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检测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高考知识点解读:1、概括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1)开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
将奴隶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
(2)继承发展:战国时期,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除强调“仁义”和“王道”外,又提出“舟水”说,并且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了“礼法并施”的主张。
这样将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遭受重创:秦朝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
(4)确立正统: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受到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6)开始复兴:隋唐时期,在“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下,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7)继续发展:宋明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理学。
(8)遭遇批判: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体系。
2、“百家争鸣”的含义、背景、主要派别及主要代表人、影响。
3、注意点:(1)“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2)孔子和老子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着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孟子、荀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3)当时流行最广的两大学派是儒家和墨家。
(4)道家是学术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
(5)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后来被秦王赢政所采用,主要是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迎合了赢政的需要。
(6)法家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思想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今天强调的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8)“百家争鸣”阶级基础中的“士”主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专题12【认读导引】两大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朝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地位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受到压制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朝:董仲舒新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发展为理学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守仁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重新焕发生机遭到怀疑和冲击,但仍居于正统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1.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A[宋代时乡约是士人教化乡民的工具,由理学家撰写,但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皇权借助儒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选A项。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最高水平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两宋时期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2.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乡村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C.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D.士人阶层热衷竞技活动C[根据材料“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体育活动较为丰富,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
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纵向梳理]一、中国古代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独尊”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针对训练]1.萧公权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B[从材料信息看,萧公权指出,黄宗羲的思想源自《孟子》的“贵民”和《礼运》的“天下为公”,也就是说,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
2020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一轮总温习同步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
第34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河北邯郸一模)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叙。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解析:B 民国时期的王修说出了材料的本质问题,雕版印刷是因为“需之者众”,唐朝的日历、佛像印刷量大的缘故就在于此,即知足了社会的需求,B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不是中外交流,A项偏离主题。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不是日历和佛像,而是“经书史籍”,实际状况是“初无版行”,C项没有明白得王修的观点。
材料中雕版印刷都是民间的行为,不是政府组织的印刷,D项错误。
2.(2018·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老是依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
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朝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
这说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偏向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绩解析:B 不管是唐朝武士俑仍是画家本人的面貌,都很明显并非是外来美术风格,故A项错误;依照材料“他(吴道子)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朝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可知,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偏向,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无对人物神韵意趣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吴道子的宗教画并无代表唐朝的绘画成绩,故D项错误。
3.(2018·江苏南京二模)清朝孙承泽评判:“鲁公忠孝植于本性,殚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假设显质之先人矣。
”以下碑帖风格符合该观点的是( )解析:B 据“奇峭端严”可判定该碑帖字体应为笔画详备、规矩严整的楷书,是颜真卿(人称颜鲁公)为父撰写的楷书碑文。
《曹全碑》是隶书作品;《颜勤礼碑》是楷书字碑,《兰亭序》是行书佳作,《古诗四帖》是草书字体。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思维导图及单元测验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空定位框图结构思维导图经典训练1.(2019.4·浙江高考·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都有较为较为成熟的制度进行规范约束,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宗法血缘色彩,故②正确;根据材料“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思想得以创立并发展,故③正确;根据材料“井田制”,使用耒耜生产,简单大规模协作,并且日益走向瓦解,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9·北京高考·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答案】C【解析】由材料“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而非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汉代推崇儒学的原因而非秦朝对儒学的打击排斥,排除B项;《汉书》是官方史书,《史记》是史学家编撰通史的典范,排除D项。
3.(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2020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整合提升(共36张PPT)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 建统治的腐朽
[考题例证 1] (2019·张家界模拟)董仲舒放弃了先秦 儒家的那种罕言天道的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 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 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董仲舒此举意在( )
(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 个人服从群体。
(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 具有很强适应性。
2.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 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 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3.消极影响。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 是很明显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 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 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 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 该批判和抛弃。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包括三个层次,即客观 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
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描述和阐释 事物”的能力又分为“描述事物”和“阐释事物”两个方 面。其过程首先是描述历史事物,准确解释其特征;其次 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历史问题的实质;最后运用学科 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历史学 科语言完整地描述和阐述历史问题。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 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 程体现出来,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 提高审题、解题能力的关键。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教师用书 人民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
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礼“与”仁“主张:政治上提出了①的全面发展。
注重人,”有教无类私人讲学之风,主张“上开创 ②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仁“提倡,思想”德治“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2)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的原则”君轻民贵“并提出,学说”政 最高目的思想;认为学习的”制天命而用之“提出了,又指出人道有为,”天行有常“荀子:强调(3)标是把握“礼”。
[易误警示]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孟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其他学派[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无法更多的满足新,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①,战国时期在春秋 史料一呼唤建立新的社②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6讲汉代儒学课件新人教版
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汉朝皇帝祭孔的礼仪越来越重,说明了孔 子及儒学地位的逐渐提高。 [提示] 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原因:董仲舒 更新儒学体系,建立“新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术。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 36 讲 汉代儒学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秦初,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反 对郡县制。 2.经过: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秦始皇坑儒, 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3.评价 (1)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 浩劫。 (2)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称之为 “灭学之祸”。 (3)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_儒___学__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7.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 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 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 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 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提升点一 单列视点——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
视角 1 从社会发展角度命题 汉代儒学是在继承先秦儒学、吸收黄老之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的,呈现出外儒内法的特点。解题时需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对点 1] (2017·北京高三统练)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
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2018·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2017·保定二模,28)《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该科技成就(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答案 D解析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并非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故A项错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3.(2017·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图一战国司南图二清朝早期象牙罗盘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答案 B解析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们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稳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B项正确。
4.(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四次联考,24)中国古代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都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20届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整合提升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儒学受到重创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项目中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不同点原因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士阶层受到重用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目的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不同点历程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儒学逐渐成为大宗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相同点背景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主题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成就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项目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欧洲启蒙运动背景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思想明清之际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性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地位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2020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本专题考试大纲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其主要内容为(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其主要内容为(1)古代的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与问答题为主要形式,难度上以中等难度为主,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儒学方面: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文学方面:主要以文学作品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本专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复习时要多加注意。
材料题多考查儒家思想演变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
这股新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主要表现以及对明清和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将是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
【知识框架】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主线二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线三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考点一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1.百家争鸣2(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练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A.天理B.儒家的伦理道德C.宇宙D.人本3.“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出自于同一本先秦典籍,它是( )A.《春秋》B.《道德经》C.《论语》D.《韩非子》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5.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6.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B.推崇严刑峻法C.主张顺应自然D.主张“礼法并施”7.《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8.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9.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10.《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专题综合提升课件人民版
必修第三册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专题综合提升
内容索引
专题知识结构 专题知识纵横 主观大题导练
专题知识结构
专题知识纵横
专题一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历程
地位
原因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 春秋战国儒学创 儒家思想受到
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 立和发展时期 统治者的冷落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 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指导语 1.首先确定本题的时空界限: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东汉”,设问中要求的是 “中国古代史”。 2.根据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观点明确。 (1)可以从肯定班固的评价标准谈看法。例如:①从表格整体内容上看:汉代 班固评价人物等级的标准是儒家思想;②从表格具体内容上看:人物按圣人 愚人标准划分,折射出儒家占主流地位的特点;道家(老子)和法家(商鞅、韩 非)人物排名前列,折射出汉代新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民间的商人(范蠡)、 侠客(荆轲)和农民(陈胜),折射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特点;表中未展列评判 汉代人物,折射出史家受制于时代的特点。
的思想 儒家思想进一 对儒家文化进行全民的、规模最大的破坏,儒家思想 步遭到批判 在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减弱
专题二 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项目
科技
文学艺术
《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 先秦 开始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时期 科技
书法、绘画等出现
出现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发明 的最高水平 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示例二: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 明清在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西方工业文明出现巨大飞跃。明清君主专制空 前强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则在欧美各国确立并完善。明清出现了反传统、反教条 的进步思想,但新思想受到压制,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西方人 文主义兴起,科学家、思想家为真理而献身。明清以实用性、总结性为特征的古 典科技继续发展,西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形成。 (其他主题如“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加强”等,如果论证充分, 也可)
解析:题干中管子的思想主张治理国家应当以法为依据,任法而国治,舍法而国 乱。在古代社会,法治是君主意志的体现,是一种“人治”;现代“法治”是指 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 和遵守法律,是人们意志的体现。故选A项。 答案:A
视角7 史观·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018·江苏南通模拟)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 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 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答案:D
视角5 价值观·文艺的平民化、通俗化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 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单元总结•能力提升
历史阶段
通史线索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3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张“大同小异”。( √ ) 提示:“大同”指两者都主张理是万物本源,“小异”指求理方法,程 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即“理”在万物中,陆王心学主张“发明本心”, 即“理”在心中。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4.明清时期的儒学 (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儒学,彻底否定了儒学的思想主张。 (×) 提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 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并非真正的民主思想。 (√) 提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暴君”,“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思想并非真正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民本思想。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之处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 思想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 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 自省达到良知
哲学 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本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 人们的自然欲求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2.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 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 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 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 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 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版讲义: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3讲含解析
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一、汉代儒学(一)“焚书坑儒”批判1.原因(1)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2)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防止儒生、游士借古非今,扰乱民心,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
2.内容(1)焚书: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外,其他各国史书统统烧毁;除博士官负责管理的文献以外,私藏《诗》《书》及百家语者,均予烧毁;以古非今、私藏禁书者,诛灭家族。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焚烧之列。
(2)坑儒:继焚书之后,秦始皇又坑杀了460多名对自己不满的儒生,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3.评价(1)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
(2)消极影响:春秋末期以来蓬勃发展的自由思想受到致命的打击,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教材补缺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1.内容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因时制宜”,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的无为”。
2.评价(1)积极影响: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对恢复经济和巩固西汉政权起到积极作用,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基础。
(2)消极影响: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使中央权威被削弱。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文化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3)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措施(1)政治上:重用儒生。
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
(2)思想上:(董仲舒新儒学)主张①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模拟)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 800 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 600 至前 300 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文化史家借用这一概念,将春秋战国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 ) 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B.社会转型全面完成C.文化走向基本成型D.儒学兴起成为大宗解析:选C。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诸侯争霸的分裂时期,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不能说社会转型全面完成,故B项错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走向基本成型,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还不能称为大宗,故D项错误。
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析:选B。
君主专制政体开创于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故A项错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是其门客之集大成的著作,兼采儒、墨、名、法等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故B项正确;《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其中并没有法制和礼乐,故C 项错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的史学和文学巨著,如此规模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突出和强调的也不可能是思想文化专制,故D项错误。
3.(2018·达州高三诊断)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材料在此强调的县( ) A.“文”B.“君”C.“礼”D.“心”解析:选C。
据材料“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知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及材料孟子的主张“以礼存心”可知材料强调“礼”而不是“文”,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指的是君子而不是“君”,故B项错误;据材料“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可知,材料在此强调存心的内容,而不是单指“心”,故D项错误。
4.(2018·衡阳高三联考)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
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
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 )A.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C.带有强烈个人政治观点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解析:选C。
材料未体现孔子著《春秋》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可知孔子著《春秋》以“惩恶扬善”,正符合儒家的礼乐传统,故B项错误;材料“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说明孔子著《春秋》时带有强烈的个人政治观点,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可见孔子著《春秋》可以维护周礼,符合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意愿,故D项错误。
5.黑格尔认为,中国的道德原则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法则,“道德是由政府官员和法律规定的政治事物”。
能较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汉武帝独尊儒术B.唐太宗轻徭薄賦C.宋太祖完善科举D.明成祖设立内阁解析:选A。
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使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封建思想的主流,符合黑格尔认为“中国的道德原则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法则”的观点,故A项正确;唐太宗轻徭薄税,这属于经济政策而非思想道德,故B项错误;宋太祖完善科举,这属于教育政策而非思想道德,故C项错误;明成祖设立内阁属于政治政策而非思想道德,故D项错误。
6.(2018·潍坊模拟)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 ) 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解析:选A。
董仲舒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了实现思想上官学体系的“大一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故A项正确;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神化儒学的信息,故C项错误;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这不是在探究人性发展本原,故D项错误。
7.(2018·宣城高三调研)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
这主要反映了(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B.进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C.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之势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解析:选C。
材料中的文献都是中国古代典籍,没有外国文献,故A项错误;科举制出现于隋唐时期,南北朝时期没有科举制,没有进士的说法,故B项错误;《孝经》是儒家的思想,《老子》是道家的经典,《小品》《法华经》是佛教的著作,故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之势,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释、道三教并存、三教调和的内容,没有突出佛教的地位变化,故D项错误。
8.学者余英时认为:“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
”其强调宋明理学是( )A.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C.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解析:选C。
格物致知是指研究经学与实际相结合,这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三纲五常,故B项错误;理学家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原则,即服从君命,维护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儒家思想的精神,故D项错误。
9.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
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解析:选B。
天人合一的思想汉代儒学已产生,故A项错误;宋代摆脱了一味关注现实和粗糙的天命观,将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故B项正确;宋代理学,以“天理”的观念来维护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儒学主要目的不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是为现实社会服务,故D项错误。
10.(2018·保定模拟)宋朝,理学家以思辨性的哲理否定了先前儒学较为粗糙的“天命”观和“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
完成了自宋初以来思想家们致力于建立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的尝试。
宋代理学这一“尝试”() A.实现了道德、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B.使《四书》《五经》处于同等重要地位C.使理学背离了世俗化趋势D.表明儒学对其他文明的排斥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实现了道德、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合称“四书五经”,材料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故B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发展后逐渐出现了世俗化趋势,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故D项错误。
11.(2018·滨州高三质检)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
宋代正一派通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
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
关羽故事的流传( )A.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C.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关羽故事的流传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故D项正确。
12.“画者,画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
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
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
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这说明中国画( )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解析:选D。
从材料“画者,画也。
废物象而取其真”可知中国画也注重物体真实形象的描写,故A项错误;从“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可知中国画既注重物体的真实形象,也注重物体的外在形似,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中国画注重造型的抽象多样,故C项错误;从“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可知中国画不仅重视物体的形似,也注重物体的神韵,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
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
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
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朝儒学复兴的先驱》(1)根据材料,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
(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思想产生的相似背景及影响。
(13分)解析 (1)据材料“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可以得出韩愈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据材料“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得出柳宗元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
(2)第一小问背景,可以从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封建统治者崇佛信道、儒学遭到冷落、传统伦理(道统)思想出现混乱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局面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主张:韩愈,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柳宗元,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
(2)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封建统治者崇佛信道,儒学遭到冷落;传统伦理(道统)思想出现混乱。
影响: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