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施工交接桩管理办法
2024年打桩工程安全规定
![2024年打桩工程安全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b5ff4c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3.png)
2024年打桩工程安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打桩工程的安全施工,减少事故发生,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进行打桩工程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打桩工程安全规定是打桩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依据,施工单位和工程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第二章施工准备第四条打桩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请相关部门审核。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提供符合要求的施工设备和器材,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操作技术,并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第六条打桩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和分析,消除可能造成的危险因素。
第七条打桩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土层情况和桩基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型和桩长,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第八条打桩工程施工前,应对地面及地下设施进行勘测和查明,以防损坏。
第三章施工过程第九条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进行警示和防护。
第十条施工现场应有专人进行施工现场巡视,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一条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操作方法,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第十二条施工过程中,严禁施工人员带有酒精、毒品等影响工作安全的物品,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吸烟。
第十三条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
第十四条施工现场应设置紧急应急通道,并不得堆放任何杂物。
第四章施工安全措施第十五条打桩工程施工时,应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第十六条打桩工程施工时,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十七条打桩工程施工时,应加强领导和监督,确保各项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十八条打桩工程施工时,应设置防护网或屏障,防止材料及设备的滑落。
第十九条打桩工程施工时,应设置监测装置,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沉降。
第二十条打桩工程施工时,应制定合理的桩施工方案和施工顺序,禁止盲目施工。
第五章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第二十一条发生打桩工程事故时,施工单位应立即组织救援,妥善处理。
建筑工程交接制度
![建筑工程交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196150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5.png)
建筑工程交接制度建筑工程交接制度范本的核心在于规范交接程序,明确各方职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交接前的准备阶段是基础。
施工单位需要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所有施工活动已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完成,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安全、电气安装、给排水系统等方面的检测。
同时,应整理完整的工程档案资料,包括施工日志、质量检验记录、安全生产记录等,以备交接时审查。
交接过程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共同参与。
在交接会议上,各方应详细讨论并确认工程的完成情况,对照交接标准进行逐项检查。
任何发现的问题都应当记录在案,并由责任方在约定的时间内整改完毕。
对于关键部位的交接,如主体结构、重要设备的安装等,应有详细的专项检查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
交接完成后,将进入后续的跟踪服务阶段。
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约定,提供一定期限的质保服务,对于交接过程中未能发现的潜在问题,应负责到底。
同时,建设单位也应定期对建筑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访,及时发现并解决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整个交接过程中,沟通协调是不可或缺的。
所有参与方应保持信息的透明和及时更新,确保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迅速而有效的解决。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工程交接的效率,也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建筑工程交接制度范本的制定,是对建筑工程管理严谨性的体现,也是对工程质量负责的态度。
通过规范化的交接流程,可以有效避免工程交接中的风险,保障工程顺利过渡到运营阶段,为最终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建筑空间。
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遵循范本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无论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应当本着对工程负责、对用户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交接制度,确保每一步工作都精准无误。
打桩工程现场管理制度
![打桩工程现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1e4362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7.png)
打桩工程现场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打桩工程现场的作业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管理效率。
2. 所有参与打桩工程的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各项操作。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本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管理人员。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项目部应设立专门的打桩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
2. 打桩工程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3. 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4. 施工队伍应按照要求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施工准备1.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 根据施工方案,准备相应的机械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了解并掌握安全知识。
四、施工过程管理1.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2. 定期对打桩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施工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 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五、质量控制1. 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体系,对每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把控。
2. 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验,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3. 打桩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桩基达到设计要求。
六、安全管理1.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会议,分析安全隐患,制定预防措施。
3.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处理。
七、环境保护1. 施工现场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噪音和扬尘污染。
2. 合理处置建筑垃圾,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3. 节约资源,合理使用水电等能源。
八、监督与考核1.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对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记录,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以工程质量和安全为主要考核指标。
工程交接管理制度
![工程交接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b72be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c.png)
工程交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交接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的顺利交接和有效运作,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工程的交接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工程设备、工程资料、技术培训等方面。
第三条工程交接管理应遵守安全、保密、合法的原则,确保工程的平稳过渡和持续运行。
第四条工程交接管理应严格按照本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不得擅自修改和利用管理制度中的规定。
第五条公司对所有工程交接管理工作负有监督责任,对违反本管理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追究责任,确保工程交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工程交接内容第六条工程交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工程设备交接:包括工程设备的清理、检修、保养,交接手续的办理等;(二)工程资料交接:包括工程资料的整理、整合、备份、传递等;(三)技术培训交接:包括技术培训内容的整理、安排、交接等。
第七条工程交接应按照具体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确保交接内容全面、准确、完整。
第三章工程交接流程第八条工程交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工程准备阶段:进行工程设备、工程资料、技术培训等的准备工作;(二)工程交接安排:确定工程交接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三)工程交接实施:按照工程交接内容逐项进行交接操作;(四)工程验收确认:对交接内容进行验收确认,确定工程交接是否完成。
第九条工程交接流程应在公司内部建立专门的交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工程交接流程。
第四章工程交接责任第十条各部门应明确工程交接的责任人员,建立工程交接责任制度,确保每个人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任务。
第十一条工程交接的责任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工程交接流程和要求,确保工程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运行。
第十二条工程交接保密责任应被交接人员承担,严格遵守公司的保密制度,确保工程资料和技术的安全传递。
第五章工程交接监督第十三条公司应建立工程交接监督机制,对工程交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确保交接过程的合规和有效性。
管桩工作制度怎么写
![管桩工作制度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ebd146a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5.png)
管桩工作制度是一套针对管桩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体系,旨在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保障施工安全。
以下是一篇关于管桩工作制度的范文,共计1000字以上。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管桩施工行为,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降低工程成本,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管桩施工项目,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监理等环节。
第三条管桩工作制度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
二、管桩施工准备第四条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地质、水文、交通等情况,为管桩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第五条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现场调查情况,编制管桩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进度等。
第六条项目负责人应组织采购合格的管桩,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验收,确保管桩质量。
第七条项目负责人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配备充足的人员和设备。
三、管桩施工过程第八条施工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第九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确保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
第十条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管桩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一条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二条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确保施工现场环境整洁。
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第十三条项目负责人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职责,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四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管桩质量。
第十五条施工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管桩施工安全第十六条项目负责人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职责,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七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b0fbbc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6b.png)
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1、认真贯彻国家规范及标准,组织各专业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标书文件,领会设计意图,掌握招标文件精神,严格按规范、标准、图纸、招标文件要求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坚持按程序开展工作,落实各级技术管理岗位责任制,分岗定员,落实承包。
3、加强业务管理,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各道工序施工之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明确设计要求、洽商变更、施工条件、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并做到手续完备,签字齐全。
4、加强对物资及设备的进场检查验证工作,并按照程序规定控制物资及设备进货质量。
5、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检测设备进行计量检验,确保各类检测设备性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6、加强测量放线复核制度,尤其加强对构筑物轴线和标高的复核。
7、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监控计划,深入现场,跟踪考查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科学性,及时调整方案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8、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编制施工技术资料目标设计,平时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一节质量保证措施一、质保体系1、质量目标:确保合格工程。
2、质量管理:遵循ISO9002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见下页。
3、质量保证措施:为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必须优化组合,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争创一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坚决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质量责任制。
采取的主要保证措施如下:1)、组织保证。
(1)明确责任制,项目经理不仅要把工期、效益放在重要位置,而且更应把工程技术标准和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到优良工程是做出的,而不是检验出的。
真正做到保工程质量、保安全、保进度、保材料供应、保经费使用。
确立工程技术人员职、责、权、利,指挥一切工作。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网络,明确项目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的技术责任制。
在施工中,建立班组长和生产工人的责任制,工序交接验收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自控制度,工序监理报验制度,积极采用组织、经济奖惩手段,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确保优良工程。
桩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桩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ad6678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a.png)
桩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桩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效地组织施工和监督工作,制定桩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的制定目的是规范桩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加强对桩基础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桩基础工程的顺利进行并达到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一、项目管理机构1.项目管理部门:桩基础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负责桩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
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具有相关工程管理资质和技术背景,能够有效地组织桩基础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
2.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管理部门应当设立项目经理、工程监理、质量工程师等职务,负责桩基础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背景和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能够有效地指导和管理桩基础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
二、施工前期管理1.项目立项阶段:在桩基础工程项目立项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和规划,确定项目的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
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确定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标准和主要施工技术。
2.设计阶段:在桩基础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设计符合要求和安全标准。
项目管理部门应当与设计院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和矛盾。
3.招标阶段:在桩基础工程项目招标阶段,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制定招标文件、评标标准和评标办法,并组织招标工作。
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对投标单位进行审查和评估,选取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三、施工中期管理1.施工组织:在桩基础工程项目施工中期,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组织和管理,指导和协调施工工作。
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2.质量控制:在桩基础工程项目施工中期,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督。
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检测方法,指导和监督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3.安全监督:在桩基础工程项目施工中期,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
桩基工程管理制度
![桩基工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d100d6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a.png)
桩基工程管理制度桩基工程的管理涉及到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规范和操作流程。
设计阶段是桩基工程管理的起点。
设计单位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建筑物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桩型和桩径,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进入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根据设计方案制定施工计划,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局。
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位工人都清楚施工要求和操作流程。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作业,对于关键工序如桩位定位、桩身质量控制等,要有专人负责监督。
监理单位在整个桩基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符合要求。
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结果。
同时,监理单位还应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对桩基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除了上述关键环节的管理,桩基工程管理制度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管理:确保所有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2. 设备管理:施工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工程质量。
3. 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4.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扬尘等污染的控制,以及废弃物的合理处理。
5. 信息管理: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变更情况,为后续的质量追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6.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地质灾害、设备故障等,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桩基工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效益的基础。
各参建单位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提升桩基工程的整体水平。
交接桩工作程序
![交接桩工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5d836c12cc58bd63186bdb0.png)
工作内容与要求1设计现场交桩1.1线路交桩由业主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工作程序为:交桩准备→现场交桩→填写交桩记录表→护桩→交桩工作总结、答疑。
1.2施工单位现场接桩应有项目技术负责人、测量技术人员参加,交桩前应熟悉图纸及有关资料。
1.3交接桩工作在野外进行,因此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车辆、图纸、地图、GPS定位仪、通讯设备、红油漆、记录表格、现场标志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等。
1.4现场交接桩应从中标段线路起点开始,交接内容包括:线路控制桩(转角桩、加密桩)、沿线路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
其中线路控制桩应与施工图纸对应交接,两者应准确对应,控制桩上应注明桩号。
1.5接桩人员对线路测定资料、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和现场核对,确保接桩正确无误,并做好交桩记录,由业主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和施工单位代表共同会签。
1.6交接桩前丢失的控制桩和水准点由设计方负责恢复后,再进行交接。
1.7接桩人员应对水准点和控制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设参照物,为了测量放线时找桩方便,可用红油漆在固定参照物涂上记号,标明桩号,并用箭头指示方向。
1.8交接桩完毕后,由业主或监理组织进行总结和答疑,承包商根据施工经验和现场地形向设计方和业主提出局部改线建议。
2测量放线2.1测量放线由施工单位在监理的监督下自行组织完成,工作程序为:准备工作→测量→定桩→放线。
2.2准备工作——备齐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备齐交接桩记录及认定的文件;——检查校验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备足木桩、花杆、彩旗和白灰;——备齐木桩、撒灰工具和用具;——防晒、防雨、防风沙用具准备;——满足野外作业的车辆、通讯设备准备。
2.3测量1)依据线路平面图、断面图、线路控制桩、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
放线宜采用GPS定位,全站仪测量。
对于丢失的控制桩、水准标桩,应根据交接桩记录或中线成果表等测定资料进行补桩。
物业工程交接班管理制度
![物业工程交接班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f8410a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7.png)
物业工程交接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完善物业工程交接班管理工作,促进物业工程交接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物业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物业工程交接班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落实及考核。
第三条物业工程交接班是指由上一班次的工作人员向下一班次的工作人员交接工作内容、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等过程。
第四条物业工程交接班应当遵循“事前准备、事中交接、事后跟踪”的原则。
第五条物业工程交接班管理责任单位是物业管理部门。
第六条物业工程交接班管理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不得擅自改变、违反规定。
第七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八条本制度由公司物业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交接班内容及要求第九条物业工程交接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交接内容:上一班次工作人员应当向下一班次工作人员详细交接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台账、设备工具交接、保洁消毒情况等。
(二)问题反馈:上一班次工作人员应当将上一班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难点及上一班次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反馈给下一班次工作人员。
(三)工作交接:上一班次工作人员应当将工作情况一一交代清楚,确保下一班次工作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及要求。
(四)注意事项:上一班次工作人员应当提醒下一班次工作人员注意事项,防止工作中出现疏忽、差错等情况。
第十条物业工程交接班要求:(一)及时性:交接班应在上一班次工作结束后尽早进行,确保下一班次工作人员尽快了解工作情况。
(二)准确性:交接班内容应当准确全面,不得有遗漏或误导。
(三)细致性:交接班过程应当细致耐心,确保信息传递清晰明了。
(四)严谨性:交接班内容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执行,不得私自规定。
第十一条物业工程交接班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不得有懈怠、敷衍等情况。
第三章交接班管理流程第十二条物业工程交接班管理流程如下:(一)准备工作:上一班次工作人员应在工作结束前对工作内容进行清理整理,准备好所有需要交接的工作资料、工具等。
建设工程交接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交接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5a035b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a.png)
建设工程交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交接管理,维护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提高工程交接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类建设工程的交接管理。
第三条建设工程交接应遵循“安全、规范、高效、诚信”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建设工程部门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第五条各部门应配合建设工程部门按照本制度进行工程交接管理。
第六条建设工程交接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规定。
第七条建设工程交接管理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规定,不得损害公司利益。
第八条建设工程交接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改进,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交接。
第二章工程交接的原则第九条工程交接应坚持“顺畅、全面、规范、及时”的原则。
第十条工程交接过程中,应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一条工程交接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交接过程的公正性。
第十二条工程交接应当及时,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工程交接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工程交接应当保障相关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可能产生的纠纷。
第三章工程交接的程序第十五条工程交接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交接申请:由原承包方向建设工程部门提交工程交接申请。
(二)资料准备:原承包方准备完整的工程资料,包括设计文件、施工记录、质量检验报告等。
(三)验收准备:建设工程部门确认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后,准备验收工作。
(四)验收交接:签订交接手续,完成工程交接。
第十六条工程交接后,承接方应按时按质完成工程项目,并报告建设工程部门。
第四章工程交接的责任第十七条原承包方应按照合同的要求提供完整的工程资料,确保工程交接的正常进行。
第十八条承接方应按时按质完成工程项目,保障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第十九条建设工程部门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交接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条公司建设工程部门负责间断工程项目的跟踪监督,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第21条公司建设工程部门负责对工程交接流程进行审核评估,确保交接过程的规范合理。
施工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施工技术管理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15d8190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06.png)
施工技术管理实施细则1、施工技术调查及开工报告及时完成公司颁布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中有关施工技术调查的主要内容,及时写出施工技术调查报告报公司工程部,及时提出初步的施工安排及队伍布署方案。
按建设单位的要求报送开工报告2、施工组织设计及时按照《施工技术管理办法汇编》的内容编制实施性施组、安全文明施组、临时用电施组,并根据公司制定的审批权限报批,并报建设单位审定,批准后报公司工程部存档。
要求编制的施组内容齐全,文件完整,文字简明,图表规范,文整规矩,合理先进,技术措施可操作性强,能够起到组织和指导生产的作用。
按照审批后的施组实施,且实施效果较好,在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组织修订施组。
3、施工计划及成本分析每月编制施工生产计划,每周五向公司调度汇报工点生产情况,每月26日并提出技术组织措施及主要工程材料、数量、价值、机具设备等。
季、月施工计划必须与现场实际情况相一致;4、专项施工方案按时质量良好地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按公司《程序文件》规定发放和管理。
根据项目部识别的重要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编制管理方案或控制措施并按相应的程序审核、审批。
专项方案实施中,切实采取跟踪检查的形式进行控制,并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整合型体系正常运行。
专项方案实施效果好,各项工程均达到预期规定的管理目标5、审查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管理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计文件,通过审核设计文件存在的“差、错、碰、漏”,及时全面审查设计文件,做到纸面审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能与其它专业进行配套审查,要有审查记录台帐。
需要改善设计和变更设计的,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联系,并按规定办理设计手续。
按照有关文件和业主的要求办理变更设计工作;建立变更设计台帐;对发生的变更设计文件及时下发并进行技术交底。
6、技术(安全)交底各项目工程部按《程序文件》、《办法》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书,内容具体、资料齐全;做到齐全、交深、交透,内容有细部图、说明书等;对重点工程、新型结构、技术复杂的工程细部尺寸、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测量放样,施工设计必须校核交底内容,执行技术复核制。
桩基工程制度
![桩基工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64edc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5.png)
桩基工程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桩基工程的施工行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桩基工程施工的单位及个人,包括但不限于承包商、监理、设计师及相关工作人员。
3. 桩基工程的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同时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组织管理1. 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桩基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桩基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2. 施工现场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桩基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3. 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设计与准备1.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文件和地质勘察报告进行施工。
2.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3. 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桩型和施工工艺,确保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四、材料设备1. 使用的桩材、混凝土等主要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2. 施工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3. 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时,应进行试验验证,保证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五、施工过程控制1. 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不得随意更改施工方法和工艺。
2. 施工过程中应实时监控桩的位置、垂直度、深度等关键参数。
3. 对于出现的任何质量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记录在案。
六、质量检验1. 桩基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静载试验、无损检测等。
2. 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不合格的桩基必须进行返工或加固处理。
3. 建立完整的质量档案,包括施工记录、检验报告和处理记录等。
七、安全生产1.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2.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
3.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环境保护1.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粉尘等污染,保护环境。
2. 合理处置废弃物料,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 推广绿色施工理念,努力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e5ff92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7.png)
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工程施工人员交接工作,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工程施工的项目,包括建筑、道路、桥梁、水利等领域。
三、基本原则1. 严格执行施工人员交接制度,确保交接事项清晰明了,责任明确;2. 坚持安全第一,确保施工人员交接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3. 加强沟通与协作,保障施工队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管理流程1. 施工组与领队在每日早晨进行施工交接会议,明确当日工作任务和要点;2. 施工组负责将上一班施工人员的遗留问题整理清楚,并确保责任单位及时解决;3. 领队保证接班人员全面了解当日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4. 施工组与领队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及时调整人员安排,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5. 施工组负责将当日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工作进展、安全情况等,及时反馈给项目经理。
五、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管理制度的落实1. 项目经理负责制定和实施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管理制度,确保制度落实;2. 项目经理负责监督和检查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 工程部负责对工程施工人员交接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协助解决交接中的问题;4. 施工队长负责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交接会议,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 施工队长负责做好工作记录和总结,及时报告给项目经理,确保信息畅通。
六、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管理的责任1. 项目经理负责全面把握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的情况,及时调整人员安排,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2. 工程部负责监督和检查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 施工队长负责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交接会议,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 施工队长负责做好工作记录和总结,及时报告给项目经理,确保信息畅通。
七、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管理的相关制度1.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2.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3. 《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制度》八、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管理的检查和评估1. 工程部定期对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 项目经理负责对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对工作业绩进行考核;3. 工程部负责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整改,不断完善工程施工人员交接管理制度。
桩基工程施工单位管理制度
![桩基工程施工单位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b2914c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b.png)
桩基工程施工单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规范桩基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和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桩基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1. 桩基工程:指建筑或土木工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灌注桩等方式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
2. 施工单位:指承担桩基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
3. 管理人员:指负责桩基工程施工单位管理工作的领导人员。
4. 工作人员:指桩基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领导机构1. 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桩基工程施工的全面管理。
2. 领导机构包括总经理、项目经理、工程主管等。
第五条分工协作1. 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形成紧密合作的工作团队。
2. 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六条总经理1. 负责制定桩基工程施工单位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管理方针。
2. 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监督项目实施。
3. 确保项目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并按时交付。
第七条项目经理1. 负责项目的具体执行和管理工作。
2. 组织和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并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
3. 协调项目进度,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第八条工程主管1. 负责编制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计划。
2. 监督施工现场的管理和作业进度。
3. 协调项目设计和施工的配合,保障工程质量。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九条施工准备阶段1. 在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人员招聘等。
2.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第十条施工阶段1. 根据施工方案和计划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
2.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第十一条施工结束阶段1. 完成施工任务后,进行验收和交付工程。
2. 形成施工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工程交接桩和复测制度
![工程交接桩和复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2a4688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0.png)
车站扩改工程交接桩和复测制度L交接桩⑴交接桩工作由甲方主持,监理单位参加,在现场由勘测设计单位向项目部直接进行交接桩工作。
⑵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确保完整、稳固。
交桩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并及时埋设护桩,发现问题及时提交勘测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⑶为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和方便施工,各级测量人员必须对标桩和护桩妥善保护。
所有测量标桩未经工程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毁弃。
⑷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的范围包括:控制点、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
⑸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交的测量成果资料包括:GPS 控制点坐标及点之记;平面控测导线桩坐标;中线逐桩坐标;水准点高程成果表及点之记。
⑹交桩时,项目部按照招标文件和规范要求检查交桩数量、精度。
若重要桩位丢失不能满足施工测量要求,或影响施工需要移桩时,设计单位负责补桩(或移桩)补测并提供补测成果资料。
(7)交接桩工作办完后,必须填写交接桩记录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项目部、测量员各一份。
(8)测量单位提供的标准桩应完整、稳固并有提醒标志。
项目部接桩后必须对标准桩点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做好标识。
严禁压盖、碰撞和毁坏。
2.复测⑴项目部对设计单位移交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在相关标准允许的范围时,由施工单位自行调整;超出允许范围时,及时向甲方或其委托监理单位报告,联系设计单位进行复核调整并签认,否则不得作为施工依据。
⑵项目部在进行复测时,对全线的控制桩间的方向、交角、长度及水准点和中桩进行复测,并且必须与相邻标段闭合,平面控制桩覆盖相邻标段2个以上控制桩,高程与相邻标段闭合。
⑶复测过程中由监理单位组织相邻施工单位对分界点进行确认,并在《复查报告》中记录。
⑷项目部复测工作完成后,及时编制完整的《复测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复查。
⑸项目部负责对复测后的测量控制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施工前设置护桩,护桩宜固桩,并经常复核,检查其可靠性。
3.注意事项⑴根据施工需要移设或增设水准点时,其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符合《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或《客运专线无球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或《时速200~250公里有昨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等相关规定。
公用工程交接班管理制度
![公用工程交接班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00d0a4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a.png)
公用工程交接班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规范公用工程交接班管理工作,提高公用工程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保障公用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用工程设施的交接班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电力、水利、公路、城市供水、燃气等公用工程设施的巡检、维修和管理。
第三条:交接班时间1. 日常交接班时间:每天交接班时间为上午8:00和下午5:00。
2. 特殊情况下的交接班时间:在发生特殊情况下,需要临时交接班的,应当由相关责任人协调确定具体交接时间和程序。
第四条:交接班人员1. 交接班人员应当是经过专门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技能;2. 交接班人员应当熟悉公用工程设施的基本情况、运行状况、巡检要点、维修方法等重要信息;3. 交接班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交接班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确保交接班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
第五条:交接班内容1. 交接班人员应当对上一班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了解和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现场环境、设施运行状态、巡检记录、维修情况等;2. 交接班人员应当详细汇报上一班工作的重点内容、遗留问题和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3. 交接班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格式填写工作记录、巡检报告、维修记录等相关文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 交接班人员应当按照要求核对交接班设备、工具、资料等物品,确保没有遗漏和损坏。
第六条:交接班责任1. 上一班的责任人应当认真履行交接班职责,如实向下一班交接班人员汇报工作情况,并确保公用工程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2. 下一班的责任人应当仔细核对上一班交接班信息,及时处理遗留问题,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3. 交接班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问题或不足应当立即向相关责任人报告,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
第七条:交接班安全1. 交接班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应当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切勿麻痹大意和忽视安全隐患;2. 交接班人员应当根据工作环境和设备要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安全意识和能力,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完整;3. 发现安全隐患或事故应当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同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紧急处理,确保现场安全。
工程交接制度规定
![工程交接制度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2ada0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5.png)
工程交接制度规定一、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工程项目在交付使用前各项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工程交接制度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由我司承接并完成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交接时,必须遵循本制度的规定。
三、交接条件1. 工程项目已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竣工验收,并取得竣工验收证书。
2. 工程项目已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所有施工内容,且无明显的质量缺陷。
3. 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图纸、说明书等文档齐全,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 工程项目的保修条款明确,且双方已就保修事项达成一致。
四、交接程序1. 工程交接前,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工程档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施工日志、质量检验记录、安全生产记录等。
2.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提交的工程资料进行审核,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双方应共同组织现场交接会议,对照工程清单逐项检查工程的完成情况和质量标准。
4. 确认无误后,双方签署工程交接单,明确交接的工程范围、状态及相关责任。
5. 如有遗留问题,应在交接单中明确记录,并约定解决的时限和方法。
五、责任划分1. 施工单位应保证交接时工程项目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对于交接中发现的问题,应负责修复直至合格。
2. 建设单位在交接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整改要求。
3. 如因施工单位原因导致交接延期,施工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4. 如因建设单位原因导致交接无法进行,建设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后续服务1. 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
2.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对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响应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监督执行。
2.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工程交接,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需经过公司高层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交接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施工交接桩工作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先决条件之一。
为了规范施工交接桩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参加单位与分工责任
第二条参加单位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第三条分工与职责
建设单位:负责各单位的协调工作。
监理单位:负责牵头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桩工作,组织完成交桩纪要的签订工作。
设计单位:负责交桩前的复测、交桩资料等的准备及现场桩桩橛和资料的交桩工作。
施工单位:负责接桩和接桩后的复测工作,负责交桩文件的编制工作。
第三章交接桩工作程序
第四条设计单位应进行交桩资料准备、现场复测等准备工作。
复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交桩精度要求。
第五条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现场交接桩,施工
单位进行现场复测确认。
复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交桩精度要求。
复测工作要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
第六条施工单位复测发现的问题,设计单位负责及时进行研究解决。
对交接桩的意见发生分歧时,监理单位负责协调。
第七条施工单位复测确认无误后,监理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交桩纪要,确认设计单位的测量桩橛和有关资料已经交给施工单位,并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交桩纪要需要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字,交桩纪要报公司核备。
(交桩纪要格式见附件)
第四章交桩内容及资料
第八条交桩内容
直线上的转点、曲线上的交点或副交点、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等控制桩,有关的控制点、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
第九条交桩资料
包括:
㈠ GPS点座标成果表
㈡控测导线桩座标成果表
㈢控测导线桩点之记
㈣中线逐桩座标表及座标系统说明
㈤水准点成果表、位置描述及系统说明
㈥曲线表
㈦断链表(如果有)
㈧断高表(如果有)
交桩资料一式六份。
第五章有关要求
第十条精度要求执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
第十一条测量使用仪器应有检测部门的年检和开工前的常规检测记录,常规检测项目及要求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加强对不同设计勘测段落接头处及不同标段接头范围施工交接桩的管理,避免接头范围测量控制桩及资料出现问题。
㈠接头范围规定
GPS点:向相临标段延伸一对GPS点。
控制导线点:向相临标段延伸一对控制导线点。
中线控制桩:向相临标段延伸一对中线控制桩。
水准点:向相临标段延伸一个水准点。
㈡不同设计勘测段落接头处、不同标段接头范围内的GPS点、控制导线点、中线控制桩、水准点应贯通联测确定接头关系是否正确。
㈢不同设计勘测段落接头、不同标段接头范围内的GPS点、控制导线点、中线控制桩、水准点等的现场桩橛和资料应同时交
给接头的两个施工单位。
㈣接头范围交接桩时,接头相关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均应派人参加,进行接头范围GPS点、控制导线点、中线控制桩、水准点等的现场桩橛和资料的交接工作。
第十三条交接桩纪要份数共8份,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公司各2份。
交接桩纪要由监理单位转送公司核备。
第十四条交桩文件
㈠施工单位应编制并向有关单位提供正式交桩文件。
内容包括封面、封内、目录、签署及盖章、分发份数、交桩示意图、保密要求、交桩说明、交桩纪要、交桩各种附表。
交桩文件封面格式见附件二。
㈡文件分发份数
公司3份(工程部、安质部、存档);
驻地监理2份;
其他单位根据情况定。
第十五条测量资料属机密文件,各单位要妥善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公司工程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交桩纪要
附件2:交桩文件封面格式
附件1:
交桩纪要
_____年_____月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日,________监理单位组织________设计单位和_____施工单位进行了现场交接桩工作,经过现场复测确认,桩橛数量、精度、有关资料等能满足施工需要,现纪要如下:
一、交桩范围
×××标段DK×××+×××~DK×××+×××段
二、参加单位及人员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
三、交桩内容
GPS点、控测导线桩、中线及交点控制桩、水准点桩。
四、资料清单
1、GPS点座标成果表
2、控测导线桩座标成果表
3、控测导线桩点之记
4、中线逐桩座标表及座标系统说明
5、水准点成果表、系统说明及位置描述
6、曲线表共份
7、断链表共份
8、断高表共份
以上资料一式6份。
五、有关说明
监理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设计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附件2:交桩文件封面格式
新建铁路
××至××铁路客运专线
交桩文件
×××标段
(DK×××+×××至 DK×××+×××)
施工单位名称(章)
年月日注:文件纸张采用A4型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