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新生儿生理知识点总结

新生儿生理知识点总结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
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发展对于医护人员和家长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将总结新生儿生理知识点,其中包括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适应期、各个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新生儿常见的生理指标、以及新生儿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
1.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在子宫内的环境有关。
首先,新生儿的皮肤呈现出一种淡红色,这是由于在子宫内的缺氧环境下,胎儿的血色素会呈现出一种淡红色的特点。
此外,新生儿的头围相对于身体来说会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其头部的成骨不完全导致的。
此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差,容易出现低体温。
最后,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天内会有一些生理反应,例如湿肺、黄疸等,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 新生儿的适应期新生儿出生后会经历一个适应期,其主要特点包括呼吸系统的适应、循环系统的适应、消化系统的适应等。
在这一适应期内,新生儿需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和变化,医护人员和家长都需要特别关注新生儿的适应情况,确保其适应期能够顺利度过。
3. 新生儿各个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新生儿的各个系统在出生后都需要逐渐发育和成熟。
首先是呼吸系统,新生儿的肺脏在出生后需要逐渐展开,呼吸功能也需要逐渐成熟。
其次是循环系统,新生儿的心脏需要逐渐适应体外的循环,同时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功能也需要逐渐完善。
再次是消化系统,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需要逐渐发育,尤其是新生儿的胃蠕动功能和吸收功能都需要时间去逐渐成熟。
4. 新生儿常见的生理指标新生儿的一些生理指标是评价其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
例如,体重增长速度、身长、头围、胸围等指标都可以反映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此外,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也是评价新生儿生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
5. 新生儿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新生儿护理中,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例如,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确保其充分的营养摄取、保持其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等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新生儿的特点,护理,常见的特殊表现

三.生 理 性 乳 腺 肿 大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 3—5天,乳腺可触到蚕豆 到鸽蛋大小的肿块,原因 是由于母体的孕酮和催乳 素经胎盘致胎儿体内所致, 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孕激 素、生乳素乳腺增生。多 于2—3周消退。切忌挤压, 以免感染。因为新生儿胸 腔感染不局限,易致败血 症。
二.护 理 1. 室温 2. 保温 3. 皮肤粘膜 4. 喂奶 5. 预防感染
1.室温:20 – 30度 2.保温:如果保温不好,可造成新生儿体重下降过 快而影响代谢及末梢循环。 3. 皮肤粘膜:新生儿容易出现新生儿红斑, 4.喂奶: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即可让其吸吮 母亲奶头,但由于母亲乳汁前2-3天分泌不足, 故应补充糖水或稀释奶,每3小时一次,应清洁 母亲奶头及其他喂奶器具,喂奶后应使新生儿头 歪向一侧,避免溢,奶引起窒息。 5 预防感染: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限制探视。 母亲呼吸道感染应带口罩或隔离。婴儿用具单独 放置,并定期消毒。
四. 假 月 经
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阴 道流出少量的血液,持续1—3天后 停止。是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 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消失引起, 一般不必处理。
五.口腔内改变(马牙,螳螂嘴)
新生儿上颚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 黄白色小斑点,民间称“板牙”或“马 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 羁留所致,又称“上皮珠”,生后数周 到数月逐渐消失,不需处理。新生儿面 颊部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乳 有利,不应擦拭或挑割,以免发生感染。
六.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生后1—2天,在 头部、躯干及四肢常 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 红斑,称“新生儿红 斑”,也可因皮脂腺 堆积形成小米粒大小 黄白色皮疹,称“新 生儿粟粒疹”,几天 后可自然消失 。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3.假月经 部分女婴出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 称假月经。这是因来自母体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中 断所致,无需处理。 4.乳腺肿大 在生后3~5天男女新生儿均可出现乳腺肿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 多于2~3周内消退。由于母体内激素(孕酮)刺激乳腺但随着胎 儿娩出而突然中断所致。不可挤压,以免感染,不需特殊处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及大小便的排出,出现体重 下降,但不超过10%(一般3%~9%),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 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 高峰,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延至3~4周消退,血 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 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57μmol/L(15mg/dl)。婴儿 一般情况良好,无需治疗。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三、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概念 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00~4000g,身长 超过47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一)外观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5.“马牙”和“螳螂嘴” 新生儿上腭中线两侧和牙龈边缘上常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斑点, 俗称“马牙”。 新生儿口腔两颊部各有一脂肪垫,利于吸吮乳汁,俗称“螳螂 嘴”。 6.新生儿红斑和粟粒疹 生后1~2天,在新生儿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形状各异的 斑丘疹,称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因皮脂腺堆积在鼻 尖、鼻翼两侧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 脱皮后自然消失。
卫生学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

THANKS
感谢观看
卫生学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和护理
•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 新生儿的护理 •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 新生儿的安全与急救
01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外观特点
皮肤
新生儿皮肤薄嫩,易受 损伤和感染,需保持清
洁干燥。
毛发
新生儿头发稀疏柔软, 头皮较薄,易出汗。
眼睛
耳鼻喉
新生儿眼睛清澈明亮, 但调节能力较弱,需避
新生儿的安全防护
预防窒息
新生儿无法控制自己的呼吸道, 应避免使用柔软的被子或枕头, 以防宝宝脸部埋入其中导致窒息。
防止烫伤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应避免 宝宝接触到过热的物品或热水, 洗澡时水温应控制在37-40摄氏
度。
预防意外伤害
确保宝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尖 锐物品、小物件等可能给宝宝带
来伤害的物品。
新生儿红斑
总结词
新生儿红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现象,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或丘 疹。
详细描述
新生儿红斑通常在出生后1-2周内出现,是由于皮肤娇嫩、外界刺激以及母体激 素水平变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 间较长,建议就医。
新生儿脱水热
总结词
新生儿脱水热是由于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发热现象, 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日出现。
免强光直射。
新生儿耳道狭窄,鼻道 短,喉部声带发育不全,
哭声柔弱。
消化系统特点
01
02
03
04
口腔
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唾液分 泌少,容易发生口腔炎。
胃部
新生儿胃部呈水平位置,易发 生溢乳。
肠道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

4、泌尿:肾单位数和成人相同,发育 不成熟,过能力和浓缩功能差,尿 多一天10次左右,清亮,淡黄。
5、神经系统: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 兴奋性低,处于抑制状态,睡眠20 小时以上,以后随着大脑发育而逐 渐缩短。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温觉发育良好。 ☺护理过程中,反复刺激其感觉功能, 尽早开发潜能。
6、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 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极易发生 脱水热和硬肿症。因而对环境的温 度要求较高。 ☺护理过程中,注意环境温度调节适当。
7、皮肤:出生时新生儿皮肤覆盖有一 层灰白色的油脂性物质,是皮脂腺 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组成,为胎脂, 具有保护皮肤和防止散热的作用。
8、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黄胆:2—4天出现黄胆(皮 肤,粘膜),5—6天高峰,14天内逐渐 消退。早产儿3—4周逐渐消失。黄疸过 早,过重,消失延迟,消失后又出现应 引起重视。 病理性:a、新生儿溶血;b、感染和败 血症;c、病毒性肝炎;d、先天性胆管 闭锁;e、母乳性黄胆
1、保暖:室温24-26度,湿度55%- 65%,出生时体温剧降,4-12小时 后稳定在36-37,2次/日。
2、皮肤护理: • 面部清洁-面部黄疸和口周发绀 • 沐浴:室温28-30,水温38-40,1/日。 中性的浴液或香皂 • 顺序:头——脚爽身粉 • 胎脂 • 全身观察:皮肤颜色,皮疹,脓疱疹, 头皮,血肿脐部的情况
2、循环:新生儿脐带结扎,建立自己 的循环,血液多分布于躯干,内脏, 四肢较少,故肝脾常可触及,而四 肢易发冷或青紫。脉博快120—140 次。
3、消化: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较薄, 适合较大量的流汁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吸吮和吞咽功能完善,消化道运动较快, 吞下的空气3-4小时就能到直肠。胃显 水平位,门括约肌发育差,幽门括约肌 发育好,故易溢奶和呕吐。新生儿的唾 液分泌及淀粉酶少,除淀粉外,肠内消 化蛋白质,糖,脂肪能力强。 ☺护理过程中,应尽早开奶,提倡母乳喂 养。
新生儿专科试题及答案

新生儿专科试题及答案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一、新生儿生理特点1. 呼吸系统新生儿的肺部结构与成人有所不同,其肺泡数量较少,但表面积相对较大,以适应新生儿的高代谢需求。
新生儿出生后,肺部通过哭泣进行第一次呼吸,空气进入肺部,肺泡膨胀,开始进行气体交换。
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较快,通常在每分钟40至60次之间,这是由于其肺部和胸壁的弹性较低所致。
2. 循环系统新生儿的心脏与成人相比,心室间隔上的孔(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在出生后通常会自然关闭。
新生儿的心率较快,正常范围在每分钟120至160次。
新生儿的血压相对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升高。
3. 消化系统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初生时约为5至7毫升,因此需要频繁喂养。
新生儿的肠道对母乳的吸收能力很强,能够获取所需的营养。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
4. 神经系统新生儿的大脑发育迅速,但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善。
新生儿的睡眠周期不规律,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新生儿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和触觉逐渐发展,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
5. 免疫系统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感染。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够帮助新生儿抵抗病原体。
新生儿出生后会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以预防结核病和乙型肝炎。
二、新生儿护理要点1. 喂养新生儿需要频繁喂养,通常每2至3小时喂一次。
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
如果母乳喂养有困难,可以选择配方奶粉。
喂养时应注意正确的喂奶姿势,避免新生儿吞咽空气,减少吐奶的可能性。
2. 睡眠新生儿每天需要大约16至18小时的睡眠。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应采用仰卧位放置新生儿,避免使用过软的床垫和枕头,以及避免在婴儿床中放置任何可能引起窒息的物品。
3. 清洁与洗浴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需要温和的清洁产品。
每天用温水清洁新生儿的面部、颈部和褶皱部位。
每周进行1至2次全身洗浴,注意水温应保持在37至38摄氏度。
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

头颅骨软
新生儿头颅骨尚未完全骨化,头颅骨 之间有间隙,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变 形。
消化系统特点
01
02
03
胃容量小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需 要少量多餐的喂养。
消化能力较弱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 全发育,对食物的消化能 力较弱,需要选择适当的 奶粉和护理方法。
无牙齿
新生儿没有牙齿,咀嚼和 吞咽能力有限,需要注意 食物的质地和大小。
喂奶时要保持宝宝的头和身体呈 一条直线,喂奶后要竖抱拍嗝,
以防溢奶。
人工喂养时要注意奶量和奶瓶的 消毒,避免宝宝摄入过多空气和
感染病菌。
睡眠指导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较长,每天 大约需要18-20小时的睡眠, 要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 的睡眠环境。
宝宝的睡姿以侧卧或仰卧为主, 避免俯卧以防窒息。
注意观察宝宝的睡眠质量,如 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高
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高,有助于氧气的运输。
神经系统特点
睡眠时间长
新生儿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来促进身体发育和成长。
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弱
新生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弱,需要温和的护理和安抚。
感知能力发展迅速
新生儿对声音、光线、触觉等刺激的感知能力发展迅速,需要给 予丰富的刺激以促进感知能力的发育。
02 新生儿护理要点
日常护理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新生儿 适宜的室内温度在22-26℃,湿度在 50-60%。
每天给新生儿洗澡,清洁皮肤,并检 查全身有无异常。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 干燥,每次更换尿布后要用温水清洗 臀部,并涂抹护臀霜,以防尿布疹。
喂养指导
新生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含有 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助于 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升。
新生儿护理进展总结

新生儿护理进展总结
一、引言
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这个阶段的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非常不成熟,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护理。
本文将总结新生儿护理的进展,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新生儿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包括:
1. 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2. 呼吸系统不成熟,容易发生呼吸困难。
3. 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喂养困难。
4. 免疫系统不成熟,容易感染疾病。
5. 神经系统不成熟,对刺激的反应不强烈。
三、新生儿护理进展
1. 体温护理
新生儿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因此要保持室温在22-24度,湿度在55%-65%。
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 呼吸护理
新生儿的呼吸系统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护理时要观察
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3. 喂养护理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喂养困难。
护理时要
根据新生儿的消化情况调整喂养量,避免过度喂养。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不成熟,容易感染疾病。
护理时要严格执行
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 刺激反应观察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不成熟,对刺激的反应不强烈。
护理时要观察新生儿的刺激反应,了解其需求。
四、总结
新生儿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护理。
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新生儿护理报告

新生儿护理报告引言新生儿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脆弱的阶段之一,对于新生儿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报告旨在介绍新生儿护理的关键方面,包括新生儿的生理特征、重要的护理措施以及常见的护理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新生儿的生理特征不同于成人,需要特别注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生儿生理特征:1.呼吸系统:新生儿呼吸频率较高,通常为每分钟40-60次。
呼吸深浅不一,有时伴有停顿,这是正常的。
此外,新生儿咳嗽和打嗝的频率也较高。
2.消化系统:新生儿的消化系统未完全发育,因此消化功能较弱。
就饮食而言,新生儿主要以母乳或婴儿配方奶为主要营养来源。
3.皮肤:新生儿皮肤通常较柔软,干燥,并且呈现一种轻微的红色。
此外,许多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胎记,这也是正常的。
4.排尿和排便:新生儿经常排尿,每天至少要排尿6-8次。
排便频率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就会排便一次。
新生儿护理措施提供适当的护理对于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新生儿护理措施:1.洗澡:新生儿洗澡时需要注意水温适宜,不要太热或太冷。
使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婴儿的身体,确保同时保持婴儿的头部稳定。
2.睡眠:新生儿需要足够的睡眠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确保婴儿的睡眠环境安全,没有过多的被褥或玩具。
3.喂哺:新生儿对于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的需求很高。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确保按时喂哺并正确哺乳。
4.换尿布:新生儿需要定期更换尿布,以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确保使用干燥、洁净的尿布,并及时更换。
5.清洁口腔:使用湿纱布或软毛牙刷轻轻擦拭新生儿的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洁。
常见的新生儿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生儿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1.尿布疹:尿布疹是因为尿布对皮肤的摩擦和湿气引起的皮肤发炎。
解决方案包括保持尿布干燥、正确清洁婴儿的皮肤,并使用适当的尿布疹膏。
2.脐带感染:新生儿的脐带需要特别护理,以防止感染。
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他们是家庭中最宝贵的成员,也是最需要关爱和护理的群体之一。
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并掌握正确的护理要点,对于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1. 头部特点:新生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占据了整个身体比例的四分之一。
此外,他们的头骨骨缝尚未完全闭合,存在一个软点,称为“前囟”。
这种特点使得他们的头部更加柔软,需要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碰撞。
2. 皮肤特点: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而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此外,他们的皮肤表面有一层称为“胎脂”的物质,可以保护皮肤不受损伤。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学物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
3. 眼睛特点:新生儿的眼睛通常呈现一种灰蓝色,这是由于眼睛中的色素尚未完全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的颜色会逐渐变化。
此外,新生儿对光线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刺激。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避免直接照射强光,保持适度的光线环境。
4. 呼吸特点: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呼吸频率较高,可以达到每分钟40-60次。
此外,他们的呼吸是通过膈肌的收缩来完成的,胸腔肌肉力量较弱。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确保他们的呼吸通畅,避免过度的压迫和阻塞。
二、新生儿的护理要点1. 定期喂养: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但他们的代谢速度很快,需要定期喂养。
通常,每隔2-3小时就应该喂养一次,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同时,喂养时应注意姿势正确,避免他们吸入过多的空气。
2. 保持温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保持室温适宜,避免他们受到寒冷的刺激。
此外,可以使用毛毯或者衣物等保暖用品,确保他们的身体保持温暖。
3. 保持清洁:新生儿的皮肤较为敏感,容易受到细菌和污垢的侵害。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保持他们的皮肤清洁。
可以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轻柔地清洗他们的身体。
同时,应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干燥。
新生儿护理讲解

新生儿护理讲解一、新生儿定义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之前的婴儿。
此阶段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特别关注和护理。
二、新生儿生理特点1. 呼吸系统:新生儿呼吸频率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和呼吸暂停。
2. 心血管系统:新生儿心脏功能尚未完善,血压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低血压和循环衰竭。
3. 消化系统:新生儿消化系统功能不成熟,易发生消化不适、腹泻和呕吐。
4. 泌尿系统:新生儿尿路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尿路感染和肾结石。
5. 免疫系统:新生儿免疫力较低,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6. 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发热和低温。
7. 骨骼系统:新生儿骨骼柔软,易发生骨折和变形。
三、新生儿护理要点1. 清洁: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定期洗澡,避免摩擦和损伤。
2. 喂养:合理安排喂养时间,观察新生儿吮吸、吞咽动作,确保营养充足。
3. 睡眠: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采取适当的睡姿,预防畸形。
4. 观察:密切关注新生儿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体温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 消毒:对新生儿用品进行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6. 预防接种:按照我国疫苗接种计划,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7. 早期教育: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促进新生儿智力发育。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 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较常见,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晒太阳、喂糖水等方法缓解。
2. 乳腺肿大:新生儿乳腺肿大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出生后2-3周内消退。
3. 粟粒疹:新生儿面部、头皮等部位可能出现粟粒疹,可用生理盐水擦拭,避免用手挤压。
4. 腹泻:新生儿腹泻可能由喂养不当、感染等原因引起,需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必要时就医。
5. 发热:新生儿发热可能由感染、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
五、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1. 避免过度刺激:新生儿对刺激较为敏感,应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
2. 合理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应根据气温适时增减衣物。
第六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六章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第一节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本节考点:(1)新生儿的特点(2)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3)护理措施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kg以上,身长47cm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一、正常新生儿的特点1.外观特征:出生时哭声响亮,四肢屈肌张力高而呈屈曲姿态,皮肤红润,胎毛少,覆盖着胎脂;头发分条清楚;耳廓软骨发育好、轮廓清楚;乳晕明显,乳房可摸到结节;指甲长到或长过指端;足底皮纹多而交错。
男婴睾丸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
2.体温: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
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比成人快4倍;体温易随外界温度而变化。
新生儿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的代谢。
棕色脂肪分布在中心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附近,肩胛间区等处,通过去甲肾上腺素调节。
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要适宜,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血液易浓缩,出现脱水热;室内体温过低,产热不足,则出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至1小时体温下降1.5~2℃。
如环境温度适中,体温逐渐回升,并在36~37℃之间波动。
“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少,又能保证正常体温。
新生儿适中温度与体重及日龄有关,正常足月新生儿穿衣、包裹棉被、室温维持在24℃,便可达到中性温度的要求。
3.呼吸系统: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
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
新生儿在第一次吸气后,肺泡张开。
呼吸浅快,40~45次/分。
新生儿胸腔较小,肋间肌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呼吸呈腹式。
4.循环系统: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脐带结扎,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
心率波动较大,1OO次~15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9.3/6.7kPa(70/50mmHg)。
关于新生儿知识点总结

关于新生儿知识点总结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的婴儿,这个阶段是宝宝的成长阶段。
新生儿的成长发育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关注和照顾。
了解新生儿知识点对于父母和照顾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关于新生儿的知识点,包括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行为表现、喂养、护理以及常见的疾病和急救知识。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1. 头部较大:新生儿的头部相对身体来说是较大的,头围大约是身长的1/3。
2. 皮肤:新生儿的皮肤娇嫩,颜色不够均匀,可能会有些红、发紫或黄疸。
这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正常的表现。
3. 眼睛:新生儿的视力还不完全发育,他们可以看到离他们较近的物体,但对远处的物体看得不是很清楚。
4. 睡眠: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他们的睡眠周期较短,且睡眠质量不高,需要频繁地喂奶。
5. 头部定位:新生儿在出生后会自然把头部转向一侧,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到一个月左右才能有一定的头部转动能力。
6. 饮食:新生儿的肠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经常进食,且一次进食量较小。
通常,新生儿每天需要进食8-12次。
7. 肢体活动:新生儿的肢体活动主要是原始反射动作,如抓握反射、寻摸反射、吸吮反射等。
二、新生儿的行为表现1. 哭声:新生儿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需求,可能是饥饿、疼痛、无聊、疲倦等。
父母需要根据宝宝的哭声判断他们的需求。
2. 哺乳:新生儿的吸吮反射是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的,他们可以自然地找到母亲的乳头进食。
母亲需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以免对宝宝造成不适。
3. 睡眠: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较长,而且睡眠质量不高。
家长需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把孩子放在舒适的床上,保持室温适宜等。
4. 反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会展现各种原始反射动作,这些反射有助于他们与外界的互动和适应。
5. 皱眉头:当新生儿感到疼痛或不适时,他们可能会皱起眉头,这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
6. 眨眼睛:新生儿的眨眼睛动作频繁,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助于保护眼球。
7. 紧握手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会展现出抓握反射,当手指被触碰时,他们会自然地抓住对方的手指。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保健ppt课件

吐奶
总结词
新生儿吐奶是由于胃部发育不完全、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等原因引起的胃内容物反 流。
详细描述
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但如吐奶频繁、量大,可能 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应及时就医检查。喂奶后应将宝宝竖直抱一段时间,轻拍背 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
脐炎
总结词
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 理不当,导致细菌侵入脐部引起的炎 症。
神经系统特点
大脑
新生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对刺激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差。
睡眠
新生儿睡眠时间长,约18-20小 时/天,需注意睡眠环境和质量。
02 新生儿的保健要点
喂养与饮食
母乳喂养
新生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它 能够提供宝宝所需的营养,增强 宝宝的免疫力,促进宝宝发育。
人工喂养
如果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可以 选择适合宝宝的婴儿奶粉,喂 养时要注意卫生和适量。
详细描述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就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红臀
总结词
新生儿红臀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皮肤长时间受刺激引起 的臀部皮肤炎症。
详细描述
红臀初期表现为臀部皮肤发红,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糜烂 等症状。预防红臀的关键是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 换尿布,可使用护臀霜涂抹预防。
综合刺激
通过不同材质、温度和形状的玩具或物品 ,让宝宝触摸、感受不同的刺激,锻炼触 觉能力。
结合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刺激方式, 综合锻炼宝宝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保健ppt课件
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王素梅: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生命个体,TA的成长每一步也离不开家长的精心照顾。
如果你想要当好“宝宝的守护神”,想要宝宝健康长大,需要先来了解新生儿的世界是怎样的。
本期搜狐母婴专家会客厅我们请来了著名老中医王素梅教授,来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讲讲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包括:小孩从生下来以后分哪几个生理期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特点和成人不一样小孩的生理特点和得病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病理特点等问题。
大家快来学习一下吧!王素梅,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四惠中医院儿科主任。
我们现在提倡治未病,什么叫未病没有生病之前先防,我们要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从孕育到出生到以后的成长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说句老实话,到了老年您再去养生为时有点晚了,孩子从一出生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理念陪伴着他(她),那么他(她)这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新生命诞生以后处在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当中,不同年龄小孩的形体、生理、病理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从医学上来说,把孩子共分为五期:从胎儿出生后脐带结扎至满28天为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从胎儿出生至满1周岁称为婴儿期;从1周岁后至满3周岁称为幼儿期;3岁以后到6岁属于学龄前期;6岁到12岁为学龄期;12岁到18岁青春期,而青春期男孩和女孩不一样,小男孩比小女孩生理期晚一年,大家把这个概念要搞清楚。
胚胎期:预防畸形是关键。
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这期间有40周的时间,属于胎儿期。
胎儿期很重要,在这期间会因为受到遗传因素、外界因素及一些药物的影响,而导致孩子的畸形。
如果发现得早,可以及时终止妊娠,如果发现的晚,最后生下来,给这个家庭带来就是一个灾难性的问题。
所以,在胚胎前期一定要注意预防畸形,在中期和晚期一定要注意营养、发育。
婴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要点—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及保育

5.洗澡
新生儿出生一周即可在家洗澡,夏天可每天洗,冬天 可每周洗 1 ~ 2 次。洗澡 时,室温不宜低于 23℃,水 温在 40℃左右。洗澡前先准备好衣服、大毛巾等。 不 要让水流到外耳道里面,用一手托住头颈部,用拇 指和中指压住双耳,使耳廓盖 住外耳道,防止水进入 耳道。脐带未脱落前,可分洗上身和下身,以免弄湿 脐带。
新生儿的牙龈上有一些灰白色的小颗粒,称上皮珠 (俗称板牙或马 牙)。
板牙不妨碍新生儿吸吮,日后也不会影响出牙,会 自然消失,切勿挑、刺, 以免发生感染。
(四)乳房肿大
有的男婴或女婴,于出生后数日出现乳房肿胀,甚至 还有乳汁分泌,这种现 象一般经 2 ~ 3 周消退。
(五)女婴阴道流血
女婴出生后 2 ~ 3 天阴道排出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 一两天。这是因为胎儿受 母亲雌激素的影响,生殖道 细胞增殖、充血。出生后体内雌激素的来源中断,原 来增殖、充血的细胞脱落,使新生儿有“假月经”出 现。
(1)预防睡眠窒息 新生儿尽量采用侧卧或仰卧睡姿,避免俯卧睡,无需
枕头。周围避免软性物 品,如棉被、毛巾等。父母不 与新生儿同盖一条被子。
新生儿胸腔狭窄,吸气时胸廓扩大的程度有限,在呼 吸时几乎看不到胸廓的起伏。
新生儿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来完成,可见腹部明显起 伏,称为“腹式呼吸”。
在出生后最初的几天里,呼吸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有 时呼吸不规则,甚至会 出现呼吸暂停。2 ~ 3 日后呼 吸逐渐平稳,有规律,但在哭泣、吃奶时节律会加快。
由于新生儿头大而沉,但颈部肌肉力量小且 脊 柱支撑无力,故抱新生儿时不宜竖抱。
(二)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1.骨骼多软骨,支撑力差
出生后,新生儿不少的骨头还是软骨。比如,8 块腕 骨就全是软骨;上、下肢 的长骨也没有完全钙化,骨 头的两端还是软骨。
卫生学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

原因:新生儿每天应该有四至五次大便。新生儿如吃母乳或
特别配制的奶粉,大便次数会略少,甚至会便秘
对策:给些果汁或者把奶调得稀些; 如便秘情况不改,应该看医生
注意:要区分先天性无肛门现象;
不要自己在家给宝宝灌肠
现象4:新生儿吃完奶后,常常会吐出一些奶。 原因:在吸奶时连带吸入了空气。
第二节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 从出生到生后28天。
从胎儿 到新生儿 有什么变 化?
(1)从寄生到独立 (2)从温室到冷热多 变的居室 (3)从无菌到有菌
良好的护理 是保证新生儿适 应新环境和健康 成长的重要条件
新生儿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一)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成人:头部占身长的1/8பைடு நூலகம்下肢占身长的1/2
囟门晚闭说明 佝偻病或呆小症 。
囟门早闭说明 脑发育不良 。
囟门突出说明
颅内压增大,可能患脑膜炎和 脑炎等病 ;或因为服用过量鱼 肝油引起 。
囟门凹进说明 可能是因腹泻或呕吐引起脱水;或因
营养不良导致 。
现象1:宝宝出生后一切正常。可3-5天后,
宝宝的脸却开始发黄,且有越来越黄的趋势。
原因: 红细胞分解为胆红素;
1、体型: 占身长约1/4的头部; 较长的躯干; 短小的四肢
2、头颈: 很短,肌肉力量很小
(二)骨骼和肌肉
1、软骨 成 人:206块骨头; 新生儿:350多块骨头
2、囟门: 2×2cm 3、脊柱: 无生理性弯曲 P4图1-3 4、肌力: 下肢呈自然的“蛙式”
(三)关节
(四)皮肤
1、表皮
防止病从皮入
苦笑面容
婴 儿 抚 触
1、用一只手托起头 颈部,另一手自前额 发迹向后抚摸至下颌 2、再以同样的方法 按摩另一侧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9、保育要点
(1)注意保暖,防止过热 (2)选择合适的衣物 (3)皮肤清洁护理 (4)预防感染 (5)“婴儿抚触”
2、皮肤
①新生儿的皮肤薄嫩,保护功能差。 ②皮下脂肪较少,体热容易散失,环境温度低时,新
生儿很容易受凉。 ③汗腺未发育完善,环境温度高时,体热散发受阻,
容易受热。 ④新生儿生后3~5天可出现水肿,水肿多发生在手、
脚、小腿、眼窝等处,约2~3天后消肿。 ⑤皮脂腺分泌旺盛,新生儿鼻子上可有一些黄白色的
一小处皮肤的擦伤,脐部发炎,口腔黏膜 破溃等,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败血症。 ②免疫力较底
新生儿的抗体主要来自母体,自身制造 抗体的能力很差。
8、神经系统
①新生儿的脑重约35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 3左右。
②新生儿神经细胞的突起短而且数量少。 ③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长达20—22小时。 ④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各种条件反
小点,头皮上也可有厚厚的痂皮。
3、呼吸
①腹式呼吸。 ②呼吸道狭窄,一旦感冒或发生炎症时容易造
成呼吸困难。
4、心脏和血液
①心率快。140次/分 ②全身血液总量少,约300毫升。多集中于躯
干和内脏,四肢容易发凉或青紫。
5、消 化
①唾液腺还未充分发育,唾液分泌量少,口腔较 干燥。
②胃的入口(贲门)和胃的出口(幽门)几乎在 一个水平上,贲门又比较松,吃饱以后容易漾奶。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期:从出生到出生后28天(国际上统一规定)。
(一)降生的瞬间
新生儿出生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存方式的巨大变化。 ②新生儿机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③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素梅: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生命个体,TA的成长每一步也离不开家长的精心照顾。
如果你想要当好“宝宝的守护神”,想要宝宝健康长大,需要先来了解新生儿的世界是怎样的。
本期搜狐母婴专家会客厅我们请来了著名老中医王素梅教授,来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讲讲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包括:小孩从生下来以后分哪几个生理期?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特点和成人不一样?小孩的生理特点和得病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病理特点等问题。
大家快来学习一下吧!王素梅,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四惠中医院儿科主任。
我们现在提倡治未病,什么叫未病?没有生病之前先防,我们要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从孕育到出生到以后的成长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说句老实话,到了老年您再去养生为时有点晚了,孩子从一出生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理念陪伴着他(她),那么他(她)这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新生命诞生以后处在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当中,不同年龄小孩的形体、生理、病理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从医学上来说,把孩子共分为五期:从胎儿出生后脐带结扎至满28天为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从胎儿出生至满1周岁称为婴儿期;从1周岁后至满3周岁称为幼儿期;3岁以后到6岁属于学龄前期;6岁到12岁为学龄期;12岁到18岁青春期,而青春期男孩和女孩不一样,小男孩比小女孩生理期晚一年,大家把这个概念要搞清楚。
胚胎期:预防畸形是关键。
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这期间有40周的时间,属于胎儿期。
胎儿期很重要,在这期间会因为受到遗传因素、外界因素及一些药物的影响,而导致孩子的畸形。
如果发现得早,可以及时终止妊娠,如果发现的晚,最后生下来,给这个家庭带来就是一个灾难性的问题。
所以,在胚胎前期一定要注意预防畸形,在中期和晚期一定要注意营养、发育。
围生期:如何守护新生命的前七天?咱们国家还有围生期,怀孕28周到出生以后的7天时间,这个时期也是新生儿容易发生疾病发生变化的阶段。
尤其刚降生,脐带一剪断就是独立的生命体,抵抗能力、接受外界能力都是不完整的,这时候得病的机会更加多一些。
这个时期也是婴儿死亡的高峰期,也是要引起高度重视。
新生儿期:配合医生做好全面检查警惕先天不足。
小宝宝从出生到满28天是发病率最高的时候。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体,医生要对他进行详尽的检查,有一些在母亲体内没发现的问题,出生后就会表现出来。
记得85年我在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进修的时候,有一位从其他医院转过来的新生儿,生下来以后肺里面吸入羊水,呼吸困难。
病例上面写着,足月儿、自然产、有吐羊水、胎便已排出。
“胎便已排出”说明肛门没问题,但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这个孩子是先天性食道、肛门闭锁。
所以,新生儿时期是发现先天畸形的高峰期,无论医生还是家属都要高度重视这个时期。
婴儿期:孩子发育迅速需关注增重变化及免疫情况。
婴儿期指的是孩子出生满月以后一直到1岁。
这时候孩子的发育特别迅速,前三到六个月,每个月体重增加就要在600克,从7个月以后到12个月到1岁,这时候每个月增加的体重应该说在500克。
孩子的体重是不是正常增长,是否因为腹泻后导致了体重增长缓慢,作为监护人你要心中有数。
婴儿期的孩子抵抗力差,从母亲体内给他带来的免疫功能免疫的球蛋白会逐渐衰退,这时也是感染性疾病容易发生的时期。
另外,母亲怀孕后期后三个月给她储存的铁是新生儿生下来以后前四个月所用的造血的铁的储备,是母亲给她的。
四个月以后就完全要靠她自己来摄取来造血的,这时候也容易出现婴幼儿的贫血现象,大家要知道她在这个时期会有哪些问题出现。
幼儿期:关注肠胃健康警惕意外伤害。
到了幼儿期,也就是说1岁到3岁的时候,这个阶段体格发育逐渐放慢一些。
从吃奶到变成吃辅食和饭,胃肠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胃肠消化系统的疾病就会增加。
这时,孩子接触的人会增多,得呼吸系统的疾病几率也会加大。
孩子会走会跳了,他发生危险的机会也是多了,烫伤、跌伤、误食这种现象都会出现,这种阶段需要家长更要加倍关注孩子。
学龄前期:智力发育增快注重情智发展。
3岁到6岁入学之前,孩子体格的发育会放慢,但是智力发育却逐渐加快。
从牙牙学语到最后完整能够说话,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观察自己孩子的情智发育是不是正常,有没有眼神和你进行对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你叫一个孩子,他瞅都不瞅你,眼中无物,这是自闭症最典型的症状。
自闭症在三岁半以前发现能很好地纠正,如果超过三岁半以后才发现就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学龄期:情智培养的关键期。
学龄期是人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求学的阶段。
这时家长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说你给他背多少唐诗,你给他教了什么样的算术,关键是他能够坐下来呆一会儿,看会儿书,跟你聊会儿天说句话,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学龄期大家一定观察孩子能否坐得住,做事是否专心致志。
这个时期孩子生病的机会少了,但是情智方面的塑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青春期:要让孩子学会情绪要控制。
到了青春期,基本上这个人是一个成形的阶段。
过去把我们儿科定位在16岁,现在定位在儿科从生下来开始看一直看到18岁。
不管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要把孩子的心智、情绪控制好,让他们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他一辈子受益无穷。
小孩生长发育具有哪些规律?什么叫做生长?生长是指体格的变化,要慢慢地长,发育要让他各种功能完全功能健全,我们把它合起来说叫小孩的生长发育这样一个提法,也就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智能发育,首先要看他的视力就是眼睛。
刚生下来的孩子,看看他的眼神,看看他眼珠的转动是不是灵活。
新生儿的视觉只是在15厘米到20厘米能够看到东西,其它的是看不到。
另外,三个月的时间眼睛头转动是协调的,否则在这以前是不会非常协调出现的。
等到六个月的时候,你叫他,孩子能够随着声音来进行转动。
一岁半可以区别各种形状,五岁的时候各种形状都能够区别得非常好,这是在智能发育方面。
在运动方面也是一样,眼睛、神经、手脚的协调性。
比如,一岁的小孩只能蹒跚走路不会单腿跳,一定要在三岁以后才可以单脚跳。
发育顺序,是从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过程。
小孩一岁以前、两岁以前,你给孩子拿一个东西可能他一把就抓过来了,真正给他用手去捏这个东西要到三岁以后才能有这个功能。
一听、二看、三抬头这些顺序大家知道有就行了。
语言发育,一定要有好的发音器官、能听到、舌头转动灵活。
聋和哑是相伴的,他不会说话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如果你站在孩子旁边拍手,他的头不动眼睛也不转,那说明他听力有问题。
还要观察孩子的协调性,有些孩子是斜视,你在这边叫他眼睛往旁边瞅就肯定不正常。
大家还要注意,听声音和发音。
有些孩子姥姥叫不了,老是叫“脑脑”,家长不要觉得说这样发音挺好玩,而是要到口腔医院给他检查一下舌头系带,否则将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
新生儿有哪些的生理特点?生理方面主要记住,孩子生下来外形要长好,五官健全,但行气未充,生机蓬勃。
此时的孩子传病迅速,孩子早上还挺好的,到了下午可能咳嗽起来,晚上就发高烧了。
有些家长就不理解,我到医院里面看病了,怎么晚上孩肺炎了?疾病是不断变化的,治病需要一定的过程。
就儿童时期来说,其病理特点“得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病情变化特别迅速,同时恢复也比较快。
所以,如果发现有异常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去看病。
新生儿回家后的护理要点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出现黄疸。
黄疸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的,只不过有人轻有人重。
区分一下哪些是生理情况,哪些是病理情况,什么时候应该去找医生看病。
黄疸和溶血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母亲和父亲的血型不合就会产生ABO溶血,如果是RH因子不合,这个就比较凶险。
还有梗阻性黄疸,孩子生下来胆道闭锁,胆汁不能流出来瘀积在体内也会出现黄疸。
再就是感染引起来的,得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肠炎,黄疸都会出现,出现得比较早。
再就是代谢方面,比如母乳过敏、乳糖不耐受,有可能会出现黄疸和腹泻。
黄疸性质如何进行鉴别?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生下来以后2—5天开始出现,一般来说一周该应该能退,最迟不能超过两周。
如果是早产儿则需要三周左右时间才能退。
如果孩子出院时挺好,等到十多天快满月时又黄了?这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有没有感染。
感染最常见的是脐带感染。
黄疸退了又出现,还有感冒了、新生儿肺炎、气管炎不咳嗽,大家一定要注意,并不是说大孩子一样咳嗽,没什么痰,最主要的表现嘴里涂白沫,像小螃蟹似的,这时候要注意。
再一个,喂奶时候呛奶咳嗽很久,这时候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保健:遇到这些生理现象,别紧张!首先讲马牙。
老年人知道,过去说这个孩子起马牙子了,怎么办?拿一块布擦牙床。
这些类似于牙齿的肿块是上皮珠的累积,慢慢就会自己消退,如果自己去擦感染严重者会引起败血症。
乳房隆起。
小女孩和男孩都可能有乳房的隆起,这属于母亲雌激素没有完全消退的表现。
同样,如果小女孩有阴道出血也不必担心,这种血量很少,只不过在换尿不湿的时候看到有点发粉或发红,过不了几天就会自愈。
小孩张嘴或者吃奶时,觉得两边有两块硬疙瘩,像肉疙瘩一样。
这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两个肉垫医学名称脂肪垫,在嘴里面慢慢也会消退。
家长们发现这些问题不要慌张去医院。
脐带的护理。
回家后孩子可以洗澡,只要脐带部分不直接接触水,洗完澡把脐带提起来,拿碘伏消毒及灭菌的纱布盖好即可。
还需注意的是,脐带脱落后,仍有渗液不断出现要及时到出生医院检查是否由脐茸引起。
小孩的大便是否正常。
如果孩子的大便黑,首先辨别胎粪,胎粪什么颜色都有,有的甚至里面有点头发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没什么特殊的味道,这个是胎粪,通常持续1~2天后转变为新生儿正常的淡黄色大便。
吃母乳的孩子排便次数要多一点。
而吃牛奶的孩子大便比较臭和硬,一天一到两次,比较规律。
每天纸尿裤换下来一定要看看颜色、性状、气味,看看孩子脾胃消化的功能是不是好。
如果孩子的大便像草莓酱一样,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有可能是肠套叠的发生。
孩子拉的大便陶土色灰白色、白颜色,孩子有胆道梗阻,这两种颜色的大便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小便的颜色也要善于辨别。
正常孩子的小便是淡淡的黄色,有点淡淡的味道。
如果新生儿的尿特别骚臭,要警惕是苯丙酮尿症。
如果像烟灰一样的尿,也是不正常的,也是肾脏的改变。
小孩子不会像大人想拉就拉,想尿就尿,他不尿等多长时间才能有这个标本?如果孩子有这个问题,发现后,应及时拿1小时内的新鲜尿液标本到医院做化验。
新生儿哭声的鉴别。
每个孩子都会哭,但是表达的意愿不一样。
如果是饿了哭,就听到啊啊啊哭,哭完停一会儿,等着你的安抚。
如果孩子哪个地方疼痛,他一定是持续疼痛是间歇性哭。
如果是尖厉高声的哭,这是脑性尖叫,一定要及时到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