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孔子之三十七:孔子论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孔子之三十七:孔子论音乐
孔子音乐才艺高超,会演奏磬、瑟、琴等多种乐器,爱
唱歌。
个完整的人,必然要有对音乐的高度欣赏和理解。
人的一生中,音乐是美好、快乐生活中,所不能缺少的一种
重要的精神食粮。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有比一切智慧、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孔子是一位音乐“发烧友”,会弹奏多种乐器,喜欢自奏自唱,兴致一来便“取瑟而歌”。孔子深谙音乐对于人生的意义,鼓励他让人们接近音乐,领悟音乐,
方面,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音乐能够完善人们的心灵,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孔子从年轻时候开始就痴迷音乐,曾经“遡受” 一次强烈的音乐心灵震撼。当时,孔子经听到一种古典音乐“韶”之后,感受至深,萦绕于心,以致“三月不知肉味”,数月中吃肉都感觉不到味道,并且口中喃喃自语:“想不到音乐之美能够到如
此境界啊。”那个时候物质生活简单,吃肉可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孔子本身也是爱吃肉的人,但是,其听觉受到的震撼和冲击,以致让味觉暂时“瘫痪”了。之所以出现这种异常状况,当然是因为孔子有着一颗对音乐敏感的心。
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孔子听到一首曲子后
出现“月不知肉味”的“症状”,乃是一种音乐带来的美好的
“高峰体验”。其实,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首歌或曲子会让自己沉浸其中,不能自已,或者黯然神伤,或者喜形于色,或者久久的不知身在何处,仿佛离开了尘世。
马斯洛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
孔子“三月不知肉”的经历启发人们,音乐可以让人获得最美
好的“高峰体验”。在这种音乐的高峰体验中,人们得到精神
上的满足,可以迅速而直观地感受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幸
福,“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提升生存的境界。
孔子还向人们示范了一个专业级的音乐”发烧友”是如何欣赏、学习乐曲的。
次,孔子向一位叫师襄子的人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
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过了些
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悉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
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情感意蕴。师襄子又
说:“你已经了解乐曲的情感意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
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他说:“我已经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
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 ”此时,师襄
子不禁对孔子肃然起敬,他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
说:“我的老师说过,这就是相传为周文王所作的琴曲名《文
王操》呀”。
发烧”是痴迷、执著的形象比喻。有人说,音乐发烧友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烧”播放器材的;一种是烧出版碟片版本的,归搞收藏的一类;还有一种就是“烧”耳朵的,几乎能听出演奏者任何微不足道的瑕疵,比如说鼓手无意中打到了自己的二p □匕
手背。
孔子不属于以上的三类,因为他是“烧”心的,用心去体会音乐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感受创作时的情感,想见其为人。
首美好的音乐作品,要想完全把握、欣赏到其中的“妙处”,必然缺少不了像孔子这样“烧心”,而不是简单的一听而过。
孔子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一个快乐的人生活中不能没有乐。孔子当时没有录音机,更没有MP3 、CD 机之类的东西,但是他生活却音乐之声不绝。孔子随时能够自伴自唱,像如今那些快乐的年轻人一样,嘴里的歌声总是不断。据说,他听到别人唱的好,还会请人家再来一遍,然后自己与其相和而歌。孔子在临死前还唱过歌:“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 唱完后,眼角流下浊泪,七日后逝去。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音乐来表达。孔子既会唱,更会演奏乐器,抒
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排遣人生的苦闷。
孔子拿手的乐器是打击乐——击磬,磬最初用普通石头磨
制,后来逐渐捎媚承T厥馐罚a蛙石)制成发。孔子空闲时候,就自?amp;ldquo; 玩”击打乐,一次,他正在击敲着磬,有
个隐士路过门口,说道:“有心思啊,这个击磬人,磬敲得又响又急,既然人家不赏识自己,那就算了吧!” 孔子渴望干一番大事业,却一
直没有机会,在击磬的过程中,他超越了苦闷的现实。这就像马克思
思想来源之一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言:“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首,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首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
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
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孔子还会弹奏琴和瑟。古书上说:”八音之中,唯弦为最,而
琴为首。”《论语》中记载孔子向师襄子学琴。而瑟是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这一,先秦便极为盛行,汉代亦流行很广,
南北朝时常用于相和歌伴奏,唐时应用颇多,后世渐少使用。
《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有一次,孺悲的人想拜见孔子,孔子推辞说有病不见;然而,当传话的人还没有出门,孔子就“取瑟而歌”,表示自己并没有病,高兴的很,只是不想见孺悲而已。这是孔子的幽默,却也显示出音乐在他生活中,已经是“嬉笑怒骂”皆有音乐的情形。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孔子还会作曲。他曾经因为感伤晋国被无辜杀掉的窦鸣犊、舜华两位贤人,创作了《陬操》的琴曲来哀悼。我们无由知晓的演奏、作曲水平是否达到专业级别,但是,如此已经显示一个以改善社会为人生追求的孔子,是怎样注重“全面发展”,在音乐的欣赏、理解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也许,正是出于对音乐之美的亲身体验,孔子希望用音乐来引导、教育人的心灵。也就是说,音乐引人向善,对人生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