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护理》说课稿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杜利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很荣幸能有一次这样交流和学习机会。我是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教师,今天我说的课程是:急救护理。我想从以下五方面展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下面我结合护理职业岗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作简要说明。

通过对鄂州及周边省市地区护士职业市场调研,了解到目前护士主要的就业岗位是医院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这三种护理岗位都需要护士为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整体护理能力,需要科学观察、综合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获取和使用护理新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等能力。2003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关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为: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能力,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具备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方向的护理能力等;一般能力为: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等。

通过以上护士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本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临床、社区、家庭及老年福利院等一线岗位,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方法,有效开展临床、预防、保健、康复、营养等护理活动,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根据护士职业能力分析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确立为三大领域: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对应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专业领域课程的学习来实现。专业领域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科护理课程、综合护理课程等三大类,分别对应学生基本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急救护理》是培养学生对急危重症病人病情观察、紧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等能力的一门综合护理课程,需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紧急处理和配合抢救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这种能力又是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①明确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急救与监护的专业知识;②学生知道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知识;③学生知道与急危重症救护相关的人文和法律知识。

能力目标:①能识别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及变化,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②能对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进行紧急处理及配合医生抢救,培养快速有效的应急能力;③能参与灾难及意外伤害救护,对伤员正确的检伤分类及安全转运,培养交流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

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意识,反应敏捷,行动迅速;②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具有救死扶伤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③培养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3、课程设计《急救护理》课程是依靠院校共建、工学结合、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理念来设计。课程设计思路是:首先成立课程设计小组(课程设计小组成员由护理专家、行业主管、职业教育专家和专兼职教师组成),根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护士职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熟悉急救护理职业岗位要求,通过急救护理岗位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根据急救护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选取课程内容;根据内容,进行教学(场所、环境、过程、方法及手段等)设计,选择能胜任本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创建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实训条件,确定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形成课程标准。由校内外专家和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教学由医院和学校合作共同实施。

二、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为达课程目标,根据急救护理工作过程中三大救护情景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选取课程内容,将现场急救、医院急诊与急救和重症监护确定为三大学习情境,同时依据护士执业考试内容,选取最常见的14项救护任务作为学习项目。

2、内容的序化急救护理三大学习情境,按急危重症病人从院外到院内的救护过程进行排序,14项救护任务是根据急救护理工作,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能力训练到综合能力培养进行项目教学。(详见下表)

如现场急救情境中最后的灾难救助,一方面是根据社会发展新增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情境一学习结束前对学生现场急救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

3、内容的表现形式内容表现形式多样:①教材:《急救护理》这本教材,是课程组全体成员在学校建设省级示范院校背景下,共同努力的成果。该教材基于急救护理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情景案例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于一体的特点。②辅助教材:自编教辅资料一:《急救护理手册》,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融知识性和临床实用性于一体,适合护生急救能力培养;自编教辅资料二:《护理操作技术指导》,基础面广,指导性强,是学生理想的技能训练指南,有利于学生的急救能力提升。③课程网站和其它网络资源:自2008年起,我校建立了《急救护理》精品

课程网络平台,各种学习资源丰富: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相、操作短片、在线测试等正陆续更新;各类电子图书、视频教学等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急救护理三大情境14项工作任务主要是通过情境教学进行,课前组织学生参观急救指挥中心、急诊科、ICU等实际工作环境,并考察每一场境的护理工作任务,让学生有些感性认识,熟悉急救护理工作岗位要求;课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案例,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或组织床边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每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通过综合训练,检测学生对本阶段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情况;课后的临岗见习:让学生既知己所短,又跃跃欲试,既主动探究,又如履薄冰,这种学习状态是单纯课堂学习所无法体验的;最后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再次在实践中将知识、技能、态度融为一体,提升急救护理的综合能力。这种“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如同将一块生铁烧红,然后放入冷水,又抽出烧红,再放进冷水…一冷一热,如此往复,铁的质量就变了。

2、教学手段和方法除情境教学外,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仿真演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同时训练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同一技能的应变能力;现场教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训练临床整体护理思维方式;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形象生动,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角色扮演:让学生有机会换位思考,并体会护士所承担的不同角色;急救综合比赛:给学生创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竞争中强化和完善综合急救能力;社区服务:让学生尝试以职业角色身份接触社会、走进社会,锻炼其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

3、保障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本课程组共10名教师,8名为双师素质教师,专、兼职比为1:1。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为5:3:2,老、中、青比为4:4:2,形成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学团队。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355平方米,设有急救护理一体化教室、融教学做一体化仿真病区、重症监护室等22个仿真实训室;配有现代化教学仪器与设备,可充分满足校内学生实训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有分布在北京、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市的40多所二甲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并采取院校共建共管的形式,促进护生急救护理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1、组织与实施以心搏骤停病人的救护为例介绍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心搏骤停病人的救护是《急救护理》第一情境的第三项工作任务。该内容是后续任务中多种致命性急症抢救的首要步骤。为了使这些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我国部分城市已开始对公众进行这种抢救技术的普及。护生作为专业人员,更应掌握规范的抢救技术。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三:①正确识别病人有无心搏骤停,培养科学观察、综合分析能力;②对心搏骤停仿真人迅速规范施行心肺复苏术,培养快速有效的应急能力。③培养“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和珍视生命的服务态度。重点:护生观察判断和紧急救护能力培养。难点:如何迅速、规范地施行心肺复苏术。

教学内容及体系完整的心肺脑复苏术可分三阶段九步骤:基本生命支持(A、B、C)、高级生命支持(D、E、F)、延续生命支持(G、H、I)。我们今天的重点是基本生命支持,后两阶段的简单介绍,是为下次课做好铺垫,也更好的让学生知道本次课在完整的心肺脑复苏中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以心搏骤停病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