动型5、几种主要的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学习者对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是获得的,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三种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因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种族起源以及人格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变化。

6、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期望状态)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间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

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根据机构外社会的要求(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内外结合的方法。

7、布卢姆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8、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9、学习目标四要素:Audience对象Behavior行为Condition条件Degree标准二、思考题:1、为什么要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答:学习者是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之一。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匹配,是决定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所以,需要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2、你认为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对教学设计比较重要?如何获取学习者特征的相关信息?答:教学设计者不可能对学习者的每个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都进行分析,但是必须了解那些对教学设计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如一、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即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由于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具有相对固定的次序,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学习者的年龄而获知其认知发展的大致特征。

当然,不同的个体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其认知发展特征也有一些差异,这是需要我们去观察和调查的内容。

二、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学习者起点水平指的是学习者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预备能力分析、一是目标能力分析。

通过预测题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可以获得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的基础数据。

三、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分析。

认知结构变量指的是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对于接受新观念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要获得认知结构变量,需要分析、比较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

四、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细心观察、分析、与学习者交谈等方法。

五、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学习动机可以通过观察、交谈、心理测试等方法获得分析数据。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对教学设计有何指导意义?答:在《认知结构理论的教学设计原理初探》毛景焕李蓓春中,作者认为“丰富的认知结构理论为我们进行科学的教学和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

根据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总结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的科学原则。

一、教学设计要以利用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作为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二、教学设计要重视环境的设计……三、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条理化、结构化和整合化为原则……四、设计中要处处体现学生主体和自主的原则……五、教学中要进行有关认知结构的专门策略设计的原则……4、你认为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有何优缺点?答: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是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的特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