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亲职教育
亲职教育
![亲职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6d0b408eff9aef8941e06f0.png)
谈发展我国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摘要]我国幼儿父母的教育观念亟待更新,养育技能亟待指导,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亲职教育中实现一定程度的解决。
我国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借鉴他国亲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来发展我国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亲职教育;幼儿父母;养育亲职教育,亦称家长教育或父母教育,目前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教育大辞典》把“亲职教育”定义为: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加强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
父母养育(parenting)是促进与支持儿童从婴儿到成人的身体、情感、社会以及智力发展,它不只是生物上的一种关系,而是养育孩子的一种活动。
[1]大多数人不是生来就会养育的,养育也不是一种本能。
早在一百年以前,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就强调,亲职教育是教育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呼吁要对家长进行专门的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提出:“不首先教育父母,就谈不上对孩子的正确教育”。
[2]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主张,人们在做父母之前要先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不要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
教育子女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1984年美国心理健康协会和史宾瑟基金会赞助的一个项目,研究了父母有关儿童发展的知识和他们建立有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的能力之间的关系。
该项目通过对243个婴幼儿母亲的研究,提出父母若熟悉相关重要的环境因素和婴儿标准的发展规律这些方面的知识,则他们在养育技能测试中能够得到更高的分数。
[3]此外,还有另一研究表明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父母教养知识与婴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高度相关性。
[4]在这个日益强调专业化的当代社会,学前教育领域不仅要注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且要重视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场所,然而我国幼儿父母的教育观念亟待更新,养育技能亟待指导,这就使得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亲职教育(教育方式)
![亲职教育(教育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a614a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5.png)
终生功课
因为在家庭每一阶段,亲子关系面临的挑战不同,亲职教育水平要求亦不同。社会发展加速度,家庭教育常 处于焦虑与矛盾之中,既想依恋传统又欲追新,如何处置,只有接受亲职教育,使之明了追新求异并非丢掉传统, 只是学会因时空改变需求相异做出调整的本领。当今许多家庭教育的困惑迫切需要亲职教育的推行,真正从根本 上提升家长的亲职教育素质,这也是当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
感谢观看Biblioteka 亲职教育(教育方式)教育方式
01 概念
03 终生功课
目录
02 范围
04
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 的异同
亲职教育,是指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 或“家长的教育”。亲职教育是归属于成人教育的范围,因为父母都已成年。
概念
正如我国台湾大学曾嫦嫦所著93年出版的《亲职教育》一书所云,亲职教育是从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新概念, 简而言之,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使为人父母者明了如何尽父母职责与职份的教育。
亲职教育的落实在于学习者愿意面对亲职教育的挑战,明了处理亲子关系中亲职教育水平的主导地位,明了 任何教育过程学习者都是接受人格先于接受观点的规律,如何使子女先接受你这双亲的人格,而后接受你的成龙 成凤的教诲高见。
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异同
【相通之处】 在教育体制上,二者均不属於正规教育。换句话说,它们都是非正规的教育。 在教育内容上,二者均系实际生活的需要,使教育与生活打成一片,此种教育针对生活而发,也以此生活印 证教育。 在教育目标上,二者都是促进孩童着眼於为人之道、处世之术及做事之方的习得。为人之道,首在诚实不欺、 心平气和及勤俭刻苦;处世之术,首先平凡、平淡及平实;做事之方,首在忍耐、负责及气度。 在教育功能上,二者对个人一生的前途,有决定性的作用,对社会的进步繁荣,有深远的影响,对国家的长 治久安,有密切的关连。 在教育使命上,二者致力於培养家庭中的好子弟,使其成为社会上的好公民,负起齐家报国的责任。 【不同之处】 在教育重心上,亲职教育采孩童中心的立场,父母施教育宜顾及孩童的生活需要及困难;家庭教育采父母中 心的立场,父母以成人眼光、期望来施教。
美国针对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及其启示
![美国针对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c0715d828ea81c758f57894.png)
职教育的特色做法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行孩子阅读方面的训练 。 个政 府部门申请项 目资助
( 三 ) 幼儿 家长 的 支 持
此外 ,各种相关服务机构 可以
根据项 目的内容和 目的并按照法定程序 ,向与项 目有关 的各
一
、
立 法保 障
美 国联邦政府在1 9 6 5 年的 《 中小学教育法》 中规定 实 施包含早期教育 、成人教 育和家长教育 。 4 2 0 0 0 年教育 目标
的学 校 改 革举 措 中 ,也 强 调 了家 长 参 与 的 重 要 性 。 2 0 0 7 年 开 始的 《 家庭教育 开始法案 》 (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B e g i n s a t H o me
A c t )和P r e — K 法案 ( P r o v i d i n g R e s o u r c e s E a r l v or f K i d s A c t ) ,
联邦政府 除为家长教育与家庭支持项 目直接拨 款进行 系
统管 理外 ,也通 过 对儿 童保 育 与 发展 的拨 款 ( C h i l d C a r e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B l o c k G r a n t ,C C D B G) ,把 资 金下 拨 到 各 个 州 ,给地 方 政 府 如 何 花 费 这 笔 补 助 以 自主 权 。 6 J ( 二 ) 州政 府 的 支持
一 议霄 荆 一 二 0一 四 年鲁 月 下 芈月
0 0 9 0 0
美 国针对 幼儿 父母 的亲职 教 育及 其启 示*
口李 璐 蔡迎旗养育子女提 供项 目资助 与支持。通过
国外家园共育资料
![国外家园共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6e9031da38376bae1fae0e.png)
美国幼儿园的家园共育从家长参与走向亲师伙伴关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儿童都是满6岁后才正式进入小学就读,而美国的正规教育则是自5岁开始。
因此,美国的学前幼儿园指的是3岁和4岁儿童就读的早教机构。
本文谈论的家园共育也主要是以5岁以下尚未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学前保育与教育机构为主,尤其是为3岁和4岁儿童服务的幼儿园和托儿所。
美国学前幼儿园的家园共育理念可以溯源至成立于1897年的中小学家长教师协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
这个遍及全美各州、会员超过六百万的组织长久以来的宗旨是:为家长和教师以及家庭和学校提供联系,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保健以及教育的信息和资源,为保障儿童福利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倡言。
PTA鼓励家长参与子女的学习,并为家长提供育儿方面的信息。
家长们也以不同方式参与不同层次的活动.传统的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和亲职教育理念近十多年来已逐渐转化成家长和教师或家庭和学校建立伙伴关系(family partnership)的理念。
家校双方将彼此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努力.校方积极向家庭招手,期望通过家庭和学校的伙伴关系,更密切、更有系统地规划并营建一个更适合儿童、家长和教师的健全和谐的环境。
学校鼓励家长更投入子女的教育,更关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更积极地参与有关儿童与教育的决策过程。
同时,家长也更积极主动地和教师交流,分享相关信息,配合教师和学校的活动和需求,或向园所咨询育儿资讯。
家长甚至进一步地参与监督、影响和改善学校的环境和教学品质。
学前保教机构无论是在过去的家长参与还是近年来的家园或亲师伙伴关系上大致是与上述的中小学情形类似。
不过,理念虽相同,但家园共育在保教园所因儿童年龄和学校职责的差异而在施行方式上更加多元.总的来说,保教园所的家园共育在实践上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系统化和非系统化的家园共育.非系统化的家园共育美国多数的早期保教园所是由家长付费的民办营利或非营利园所。
中美家庭教育探析
![中美家庭教育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525e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a.png)
中美家庭教育探析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理念,本文将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角度进行探析。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学业和成绩,以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和知识储备为主要目标。
中国的父母通常会为孩子提供各种辅导和培训,如文化课、艺术、体育等,希望孩子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国家庭也十分注重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美国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和自由发展,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能力。
美国的父母会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如社交、体育、艺术等,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美国家庭也十分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认为这是孩子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美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学术成绩和知识储备,而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和自由发展。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两国文化的不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纪律性,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
中美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家庭教育通常会通过各种辅导和培训来提高孩子的学术成绩,而美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能力。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理念,但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国家和文化的特点,借鉴其优点和经验,为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西方家庭教育思想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西方家庭教育思想的特点、历史演变及对现代家庭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学前教育学的关键理论
![学前教育学的关键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f1477c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8.png)
学前教育学的关键理论学前教育学是关于儿童0至6岁之间发展与教育的学科,它研究的核心是儿童的发展特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的设计。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关键理论的支持,这些理论为学前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学的几个关键理论。
一、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主要阐述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他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适应和认知结构的不断重组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
这个理论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为设计合适的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游戏理论游戏理论是学前教育学中另一重要的理论。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最自发的活动形式之一,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学习机会。
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著名的“区间发展理论”,他认为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儿童认知、语言、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的力量,为儿童提供积极、丰富的游戏环境。
三、教育环境理论教育环境理论强调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和学习的重要影响。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伦达·毕鲁斯坦的生态系统理论。
她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多个层面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层面的因素。
这个理论提醒学前教育者要关注和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支持。
四、亲职教育理论亲职教育理论强调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是美国心理学家珍妮·兰斯福德的早期教育理论。
她认为家庭是儿童最早、最主要的教育环境,父母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亲职教育理论提醒父母要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提供贴心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支持。
总结:学前教育学的关键理论包括儿童发展理论、游戏理论、教育环境理论和亲职教育理论。
这些理论为学前教育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美国亲职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亲职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682c6db6137ee06eff918af.png)
第二 . 相关 型( T h e R e l a t i n g Mo d e 1 ) 。此 类 项 目更 多 地 关 注父母的需求 . 帮助 父 母 在 育 儿 同 时提 升 自己 的 能 力 , 探 索 复
杂 的 育 儿 情 况 。 这 类 父 母 十 分 在 意 学 习 环 境 , 即他 们 交 流 观 点、 困惑 与 感 受 的地 方 。 亲 职教 育 者 要 感 知父 母 面 临 的 育儿 困 难. 关 注父母的观点 . 并 用 积 极 的 方 式 来 改 进 这 些 观 点 。整 体
时 所 遇 到 的不 同情 况 可 能 从 一 个 更 宏 观 的新 视 角来 分 析 个
育 的特 点 加 以研 究 . 以期 对 我 国 有 所 借 鉴 。
一
体情况 .将某个父母 的问题划分为某类具有参考 性的模式 中
来 寻 求 解 决 通 常 相 关 型 项 目会 以轻 松 幽默 的氛 围 进 行 亲 职
经 费 支持 充足 的特 点 。相 关研 究表 明 , 美 国亲 职教 育取 得 了积极 的 成 效 , 不 仅 促 进 了孩 子 的健 康 和 成 长 , 培 养 了家 长
积极了虐待儿童 、 青少年违法犯 罪的现象。美 国的经验 对于我 国开展 亲职教 育的主要启 示有 : 加 强立法保 障、 建立完备的组织体 系、 增强人 员专业性 、 实现亲职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结合等。
的 不 断提 高 以 及 留 守 儿 童 等 特 殊 群 体 教 育 问题 的不 断 凸 显 . 加 强 亲 职 教 育 在 我 国变 得 越 来 越 必 要 和 迫 切 。 《 中 国 儿 童 发 展 纲要 》 、 《 关于指 导推进 家庭 教育 的五年 规划 ( 2 0 1 6 -2 0 2 0 年) 》 和《 全 国家庭教育 指导大 纲》 等 文 件 也 都 相 继 把 亲 职 教 育 列 为 推 进 家 庭 教 育 的重 要 内容 。如 何 有 效 开 展 亲 职 教 育 由
国内外家政教育实践案例
![国内外家政教育实践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4b5d3d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c.png)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政服务行业在我国逐渐崛起,家政教育也成为了培养高素质家政服务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家政教育实践案例,以期为我国家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国外家政教育实践案例1. 美国家政教育实践美国家政教育起步较早,具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以下是美国家政教育实践的几个典型案例:(1)美国社区学院家政教育美国社区学院家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有烹饪、营养、家庭管理、儿童护理等课程。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美国家政服务协会(AHSA)认证美国家政服务协会认证是美国家政服务行业的重要标准。
通过认证的家政服务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家政服务。
2. 欧洲家政教育实践欧洲家政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家政服务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下为欧洲家政教育实践的几个典型案例:(1)英国伦敦家政学院英国伦敦家政学院是世界著名家政教育机构,设有烹饪、营养、家庭管理、儿童护理等专业。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
(2)法国家政学院法国家政学院以培养高级家政服务人才为目标,开设有烹饪、营养、家庭管理、儿童护理等专业。
学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我国家政教育实践案例1. 北京家政服务培训学校北京家政服务培训学校是我国较早开展家政教育的机构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课程设置合理学校开设有烹饪、营养、家庭管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等课程,满足不同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需求。
(2)注重实践教学学校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南京农业大学家政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家政学院是我国首家家政学院,具有以下特点:(1)学科体系完善学院设有烹饪、营养、家庭管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2)产学研结合学院注重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提高家政教育的实际应用价值。
美国各级政府与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
![美国各级政府与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2bc773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7.png)
美国各级政府与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本文将论述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方面扮演的角色和担负的职责。
因为中美两国教育体制上的差异, 在谈论早期保育和教育(Early Care and Education)之前, 有必要对早期保教的几个名称略加说明。
在美国, 学前教育意指5岁前的儿童( 包括5岁) 在未正式入学之前接受的教育。
Kindergarten是5岁儿童的学习场所, 是在入读公办或民办小学一年级(first grade)之前的一个年级。
Preschool则是3岁和4岁儿童未入读kindergarten前就读的学前班或幼儿园。
3岁以下儿童入托或入读的园所则被称为婴幼儿计划(Infant/Toddler Program)。
Kindergarten最先是由德裔移民自德国引入美国的。
早在1873年, 美国第一所公办Kindergarten即在圣路易(St. Louis)的公办学校成立。
然而,Kindergarten的普及却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 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在全美的公办学校中普及。
如今,Kindergarten 已成为美国正规国民教育(public education)学制的起点。
自Kindergarten至十二年级高中毕业的国民教育即是一般所指的简称为K-12的教育体制。
有鉴于学前教育是在正规学制之外进行的,因此在讨论美国各级政府在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上所担负的职责之前, 必须对美国政府在办理包括Kindergarten在内的国民教育方面的职责略作解释。
在国民教育方面, 联邦政府并未制定义务教育的法令, 也未制订全国性的课程标准。
在1979年之前, 美国甚至没有设立过一个统辖教育的独立内阁部门。
在设立联邦教育部之前, 有关卫生、教育和福利的一切事务均合并隶属于卫生、教育和福利部(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亲职辅导的名词解释
![亲职辅导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a734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9.png)
亲职辅导的名词解释亲职辅导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旨在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技能和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亲职辅导的目标是增强家庭教育效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并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了解亲职辅导的背景和发展亲职辅导的概念首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家庭教育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家庭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基于科学研究的有效教育方法。
亲职辅导的理论基础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家庭系统理论以及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近年来,亲职辅导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2. 亲职辅导的核心理念亲职辅导的核心理念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沟通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在亲职辅导过程中,家长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和引导者,他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3. 亲职辅导的原则和方法亲职辅导的原则是基于尊重、理解和爱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沟通、合作和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来实现家庭教育目标。
亲职辅导强调的方法包括:(1) 提供信息和知识:家长需要从专业人士或资源中获取相关的教育知识和信息,以增强自己的教育技能和认识。
这包括学习儿童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研究最新的育儿方法和策略。
(2) 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亲职辅导鼓励家长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尊重的家庭氛围,这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家长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努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兴趣。
(3) 提供实用的育儿技巧:亲职辅导注重教给家长实用的育儿技巧,例如有效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的策略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家长处理日常的教育问题,并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
(4) 提供支持和指导:亲职辅导强调家长之间的互助和支持网络的建立。
家长可以通过交流问题和经验,互相提供支持和指导,分享育儿经验和学习。
(5) 培养家庭团结意识:亲职辅导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团结精神。
教师亲职教育培训计划
![教师亲职教育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03fe35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5.png)
教师亲职教育培训计划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角色和责任变得愈发重要。
然而,许多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亲职教育培训计划应运而生。
二、教师亲职教育的定义教师亲职教育是指通过教师主导的培训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他们参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能力。
三、为什么需要教师亲职教育培训计划1.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教师亲职教育培训计划可以提供机会,让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通过培训和指导,家长可以学习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启发孩子的潜力。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家校合作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亲职教育培训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发展目标,并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教师亲职教育培训计划的内容1.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需要培训家长了解教师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他们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2.家庭教育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家庭教育原则、家庭教育技巧和家庭教育资源等,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3.亲子活动和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和交流会,让家长和孩子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
4.家庭作业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家庭作业指导,帮助家长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5.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家长会、家访等,增进家校关系。
6.教育资源分享。
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电子课件等,促进共同学习和教育教学的改进。
五、教师亲职教育培训的方法1.专题讲座。
教师可以组织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或学者分享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研讨会。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研讨会,让家长和教师共同交流和分享经验。
3.定期沟通。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定期会议、家访等方式互相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婴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
![婴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ddeb04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8.png)
二、0~3岁婴幼儿亲职教育的内涵
“亲职教育”是从英文“Parent Education”转化而来的,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也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亲”即
父母双亲,或广义而言的家长 ;而“职”是指职业,即将前者“亲”界定为一种职业。
( 一 ) 相关学者的观点
亲职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婴幼儿家长。
( 二 ) 教育主体多元
婴幼儿家长亲职教育主体包括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团体和个人。
( 三 ) 教育过程贯穿终身
亲职教育为终身的成人教育,是家长一生的功课。
( 四 ) 作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前提和必要条件
亲职教育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与家庭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 :家庭教育主要是家中的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以未成年子女为主要对象 ;亲职教育是以父母 ( 或未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 为主要对象,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改善其教育行为,提高其科学育儿水平,以保障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更好地发展。所以,有效的亲职教育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前提和必要条件。
子的能力、分析评价孩子的能力和指导孩子的能力。
1) 了解孩子的能力
2) 观察孩子的能力
3) 分析评价孩子的能力
4) 指导孩子的能力
二、0~3岁婴幼儿亲职教育的实施
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它包含两方面:“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的情感教育。由过去以教育孩子为主,转向以父母自我教育为主 ;由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向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 ;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 ;教育方式由一味训斥转为在参与游戏中给予孩子关怀和教育,为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它的实施对提高新生一代基础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亲职教育的实施需构建亲职教育支持服务体系,采用多种实施方式,并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
美国亲职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亲职教育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7b72fdfaeaad1f346933f90.png)
美国亲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作者:汪夕桢来源:《卷宗》2018年第07期摘要:亲职教育是指对父母实施的教育,改变或加强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从美国亲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理清美国亲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为我国推进亲职教育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美国亲职教育发展历1亲职教育亲职教育思想源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美国父母教育倡导者马思·高顿提出,德国学者称之为“双亲教育”,俄罗斯学者将其称为“家长教育”,我国台湾学者译为“亲职教育”。
《教育大辞典》把“亲职教育”定义为: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加强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
[1]2 美国亲职教育的历史变迁2.1 萌芽期(17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17世纪初期,殖民时期教育最发达的新英格兰地区,清教徒们十分注重教育,要在新建立的北美殖民地上建立一个模范社会。
他们要求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的、深刻理解清教主张的人。
为此,他们将宗教工作与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发展新教事业。
1635年春,波士顿地区的清教徒决定建立一所学校,并选举传教士斐利·帕汉特为该校负责人及教师,这是殖民地时期建立起来的第一所学校。
由于当时正规学校的规模小数量少,教育任务主要由家长负责,且具有强制性。
1642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地方法庭通过法律规定“所有儿童的家长都要负起教育儿童学习认字、劳动及其他各种就业的技能。
特别是要培养他们读懂教义和主要法律条文的能力。
”[2]1815年,波特兰市召开了美国亲职教育第一次团体会议,成立母亲协会,目的在于发现及分享更多教养孩子的方法。
[3]随后,开始出现了一系列亲职教育杂志,亲职教育也因此渐渐登上历史舞台。
1897年,在美国慈善组织团体的推动下,成立了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美国亲职教育取得重大发展。
私立组织的建立使得政府方面也逐渐关注亲职教育的发展,1909年政府召开关于儿童福利的第一次白宫会议,并于1912年成立了儿童局。
美国亲职教育研究
![美国亲职教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99e4c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3.png)
美国亲职教育研究在当今社会,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正在推动亲职教育,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其育儿责任。
本文将探讨美国亲职教育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亲职教育是指通过培训、指导和支持,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以提高子女的幸福感和成长质量。
在美国,亲职教育通常包括家庭教育、婚姻教育与亲子沟通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当前,美国亲职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方面。
研究表明,接受过亲职教育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更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然而,现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长期追踪研究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
尽管亲职教育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父母往往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而缺乏时间参与亲职教育活动;现有的亲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许多低收入家庭的父母无法获得充分的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加亲职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课程外,还可以提供在线课程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可以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性别的家庭提供专门的亲职教育内容。
确保亲职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这需要与父母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挑战,并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和支持。
提高亲职教育的普及率和参与率。
政府和企业可以提供相关补贴和奖励,鼓励更多的家庭参与亲职教育。
美国亲职教育对于提高孩子的成长质量和家庭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通过增加多样性、实用性和普及率,我们可以为更多的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关于亲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以推动这个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亲职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
亲职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美国亲职教育的研究历史、现状及评价展开讨论。
亲职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包括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和社交技能等方面。
婴幼儿家庭亲职教育的困境及策略探究
![婴幼儿家庭亲职教育的困境及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b576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2.png)
LIBERAL ARTS FANS2023年第18期教育教学241亲职教育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模式,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父母教育提倡者托马斯·高顿(Thomas Gordon)提出。
区别于家庭教育的概念,亲职教育是指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以有效提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水平,帮助家长形成科学合理的养育观念,加强亲子关系教育。
根据婴幼儿(0—3岁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其对家长的依赖程度较高,家长的教育行为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对婴幼儿家长的教育刻不 容缓。
一、婴幼儿家庭亲职教育的研究价值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亲职教育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许多家长开始重视并反思自身的教育方法,对于科学育儿理念及育儿方法的学习需求持续增长。
0—3岁为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是儿童身体机能、认知、语言、社会性与情绪情感等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健康与安全的早期关系是支持和影响其认识周围世界的基础[1]。
以婴幼儿为中心进行亲职教育,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改善婴幼儿家庭养育环境,促进亲子交流,促使儿童全面、健康发展[2]。
因此,分析婴幼儿家庭亲职教育的困境与策略,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照护体系,为我国儿童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婴幼儿家庭亲职教育面临的困境(一)幼儿教育缺乏科学指导,家长自主学习意识有待增强我国0—3岁婴幼儿家庭多为核心家庭,在子女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个性化问题,如育儿时间有限、与长辈的育儿观念有分歧、家庭经济压力较大。
面对种种问题时,家长往往会束手无策并伴随焦虑情绪,盲目地根据网络资料和书中的育儿知识自行实践,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此外,一些家长参加亲职教育的意愿较低。
有研究显示,母亲参加亲职教育的意愿显著高于父 亲[3]。
而父亲在教育过程中的缺位将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还有一些家长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待发现孩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行为问题时,才意识到教育引导的重要价值,这体现了家长对亲职教育认知不足。
美国家长教育的经验及启示:内容、形式与保障措施
![美国家长教育的经验及启示:内容、形式与保障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d0291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e.png)
2023年第4期(总第370期)The Family Education of China国际视野收稿日期:2022-06-09美国家长教育的经验及启示:内容、形式与保障措施刘 潞摘要:美国的家长教育在内容上注重子女成长与父母发展并重,子女导向的家长教育强调提高家长的学业辅导能力、子女教育能力、家校合作能力;父母导向的家长教育强调提高家长基本文化素质、学历水平、家庭管理能力。
在家长教育形式上,美国致力于个性化与信息化共进,通过制订课程与项目计划、提供家长教育出版物、开办成人夜校等个性化指导形式,结合搭建信息化平台等促进家长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美国政府通过政策与资金双道护航的措施保障家长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行,包括法律政策的宏观引领以及专项基金的有效托底等。
借鉴与反思美国家长教育的问题与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如下:注重子女成长与父母发展并重的家长教育内容;结合国情,完善家校协同育人的个性化与信息化的家长教育指导形式;从政策、资金以及主管部门等层面打造多元家长教育保障措施体系。
关键词:美国家长教育 家校协同育人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者简介:刘 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 430079)家长教育(Parental Education )是家庭教育指导者对家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开展的以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胜任力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1]202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后文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拥有接受家长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以往,我国学者对家长的研究多聚集在家长的教育权,即强调家长对子女的施教权,而忽略了家长的受教育权。
[2]在美国,受《科尔曼报告》影响,对教育机会均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由学校扩展到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系统,美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讨论学校如何帮助家长积极地参与子女教育、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强化父母角色功能和提高父母效能感。
教育名词解释
![教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9bf76b2dd88d0d233d46a7f.png)
教育名词解释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指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之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而能快乐学习。
简言之,即考虑到施教对象是‘学生这个人’,施教历程包含知、情、意、行四层面。
亲职教育-家长为因应时代需要,以求能扮演成功的父母角色,所接受的自我教育,其理念是在于使家长有效帮助孩子的发展,并能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要求与子女在校求学情形,进而能与学校教育配合来管教子女。
开放教育(open education)-人本主义提倡的教育改革最具特色的一种教育方案。
最早的开放教育实施于1921年Neil在英国创立的夏山学校。
70年代美国开放教育的特征如下:1.学生主导学习2.诊断式成绩评量3.个别化教学活动4.教室里区分多个‘兴趣区’5.不按年龄能力分组6.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7.教师合作的协同教学。
回流教育-人们有权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回到学校以全部或部分时间的方式,完成其所需要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机会应向全民开放,且允许分段进行,累积完成。
此乃建立学习社会、提供终身学习的重要策略和途径,此观念在70年代被誉为20世纪教育第一个新观念。
合流教育(confluent education)-儿童中心取向的课程教育方式,实施‘关注课程’,以学生的基本关注决定欲学习的概念,选择符合学生兴趣及与之有关的活动和经验,教师被视为学习催化者(facilitator),不从事支配的活动,而将儿童置于所有活动的中心,协助学生从事学习活动。
简而言之,合流教育是一种强调儿童的感受与价值观,试图整合其生理的、情绪的、与智能发展的课程。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融合教育强调普通学校在不牺牲普通儿童权益的原则下,应主动做些改变以适应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美国亲职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评价
![美国亲职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6ee9a5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6.png)
美国亲职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评价一、概览亲职教育(Parenting Education)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这个领域在美国逐渐壮大,并发展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亲职教育关注的是家庭中的父母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对美国亲职教育的历史发展、当前现状以及其评价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历史角度来看,美国亲职教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在早期阶段,人们主要关注父母如何为孩子提供物质生活上的满足。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父母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提倡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20世纪中后期,美国教育界提出了“父母教育”将亲职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
进入21世纪,美国亲职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加入到亲职教育的研究行列中,探讨诸如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父母角色定位等前沿问题。
与此美国政府也加大了对亲职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其在实践层面上的普及和应用。
1. 什么是亲职教育亲职教育,亦称亲子教育或家长教育,是一个涉及培养父母或监护人增进育儿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过程。
它旨在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提高亲子沟通质量,传授生活技能,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亲职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任务。
美国亲职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到了20世纪中叶,美国亲职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家庭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流派。
特别是在70年代,美国教育家泰勒(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育孩子应多元化发展,而非只关注智力。
亲职教育在美国逐渐受到重视,并被视为一种全面培养人的重要途径。
美国亲职教育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各个阶段。
美国亲职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亲职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e12d00ba5e9856a5612605c.png)
美国亲职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魏雪晨贾勇宏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01期摘要:美国亲职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现已发展成熟,总体呈现出教育类型丰富、组织体系完备,立法保障有力、经费支持充足的特点。
相关研究表明,美国亲职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不仅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培养了家长积极的教养行为,促进了家长的个人发展,而且减少了虐待儿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
美国的经验对于我国开展亲职教育的主要启示有:加强立法保障、建立完备的组织体系、增强人员专业性、实现亲职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结合等。
关键词:亲职教育;美国;特点;启示亲职教育(Parenting Eduction)是指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教育。
近些年,随着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教育问题的不断凸显,加强亲职教育在我国变得越来越必要和迫切。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文件也都相继把亲职教育列为推进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何有效开展亲职教育由此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但是,目前我国的亲职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等亲职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有鉴于此,本文将对美国开展亲职教育的特点加以研究,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
一、美国亲职教育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亲职教育现已成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美广泛开展、社会普遍重视、成效明显的一种教育,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教育类型丰富各州因地制宜,开展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多种形式亲职教育。
按父母担当亲职角色的时间顺序来划分,美国亲职教育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种不同类型亲职教育。
前期亲职教育由医护人员为准父母提供的基础的育儿知识:中期亲职教育由保育员指导父母照料新生儿:后期亲职教育由教师、社区工作者等亲职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亲职教育的对象具有不同的需求,美国亲职教育者会据此在内容上加以区分并以项目形式来加以实施。
亲职教育的特点_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_[共3页]
![亲职教育的特点_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_[共3页]](https://img.taocdn.com/s3/m/5f774f2e0242a8956aece437.png)
0~3岁婴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第八章渐凸显。
亲职教育有利于提高父母的知识技能,帮助父母形成良好的态度和教养观念,从而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使亲职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亲职教育的内涵“亲职教育”是从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是成人教育的一环,也是一种终身学习活动。
“亲职教育”是从英文“Parent Education”转化而来的,这一称谓为西方诸国20世纪30年代所倡导,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俄罗斯称为家长教育,美国称为亲职教育。
“亲”即父母双亲,或广义而言的家长;而“职”是指职业,即将前者“亲”界定为一种职业。
传统意义上对于家长的理解,多集中于将其看作一种社会赋予的角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家长角色并不是被自然赋予即可扮演的过程,更是一种需要抚养者在了解并执行其养育职责、掌握一定教养技能后才能胜任的过程。
因此,“亲职”将父母当成了一种职业,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家长的视角——它更多地强调父母胜任这一职业的职责和能力。
《教育大辞典》对“亲职教育”的定义是,“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加强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
”1亲职教育即是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
二、亲职教育的特点(一)亲职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婴幼儿家长家庭作为婴幼儿教养责任体,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作用,父母、未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否认真履行其职责以及教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家庭早期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
通过亲职教育强化父母、未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婴幼儿保护的意识、督促其认识并履行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对其不利于婴幼儿的行为给予事前干预,确保婴幼儿的最大利益和最好发展。
亲职教育对婴幼儿监护人而言,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教养孩子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增加,而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过程,明确自身的角色〇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5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Home Instruction Program For
Preschool Youngsters,HIPPY)
HIPPY计划是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综合的发育评价之后,根据学 前儿童的发育特点、性格特征、家庭保育情况,由专家制定出的 一套针对性极强的发展方案,内容涵盖智力开发、儿童成长阶段 标志动作的出现、心理变化特征等,父母按照制定的方法和措施 去执行,从而实现儿童的潜能开发与个性化培养。
•专家主持有关亲职教育的讨论会、座谈会与演讲会
•由家长教师联合会指导研究或编制亲职教育电影,供父母观看、学习
•编印内容有趣的教养指南和专题手册,供父母阅读 •运用电话咨询及函授的方式,为父母们解决具体问题 •有关心理卫生的戏剧与电影的演出 •举办家庭露营、利用野外生活增进父母子女相互间的了解与影响 •积极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工具推行亲职教育,尤其是利用网络等途径
各州和学区必须公开学校发展相关 Pre-K法案(Providing Resources Early for Kids 信息,为家长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2007
Act)
通过实施家访和多种父母参与教育的 形式,为父母提供育儿支持。
各州政府也通过法律形式保障了亲职教育的开展。 如:1.“家庭关系教育”(Domestic Relations
短期内有效地减少了虐待幼儿的发生率并改善了亲子之间的养
育关系与氛围。 这些项目在预防低效教养、虐待及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降低了社会成本。
美国亲职教育对我国亲职教育的启示: (一)立法保障亲职教育的开展 (二)加强亲职教育人员的资格认证与培训 (三)构建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幼儿亲职教育内容 (四)开展多种形式幼儿亲职教育活动
2.纽约市颁布的《儿童第一》
家长除享受联邦政府及州政府提供的一些免费 美国的委员会在信息的传播与交换方面的资助;一些私 人的基金会如比尔· 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企业为员工投入 育儿支持与培训外也通过付费的形式参加营利 性机构、学区项目或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的亲职 育儿服务与培训经费;一些教育家、社区工作者等对非 项目,以满足自己特殊的育儿需要。 营利性的亲职教育机构或组织进行资金捐赠等。
2.加强家庭计划(SFP)
这个项目是整个家庭的参与,而不仅仅是父母亲或孩子。其中, 针对父母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技能培训来实现的。 始于1983年,最初是一个由防止毒品滥用的国家机构资助。专为 高危的、滥用毒品的父母亲们设计的一个预防毒品滥用项目,用 在美国,加强家庭项目(SFP)被誉为是改变家庭的最有效的计划之 来帮助这些父母提高他们的教养技能和帮助他们的孩子能避免吸 一。 该课程教父母如何慢慢减少物质奖励,寻找自然地更好一些的奖 毒。 励方式,维持子女良好的行为变化。
由学者专家或社会团体所主持或推动的亲职教育活动也很多, 如研讨会、讨论会、座谈会、演讲会或某一特定时期给父母 提出及时的教子指导和建议等。
此外,由教育专家所编写的育儿手册、教子指南等书籍极为
普遍,由专家所推动的亲职教育训练方案也蔚然成风,如父 母效能训练、有效教养系统训练等。
(1 )父母效能训练
•1.来源:
•
• •
亲职教育专家精心挑选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父母亲们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 父母亲在实际生活中的教育经验来开发新的学习内容。
•2.内容: • 美国亲职教育内容主要是围绕儿童成长中易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通常 包括: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人格及其功能、儿童教养技能和教养环境、惩罚 的方法、儿童的情绪及其表达方式,沟通技巧、亲子关系、实践建议和理论 方法等。
经费
其他 社会成员 联邦政府
亲职教育专家
11 10 9 12 1 2
学校
企业
3 8
7 6 5 4
政府
社区
①学校设有专门的父母接待室 ②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 ③学校编写家教指导手册,对父母进行简单的教子技术指导 ④学校通过举办晚会,让父母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
⑤学校开办父母学习班
• 行政和立法以及财政拨款等 • 亲职教育培训:“儿童家庭教育计划”、肯塔基州的“父母子女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APA)的高级 会员托马斯 高登(Thomas Gordon)创办了父母效能训练课程,父 父母效能训练课程是一种父母培训课程,全课程约八次授完, 母效能训练课程得到了学术界和大多数美国父母的认可。 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①积极倾听 ②使用“我一信息”③积极 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以阅读、听讲、讨论、自由参与和角色 沟通 扮演等方式进行。它的目标是解决亲子间冲突,提高父母亲子沟 通的技能,使父母在教养子女上更具效能。
1.评估 1993年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of 1993 , GPRA)首次尝试项目效果和公共问
责制。2004年美国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启动一项名为项目等级评 定工具(Program Assessment Rating Tool, PART)的审查,对 政府所主管的项目进行打分与等级评定。 社会上也有专门的评估公司如做了大量评价开端计划工作的威
1.行为矫正法(Behavior Modification)
运用在亲职教育上的行为改变技术的策略主要有: ①正强化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
该方法源于行为主义的原理,是一套以改变、修正、调 ②负强化与惩罚(Negative Reinforcement&Punishment) 整或消除个人的不良行为,并建立积极的或被人接受的 行为的心理学方法。 ③隔离法(Time-out)
(四)项目支持
1965 2000 2001 2007
HomeAct)
《中小学教育法》 《2000年教育目标法案》 实施包含早期教育、成人教育和家长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 教育。 改善和提高父母在促进孩子社会、情 《家庭教育开始法案》 (The Education Begins at 感和认知能力发展方面的参与度。
教育计划”,以及康乃狄克州和马里兰州的“家长 援助中心”等。
• 美国有半数以上的州要求在师范教育中增加或加强有关 学校与家庭合作的内容,培养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能 力。 • 政府卫生或社会福利部门还会进行家庭访问。
各地图书馆经常举办亲职教育讲座、亲职教育方面的图书借阅、
影视欣赏、举办亲职教育研讨会或团体讨论;
亲职教育开展现状:
(一)亲职教育的目标 (二)亲职教育的内容 (三)亲职教育的方式 (四)亲职教育的方法 (五)亲职教育的评估
• 为父母提供有关子女身心发展需求的知识 • 引导父母改变不当的教养方式 • 教导父母学习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
• 协助父母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
• 协助父母教导子女提高学习成就、发展潜能 • 帮助有特殊障碍子女的父母克服教养困难
谢谢聆听 多多指正
美国亲职教育
美国亲职教育
1
发展历史Biblioteka 2亲职教育得以发展的条件 实施现状 对我国的启示
3
4
一、美国亲职教育的历史
(一)美国亲职教育的萌芽期(17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二)美国亲职教育的成型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 代) (三)美国亲职教育的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二、美国亲职教育得以发展的条件 (一)立法保障 (二)经费支持 (三)实施保障
Education)
1996年4月18日,美国 亚利桑那州 政府颁布要 法案要求每一位孩子的亲生父母或养父母若打算 目的在于与父母分享有关离婚的影响、家庭的重建 求在全州实施“家庭关系教育” (Domestic 法律规定:如果父母不参与的话,法院将 向最高法院申请离婚、分居或申请子女的抚养权 以及离婚后子女在法律上应享有的权利等知识。 Relations Education)。 建立一套新的家庭服务体系,每所学校设有一位家 不准许该父母提出与离婚相关的申请。 和监护权时,提出申请方就必须参加亲职教育课 长协调员,专门负责父母与学校的沟通,参与父母 重点不在于教授教养技巧,教育父母及其子女该如 堂,由法院强制执行。 教育孩子、向学校介绍教育项目、为父母提供辅导 何应对分居、离婚以及家庭的变故。 的方法,解决父母提出的各种问题。
基督教青年会(YMCA)提供亲职教育服务; 戒酒团体,如“戒酒匿名会(alcoholics anonymous)"等团体提 供家庭戒酒的讲习、训练与家庭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教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也有各种亲职教育
或紧急救助方案。
经济支持——提供学校经费或设备
建设“家庭友好型”企业
帮助和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 教育。 许多大型企业定有“弹性上下班”的政策,允许有子 女的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上下班时间,以便有效 地配合子女的学校教育活动。
斯汀豪斯学习公司(Westinghouse Learning Corporation)、一
些大学、学者、民间组织及项目自身也积极参与项目效果的研 究与评估。
2.成效
有关研究表明,美国亲职教育在改善父母教养态度、教养行
为以及改善儿童问题行为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难以置信的几年父母”项目有效减少了父母过度严厉、 忽视、教养不统一等不当的育儿方法,增加了积极的养育策略; "Triple-P教养”项目,则以归因培训和愤怒管理的特色举措,
•美国还有其他五种类型的亲职教育:
•1.家长会
•2.强制母亲再教育的托儿所 •3.实验幼儿教育 •4.玩具教育辅导服务 •5.儿童心理发展与辅导
•早期美国亲职教育方法主要包括:
•(1)父母团体教育
•(2)与父母亲单独面谈或讨论 •(3)通过参与幼儿园活动来教育父母 •(4)通过指导父母如何观察子女来教育 •(5)使用特殊的策略和手段,如安排阅读和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