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词语含义及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能理解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
能力目标:能了解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语义——特定语境既指上下文语境,也指情境语境。能推断生词语的语义——推断的依据大体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上下文,二是词语中所含的语素。
类型:词语填空、词语指代、理解含义、分析词语作用等等。
1.词语填空
(1)有备选词语
例1、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躺着的那位病人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的网球赛。他听着这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选自《窗》)(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
根据语境,将下列成语的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的空格里。
①栩栩如生②津津有味③扣人心弦④争相斗妍
答题指导:
这是一类比较简单的选词填空:一是有备选词语;二是所选词语的意思差异性大,不易混淆;三是一空一词,一一对应,非此即彼。答这一类的题目,只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分析一下词语的搭配,问题很容易解决。上面四个成语应该说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再看搭配:第一个词语是用来修饰花草的,当然应选“争相斗妍”;第二个词语是来描绘听的神态的,所以该填“津津有味”;第三个词语要修饰的是一场比赛,激烈的比赛无疑是“扣人心弦”;第四个词语用来形容描述的情景,能让听者感到“津津有味”的描述肯定是“栩栩如生”的。
填入以后读一读,是否顺口很重要。
例2、紧张忙乱的现代生活,常使人沉迷名利,忘了自己。能抽空到山涯水滨,A (扔、投、放)一丝钓线在浩渺迷茫的烟波,体会一下俭素安闲的渔父生涯,会觉心胸开朗宁静,“渔父之意”,固也不必在“鱼”也。而张志和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多么潇洒!能够B (领悟、领受、领略)在斜风细雨中垂钓之乐的人,他的胸襟是多么飘逸!(选自《垂钓》)
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以上两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A”、“B”两处。(2003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试题)
答题指导
解题的要点是:一认真区分词义的不同,二明确各个词语的运用范围,三结合语境看词语搭配。第一
组备选词语“扔”、“投”、“放”,结合语境看,“放”没有方向感,也没有向远处抛出的意思,所以“放一丝钓线”不够恰当。“扔”有了向远处抛出的意思,但是所扔之物要么较重,要么需要舍弃,显然“扔一丝钓线”也不合适。“投”是有目标的抛出,对于垂钓时把钓线置于水中的情景是最合适的。第二组备选词语“领悟”“领受”“领略”,先分析词义:“领悟”是领会的意思,侧重点是明白了某事某物;“领受”是接受之意,而且多指接受好意;“领略”有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从词语的含义上我们就可以判断“领受”一词用在这里不妥。再比较“领悟”和“领略”,后者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探究,在程度上超过前者,用在这里是合适的。而且从词语搭配的角度看,“领悟”的常是道理,“领略”的常是风景,结合语境看,这里选填“领略”一词是最为恰当的。
(2)无备选词语
2.词语指代
(1)指示代词的指代
例3、“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选自《捅马蜂窝》)
文中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2003年山西省中考试题)
答题指导
回答词语指代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先找到这个词语,再以这个词语为中心点,向上下文寻找,搜寻路径是由近而远,先上后下。
这道题目中的“那”指代的内容,显然应该在上支中寻找,就是前一句中的“捅马蜂窝”这件事。题目答到这里,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失误了。但是不妨再细致一些:思考一下,为什么是有趣的?再向前文寻找,从奶奶和爷爷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捅马蜂窝是危险举动,否则奶奶不会说要请人来,爷爷也不会再三阻挠。但这对孩子来讲,就是一种好奇和探险。还有从捅马蜂窝时的武装和过程来看:“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对孩子而言,既满足了好胜的心理,又满足了游戏心理。这些都是“多有趣”的有力证明。因此,周密的答案是:“那”指的内容是头上蒙块布,手拿竹竿,冒着危险去捅马蜂窝。
(2)人称代词的指代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选自《我交给你一个孩子》)
阅读上文,回答问题:上面文段中加点的“你”指代的是什么?这里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2002年浙江宁波市中考试题)
答题指导
人称代词指代的内容也同样需要向上下文寻找。这个文段的叙述人称开始是第一人称,从破折号之后,转用了第二人称。文章转用第二人称的前提是,前面必须有直接的称呼,以“×××,你……”的形式出现。因此,很容易找出第二人称指代的内容。此外,文中转用第二人称时,一定是为了表达更强烈的感情。
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你”指学校。表达的强烈感情就是:一个母亲对学校和社会的殷切希望。
(3)名词的指代
例4、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得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捉摸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选自《阳光,是一种语
言》)从文中看,两个文段中加点的“箔片”和“金箔”分别指什么?(2002年山东省中考试题)答题指导
这是两个比喻句,而“箔片”和“金箔”恰恰是两个喻体,显然,廨这道题目的关键就是弄清楚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第一句是明喻很容易看出主干是“叶子像箔片”,那么这个“箔片”就是指“叶子”。第二句是借喻,只有喻体,我们也能很快判断出这个“金箔”的本体应该是“水波”,再结合它与喻体的相似点看,就是指“闪着金光的水波”或者是“闪着金光的波纹”。
3.理解含义
深海鱼类为什么跑到海面上来了呢?这是因为,深海鱼类所处的环境,其水温终年在0℃~2℃。在海啸到来之前,由于温度的巨变,往往会有一些深海鱼类,因受不了深海地震而引起的水温骤升,仓皇逃命
的到海面上。因此,在海上游玩的人们如果看到怪模怪样的深海鱼类,就说明过不了多长时间,凶神恶煞
....海啸可能就疯狂席卷过来了。
。那么深海鱼类又是什么样的鱼类呢?让我们走进深海鱼类的神秘世界,深海鱼类成了预报海啸的先知
..
去探个究竟吧。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答题指导
这样的词语可以根据语境推测其含义。原意是迷信者所指凶恶的神,这里比喻海啸狂暴与可怕。
本指对人类或国家的大事了解得较早的人。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明深海鱼类对海啸的来临有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